在世界文明史上,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2000年,中国人口的全球占比平均约为四分之一,人口全球占比顶峰时为36.67%(1800年),人均GDP大多时期保持在全球平均水平以上。中国的落后始于明末清初,最主要原因还是闭关锁国,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制度。也就是说,当西方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法治市场经济相关制度建立、工业革命时,中国还在封闭守旧、皇权集中、极度专制、文字狱、小农经济。 西方市场经济三百年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历史,也是中国GDP全球占比不断下降的历史,降至谷低时仅1.59%(1987年,中国GDP全球排名在十名开外)。1988年以后,中国GDP全球占比单边提升,至2019年为16.34%,2020年预计为17.19%。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或会超米,居全球第一,中国正在崛起的路上。 中国扭转下滑势头,迈入上升轨道,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经历了关键三大步:第一步组织起来。在我们党出现以前,整个社会的组织都是比较松散的,封建帝制直接统治到县,县之下的乡、村一般实行村民自治。国民党组织也比较松散,国民党党部只设到省,市、县以下没有党组织。只有我们党将组织设到村、连队,设到基层,依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全国亿万人民拧成一股绳。第二步调适制度。我们党成立后,做了很多制度调适探索,如党指挥枪、党领导一切、土地改革、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双轨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最终形成了比较切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制度,并在不断改革完善之中。第三步技术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目前西方比我们富强,为什么老米动不动就宣称对别国进行制裁打压,关键还是科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1号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5G技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将中国整体科技水平推进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这对一个一百多年来,不断受欺侮凌辱的古老民族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只有将亿万人民组织起来,才有力量,一盘散沙,则会挨打;只有调适制度,才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最终站到世界的前沿。新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并在强起来的路上稳步前行。
摘要 个人以为,科创板率先T+0试点最为合适,而并非是蓝筹股。科创板试点T+0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科创板本身实行是差异化交易制度,与目前的其他板块不同。而且,科创板挂牌公司数量不多,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科创板由于有50万元的门槛,能够参与的投资者不多,涉及面较小,影响面也较小,一旦科创板试点T+0失败,重回T+1交易也不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 日前,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改革要努力实现七大转变,同时,蓝筹股盘子大,估值稳定,波动较小,抗操纵性强,率先试点“T+0”交易风险可控。由于曾经担任过证监会主席,肖钢的蓝筹率先试点T+0的观点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对于A股市场而言,T+0回转交易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在资本市场诞生的最初几年,A股曾经实行过T+0交易制度。但是,由于在该交易制度下,市场投机行为猖獗,股价波动较大,也放大了整个市场的投资风险。因此,出于防范市场风险的需要,自1995年1月1日开始,T+0被取消,T+1则沿用至今。 对于重启T+0交易,近年来并不乏呼吁的声音出现。上至专家学者,下至股民基民,均通过不同方式要求重启T + 0交易制度。事实上,市场呼吁重启T+0交易制度也并非没有理由。一方面,多年来A股市场一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与成熟市场接轨则成了主要目标。在境外有42个资本市场都实行T+0回转交易,像我国香港、美国等股市即是如此。与成熟市场接轨,T+0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于股指期货实行T+0,而A股实行T+1交易制度,客观上,对于A股投资者不公平;而且,由于股指期货有50万元的资金门槛,导致能够参与股指期货对冲风险的只有少数投资者。如此情形下,A股实行T+1交易制度,更引起投资者的质疑与诟病。此外,T+1交易模式下,无法发挥T + 0交易制度下的及时纠错功能。A股市场是以中小散户为主的市场,散户投资者由于受分析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日常投资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投资错误的现象。但T+1交易模式下,即使交易当天发现投资出错,也无法及时弥补,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损失放大。 到底是实行T+0还是T+1,监管部门的态度决定一切。其实,针对市场的呼声,证监会曾多次回应称将研究T+0交易制度,但一直没有具体的结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交所在回应2020年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议时,曾表示将“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也引发市场热议。结果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其实,A股市场最有可能实行T+0交易的非科创板莫属。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试点注册制、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以及差异化的交易制度等。其中,科创板差异化的交易制度,同样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科创板开市前,也曾出现过在科创板实行T+ 0的建议,但终未成行。此次市场上再次传出T+0的声音,其实并不奇怪。不过,如果只是蓝筹股率先试点,个人以为值得商榷。首先,市场上所有的股票中,哪些属于蓝筹股,哪些不属于蓝筹股,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一只股票目前属于蓝筹股,一段时间或几年后不再属于蓝筹股,或者目前并非蓝筹股的上市公司,若干年后晋身为蓝筹股,其交易模式是否应发生改变?而且,不同板块的股票,有的实行T+0交易,有的实行T+1交易,不仅不利于监管,也容易在市场上产生混乱。同一板块的股票,却实行不同的交易制度,也会产生不公平现象。 个人以为,科创板率先T+0试点最为合适,而并非是蓝筹股。科创板试点T+0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科创板本身实行是差异化交易制度,与目前的其他板块不同。而且,科创板挂牌公司数量不多,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科创板由于有50万元的门槛,能够参与的投资者不多,涉及面较小,影响面也较小,一旦科创板试点T+0失败,重回T+1交易也不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
