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2021年1月资金面会发生这么大的反转,月初的时候隔夜回购还连1%都不到,但近几个交易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哀鸿遍野,连DR001都突破了3%,GC001高点近10%。 这一周,周一净回笼2405亿、周二780亿、周三1000亿、周四1500亿。一周时间连续净回笼,给的原因是月底了,有财政资金投放。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其实这一波流动性收紧从去年4月底就开始了,当时中国经济已经从疫情中走了出来,经济复苏的预期比较强。 由于当时的流动性很宽松,隔夜借钱很便宜,货币宽松的预期很强(当时对经济的判断有很大分歧),所以机构都在借钱加杠杆做债,把3Y AAA的信用债票息都压在了2.5%以下。 一方面,这样做的话是在积累金融风险的,因为杠杆越加越高;另一方面这也滋生了空转套利,拿到便宜的发债资金的AAA企业,可以转手拿这笔钱去买理财,理财投资经理继续放杠杆买AAA的债,形成闭环,但本质都是套货币政策的利。 所以,从去年4月底,央行通过资金收紧,引导资金利率抬升,打掉了杠杆套利盘,后来随着经济复苏趋势越来越确定,资金利率就围绕着7天逆回购2.20%的政策利率波动了。 随着结构性存款压降和经济复苏、实体融资需求恢复后银行资产久期拉长(短期贷款变成中长期贷款),银行负债成本开始上行,同业存单收益率一度超过了MLF政策利率。 到了去年11月底,AAA债券连续违约,为了防止信用风险扩散、市场风险偏好低迷和信用债发行冻结的问题,国务院金稳会当时做出了部署,强调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后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频频释放暖意,月底还做了MLF(平常只在月中做),资金利率明显下降,个别交易日的资金利率甚至都接近了超储利率0.35%的水平。在资金利率比较充裕的背景下,连降准的预期都有了。 这也正是市场感到十分难受的重要原因。因为12月和今年1月中上旬还是宽松的,市场也预期还会继续宽松,但现在突然变紧。 到了1月以后,央行的态度其实就有些变化,市场也是有感知的,因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不断放几十亿规模的小额逆回购。 不过上周,在资金利率上行的时候,央行给市场的态度还是没那么坚决的,上周公开市场操作是净投放的,而且投放的量不低,让市场一度以为央行还是会维持资金面稳定。 所以当时市场好像也不是特别担心资金利率上行的问题,收益率曲线是非常平坦的,短债也不跌,因为大家觉得资金紧是短期的问题,没有必要上升到要“卖资产”的地步。 本周就画风突变了。 这一周公开市场到期量本身就比较大,但从周二开始,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更有意思的是周四这一天。 随着人民币赚钱效应(A股、楼市、中美利差扩)凸显,美元也持续走弱,结汇需求突然起来了,这个时候自然就有较强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要防范汇率过快升值的压力,维持一揽子汇率稳定,1月初的时候应该是有外汇占款投放的。 也就是说,1月中上旬,流动性是有外汇占款的支撑的。 但周三夜间,由于美国机构空头在游戏驿站等标的上遭遇了空头的暴击,演化为部分对冲基金的流动性危机,导致对美元需求的上升和流动性优质标的的抛售。所以,无论是美股还是全球其他股票市场,都遇到了抛售压力。 然而,让市场惊讶的是,周四竟然继续净回笼。 此前市场相信资金利率往上走是暂时的,但经过这么一调整,市场对资金面的信心突然就崩塌了,短债和长债都开始被抛售。 那么,问题来了,公开市场操作为何突然退出投放了呢?我们猜测是以下几个原因: 1、信贷规模可能比较大,防止流动性泛滥。一般1月银行都有早投放、早收益的冲规模诉求。从去年7月开始,银行信贷久期就不断拉长了,这个和实体融资需求恢复、政策要求支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但估摸着1月的信贷投放量应该相当大,而且相当大的比例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草根调研了解到,因为信贷规模投放偏大,监管都有在主动控银行合意信贷规模。正是因为信贷投放量偏大,超过了贷款额度,导致银行不断卖票,压缩票据投放,在资金面收紧之前,票据利率就已经出现大幅上升了。 信贷高速增长一方面会提高银行的货币需求,因为加剧了资产负债错配状况;另一方面信贷投放的高增长也创造出了较多的存款,缴准的资金量也变大了,按3-4万亿的一般性存款增量测算,9.4%的准备金就是2800-3800亿左右的缴准了。 为什么要控制信贷高增长呢?因为要稳宏观杠杆率。 2、一线城市楼市的繁荣,配合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近期不仅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做出了调整,让住房贷款额度偏紧,房贷利率上升,同时也在流动性环节收紧,改变公众货币宽松,加码抢购优质资产的预期。 3、敲打机构加杠杆。之前资金利率打得比较低,宽松预期也强了起来,去年底的时候连降准预期都有了。10年国开与隔夜回购利率的套息空间比疫情的时候还要扩,这个时候也发了一批摊余成本专户。在这一背景下,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又明显上来了。不过这周隔夜利率上涨足矣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因为当前隔夜利率的水平足够让之前杠杆获得利润都给亏回去。 4、控制一下资产价格泡沫。此前资金紧也有说法是T+0的银行现金管理理财被大额赎回跑去申购公募,很明显,资金是因为股票基金的赚钱效应给吸引过去的,如果持有的基金份额每天都有4-5个点的涨幅,谁还能看得上一年持有才3%左右的资产。 股票市场上涨也有货币宽松预期的推动。 去年上半年,由于理财净值化后刚兑打破、信托产品暴雷,叠加实体消费生产没有恢复,过剩的流动性涌入股市,6-7月A股量价齐升,明显上涨。但三季度后,当时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都很乐观,对政策宽松的预期都较为悲观,所以7-12月整体市场是震荡的,当时表现得最好的标的就是顺周期板块,不少其他板块在7-12月都杀了估值。 直到12月在明显的资金宽松推动下,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加强了,这就又给了市场未来会有较多流动性追逐较少确定性标的的预期。 货币政策要做的就是防止市场有单边宽松预期,有了单边宽松预期,就有了杠杆套利和赛道拥挤,当所有人都追逐确定性溢价的时候,正常的市场定价功能都消失了。资金利率因为资金都去申购股票基金有了压力,监管也不希望继续投放货币,把资金利率按下去,把确定性溢价烧得更旺。 这一次资金紧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那么,作为投资者,以后应该理解政策呢? 1、不搞急转弯不代表不转弯,只是不急而已,更不意味着政策是走向宽松的方向。也许在服务于某一短期压力(比如11月的信用风险事件)的时候,政策会做些方向上的调整,宽松一些,但此时不能对宽松预期打得太乐观,要随时做好政策再转向回来的准备。 2、相应地,对政策绝对悲观也没什么必要。在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笼罩,小微企业恢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小微企业不好,就业和消费都不会太强,政策不会过快转弯,这一次的核心目的只是敲山震虎,扭转此前过于宽松的预期,而非持续地收紧,资金利率未来大概率就是围绕着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波动,社融向名义GDP靠拢。 3、当大众都拥挤在某个赛道里,把确定性溢价推到极端高位你却还想下单买入的时候,最好冷静下来,多想想,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新年以后,涨出来一个饱受质疑的结构性熊市,不少二线蓝筹和非主流板块个股出现大跌,带来的是两融杠杆资金爆仓风险暴露,这是需要警惕的事情,牛市涨出两融杠杆资金爆仓风险,说明我们的市场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态势,更要引起管理层的警觉,采取必要的措施,把杠杆风险消灭在萌芽态势,防止两融杠杆风险的扩散蔓延。 新年以后,两市指数大涨,上证综指一度突破3600点,创业板指数一度站上3400点,指数走势可以用牛气逼人来诠释,可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就是一个超级熊市,自己的持股是跌跌不休的,而且部分个股跌幅很大,下跌10-20%是相当普遍的,wind数据显示,1月以来,A股市场4000多只股票中,仅1115只股票价格上涨,超70%的股票价格都在下跌。 