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新基建,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早些时候,国家发改委就对新基建的概念和内涵做出权威解读,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改善民生福利,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发展正深刻改变产业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 新基建的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称,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过去几年的人才供需走势,以及新基建相关政策推行等未来因素,基于计量模型预测,2020年底,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417万人。 事实上,从反映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CIER指数,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的核心技术人才近年来处于供不应求状态,CIER指数长期大于1,且呈“先扬后抑”态势,指数在2017年四季度达到近年来高值2.21,即每个求职者面临2个以上工作机会,随后有所下降,2019年四季度指数为1.91,较高峰值下滑0.3。 究其原因,这一态势,与全国就业市场的大趋势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市场主体企业对人才的招聘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告别市场扩张单纯依赖人才数量增长转而更加追求人才质量,而2017年是互联网产业泡沫回落的一年,2018年进入理性发展期。综上因素,全国CIER指数自2018年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 “新基建”是中国科技和产业经济弯道超车、产业升级的黄金机遇。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大分支领域,未来就将释放数万亿的市场空间。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2030年超过1万亿元;5G产业到2025年建设投入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累计达3.5万亿元;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109.1亿元,而预计未来三年将以14.4%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将达到9146.5亿元。 各地在推进新基建建设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予以支持。比如,江苏、上海等地先后推出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5G网络的政策意见、《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积极布局新基建;湖北省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谋划一批5G移动宽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项目。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编辑 张明富)
13日,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在浙江省金融服务人才政策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人才信用贷需求较大的情况,今年浙江将人才信用贷额度由以往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放大到不设上限。 2016年,浙江率先成立中国首家人才银行,目前仅浙商银行已向人才授信贷款80多亿元;浙江率先组建中国第一支以人才命名的海邦人才基金,已投资80多家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其中已上市10家;浙江率先成立中国首家人才小贷公司,为人才提供随借随贷、周转灵活的小额贷款…… 日前,浙江省委人才办会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出台“金融服务人才20条”。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杨民表示,政策整合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各类金融资源,目的是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应贷尽贷、应保尽保、应投尽投、应担尽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根据规定,对初创企业的人才企业,原则上可以获得1000万额度,成长期企业原则上可以达到5000万额度,在资本市场挂牌的企业贷款上不封顶。此外,在创新人才企业还贷模式上,贷款最长期限可以达到10年,最长给予3年还息不还本的宽限。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潘广恩介绍,当前,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人才保”“人才贷”“人才板”等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 温暖说,下一步,浙江将坚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争抢国际高端人才,升级人才服务举措,激发各类人才活力,成就人才发展事业,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多人才智慧和力量。(完)
住房是城市市民最关心的,深圳市罗湖区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多举措打造出“住有宜居”的罗湖样板。其中,罗湖区在深圳市率先推出“透明物管”,开发了全市首个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物管平台,目前已在全区10个小区试点,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 “住房问题,事关辖区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全区营商环境提升,更事关罗湖全面振兴发展全局。”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介绍,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既面对着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又面临着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将引进大量人才,对住房保障提出更大的挑战。基于此,罗湖近年来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紧缺约束下建设筹集住房新路,以“保基本”“重人才”为原则,实施人才住房及保障性住房开工和筹集5年计划,不断破解老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应的困境,努力实现辖区群众住有所居需求。 