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持续“抽血”旗下上市公司,回归主业难落地 近日,有接近海航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海航集团大量短期负债将在年底到期,海航控股(600221.SH)为集团提供借款担保,实为“输血”。 目前海航控股对外担保额度中,超过40%是为海航关联公司担保,这一做法与海航集团“回归主业”的口号似乎背道而驰。 对于“输血”质疑,财联社记者通过多种渠道向海航控股方面求证,并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海航控股大量担保或波及主业 海航控股作为承载海航集团航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直被业内称为海航集团的“现金奶牛”。9月25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为海航集团提供16.8亿元借款担保。根据公告内容,海航控股此次签署的《担保协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最高额保证合同和最高额质押合同。其中,最高额保证合同被担保的最高债权额为16.8亿元;最高额质押合同被担保的最高债权额为6.012亿元,质押标的为海航控股所有的6.012亿元保证金,而两项合同担保的最高债权额合计16.8亿元。 数据显示,海航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目前对外担保总额为316.66亿元,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6.06%,其中对关联方提供担保139.55亿元(含本次公告担保金额),无逾期担保。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在各大主要航司中,海航控股对外担保额度明显高于同业公司。其中,中国国航(601111.SH)仅子公司深圳航空就该公司员工的房屋按揭银行借款向有关银行作出担保,金额约为146万元;南方航空(600029.SH)对外担保总额为292.7亿元,占其净资产的比例为38.63%;东方航空(600115.SH)对外担保总额为47.4亿元,占其净资产的比例为7.97%。 “航空公司对现金流要求很高,因此一旦担保过多、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主业。”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海航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集团已经制定了旗下航空公司封闭运营的框架方案,要求不得挪用封闭运营企业资金,以聚焦主业隔离风险,加快恢复封闭运营企业的造血能力。但业内人士认为,从此次担保来看,很难将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划清界限。 “封闭运营并不是一个标准术语,要看它的具体约定。担保如果没出问题,就不会让海航控股受损;但出了问题,海航控股就要负连带责任。”沈萌指出。 而令上述接近海航人士担心的,正是海航集团流动性危机是否会拖累上市公司。此前海航控股就曾披露一份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即海航控股关联方海航集团、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占用海航控股资金56.70亿元和9.00亿元,逾期未还。 频繁关联交易为集团“输血” 海航控股此次为集团担保,并非年内第一次“输血”。今年4月,海航控股曾宣布拟以15.6亿元收购新华航空12.18%股权,不超过33.4亿元购买海航技术60.78%股权,以及以6.96亿元购买海南天羽飞训100%股权,合计交易额约56亿元,构成关联交易。 对此,民航评论员綦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方面,海航控股对于相关资产的收购,在业务方面有所延伸;另一方面,上述举措也将起到为海航集团注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缓解其资金压力,为其输血减负。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海航控股业绩表现来看,并不足以支撑其大手笔“输血”集团。2018年,海航控股出现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36.48亿元。在大规模节约成本奏效后,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扭亏,实现营业收入350.35亿元,同比增长6.36%;净利润5.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21%。 “海南航空作为五星级航司,其高质量和高效率管理也在国内航司中名列前茅,不应被集团掏空。”上述接近海航的知情人士表示。綦琦也认为,只要海航集团持续回归主业,不从海航控股“抽血”,在安全保障下,保持服务质量,回归主业后的海航集团仍极具竞争力。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今年以来,海航集团处置资产的速度明显放缓,但债务危机尚未消除,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很难停止从上市公司“抽血”。 据媒体报道,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团亏损35.2亿元,且资产负债率同比不降反升,仍有超过7000亿元债务待偿。其中,短期借款950.71亿元,长期借款2156.01亿元,以及1229.21亿元的应付债券。 据上述接近海航的人士透露,此次担保与短期借款到期有直接关系。此外,海航集团在近期接连减持“海航系”凯撒旅游,套现操作频繁,亦是为还款筹措资金,而海航集团筹措资金的速度能否覆盖债务到期的时间,并不确定。 国信证券在9月份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海航集团流动性危机爆发以来,“海航系”上市公司普遍面临估值承压的相关问题。海航控股旗下的12家国内航空公司,均在尝试低成本航司模式,想要通过差异化发展稳定盈利。但在海航集团的反复“抽血”中,航空主业想要减负发展,难度不小。
