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8月26日,中国上海虹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即将举行,主题为“浪奔”。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能否继续“乘风破浪”?重温2018和2019两届年度论坛重量级嘉宾专访或会有部分答案。 在第三届年度论坛举办前,我们特别推出《年度论坛•对话重温》系列。本次推出的是,2019年论坛嘉宾、佳兆业集团控股首席战略官刘策先生。对话时间2019年8月。 以下是与刘策的对话(精选版) 城市更新对行业来讲是2019热起来的,中央提出来数万亿的旧改,一下把城市更新带到了风口浪尖,城市更新需要五大要素: 第一,任何业务抱着功利的心态做不好,从2014年房地产行业的转型转了很多,但是基本不成功。我们做城市更新也是无心插柳,一直坚持下来才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品牌。如果希望在城市更新领域一两年见效,这基本不太可能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伤害,因为跟原来快周转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第二,城市更新要有长线布局的心态。一个项目短则5年,大部分是8-10年,心态上能不能过去,城市更新是栽树,种草一两年就出来了,10年这棵树有可能都长不大,这时候有没有恒心、毅力、魄力,这对企业的创始人、负责人是很大的心态上的考验,基于人性的考验,急于求成是人性的弱点。 第三,城市更新需要企业做系统的能力建设,系统的策略安排。首先关注主业的规模,主业的规模是这个时代房地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更新是长周期的项目,如何和短平快的项目结合,并且形成合适的比例。城市更新比例过大,会使企业的资金流非常紧张,很考验企业的管理。城市更新本身业务有快业务和慢业务,这两个如何精准投资,如何克制全面开花的冲动。城市更新本身吻合房地产从增量到存量转型的大趋势。 第四,产业。现在城市更新业务和以往不一样,以往搞住宅就可以了,现在单纯住宅不受政府待见,必须要有产业能力,不仅要考虑居民的利益,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怎么给当地带来GDP、税收、产业的升级、文化的保护传承,这都是城市更新过程中要考虑的。做城市更新业务要有系统性的安排,重点是结构的优化,控制合理的比例,使长周期业务和短周期业务能够很好匹配。 第五,需要在能力方面做很多的储备、建设,比如对政策的研究,整个过程中对城市更新一整套流程要很熟悉,关键要点、障碍在哪要门清儿。相当于还要有很多资源,需要资金、产业。 城市更新真的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么美好,好像是大肥肉,在我们看来它真的是苦活、累活、脏活。城市更新人员50%的时间陪小区老太太、老头儿聊家常,甚至有些家里没有什么支撑的,帮他干家务,因为一个城市更新业务背后除了跟业主的利益的绑定之外,应该有更多人文的关怀。这是目前整个城市更新和以往不一样的。
无论北上广相不相信眼泪,广州的眼泪近期是止不住的流。因为它跟它的老伙计北京、上海的中间,除了常年“插足”的深圳,又有新人了。 随着各大城市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发布,上半年GDP的十个“出道位”也被一一锁定。由于疫情的影响,上半年GDP十强城市的排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广州、重庆,去年的第4名与第5名,互换了位置。排名变化看似细微,却意味着老牌一线城市北上广,先是悄悄变成了北上广深,现在,在四个城市的游戏里,广州都不配拥有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重庆超越广州,成都与苏州的差距也呈现缩小的趋势。2019年,苏州GDP比成都高出2200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成都突然反超100多亿元。上半年苏州GDP只比成都高出751亿,新的竞争关系逐渐形成。也代表着以川渝为代表的中西部内陆城市经济圈正在崛起。 另外,在前十名的后段,南京由去年的第11名首次挤进前10,位列第9。南京跻身前10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去年排在第10的天津,2019年从上一年的第6掉到了第10,增长率为4.8%,而南京GDP去年与天津的差距只有74亿元,增长率为7.8%,已对“夺位”跃跃欲试。 上半年,南京GDP同比增长了2.2%,是十强城市中增速最大的;而天津下降了3.9%,是十强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因此南京没有和天津互换排名,而是直接去天津前面插队了。 天津下滑最大还能坐在前10的原因,跟一个城市的“退赛”不无关系。经历了史无前例大停摆的武汉,并没有公布2020年上半年GDP的具体数字。但根据此前武汉市统计局给出的初步核算,上半年武汉GDP同比下降了19.5%,是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以这样的下降幅度估算,武汉上半年的GDP大概和天津不相上下。如果武汉公布了具体数据,两个城市中必有一个会跌出前10。 1 进击的重庆 重庆GDP在上半年超越广州,其实有点“作弊”。 首先,把重庆作为一个市,已经有点“违规”了。重庆是中国面积第5大的地级市(前4名都在内蒙古和甘肃,你细品),比海南和宁夏都大,但海南和宁夏都是省了。当年兴建三峡大坝,本来想成立三峡省,设重庆市为首府,结果因为移民、迁城问题难管理,干脆都归了重庆,并设为了直辖市。 重庆有广州的10倍大,人有广州的2倍多。以省的体量和市竞争,怎么听都有点“胜之不武”。 即便如此,重庆GDP的赶超,还是与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密不可分。在全球纷纷“闭关锁国”的情势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首当其冲。从地方企业和受感染人数两个层面来说,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受到的负面影响都不如广州大。 当然了,重庆的经济发展策略也不是坐等广州往回退。而是趁大家都停下来了,抓紧跑两步。 重庆经济恢复增长主要动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金融和物流回升显著。其中出力最多的推手,是汽车和电子产业。 在政府的推动下,这两大产业在2月上旬已经纷纷复工复产。电子企业快速复产、加快研发,“抢单”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代工企业Ipad及Apple Watch的订单量、华为笔记本电脑产量等均有大幅增长。 