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30日在北京召开,重在分析中国当前及中长期经济形势,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定调。本次会议有四大关键信息需要关注: 一、本次会议的特点在于兼顾中长期战略布局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会议理性指出当前中国“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强调“持久战”认识。 因而,本次会议在回顾上半年经济工作、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定调的同时,也更加着眼长远,兼顾了对中长期战略布局的谋划。其中,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为重中之重;同时进一步明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计“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二、经济复苏超预期,刺激政策逐步回归正常 短期而言,会议提出“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因而前期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冲击的基调并未改变,政策总体保持了延续性。例如,会议再次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六保”和“六稳”仍是重中之重,基本延续了“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要求。 但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到“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情况比预料的要好”,本次会议也指出“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 这一判断之下,前期的大规模刺激之后,下一阶段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可能逐步回归正常,更加注重把控力度、取得实效,更好的服务于中长期战略布局。例如,积极财政政策强调“质量和效益”,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货币政策强调“精准导向”、“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结构性特征越发强化。此外,对房地产的表态依然坚决,“房住不炒”是大前提。 三、“内循环”不是闭门造车,持续推进对外开放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笔者看来,“内循环”并非闭门造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所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双循环”战略事实上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7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常会时强调稳外贸稳外资是落实“六稳”工作部署的重要环节。实施“双循环”,应充分利用巨大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加速推进改革 此外,笔者在此前文章《经济内循环,如何缓解四大结构性失衡》中已经明确指出,当前疫情反复不断、外部形势恶化,长期来看中国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实体与金融、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次会议直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同时坦承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在笔者看来,加速推进结构性改革,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缓解结构性矛盾的良药。例如,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生产要素供给;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市场改革,释放要素市场化改革红利。
7月29日,小米集团公布最新人事任命:中兴通讯原执行副总裁、紫光集团原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原CEO、5G产业技术联盟常务理事长曾学忠加入小米,出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工作,向CEO汇报。引入5G领域“名将”,持续加码5G+AIoT战略竞争力。 同时,小米成立集团战略委员会,负责集团战略规划,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出任主席,集团副董事长林斌出任副主席,集团首席战略官王川出任委员,两人均向雷军汇报。小米进一步强化总部职能,创始人回归总部,专注顶层制度和战略决策。 目前,行业分析认为,小米集团高级管理人才团队逐步完善,小米持续强化总部大脑,不断引入产品、品牌、5G等方面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的升级,将会不断赋能业务增长,提升小米的行业竞争力。 创始人回归总部 小米持续强化总部大脑 此前,集团副董事长林斌亲自担任小米手机部总裁。业内人士表示,林斌在小米一向是挺身而出的风格。他曾在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暂离时接手了小米网,也曾在创始人雷军之后接管了手机部,早年还是小米国际化的关键人物。 但是,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创始人回到总部是管理层的共识,林斌也一直在等待合适的人出现。” 