在牛市中亏大钱是今年很多投资者的切身感受,没有杠杆资金存在,股价下跌,是不会引发平仓风险的,投资者不管怎么亏钱,都不会把钱亏完,可是一旦使用了两融资金,甚至部分投资者使用了场外配资资金,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股价下跌,触及平仓线,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保证金,就会被强制平仓,个别平仓不要紧,如果有比较多的投资者仓位被强平,就会引发股价闪崩跌停,触发更多的平仓压力,股价就可能连续下跌,出现个股风险。 Wind数据显示,1月21日,A股两融余额突破1.7万亿,创下2015年7月以来新高,并且之后连续三天站上1.7万亿关口。截至1月25日,沪深两融余额为17156.53亿元。综合媒体报道,目前两融杠杆资金整体看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部分券商表示需要追加保证金的两融客户数量有所增加,这可是一个亟待重视的信号,如果市场继续演绎目前的两级分化走势,二线蓝筹股和非主流的抱团股股价继续下跌,就会触发更多的两融平仓预警,诱发抛售压力,可能加剧股价调整的压力,这是一个负向激励作用,18年年底的股权质押风险就是这样强化的。 市场之所以走出极端分化的行情,在于市场存量资金并不充沛,而抱团的机构和部分热钱,凭借资金优势和持股优势,单边拉升主流的抱团个股,形成市场资金虹吸,大量资金围绕抱团主流个股炒作,而二三线蓝筹和非主流抱团股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缺失下跌,实际上部分二三线蓝筹股和非主流板块个股还阶段性出现融券卖空砸盘,不知道是何方资金所为,在股价位于低位之际,加大融券做空,这种操作手法以前是没有过的,饱受质疑的抱团股肆无忌惮拉升,位于低位的二三线蓝筹遭遇做空下跌,这是很不和谐的事情,中证500ETF因为融券卖出触及75%而限制融券卖出,仅仅是量化对冲需要吗?有没有刻意打压的因素,没有实证不能妄加评论。 新京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指出,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追查关注市场交易层面是否存在部分机构合谋操纵市场,拉升或打压股价,我个人是深表赞同的,目前机构抱团的主流个股,部分大资金亟待兑现利润,可是市场对抱团股炒作有着太多的风险警示,很多投资者不愿高位接盘,可能带来出货的困难,这就需要大资金利用资金优势和持股优势,一边是逼空上涨,吸引资金参与,另一边是打压非主流板块个股,逼迫投资者离场,炒作抱团个股,高位接盘,达到高位出货的目的。 券商两融风险目前尽管整体可控,但是风险必须重视,一旦出现强平,对于投资者和券商而言,都是一个巨大损失,投资者和券商就可能陷入官司纠纷,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两名融资客开展融资代卖业务,因其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平仓线,且在发出提醒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维持担保比例,账户被强制平仓,两名被告人员倒欠申万宏源1.9亿元。 市场有风险,谁都知道,但是市场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不能容忍任何人以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市场,谋取私利,损害他人利益,并给市场带来巨大潜在风险,不管是个人、私募还是公募,只要操纵市场,都需要严惩不贷。
谁也没想到2021年1月资金面会发生这么大的反转,月初的时候隔夜回购还连1%都不到,但近几个交易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哀鸿遍野,连DR001都突破了3%,GC001高点近10%。 这一周,周一净回笼2405亿、周二780亿、周三1000亿、周四1500亿。一周时间连续净回笼,给的原因是月底了,有财政资金投放。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其实这一波流动性收紧从去年4月底就开始了,当时中国经济已经从疫情中走了出来,经济复苏的预期比较强。 由于当时的流动性很宽松,隔夜借钱很便宜,货币宽松的预期很强(当时对经济的判断有很大分歧),所以机构都在借钱加杠杆做债,把3Y AAA的信用债票息都压在了2.5%以下。 一方面,这样做的话是在积累金融风险的,因为杠杆越加越高;另一方面这也滋生了空转套利,拿到便宜的发债资金的AAA企业,可以转手拿这笔钱去买理财,理财投资经理继续放杠杆买AAA的债,形成闭环,但本质都是套货币政策的利。 所以,从去年4月底,央行通过资金收紧,引导资金利率抬升,打掉了杠杆套利盘,后来随着经济复苏趋势越来越确定,资金利率就围绕着7天逆回购2.20%的政策利率波动了。 随着结构性存款压降和经济复苏、实体融资需求恢复后银行资产久期拉长(短期贷款变成中长期贷款),银行负债成本开始上行,同业存单收益率一度超过了MLF政策利率。 到了去年11月底,AAA债券连续违约,为了防止信用风险扩散、市场风险偏好低迷和信用债发行冻结的问题,国务院金稳会当时做出了部署,强调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后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频频释放暖意,月底还做了MLF(平常只在月中做),资金利率明显下降,个别交易日的资金利率甚至都接近了超储利率0.35%的水平。在资金利率比较充裕的背景下,连降准的预期都有了。 这也正是市场感到十分难受的重要原因。因为12月和今年1月中上旬还是宽松的,市场也预期还会继续宽松,但现在突然变紧。 到了1月以后,央行的态度其实就有些变化,市场也是有感知的,因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不断放几十亿规模的小额逆回购。 不过上周,在资金利率上行的时候,央行给市场的态度还是没那么坚决的,上周公开市场操作是净投放的,而且投放的量不低,让市场一度以为央行还是会维持资金面稳定。 所以当时市场好像也不是特别担心资金利率上行的问题,收益率曲线是非常平坦的,短债也不跌,因为大家觉得资金紧是短期的问题,没有必要上升到要“卖资产”的地步。 本周就画风突变了。 这一周公开市场到期量本身就比较大,但从周二开始,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更有意思的是周四这一天。 随着人民币赚钱效应(A股、楼市、中美利差扩)凸显,美元也持续走弱,结汇需求突然起来了,这个时候自然就有较强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要防范汇率过快升值的压力,维持一揽子汇率稳定,1月初的时候应该是有外汇占款投放的。 也就是说,1月中上旬,流动性是有外汇占款的支撑的。 但周三夜间,由于美国机构空头在游戏驿站等标的上遭遇了空头的暴击,演化为部分对冲基金的流动性危机,导致对美元需求的上升和流动性优质标的的抛售。所以,无论是美股还是全球其他股票市场,都遇到了抛售压力。 然而,让市场惊讶的是,周四竟然继续净回笼。 此前市场相信资金利率往上走是暂时的,但经过这么一调整,市场对资金面的信心突然就崩塌了,短债和长债都开始被抛售。 那么,问题来了,公开市场操作为何突然退出投放了呢?我们猜测是以下几个原因: 1、信贷规模可能比较大,防止流动性泛滥。一般1月银行都有早投放、早收益的冲规模诉求。从去年7月开始,银行信贷久期就不断拉长了,这个和实体融资需求恢复、政策要求支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但估摸着1月的信贷投放量应该相当大,而且相当大的比例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草根调研了解到,因为信贷规模投放偏大,监管都有在主动控银行合意信贷规模。正是因为信贷投放量偏大,超过了贷款额度,导致银行不断卖票,压缩票据投放,在资金面收紧之前,票据利率就已经出现大幅上升了。 信贷高速增长一方面会提高银行的货币需求,因为加剧了资产负债错配状况;另一方面信贷投放的高增长也创造出了较多的存款,缴准的资金量也变大了,按3-4万亿的一般性存款增量测算,9.4%的准备金就是2800-3800亿左右的缴准了。 为什么要控制信贷高增长呢?因为要稳宏观杠杆率。 2、一线城市楼市的繁荣,配合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近期不仅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做出了调整,让住房贷款额度偏紧,房贷利率上升,同时也在流动性环节收紧,改变公众货币宽松,加码抢购优质资产的预期。 3、敲打机构加杠杆。之前资金利率打得比较低,宽松预期也强了起来,去年底的时候连降准预期都有了。10年国开与隔夜回购利率的套息空间比疫情的时候还要扩,这个时候也发了一批摊余成本专户。在这一背景下,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又明显上来了。不过这周隔夜利率上涨足矣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因为当前隔夜利率的水平足够让之前杠杆获得利润都给亏回去。 4、控制一下资产价格泡沫。此前资金紧也有说法是T+0的银行现金管理理财被大额赎回跑去申购公募,很明显,资金是因为股票基金的赚钱效应给吸引过去的,如果持有的基金份额每天都有4-5个点的涨幅,谁还能看得上一年持有才3%左右的资产。 股票市场上涨也有货币宽松预期的推动。 去年上半年,由于理财净值化后刚兑打破、信托产品暴雷,叠加实体消费生产没有恢复,过剩的流动性涌入股市,6-7月A股量价齐升,明显上涨。