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潘玉蓉 陆金所上市的消息再度传来。 据相关媒体报道,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寻求最早在今年赴美上市。陆金所已经聘请了美国银行、高盛、汇丰、摩根大通等投行负责上市工作。陆金所目前正在为IPO准备保密文件,但尚未决定在IPO中的筹资规模或估值。另有业内人士称,陆金所此次融资目标为30亿美金。 证券时报记者就此向陆金所求证,陆金所方面表示“对传闻没有评论”。 陆金所多次冲击上市 陆金所是中国平安旗下重要的金融科技平台之一。经过9年发展,陆金所已从最初的单纯线上理财平台发展成为涵盖线上财富管理、普惠金融以及机构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线上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2018年陆金所控股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此次陆金所上市消息并非首度传出。作为平安旗下最先具备上市冲击力的“独角兽”,2016年以来,陆金所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已经几经变更。在陆金所的计划中,最早是要求2016年下半年完成上市。到了2016年底,陆金所传出已正式启动上市安排,拟于2017年登陆港交所。此后几乎每年都会传出上市消息。 不过作为平安旗下最先传出上市消息的科技平台,陆金所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截至2019年 12月31日,平安科技公司中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已完成上市,陆金所仍迟迟未能上市。 根据中国平安2020年一季报,截至2020年3月末,陆金所控股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至3548.48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9.5%至5062.75亿元。 今年4月,陆金所控股获得12.9亿美元(约91.35亿元人民币)境外银团贷款额度。此次银团贷款由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牵头,中银、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美银、日本瑞穗等众多国际银行参与。 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前锋,陆金所的股权投资团队阵容豪华。截至目前,陆金所共完成三轮融资。A轮融资为2015年3月,融资额4.85亿美元,投后估值10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鼎晖投资等;B轮融资为2016年1月,融资额12.16亿美元,投后估值18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2018年底,陆金所完成C轮融资,主要投资者包括卡塔尔主权基金卡塔尔投资局(QIA)、香港全明星投资基金、春华资本以及日本金融公司SBI控股公司等。 转型金融科技公司 近年来,为适应监管和市场环境,陆金所的业务几经调整,2015年将P2P(网贷)业务剥离到了平安普惠。2019年,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合规发展的强监管周期,陆金所配合监管“三降要求”转型,压缩网贷业务。 今年,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此举被认为是陆金所旗下网贷业务转型的一个举措。 业务转型的同时,陆金所也加强了人才布局。今年4月,上海农商行原董事长冀光恒加盟陆金所控股担任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全面负责陆金所控股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发展。陆控董事长李仁杰全面负责董事会及整体协调管理;CEO计葵生着力金融科技、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和国际市场。 6月19日,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陆金所控股已明确“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定位,“将通过2F2C(连接金融机构和C端客户)路径,帮大众理财,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2F2B(赋能金融机构和企业)路径,赋能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6月,陆金所控股旗下公司陆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复,取得第1类证券交易牌照。结合此前已获得的香港证监会第4类牌照(就证券提供意见)、第9类牌照(提供资产管理),陆金所香港可正式向香港地区所有客户提供线上投资理财和财富管理服务。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旗下服务香港居民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香港”APP预计于8月上线。
当社会责任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关注公司的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表现。 当中国公司逐渐在国际化舞台扮演重要角色时候,吸引的国际投资者也越来越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企业进行ESG的指数评价,以此为依据来权衡自身的投资策略。 总部位于上海的旭辉控股(00884.HK)在近期发布的绿色发展的信息,带来了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截止7月17日午盘,旭辉控股报收6.72港元,上涨2.13%,市值546.7亿港元。 1、首发绿色债券,融资成本5.95% 不久前,旭辉控股(00884.HK)宣布,成功发行一笔3亿美元5.25年期境外绿色债券,成为旭辉控股首次发行境外绿色债券样本。 