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公布国庆消费大数据:旅游目的地异地消费增长快 其中,手机数码销量同比增长27.5%、游戏视频、游戏设备类增长57%,而运动户外商品的销量更是增长477%,当然,最火爆的商量要属“国旗”类纪念品,截止到2019年9月底,国旗类商品下单金额达到去年同期的近40倍,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此外,1-6日京东全站发往低线级城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约20%,年轻用户进一步增长,其中以广东、贵州、宁夏、新疆等省最为显著;而且用户也往往习惯于旅游途中“顺手一单”发回家,数据显示从旅游热门城市发往用户常住城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0%以上。 数据回顾:节前国旗最热销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旗”品类无疑是今年国庆前夕的明星商品,增长近40倍。在广东、湖北、北京三省市下单金额遥遥领先,分别占全国份额的16.5%、10.9%和10.2%。26-35岁的年轻人是网购国旗商品的绝对主力,占44.4%的比例;其次是36-45岁,占比为32.6%;16-25岁用户占比14.7%。 除了国旗外,国庆前热销的商品还有灯笼、纪念币、工艺礼品、挂件、贴画等多个品类。与去年同期相比,灯笼下单金额同比增长了近13倍,工艺礼品增长超20倍,挂件增长近27倍,节日经济的红火可见一斑。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家开发的国旗商品类型也花样翻新。即使是手摇小国旗,也开发出“纳米防水”、“抗晒涤纶”、“伸缩旗杆”等不同的材质规格,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在京东上购买国旗,网友们除了看重商品质量,还同样看重配送时效。京东自营商品211限时达的时效,是充满急切期待心情的网友们最佳的选择。 外出旅游 顺手一单寄回家 除了为祖国庆生,国庆长假正值金秋季节,也是出行旅游的最佳时间,京东大数据显示,相比2018年,今年国庆期间无论国内游还是国际游,3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总体占比达到65%以上,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主流消费人群,其中25岁以下人群是增长的主力;而36-45岁的消费者更青睐出国游,占比上升3个百分点,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分层正在成型。 今年十一期间,国内旅游热门城市前三位分别是上海、北京、成都,昆明的排名上升最快,赴西安旅游的人次占比增长最高。16-35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达到66%以上,其中以25岁以下的用户增长最为迅猛,普遍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 在出境旅游方面,增长最快的也是25岁以下群体,增长17个百分点以上。从机票目的地来看,首尔、香港、曼谷、澳门、东京排名前五;而从酒店预订量来看,东京、巴黎、大阪、沙巴和首尔是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 从数据上看,商旅服务、机票、演出票务增长平稳,受到预订因素的影响,涨幅在假期后半段逐步回落,不过演出门票在6日又出现回升;而运动户外的增幅则“日日攀升”,显示出人们外出旅行的热情持续高涨。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出行前都会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一份保险,女生及80/90后人群受到了更多呵护。京东安联财险数据显示,被保险人中女性占比达58%,80后和90后占比也达到了50%。 数据还显示,境外游的消费者更青睐选择旅行险,境外旅行险被保险人数占比达87%。同时超过80%的旅行险集中在中短期旅行,5-7天出游的保单量占比达60.6%。从地域来看,南方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普及度更高,其中上海、广东、江苏的被保险人数更多。 有意思的是,黄金周旅游热也带动了异地订单的增长。与平时不同,这次异地订单的流向明显是从旅游目的地发往自己的常住城市,京东不仅让消费者在假期期间可以“空手回乡“,也让大家可以在旅行中轻松减负。数据显示,用户从北京、杭州、黄山、丽江、三亚、厦门、上海、西安、张家界等热门旅游城市向自己常住城市发送的订单数平均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西安市以增长16.9%排名第一;从用户数和订单量来看,到北京旅游的用户最喜欢在旅行途中“顺手”下一单寄回老家,收货地前三位的是河北、山东、河南;而从下单金额来看,到厦门旅游的用户最土豪,前三名分别是来自江苏、浙江、北京的用户。 居家一族:手机销售火爆 外出旅游如火如荼,“宅”在家中的朋友也不甘寂寞,趁着长假期间在京东平台上为自己、家人或朋友挑选称心的商品。宠物生活、电脑、母婴、美妆护肤、汽车用品、手机数码等商品的销量在1-6日内持续增长,其中受“京东超级品牌日”等因素影响,手机类商品的销售增长在6日达到峰值;有意思的是,一些看似与节日无关的消费如图书、钟表等相比去年也有较大的涨幅,体现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而国庆期间的“结婚潮”则拉高了珠宝首饰的相关销售。 至于“次世代”宅家族,长假期间自然是跟好基友痛痛快快打一把游戏的最佳时机。京东大数据显示,电脑整机、游戏设备的销量持续增长,而游戏、影音、视频服务等品类的下单金额更是比去年增长2-4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电脑游戏品类的平均客单价同比上涨4.81倍,此外数码、电脑、游戏设备的平均客单价也提升20%以上,这说明随着对于高品质生活追求及个性化需求满足感的不断增强,用户更加倾向于通过高质量及精细化消费实现更好的生活。