自2018年上市后,小米就开启了组织调整,上述人士表示,其中心思想可用一句话概括:“合伙人回到总部,年轻人走上一线”。 综合梳理可知,在两年时间里,小米集团创始人团队已经相继退出一线业务,专注于战略决策。如刘德出任组织部长,王川出任首席战略官,洪锋负责小米金融。 此次林斌转任新成立的战略委员会副主席,一方面,标志着小米创始人团队已全体回归总部职能,实现了两年前组织管理调整的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合适的人”终于浮出水面。 公开资料显示,曾学忠在通讯行业拥有二十多年的经验。最为人知的经历,是他在中兴通讯期间,曾担任中兴手机CEO及努比亚Nubia董事长,负责中兴终端变革转型。此后,曾学忠带领紫光展锐成为全球前三的手机基带芯片设计公司、中国最大的泛芯片供应商、中国领先的5G通信芯片企业。 同时,曾学忠还是现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业内人士认为,曾学忠不仅是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还是通信行业专家,尤其擅长战略思考及决策,具备在5G时代挑起小米手机业务大梁的实力。 引入5G领域“名将” 持续加码5G+AIoT战略竞争力 曾学忠在5G领域具有丰富的积淀和经验,与小米的“5G+AIoT”战略十分契合。 曾学忠出任紫光展锐CEO期间,曾提出夯实入门级市场,同稳步进入中高端,5G改变格局的战略规划。在紫光积淀完成后,曾学忠于2019年联合多家重要的股东单位,在深圳成立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聚焦5G相关产业。同步创立了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5G产业技术联盟,从产业布局和架构上看,汇芯通信致力于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政策、资本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5G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2020年,小米推出“5G+AIoT”战略,预计5年在该领域投入500亿元。5G成为小米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是手机市场新一轮红利的主要推动力。曾学忠在5G领域的积淀、资源和经验,都能为小米所用,同时小米在5G+AIoT领域不仅布局超前,且处于增长爆发期,这也为曾学忠提供了非常好的发挥空间,对于曾学忠这样的“行业名将”,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同时,曾学忠在产业思维和销售领域积累丰富,在产业思维上,曾学忠曾经推动中兴终端全面转型改革,放弃10年之久的机海战术,转型互联网思维,为中兴终端注入“年轻化”“敢不同”等特质,与小米风格比较贴近。加之曾学忠是销售老将出身,在中兴从销售业务员,逐步成长为当时八大片区的负责人之一,2006年起担任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分管中国区,被中兴内部称作“曾十亿”。曾学忠绝佳的市场运营能力和管理才华,也将为小米的手机业务提供增长动能。 高级管理人才建设逐步完善 管理升级赋能业务增长 曾学忠担当手机部总裁后,小米手机业务核心高级管理团队基本搭建完成。这些人才的基本共性在于,在根本价值、产品观念上,与小米高度契合,同时具有极强的个人能力,且都曾临危受命担任终端业务掌门人,有大量内部改革经验。 目前,小米面临新的行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赋能业务增长。从2019年初,小米开始不断引入行业优秀管理者,金立集团原总裁卢伟冰、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中兴手机原副总裁苗雷、联想集团原副总裁常程、华为原BG副总裁杨柘,随着这些手机行业的顶级人才陆续加入,小米一度被戏称为“复仇者联盟”。随着曾学忠的加入,“复仇者联盟”已有了“梦之队”的样子。 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如同常程之于联想、杨柘之于魅族。在智能手机行业快速集中化的10年代,许多手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临危受命,虽然改革方向正确,却不得不面临机会窗口缺失,改革的外部条件、内部土壤都不具备的窘境。这批人才的才华并没有真正施展,加入小米,会在一个坚实、灵活、资源充沛、又不乏挑战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价值。卢伟冰带领Redmi成为世界第一梯队畅销手机品牌,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不久前,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将在十周年之际重新开启创业。回顾历史,组一支梦幻级的团队正是小米成功的起点。十年后的今天,手机行业面临5G+AIoT时代的变革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分析人士认为,高级管理团队的升级、优化,是对企业来讲,必须要面临的改革课题。小米目前这一课题已经逐步趋于完全,多位行业人才的加入,为小米在品牌、渠道、产品、技术等方面,注入新鲜血液,赋能业务,进一步提升小米的业务增长动能,提高行业竞争力。