但三季度后,当时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都很乐观,对政策宽松的预期都较为悲观,所以7-12月整体市场是震荡的,当时表现得最好的标的就是顺周期板块,不少其他板块在7-12月都杀了估值。 直到12月在明显的资金宽松推动下,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加强了,这就又给了市场未来会有较多流动性追逐较少确定性标的的预期。 货币政策要做的就是防止市场有单边宽松预期,有了单边宽松预期,就有了杠杆套利和赛道拥挤,当所有人都追逐确定性溢价的时候,正常的市场定价功能都消失了。资金利率因为资金都去申购股票基金有了压力,监管也不希望继续投放货币,把资金利率按下去,把确定性溢价烧得更旺。 这一次资金紧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那么,作为投资者,以后应该理解政策呢? 1、不搞急转弯不代表不转弯,只是不急而已,更不意味着政策是走向宽松的方向。也许在服务于某一短期压力(比如11月的信用风险事件)的时候,政策会做些方向上的调整,宽松一些,但此时不能对宽松预期打得太乐观,要随时做好政策再转向回来的准备。 2、相应地,对政策绝对悲观也没什么必要。在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笼罩,小微企业恢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小微企业不好,就业和消费都不会太强,政策不会过快转弯,这一次的核心目的只是敲山震虎,扭转此前过于宽松的预期,而非持续地收紧,资金利率未来大概率就是围绕着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波动,社融向名义GDP靠拢。 3、当大众都拥挤在某个赛道里,把确定性溢价推到极端高位你却还想下单买入的时候,最好冷静下来,多想想,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红塔证券(行情601236,诊股)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近日发布关于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经查明,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藏格”,000408.SZ)及相关当事人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一、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2019年12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作出的《市场禁入决定书》(〔2019〕1号)和《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2号),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ST藏格通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2017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3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28亿元,虚增预付账款2.41亿元;2018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4.6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77亿元,虚增应收账款471万元,虚增预付账款2.81亿元。上述事项导致*ST藏格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二、重组业绩补偿方未履行业绩承诺补偿义务 2016年,*ST藏格向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投资”)等11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格尔木藏格钾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99.22%股权,藏格投资、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鸿实业”)、肖永明、林吉芳对藏格钾肥2016年、2017年、2018年的业绩作出承诺,如藏格钾肥未完成承诺业绩,将以交易取得的股份进行补偿,如股份补偿不足,差额部分以现金补偿。 藏格钾肥2018年度承诺业绩162749.76万元,实际完成业绩84020.52万元。根据重组利润补偿协议,藏格投资、永鸿实业、肖永明应当于*ST藏格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回购注销事项后60日内办理完毕股份注销事宜。*ST藏格于2019年12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回购注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股票的议案,但截至目前,藏格投资、永鸿实业、肖永明尚未完成业绩补偿股份注销程序,导致相关业绩补偿承诺存在超期未能完全履行的情形。 三、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20年4月30日,*ST藏格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年度审计报告》,公司被年审会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主要涉及关联方资金占用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事项。根据年报及审计报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占用*ST藏格非经营性资金余额57599.53万元。年审会计师对上述关联方资金占用、应收款项的商业实质、真实性、完整性、存在性、不符事项、计量(包括减值、会计分期)等存在重大疑虑,截至审计报告日,管理层尚未对上述疑虑事项提供合理的解释及支持性资料。由于受到上述审计范围的限制,对关联方资金占用、上述应收款项及其期末、期初信用减值损失的完整性、准确性认定,以及对与之相关联的交易账户或披露的影响,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无法执行替代性程序。 截至2019年12月31日,*ST藏格对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龙铜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55676.4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6.74%、占净资产的32.64%。巨龙铜业的控制权由藏格投资持有;巨龙铜业存在逾期负债、对关联方承担30亿元担保余额,且未计提逾期信用损失;由于缺乏资金,矿区已停止建设和开采;巨龙铜业尚未筹集足够的资金或者有明确的应对计划,清偿债务以及维持业务正常运营,巨龙铜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年审会计师对巨龙铜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列报存在重大疑虑,截至审计报告日,管理层尚未对上述疑虑事项提供合理的解释及支持性资料。由于受到上述审计范围的限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后续计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交易账户或披露,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无法执行替代性程序。 四、未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 2020年4月30日,*ST藏格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公司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51.61万元,同比下降57.71%。公司未按《股票上市规则》第11.3.1条第(二)项的规定及时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 五、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ST藏格披露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藏格投资占用*ST藏格非经营性资金余额57599.53万元。