在电脑数码领域,京东不断发现、充实新的细分品类,更加精准地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升级。 地域偏好:看看不同地区的人最爱干什么 长假期间,各地的消费偏好是什么?来看一组有趣的统计。比如,在1-4日“运动户外”商品同比增长最快的前五名是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福建,看来东南地区的人们最爱去户外活动;而作为运动户外大省,青海省的涨幅在假期后半段异军突起,超越浙江、福建挤入前四。 有人爱户外撒欢儿,有人则看静静地享受读书和其它文娱项目的乐趣。京东全站图书和文娱品类的下单金额同比增长2.99倍,其中江西、西藏、海南、新疆和吉林的需求增长最快,说明在全中国的各个地区,人民群众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日益提升,而当地文化娱乐建设已有长足的进步。 哪里的人最爱打游戏?答案是甘肃、陕西、福建、上海和江西。看来今年国庆,最宅的不是大城市宅男宅女,而是西北地区的老铁。 说起撸猫撸狗,东南省份的小伙伴当仁不让,不过河南省也是在假期后半段奋起直追,成功摘得“全国花式撸猫亚军”头衔。 国庆期间结婚扎堆,带动了珠宝、手表等贵重物品消费。不过有意思的是,假期前半段消费主力集中在江浙沪等东南省份,但后半段起山东、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和陕西呈现出压倒性增长。 低线城市消费能力释放 随着“互联网下沉”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低线级城市(3-6线)消费者享受到了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巨大红利。据京东大数据显示, 2019年国庆长假期间,国民消费持续增长,其中3-6线城市下单金额平均增长20%,超过1-2线城市涨幅,其中以六线城市消费最为迅猛。 其中,京东全站用户向3-6线城市发出异地订单数为去年同期的117%,广东、河北、江苏、山东、河南等省是向低线城市发出异地订单最多的省份,云南、海南、青海、上海、陕西等省市同比增长30%以上;而西藏、河南、陕西、辽宁、河北为接受异地订单最多的省份,为同比1.3倍以上。 在旅游消费上,低线城市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根据京东消费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前预订国际机票的订单中,1-2线城市的占比与去年相比已有所下降,与此同时3-6线城市的国际机票预定量占比,则比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而在国际酒店的预订数量上,3-6线城市的订单占比相比去年则提升近12个百分点。 服务类商品在低线城市的高速成长离不开实物商品销售在各线级城市消费者心目中打造的信赖形象,这得益于京东物流基于不同配送范围创新了多种末端分布式配送场景,如送货到家、快递柜、便民点、星配站、校园派、智配中心和前置仓等,服务低线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在超过6000家社区门店提供便民代寄代收服务,预计年底超过10000家,全面覆盖低线城市用户。此外,京东物流于日前正式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速计划,该计划重点针对低线城市城区、县城以及周边乡镇,预计2020年实现,是京东物流引领整个物流行业时效升级的又一项重要行动。 京东方面表示,随着24小时配送服务覆盖到大陆地区所有行政区县及周边乡镇,京东物流将在推动高品质物流普惠亿万消费者的同时,引领整个物流行业服务升级,在广阔的低线市场中为推动消费升级、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发挥重要作用。 京东到家:最是橙黄闸蟹肥 除了“玩乐”,“吃喝”当然也是节日气氛必不可少的部分。据京东到家的数据,今年国庆期间京东到家平台的生鲜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三成。其中大闸蟹是国庆长假中探亲访友的最佳伴侣,销量一路飙高,国庆1-4日平台销量为去年同期的2倍,环比更是增长4.5倍。其中最爱品蟹的城市为北京、重庆、成都、深圳与贵阳。消费者集中在16点、17点下单,可见对于讲求新鲜的大闸蟹,即买即得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金秋十月,水果飘香。在京东到家平台上,水果商品销量同比增长五成,最受欢迎的水果种类为:柚子、柑橘、梨、枣和柠檬。进入金秋十月,应季的柿子、柚子环比销量增长分别达3-7倍,成为了增速最快的水果。 用户层面,35以下的用户下单金额同比增长五成左右,而36-45岁、46-55岁的用户增长则接近六成,说明年纪较大的消费者正在逐步接受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全新生活、购物模式,而京东到家1小时送达的消费方式愈发受到各年龄阶层消费者的喜爱。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那么,我国的经济强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呢?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2018年GDP50强城市后发现,目前经济强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区域;中西部、东北入围50强的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入围50强的普通地级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苏州和无锡在全国领跑。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50强城市GDP之和达到496065亿元,占全国的55%左右。