海航集团持续“抽血”旗下上市公司 回归主业难落地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丹昱)讯,近日,有接近海航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海航集团大量短期负债将在年底到期,海航控股(600221.SH)为集团提供借款担保,实为“输血”。 目前海航控股对外担保额度中,超过40%是为海航关联公司担保,这一做法与海航集团“回归主业”的口号似乎背道而驰。 对于“输血”质疑,财联社记者通过多种渠道向海航控股方面求证,并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海航控股大量担保或波及主业 海航控股作为承载海航集团航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直被业内称为海航集团的“现金奶牛”。9月25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为海航集团提供16.8亿元借款担保。根据公告内容,海航控股此次签署的《担保协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最高额保证合同和最高额质押合同。其中,最高额保证合同被担保的最高债权额为16.8亿元;最高额质押合同被担保的最高债权额为6.012亿元,质押标的为海航控股所有的6.012亿元保证金,而两项合同担保的最高债权额合计16.8亿元。 数据显示,海航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目前对外担保总额为316.66亿元,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6.06%,其中对关联方提供担保139.55亿元(含本次公告担保金额),无逾期担保。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在各大主要航司中,海航控股对外担保额度明显高于同业公司。其中,中国国航(601111.SH)仅子公司深圳航空就该公司员工的房屋按揭银行借款向有关银行作出担保,金额约为146万元;南方航空(600029.SH)对外担保总额为292.7亿元,占其净资产的比例为38.63%;东方航空(600115.SH)对外担保总额为47.4亿元,占其净资产的比例为7.97%。 “航空公司对现金流要求很高,因此一旦担保过多、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主业。”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海航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集团已经制定了旗下航空公司封闭运营的框架方案,要求不得挪用封闭运营企业资金,以聚焦主业隔离风险,加快恢复封闭运营企业的造血能力。但业内人士认为,从此次担保来看,很难将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划清界限。 “封闭运营并不是一个标准术语,要看它的具体约定。担保如果没出问题,就不会让海航控股受损;但出了问题,海航控股就要负连带责任。”沈萌指出。 而令上述接近海航人士担心的,正是海航集团流动性危机是否会拖累上市公司。此前海航控股就曾披露一份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即海航控股关联方海航集团、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占用海航控股资金56.70亿元和9.00亿元,逾期未还。 频繁关联交易为集团“输血” 海航控股此次为集团担保,并非年内第一次“输血”。今年4月,海航控股曾宣布拟以15.6亿元收购新华航空12.18%股权,不超过33.4亿元购买海航技术60.78%股权,以及以6.96亿元购买海南天羽飞训100%股权,合计交易额约56亿元,构成关联交易。 对此,民航评论员綦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方面,海航控股对于相关资产的收购,在业务方面有所延伸;另一方面,上述举措也将起到为海航集团注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缓解其资金压力,为其输血减负。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海航控股业绩表现来看,并不足以支撑其大手笔“输血”集团。2018年,海航控股出现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36.48亿元。在大规模节约成本奏效后,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扭亏,实现营业收入350.35亿元,同比增长6.36%;净利润5.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21%。 “海南航空作为五星级航司,其高质量和高效率管理也在国内航司中名列前茅,不应被集团掏空。”上述接近海航的知情人士表示。綦琦也认为,只要海航集团持续回归主业,不从海航控股“抽血”,在安全保障下,保持服务质量,回归主业后的海航集团仍极具竞争力。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今年以来,海航集团处置资产的速度明显放缓,但债务危机尚未消除,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很难停止从上市公司“抽血”。 据媒体报道,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团亏损35.2亿元,且资产负债率同比不降反升,仍有超过7000亿元债务待偿。其中,短期借款950.71亿元,长期借款2156.01亿元,以及1229.21亿元的应付债券。 据上述接近海航的人士透露,此次担保与短期借款到期有直接关系。此外,海航集团在近期接连减持“海航系”凯撒旅游,套现操作频繁,亦是为还款筹措资金,而海航集团筹措资金的速度能否覆盖债务到期的时间,并不确定。 国信证券在9月份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海航集团流动性危机爆发以来,“海航系”上市公司普遍面临估值承压的相关问题。海航控股旗下的12家国内航空公司,均在尝试低成本航司模式,想要通过差异化发展稳定盈利。但在海航集团的反复“抽血”中,航空主业想要减负发展,难度不小。