2012年以来,罗湖区共完成筹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9622套,供应9336套。罗湖是如何做到的?马晓东称,一方面通过对全区建设用地摸底,挖掘可利用的潜力地块,将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作为筹集住房的重要途径,为罗湖房源提供增量。另一方面强化基本住房保障,推行公租房差异化分配模式。近两年,罗湖区面向户籍在册轮候无房家庭配租公共租赁住房1036套,突破了辖区多年无力消解轮候库的困境,并首次面向先进制造业职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200套,为实现辖区居民“住有所居”目标打开了新局面。 马晓东指出,罗湖区通过政企合作、城市更新配建、“住房+补贴”双重保障、异地购买或租赁等多种手段探索出解决住房问题的新路子。以深业东岭项目为例,罗湖区与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共同组建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利用该项目试点由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准入门槛和条件,由企业负责运营管理的“政府+企业”的模式,实现了人才住房规模化供应和专业化管理。罗湖区还先后规模化租赁深业东岭、万科泊寓、招商开元、深南广场等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项目,通过市场筹集住房1653套。 “十三五”时期以来,罗湖区面向企业配租人才住房3223套,发放人才货币补贴7786.7万元;罗湖区年均发放廉租保障对象货币补贴300户,累计发放1667万元,对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实现“应保尽保”。马晓东表示,未来,罗湖将优化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机制,结合罗湖区市场租金水平和保障对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补贴标准,探索发放租房消费券、市场租金补差等多种形式扩大货币补贴的保障覆盖面。 “实现‘住有所居’还有赖于制度建立。”马晓东指出,在对接市级政策的基础上,将健全完善适合罗湖的制度,力争打造罗湖亮点。最为突出的便是出台城市更新配建、棚改、物业专项资金等方面政策文件,全面规范住房建设领域各项具体操作。去年底,《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明确了住建部门、人才住房专营机构等各方职责,使得办事更流畅、效率更高。 如何在“住有所居”基础上实现“住有宜居”的美好愿景,是罗湖区思考并通过实际行动实现的命题。 对此,马晓东给出了答案。首先要优化住房环境与公共配套设施。罗湖区在筹措房源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条件齐全的区域,如与公交系统或轨道交通网络紧密衔接的万科泊寓。同时,大力推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周边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环境。在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筹建中则突出绿色、环保理念,注重住房品质提升,探索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对物业服务不满意、产生物业纠纷怎么办?马晓东告诉记者,罗湖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了“透明物管”,建立了“罗湖物管”数字平台,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同步联管联动,有效解决了物业监管、物业服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等问题,及时化解物管领域的矛盾纠纷,进一步推进物业行业“规范化、智能化、市场化”,也标志着罗湖物业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正式迈向信息化、智能化行列。(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时隔大半年,区块链这个一度沉寂的话题再一次被推上高峰。据新华社10月25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近日的一次集中学习中将区块链定调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第二天,区块链概念股集体大涨,比特币报价超过1万美元,24小时涨幅近30%。 上一次人们集中讨论区块链,还是在去年春节前后。在各种名字里挂着“三点钟”字样的群里,“大佬”们热火朝天地讨论区块链。如果说,当时有哪个话题能让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姚劲波、马云这些互联网圈的名人同时发声,可能非“区块链”莫属。 区块链究竟是泡沫还是风口需要时间证明,但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人已经投身于热潮之中。 “有哪个行业能让你一两年内有几乎百倍的收益预期?有哪个行业全都是年轻人,而且还是混战状态,充满了机会?”去年春节后刚刚入职一家区块链项目投资公司的齐泽这样解释自己跳槽的原因,之前他在一家图库工作。从他知道这个岗位招聘到下决心转行,只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当机立断,晚一天可能就错过了。”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分布式数据库。我们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由无数个节点构成的网络,如果人们参加了一次交易活动,比如收了个快递,这个行为发生后,会传给一个临时的网络,由它们验证这个行为,验证的结果会向所有节点“广播”。节点和节点之间会开始做些复杂的运算来竞争收快递这笔交易的“记账权”,算出来的节点就能记录下这次行为,作为奖励,节点会得到“token”(代币)。记录都封存在一个个“块”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块”越来越多,并且通过密码学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链。 精妙之处在于,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人们都习惯于把信息存在某个公司或机构的数据库中,现在,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普通人也能参与到整个交易信息存储的链条中,成为它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想篡改,他必须改变这个区块之前所有区块的数据,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件不可完成的事。这样一来,风险分散,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并且区块链还带有电子签名和时间戳,能回溯每一笔具体的交易。 这样的技术如果能够落地,将改变数据存储的方式,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有巨大的吸引力。比如银行能用它来快速处理跨国的汇款,物流公司可以追溯每一个流通环节。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看到了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改变,纷纷开始提前布局抢占位置。