从入围门槛来看,今年第50名的东营GDP为4152.47亿元。 从行政级别来看,这16座城市包括四大直辖市,8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宁波,省会城市长沙和郑州,以及普通地级市苏州和无锡。按四大区域划分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11个城市,中部有3个,西部有2个,中西部入围的城市均为直辖市和强省会。 2018年,我国GDP十强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其中,前五个城市的GDP均已超过两万亿元,上海和北京均超3万亿元。 从城市群的分布来看,作为我国实力最强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共有16个城市入围50强,此外珠三角和京津冀各有4个城市入围。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入围50强的城市也达到8个之多,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入围城市达到6个。 四大一线城市中,广东就坐拥深圳与广州两个。数据显示,2018年,广深的GDP之和达到47081亿元,占全省的45.3%,如果再加上佛山和东莞,四座城市的GDP之和就占全省的67%。但省内排名第五的惠州去年GDP仅为4103亿元,不到第四名东莞的一半。况且广东还有8个市的GDP在2000亿元以下。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也认为,广深作为两大一线城市,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更强,现代服务业更发达,对珠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服务和带动作用。相比之下,无论是苏州还是南京,江苏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都与广深有较大差距。 50强城市中有苏州、无锡等24个普通地级市。 作为千年古都,洛阳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当时国家在洛阳投了很多项目,洛阳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按GDP总量的大小来看,普通地级市前十强分别是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烟台、常州、唐山、徐州,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最多,一省就占了5个,此外广东有2个,福建、山东和河北各1个。 但尽管没有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这样的头衔,苏州的经济总量也不比很多副省级城市差。十年前苏州的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前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这些年虽然有些下滑,但仍位居第七,一直都是最牛的地级市。 再从各个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苏州在普通地级市中堪称“无敌手”。2018年,苏州GDP达到18597亿元,领先第二名无锡7000多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0亿元,是第二名的两倍多;资金存量是28560.4亿元,比第二名多了1.2万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6亿元,超第二名2000多亿元;只有在人均GDP上略输无锡,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略落后于东莞。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服务业占比和发展层次都赶不上一线城市以及强省会城市,他们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把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做好,而现代服务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把中心城区做好,把交通、教育、医疗等短板加快补齐。 不过,目前十大地级市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分野。除了加快做强做优主城区之外,部分靠近核心大城市的普通地级市,得益于核心大都市的外溢,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高新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前列。这些城市正在与核心大城市一起,打造大都市圈,形成产业的梯度合理分配。