汽车产业方面,中高端车型是重庆汽车产业复苏的主要动力。 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且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2月至今,累计协调了长安汽车、上汽红岩重庆生产基地等800多家企业的复工复产,把“断档”严重的上下游供应链接了起来。 迅速的复工复产之外,重庆车企还纷纷通过直播卖车、发代金券、推出新款等“一条龙”服务来刺激消费。导致人人居家的上半年,车卖的倒还比往年多了。 据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6月汽车销量达19.44万辆,同比增长38%;上半年汽车销量累计达83.1万辆,同比增长1.33%。长安福特多款车型总销量同比增长了29%,长安福特锐际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另外,林肯品牌也于6月在两江新区下线。林肯收款国产车型“冒险家”,6月份就卖出了3千多辆。 正如之前提到的,重庆超越广州只是中西部内陆城市崛起的信号弹。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地区表现出的优势已经逐渐浮现。 在疫情冲击下,全国进出口整体下滑,但中西部地区却稳住了,成都上半年的进出口总额甚至还同比增长了23.5%。上半年及6月份,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都是全国第一;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2 蓄力的广州 疫情对广州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4%,第二产业却同比下降了7%,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下降,显然是因为断了外需。 索性,只要是疫情带来的影响,总有过去的那一天。 大家对广州真正的担心,是作为老牌一线城市,广州的产业似乎跟牌子一样,不够新。 不过广州可没在坐以待“老”。 商贸虽然是广州的传统产业,但它也在与时俱进。从传统贸易到电商,都拿捏的死死的。国内知名的电商平台中虽然只有唯品会是“广州出身”,但所有的电商、物流巨头都把广州列为了重点布局对象,使得广州一直是全国电商产业链的“C位”。 广州的快递业务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跨境电商进口额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在直播带货风靡的当下,淘宝直播商家数量最多的就是广州。 可惜的是,在北上广深4市中,广州目前的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大概是垫底的,在这个领域,二线城市杭州甚至都觉得可以跟广州打一打。 不过,广州正在努力突破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 广州获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15年只有2千家左右,到去年已经发展到了1万2千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还蝉联了两年的全国第一。虽然目前还是望“北上深”兴叹,后面的城市,比如杭州,暂时还是追不上的。 广州除了有网易、唯品会两个大品牌,在目前大热的网络游戏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拥有网易游戏、三七互娱、多益网络等多家公司。而“南山必胜客”腾讯虽然地处深圳,腾讯的“半条命”,微信,却在广州。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选手,小鹏汽车,也诞生在广州。 更重要的是,广州的未来,在琶洲西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琶洲西的建设历时5年,目标就是成为广州的科创“名片”,预计将创造10万人就业机会。 北京有中关村,那么广州就要有琶洲西。 上个月竣工的唯品会总部大厦是琶洲西试验区首个交付使用项目。 此外,琶洲西还有20个总部项目正在推进。其中阿里、环球市场等7个项目已封顶,预计年底可以入驻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7个项目正在主体建筑施工;广发基金、南方传媒等6个项目正在基坑施工。 有趣的是,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和腾讯微信总部在琶洲西毗邻而建,以后“刺探军情”只需要向着对面楼里望一望。 等坐拥21家总部的琶洲西全部投入使用时候,量谁也不敢再说广州没有科创企业了。 除了科创,广州在区块链领域也在持续发力。今年5月,广州为了全国首个获批可以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城市。广州在当月就集聚到了400多家区块链企业。 可以看出,广州绝对不是停了下来,而是在为新一轮的起跑蓄力。 3 重庆和广州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在重点城市的GDP数据公布后,重庆把广州挤出了“北上广深”的小圈子,无疑是最大的讨论点。但是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GDP超过广州,短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都是恢复性增长。 同时他也提出,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对内陆城市来说危中有机。也就是说,重庆GDP的爆发也不是偶然的。 从过去十年的GDP增速来看,07年是重庆和广州的分水岭。07年以前,广州的GDP增速都在重庆之上,而07一过,加上金融危机后更大力度的反弹,重庆在GDP增速方面,其实早就把广州踩在了脚下。 不过,19年开始,重庆的增长已然放缓,广州却渐渐开始发力。疫情对重庆的影响也远不及广州,简单来说,重庆的反超,是重庆向前了一小步,广州向后了一大步。 但疫情毕竟是只黑天鹅,飞走是迟早的事。 重庆得来不易的第四名,并不想轻易还给广州。而广州面对新人的威胁,无所畏惧。两个城市你追我赶激起的火花,则将点燃我国后疫情时代整体经济的恢复与增长。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美亚柏科董事长滕达表示,公司正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势和多年的行业积累,从公安大数据延伸到城市大数据,再到如今的城市大脑,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承担更多的重担,协助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守护城市公共安全赋能。 