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2021年第3号通报《关于光大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光大银行服务收费、理财产品适当性及消保情况检查发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 根据对光大银行实施的消保行为检查,《通报》指出,光大银行存在短信营销宣传混淆自营和代销产品、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个贷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等6类违规问题。 关于违规代客操作,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指出,消费者通过光大银行自助设备购买理财产品时,存在光大银行员工违规代客操作的问题,涉及哈尔滨、太原、上海等地4家分支机构。比如,2019年6月11日,哈尔滨东大直支行有14笔理财产品销售,除输入密码外,其余流程均由银行员工违规代客操作。 其次,光大银行存在着短信营销宣传混淆自营与代销产品的问题。《通报》指出,光大银行成都、济南、青岛等地7家分支机构在短信营销中存在片面夸大产品收益、混淆自营理财和代销产品等问题。 针对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这一问题,《通报》显示,光大银行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管控不力,导致大量高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高于实际等级。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光大银行客户年龄超过70周岁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中年龄选项失真,涉及554家分支机构,其中北京、河北、吉林、福建、大连等地分支机构问题较为突出。 光大银行个贷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的现象也较为突出。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光大银行与某财险公司合作开展的“联合I贷”和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未区分消费者信贷风险水平和授信状况,限定承保机构、强制捆绑搭售保险,严重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光大银行此项业务涉及北京、上海等8家分行,截至2019年6月末,此业务累计贷款金额59.56亿元。 此外,光大银行石家庄、沈阳、南昌、郑州、广州、南宁、重庆、成都、深圳、鞍山等10家分行存在存贷挂钩的违规问题,要求借款人以办理本行结构性存款、单位定期存单、预存“还款保证金”等作为贷款审批发放条件。 银保监会消保局举例指出,如2019年1月25日,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曾给予某借款企业授信额度3400万元,要求该笔授信中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须办理该行结构性存款。这一行为显然违反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的要求。 最后,《通报》还披露了光大银行违反质价相符原则收取财务顾问费的问题。据披露,光大银行总行、武汉分行、苏州常熟支行收取财务顾问费但未向企业提供实质性服务,涉及6269.5万元。 银保监会《通报》指出,光大银行上述违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等基本权利,银保监会消保局已要求其进行整改。 同时,《通报》中也表示,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为监管,不断加大行为检查力度,聚焦银行保险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等基本权利,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
关于就地过年,你关心的这些问题有回应!
实施贷款集中度管理,设置两个上限,开发商更要面对现实了 据央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综合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一定会想,楼市调控政策又严了,对开发商的要求更高了,楼市也要更加低迷了。显然,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客观的,有点断章取义。因为,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不是只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不是想把哪个行业、哪个企业搞死,而是想让其更加健康、更加有序地发展,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符合发展需要。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由于长期处于不正常、不规范、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不仅市场本身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与房地产市场相关联的行业,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如前些年的钢铁、水泥行业,就出现了虚旺,从而给近年来的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很大压力,也给经济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而钢铁、水泥行业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而无论是钢铁、水泥行业还是房地产行业,在治理、完善、规范过程中,又无一不涉及金融领域,不与金融风险、金融安全、金融稳定密切相关。