所谓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进行融资或者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出台的《绿色债券原则》,绿色项目需要经过评估能够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所筹资金的流向和管理公开透明、有迹可循等条件。 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政策大力推动,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措施,绿色债券迎来快速发展。 2019年中国发行人在境内外市场发行了3862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的贴标绿色债券,同比增长33%,发行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另根据Wind最新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共计发行136只,发行规模合计1095.5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近3成。 尽管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但作为与工业、交通并列为"三大能源消耗大户"之一的房地产建筑行业,绿色债券真正用于建筑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开发建设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上市房企也较少参与其中。 此次旭辉首笔绿色债券的成功发行,顺应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标志着公司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据了解,本次所募集资金将用于置换境外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以及绿色项目的研发、开发与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旭辉发行的绿色债券得到了市场投资者踊跃追捧,峰值订单获得8.2倍认购。从融资成本看,今年1月旭辉美元债成本为6%,此次发债再度降低融资成本。 同策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境外公司债发债融资成本相对国内发债高。从具体融资事件来看,某头部房企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一笔10亿美元债,利率高至12%,是所监测融资时间中融资利率最高的一笔。 业内人士指出,旭辉在绿色债券发行上发力,不仅拓宽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也将有助于公司绿色业务进一步发展,最终助力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推动公司长远健康发展。 2、发布首份独立ESG报告,践行"长期主义" 7月8日,旭辉控股首次独立发布ESG年度报告,着重展示了公司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ESG 报告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法,及其经营活动在经济、社会、环境等维度产生的影响定期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沟通方式。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不论是在海外成熟市场,还是我国资本市场,将环境和社会以及治理(ESG)因素纳入投资考量,已然成为监管机构以及资本市场各方的共识,而ESG主题投资也正获得越来越多资金的青睐。 此次旭辉集团发布首份独立ESG报告,展示了其以ESG指标促进公司长期发展的决心。而透过报告的发行不仅可以系统梳理、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责任风险,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和改进;同时也将有助于将企业可持续战略贯彻实施于各项工作,带动企业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 对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表示:"我们正面临一个更为波折不安的时代,衡量公司经营成功与否不仅只在于短期财报数字的增减,更重要的是公司可持续经营发展的潜力。2020年,旭辉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原点,为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坚持履行对环境的责任,将发展成果回馈社会。" 从ESG 报告可以看到,绿色建筑是旭辉践行ESG理念的主要领域。公司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施工建造及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中。 根据ESG报告披露,旭辉控股要求旗下所有住宅产品必须至少获得绿色建筑一星设计标识,其中高端项目力求达到绿建二星或三星标准,以及LEED、WELL等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的相关要求。此外公司还相应的推行了一系列涉及绿色建造, 绿色采购等相关战略和理念,着力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房企标杆。 ESG报告展现了旭辉优异的治理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公司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是对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旭辉未来将持续深耕ESG领域的发令枪。 透过ESG报告旭辉为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继续为企业战略注入更多ESG元素,并积极争取进入各ESG关键指数的机会,力求将公司打造为房地产行业ESG体系标杆,争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 ESG报告的发布也得到了国际大行的认可,美银证券认为旭辉在ESG领域实现重大飞跃,将有利于其在更长远的时间内重新评级。 3、结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在此环境中,旭辉控股仍然表现出了稳健的增长步伐。 根据旭辉控股披露数据,2020年1月-6月,公司年内累计合约销售金额达807.3亿元,累计合约销售面积约为489.6万平方米。 公司稳健的表现也获得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认可。7月13日,惠誉评级还授予了旭辉控股发行的美元绿色债券"BB"评级。惠誉表示,旭辉控股集团的发行人违约评级反映了其稳定的财务状况。截至2019年底,旭辉控股集团的杠杆率从2018年底的48%降至44%,惠誉预计,其杠杆率将保持在45%左右。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家研究机构也纷纷看好旭辉控股的投资价值,尤其是6、7月以来已经有包括摩根大通、瑞信在内的投资机构给与公司增持或买入评级,其中中信证券给出的目标价最高看到9.54港元,较当下仍有近45%的升幅。