根据*ST藏格于2020年6月8日披露的《关于公司自查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事项的进展情况》,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藏格投资共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97245.42万元,包括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33341.29万元及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63904.13万元。 其中,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包括两种情形,一是2018年5月及2018年7月,藏格投资借用*ST藏格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公章擅自出具《委托付款函》,要求供应商转出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前期向供应商支付的款项,并转入藏格投资指定银行账户,形成资金占用9200万元;二是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藏格投资向*ST藏格钾肥客户陆续拆借短期资金且未偿还,造成*ST藏格钾肥客户无力支付货款,*ST藏格在和藏格投资确认后,将藏格投资向钾肥客户拆借的资金认定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共24141.29万元。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系藏格投资与*ST藏格部分钾肥客户存在历史借贷关系,2019年以来,*ST藏格相关客户为降低其借款回收风险,减缓向*ST藏格支付钾肥货款,造成*ST藏格应收账款超账期无法收回,*ST藏格在和藏格投资确认后,将自2019年以来相关客户每月增加的应收账款确认为资金占用,共63904.13万元。2020年6月24日,*ST藏格披露称藏格投资已归还目前*ST藏格自查发现的全部占用资金及资金占用费。 *ST藏格上述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违反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1条,《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1条、第11.3.1条,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第7.4.5条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第6.2.5条的规定。 控股股东藏格投资对违规行为二、五负有重要责任。公司股东永鸿实业对违规行为二负有重要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肖永明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一、二、五负有重要责任。 公司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吴卫东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一、五负有重要责任。公司时任财务总监刘威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一负有重要责任,对违规行为五负有责任。公司董事长曹邦俊、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肖瑶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一、三、四、五负有责任。 公司董事王聚宝、方丽,独立董事亓昭英,监事邵静、李光俊、侯选明,副总经理张生顺,时任董事郑钜夫,时任独立董事王卫国、姚焕然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一负有责任。 公司时任董事会秘书蒋秀恒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一负有责任。公司董事黄鹏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三、五负有责任。公司时任财务总监李凯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违规行为三、四、五负有责任。 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依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7.2条、第17.3条、第17.4条的规定,经深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深交所作出如下处分决定: 一、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二、对股东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三、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肖永明,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吴卫东,时任财务总监刘威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四、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曹邦俊、肖瑶、王聚宝、方丽、黄鹏,独立董事亓昭英,监事邵静、李光俊、侯选明,副总经理张生顺,时任董事郑钜夫,时任独立董事王卫国、姚焕然,时任财务总监李凯,时任董事会秘书蒋秀恒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五、公开认定肖永明五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六、公开认定吴卫东三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ST藏格成立于1996年6月25日,注册资本19.94亿元,于1996年6月28日在深交所挂牌,2017年6月13日,公司名称由金谷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由*ST金源改为*ST藏格。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营业务为钾肥(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钾肥(氯化钾)。 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ST藏格第一大股东,持股8.59亿股,持股比例43.08%。肖永明持有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90%股份,林吉芳持有另外10%股份。肖永明为*ST藏格实际控制人,林吉芳为肖永明之妻。肖永明2016年8月16日至2019年8月15日担任*ST藏格董事长。 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为*ST藏格第二大股东,持股3.87亿股,持股比例19.42%。 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吴卫东2016年8月16日至2019年8月15日担任*ST藏格副总经理。时任董事郑钜夫2012年11月5日至2019年8月15日担任*ST藏格董事,2014年7月14日至2016年8月16日担任财务总监。 董事长曹邦俊2016年8月16日至2019年8月15日担任*ST藏格副董事长,2019年8月16日至今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肖瑶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总经理,2019年8月16日至今担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张生顺自2018年4月26日起担任*ST藏格副总经理。 公司董事王聚宝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非独立董事。公司董事方丽2019年8月16日至今担任*ST藏格非独立董事,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副总经理。独立董事亓昭英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独立董事。时任独立董事王卫国、姚焕然2016年8月16日至2019年8月15日担任*ST藏格独立董事。 邵静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监事、监事会主席。李光俊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职工监事。侯选明自2016年8月16日起担任*ST藏格监事。 