国投智能董事长孙烨表示,国投智能将继续支持美亚柏科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进一步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运作模式,加大改革创新,支持美亚柏科在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领域加大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向全国发起的《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招标中,美亚柏科作为牵头单位,联合7家单位成功中标工信部“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第2包,即融合应用软件二(智慧海洋、智慧警务、智慧法院、轨道交通)。 据悉,未来美亚柏科将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开源情报”和“智能装备制造”四大技术和产品方向,加强各类技术的融合应用,进一步发挥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以新型智慧城市事业部为主力,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城市大脑”战略赋能新经济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李婷)
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二手房交易量在上半年呈现出先抑后扬的特点,但同比有所下降。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走访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二手房房价整体仍呈平稳态势。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下半年商品住宅交易料将保持平稳。 改善需求支撑6月成交反弹 保利投顾研究院监测显示,上半年全国22个城市二手住宅成交超61万套,同比下降16%,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但随着疫情影响趋弱,在供应增多、学区房交易旺季等因素带动下,6月份各地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出现增长,达到近年来同期高位。其中,一线城市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成交量均创阶段性峰值,体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逐步走出疫情影响,二季度复苏势头明显。记者走访了上海多个市郊区发现,二手房挂牌价格虽然节节上涨,但成交价格普遍保持平稳。据中原地产数据,上海5月份成交攀升到2.8万套,为2016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6月份虽有所降温,但交易量仍达到2.6万套。仲量联行分析认为,二季度,因疫情延迟的购房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同时大量新增供应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因而出现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显著回升。 随着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降至三级,房产经纪人也开始活跃起来。链家双桥门店经纪人张铁强表示,其所在的辖区上半年房价变化不大,剔除“疫情影响看房,导致前一段成交下降”的因素,整个二季度的交易在好转。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为6.2万元/平方米,环比上涨8%。据诸葛找房数据,北京6月份二手住宅价格出现负增长,市场均价为5.8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51%。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说,北京疫情再次暴发导致部分中介暂停营业,购房者入市步伐延后。 二是改善需求释放,买方议价空间增加。广州德诚行地产公司中介人员李继英最近每天都要把房源信息在朋友圈发一遍。他表示,现在放盘的人很多,市场价成交很难,想迅速脱手只能放低价。近期刚换房的广州市民王先生介绍,其所购买的二手房挂出来有大半年,成交价比挂牌时低了100万元。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张铁强说,现在买方的议价空间在增大,他负责的朝阳区双惠苑小区一套房子年前挂牌价为450万元,现在已降至420万元,客户准备出400万元,基本与房东达成一致了。 而在上海,随着市场复苏,改善型需求的释放,许多中介业务员的普遍感受是,总价在300万元内的刚需房源,议价空间在缩小。5月份后,500万元左右的房源开始活跃,千万元以上二手房议价空间则在5%以上,和年前差别不大。 三是学区房托底,带动量价齐增。尽管市场对购房的预期有所分化,但学区房交易旺季的到来,带动了二手房交易量的增长。据中原地产统计,受北京西城区学区房新政影响,西城区5月份的成交量翻了3倍,达到1500套。 事实上,在北京“317”调控以来,拥有用优质学区资源的西城支撑着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成交。贝壳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当下北京置换型购房占比约50%,换房动机由家庭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居住空间需求所激发。 “由于高单价的西城区成交占比大幅提升,西城区成交量在全市的比重从7%增长到12%,带动成交均价明显上涨。”贝壳研究院许小乐说,剔除西城区因素,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上涨3%左右。 上海今年小学和初中入学实行“公民同招”,且民办学校采取摇号入学,增加了入学的不确定性。一些家长为确保子女能进好的学校选择优质公办学校的学区房。因此,公办学校的学区房价格出现较大涨幅。不少中介表示,今年学区房价格上涨了10%-20%。 下半年住宅成交势头或有所放缓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6月份,4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上涨0.7%、0.4%、0.8%。