广电运通:减持2.05亿元神州控股股票 广电运通7月17日午间公告,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于2020年7月9日-13日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共择机减持了3436万股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神州控股”、股票代码“00861.HK”)普通股股票,累计成交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2.0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7%。截至2020年7月13日收盘,广电运通还持有神州控股2.83亿股普通股,占其已发行普通股总股份的16.93%。 佛山照明:参股公司厦门银行IPO获审核通过 佛山照明7月17日午间公告,公司参股公司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于2020年7月16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105次工作会议审核通过。目前佛山照明持有厦门银行1.10亿股,占其首次公开发行前总股本的4.62%。 三川智慧:中标上海城投水务物联网水表项目 三川智慧7月17日午间公告,其与上海市能水电集成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了“2020年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小口径物联网(NB-IoT)远传水表采购及安装项目”。该项目招标人为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中标份额共计13.65万只。 三川智慧表示,公司是国内率先将NB-IoT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水表的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NB-IoT物联网水表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个大中城市规模化商用。此次中标,充分表明了市场与客户对公司产品品质与服务的认可。该中标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扩大市场影响,提升品牌形象。 长方集团:控股股东拟增持最少占总5% 两股东拟减持最多占总3% 长方集团7月17日午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南昌光谷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39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增持的目的为基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拟增持部分公司股票以进一步巩固控股地位。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前,南昌光谷直接持有长方集团股份1.1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97%;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拥有可行使表决权的股份数量为1.7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47%。 同日,长方集团还发布公告,股东李映红、李细初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减持长方集团股份不超过23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目前李映红持公司股份1827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2.31%),李细初持公司股份842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1.07%),两人均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李迪初的一致行动人。
7月15日晚间,此前备受市场追捧的免税概念板块,多了2家上市公司:鄂武商A和岭南控股。前者是上市公司直接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后者则是控股股东在申请。更有意思的是,前者因为连续大跌后出异动公告透露该“利好”,后者则因连续大涨后,在异动公告中吐露了控股股东重要动向。 股价连续大跌3天后,7月15日晚间,鄂武商A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透露公司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公司也没忘记提醒风险。公告称,该项工作由于尚在推进过程中,免税品经营资质能否获批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公司将依法依规及时就相关进展情况履行披露义务。 作为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零售公司,鄂武商今年日子不好过,也确实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公司刚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亏损4000万元至4500万元。