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比较看,资产证券化对于提升国企效益、优化其债务结构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总负债占比低于其总资产占比,凸显出直接融资对于间接融资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利润总额占比均大幅超过其资产、负债比重,体现出其经营效益远高于非上市国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国企作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主体,其改革是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历程的核心议题,通过建立市场、创造经济主体、引入竞争、重塑激励机制,不仅释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潜在动能,也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要素的有效流动。 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逐步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在国企混改中将大有作为,积极推动国企上市、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有望发挥多重“杠杆效应”: 其一,比较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相对国企整体的总资产、总负债、利润总额等指标可以发现,资产证券化对于提升国企效益、优化其债务结构有积极的意义; 其二,随着泛行业混改驶入快车道,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将催生结构性机遇,测算表明国企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或释放出超过十万亿元的增量上市资产; 其三,国企上市有望兼顾“管资本”与“稳民企”,优化国企股权结构和融资模式与缓解民企融资“难”和“贵”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对偶问题,国企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去杠杆和防范风险,也减少了对民企在间接融资方面的挤出效应。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优化企业经营效率,当前推动地方国企上市仍存较大潜在空间 截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户数达3858.3万,而A股上市公司不足4000家,从数目比例看,上市企业可谓“万里挑一”。相对而言,当前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目超过1100家,据我们估计,其上市比例约为非国有企业的60倍。但考虑到国企平均体量系统性高于非国企,上市比例的显著差异并不能真实反映出资产证券化程度的高低。结合财政部和国资委的统计,估算表明,国有企业总资产在中国非金融企业总资产中仍占半数,其中国有资产总量占比约20%。 如果将相同所有制的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总量指标之比作为资产证券化率的宏观估计,我们发现,2019年底国企资产证券化率仅为21.3%,其中地方国企的资产证券化率仅为13.7%,明显落后于央企(约33.5%)和非国企(约15.4%)。 从整体比较看,资产证券化对于提升国企效益、优化其债务结构有积极的意义(详见附图)。一方面,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总负债占比低于其总资产占比,凸显出直接融资对于间接融资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利润总额占比均大幅超过其资产、负债比重,体现出其经营效益远高于非上市国企。 在此背景下,国企混改有望通过股权结构优化促进企业治理结构改善、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增强,资产证券化和股权激励也会引致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进而促进存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服务业等领域国企资产证券化率较低,行业视角下增量资产上市规模或逾十万亿元 2019年以来,泛行业的国企混改驶入快车道,尤其是在前三批50家试点的基础上,第四批160家混改试点加速推进,试点企业资产总量超过2.5万亿元,具体领域不仅限于传统制造业,也包括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期,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审议通过并将正式发布,更大规模的混改有望全面加速推进。在《深化混改畅通内外双循环》一文中,我们指出,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的结构性机遇是未来混改的重头戏。 基于对分行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与国企资产分布宏观数据的整合与匹配,我们可以从具体行业层面对未来国企资产证券化的提升方向进行定量前瞻。综合统计局和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剔除综合类企业,我们对中国14类非金融行业当前的资产证券化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如果采用分行业国企资产证券化率和国企占上市企业资产比重作为主要的衡量依据,可以发现,两项指标均低于整体基准的行业为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农林牧渔业、地质勘查及水利业。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上述行业达到当前国企整体的资产证券化率水平,新增上市资产将为约11.1万亿元(详见附图)。 国企上市有望带来多重正向外溢效应,成为破解去杠杆和民企融资难题的新工具 除了改善企业治理、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之外,优化国企股权结构和融资模式、提升国企资产证券化比重还有其他积极的正向外溢效应。