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再度计划清仓离场。 前晚,上海国资旗下的城投控股公告称,持股7.02%的股东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 (简称弘毅投资)拟减持不超过6.5%股权。一旦减持顺利完成,其持股比将降至0.52%。 早在2013年,弘毅投资通过参与国资混改而进入城投控股,一直为第二大股东。时隔5年,弘毅投资终于计划清仓离场。 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估算,以城投控股昨日收盘价5.70元/股计算,若本次按上限减持,弘毅投资将套现9.35亿元。加上此前套现的4.03亿元,合计将套现13.38亿元。 弘毅投资减持,一方面是其作为基金投资退出的需求,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对城投控股的业绩现状不太满意。 事实是,城投控股业绩大幅下滑势头一直未能止住。 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双双腰斩,分别降至18.23亿元、3.74亿元。而从2016年以来,其净利润一直在下降。2015年,其净利润为36.12亿元,去年降至10.28亿元。 城投控股的前身是原水股份,2008年,经重大资产重组并改名为城投控股,2010年再次实施资产置换。2017年,又分拆出上海环境(601200.SH),将水类、环境业务剥离。目前,城投控股主营业务有两大板块,即地产和投资双轮驱动,而营业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地产业务。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经营业绩下滑,除了地产业务不力外,投资业务产生的收益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弘毅投资将套现13亿 入股5年后,弘毅投资开启了清仓减持离场模式。 9月17日晚,城投控股披露了弘毅投资的减持计划。从今年10月16日至2020年4月12日的6个月内,弘毅投资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64亿股, 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6.5%。其中,竞价交易减持不超过5059.15万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01万股,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则为不超过1.64亿股。 截至目前,弘毅投资持有城投控股1.78亿股,持股比为7.02%。如果上述减持计划全部实施,弘毅投资所持的股份仅为0.52%,基本实现清仓退出目的。 弘毅投资所持城投控股源于协议转让所得。 公开资料显示,弘毅投资参与城投控股混改,出资17.93亿元受让了城投控股的大股东上海城投10%股权。借此,弘毅投资成为城投控股第二股东。这笔投资,长达5年之久。 2017年,城投控股实施分拆,水类、环境业务剥离至上海环境。分拆之后,弘毅投资持有城投控股、上海环境的股权比例均为9.24%。 相对于城投控股,上海环境的规模要小很多。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环境的总资产为177.67亿元,而城投控股为384.16亿元。股本方面,城投控股为25.30亿股,上海环境为9.13亿股。 从今年开始,弘毅投资实施了其撤离计划。 今年2月26日,城投控股公告称,弘毅投资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股权。今年6月18日、9月16日,其分别减持3093.54万股、2529.57万股,合计为5623.11万股,占总股本的2.22%。此次减持,弘毅投资顺利套现4.03亿元。 在减持城投控股的同时,弘毅投资也减持了上海环境股权。截至9月17日晚,其合计减持了2232.32万股,占总股本的2.44%,套现2.65亿元。目前,弘毅投资仍持有上海环境6209.58万股,持股比为6.80%。 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估算,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如果本次减持城投控股计划顺利实施,弘毅投资将套现9.38亿元,加上已经套现的6.68亿元,合计将达16.06亿元。此外,弘毅投资所持的城投控股、上海环境股份市值为8.2亿元。此笔17.93亿元投资,弘毅投资获得的收益约为6.35亿元。 按照通常8%资金收益率,17.93亿元资金5年合计至少应获得7.20亿元收益。由此可见,上述投资,弘毅投资并未赚到钱(未考虑分红因素)。 两大主业齐降净利腰斩 弘毅投资入股五年并未赚到钱,这与城投控股的经营业绩接连下滑有一定关联。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城投控股的经营业绩接连下滑,至今未见好转迹象。 2015年,城投控股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79.77亿元、3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78%、83.49%。而2016年至2018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94.77亿元、32.15亿元、69.03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3.70%、-66.07%、114.69%。对应的净利润为20.95亿元、17.59亿元、10.28亿元,连续三年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42.63%、16.05%、41.53%。对应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16.08亿元、6.68亿元、6.58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4.37%、-58.48%、-1.41%。 目前,城投控股主营地产和投资两大业务,但从实际业绩看,地产业务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超过95%的营业收入均来自地产业务,而公司利润则主要靠投资贡献。 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城投控股实现投资收益2.56亿,2011年飙升至7.83亿。2012年至2017年分别为14.08亿、9.54亿、14.98亿、36.91亿、12.15亿、14.52亿。2012年至2018年,其投资收益合计达108.45亿,当期净利合计数为131.82亿,投资收益占比为82.27%。2015年是城投控股的净利高峰,当年净利润36.12亿元,而投资收益36.91亿元。 对比发现,2016年以来,城投控股净利润接连下降,与投资收益持续减少密切相关。