其中,银行贷款过度向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以及房地产领域集中,则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隐含风险最大的问题之一。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整治,都需要金融企业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如僵尸企业清理,几乎没有一家不需要银行买单的。 如果银行承担的责任多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会给银行自身带来风险和压力。而如果不承担这样的风险和压力,很多工作就难以向前推进。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甚至是比较对立的问题。如何化解这样的矛盾、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而不是到了矛盾和风险爆发时再去解决。到时候,付出的代价就要大得多。 对房地产贷款实行集中度管理,说到底,就是提前化解金融领域的贷款风险,提前调整银行贷款的结构,让更多的贷款能够转向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房地产。房地产贷款,包括居民房贷的比重,已经够高,不能再向上攀升了。一方面,房地产贷款比重过高,已经在开发商的资金链中得到充分验证,包括头部房企在内,已经没有几家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是宽松的,是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安全运转的,而必须借助外力、借助不断地借新还旧。否则,就有资金链风险。如果再不进行集中度管理,更大的风险就会爆发;另一方面,居民的个人房贷,用起来很爽,特别是银行,贷款规模可以呼呼地上,工作人员的奖金也能腾腾地涨,可是,居民个人贷款的不断攀升,已经让居民家庭资产结构出现了严重不合理,过高的房产比重和负债,已经严重压制了居民的正常消费,从而影响国内大循环格局的形成,必须予以管理。 也正因为如此,管理层要对房地产贷款实施集中度管理,并分档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以此来控制房地产贷款和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尤其是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银行需要对这个两个比重进行调整,压缩房地产贷款和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否则,将达不到管理层要求,达不到规定设置的上限。如果能够在过渡期内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房地产贷款和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性将大大增强。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呢?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保银行的数据真实可靠。出台新规的目的不是当摆设,而是除风险。因此,对银行提供的数据,必须做到真实可靠,不能有任何水分。否则,就会留下隐患、出现问题。对此,管理层要组织检查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严厉追责;二是要杜绝其他方面的漏洞,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需要规范,防止这些机构向开发商、居民等提供非法贷款、非法资金支持,导致管控失灵,风险难以有效化解。如果做好了,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管理效率就能大大提升,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今日公布人身保险监管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及监管报告报送有关问题的通报(人身险部函〔2020〕740号)。通报称,产品核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四类,分别是产品设计问题、产品条款表述问题、产品费率厘定问题和其他问题,复星保德信、大家养老等30家保险公司被点名。 在产品设计问题上,一是长险短做问题。如,复星保德信、同方全球人寿和华泰人寿报送的某终身寿险,产品可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存在长险短做风险。阳光人寿报送的某终身寿险,产品前五年退保率过高,存在长险短做风险。二是万能险产品问题。如,中华人寿报送的某万能型终身寿险,其万能账户以日为单位进行结算,但备案材料中并未说明其具备万能险按日结算的账户管理方式和管理能力,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在产品条款表述问题上,一是续保约定不合理。如,中韩人寿、和泰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中邮人寿报送的某医疗保险,条款约定保证续保期间届满时,公司如未收到不续保申请,则视同申请续保,侵害消费者选择权。太平人寿报送的某意外伤害保险,续保流程不合理,存在误导风险。二是续保约定不完整。如,交银康联人寿和中华人寿报送的某医疗保险,续保申请方式等内容缺失。三是医疗处方审核约定不合理。如,爱心人寿报送的某医疗保险,保险条款中约定处方审核主体为第三方服务商,而非保险机构,未明确列明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的审核责任。 在产品费率厘定问题上,一是产品费率厘定存在较大利率风险。如,信泰人寿和恒大人寿报送的2款两全保险,利润测试投资收益率过高,与公司投资能力和市场利率趋势不符。二是健康保险产品基于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区别定价。横琴人寿报送的某疾病保险,条款约定可根据指定机构基因检测结果调节费率水平,不符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要求。 针对其他问题,银保监会主要通报了两点,一是产品报送材料不规范。