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2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2月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以下为文字实录: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庄国泰: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思路和举措。首先,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参与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单独用一个部分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总体上看,这五年是迄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完成,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总的来看,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等远景目标,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坚持以降碳为总抓手,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并实现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增效。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确成股份凭借主产品“绿色轮胎用高分散白炭黑”这一前沿新材料成功入围。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本次入围,意味着公司技术能力及市场地位获国家级认可。 记者了解到,白炭黑,学名沉淀法水合二氧化硅,作为“绿色轮胎”重要的补强材料被欧美跨国公司所垄断。“这种新型轮胎可以显著降低轮胎滚动阻力,改善轮胎抗湿滑性能,减少燃油消耗。”据确成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欧洲市场乘用车绿色轮胎普及率已接近100%,北美、亚太等主要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围“小巨人”名单的同时,公司也获得了无锡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以及无锡市准独角兽企业遴选立项。 确成股份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产品领先、技术与效率驱动、全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本市场的助力,坚持创新驱动和市场引领,继续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引领行业科技进步和绿色发展,矢志成为全球主要的绿色新材料供应商。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的一贯立场,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坚定支持《巴黎协定》、促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重要倡议,为新的历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环境问题没有边界,深刻影响着每个人。治理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中方倡议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巴黎协定》、促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共同努力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团结合作。”中欧数字协会主任克劳迪娅·韦诺蒂认为,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有效应对共同难题。“应对气候变化将是国际合作最有希望的领域之一”。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表示,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多边协调与合作,共同行动、因地制宜,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信心。“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有利于提升不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力。”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院主任弗里德里克·杜泽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与各国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只有通过携手合作、科学应对,才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多边合作,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拉指出,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切实行动,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杰拉奇说,近年来,中国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1/4来自中国;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毛里西奥·桑托罗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广,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投资新科技,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发展与环保可以互相促进。“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杜泽说,推进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绿色发展将为各国合作带来更多空间和机遇。法中两国能在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菲格雷多认为,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将有力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各国携手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增添更大动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在此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上,中方进一步宣布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新举措。这是中国又一次重大的气候政策宣示,擘画了中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具体路线图,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提出大幅提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等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发挥了表率作用。英国知名社会学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说,气候雄心峰会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承诺。韦诺蒂认为,中国重信守诺,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方此前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又在此次峰会上宣布一系列重要举措,“展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负责任态度和高效行动力,彰显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风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典范。”杰拉奇认为,中国通过分享太阳能、风能等先进技术,以及投资其他国家绿色产业等,为世界经济绿色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绿色环保可以共同推进。杜泽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切实努力。中方倡议和最新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快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也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不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气候变化是重大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多边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这一挑战。(人民日报北京、罗马、布鲁塞尔、巴黎、里约热内卢、开罗、纽约12月14日电 记者吴刚、韩硕、张朋辉、刘玲玲、李晓骁、黄培昭、李晓宏)《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第 03 版)