继科创板实施注册制之后,创业板也开启了注册制的模式,且首批企业定于今年8月24日上市。就在近日,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度的配套措施也开始陆续出台,其中包括了最高法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保驾护航,且于本月22日组织交易业务启动通关测试等。总体来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度已经是万事俱备了,就等待创业板注册制度的正式启动。 在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度之前,就已有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度,且自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度以来,基本上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针对此次创业板注册制度的实施,实际上也借鉴了科创板实施注册制度的一些经验,例如在交易制度上,未来创业板的涨跌幅限制将从10%提升至20%,且针对创业板新上市的股票,在其上市前5个交易日的时间内并不设置涨跌幅的限制等。除此以外,创业板的投资者准入门槛也发生了显著地提升,对新开立创业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不仅仅需要满足开通前20个交易日的证券及资金账户内日均资产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的要求,而且需要参与证券交易时间达到2年以上,准入门槛趋于提高,对投资者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了。 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二板市场,整体地位仅次于主板市场。不过,自十年前创业板正式成立以来,一直为国内资本市场培养出不少的优秀企业,目前已有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千亿以上,创业板市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孵化科技型以及成长型企业的摇篮。在未来注册制实施的大背景下,相信创业板市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将会更加明显,对不少初创型或成长型企业来说,也将会带来不少的福音。 在科创板实施注册制度超过一年的时间基础上,在创业板市场开启注册制改革,体现出国内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正处于循序渐进的推进步伐之中。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当资本市场加快引入注册制度之后,未来整个市场的优胜劣汰效率将会得到显著地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活力也将会明显增强,当然未来市场的交易规则以及盈利模式同样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不少的考验。 2019年、2020年,可以称得上创业板市场全面走牛的重要时期,从2018年底的低点反弹以来,创业板市场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一倍,这不仅反映出此前超跌后的技术修复需求,而且还体现出资本市场政策与改革红利加速释放的过程,由此成就了创业板市场的两年牛市行情。 从2018年底开始算起,创业板市场已经上演了两年左右的牛市行情。但是,从整体估值水平来看,目前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59.5倍,相比起主板市场乃至中小板市场来说,显然并不便宜。即使与创业板去年年初的估值水平相比,也已经攀升不少,目前正处于历史中等偏高的估值水平。 不过,从创业板市场的定位功能来看,不应该只用市盈率等常规指标进行估值,作为一个成长性更强,且聚集了大量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市场板块,创业板市场本身应该享受到一定的估值溢价效应。此外,因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较强,更容易受到市场资金的影响,多年来创业板市场也基本上离不开资金推动的运行局面了。 2012年至2015年,创业板市场曾经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行情,期间的资金活跃度非常高,并促使创业板市场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水平。但是,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8年底,创业板市场却因持续去杠杆以及去泡沫化的压力,加上不少上市公司触及到商誉减值等因素,由此导致创业板市场的吸金能力不断减弱,导致创业板市场深陷长达三年多的熊市行情。 如今,整个A股市场的资金推动效应明显,对创业板市场来说,也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推动效应。但是,作为这一轮行情的领跑指数,目前涨幅比较大,且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中等偏高的水平,因此从安全性与稳健性的角度来看,主板市场的投资优势可能会更强。对创业板市场来说,在这一轮牛市行情中,似乎并未出现明显调整的走势,即使这是一轮技术修复以及政策改革红利释放的牛市,但可能也会存在中途休息的需求。但是,对正式实施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市场,若未来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功能,那么创业板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并不会差,市场资金对注册制模式下的创业板市场还是充满了期待,甚至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溢价。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将于8月24日上市。届时,创业板交易制度也将随之调整,日涨跌幅限制将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 作为一项首次将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的重大改革,创业板在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的同时,也对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进行全面完善,交易制度就是其中之一。除放宽涨跌幅限制外,本次创业板改革对交易制度的优化创新,还包括引入盘后定价交易、优化转融通机制和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等,从而进一步优化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活跃度。 有关专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交易制度全面优化创新,市场制度更趋成熟,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功能再完善、发展质量再提升、投融资机制再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再升级,为下一步全市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放宽涨跌幅度 优化市场定价效率 本次创业板改革在交易制度创新上受到投资者极大关注的,应该是800多只存量个股及相关基金日涨跌幅限制将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 “放宽涨跌幅限制,可以使交易更活跃,同时给予市场充分定价空间,有利于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预计跟科创板一样,创业板日涨跌幅限制放宽后,虽然部分公司一开始会波动放大,但市场充分博弈后,波动性会趋于平滑,最终将回归合理区间。”