如,大家养老报送的某医疗保险,精算报告未经总精算师签字。二是法律责任人任职资质不合规。如,工银安盛人寿未严格按照《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有关要求,任命不符合资质人员担任公司法律责任人。 在2021年业务计划报告报送方面,银保监会点名多家险企,具体问题包括,人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等公司未按期提交报告;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公司缺少具体费用率水平等详细内容;前海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英大人寿、百年人寿、中邮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友邦人寿、同方全球人寿、中融人寿等公司缺少产品是否为单独销售或组合销售等信息。 银保监会表示,将结合上述情况,将报送内容不全面、风险指标较高、投诉举报较多公司列入重点关注范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通报》同时对近期新发布的2020版重疾新定义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提醒各保险公司进行关注,包括涉及使用新版重疾定义的保险产品,各公司应当在产品报备时在精算报告中明确说明使用的重疾定义与“2020版定义”保持一致;对于在“2020版定义”发布前已备案的老产品(除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外),各公司应当在产品使用时,避免出现不同类型产品因定义使用不同给消费者造成误解,产生纠纷,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在《通报》中对工作要求进行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管理,认真落实有关产品监管政策规定,各层级产品管理人员在产品开发报备工作中要切实把好审核关。总精算师应当落实好产品审核把关的第一责任,通过产品回溯等方式及时发现产品定价、销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完善,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银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银保监会表示,人身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全面报送2021年业务发展计划,信息不全的应及时补报,同时加强业务管理和销售行为管控,防范误导风险和激进经营风险,维护稳定经营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在行业“开门红”、新政策实施等关键节点,对各公司产品开发、销售等行为进行持续监测,坚决打击保险公司违规开发保险产品、产品炒停、误导宣传等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对公司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图片来源:Fabiola Peñalba on Unsplash 如果让你总结一下最近读过的三本书或文章,你能回忆起来多少? 如果你比较诚实,我想你可能不能回忆起来多少。 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饱受信息的轰炸。 21世纪的信息洪流是祸也是福:它使我们能够以低成本快速学习任何东西,但与此同时,它经常让我们不知所措。 Jim Kwik认为,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而需要知道的只是如何使用它。 Kwik是一位大脑教练,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在他的书Limitless中,他提出了三个简单但有效的问题,可能会帮助你从所读的每一本书或每篇文章中收益最大化。 在阅读时想着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似乎画蛇添足。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它们会帮助你记住读过的东西,并确保知识从书中转移到头脑中。 没有什么技能比学会如何学习更强大。它是其他所有技能进步的基础。 ——Eric Schurenberg 我能怎么运用它? 阅读非小说类书籍,你的目标是利用所学知识。 无论是自我提高、商业、技术还是其他任何事情,你的最终目标都是从阅读中受益,从而变得更好。 虽然优秀的书籍和文章通常会告诉你如何使用读到的信息,但坏消息是优秀的书籍和文章数量很少。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学到一些东西,但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就是为什么要问自己,我该如何使用它? 该问题可以帮助你弄清楚这些建议如何真正影响你的生活和事业,而不仅仅是启发了你。 如果你是为了获得灵感而阅读,那么你可能不需要这个问题。但是,如果阅读的目的是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你就需要弄清楚如何将知识付诸实践。 你该怎么做: 想想看,当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问自己,“我该如何运用它”呢? 如果你这么做了,答案很简单: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告诉你如何从读过的所有东西中获取最多的信息,那么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阅读非小说内容时使用这些信息。 例如,你可以把这三个问题写在便利贴上,贴在你正在阅读的书的第一页上。这是一个小小的提醒,可以帮助你获得最大的信息。 然而,你也可以在电脑桌面上创建提醒事项,这样在线浏览时,就可以想起它们。 如果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心间,你使用它们的频率将会高得多。 我为什么要运用它?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相关性的。 