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规定: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自然人、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以及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本规则和本所发布的细则、指引、通知、办法、备忘录等相关规定。 《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2.1条规定: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本规则以及本所发布的细则、指引和通知等相关规定,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重大资产重组有关各方等自然人、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以及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本规则和本所发布的细则、指引、通知、办法、备忘录等相关规定。 《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2.1条规定: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本规则以及本所发布的细则、指引和通知等相关规定,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1.3.1条规定: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度、半年度、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一)净利润为负值; (二)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 (三)实现扭亏为盈。 《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7.2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相关方违反本规则、本所其他相关规定或者其所作出的承诺的,本所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 (一)通报批评; (二)公开谴责。 《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7.3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规则、本所其他相关规定或者其所作出的承诺的,本所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 (一)通报批评; (二)公开谴责; (三)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以上第(二)项、第(三)项处分可以并处。 《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7.4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违反本规则、本所其他相关规定或者其所作出的承诺的,本所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 (一)通报批评; (二)公开谴责; (三)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以上第(二)项、第(三)项处分可以并处。 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第7.4.5条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股子公司等关联人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 上市公司为其持股比例不超过50%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的,该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其他股东原则上应当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条件的财务资助。如其他股东未能以同等条件或者出资比例向 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或者参股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应当说明原因并披露上市公司已要求上述其他股东采取的反担保等措施。 上市公司为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且该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其他股东中一个或者多个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的,该关联股东应当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条件的财务资助。如该关联股东未能以同等条件或者出资比例向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或者参股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公司应当将上述对外财务资助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与该事项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第6.2.5条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股子公司等关联人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 上市公司为其持股比例不超过50%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的,该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其他股东原则上应当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条件的财务资助。如其他股东未能以同等条件或者出资比例向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或者参股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应当说明原因并披露上市公司已要求上述其他股东采取的反担保等措施。 上市公司为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且该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其他参股股东中一个或者多个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的,该关联股东应当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条件的财务资助。如该关联股东未能以同等条件或者出资比例向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或者参股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上市公司应当将上述对外财务资助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与该事项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 当事人: 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住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5-02号; 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住所:青海省格尔木市藏青工业园管委会4号办公楼308室,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 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住所: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三元街171号,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东; 肖永明,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 吴卫东,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 郑矩夫,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 