从同比来看,6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2%,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认为,一季度多地政府为对冲疫情带来的风险出台各类房地产支持政策,在短期提振了楼市交易,这在一线城市率先体现。 记者梳理发现,在供给端,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允许房企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办理开竣工延期、调整商品房预售条件和预售资金监管、调整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比例、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企业实施税费支持政策以及加大土地供应等。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王扣柱表示,上海将出台政策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如今年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可延期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符合条件的房企还可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 在需求端,支持政策主要聚焦于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发放购房补贴、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支持人才购房和降低人才落户门槛等方面。3月份开始,多地人才政策密集出台:天津技能型人才落户放宽、广州、苏州降低人才落户门槛等。张大伟认为,城市引才力度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交易。 由于部分城市房价上涨态势显著,一些热门楼盘再现“抢房”现象,推升了房价上涨预期。7月份以来,深圳、杭州、宁波东莞等热点城市相继收紧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深圳将落户购房年限延长到3年,并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并加大征收交易税费等。 “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共同点是市场热度高、房价明显上涨,出现了炒作氛围。”张大伟认为,过热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加码说明,随着市场升温,上半年以来维持楼市稳定的政策取向可能在7月份开始转变,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制性政策将逐渐增加。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认为,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仍面临一定压力,未来或将有更多地区优化调控政策,限购、限贷等主体政策难现放松,以稳定市场预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2020年楼市整体稳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房价和地价的稳定依然可期。 仲量联行认为,由于受疫情延迟的购房需求已在大量新增供应集中入市时释放,且下半年需求端政策可能不会有实质松动,加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预计2020年下半年住宅成交势头可能有所放缓。 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主要看信贷政策变化,房价过快上涨城市调控力度将持续加强,监管部门维持市场稳定的趋势不改。 宏观经济影响预期 刚需人群压力大 从二手房价格涨跌的城市数量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为50个,相比5月份的41个呈现增加的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二手房涨价的城市数量开始增多,但是不同的市场主体的预期也开始产生变化: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称,中产阶层因为疫情预期收入不确定性增大以及短期购买力受损,卖房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改善需求人群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同时有资产避险需求,因而出现购房意愿提升的现象。 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和广州均出现刚需观望、二手房放盘量增,但资产价格不降反增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从刚需的角度来看,疫情影响使企业收入不稳定,进而影响员工收入。这导致目前的豪宅市场“一房难求”,而刚需房的销售情况则较为一般,这种结构性行情或延续到下半年。 “广州楼市目前存在一定购买力不足的因素,也有不少房东是因经济压力被迫抛售的。”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的群体持续增加,二手房放盘量将进一步增加、并维持高位。同时,高净值人群由于融资更为畅通,该群体将继续以房地产作为保值渠道,进一步购入不动产资产。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广州二手放盘数量从去年初的4万多套,攀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约8.7万套。地产分析人士邓志浩表示,经济下行和资产价格上涨的现象同时存在,房价上涨和低价抛盘的情况也可能同时发生,这与经济下滑影响了就业和收入有关。 多名受访房地产专家认为,以北上广为代表,下半年国内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将在房价趋稳的主基调下、在供应增加的基础上,成交量有所放大。但需求在新房供应的市场环境下难现萎缩。“当前经济形势下,附着教育等稀缺资源且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投资标的,仍将吸纳市场资金,市场热度还将延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 基于疫情对经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国外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消费信心。“我们只能静观其变,看后续经济和企业的复苏情况,才能判断得更清楚一点。”同策集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说。