2019年同期,公司的净利润是6亿元。 公告称,受疫情影响,公司旗下的购物中心关门2个月,陆续复工后,为纾解供应商经营困难,陆续推出减免购物中心业态供应商部分费用等措施,同时消毒防护用品费用支出增加。 与鄂武商跌出“利好”不同,另一家上市公司则因连续涨停而异动出“利好”。同日晚间,连续3个涨停的岭南控股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经公司问询,控股股东岭南集团书面表示该集团正在推进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相关工作,并已向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提交关于支持其申请免税业务经营牌照的请示,但该项工作由于尚在推进过程中,免税品经营资质获批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公司与控股股东岭南集团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就上述事项的相关进展情况履行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仍为商旅出行、住宿、会展、景区及汽车服务等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7月以来股票市场出现风格切换,以地产、银行、非银为代表的估值蓝筹股大幅领涨,尤其是其中沉寂已久的地产股,连续的股价多日上涨一扫上半年估值承压的颓势。不过,上周开始不少地产股却出现短期的冲高回落态势。对此,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地产板块滚动市盈率为10.6倍,估值处于近5年以来的36%分位、2008年以来15%分位;从相对估值来看,地产板块当前市盈率在28个行业中仅高于银行,市净率在28个行业中排名24,仍处于2012年以来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Wind) 其中,新上市不久的新力控股集团尤为值得关注。6月,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惠誉给予公司长期发行人评级B+,且展望稳定,此外,惠誉国际评级还确认新力控股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为B +,恢复评级为RR4。同月,穆迪和标普分别新力控股集团企业家族评级B2和长期主体信用评级B,且均予以稳定展望。 而在近日,渣打更是首次覆盖新力控股集团,在报告中,渣打认为公司前景稳定,随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的拓宽以及优质土储的积累,新力控股集团财务结构有望迎来持续改善,同时作为深耕江西省和省会南昌市的品牌房企,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也会因为这些城市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不断增长的人口而保持强劲。 新力获渣打首次覆盖,土储结构优质且结构多元化 资料显示,新力控股集团起家于江西,在江西省及其省会南昌市具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是2017-2019年江西省最大的开发商。按照2019年合约销售计算,新力控股集团还是广东惠州前五大开发商。 深耕中国房地产10年时间,新力控股集团将业务逐渐从江西大本营布局到大湾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新力控股集团从地方龙头一跃成为成为辐射全国众多城市网络的全国性房企,公司业绩也实现飞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2019年,新力控股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2.41亿元、84.16亿元、269.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7%;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2.78亿元、5.55亿元、20.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9%。在业绩增长强劲的同时,新力控股集团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净利率实现稳步提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自2016年以来,新力控股集团一直在扩展其国内市场。截至2019年,公司在超过36个城市拥有117个项目,权益总土储高达1509万平方米,按可售货值计,约85%的土储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截至2019年底,按建筑面积计算,南昌和惠州的销售额分别占总额的约45%和18%,分别占总土地储备的18%和33%。根据渣打的预计,江西省对合同销售总额的贡献在2020年将下降至25-30%。但在未来的2-3年内,南昌和惠州仍将是新力控股集团主要的市场,而这些城市的房地产需求因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不断增长的人口而保持强劲。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此前惠誉的评级,截至2019年底,新力控股集团可归属的未出售土地储备为1040万平方米,足以在未来3-4年内进行开发,这也意味着公司不用立即面临补充土地储备以维持合同销售增长的压力,这使得公司有更大的空间来降低杠杆率并控制土地成本。惠誉认为,新力控股集团谨慎的土地收购将支持其EBITDA利润率在2020年保持在28%以上,并在预测期内保持在24%以上。 而标普给予公司的稳定展望也反映了乐观预期,即未来1-2年内,新力控股集团将继续在南昌以外的地区进行多元化经营,并保持稳定的增长和盈利能力。同时标普预计,公司的杠杆率将适度升高,以支持增长,但鉴于土地支出,其杠杆率仍保持合理水平。 此外,标普预计新力控股集团2020年来自江西省的合同销售占比可能会从2019年的约50%降至25%-30%,公司业务布局的地域集中度或许将有所改善。同时,标普预计2020年长三角地区份额将从2019年的11%升至20%-25%,大湾区与中西部地区也将分别贡献25%左右。综合来看,标普认为2020年归属新力控股的合同销售额将增长10%-15%,约至500亿元。 债务结构持续改善,信托贷款占比有望持续走低 对于绝大多数房企来说,过快的业绩增长离不开畸高的杠杆率水平以及潜在的债务风险。但是对于新力控股集团而言,公司的债务结构却在持续优化。