上周,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凯莱英23亿元定增方案作出调整,发行模式从“锁价”改为“市价”,认购方由高瓴资本一家变为“不超过35家”。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各界对再融资新规中战投选项的热议。此后,欧菲光等多家公司跟着宣布调整原先的锁价定增模式,市场哗然。 从一开始对战略投资者资格的迷茫,到相关监管问答对战略投资者定调,再到实操层面的摇摆,引起市场各方热议。战投选项应在什么情况下启用?如何真正发挥战投的作用?战投的“待遇”怎么定才是合理的?要回答好这几个市场关切的问题,应回归战投选项的初始点,即监管机构的政策初心。 证监会2月14日发布的再融资新规,对多项核心条款作出调整,其中最为市场关注的创新点,是“引入战略投资者”选项——符合该选项的投资者,可享受“锁价八折”和“18个月限售”条件,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投资者的“待遇”。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再融资新规中设定“战投选项”,目的在于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毕竟,上市公司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来自外部的战略资源协助,即形成“1+1>2”的协同效应。那么,如何将上市公司与战略资源提供者的利益更好地绑定?共同持股是很好的纽带,可把“两家人”变为“一家人”。 股权绑定有多种方法,在当下的A股市场中,战略资源提供者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通过定增等“一级半”市场入股上市公司,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第一,战投可以一次性获得足够多的股份,减小对二级市场的冲击;第二,入股交易可以与战略协同同步进行,防止出现战略资源提供不足等情况;第三,战投入局,可以强化投资者的信心。 既然明显有利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资本市场持续稳定,为何战投选项在过去几个月一波三折?可以从3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谁算战投”能否有标准答案?按照此前监管问答的要求,战投需要符合拥有行业相关资源、与上市公司谋求长期利益、愿意持有较多股份、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条件,并拥有核心技术或市场、渠道等资源。从实际反馈看,参与定增的机构在阐述战投角色时,“说”的多,有“干货”的少,往往是补签一份战略合作协议给自己“加分”。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更明确的标准? 其次,战投究竟需要怎样的“政策优惠”?此次再融资新规给出了“锁价八折”和“18个月限售”,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过于宽松,因为着眼于战略协同,且符合上述标准的机构,等到协同起效、业绩出彩,需要等待的时间或许远不止18个月。毕竟,很多募投项目建成投产都需要一两年,双方磨合及资源整合都需要时间,绝非一件短期可以见效的事。 同时,对于着眼于长远产业投资的战投,尤其是涉及混改的国资来说,其更看重“锁价”,即可以在预案公布时就明确价格等关键信息,以便后续审批及操作。所谓的“八折”优惠,对其而言并非是最核心的。 再次,市场应如何看待战投“待遇”?再融资新规之后,不少公司引入知名机构作为战投,股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优惠的发行价格、丰厚的套利空间,成为市场议论的焦点,甚至引发利益输送的质疑。但事实上,从此前A股曾有过的三年期锁价定增来看,短期浮盈并不一定能最终落袋。如巴菲特所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短期,市场可能因为看好知名战投而使得股价上涨;一旦时间拉长,投资者发现战投并未给上市公司带来预期业绩,股价也可能一落千丈。 再融资是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通道。如何解好这3道题,关系到再融资市场的资本生态、价值投资导向及市场化机制,核心问题还是公平与效率。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战投参与定增的闯关案例并非“一刀切”。已经过会的九强生物、中成股份、宁波港等方案,正在寻求个性化的解题模式。例如,九强生物去年12月披露定增方案,后来根据再融资新规、战投标准对方案进行了修订,战投国药投资也增加承诺将限售期从18个月延长至36个月,该方案在5月29日获得证监会发审委通过。 市场各方期待,通过具有平衡性与包容度的政策“桥梁”,使得真正的战投能够以市场化方式对接资本市场,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能效提升。
青岛双星集团近日举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签约,双星集团以增资扩股同步股权转让方式引入启迪科技城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鑫诚恒业集团有限公司3家战略投资者和“职工持股平台”。 根据协议约定,全部投资完成后,双星集团股权结构将变更为:青岛城投集团持有41%的股权,启迪科技城持有35%的股权,融控集团、鑫诚恒业分别持有4.5%的股权,“职工持股平台”持有15%的股权。 据了解,双星本次混改,是青岛市第一家集团层面的混改。2019年9月,双星集团层面混改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4月,双星集团收到《青岛市国资委关于印发 的通知》;4月27日,双星混改项目在青岛产权交易所挂牌,向社会公开征集战略投资者;6月28日,通过公开挂牌,正式确定启迪科技城、融控集团、鑫诚恒业3家意向战略投资者。 双星集团表示,本次混改坚持党的领导不弱化、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突出“新战略、新资源、新机制、新治理”的特点。 ——新战略。2014年1月16日,双星开启了“二次创业、创轮胎世界名牌”的新征程。五年来,企业由“汗水型”转向了“智慧型”,控股了曾名列全球前十的韩国锦湖轮胎。2020年1月16日,双星又开启了“三次创业、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围绕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废旧橡塑绿色循环利用三大产业,实施智慧生态、智慧轮胎、智能装备、环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战略。 ——新资源。双星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不仅要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引入支持双星实施新战略、打造千亿级企业的关键资源。