银保监严查96家机构涉房贷款 房企以价换量先过“限价关”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之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或进一步收缩。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银保监会办公厅已正式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32个城市,对96家房地产信贷规模较大的机构开展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 《通知》要求,本轮检查内容主要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情况、房地产业务风险管理情况,以及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向房地产领域、同业和表外业务情况等,并将严厉查处各种资金通过挪用、转道等方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行为。 实际上,从7月31日至8月2日,央行3天内两次“点名”房地产,直指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较多,各类银行要转变传统信贷路径依赖,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资金管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检查主要针对房贷规模大、房贷业务风险大、与高负债房企合作密切、与交易火爆楼盘合作的四类银行,体现了从金融领域稳地产的导向,也是房住不炒政策的进一步体现,预计有利于规范贷款资金流动,稳定房地产金融市场,并且对房企和购房者形成约束,规范购地购房行为。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 8月9日,一位百强房企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受融资收紧影响,目前企业资金压力非常大。 多位专家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房企更多将会考虑销售回款和资金链问题,拿地将会更趋谨慎,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 房地产成交增速持续下行 房地产市场成交增速仍在下行中。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呈现了降幅收窄到扩大的趋势。今年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3.6%、 -0.9%、-0.3%、-1.6%、-1.8%。 金融政策收紧或加剧降温趋势。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7月底广州首套房首贷平均利率约为5.28%,其中汇丰银行已经从基准利率上调到上浮10%,华夏银行从上浮5%上调到上浮10%,民生银行则从上浮5%一下上调到20%;同期苏州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87%,其中中国银行从基准利率上调到上浮5%,工商银行从上浮5%上调到上浮10%。 杭州某中介人员严先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四大行为主、市场80%的银行已经将首套房首贷利率从基准利率上浮5%上调到基准利率上浮8%。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房贷本身对于房地产交易量的影响有限,且是从间接和侧面起作用,“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购房者入市的脚步,拉长购房周期”。 7月延续成交降温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中指重点监测主要城市成交面积为1434.2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74%。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环比降幅分别为8.07%、1.41%、2.18%。 但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房贷利率变动也存在城市和银行间的差异。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提供数据,目前北京、深圳两地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无变动。 其中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深圳首套房利率和4月并无变动,各主流银行保持在基准利率上浮5%的幅度。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预计目前楼市已经企稳的城市将迎来明显降温,处于向上态势的楼市则会有小幅回落。 对于市场总体而言,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仍处于增速下行阶段,政策收紧预计对后续成交会起到进一步降温的效果。 下半年房企持续承压 在这一轮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中,房企将会“首当其冲”。 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对外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全面封堵房地产通过信托的前端融资模式。 加上近期,房地产行业又迎来三轮信贷政策收紧。融资环境趋紧、销售放缓,叠加偿债高峰期到来,房企资金链持续承压。 据华泰证券研报统计,8—12月,地产债总计到期量达2106亿元,其中8—10月地产债单月到期金额较大。 夏丹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房企融资的各项中,开发贷款长期受名单制和限额的管理波动较小,受“23号文”和发改委政策要求影响,房地产信托增速正在持续下降、外债也在持续减少。“总体来说,今年上半年房企融资的情况是好于去年的,但今年下半年一定不及上半年。” 在此情况下,房企如何破解困境?张波表示,在融资不放松的大背景下,减缓拿地速度和规模不失为一个短期应对措施。 此外,销售回款的重要程度也将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下半年“以价换量”的现象会在一些城市出现,尤其是已经明显降温的城市,房企大概率会采取牺牲部分利益的方式来达成业绩目标。 