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看,非国有企业、央企、地方国企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均为60%左右)。但从整体的企业指标看,国企非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高于上市企业,而非国企资产负债率仅为26.6%,显著低于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详见附图)。 2018年9月,《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末比2017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之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从此意义上讲,推动国企上市有助于降低国企仍然较高的杠杆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18年10月,刘鹤副总理提到,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但在贷款占社会融资比重超过七成的中国金融系统中,民企更加依赖于间接融资但融资能力却与其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相匹配。比如,仅从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看,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除国有与集体之外的企业占比均值在五成以上。由此可见,如果能优化国企的融资模式,也有望减少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的挤出效应,缓解其融资“难”和“贵”的压力。 本文首发于第一财经
9月15日,千山退(300216)正式离开A股,离别演出惊心动魄。 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里,千山退连续29个交易日1字跌停,股价从3.81元/股直落至0.19元/股。最后1个交易日里,千山退不仅打开了跌停板,还吸引了超过1800万资金入场搏杀,股价一度从跌10%拉升至涨10%,全天成交1895万,换手率高达36.59%。 若从最高点(2015年6月初)算起,千山退股价跌幅高达99.8%,创了退市股票的最大跌幅。此前,乐视网曾以99.62%的跌幅创下A股史上最大幅度下跌纪录,但此后这一纪录很快被神雾环保(下跌99.68%)打破。如今又被千山退(下跌99.75%)打破。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创业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请,公司股票退市后,将不能重新上市,千山退重返A股已然无望。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千山退有4.82万户股东,时至今日不知几人能逃离火海。8月6日晚间,千山退发布公告称,千山药机董事长刘祥华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一场闹剧似乎以“多输”收场。 有机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坦言,当前A股市场新陈代谢明显加速,上市、退市流程都大大缩短,一些投资者习惯在垃圾股、问题股上来回炒作,风险之高不言自明,千山退这样的个股会越来越多,投资者应该注意规避。 末日狂欢,1800万资金刀口舔血 千山退原为千山药机,起家于制药专用设备,2011年登陆A股。2015年牛市期间,千山药机逐步涉足慢病管理等领域,后续又通过各种投资傍上“基因检测”等概念,股价一年期间从4元每股左右上涨至最高76.12元每股,成为当年市场的热门牛股。 当年上涨有多疯狂,现在下跌就有多凄惨。 2020年8月5日,千山退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之时,股价为3.81元/股,随后更是进入了疯狂的下跌通道,连续29个交易日跌停,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成交。截至9月14日,股价为0.19元每股。 即便公司股价如此疯狂,仍然有不少资金刀口舔血,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疯狂买入。 9月15日,千山退不仅打开了跌停板,还吸引了超过1800万资金入场搏杀,股价一度从跌10%拉升至涨10%,全天成交1895万,换手率高达36.59%。 9月15日的龙虎榜显示,当天买入前五的营业部分别为中信建投(601066)广州中山路营业部、东方证券成都建设路营业部、华泰证券杭州求是路营业部,东兴证券长沙韶山北路营业部以及国元证券江西分公司。东方证券成都建设路营业部堪称退市股搜集专业户,此前曾在8月份交易过濒临退市的神雾退(300156)和盛运退(300090)。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创业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请,公司股票退市后,将不能重新上市。 公司财务造假劣迹斑斑,“赌博论”曾震惊市场 千山退可以看做A股众多“垃圾股”的一只典型,公司2011年上市,2014年创业板牛市起航,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给自己贴上“基因检测”、“智能穿戴”等概念,借着市场的东风股价一度风生水起。但是实际上,公司经营已经千疮百孔,财务造假等恶行早已潜行其中。 8月6日,千山退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证监会认定千山药机2015年、2016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存在2017年未按规定对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履行临时报告义务等相关情形。 在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披露的信息中,展现了千山退种种不堪的财务造假手段。比如,2014年12月9日,千山药机与华冠花炮签订了烟花生产线合同,销售数量10条,销售金额1.05亿元。千山药机2015年年报及相关账务记录显示:2015年,完成10条烟花生产线的生产交付和调试安装,收到销售回款7883.10万元,确认了销售收入8974.36万元、利润5769.37万元。 经查,华冠花炮2015年至证监会现场调查截止时未取得安全监管部门核准的生产许可证,也未完成相关烟花生产线的安装和厂房建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千山药机实际仅向华冠花炮交付1条烟花生产线,作为华冠花炮试验和展示使用。