启迪在科技、人才、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等方面拥有优势资源;融控集团和鑫诚恒业在主机厂配套方面拥有一定优势资源。 ——新机制。引入战略投资的同时,开展员工持股,建立起“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新模式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激励机制。 ——新治理。双星混改后,将继续以党建为统领,以“混”和“改”为手段,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强化股东会、放权董事会、完善监事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据了解,启迪科技城是启迪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完成入股双星后,启迪将聚焦双星存量产业及既有优势,将双星定位为启迪在青岛的总部平台,通过组建“双星智库”,将启迪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工业互联网集成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运作经验赋能双星,有效融合启迪产业链,形成良好协同效应。 此外,启迪还将全方位引入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聚焦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等领域,制定全面的战略资源引入方案。 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表示,“混”和“改”都是手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双星混改,既坚持问题导向,又坚持目标导向。一方面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把公司经营权交给董事会,建立起“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员工持股,实现效酬合一,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内部活力。
近日双星集团混改正式签约,青岛城投董事长邢路正、启迪控股常务副总裁赵东、西海岸融控董事长高树军、山东鑫诚恒业董事长王雷、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等分别代表股东和双星集团签字。青岛市的主要领导和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战投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 本次双星混改引入的战投中,青岛城投、启迪控股、西海岸融控三家企业总资产均超过1000亿元,青岛城投资产更是超过2400亿元。 据介绍,双星混改的内涵是以“四新”把双星打造成为千亿级规模的世界一流企业。 所谓“四新”是指“新战略、新资源、新机制、新治理”。新战略,混改后双星将围绕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废旧橡塑绿色循环利用三大产业,实施智慧生态、智慧轮胎、智能装备、环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战略;新资源,双星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更重要的是引入支持双星实施新战略、打造千亿级企业的关键资源;新机制,开展员工持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新治理,未来公司将“混”和“改”为手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双星混改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作为青岛第一家集团层面的混改企业,双星为青岛新一轮国企改革开了个好头,为青岛乃至山东国企混改树立了样板。 分析双星几年来的发展和本次混改,其逻辑不仅在于创造价值,更重要在于创造潜能和释放潜能。 2014年1月16日,双星开启了“二次创业,创轮胎世界名牌”新征程。五年来,双星以“汗水型”转向“智慧型”工厂,淘汰了90%以上的落后产能。 2020年1月16日,双星开启了“三次创业、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以混改为重要战略支撑点,通过凝聚战略投资者和股东所具有的支持双星快速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加速释放“二次创业”智慧转型所创造的潜能,未来将双星打造成为千亿级规模的世界一流企业。(张阳)
战略是什么?是明确战略目标,并将资源向实现战略目标方向配置。懂战略的人,一要明白战略目标和大方向,不能稀里糊涂,这也可能、那也可以。二要敢于投入资源,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投资也是如此,首先,要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对大方向胸有成竹。其次,要敢于投入资源,不然就不会有重大战果。如果股票有战略机会,就对股票战略投入;如果房产有战略机会,就对房产战略投入。如果都没什么机会,那至少还可以现金为王、保住老本。 现实中,我们常见到四种人。第一种,涨了看涨,跌了看跌,变得比变色龙还快,他不会持续犯错,因为他不会坚持。第二种,不持看法,每天做T、打板、高抛低吸,市场怎么样,他也搞不清,只顾埋头拉车。第三种,永远谨慎乐观,涨了,我说了,我乐观呀,跌了,我也说了,要谨慎,不要太乐观。第四种,死多头或死空头,总有一段时间是对的。这四种人,其实都不懂战略。战略,就是要有方向,有取舍,知道向哪个方向猛攻。 过去十几年,我战略看好房产,支持亲朋猛攻房产。刚开始参加工作的几年,也没什么钱,但我还是在第一时间买了房。1999年是房价最低迷的,进入2000年代,有些地方房价已经翻番,劝人买房不太容易,我苦口婆心,鼓励了一批亲朋买房。时钟转到2019年,我战略看好股市,并提前四五年让大家砸锅卖铁筹集资金,要抓住2020-2021史诗牛。很多朋友早做准备,回笼了大笔资金,抑制住了投资房产的欲望,战略投资股市,已小有斩获。 这些都要靠战略,小打小闹是赚不了大钱的。如果是战略看好,你是个工薪阶段,工作一辈子,攒了100万,你敢再东拼西凑弄到200万,然后一轮大牛市赚到1000万。如果随波逐流、方向不清、目标不明,投20万都害怕,稍涨一点就吓跑了,再涨又冲进去,最终牛去熊来又套住了。这是两种人生,差别就在于懂不懂战略。不懂战略,难成大事,难赚大钱。 不要跟我说你收益率有多高。对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来说,1000元赚20倍,有什么用?1000万元,赚了两倍,那才有意义。一轮史诗牛下来,关键不是赚几倍,而是投几多。