然而,房企“降价求量”并非能够一厢情愿,首先还面临着各地“限价关”。张宏伟指出,降价在一定幅度上才会对增加企业回款起到明显作用,比如刚需盘需降价10%左右,高端盘则可能需要达到20%—30%。 但目前各个城市均有“稳房价”目标,部分城市还有“限价令”限制涨跌幅度,比如房企需要降价10%,但在限价条件下仅能达到3%或5%,效果也打了折扣。 除此之外,房企还须考虑已购房的老客户对降房价的反应。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融信后千亿时代的首份半年报:去杠杆效果明显,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兼顾规模与利润 2019财年中场哨响,融信中国(03301.HK)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对于融信来说,2019年是一个新的开端,站在千亿的起点上,融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高质增长。 8月7日,融信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各项财务指标向好。报告期内,融信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266.16亿元,同比增长86%;毛利润人民币63.61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核心净利润19.56亿元,同比增长约26%;基本每股收益1.19元,同比增长17%。 实现营收利润增长的同时,融信把调整负债结构放在了首位,以应对今年下半年融资大门的收紧。截至6月底,融信净负债比率从2018年末的105%降至77%;较去年末下降了28个百分点;货币资金从2018年末249.96亿上升至318.94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28%;现金短债比从2018年底1.01倍提升至1.66倍,增幅达0.65倍,财务结构进一步稳健,流动性进一步改善。 1-7月,融信主动调节奏、控规模,保证有质量的增长,目前已实现合约销售额695.7亿元,依旧维持了较高增长。回顾首份半年报业绩,融信的战略与策略优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年中考”业绩达标:增利润、减负债 在过往经营业绩高增长的情况下,融信2019年上半年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情况,各项财务数据全线飘红。 2019年过半,融信完成合同销售金额567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均价为20100元/平方米,回款率为81%。今年调控从严和融资收紧,不少房企对于市场形势的判断都较为谨慎。作为房企中稳步前进的优等生,融信1-7月已完成全年合约销售目标近半。对此,融信集团首席营销官张文龙表示,上半年业绩完成情况在计划之内,下半年将按照既定计划推盘。 半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融信实现净利润35.10亿元,同比上升56%;归母核心净利润19.56亿元,毛利润达到63.61亿元,毛利率达23.90%,若扣除收并购项目重新估值影响,融信毛利率为27%。同期总资产达2009.81亿元,同比增长8%。各项财务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 保证利润增长的同时,融信的债务结构持续优化,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在对房地产资金的严密监管下,大部分房企都加快了去杠杆降负债的步伐。在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融信的净负债率水平亦保持稳步下降的趋势,杠杆率持续下降。中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总债为人民币623.51亿元,较2018年年末下降0.24%;资产负债率80.21%,较2018年年末下降2.5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77%,较2018年年末下降28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去杠杆以及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受限等导致行业融资成本整体不断抬升的形势下,融信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结合未来业绩释放对资本的增厚作用,融信的净负债率有望持续下降,财务结构优化的红利将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融信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充裕的流动性,现金流充沛。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在手现金及银行余额共计318.94亿元人民币,最低现金余额足以满足未来12个月基础运营资金的支付。从偿债能力看,融信的短债占总债务从2018年末的40%降至31%,现金短债比从2018年底1.01倍提升至1.66倍,足以应对短期债务,资金链安全,流动性高。这也是融信近几年有意识主动降债增效的结果,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更趋良性发展。 资本市场对融信去杠杆的成效也表示认可,融信的信用水平屡次提升。今年4月9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融信的主体评级直接上调至“B1”,评级展望为“稳定”;标普确认融信的长期评级为“B”,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上调至“正面展望”。