立案调查后千山药机才于2018年2月6日至10日向华冠花炮交付剩下的生产线。被调查时,上述生产线未拆除包装予以安装、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无法确认其实际交付的真实数量。华冠花炮2014年至2016年没有向千山药机转入任何资金。上述行为导致公司2015年虚增收入8914.36万元,虚增利润5769.37万元。 2016年,公司通过与华冠花炮的虚假销售交易,又虚增收入2.2亿元,虚增利润1.37亿元。此外,公司还通过虚减应收账款、虚增在建工程、虚减坏账准备、虚增利润不断粉饰财务报表。 到了2017年,千山药机的风险终于全面爆发,公司债务违约,金额巨大的民间借贷、关联方资金占用、对外担保以及不明原因的资金收支事项让年报难产,本应2018年4月底前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直到2018年6月9日才披露,同时审计机构对其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此后,因2018年年报再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5月13日起,公司被暂停上市。 从业绩上看,公司2017年亏损3.24亿元,2018年巨亏24.66亿元,2019年亏7.85亿元。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造假、“割韭菜”毫无底线,对于投资者的态度也令人惊叹。 2019年4月底停牌而后暂停上市,当年5月千山药机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会上投资者问董事长,4月25号买(的股票)26号就停牌,损失的话能够拿回来多少? 时任公司董事长刘祥华的答复竟然是一个“赌博论”,刘祥华表示,“我们一年以来每周发暂停上市的公告,本来你买的心态就是赌博,我们这个股票目前的状况,也适合你这种心态,退市的话你可能颗粒无收,如果恢复上市,可能回报很多倍。”当下再看此番言论,不知道当时的投资者作何感想。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千山退有4.82万户股东,时至今日不知几人能逃离火海,而刘祥华已经被证监会处罚市场禁入,是否面临刑事处罚等尚无定论,一场闹剧似乎以“多输”收场。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千山退之前,今年以来A股已经有16家公司退市。有机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坦言,当前A股市场新陈代谢明显加速,上市、退市流程都大大缩短,一些投资者习惯在垃圾股、问题股上来回炒作,风险之高不言自明,千山退这样的个股会越来越多,投资者应该注意规避。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审核逐步推进,中止审核、企业主动撤回申请等情况渐次出现。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9月14日,因浙江艾能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能聚”)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其首发上市申请审核,艾能聚由此成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发行审核过程中出现的第二家撤回申请材料并经深交所同意终止审核的IPO申报企业。 艾能聚的保荐人为联储证券。2020年7月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7月15日,其审核状态显示为“已问询”;9月7日,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更新了其审核问询回复材料;9月13日,向深交所提交《浙江艾能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9月14日,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发上市申请审核。 艾能聚和深交所均未提及撤材料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是基于自身是否满足发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的判断,也可能与监管部门现场督导有关。 招股书显示,艾能聚是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为核心的清洁能源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太阳能电池片产品制造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综合开发两大部分。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5154.14万元和4949.76万元。公司拟募集资金4.6亿元,用于年产360MW光伏电池片生产线技改及新增年产260MW光伏电池片生产线项目,以及70MW屋顶光伏发电建设项目。 艾能聚在问询回复材料中表示受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物流运输限制、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4.57%,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7.55%。 据统计,截至9月15日,深交所已累计受理369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62家已进入注册环节,15家已通过上市委会议、即将提交注册,1家暂缓审议,248家已问询,20家中止审核,2家终止。 公开资料显示,20家中止审核的企业中,除东箭科技是因保荐人被中国证监会暂停保荐机构资格而中止,其余均是因发行人及保荐人更新财务资料,主动申请中止发行上市审核程序。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近期出现不少IPO申报企业中止审核更新财务资料的情况,主要是9月30日临近,大批申报企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即将过有效期,预计近期还会有企业需要中止审核程序,更新财务资料。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的,需要补充提交。此前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决定》,将特殊情况下允许发行人申请适当延长财务报表有效期但至多不超过1个月,修改为至多不超过3个月。