2018年,其投资收益为6.27亿元,同比减少8.25亿元,降幅为56.82%。而去年,净利润降幅超过四成。 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的两大主业业绩全部下降。上半年,公司地产业务收入为17.65亿元,占比96.80%,去年同期为41.27亿元,占比99.56%。毛利率也从去年上半年的27.50%下降至12.07%。 投资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城投控股还持有申通地铁、光大银行、西部证券、国投资本等多家公司股权,总市值规模约为59.76 亿元(不含诚鼎基金投资)。不过,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只有2.41亿元,去年同期为4.38亿元,同比减少近2亿元降幅为44.97%。 两大主业业绩齐降的结果是,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的净利润只有3.74亿元,同比下降47.15%,接近腰斩。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0亿元,同比下降3080.24%。 弘毅投资减持,一方面是其作为基金投资退出的需求,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对城投控股的业绩现状不太满意。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国内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好利来面临控股股东频繁减持及业绩停滞不前的双重压力。 自2014年上市以来,除了2017年净利润回升6.4%之外,好利来近五年中就有四年处于业绩下降状态。 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再次增收不增利。报告期内好利来实现营业收入9118.32万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1057.56万元,同比减少14.73%。 另一方面,2017年9月好利来控股股东好利来控股所持股份解禁,其与关联方、公司二股东旭昇亚洲每年都有减持计划释出。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近两年时间内,好利来控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14.9万股,套现超1.6亿元。而旭昇亚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11万股,套现1150万元。 而日前,好利来控股再次抛出减持计划。此次该股东因资金需求,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400.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控股股东再拟减持不超6% 9月17日晚间,好利来披露控股股东减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好利来控股因资金需求,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00.08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4.11%,占公司总股本的6%。 截至目前,好利来控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数量283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52%,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持有的股份。 此次好利来控股拟减持部分均来自上市公司实控人之一黄舒婷通过好利来控股间接持有的好利来股份。 受此消息影响,9月18日好利来报收37.51元/股,跌3.55%。以此价格粗略计算,好利来控股本次拟减持部分参考市值1.5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好利来控股所持股份解禁以来,该股东每年均有减持动作。 据了解,好利来于2014年9月12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三年后,好利来控股及公司实控人郑倩龄、黄舒婷母女旗下旭昇亚洲所持4900万股限售股解禁。 然而,解禁前夕,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就抛出了减持计划。彼时,二者分别持有公司股份3150万股、1750万股,合计490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7.24%、26.24%,合计73.48%。 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拟分别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72%、1.27%。 2017年末,上述股东首次减持计划完成,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分别减持公司股份251.426万股、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7%、0.28%。 去年三月,两大股东第二次计划减持,二者拟减持分别不超公司总股本的0.95%、2.34%。 此次减持计划届满,好利来控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3.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5%;旭昇亚洲也减持公司股份3.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 三日后,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继续计划减持,此次二者拟分别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25%、1.75%。但直至今年三月末,上述两大股东均未实施本次减持计划。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近两年时间内,好利来控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14.9万股,套现超1.6亿元。