7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同时部分城市出现阶段性回调行情。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7月份百城价格指数,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调查数据,2020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52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3%,涨幅较上月收窄0.10个百分点。 从涨跌城市个数看,80个城市环比上涨,19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与上月持平。同比来看,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21%,涨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 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30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2%,涨幅较上月收窄0.28个百分点。从涨跌城市个数看,49个城市环比上涨,50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与上月持平。同比来看,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05%,涨幅较上月收窄0.29个百分点。 从7月份市场表现来看,在新建住宅方面,重点城市整体推盘量依旧维持高位,多数城市去化表现一般,城市内项目分化明显。深圳、东莞调控政策加码,广州市场活跃度提高。二手住宅方面,7月百城平均价格同环比均上涨,但涨幅均有所收窄。值得注意的是,乌鲁木齐、大连等地7月份疫情反复,短期内将对二手房市场成交造成一定压力。 月内,针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央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强调坚持“三稳”目标,因城施策,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同时,强调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要求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此外,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 地方层面,杭州、东莞、深圳、南京、宁波等十余城市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人才购房限售、加码限购限贷等方面,保障住房刚需,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其中深圳从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完善差别化信贷措施、发挥税收调控作用、细化普通住房标准、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八条”新政。此外,海南、郑州等地开展房地产市场整治工作,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未来市场,中指院方面分析认为,中央将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地方政府也将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短期面临调整压力,而部分房价、地价上涨预期较强的城市或将针对性出台调控政策以稳定预期,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7期)发表的一篇名为《“十四五”时期,如何优化我国的行政区划设置?》的文章建议,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群发展战略,应将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增长极、稳疆固边、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 这篇文章在昨日发酵,加上作者系民政部行政区划调整评估特聘专家,让很多人浮想联翩。引起广泛讨论,甚至在A股掀起一波地区行情。尤其是以深圳本地股表现亮眼,叠加深圳40周年的题材,连续两日大涨。 在各大媒体将这篇建议文章,热炒并且拿它当信号之时,文章作者站出来发声了,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媒体不要炒作”。 以往每次讨论直辖市,深圳都会被提及。这次也是一样,尤其是在甚至4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不得不让人有所怀疑。 直辖市扩容,真的没那么简单 直辖市是属于省级行政单位,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在中国历史上直辖市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设置的特别市,国际上著名的越南的胡志明市、韩国的首尔市、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乌克兰的基辅市都是直辖市,可以说直辖市是一种国家直接管理城市的重要管理制度安排。 一个城市要成为直辖市,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总量、人口、面积条件,不然无法承担起直辖市的重任,历史上的特别市、院辖市、直辖市,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城市明星。 在中国,如果一个城市的重要性、经济实力远超过他所在的省的所有其他区域的总和,那么让省来管这个市明显不合适。 目前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个直辖市。