王卫国,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独立董事; 姚焕然,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独立董事; 刘威,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财务总监; 李凯,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财务总监; 蒋秀恒,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会秘书; 曹邦俊,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瑶,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黄鹏,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 方丽,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 王聚宝,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亓昭英,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邵静,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 李光俊,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 侯选明,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 张生顺,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经查明,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藏格”或“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一、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2019年12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作出的《市场禁入决定书》(〔2019〕1号)和《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2号),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ST藏格通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2017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31663826.82元,虚增利润总额128325919.05元,虚增预付账款240788270.9元;2018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468491820.48元,虚增利润总额477383385.51元,虚增应收账款4710000元,虚增预付账款281329947.78元。上述事项导致*ST藏格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二、重组业绩补偿方未履行业绩承诺补偿义务 2016年,*ST藏格向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投资”)等11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格尔木藏格钾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99.22%股权,藏格投资、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鸿实业”)、肖永明、林吉芳对藏格钾肥2016年、2017年、2018年的业绩作出承诺,如藏格钾肥未完成承诺业绩,将以交易取得的股份进行补偿,如股份补偿不足,差额部分以现金补偿。 藏格钾肥2018年度承诺业绩162,749.76万元,实际完成业绩84,020.52万元。根据重组利润补偿协议,藏格投资、永鸿实业、肖永明应当于*ST藏格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回购注销事项后60日内办理完毕股份注销事宜。*ST藏格于2019年12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回购注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股票的议案,但截至目前,藏格投资、永鸿实业、肖永明尚未完成业绩补偿股份注销程序,导致相关业绩补偿承诺存在超期未能完全履行的情形。 三、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20年4月30日,*ST藏格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年度审计报告》,公司被年审会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主要涉及关联方资金占用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事项。 根据年报及审计报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占用*ST藏格非经营性资金余额57599.53万元。年审会计师对上述关联方资金占用、应收款项的商业实质、真实性、完整性、存在性、不符事项、计量(包括减值、会计分期)等存在重大疑虑,截至审计报告日,管理层尚未对上述疑虑事项提供合理的解释及支持性资料。由于受到上述审计范围的限制,对关联方资金占用、上述应收款项及其期末、期初信用减值损失的完整性、准确性认定,以及对与之相关联的交易账户或披露的影响,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无法执行替代性程序。 截至2019年12月31日,*ST藏格对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龙铜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55676.4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6.74%、占净资产的32.64%。巨龙铜业的控制权由藏格投资持有;巨龙铜业存在逾期负债、对关联方承担30亿元担保余额,且未计提逾期信用损失;由于缺乏资金,矿区已停止建设和开采;巨龙铜业尚未筹集足够的资金或者有明确的应对计划,清偿债务以及维持业务正常运营,巨龙铜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年审会计师对巨龙铜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列报存在重大疑虑,截至审计报告日,管理层尚未对上述疑虑事项提供合理的解释及支持性资料。由于受到上述审计范围的限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后续计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交易账户或披露,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无法执行替代性程序。 四、未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 2020年4月30日,*ST藏格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公司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51.61万元,同比下降57.71%。公司未按《股票上市规则》第11.3.1条第(二)项的规定及时披露2019年度业绩预告。 五、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ST藏格披露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藏格投资占用*ST藏格非经营性资金余额57599.53万元。根据*ST藏格于2020年6月8日披露的《关于公司自查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事项的进展情况》,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藏格投资共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97245.42万元,包括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33341.29万元及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63904.13万元。