境内评级方面,中诚信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AAA等级,中证鹏元年内首次给予公司主体长期信用AAA等级。研报表示,公司在2019年将重心放在降负债上,负债比率持续改善,债项评级进一步调升可期,融资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进入2019年,监管层对房企高负债的风险持续敲“警钟”。行业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去杠杆,但是降杠杆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像融信这样提前布局,主动降杠杆的行为并不常见,也体现出融信对风险的高防范意识。 开启融资多元时代 盘活存量资产 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向优质房企集中的市场环境下,拥有稳定评级和资本市场认可的规模房企也在多元化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融信通过紧抓上半年市场时间窗口,进行高质量资本运作,积极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有效实现多元融资。 2019年上半年,未使用授信超1000亿。在充裕的银行授信之外,融信拓展融资渠道,使用债券、配股等渠道进行融资。 今年4月4日融信发布公告,按每股10.95港元配售最多1.08亿股现有股份。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8亿港元,用作公司发展目的及作为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此次配售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获7倍超额认购。市场的热捧意味着当前融信的估值水平对投资者而言具有较大吸引力,同时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融信业务策略及发展前景的高度肯定。 今年上半年,融信完成4亿美元交换要约,并在境内提前回购注销17.5亿人民币私募债;在境外完成回购注销约1.12亿美元。 实际上,这是融信今年以来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的一部分。在今年上半年,融信还通过多次发行票据用于公司现有债务的再融资。粗略推算,融信今年合计发行的优先票据金额已经超过15亿美元,并通过境外债务置换,发行长期限境内外债券,延长债务期限。 在实现企业规模和资产规模同步增长的同时,多元化融资有利于帮助融信盘活资产,推动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和融资成本的下降,进而促进利润率的进一步攀升。 布局一二级联动 利润可期 规模与利润兼顾的背后,是融信进一步释放潜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融信在旧改项目上,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据悉,目前融信有多个程度较佳的旧改项目正在推进,未来可为融信带来可观货值。随着今年多个旧改项目逐步落地,也将为公司增加大量优质土储。 融信最早于2010年在福州积极开展旧改,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更新经验。近年来,在精准把握土地市场窗口机遇的基础上,融信在太原、郑州等地通过一二级联动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低成本优质土地。据悉,融信在郑州和太原预计还会再有600~700万方土储确权。 市场人士认为,在房地产市场城市轮动周期下,中原地区及西部地区核心省会有望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城市。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公开土地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多元化的拿地能力将成为决定房企发展前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19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土地市场持续升温,在此阶段,融信没有拿贵地,充实的土地储备和符合预期的推进节奏是支持融信业绩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中报数据显示,融信上半年新增地块23个,新增土储面积为421万平方米,总土储面积为2654万平方米,其中土储货值的80%位于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充足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将保证地产业务未来的均衡发展。包括德银、花旗、安信国际在内的多家机构表示,融信的优质土储,是其长期业绩的增长动力之一。 安信国际表示,融信2018 年在拿地上已显得较为谨慎,审慎拍地,销售回款的30%-50%资金匹配拿地投资,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据悉,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融信会入手一些利润率并不显著的地块,而随着操盘深入,这些地块的利润率会逐步上升。预计1-2个财年内,融信盈利指标将呈现更加可喜的增长水平。 土储战略可见一个公司的未来。据了解,融信已正式进驻全国九大核心城市群共43个城市,分别是长三角、海峡西岸、大湾区、长江中游、中原、京津冀、山东半岛、成渝和西北。融信持续深耕长三角和海西等区域,其中,58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位于长三角,占比全国41.77%。 此时,融信“聚焦高效能城市,深化‘1+N’布局“的战略目标更加清晰。