其设立都有特殊背景,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信,天津虽然近年来经济实力有所下滑,但在成为直辖市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是北方经济中心,这个存在历史因素,重庆直辖则是跟三峡工程有关。 以上海为例,它的经济有其特殊的地理优势——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出海口,面积在7443平方公里,是中国GDP最高的城市,占全国总量的3.6%,正是这个经济体量以及区域范围的考虑,上海自19世纪初以来便成为直属城市。 在新中国成立后向外辐射,直接带动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所以上海直辖市的一定程度上是带着经济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但是自从97年以后,至今21年还是没有新增直辖市,关于“谁能成为第五个直辖市”的各种猜测和传闻,始终没有断过。主要是因为直辖市的是区划设置的最高一级,如果成为直辖市能够带来各种政策福利。 但是,能够有潜力成为直辖市的无不是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以及经济支柱型城市,分离出去必然会影响所在区域的GDP增长。 同时国内眼下没有重大国家战略支撑,而且城镇化基本定型,据统计,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所以,直辖市没那么简单弄成,上述四个城市当中,深圳一直被人拿出来讨论,其他三个城市当中,青岛、大连均是省级区域当中经济靠前的城市,单独拿不出来并不合适,对所处区域产生虹吸效应,弊大于利。 而喀什,在2019年的生产总值只有1048.3亿元,户籍总人口462.40万人,尽管喀什管理区域庞大,但是直辖达不到相应的经济发展效果。 深圳直辖的概率大吗? 扩容直辖市,每逢一段时间都会被丢出来重新讨论,但是这次造成反应有点强烈!媒体争相报道,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还引起资本市场的异动,尤其是深圳本地股反应最为强烈。 首先,以往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棒子打死的态度,而是由其发展一段时间或者在社会中看看民意导向。这次扩容直辖市讨论的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深圳40周年造势。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逐渐与老字号的强市广州、上海、北京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大陆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市成立于1979年即改革开放元年,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深圳速度”。 如今,很多人希望深圳成为直辖市,这样能够扩容,增加土地面积。 抛开房地产因素,深圳是一座人多、地少、发展快、资源难以为继的城市,主要时期城市属性造成的。《证券时报》统计,深圳居住用地仅占城市总面的11%。而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全球城市的居住用地占比都超过50%。该项数据远低于北上广,略高于香港的8%。 而且,过去十年深圳工业用地成交达到1147.78万平,商服用地成交达到394.42万平。2019年12月,深圳为了显示吸引总部入驻的诚意,一次性推出3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这个面积单论上海整个十三五期间新增的产业用地还多。 这样直接造成的土地瓶颈的问题矛盾。 深圳在广东省内的地位举足轻重,2019年深圳的GDP高达2.69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列全国第三,而广东全省的GDP为10万亿元,也就是说深圳一城就占到了全省经济的四分之一。 深圳凭借一线城市产业、资金等优势对周边城市的对口帮扶,工业产业链主要向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转移。而且分别成立深汕合作区和深河(河源)合作区,对扶临近深圳的区域。 而在近段时间,东莞,惠阳的两则红头文件引起外界重视。 在7月2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下发一则关于《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暂停滨海湾新区范围内各类建设行为的通告》;几乎同时,惠州市惠阳区也有一则关于废止相关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通知。外界认为,这是将临近深圳的东莞惠阳的区域并入深圳的举动。 而且深圳特区设立4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表名为《“三区”叠加 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文章,创造性提出深圳“扩权不扩容、强统筹紧合作”实践模式。其肯定了深圳自身三次扩容都迸发巨大的能量,都带来发展质量的飞跃;也提到了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地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了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8月26日是深圳40周年,近期围绕“深圳”这个城市的讨论也就不足为奇。在以往当中,深圳都是被提及最多的城市。 区域经济改革才是焦点 拉开时间线条来看,基本上都是那几个城市被人说来说去,其实很多人没看到近两年来国家始终在某些地方行政区域做出调整,尤其是在今年,内循环的推动下,这个区域经济发展改革,明显在加快。 在2011年,巢湖一分为三,主体划入合肥;2016年,成都代管简阳;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2018年,济南合并莱芜。 其中最经典的行政区划调整案例当属安徽的巢湖样本,在2011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巢湖市,其所辖的居巢区改为县级巢湖市。 撤并前,原地级巢湖市是人口大市、经济小市、财力弱市,辐射所辖三县实力不足,处于“小马带大车”的尴尬境地。