为什么这些信息和你有关?你为什么要关心它?它怎么可能改变你的生意、人际关系,甚至生活? 然而,真正的问题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得到启发?是为了炫耀自己读了很多书?还是为了学习? 如果你是为了寻找灵感或者炫耀已经看完的书,你可能不会关心它的“相关性”。但如果你是为了得到更多信息,你就需要多想一想。 这可能会放慢你的阅读速度,但它能确保你从每一篇文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你该怎么做: 如果你想问自己为什么要使用本文中所学到的内容,那么答案很简单:因为它可以让你从读到的内容中获得更多内容,因为它们将确保你不仅获得灵感,而且理解如何将信息付诸实践。 如果某件事感觉不相关,我们就不会费心思去记住它。然而,问题是,大多数时候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浏览书籍和文章,就很难说哪些信息是真正相关的,哪些不是。 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有意识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运用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区分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筛掉没用的,留下有用的。 在为信息洪流所淹没的碎片化世界,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过滤各种数据,并且发展新技能、新方法,从而在二十一世纪实现蓬勃发展。 ——Mark Hyman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到它?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时机的——你什么时候才能用到所学的知识?应该在何种情况下加以运用? 与内容的相关性相似,考虑时机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如何使用信息。 你可能会遇到一大堆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建议,但如果你不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它们就毫无价值。 假设你刚开始创业,读了一些关于领导力的书来学习如何管理员工。然而,问题是,你目前只是光杆司令一个,甚至无法支付某人为你工作的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更多关于领导力的知识是件好事,但对当前的你来说并不适用。 相反,你应该专注于学习更多对现状有实际影响的话题。 你该怎么做: 在弄清楚如何使用特定的信息以及为什么要使用它之后,试着想出一个特定的应用情形。 在哪种特定的情况下你可以应用你所学到的东西? 如果你现在就问自己这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你可以在下次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时候使用这三个问题。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问题可能是最具启发性的答案。 根据大脑教练Jim Kwik的说法,问题能够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人们在阅读时通常不会问足够多的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理解和记忆力。 下次你要长时间阅读的时候,设置一个计时器,过了一段时间(比如20分钟)就停止阅读。休息一下,问问自己学到了什么,然后寻找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我能怎么运用它? 我为什么要运用它?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到它? 当你坐下来阅读非小说类书籍时,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一些便利贴,或者用电脑进行记录,这样你就可以随时记下如何应用你所学到的东西。 不要害怕在书上划线、写字、做笔记做批注。毕竟,你的目标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够运用那些知识,而不是打造一个闪闪发亮的书架。 多记住你读过的东西不仅能帮你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帮你向朋友和家人推荐有意义的书,想想吧,是不是很酷呢? 译者:喜汤
当下的租赁供给体系也有些畸形,迫切需要改造。唯有此,新市民才能融入城市,“先租后买”、“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才能形成。 李宇嘉 近期,重要会议将房地产单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着重强调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且具象到非常明确的安排,这在过去是比较罕见的。比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长租房政策和发展长租市场、租购渐进同权、集体土地和闲置土地利用、国有和民营企业发挥功能作用等。那么,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住房问题重点聚焦“大城市”,最大的背景就是,近年来各地都在举全省之力打造中心城市、做强省会城市,构建围绕省会或中心城市的都市圈。于是,规划和政策红利、人口和资源等,都开始向这些城市倾斜,也就是所谓的提高“首位度”。于是,近年来多数省会或中心城市增量人口占到本省的一半或40%多,加上二胎政策的滞后效应,导致住房需求暴增。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二手房价涨幅TOP10的城市是东莞、深圳、上海、惠州、厦门、南京、大连、西安、沈阳、成都,涨幅从5%到15%不等,基本上都是人口流入大的城市(如惠州涨幅大因深圳人口外溢)或省会及中心城市。如果回溯到2017到2019年,上述城市重合度很高,70%左右仍在列。