2019年1-6月,融信已在全国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布局了多个优质项目,其中杭州、福州、上海、南京为重点分布城市。 此外,融信也布局了未来极具成长性的核心城市,如直辖市重庆,省会城市郑州、太原等,通过快速抢占城市发展的高地与增长中心, 输出融信成熟高效的运营能力,达到对区域的持续深耕,进而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融信集团总裁、融信中国执行董事余丽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一二线高效能城市,以一个城市为主,对周边进行渗透,充分发挥融信的品牌优势,并寻找外围价值洼地。 在充足高质量的可售资源及高品质的产品支持下,销售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去化率。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融信2019年上半年去化率为70%,维持较高水平。基于下半年公司将迎来更充足的供货,按照现有的去化和既定的推盘节奏,销售额也将加速增长,释放更多的利润空间。 同时,融信对自身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融信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标准化开发流程来提升运营效率,通从产品定位前置、规划设计前置、完善开工前各项准备等方式保障项目开发的高效运营,从项目审批启动到最终销售交付,可以实现精确的节点控制,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对此,余丽娟表示,练好内功对于千亿后的融信非常重要,提升运营效率、人均效能和产品溢价,挖掘内源性增长潜力以提升公司利润率,使得融信在未来奔跑时跑得更好、更快,并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 随着地产行业估值有望见底回升,地产行业出现分化。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高盈利、高潜力的上市房企越发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如具有此特征的融信,其高质量的发展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认可。 2019年上半年,融信市值累计涨幅为8.5%,10余家机构纷纷给予融信“买入”或“增持”评级,其中不乏花旗、德银、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花旗自3月22日将融信目标价格从17.72港元调高至18.80港元,此后三次评级均维持此目标价。 德银预计,融信在中国将会成为同等规模房地产企业中的领跑者,“融信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及强劲的利润增长,将有助于公司估值获得重新评估”。
近日有传言称银保监会正在部署房贷检查,涉及多个城市与数十家机构。7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处确认了这一消息。 目前从房贷市场的表现看,自6月起,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房贷利率掉头向上。 但这一利率走势在7月并未持续,而是出现了利率波动。如南京自今年5月以来,首套房贷款从基准上浮5%上升至基准上浮15%及以上;但在近日,某城商行南京分行却下调了首套房利率。这一在个别银行间出现的利率波动并非特例。 21世纪经济报道在此前报道中提到,进入6月以来,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加入到房贷利率上调的行列,尤其是房地产热门的二线城市。继青岛、南京、成都之后,天津、苏州、福州、宁波、南宁、合肥等地的房贷利率平均水平均在6月份有所上涨,且变化频率较快。 融360数据还显示,6月首套房贷利率下调的银行数量已经从5月的108家减少到44家;而首套房利率上浮的银行数量,从6月的27家增加到66家。房贷利率上浮已成普遍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某城商行南京分行将其首套贷款利率从基准利率上浮15%降至基准利率上浮10%。有购房者表示,该行的部分VIP客户,可以做到上浮6%。 在短期内,部分区域房贷利率出现较快且较大幅度的波动,仍值得注意。 他认为,下半年银行的信贷资金普遍比上半年紧张,再加上热门城市的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预计接下来可能有更多城市和银行加入到房贷利率上调的大军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华南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处获悉,虽然银行的贷后监控近年来一直趋严,而且随着利率的抬升,之前两年存在较多的消费贷流向房市的情况已经基本得到遏制。但是近期小微普惠贷款的门槛有所降低,给银行的批贷包括贷后监管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上述人士直言,对很多小微企业主来说,受到房地产投资的“诱惑”在所难免,银行可以做的只能是加强尽调和引导,包括贷后监管。但因小微企业数目众多,有些贷款金额不算高,不能排除其中有资金流向了楼市。 对于“首付贷”的需求,上述人士坦言一直都存在,只是能做的较少。“一些大型中介有合作的小贷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类似的产品,但周期短,利率不低。内地银行监管要求下没有类似产品,有些消费者会尝试选择境外的产品,如香港地区的金融产品,其利率会比消费贷低一些。但境外银行风控比较严格,具备贷款条件的消费者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