7月22日,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润和软件”或“公司”)在南京总部举行了主题为“赋能传统金融业的卓越数字化之路”的战略转型发布会,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红卫发表开幕致辞,阿里巴巴副总裁兼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伟光率高管团队参加,并做主题演讲。 发布会期间,润和软件与阿里云等合作伙伴分别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南京银行、天津银行、徽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江西银行、江苏省联社、江苏紫金农商行、苏州银行、兴业数金、鑫和易家、江苏汇鸿、奇瑞金融、工商银行南京分行/玄武支行、华夏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再担保南京分公司等多家行方高管与行业代表以及中国(南京)软件谷、湖州市织里镇、广电集团、中信证券、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国投招商、瑞华控股、赛宝实验室等各界嘉宾和近20家新闻媒体也一道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五大要素暗示金融行业IT投资迎来新的景气周期,战略新航道卡位战打响 发布会资料显示,预计到2023年,中国银行业整体信息化投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元,五年的年复合成长率超过11%;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主流模式,城商行、农商行将继续成为国内传统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的主战场。 各与会嘉宾就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基本共识,有五大要素愈发凸显,共同作用,强烈暗示2020年将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投资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 要素一:中国银行业的IT投资周期一般为4-7年,而当前距离上一轮景气周期的低点(2013年)已经过去7年,新一轮投资周期启动在即。 要素二:从政策的角度来看,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加强合规与风险控制必将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关注的核心点。 要素三: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零售银行、交易银行、开放银行等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趋势。近年来,传统银行的零售转型步伐显著加快,交易银行也因为轻资本、低风险的特性而被普遍认为是传统商业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兴起于2018年的开放银行业也迅速成为行业的热点。 要素四:从技术的发展角度看,云化、微服务化日益成为传统银行信息化的建设主流和重要需求方向,尤其是中小银行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专业化的金融云服务,预计未来3-5年,基于云化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要素五:随着国内金融IT解决方案商的陆续上市,资本对国内传统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格局与发展方向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市场将快速步入优胜劣汰的行业整合期,资本并购、强强联合、携手跨界等现象将频繁出现,预计相关市场集中度(CR5)过于分散的局面将由此改写。 润和软件官宣Fintech新航道:从专业交付到合作运营,落地“技术+业务”双路布局 周红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必将释放巨大的产业价值与市场机会,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润和软件积极服务、响应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适时推出了一体两翼转型战略。 作为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润和软件在金融科技领域选择与阿里云这样的行业与生态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就是要赢得中国金融业IT投资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卡位战,首战必胜,周红卫说道。 润和软件经营委员会成员、副总裁尹立娟在演讲中详细向与会嘉宾展示了以“数字化交付→数字化技术平台→联合资产运营”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全新金融科技转型规划,战略锁定传统金融客户、传统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三大目标领域。 