数据显示,公司净负债率由过去超过200%的水平大幅下降到2019年的67%。此外,截至2019年,新力控股集团总债务为265.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约116.45亿元,仅占总债务结构的43.8%。与此同时,公司手握充沛的现金,账面现金储备达165.99亿元,对应的短债比为142.5%较往年实现大幅度提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显示,2019年新力控股集团的杠杆率——即净债务(包括为合资公司及联营公司提供的担保)与调整后库存的比率——为57%。但惠誉表示,公司优质土地储备足以弥补公司杠杆率高企的短板,且令公司在未来24个月里具有拿地灵活性。而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新力控股集团的杠杆率(以收入/调整后债务衡量)将从2019年的77%降至65%-70%,原因是该公司通过举债为其强劲的业务增长提供了资金。同样,穆迪认为公司EBIT/利息覆盖范围将从同期的3.7倍降至约2.5-3.0倍。 而在融资成本端,新力控股集团2019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9.2%,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虽然从客观数据来看,公司的融资成本率仍相对较高,但惠誉预计该指标未来将持续下降,原因是公司越来越多地用成本较低的融资替换成本较高的信托贷款。而根据渣打的预计,随着公司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信托贷款将从2019年的36%减少至2020年总债务的25-30%。 穆迪在报告中预计,随着公司努力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将会有所改善。其实一直以来,新力控股集团与多家知名银行及大型金融机构都有着稳定的合作,同时通过国内和美元债券市场实现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截至2019年,新力控股集团金融机构授信总额为739亿元,其中未使用授信额度和提款额度为497亿元,占比为67%。对于穆迪来说,稳定的展望反映了其评级预期,而在穆迪看来,新力控股集团将继续维持业务增长,同时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和稳定的信用指标——而这恰恰是对房企来说,目前环境下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力控股集团在6月成功发行本金总额为2.1亿美元高级票据。据了解,此次两年期发行距离公司首次境外364天发行仅时隔3个月,便取得了同行业债券在新冠疫情后第二高幅度的定价收紧(50个基点)的傲人成绩,此外,本次票据发行开簿一小时后订单规模即突破10亿美元,午间升至15亿美元。在宣布最终价格指引后,最终留下订单规模超15亿美元,超额认购7倍,体现出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力控股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结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份,各地售楼处暂停开放,房企销售处于停摆状态。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市场在3月开始逐渐恢复,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逐步释放。根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前6个月的销售金额已经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凸显出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仍然稳健,在这种情况下,地产股股价回调砸出的“黄金坑”又给了投资者继续择优买入的好时机。 (资料来源:克而瑞)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而根据新力控股集团披露的上半年销售数据,公司及附属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1-6月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35.4亿元,其中公司自3月复工复产已来销售额持续走高,6月录得销售额108.2亿元,环比增长16.34%。 此外,由于负债率下降、融资渠道多元化扩展,新力控股集团的债务结构实现改善,逐步从“高速”向“高质”发展。而随着新力控股集团基本面的优化,公司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机构的关注。今年以来招银国际和建银国际分别给予新力控股集团“买入”和“优于大市”评级,其中建银国际将公司目标价设为5港元,较当前股价有25%的上升空间。
先锋支付CEO“承认”7人可改编码,帮网信挪近15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日,先锋支付的母公司中新控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新控股”)发布“有关暂停买卖的进展季度最新资料”。继6月17日披露“先锋支付的客户北京经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经讯”,即网信平台的运营主体)承认,从先锋支付的备付金账户中挪用14.95亿元资金,以及“怀疑系某些管理层对计算机编码的不妥当修改所致”后,中新控股本次披露出,根据内部调查组对先锋支付CEO刘刚的问话,先锋支付结算部门的高管及专员共7人有权限取得客户付款的计算机编码。因此,这7人可能与网信平台一起做出不合规事项。 这份最新资料是7月9日由中新控股官方发布。但是中新控股同时强调,没有证据显示,这7人与上市公司现任董事或主要股东存在关系,上市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层没有涉及该不合规事项。截至目前,中新控股没有高级管理人员被指控或拘留。 在6月17日的公告中,中新控股表示,如果经讯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填补该挪用资金,先锋支付将一直不能恢复运营,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先锋支付的牌照将被吊销。 2019年7月8日,中新控股和先锋系全资子公司先锋支付有限公司(即“先锋支付”)被监管方要求就其业务营运有关重大不合规事项,采取严厉的补救措施。