在“巢湖撤市”后,让安徽省省会合肥的城市空间向南拓展,由“滨湖”时代走向“环湖”时代,塑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新形象,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2014年9月合肥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区划调整奠定了合肥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综合基础。 作为全国首个被撤销的省辖市,“巢湖撤市”,安徽区划调整之猛烈和大胆,全国罕见,也是如今中国城镇化进程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本。 在2020年6月份起,多地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其中成都、长春、烟台、邢台、芜湖等5个城市完成扩容,青海同仁县、江西龙南县、安徽芜湖县等3个县完成撤县设市。截止到7月,行政区划调整共撤销了11个县、2个县级市和2个市辖区;新增了10个市辖区和3个县级市。县级行政区划减少了2个。行政区划的趋势,依然是围绕省会和地区中心城市的市区扩容。 2020年区划调整的地区 在昨日爆火的那篇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建议,不仅有参照性,还是未来城市化的必然方向:支持国家战略区的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强市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撤县(县级市)设区与管理幅度调整,促进城市行政区划内部结构优化促进市辖区人口和管辖面积均衡。 毕竟当前很多城市的区划沿革已久,的确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类行政区域改革主要在于释放地区发展潜力,解决不同区域发展弊端,与周边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外部风险加剧,国家重点提倡:内循环,在过去,内循环和外循环都有,但外循环占了大头,所以以前经常说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其中投资和出口是重头戏。 由于当前国外需求的萎缩,中国的出口形势面临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最大的衰退。为了解决当前的危机,中国必须重新回到内循环来消化过剩的产能。所以抛开房地产,充分释放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成为重中之重。 小结: 扩容直辖市的文章引发广泛讨论,但是很少有人看到的是国家在今年以来加快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楼市面临死结,各个地区如何应对经济增长问题,实现了内涵式的扩张下的发展。 我们要看的,不是讨论所谓的直辖市扩容,而是要看中国加快区域融合的发展趋势。
据发展改革委8月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批复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按照规划,近期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络。其中,2022年前启动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广清城际北延线等6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东站改造工程等3个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里程337公里;待相关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塘厦至龙岗、常平至龙华等7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站改造工程等2个枢纽工程实施,规划建设里程438公里。 全文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你委《关于报送(送审稿)的请示》(粤发改交通〔2019〕185号)等文件均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二、规划方案 (一)规划目标。 按照科学布局、统筹衔接、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的原则,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二)近期建设安排。 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见附件1),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络。其中,2022年前启动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广清城际北延线等6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东站改造工程等3个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里程337公里;待相关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塘厦至龙岗、常平至龙华等7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站改造工程等2个枢纽工程实施,规划建设里程438公里。 (三)重点枢纽布局和衔接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与高铁、干线铁路通过枢纽换乘实现互联互通,与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在枢纽场站换乘衔接。广州枢纽主要场站间通过城际铁路环线和城市轨道交通连通,其余枢纽内各场站间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式实现连通。 1. 客运枢纽总体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内层次分明、分工合理、衔接高效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促进对外交通、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便捷衔接换乘。广州枢纽布局以广州、广州东、广州南、佛山西、广州白云(棠溪)站为主,广州北、南沙、新塘站为辅的“五主三辅”枢纽。深圳枢纽布局以深圳北、西丽、深圳站为主,深圳东、福田、深圳机场、深圳坪山站为辅的“三主四辅”枢纽。