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说。 与科创板类似,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盘中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各停牌10分钟。分析人士认为,放开涨跌幅、提高停牌指标阈值、缩短停牌时间等安排,适应股票上市初期价格波动较大、换手率较高等特点,将使个股交易更充分,多空双方博弈更均衡;临停机制的安排,则在股价剧烈波动时,可以发挥冷却市场情绪的作用。 创业板改革引入了盘后定价交易。有市场人士表示,这将满足投资者按照收盘价成交的交易需求,丰富市场流动性管理手段。 为促进多空平衡,此次改革优化两融机制,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即纳入两融标的,并引入转融通市场化约定申报方式,证券公司借入股票当日可以供客户融券卖出。 设置“价格笼子” 防范价格大幅波动 为防范市场大幅波动,本次改革给创业板交易设置了“价格笼子”。 首先,限价申报的买入价格不得高于买入基准价格的102%,卖出价格不得低于卖出基准价格的98%。郑磊认为,“价格笼子”仅对偏离市场价格较大的高价买单和低价卖单进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拉抬打压等异常交易行为,对正常的交易行为不会有影响。 其次,创业板在申报上保留了买入申报为100股及其整数倍,零股需一次性卖出的规定,但也规定了单笔申报上限——限价申报单笔数量不超过30万股,市价申报单笔数量不超过10万股。分析人士认为,设置单笔最高申报数量上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额订单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抑制股票短期炒作。 配合涨跌幅调整,此次改革也相应调整交易信息披露指标和阈值,出现严重异常波动情形的,深交所将从交易公开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核查、异常交易监控、会员提示风险等几个方面综合施策,抑制市场炒作。 此外,创业板新交易机制下,将新增股票特殊标识,提示交易风险。创业板对未盈利、存在表决权差异、协议控制架构或类似特殊安排的企业新增特殊标识。为提示投资者防范注册制下新股价格波动风险,创业板对上市初期的新股也将会予以标识。 有关专家表示,创业板自开板之初就被赋予支持创新创业的重任,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创业板也将承担新的使命责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交易制度的全面优化创新,是创业板在基础存量市场作出的改革探索,有利于优化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信心,为基础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积累经验。
T+0交易制度,是多年来市场争议最多的话题。但是,从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不少本来不容易推进的制度,却逐渐得到了落地,我们确实不能够忽视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决心。 注册制度,在前些年推进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随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之后,注册制度在A股市场中已经逐渐得到了适应,紧随其后,则是创业板即将开展注册制改革,并有望逐渐延伸至整个A股市场。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发行制度,也可以获得了顺利地推进,那么对T+0交易制度来说,稳步推进也并非难事。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T+0交易制度的讨论,似乎又增加了不少。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显然也在加快接轨海外成熟市场的交易制度,包括了T+0交易制度、集体诉讼乃至逐渐放宽涨跌幅限制等。 针对T+0交易制度是否应该放开的问题,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投资者来说,首要关心的还是市场交易公平性的问题,例如国内股票市场长期存在着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的现象,拟通过部分试点T+0交易制度的模式,来弥补过去长期存在的交易制度不对称问题。此外,还有投资者会担心T+0交易制度下可能会引发市场的高度投机风险。曾经在二十多年前,A股市场就开始实施了T+0交易制度,后因市场投机性太强,由此引发T+0交易制度的匆匆落幕,而T+1交易制度却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二十多年前的A股市场,显然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同、股票市场的容量规模不同、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不同以及整个市场的交易制度与配套措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显然,如果用二十多年前的思维考虑问题,可能会显得落伍。 对当前的A股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容量优势以及交易制度优势,在风险防御能力上已经远高于二十多年前的A股市场。不过,考虑到A股市场依然离不开散户化主导的局面,市场本身的投机性仍存,故T+0交易制度的推行仍需要全面考虑,短时间内不宜全方位推进。 但是,针对T+0交易制度的试点,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蓝筹率先试点T+0交易制度,凭借蓝筹股本身的波动率较低、稳定性较强的特征,即使放开了T+0交易制度,也并不会引发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 近年来,A股市场的蓝筹股表现存在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以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出现了长期独立上涨的行情,多年来为投资者带来了非常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则是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股长期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投资者本想享受到蓝筹股的估值优势,却尴尬陷入了低估值陷阱,多年来股价长期处于底部震荡区域,稍有起色却容易受到政策层面的压力。 与普通上市公司相比,蓝筹股本身具有盘子大、估值偏低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强等特征。与此同时,对不少蓝筹股来说,更是机构云集的场所,不少机构投资者通过蓝筹股的长期投资来享受稳定的股息分红。但是,对相对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却更偏爱于业绩持续成长的蓝筹股,股息分红未必是他们首选的投资需求。 作为A股市场稳定性较强的投资标的,如果允许蓝筹股率先试点T+0交易制度,起初会对蓝筹股起到非常积极的刺激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也会逐渐适应T+0交易制度的模式,中长期对蓝筹股价格的波动影响会趋于理性。 举一个例子,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度以及放宽涨跌幅限制之前,市场非常担心科创板市场的投机性会很强,甚至引发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是,自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科创板的价格表现却显得比较平稳,数月以来真正触及20%涨跌幅红线的科创板股票却为数不多,整体风险处于比较可控的状态。 若蓝筹股率先试点T+0交易制度,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激活蓝筹股的股性,提升蓝筹股的投资活力与投资吸引力。假如股市延续牛市行情,当蓝筹股真正试点T+0交易制度之初,可能会刺激资金进入蓝筹股,并推动蓝筹股价格的持续走强,从一定程度上加快A股市场向4000点靠拢。 不过,T+0交易制度的推行,目前仍然处于讨论的阶段。但是,按照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估计蓝筹试点T+0交易制度可能会在不久的时间内得到落实,此举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刺激蓝筹股的投资活力,并能够激活起蓝筹股的股性。