而旭昇亚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11万股,套现1150万元。 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好利来控股未质押公司股份,但旭昇亚洲质押公司股份1635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4.6%。 上市五年业绩停滞不前 控股股东频频筹划减持的同时,好利来近两年经营业绩也在走下坡路。 公开资料显示,好利来是中国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熔断器、自复保险丝等过电流、过温电路保护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积极向过电压电路保护领域发展。 但自2014年上市以来,好利来曾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14年至2016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3亿、1.57亿、1.54亿,同比减少16.06%、9.43%、2.01%;净利润分别为3484.78万、2971.35万、2140.49万,同比减少16.28%、14.73%、27.96%。 2017年由于电力熔断器市场开发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0.27%;净利润2277.56万元,同比增长6.4%。这也是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业绩正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好利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同比增长4.3%;净利润2062.65万,同比减少9.44%。相较于上市首年的业绩,好利来营收并未见增长,净利润则继续下降40%。 对此,好利来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为拓展新市场,针对部分客户、部分产品的销售单价有所下调,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使得公司销售毛利率下降。 日前好利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9118.32万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1057.56万元,同比减少14.73%。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报告期内公司各项费用增长也是侵蚀利润的主要原因。 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好利来主营业务电路保护元器件实现营业收入8558.8万元,同比增长2.44%;但营业成本达到5300.86万元,同比增长4.25%,超过营收增速;毛利率38.07%,同比减少1.08个百分点。 此外,尽管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下降11.51%至423万元,但由于银行贷款利息费用增加、汇兑损失增加,好利来的财务费用由上年同期的-42.56万元增长至50.27万元。研发费用达396.43万元,同比增长18.86%。管理费用1516.8万元,同比增长13.87%,均超过当期营收增速。
先被曝出控股股东占用资金,后又发生债务逾期。 8月31日,华鼎股份发布公告,经公司自查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控股股东三鼎控股通过供应商及在建工程项目等方面占用公司资金共计5.97亿元(不含利息),紧接着9月6日晚间三鼎控股又公告3.44亿元“17三鼎01”公司债券无法按时兑付。 华鼎股份2011年上市,可上市时1.37亿元净利润即成了阶段性高点,2014年和2015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超9000万元,于是在2017年底公司耗费29亿收购通拓科技进军跨境电商。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通拓科技2018年实际净利润2.21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为78.98%,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06亿元,净利润1.03亿元,也就是说通拓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仅完成业绩承诺的26.28%,截至去年底通拓科技商誉高达15.88亿元,今年或仍有商誉减值损失。 控股股东占用5.97亿后又债务违约 9月4日,联合评级将三鼎控股集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下调,9月6日晚间三鼎控股又公告“17三鼎01”公司债券无法按时兑付的公告,“17三鼎01”在回售到期日未能按期支付本金及利息,自9月6日起停牌。 三鼎控股表示,由于受宏观降杠杆、银行信贷收缩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偿债压力较大,导致公司未能按时偿付三鼎控股发行的公司债(第一期)回售本金及利息。 天眼查显示,三鼎控股集团初始注册资本1亿元,由丁志民、丁尔民、丁军民三兄弟分别持股比例分别为 34.00%、33.00%和 33.00%。除了“17三鼎01”,三鼎控股集团2017年还发行了“17三鼎02”、“17三鼎03”、“17三鼎04”四期债券共20亿元。 事实上早在8月31日,华鼎股份发布公告,经公司自查2019年1月至2019 年7月,公司控股股东三鼎控股通过供应商及在建工程项目等方面占用公司资金共计5.97亿元(不含利息),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0.27%。 不到一周,三鼎控股又曝债务逾期,这使得公司被占用的资金5.97亿元归还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三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3.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53%。其中质押股份3.06亿股,占其所持股总数的97.24%,占公司总股本的26.77%。 