珠西地区布局以江门、珠海鹤洲、中山北站为主,珠海、中山、蓬江、横琴站为辅的“三主四辅”枢纽。此外,规划布局鱼珠、东莞西、惠州、肇庆东、珠三角新机场站等枢纽场站。 2. 重点枢纽衔接方案。按照城际铁路引入中心城区、干线铁路便捷衔接的思路,结合重点枢纽相关主辅枢纽场站的功能定位和能力,确定重点枢纽场站线路衔接方案(见附件2)。其中,珠海鹤洲站、肇庆东站衔接近期实施的珠海至肇庆高铁,珠三角机场站衔接近期实施的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 3. 与港澳口岸衔接方案。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近期通过既有京九铁路、广深港高铁实现互联互通。珠海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珠海站、横琴站实现高铁、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衔接,做好各口岸与城际铁路站点之间的连接规划,支持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连接通道与广珠城际铁路在珠海站内连接,促进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 三、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741亿元,资本金比例50%、计2371亿元,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资本金以外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由广东省会同有关方面负责组织规划实施,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把握项目建设时序。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效益优先,严格按照规划批复要求落实项目资金,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需要和客流需求,稳妥把握项目建设节奏,具备条件后方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涉及财政出资的应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规范开展社会资本合作,加强企业出资能力审核,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站场综合开发,盘活资产资源,将获得的收益优先用于铁路建设运营。 (二)做深做细项目建设方案。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协商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根据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加强客流预测,科学确定线路方案、主要建设标准。加大装备技术、控制系统等自主研发力度和应用。涉及环境敏感地区的建设项目,要优化线路走向,并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报主管部门批准。涉及与干线铁路衔接的枢纽工程项目,要加强与铁路企业沟通衔接,尽早稳定建设方案,形成一致后推进实施。 (三)从严控制工程造价。集约利用土地、空间资源,统筹考虑工程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优化线路敷设方式,从严控制工程造价,有效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切实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四)加强交通一体化衔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做好与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干线铁路、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规划对接,加强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积极培育客流,促进各种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同步建设城市配套设施,实现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结合枢纽建设,形成“站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五)强化质量安全稳定各项措施。落实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各项要求,严把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做好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落实好属地政府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主动作为,加强沟通、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六)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服务至上、方便乘客的理念,以公交化运营、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为目标,努力探索多元化、有序竞争的运营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原则,支持铁路企业通过委托运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城际铁路运营。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城际铁路运营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成效,适时推广实施。 (七)对列入本规划的近期建设项目,由广东省会同有关方面按照现行权限审批(核准),批复文件及时抄送我委。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监测,适时向我委报告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附件: 1.近期建设项目表 2.重点枢纽场站线路衔接方案 3.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