自2019年7月8日监管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以来,先锋支付已暂时停止营运,中新控股自当日上午9时起,于香港联交所停牌。至今,中新控股已停牌了一年多。 2019年7月25日,中新控股成立了由彭耀杰和黄家宝等组成的内部调查小组,对不合规事项进行全面调查。现内部调查小组已完成调查,并将主要调查发现刊载于6月17日公告中。7月9日的最新资料延续了关于不合规事实的披露。 6月17日的公告显示,根据2020年3月24日的IT审计报告显示,先锋支付的支付系统并没有重大缺陷。中新控股认为,经讯所挪用的14.95亿元,并非系先锋支付的系统性错误造成。对于原因,内部调查小组怀疑是由于某些管理层对计算机编码的不妥当修改所致。 对于不合规事项的影响,中新控股称,“考虑到先锋支付是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内相关监管方要求本公司填补该挪用资金”。同时,由于截至2019年度业绩公告(即2020年4月30日)报告日止,经讯仍未补足该挪用资金。因此,自2019年12月31日起,经讯需要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填补该挪用资金。 先锋支付官网显示,其总部位于大连,运营中心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均设有分支机构。2013年成立至今,先后获得互联网支付(全国)、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北京市、辽宁省)牌照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资质、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资质。 事实上,先锋系旗下企业及其兑付问题,频受关注。 2019年7月4日,网信平台由于部分项目到期无法提现,平台决定清盘。但是在3个月后,即2019年10月5日,先锋集团发布讣告称,先锋集团董事长、网信集团实际控制人张振新因多脏器衰竭、酒精依赖、急性胰腺炎经抢救无效,于伦敦时间2019年9月18日在英国伦敦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去世,享年48周岁。 随着张振新的去世,关于兑付等相关问题,成为投资人讨论的焦点。进入今年2月以来,据财新、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国内已有多地公安对先锋系私募和网信平台的分公司立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7月12日,天眼查显示,P2P平台奇乐融运营公司安徽唯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持股49%的北京华夏联合汽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股东,从名单中悉数退出。中国鱼龙混杂的互联网P2P公司中,奇乐融知名度不算低——过去几年,它打着“联想控股旗下互金平台”,在P2P江湖闯出了不小名头。这个名头并不算错。因为刚刚从奇乐融股东名单退出的北京华夏,正是由联想控股(03396.HK)出资成立并持有100%股权,而北京华夏则持有奇乐融49%股权。加上此前联想控股旗下的正奇金融、安徽志道投资同为奇乐融股东,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联想嫡系P2P。过去几年,为打造属于联想的“互联网金融帝国”,联想系曾对P2P抱有厚望。除了奇乐融,还投资了多家P2P平台,甚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也曾多次为此站台背书。不过,伴随P2P平台的频频暴雷,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P2P平台企业迎来了清退潮,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大势所趋——联想系投资的多家P2P,也在暴雷中走向了末路或被迫转型,直到如今,让联想的“金融帝国”梦终成泡影。柳传志曾亲自站台有接近联想控股的投资人士称,联想系对P2P兴趣很早,2012年底,即“互联网金融元年”前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一夜之间备受关注,联想控股就已着手研究该领域,并在合肥市用30亿元注册资本成立了正奇金融。联想系大规模发力插足P2P,是在2014年。当年8月,铜板街获得联想旗下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君联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1个月后,联想控股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联想之星,领投P2P平台银豆网。10月,网贷投资交流门户社区——网贷天眼完成千万美元级别A轮融资,投资方也是君联资本。最为外界关注的是当年11月投资P2P平台翼龙贷。彼时,在半年多沸沸扬扬的市场传言之后,联想控股正式对外宣布战略投资翼龙贷。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投资金额,但多位知情人士都透露投资数额巨大,近9亿元人民币,创P2P行业单笔融资之最。翼龙贷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较早开设的P2P平台。业内普遍认为,联想选择翼龙贷,首先看中其在农村搭建的借贷人征信数据体系:这是一个BAT都未曾踏足的世界,也与联想旗下的农业板块公司佳沃的业务有一定关联度。此后,联想控股将翼龙贷直接纳入核心资产,隶属五大板块中的现代消费服务板块,与联想集团、神州租车、拉卡拉等并排成为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到2015年4月,君联资本又领投了P2P平台拍拍贷C轮融资。这是P2P行业首家获得C轮融资的平台,融资金额近亿美元。更早此前,联想控股曾计划全资收购拍拍贷,未果,但最终通过君联资本控股方式实现了愿景。2016年12月,以汽车P2P为主的车贷贷获得联想之星等的天使轮投资。有媒体报道称,其创始人高嘉希参加投资方联想之星组织的一次培训,成为培训中唯一一位和柳传志合影的CEO。事实上,柳传志对于P2P的关注也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联想系对P2P的大力投资,也是在他意志下站台背书推进的。在2013年君联资本的CEO Club的活动上,柳传志就公开表达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关注,以及联想将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打算。