根据领英2018年的数据,对于区块链的人才需求实际上从2015年就开始出现增长了,不过爆发期是在2016年到2017年——仅仅是计算机软件行业,对于区块链的人才需求在那两年增加了3倍。 而去年,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更是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仅去年1月至2月期间,区块链的人才需求数量同比增加了9.7倍,发布区块链相关职位的公司增加了4.6倍。 但是,供应并不能赶上趟。在领英上,拥有“区块链”相关技能的人才数量在2015年到2017年增长了近19倍。但这毕竟是个新兴产业,从全球看,区块链人才总量只相当于人工智能(AI)人才的2%左右。而在中国,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截至去年2月,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供需比仅0.15,只有人工智能供需比的1/4,高薪自然不在话下。“候选人手上有七八个offer是很正常的。”科锐国际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总监金光奇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他已经有10年的互联网行业猎头经验。 在这么巨大的人才缺口下,像齐泽这样对区块链跃跃欲试的公司人不在少数,那么在这个年轻的行业里,究竟有哪些公司在寻找人才?热门岗位是什么?什么样的公司人更适合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现在是否是一个合适的转换跑道的时机?人力资源专家以及区块链领域内的创业者、公司人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哪些人有机会转行? 区块链和AI不同,它不是全新的技术,而是用一种全新的逻辑把原先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因此,大学里从来没有区块链这个专业,金融、计算机、密码学等专业的大学生都能把区块链作为自己的择业方向。 最为抢手的还是程序员。在金光奇看来,架构最底层的数据层可以使用目前已有的从事大数据和加密算法的工程师,这些员工实际上各大互联网公司已经有所储备。 不过,之前从事基础分布式系统开发的程序员较少,所以这类人更加供不应求。“很多时候底层技术是现成的,所以写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网络的人很少,但区块链底层平台对这些要求很高,因此对人的要求也高。”趣链科技CEO李伟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他们公司位于杭州,主要面向金融类客户做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 当然,区块链技术还是有它的独特性,从整个技术架构来看,目前最缺乏人才储备的是共识算法。“这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使用的是和从前不同的模型,相比其他人才来说,生产难度更高,一般来说起码得硕士毕业才有可能胜任。”金光奇说。 不过,2017年国内兴起了不少发行代币的区块链项目和代币交易所。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取缔首次代币发行(ICO),很多公司倒闭,一批在共识算法上已经有些研究的人才流入市场,成了抢手的资源。 金融领域的人才也有机会转换跑道。P2P和智能合约都不是新鲜的概念,银行一直有电子合约技术的应用,两者之间多少有共通性。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都能在区块链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 哪些公司在招人? 目前来看,招聘区块链人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计算机软件、企业服务3个领域,三者总占比超过50%。不过,游戏、智能硬件、在线教育这样看着和区块链没什么关系的行业,也在招聘人才。 传统行业不甘落后 新技术的使用通常是从互联网发端,进而走向传统行业,比如,云计算首先在消费级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后,工业、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才开始涉足。而这一次,传统行业没有掉队。 早在2016年6月,招商银行就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了银行的跨境直联清算业务中,试验半年后,在总行、香港分行和永隆银行正式投入使用。而这一项目由招商银行内部的信息技术部负责研发,可见传统行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渴求并不亚于互联网行业。 “区块链在高技术领域是从前年年底开始升温,而物流、医疗、金融类公司也是差不多同时开始做研究。在5年前,通常是互联网领域提出一个新概念,传统行业跟进,现在几乎都是同步的。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冲击也挺焦虑的,很怕错过技术潮流。”金光奇说。 互联网大公司开始布局 各大互联网公司已经有了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尝试,比如蚂蚁金服曾用区块链技术追溯公益款项,京东则在商品信息溯源中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根据拉勾网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有接近1000个区块链相关岗位开放,其中不乏巨头的身影,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猎豹移动、顺丰科技、联想集团等都在广纳人才。 创业公司竞争力强大 很多人形容区块链是一片荒土,在和蚂蚁金服这种大公司的竞争中,创业公司还有机会跑马圈地。它们也是招聘意愿最强烈的,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有区块链招聘需求的公司中,62%的公司规模在100人以下。 有科研背景、专注于底层架构的创业公司很有竞争力。由于和高校联系紧密,很多公司直接从实习生开始培养,创始人可能就是同一学校毕业的学长学姐。加上他们给出的薪水和期权并不低于大公司,因此留住了不少人才。李伟就没怎么操心过人才的事,公司做的是金融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研发,虽然杭州有蚂蚁金服,但他创业两年,正式员工的离职率是零。 区块链的热门岗位有哪些? 目前来看,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占比最大,达到7成以上。一般来说,核心技术岗位包括区块链解决方案专家、系统架构师、系统研发工程师、安全专家、测试工程师等。 从前一直相对偏门的密码学人才现在迎来了“春天”,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涉及加密算法,密码学领域研究员也很受区块链公司的喜爱。“这个专业在各个学校都比较小众,加上对数学的要求很高,人数本来就少,所以现在相对难招。”李伟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中最为稀缺的不是程序员,而是行业研究员。对于所有区块链的公司来说,最困难的就是找到技术落地的场景。所以,在区块链行业中,研究技术如何和场景结合的研究员现在是有价无市。这类人才通常都在大型保险公司、金融研究单位或高校,目前最为缺乏。 想进入区块链领域, 需要哪些技能? 区块链行业刚刚兴起,而没有行业经验的人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尤其是与核心的底层技术相关的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其实和互联网行业的普通程序员并无太大差别。 