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9月14日,因浙江艾能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能聚”)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其首发上市申请审核。 公开资料显示,艾能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于2020年7月1日获深交所受理;7月15日,其审核状态显示为“已问询”;9月7日,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更新了其审核问询回复材料;9月13日,艾能聚向深交所提交《浙江艾能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9月14日,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发上市申请审核。 这是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发行审核过程中出现的第二家撤回申请材料并经深交所同意终止审核的IPO申报企业,第一家为晶台股份。 艾能聚是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为核心的清洁能源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太阳能电池片产品制造业务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综合开发业务两大部分。2018年度和2019年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154.14万元和4949.76万元。公司选择了“标准一”作为上市标准,拟募集资金4.6亿元,用于年产360MW光伏电池片生产线技改及新增年产260MW光伏电池片生产线项目和70MW屋顶光伏发电建设项目。 艾能聚在问询回复材料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停工停产、物流运输限制、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4.57%,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7.55%。
作者 | Leo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20年9月11日,再鼎医药-B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大通、高盛和花旗为其联席保荐人。随后,嘉和生物-B也通过聆讯,两支“-B”类新股齐发,同时还有中通快递等热门标的同期过聆讯,港股打新似乎又回到了今年六月份的盛况。那么,再鼎医药质地如何?若招股期热门票多支齐发,再鼎医药是否有一席之地? Lisence-In龙头,商业化是关键 再鼎医药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以Lisence-In(许可引进)模式为主。公司的产品组合包括16种产品及候选药物,其中2项产品在中国、 香港及澳门实现商业化,7项处于肿瘤及抗感染疾病的关键或潜在注册用试验。 图表一:再鼎医药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招股书,整理 作为一家“-B”类公司,再鼎医药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2.9万美元、1298.5万美元及1921.3万美元,亏损净额分别为1.39亿美元、1.95亿美元及1.29亿美元,公司的亏损净额主要来自研发开支、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销售成本,这和其他“-B”类公司大致相同。 然而,公司的商业化目前已经起步,并且业绩出现逐渐向好的趋势。公司毛利率由2018年的66.7%上升至2019年的71.1%。此外,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内地推出产品则乐,由于本地生产使得销售成本减少,毛利率进一步增加至74.1%。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药物发现及开发团队已经有近400名专职人员,在发现、转化药品及后期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此外,候选药物的临床及商业化生产的产能也已经建立,其小分子制造设施的年产能高达五千万个单位,目前产能利用率不到总产能的10%。大分子制造设施支持ZL-1201的临床生产,年产能分别达到12至18个200L或1000L临床批次,目前产能利用率约为40%。相比于近期同类型的嘉和生物-B,公司在商业化方面可谓是抢跑一步。 创始人曾任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 好的管理层也是选择优质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再鼎医药仅成立三年左右就在美股成功上市。创始人杜莹不仅拥有医学专业博士,还拥有在瑞辉的多年创新药研发及项目兼并收购经验,在之前的创业史上创办了香港首富李嘉诚为大股东的和黄医药并成功赴美上市。 另外,杜莹还在2012年加入红杉资本,领导投资了华大基因、贝达医药、喜康生物并使其相继上市,对于孵化上市公司可谓是经验丰富,此次亲自创立的再鼎医药能否在港股再次问鼎呢? 纵观近期打新标的,再鼎医药存在一个显著优势,公司已经在美股上市,其估值有一个很好的参照,打新的确定性较高。然而,这可能也是再鼎医药的一个劣势,我们在打新直播间对泰格医药的分析中提到,已在其他市场上市的优质标的于港股二次上市时,定价都不会太低。而在现阶段港股上市的优质公司较多的情况下,若是再鼎医药依旧选择高位定价,恐怕难逃肉签变鸡肋的结局。 美股约65亿美元的市值使得公司的质地不用过多忧虑,再鼎医药是否能打?归根结底落在具体定价之上,新股将会密切关注招股后续,待定价披露一切自有答案。