其中,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包括两种情形,一是2018年5月及2018年7月,藏格投资借用*ST藏格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公章擅自出具《委托付款函》,要求供应商转出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前期向供应商支付的款项,并转入藏格投资指定银行账户,形成资金占用9200万元;二是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藏格投资向*ST藏格钾肥客户陆续拆借短期资金且未偿还,造成*ST藏格钾肥客户无力支付货款,*ST藏格在和藏格投资确认后,将藏格投资向钾肥客户拆借的资金认定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共24141.29万元。间接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系藏格投资与*ST藏格部分钾肥客户存在历史借贷关系,2019年以来,*ST藏格相关客户为降低其借款回收风险,减缓向*ST藏格支付钾肥货款,造成*ST藏格应收账款超账期无法收回,*ST藏格在和藏格投资确认后,将自2019年以来相关客户每月增加的应收账款确认为资金占用,共63904.13万元。2020年6月24日,*ST藏格披露称藏格投资已归还目前*ST藏格自查发现的全部占用资金及资金占用费。 *ST藏格上述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1条,《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1条、第11.3.1条,本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第7.4.5条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第6.2.5条的规定。 控股股东藏格投资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3条,《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3条和本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第4.1.1条、第4.2.3条、第4.2.12条的规定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第4.2.1条、第4.2.3条、第4.2.10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二、五负有重要责任。 公司股东永鸿实业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3条和《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3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二负有重要责任。 公司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肖永明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2.3条、第3.1.5条,《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2.3条、第3.1.5条,本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第4.1.1条、第4.2.3条、第4.2.12条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0年修订)》第4.2.1条、第4.2.3条、第4.2.10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一、二、五负有重要责任。 公司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吴卫东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和《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一、五负有重要责任。 公司时任财务总监刘威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和《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一负有重要责任,对违规行为五负有责任。 公司董事长曹邦俊、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肖瑶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和《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一、三、四、五负有责任。 公司董事王聚宝、方丽,独立董事亓昭英,监事邵静、李光俊、侯选明,副总经理张生顺,时任董事郑钜夫,时任独立董事王卫国、姚焕然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和《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一负有责任。 公司时任董事会秘书蒋秀恒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第3.2.2条和《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2.2条、第3.1.5条、第3.2.2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一负有责任。 公司董事黄鹏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3.1.5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三、五负有责任。 公司时任财务总监李凯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条、第3.1.5条的规定,对违规行为三、四、五负有责任。 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依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7.2条、第17.3条、第17.4条的规定,经本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本所作出如下处分决定: 一、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二、对股东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三、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肖永明,时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吴卫东,时任财务总监刘威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四、对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曹邦俊、肖瑶、王聚宝、方丽、黄鹏,独立董事亓昭英,监事邵静、李光俊、侯选明,副总经理张生顺,时任董事郑钜夫,时任独立董事王卫国、姚焕然,时任财务总监李凯,时任董事会秘书蒋秀恒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五、公开认定肖永明五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六、公开认定吴卫东三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永鸿实业有限公司、肖永明、吴卫东、刘威如对本所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本纪律处分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个交易日内向本所申请复核。复核申请应当统一由*ST藏格通过本所上市公司业务专区提交,或者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给本所指定联系人(曹女士,电话:0755-88668399)。 对于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上述违规行为及本所给予的处分,本所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深圳证券交易所 2020年12月17日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宇科技”)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日前获上交所审议通过。