因此,大城市住房问题,首先是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问题。 这几年,国家一直强调,大城市不能一味从需求端调控楼市,更应从供给端对冲。 “十二五”到2016年,一线城市供地完成率不足60%。2017-2019年,调控转向供给侧,上海、广州和深圳宅地供应年均增长22%、32%和80%。2020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供地增长20%,深圳翻倍增长。但供地结构错配严重,不适应新市民为主的需求结构。商品房供地多、保障房供地少,销售型的地块多、租赁型地块少;大户型或豪宅供地多,普通住宅供地少。 所以,尽管这几年楼市发展红红火火,但运行结构有点畸形。土地环节,地方高价卖地,带动区域综合开发(包括地铁、配套设施等),可谓是高举高打、大开大合;开发环节,房企高价拿地、高成本融资,设计豪宅化;销售环节,购房者高价买房,在一个接一个的规划红利利好下,“加杠杆”炒房。但是,结构错配导致的低效和风险问题越来越显化。 最突出的,就是住房在带动内需上动力越来越弱。楼市经过“十二五”、“十三五”这10年的快速发展,大城市户籍和富裕人群,早已充分分享到了楼市红利,户均基本拥有2套及以上房。当下,大城市住房最困难的,就是都市圈规划利好下,涌入的新市民、新就业大学生,他们住房消费意愿强、边际消费倾向高,但甫一进入城市,史无前例的高房价横亘在面前。 本次会议强调,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但是,当下楼市运行的模式,已很难再带动可持续的消费了。这也是当前整体消费状况的一个真实映射。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同比拉动为-2.4%,处于历史低位,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同比的拉动则达到3%,对比可见一斑。 大城市,居不易,乃全球惯例。高房价短期无解,甚至在人口、资源继续集聚的情况下,还可能上涨。怎么办?会议提出租赁住房体系建设。针对中低收入新市民,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集体土地和闲置土地利用、国企带头,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租购渐进同权,消除长租的顾虑;对商品房租赁市场整顿秩序等。所有这些,目的是降低新市民租房成本,让他们体面安全地扎根大城市。 这几年,长租公寓发展很快,但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甚至在资本和政策加持下,租金被炒作;跟随房价上涨,商品房租金也水涨船高;城中村租赁供给体量大,能满足第一代农民工遮风挡雨的基本需求,但不能满足85后、90后新市民“要租房,也要生活”的需求。因此,当下的租赁供给体系也有些畸形,迫切需要改造。唯有此,新市民才能融入城市,“先租后买”、“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才能形成,才能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作者 | 加号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阴霾下的红星美羚 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农业,牧业,工业以饲草种植,奶山羊培育养殖和乳制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羊奶生产龙头企业。公司旗下的产品类型有液态纯羊奶,保健品羊奶粉,成人羊奶粉,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如美羚纯羊奶,美羚低聚果糖羊乳粉,美羚全脂纯羊奶粉,羚恩贝贝等。 红星美羚于2015年8月以“羊奶粉第一股”的名号挂牌新三板,但由于上市前后受到产品品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红星美羚成为2015年全国乳制品检测中唯一一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厂家(不合格率仅达到0.05%)。这在乳业行业是最致命的质量问题。再加公司在上市期间受同业的激烈竞争,与新三板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使得公司于2018年退市。 乳业行业串联了农业,牧业和工业三大产业,从原料到成品的产业链长。复杂的产业链中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对乳制产品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大量成品沦为问题产品。红星美羚需重点关注产业链优化,产品研发与创新等问题,才能保持现有市场份额。 创业板是否能带来新景象 下图1为红星美羚从2015到2020年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数据统计;由此可见从公司第一次上市到退市后两年,营业总收入和营业总成本都是稳步上涨。然而,今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使得公司这两组数据有所回落(不过参考市场行业大数据,该回落在市场接受区间内)。对于利润的三个指标在这5年的数据来看,虽然三个指标相比于营业总收入和营业总成本有点不尽人意,但是利润的三个指标都趋向于在一个固定区间进行浮动;而这其中的原因是公司把更多的产能释放到了产业链优化和产品研发与创新中。 图1:来源于招股书 下图2财务报表中显示,虽然红星美羚在如此困难的2020年,利润收入到达了这5年来的低点,但今年研发费用支出也是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并且高于2019年的研发费用占比。 与此同时,根据招股书的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内部深度总结提出了从公司2015年成立到未来的发展蓝图。公司似乎在新三板退市的失败经验中找出了自身的问题所在。 图2:来源于招股书 虽然创业板的流动性到达了近年来的高峰,但是创业板退市制度亦推出。这对于红星美羚此类自2015年以来连续走低的净利润来说,上市创业板需要承受更多压力。然而相比于前些年所在新三板的上市,创业板的增速流动性具有优势,对于红星美羚来说是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