在同一场合,柳传志透露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理解是:“相比过去银行吃利息,未来要更多考虑债转股和硅谷银行的做法。”如果按此计算,柳传志至少已为互联网金融站台7年。君联资本成立的使命,便是帮助联想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大规模布局,意欲BAT三巨头争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后一杯羹。2015年,就有媒体称,君联资本从成立开始,便已经投资了几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而烙有P2P印记的平台,几近一半,有的是直接收购,有的是间接控股,而有的只是参与其中。此后,在联想集团不管具体事务的柳传志,一次不落出席了君联资本每一次的CEO Club活动。一个故事是,2015年,在活动的间隙,柳传志向拍拍贷CEO张俊表达了对拍拍贷发展的认可,特意来为拍拍贷点赞。2015年10月,在奇乐融上线时,柳传志也发文表达了对奇乐融的期待,并希望奇乐融的小伙伴们把握好这个大时代的机遇,不断挑高目标,做出一番精彩的事业。“柳传志和联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重要的布局点,所以投了这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在当时来看是没有任何错误,是联想打造新金融帝国的关键。”上述接近联想控股知情人士回忆称:在那个互联网金融被爆炒的阶段,在柳传志看来可以通过P2P的投资,最快进入互联网金融产业,而不必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战场中“摸爬滚打”。对联想控股这家发展逾30年、员工6万余人的“国有民营”投资控股公司而言,此前在传统金融领域多有涉足:早在2005年12月,联想控股就入股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金融业投石问路。2008年投资苏州信托,占股10%;2010年以18%的股权控股汉口银行;2010年增资入股“拉卡拉”等等,无一不是当时金融行业关注的最新领域。频频暴雷后,金融帝国版图成泡影?联想系对P2P平台的频频投资,在那几年确实让一个新金融帝国版图的想像呼之欲出——国内多家知名P2P平台,都打着“联想控股旗下互金平台”旗号,风生水起。不过,这个美好想象,很快在众多知名P2P平台的频频暴雷,以及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加强中,证明其实是泡影。联想系的投资也难逃这个结局。2018年7月18日,成立4年半的银豆网曝出老板跑路恶性事件。官网显示,银豆网累计交易量超106亿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平台尚有约44亿元借贷余额。几天后,海淀公安分局通报称,已对该公司立案侦查,该公司CEO王某某等11名管理人员已被依法刑事拘留。2019年5月,车贷贷创始人高嘉希孵化出的另一个P2P平台——花生投发布公告称,平台清盘退出。此后,市场没有了车贷贷的后续消息。另一些投资的未跑路的P2P平台,则千方百计摆脱与P2P的关系。去年12月底,铜板街宣布良退兑付方案。今年4月,铜板街发公告表示,为保障剩余资源全部用于网贷业务清退工作,将于近期陆续停止铜板街APP内银行存款类产品、公募基金、保险等非网贷产品的服务。去年11月,为撇清和P2P的最后关系,成功在纽交所上市的拍拍贷则更名为“信也科技”。不过,直到2019年,拍拍贷还被曝出开展超出36%利息红线的校园贷、并为其他“高利贷”平台导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仅在新浪旗下黑猫投诉平台,就有万余条拍拍贷相关内容的投诉。从最新的投诉情况来看,仍然涉及乱收费用、恶意暴力催款、利息过高等问题。值得一提的,还有专为互联网金融而生的正奇金融。2018年3月,在P2P行业政策监管越来越严格下,为撇清风险,正奇金融退出了P2P平台奇乐融股东行列,由联想控股旗下北京华夏等接手。不过,有媒体称这涉嫌自融,是一出“左手换右手”的股权转让。2018年12月,经营范围囊括信用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的正奇金融启动港股IPO之旅。去年5月31日,申请上市失效。其原因,有业内人士称,和正奇金融布局重心在P2P、逾期率居高不下相关。数据显示,其2015财年逾期率为14.6%,2016财年为13.2%,2017财年为6.7%。2018年上半年,其逾期率也高达6.9%。受此影响,根据联想控股公告,正奇金融此前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19年,正奇金融实现净利润2.17亿元,较2018年的7.2亿元净利润减少69.86%;实现营收12.71亿元,同比减少30.58%。如今,在联想系彻底剥离根正苗红的奇乐融后,目前联想旗下的P2P平台只有翼龙贷了——联想控股(天津)有限公司为翼龙贷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33%。联想对于翼龙贷的意义尤其巨大。2014年翼龙贷获得联想控股投资后,加盟模式迅速扩张覆盖到上千个区县,到2017年3月底,翼龙贷的农村借贷成交额就达542亿。翼龙贷创始人王思聪曾公开对媒体表示:“联想的确给了很大帮助。我需要一个背书,我需要的是给我们的广大投资人一个心理安全感……现在大家开始觉得翼龙贷不会跑路了,因为联想不会跑路。”不过,在联想背书下,翼龙贷的乱象同样不少——截至目前,根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翼龙贷自身涉及560例诉讼官司,投资企业也涉及145例诉讼官司,绝大部分都为借款合同纠纷案。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称,翼龙贷也出现多起暴力催收事件,加盟商诈骗等刑事案件也十分常见。对翼龙贷来说,目前虽然仍然打着“联想控股成员企业”旗号,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化,P2P平台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大势所趋下,还能走多远?又还能继续拥有联想这张“金字招牌”多久?对于柳传志来说,已很久没有再提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了——虽然说,P2P的投资败局,对联想控股这样一个大型投资控股集团而言,不会伤筋动骨,但终究让曾寄予厚望的互联网金融帝国梦,成了一个早就破碎的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