临近年末,房企融资利率出现攀升迹象。针对房企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绿色建筑用资比例远低于全球水平,而且绿色债券的利率不足房企普通融资利率的50%。2020年最新修订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对绿色建筑标准认定有所放宽,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以绿色建筑项目发行绿色债券的数量将会有所提升,建议房企对绿色债券予以重视。 融资利率攀升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房企境内债券融资平均票面利率为4.89%,较上月增加0.13个百分点。境内融资成本自8月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境外债券融资平均票面利率为8.04%,较10月大增,重回“8%”的水平。 从发布融资计划的融资主体看,近期国企融资占比整体较高,且融资利率具有绝对优势。相比之下,民营房企近期融资规模较小,且融资利率居高不下。 12月11日上交所消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首个周期的票面利率为4.37%。本期发行规模为不超过30亿元(含),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从融资规模看,近期房企融资总金额和融资笔数均出现明显下滑。贝壳找房数据显示,按照发行日期,上周(12月7日至12月13日)房企境内外债券共发行17笔,较前一周减少1笔,融资(含计划)金额约156.6亿元,环比减少15.3%。 从融资结构看,境外融资规模增幅较大。上周房企境内债券融资金额合计107.5亿元,环比下降29.4%。境外发债规模合计约49.1亿元,环比增长50.2%;上周境外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占比约31%,较前一周上升13个百分点。临近岁末,房企整体发债规模有所收缩。 绿色债券发展空间大 针对房企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四届五次理事会暨2020年会上指出,建议房企对REITs和绿债进行深入研究。这两类融资,分别代表了房企降利率的两种途径。一种是股权类,一种是债权类。虽然目前国内出台的REITs相关政策中还没有把房地产纳入其中,但从国外经验看,房地产利用REITs产品进行融资是一种趋势。而绿色债券作为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的低利率债券融资品种,未来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聂梅生介绍,现在绿色建筑用资比例远低于全球水平。2019年,全球绿色债券总额是2500亿美元,投向绿色建筑的占比为30%;2019年,国内绿色债券的总额为3862亿元,投向绿色建筑的占比为6%。从利率看,绿色债券的利率不足房企普通融资利率的50%。 “以往,国内绿色建筑项目发行绿色债券少的原因在于: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监管机构担心资金通过绿色债券直接流向普通房地产开发;此外,以往《绿色债券支持目录》(2015年版)中要求绿色建筑需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而2020年最新修订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对绿色建筑不再有星级要求,只需满足相关技术标准,且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即可,不再要求达到二星及以上。可以预见,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以绿色建筑项目发行绿色债券的数量将会有所提升。”多位市场观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针对绿色债券发行的流程,鹏元资信指出,以绿色建筑发行绿色债券,通常需要取得绿色建筑标识。实际上,标识申请中的项目也可以申报绿色债券。绿色建筑标识的出具机构可以是住建部门,也可以是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国外权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同样可以适用。绿色建筑标准对项目要求高,竣工后需要进行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评价及正式评价,发行人应完善项目质控;债券可以设计投资者保护条款,约定如果因此被撤销绿色债券标识,投资者可以回售。以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均可发行绿色债券,优质的绿色建筑项目还可以去境外发行绿色债券。 鹏元资信还称,以绿色债券为绿色建筑项目融资前景广阔。建筑能耗是意想不到的能耗大户,其与工业、交通并列为“三大能源消耗大户”。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可知,2017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耗总量为9.4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21.11%,比2016年增加0.51个百分点;建筑碳排放总量为20.44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19.5%,比2016年增加0.1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央政府及省市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政策,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从机构梳理的绿色债券明细看,已经发行的绿色债募投项目中,绿色建筑类型有保障房、安置房、商场、公寓、办公楼、机场,涉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从债券类型看,绿色建筑发行的绿色债券中各类型债券均有涉及,主要包括企业债、公募公司债、私募债、中期票据等。发行人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及城投企业。 依靠回款缓解压力 除了关注绿色债等新型融资途径外,房企销售回款作为内生性改善现金流、降低外部负债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房企到位资金来看,1-11月房企到位资金累计同比增长6.6%,房企资金状况持续改善;但从长期来看,房企到位资金增速自2009年起呈波动式下行走势,且2017年以来受融资政策收紧影响,到位资金增速大幅下滑,逐渐接近零值。 分项来看,自2006年以来,国内贷款占比呈下行走势。与2006年相比,当前国内贷款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而定金及预收款及个人按揭贷款的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房企依靠销售回款缓解资金压力的趋势明显。预计明年房地产融资相关政策将持续趋紧,房企将继续通过加速去化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的占比或将持续走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指出,评估房企融资压力应重点关注有息负债与销售回款这两部分。“三道红线”监管的重点在于控制有息负债增速;销售回款占据房企资金来源一半左右。在严控有息负债增速的背景下,销售回款的增速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宝兴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股份”)即将登陆科创板。据悉,天能股份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是一家以电动轻型车绿色动力电池业务为主,集电动特种车绿色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储能电池、3C电池、备用电池等多品类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绿色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之一。据了解,天能股份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铅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绿色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围绕“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智能化、全球化、平台化”战略为方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了“铅蓄电池+锂电池”为主的绿色电池产品体系,现已成为国内铅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电动轻型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优势企业。