短短一个星期,有的精选层股票已经近翻倍,不少涨了三四成。而上周五精选层保荐机构跟投制度的出台更是为行情添了一把柴。 该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即保荐机构跟投既无企业性质的要求、也无跟投时点的限制。相对于科创板、创业板的跟投制度,精选层的券商跟投制度可谓是相当宽松。 这不仅为新三板优质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便利,也为那些服务和定价能力优秀的券商,增添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详情请扫二维码↓
文章来源:证监会 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集中力量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 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报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樊大志通报证监会系统有关违纪违法犯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方面典型案例。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考验,证监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做好“六稳”工作,坚决落实“六保”任务,推动防控疫情、防范风险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坚持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强化融资服务和制度工具创新,体现科学监管、分类监管。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明显增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科创板再融资、减持等关键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大要案,市场法治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加强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会议指出,上半年资本市场能够有力应对疫情冲击、保持健康发展,最根本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统筹协调。全系统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更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敬畏市场”,保持定力、尊重规律,促进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坚持放管结合,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监管科学性和公信力。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演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正在逐步形成。要坚持全面、辩证、客观、专业看待当前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既心存谨慎、加强研判,又把握有利条件、主动作为,在不确定环境中把握确定性,积累更多发展势能,努力在市场变局中赢得发展新局。 会议强调,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完成全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证监会系统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双胜利。 一是在落实“六稳”“六保”中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担当作为。细化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将前期的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和直达力,促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二是聚焦“建制度”主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坚持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加快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三是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四是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工作部署,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有机体系。抓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多渠道、多平台强化执法宣传,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五是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保持改革定力,加强改革评估,进一步统筹好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各项改革举措。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坚持内外双向发力,在投资端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六是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持续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开放,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七是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努力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稳妥推进高风险个案处置。 八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创新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权投资文化。 九是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持续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推动系统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忠专实”的高素质监管干部队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审计署相关部门的同志出席会议。证监会党委班子成员,会机关各部门、系统各单位副局级以上干部现场或通过视频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