上半年财务费用增长242.41% 华鼎股份主要从事高品质、差别化民用锦纶长丝研发、生产和销售,去年公司并购进军跨境电商业务。 2018年1月,华鼎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29亿元购买邹春元、廖新辉等20名通拓科技股东持有的通拓科技100%股权。华鼎股份还拟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亿元,用于垂直电商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 业绩承诺方承诺通拓科技2017-2019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2.00亿元、2.80亿元、3.92亿元。 事实上,通拓科技承诺期内第二年即未完成业绩承诺。2017年和2018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2.21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1.08%、78.98%,8月7日公司公告显示根据业绩补偿协议的约定,决定以1元总价回购业绩承诺方持有的合计2016.40万股的公司股份并予以注销。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36.84亿元,同比增长48.63%,而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0.99%。其中跨境电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06亿元,净利润1.03亿元,也就是说通拓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仅完成业绩承诺的26.28%。 同时,近年来华鼎股份借款大幅增长,2017年-2019年上半年短期借款分别为5.93亿元、7.76亿元、8.60亿元,同期长期借款分别为1.2亿元、7.01亿元、8.19亿元,上半年公司长短期借款共16.79亿元。借款快速上升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升,仅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3774.45万元,同比增长242.41%。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原标题:银亿破产重组倒计时 债务围城中,银亿股份控股股东银亿控股也走上了以资抵债的道路,不过目前看来进展并不顺利。 8月24日,ST银亿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银亿控股拟以其全资下属子公司宁波聚亿佳持有的普利赛思100%股权抵偿对ST银亿的部分占款4.24亿元。 而截至该公告前,银亿控股及其关联方已偿还占用资金1.4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1.23亿元)及1.88亿元人民币,尚有资金占用余额19.36亿元。 只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公告显示,银亿控股被用来抵债的普利赛思也并非可靠资产。 根据资料,普利赛思所持有的唯一资产为宁波康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4,009,208股股票,而该部分股票目前处于质押和冻结状态,存在被质权人处置的风险。 因此,虽然交易对方设置了相应的补偿条款,但仍存在其因流动性困难无法实现补偿的风险。 随后,银亿股份也就此交易收到上交所问询。 银亿资金困局 根据上交所8月26日的问询函,若康强电子股票质押担保的相关债务到期无法偿还,需补充说明相关股份的处置顺序、处置流程、处置股票或处置资金的分配顺序。 另外,如该交易构成个别清偿,除上市公司之外的其他普通债权人是否具有就康强电子股票获得赔偿的权利。 对此,ST银亿于9月2日回复问询函表示,如本次交易构成个别清偿且最终被撤销,则普利赛思股权将继续由其原股东持有。 同时,鉴于普利赛思持有的康强电子的股票已全部质押给通商银行,则通商银行将就质押股票优先受偿,只有在质押股票处置价值在偿还通商银行全部债务后仍有剩余时,则剩余价值作为普利赛思的财产。 换言之,ST银亿在该层级债权人中不享有优先受偿权。 而对于本就身陷债务危机的银亿控股而言,此次以资抵债的计划更大概率会是一场空。 事实上,从2018年平安夜首次爆雷,到面临破产清算,过去一年中,银亿控股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 公告显示,2019年6-8月,ST银亿共有三只债券未能按时兑付,本金及利息共计高达17.25亿元。 具体而言,截止6月22日,ST银亿未能如期足额兑付“H6银亿04”回售本金和利息5.59亿元,另还有非回售部分应付利息1247万元; 截止7月11日,ST银亿未能如期足额兑付“H6银亿05”回售本金和利息4.28亿元,还有非回售部分应付利息1.43万元; 另外,截至8月19日,ST银亿未能按照要求如期兑付“H6银亿07”2019年已登记回售债券的本金及回售部分应付利息合计4.26亿元,还有非回售部分应付利息7.7万元。 债务压顶的同时,控股股东更大量占用上市平台的资金。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询年报,2018年,ST银亿共发生7笔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占用资金达34.51亿元。 而截至2019年4月30日,上述被占用资金尚有22.48亿元未归还,占最近一年ST银亿净资产的15.38%。 显然,ST银亿要靠控股股东偿还占用资金来解决债务问题并非可行之路。 破产清算倒计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控股股东的糟糕表现,上市平台的业绩也同样受到影响。 ST银亿半年报显示,2019年1-6月,该公司营业收入为38.61亿元,同比减少11.66亿元,同比下降23.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减少9.03亿元,同比下降132.12%。 其中,汽车零部件收入为23.81亿元,同比下降21.66%,房产销售收入为9.95亿元,同比下降36.07%。 ST银亿称,报告期内,净利润为亏损的主要原因为,本期房地产项目交付结转收入减少以及上年同期出售房产项目公司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金额较大,致公司房地产业务本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银亿股份在开发和竣工项目共9个,开发建设总面积116.02万平方米,其中在建面积113.