尹立娟表示,面向传统金融客户的专业交付是润和软件的长项,在业务端,以“快前台、强中台、稳后台”为核心特色与优势,公司已可提供基础业务类、营销类、运营类、互金类等完整产品与解决方案;而在工程端,基于“CMMI+敏捷+DevOps”的工艺方法,润和软件构建了咨询、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高效能交付体系,全面涵盖了“解决方案+专业交付+工具平台”的端到端的一体数字化交付体系(智慧软件工厂)。截至目前,整套体系已经在超过百家金融行业客户的项目中落地应用。 面向城商行、农商行等传统中小银行机构,润和软件以自身多年的行业洞察与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研发积累为基础,重磅推出数字化技术平台,并联合蚂蚁金服携手打造基于金融科技业务的金融云PaaS平台,主攻数字化营销、互联网金融两大平台解决方案。资料显示,作为国内金融科技领域里的领先企业,润和软件已经承担了数十家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平台的建设与服务。 资产联合运营是润和软件金融科技战略新图谱中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其持续拓展高附加价值业务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在这一领域,润和软件重点聚焦普惠金融,主要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和贸易金融、基于智能风控的互联网小微信贷、基于蚂蚁金服蜻蜓支付端业务运营三大拳头产品方案。 有消息称,早在2017年四月份,润和软件就在内部启动了(第三方)金融零售资产对接平台的模拟测试,在模拟中,该平台已经完成与蚂蚁金服等多家头部互联网巨头以及十几家银行、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的资产对接,润和软件以风险量化、资产定价为核心的智能风控能力经受住了多资产、多场景、高并发的规模化测试验证,得到了参与模拟测试各方的一致认可,此次官宣,可谓准备充分,水到渠成。 发布会现场有嘉宾表示,润和软件金融科技战略转型的底层逻辑在本质上就是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双路布局闭环。毫无疑问,在润和软件金融科技的整体业务布局中,全面贯穿业务场景方案、规划建设、合作运营、智能风控在内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比例将加速渗透,进而持续提升润和软件自身金融科技业务的高附加值。 七大领域深度绑定,阿里云官宣润和软件是“优先首选”生态战略伙伴 作为润和软件在金融科技领域新战略的最重要战略伙伴,本次发布会得到了阿里云的高度重视,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伟光亲自率豪华高管团队到场,并做主题演讲。 刘伟光在演讲中表示,以阿里云对国内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观察和理解,润和软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战略转型势在必行,而且恰逢其时,在正确的时间做对了正确的事情。阿里云拥有强大的品牌、技术与产品优势,结合润和软件在面向金融行业客户的本地化交付、实施和集成优势,双方强强联手,互为首选,将为国内传统银行提供从场景构建、客户引流、应用体系转型、技术平台升级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与综合服务。借助金融核心先锋联盟这个组织,阿里云承诺将会投入重点资源帮助润和软件金融科技业务的转型落地。 润和软件董事长特别助理骆敏清、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生态业务总监田彤分别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润和软件与阿里云的战略合作内容,重点涵盖蜻蜓支付、系统集成与本地化交付、BPaaS解决方案、天猫精灵及阿里云IoT设备、第三方零售资产主动风控、创新互联网存款、菜鸟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重要领域。 (润和软件与阿里云合作图) 会议资料显示,自2018年引入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以来,润和软件联手阿里云已经联合为超过40家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了相关技术服务。刘伟光表示,从近两年双方的合作态势看,阿里云对与润和软件的战略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本次发布会上,润和软件还分别与阿里云、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华瑞银行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发布会结束后,周红卫邀请与会嘉宾参观新落成的润和软件体验中心,并与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娄伟、刘伟光一道为体验中心开幕剪彩。 结语 本次发布会的最大看点在于,通过在金融科技领域多年布局深耕以及与阿里云的战略合作,润和软件已基本实现了对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零售金融、业务与数据双中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智能风控、资产合作运营的完整布局,打通了从技术、平台、方案到资产、业务、运营的底层能力链条。 未来五年,润和软件将有能力为自身近300家存量金融机构客户以及增量客户提供从资产接入、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系统实施、合作运营的一整套兼具标准化与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根据监管要求提供智能风控及相关延伸服务,这将有助于润和软件从一家专业的金融信息化服务机构转型为一家综合性的金融科技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商,进而开启一个全新的业绩成长主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