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区块链职位要求最多的3项技能分别为Go、C++和Java,这些都是较为基础的编程语言。精通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会成为加分项,但也并非每个岗位的硬性条件。在拉勾网上,相关企业发布的区块链职位要求也印证了这个数据。“最火热的区块链开发,一般要熟练掌握Go、Java、C++等主流区块链系统开发语言中的一两种,并熟悉Linux/Unix系统和数据库知识。”拉勾网CMO鲍艾乐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 这意味着相比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入行门槛相对较低。至少对于大多数程序员来说,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并不需要掌握某种新的专业技术,但这并不代表区块链研发人才所需的技能就与互联网等其他技术领域完全相同。如果说人工智能需要人才具备更高的技术硬实力,那么区块链开发目前最稀缺的则是公司人在这个领域的“软技能”。 所谓的“软技能”指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区块链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技术,而是依托一些现有技术来实现某些新功能,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一种新的思维逻辑架构中。”金光奇这样解释道。 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目前区块链是一种仍处于早期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型技术模式,它的核心是’去中心化’思维。因此这个领域的人才必须具备实际的应用开发经验和快速的学习能力。” 在人才市场,具备“区块链思维”和“应用开发经验”的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领英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区块链相关人才中,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占总数的28%,比人工智能38%的比例还要低。由于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总数较少,因此实际拥有相关经验的人数就更低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只能说明这28%的人拥有区块链开发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术,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具备区块链开发的思维和实际应用经验。 另一方面,懂得“智能合约”相关知识也会成为公司人的加分项。“区块链是各种各样技术的集成,它一方面是自然科学技术,同时也是社会科学技术,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产品专家胡丹青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因此区块链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商业,至少要看得懂合同。” 薪资水平高,但关键是要找对方向 齐泽跳槽后,他的工作从“上下架图片”变成了“产品运营”。不仅职位升了,薪水还涨了将近50%。在整体人才市场中,齐泽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拉勾网的数据显示,区块链人才的月薪主要分布在3万元至4万元区间,大约5%的岗位能提供5万元至10万元的月薪。 供需关系是决定人才价格的基础。据金光奇观察,目前区块链正处于风口,“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在找人”,导致区块链人才市场实际上是卖方市场。许多公司宁愿出高价,也不愿意错过可能的人才。 胡丹青就碰见过不同公司之间抢人的情况。“我们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员工,曾被以3倍薪资挖角。还有一位员工,拿到我们的offer时还收到一家发币公司的邀请,待遇高出一倍。” 在如此高的薪资诱惑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为重要。胡丹青所说的两位员工最终都选择继续留在蚂蚁金服,放弃了极具诱惑的高薪。“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是重要原因之一。 金光奇并不建议公司人过早从事区块链产品运营。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公司都处于技术开发的早期阶段,实际应用并不明晰,还远远未到产品运营的好时机。此外,对薪资尤其高的代币公司,公司人也应谨慎选择。在鲍艾乐看来,代币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技术,“除了比特币,市场上许多代币实际上是无意义的。”这些公司的出现更多是为了短期套利,这对公司人的职业提升并无帮助。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与O2O等曾经处在风口的行业一样,区块链也存在薪资泡沫,且目前正是泡沫最多的时候。等到行业洗牌、走向正轨之后,人才的薪资水平将稍有回落。 除了互联网公司, 未来还有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除了互联网、金融这些较早开发区块链应用的行业,未来,区块链可能会在医疗、物流和工艺体系等基础行业发挥应用价值。比如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共记账本的特点,使红十字会的捐款流向更加透明高效。不过这些应用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也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尝试更偏重消费端的应用,美国初创公司Mycelia将区块链技术用于音乐交易平台,以提高数字歌曲带给音乐人的收入。 在金光奇看来,“区块链是一种解决方案,区块链公司生存的基础是实际应用。”因此在选择行业时,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和具体业务相结合是重要标准之一。盲目追随热潮,最终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开年以来,区块链愈发炙手可热。但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尤其现在区块链底层技术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没有人能预知这个行业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正如世纪之交时,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次痛苦的去泡沫化期,才走上了正轨。 因此公司人如果想“all in”这个行业,最好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大浪淘沙,等到ICO的泡沫消退后,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才会浮现出来。对于有心想再赶上一波技术浪潮的程序员们来说,等到那个时候再作出自己的职业选择也为时不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齐泽为化名。)