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500万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募集资金使用额约为7亿元。公司表示,将致力于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以环锻件为核心产品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主流供应商。在做大做强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锻件主业的基础上,公司将适时适度进行产业链纵向延伸,从涉足精加工业务环节起步,逐步实现从专业锻件商向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商的延伸和升级。募资巩固主业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募投资金投资项目为公司主营业务,因此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不会产生同业竞争问题,也不会对发行人的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主要依托公司现有核心技术和技术工艺优势,打造智能化的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中小型特种合金环轧锻件。本项目通过实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产业化、规模化、自动化生产,提升公司中小型环轧锻件的生产能力;此外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流程、信息化驱动等,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公司装备水平,增强公司在航空领域的竞争力。补充流动资金方面,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经营性流动资金需求日益扩大。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公司营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552.41万元、33257.54万元、58876.22万元、28739.3万元,其中2019年营业收入较2018年增长77.03%,2018年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47.47%。公司营业规模扩大,使公司对日常运营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公司需要补充一定规模的流动资金以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资金和业务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近年来,随着公司与中国航发下属主机厂及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发行人参与了新一代军用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的商用航空发动机的配套同步研发工作,承担了大量新品试制工作。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导致公司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公司与国外主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签订的长协数量越来越多,首件包数量不断提升,公司在境外市场的产品开发同样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存在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管理与内控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发行失败风险、募集资金投向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较低的风险方面,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77%、49.59%、58.06%、55.92%,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2.24、1.76、1.42、1.51,速动比率分别为1.30、1.01、0.84、0.77,2017年末至2019年末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2017年末至2019年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持续下降,公司偿债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公司处于产业化初期,主营业务快速增长,对营运资金需求较大,若未来不能有效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库存,改善客户、供应商信用期,公司将会面临偿债能力不足及流动性风险。募投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方面,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本次募投项目将新增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合计45020.45万元,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虽经发行人审慎论证,但如果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募投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完成;整体经济形势和行业市场环境、市场竞争加剧、市场推广效果不佳等不利变化,也将可能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募投项目新增折旧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方面,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的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25%、3.98%、9.78%、5.20%。本次募投项目将新增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合计45020.45万元,每年新增折旧与摊销合计2251.74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在项目建成投产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预计的收益水平。因此,本次发行后短期内公司净利润将难以与净资产保持同步增长,公司存在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2021新年将至,就在各大零售电商备战跨年大促之际,国美零售(00493.HK)21日发布最新公告显示,到期的“18国美01”(143824)债券顺利完成兑付,债券持有人已经收到资金。 近期,电商巨头们的资金链问题备受市场关注,其中就包括国美零售的到期债券能否兑付?此前,国美零售控股CFO方巍在12月11日第一时间回应,国美兑付没有问题,已做足资金储备,各项流动性指标良好。这让投资者心中的石头瞬间落地,并吃下一颗定心丸。 信守诺言,国美做到了。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国美债券如期偿还,不仅显示其强劲发展势头下的现金流无忧,更体现了公司对于投资者的强大责任心。同时,兑付的顺利也大幅提振了投资者对于国美未来发展的信心。 记者通过内部渠道进一步了解,此次债券偿还资金来自国美自有资金,相关款项已经提前近一个月准备就绪。12月18日前,该资金已经打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上海分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12月21日,债券持有人已经收到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公司成功偿还了一笔境外债券。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已如期全额偿还了一笔2020年到期5.0%美元债券,该笔债券的本金为4.66亿美元,利息约1165万美元,本息合计约4.78亿美元。 据悉,公司11月初发布公告称,已成功回购500万股股份,公司对战略转型第二阶段“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