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2万平方米。不过,上述9个项目均为2019年以前开工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并未新增项目。 与此同时,另一主营项目汽车业务的表现也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出现下降。 ST银亿表示,受国内整车厂商销售疲软影响,公司汽车零配件产销量下降,同时因产销量下降使得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同比增加,两项因素导致公司汽车零配件业务本期销售毛利率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 财务方面,报告期内,银亿股份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58.28亿元,同比增长7.5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96亿元,同比下降43.16%。 截至8月31日,到期未清偿债务累计金额为42.57亿元,其中逾期公司债券本金为18亿元。 另外,ST银亿预告称,该公司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4亿元–9.6亿元,同比下降175.01%-212.51%;基本每股收益亏损约0.1589元-0.2383元。 显然,距离银亿集团被法院公开的破产清算审查(2019年9月14日)还有11天之余,银亿股份的资金困境仍没有得到太多改善。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闪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今天,又有两只港股出现断崖式闪崩: 一个是冠轈控股,跌超60%;而上周五,该股刚暴跌近80%。更魔幻的是,在下跌之前的前5天,公司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120%。 一个是优源控股,早盘股价暴跌86.32%,随后公司紧急停牌,股价定格在0.26港元。 究竟发生啥事儿了? 5天翻倍2天回到原点 冠轈控股上演超级过山车 今日早盘,冠轈控股再度跳水大跌逾60%,而上周五,该股刚暴跌近80%,两日累跌超90%,截至记者发稿,股价不过0.4港元,市值仅剩3.5亿港元,市值蒸发超40亿港元。 而在下跌之前的前5天,公司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120%。 港股闪崩的个股并不鲜见,而在闪崩前暴涨的股却并不多。而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于今年2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次新股。彼时公司发行2.25亿股,每股发行价0.43港元,每手5000股。上市两日涨幅就达260%,随后4个月基本在1.5港元附近震荡。 随后在8月9日至15日,短短5个交易日里,该股暴涨超120%,最高股价达5港元,相较于发行价涨幅超10倍。 不料近2个交易日却轻松回到原点:上周五,该股刚暴跌近80%;今日,该股再度大跌超60%,股价仅剩0.39港元,相较于0.43港元的发行价而言,已破发。 对此,股吧的朋友吐槽太恐怖。 汽车销售公司 上半年净利预减超60% 据公司介绍,公司是位于新加坡的汽车集团,销售新平行进口汽车及二手车,于业绩记录期,主要业务为销售全新平行进口汽车。除汽车销售外,公司亦提供相关服务及产品,如(i)提供汽车融资服务;(ii)提供汽车保险代理服务;及(iii)销售汽车备件及配件。此外,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一部分,公司亦提供汽车租赁服务。 而就在暴涨前的8月6日,冠轈控股刚发布公告,预期集团2019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将同比减少不少于60%,是由于汽车销售额减少导致毛利下滑等所致。 从公司最近几年的业绩看,公司17年业绩爆发,营收涨幅超40%,业绩涨幅超60%;而18年则下跌。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该次新股近日的从一路暴涨到一路狂泻,也许仅仅是资金炒作而已。优源控股:市值蒸发20亿港元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优源控股。 今天早盘,优源控股股价一度暴跌88%,随后公司紧急停牌。停牌前跌86.32%,报0.26港元,成交3741万港元,最新总市值仅剩3.23亿港元,蒸发20亿港元。 据悉,优源控股为中国领先的薄页包装纸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双面及单面拷贝纸,两者均为定量小于每平方米40克的薄页包装纸,常用作服装、鞋类、鲜果及其它消费品的包装材料。同时还生产打印纸。公司以‘优兰发’品牌营销薄页包装纸,打印纸则以‘小秀才秀’、‘小神童神’、‘大学士学’等品牌营销。近年来,公司被中国造纸协会评为国纸浆造纸30强企业,更是产量最大的机制薄页包装纸制造商。 公司于1994年由蔡清江和总裁柯吉熊创立“福建优兰发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前身为福建省晋江县西滨南兴再生造纸厂、福建省晋江西滨南兴福利造纸厂及晋江优南造纸有限公司)。 2010年5月27日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价为3.38港元,全球发售为2.5亿股,集资额为8.45亿港元。 与其他暴跌仙股相比,优源控股业绩比较稳定。虽然2018年,公司业绩走弱,营收增长超50%,净利仅增长10%。但这么多年,公司业绩整体稳定向好。 优源控股股权高度集中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公司实控人为柯文托夫妇,夫妇持股公司55.85%股份。 而此次暴跌,有分析认为或许是因中原证券斩仓。 据悉,公司目前成交1.22亿股,而中州国际证券持有9.49%(1.18亿股)的质押股份。故不排除公司股价暴跌是因为质押股份爆仓,而导致中原证券旗下的中州国际斩仓。 此外,优源控股此前公告称,将于2019年8月28日(星期三)举行董事会会议,藉以(其中包括)考虑及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