这些紧缺急需人才直接给资金支持,临港50条细则涉人才相关政策超1/3 今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殊支持政策发布,9方面50条内容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这份《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的内容,包含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50条具体举措,支持力度超前。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有超过1/3的政策与人才发展相关,可见在打造人才高地方面,临港新片区放到非常重要位置。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市人社局方面了解到,此次发布的人才发展环境部分是人社局集合了多个部门综合意见所制定的;其制定逻辑也基本符合临港未来的发展规划与路径。 《若干意见》提出,一方面“打造更具吸引力人才发展环境”下的12条内容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下的6项内容则坚持职住平衡,针对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以市场供应为主、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区域性住房体系。 人才环境更具活力 为了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海内外人才高地。12项人才吸引政策包括了人才落户、工作许可年限、海外青年人才落地等提供保障;其中,拟实施的“直通车”制度与赋予相关加分权和清单权等则是重要创新。 其中,关于第11条“对新片区管理机构推荐的紧缺急需留学类项目,实施“直通车”制度,给予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一项受到关注。 什么是“直通车”制度?上海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制度目的是对在临港新片区留创园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加大资金支持,路径是由新片区推荐的紧缺急需类项目在申报“浦江人才计划”时实施“直通车”制度,直接进入评审,给予优先支持。” 这一支持力度会有多大?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自然科学类项目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社会科学类项目是15万元,团队则是50万元。 除了实际资金支持,与人才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也将优先得到解决。“新政中,居转户年限、积分等也非常具有临港特色。”上海某区人才服务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方面,该政策体现在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科技型及创业型人才将优先受益。 另一方面一方面,也体现在“对新片区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对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在新片区工作并居住的,可予以专项加分,即每满1年积2分,满3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为20分”等。 人才积分究竟有什么大作用?“积分可以享受子女就学、社会保险、公租房等公共待遇,后对于人才各民生事项申请意义巨大。”该工作人员解释。 再比如,(十二条)中的“在新片区工作的入外籍留学人员可直接办理长期(最长有效期10年)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免办工作许可”这一政策,早在此前上海人社局发布的《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就已涉及;此次新政中对办理年限、许可的强调,有望吸引更多海外人才选择在临港就业。 “海外人才居住B证一般都会在10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完成办理。”上海市某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海外人才居住B证”可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交流中心、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自贸区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等4个地方办理;一些区域性人才服务中心也同时受理该业务。 统筹住房保障机制 临港新片区既坚持和贯彻了房住不炒、安居宜居、租购并举的住房目标和要求,又结合了临港的区域的特点,比如优先保障区域内就业人员、加大人才公寓供给等,真正做到职住平衡。 比如, 第36、37条就提到要“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控制限价商品房供应量加大人才公寓供给力度,将部分限价商品房在房源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转为人才公寓使用。” “该政策本身就是在区域产城融合的基础上,对于区域内产业人群的定性化保障,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炒房行为的发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加大人才公寓供给可以对人才产生更大吸聚力,尤其是在临港新片区以高端制造业、前沿科技为重点的领域,更会起到明显效果。” 再比如,第39条提到了“商业办公用地配套建设租赁住房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其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上限从10%提高至15%” “这是意在通过增加租赁住房的商业办公用地配套,可以有效提升租赁小区的商业氛围,防止租赁住房变成单一‘睡城’,更好满足居住人群衣食住行等多维度需求。”张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第38条还提到要“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房使用,其中50%房源可由单位按门栋整体购买作为公租房中单位租赁房使用。公租房建成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形成一套人才住房保障的梯次规划尤为重要,人才可以从租房、过渡到租赁房,再到购买商品住房;这一规划可以覆盖人才住房的全周期。”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金融业务总监邵明浩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业内人士也认为,临港新政的住房政策,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租购并举”模式,该房源建成10年后还可以作商品房出售以增加市场的增量供给。 此外, 由于租赁房源运营方先期土地投入成本较大,因此新政中关于“探索开展租赁住房用地出让价款分期收取”的试点政策,还将进一步缓解运营方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