作者 | Leo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昨日,嘉和生物-B通过聆讯。此时继上一家“-B”类公司欧康维视生物-B(1477.HK)上市已过去两个多月。当前市场的热度已时过境迁,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持续走弱。在此背景下,嘉和生物-B还香不香? 核心看点: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标及十款最畅销药物中的五款 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一直是港股打新的热门选择,但由于这类型公司还没有药品上市,公司没有实现营业收入,因此想要对此类型公司进行估值是非常复杂的。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以公司管线中的主要产品对公司进行估值分析,常见的是使用 rNPV方法进行测算,这就意味着公司产品的产品数量、研发进度和市场规模是影响公司估值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据招股书披露,嘉和生物建立了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在亚洲正进行超过18项临床试验,预计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三项NDA及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药监局提交多项IND。 图表一:嘉和生物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招股书说明书,整理 相比近期将要上市的“-B”类公司,嘉和生物从产品数量与其他公司差异不大。但研发进度方面,嘉和生物仅2020年下半年就有三项产品预计实现商业化,很有看点。那么,公司的产品具体如何呢? 嘉和生物的主要候选药物有六款,涵盖多种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领域。分别是GB491(lerociclib)、GB221、geptanolimab(GB226)、GB492、GB242及GB223。 其中,GB491(lerociclib)是针对HR+/HER2-乳腺癌的口服CDK4/6抑制,它的靶标CDK4/6有望成为2020年成全球第三大肿瘤靶标,预计全球销售约为88亿美元。而GB221是用于治疗HER2+mBC的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仿制单抗,可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该类产品之一。并且HER2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肿瘤靶标,未来销售额约为129亿美元。geptanolimab(GB226)则是一款试验性、人源化PD-1单抗,目前PD-1为全球最大的肿瘤靶标,销售额约为280亿美元。 此外,其余几款产品也有独特的看点,GB492(IMSA101)是一种STING激动剂,该疗法是嘉和生物的首创疗法,预期将联合GB226发挥协同效应 。GB242可能是中国前三款英夫利昔单抗(类克)生物类似药产品之一,而GB223有望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三种RANKL单抗之一。对于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来说,占据先发优势意味着产品商业化后会获得优越的竞争环境,这也是提升估值的加分项之一。 可以说,嘉和生物的候选药物皆为靶向通路极具潜力的药物。从未来销售前景来看,嘉和生物产品管线中的产品优质,含金量很高。 明星阵容背书 股东及保荐人有时候也能侧面反映一家公司的质地,本次嘉和生物的股东背景以及保荐人可谓是全明星阵容,这在以往的所有赴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中都是高配。本次嘉和生物发行的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和杰富瑞,高盛历史保荐数据非常好,同时也是上一支大肉签欧康维视生物-B的保荐人,摩根大通同样经验丰富,是老牌保荐人。 此外,招股书显示,高瓴资本旗下的HHJH及HM Healthcare持有嘉和生物36.07%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康恩贝旗下子公司康嘉医疗及康和医疗合计持有嘉和生物股份16.07%,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第三大股东沃森生物通过全资子公司沃嘉控制嘉和生物14.34%的股份。 图表二:嘉和生物股权结构 数据来源:招股书说明书,整理 可以看到,股东中不仅包含沃森生物、康恩贝这种上市医药公司,还包含了高瓴资本这种医药投资经验丰富的顶级投资机构。从股东结构上来说,专业性和多样性都无可挑剔。并且,高瓴资本在上市前的两轮融资中,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两轮融资高瓴资本均为领投,投后估值分别约为38.71亿人民币及55.37亿人名币。另外,这两轮融资中除高瓴资本之外还进入了其他医药行业知名的投资者,包含淡马锡、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海通开元国际和CavenhamPE,也都是经验丰富资本雄厚。 基石+保荐的全明星阵容,相信能有力增强市场的信心。 医药热度下行,嘉和生物-B还香不香? 从目前趋势来看,选择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将会越来越多,那么,未来行业格局必然会去粗取精向头部集中,具备顶级产品管线的公司将会越来越稀缺。从目前嘉和生物的估值就可见一斑,在Pre-IPO轮中,嘉和生物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约63亿港元,已经高于已上市的多数“-B”类公司。 图表三:港股剔除极值“-B”类公司市值 (单位:亿元港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未来,公司产品上市实现商业化,能够为后续的发展提供稳定现金流之后,公司的增长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据招股书显示,嘉和生物在云南玉溪的制造设施已实现商业化,并满足中国现行法规下批准创新候选药物的产品验证先决条件。嘉和生物能否在后续厮杀中杀出重围,值得关注。 本次打新过程中,唯一值得担忧的就是目前医药行业热度下行,整体估值从高位开始回调。并且两个月时间过去,市场对“-B”类的公司的态度是否有转变?若有,发生了多大程度的转变?这对投资者来说都具备太多不确定性。 这样的情形似乎和当时的诺诚健华上市有些相似,市场情绪的不确定性增加不一定全是坏的影响,中签率也将随之相应提高。我们打新的选择标准不应该仅仅是看市场情绪,公司本身质地才是决定公司价值的根本。 正如在打新直播间中,我们复盘欧康维视打新策略时提到,最热门最具有确定性的标的并不是打新的最佳选择,过高的确定性往往会带来极低的中签率,增加过重的资金成本,总收益均值被拉低。嘉和生物本身产品管线的质量决定它具备成为稀缺标的的潜力,在打新收益预期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可能才是最好的打新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