天能股份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电池产品。一方面,基于天能股份稳定优良的产品品质、系统化的售后服务及强大的市场基础,“天能”逐渐成为知名的动力电池品牌,“天能”商标随之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并于2019年12月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天能股份品牌逐步实现高端化。另一方面,天能股份与帅福得(SAFT)合资,双方在储能电池、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的技术、市场领域将深入合作,有利于促进天能股份品牌的国际化。此外,天能股份持续加强其品牌宣传。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天能股份开始实行“去产品化”、“年轻化”、“C端化”、“全球化”等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品牌吉祥物泰博,首创“8.19”电池节,进一步横向拓展品牌影响力的辐射范围、纵向加深品牌传播力度。未来,天能股份将以多年在绿色电池行业积累的技术优势、制造体系优势、市场渠道优势、品牌建设优势及信息技术体系优势,打造铅蓄动力电池的国际龙头地位,进一步扩大锂离子电池的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布局,积极拓展起动启停、储能等领域业务,持续探索燃料电池及等下新一代电池领域的技术,做到“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力争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
近日,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为旭辉今年发行的首支绿色债券颁发了“绿色金融发行后认证”证书,以肯定旭辉所发行的绿债在资金使用、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 作为香港政府指定的绿色金融认证机构,香港品质保证局在2018年正式推出“绿色金融认证计划”,为发行者的绿色金融债务工具提供第三方认证服务。计划旨在发掘绿色金融市场新机遇,推广绿色金融理念,并在全球推动环境友善投资。 此次香港品质保证局为旭辉颁发“绿色金融发行后认证”证书,也让旭辉成为首个获得该项认证的内地房地产企业。有分析认为,该认证有助提升旭辉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公信力及投资者信心,也进一步展示了旭辉推动绿色投资的决心,并有望吸引更多潜在绿色金融投资者。 今年7月,旭辉宣布成功发行一笔3亿美元5.25年期境外绿色债券,利率为5.95%;随后又在8月增发2亿美元,合计发行金额达到5亿美元。该债券是旭辉首次发行的境外绿色债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项目的研发、开发与运营。 旭辉的首笔绿债发行接连获得权威专业机构的好评。在标普今年10月的全球评级报告中,旭辉绿债获评E1最高评级,评分在全球房企中排名第三,在中国境内则排名第一。此外,在港交所今年12月成立的“可持续及绿色交易所”(STAGE)中,旭辉的首笔绿色债券也被收录在内,成为“绿色交易所”首批企业中唯一的中国内地房企。 除了绿色金融,旭辉在可持续发展的其他领域也有所建树。在今年7月首次发布ESG独立报告之后,旭辉于8月获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并在9月获得全球最大指数公司MSCI上调公司ESG评级至BB级。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曾表示:“我们正面临一个更为波折不安的时代,衡量公司经营成功与否不仅只在于短期财报数字的增减,更重要的是公司可持续经营发展的潜力。”旭辉在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不断获得认可,表明公司已逐渐成为内房企业中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代表。
银行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从2013年6月末的4.85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6月末的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9%。同时,在各类绿色融资中,绿色信贷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90%,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聚焦到气候投融资领域,我们在银保监会公布的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统计表中,将对二氧化碳减排具有明显贡献的绿色信贷项目认定为气候投融资支持的相关项目。根据此测算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气候投融资信贷工具余额占绿色信贷余额的比例持续增加,大约从66%增加至70%左右。其中,2017年6月气候投融资信贷余额为5.7万亿元,占全部绿色信贷余额的69.5%,假定之后气候投融资信贷工具规模占绿色信贷余额的比例仍然保持在70%,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0.6万亿元的数据来测算,其中的气候投融资信贷余额预计达7.4万亿元。 银行信贷结构逐步向低碳行业倾斜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银行业新增贷款投向也正在向低碳行业倾斜。2011年到2017年间,我国银行业每年的新增贷款中,投向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的规模占比均有所下降,而这几个行业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均相对较大;同时,投向完全碳排放强度相对较小的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新增贷款规模占比有所上升。 银行的二氧化碳综合减排效益 通过绿色信贷余额的稳定增长,以及银行新增贷款结构的变化,均可看出银行有力支持了我国近年来的低碳转型发展。但遗憾的是,我国至今仍然没有发展出一个可以直接反映银行业信贷资金碳减排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从而无法衡量目前信贷资金的碳减排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业仅仅是通过公布绿色信贷规模来间接反映对于碳减排的贡献,但客观说来,资金规模无法直接展示银行信贷投放到底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减排效益。我国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银保监会在披露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的同时,也披露其产生的环境效益数据,其中2017年6月末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91亿吨。 然而,该指标仍有美中不足:首先,该指标是根据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建成后的年节能减排量估算,因此,其反映的是未来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将达成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而并不是“当下实际”的发生值。其次,该指标仅能反映出银行的绿色信贷投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效益,所有信贷投放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综合效益尚无法反映。从图1可以看到,绿色信贷余额在我国信贷总余额中的占比仅为10%左右,而对部分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投放则反映在剩余90%的“非绿”信贷中,这些行业恰恰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影响最大。在这些“非绿”信贷中,如果银行将更多的信贷从高排放行业转向低排放行业,也会对我国的碳减排产生积极效益。 构建银行业碳减排效益综合指标 银行业碳减排效益综合指标:信贷碳强度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自身的直接碳排放量较小,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其信贷投放行业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大小,为此,我们基于信贷投放行业的碳足迹,测算了一个可以反映银行单位信贷碳减排综合效益的指标——信贷碳强度,即每新增一单位信贷投放将引致的完全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国银行业信贷碳强度测算 信贷碳强度指标沿用了碳足迹的测算思想:各行业在开展生产的过程中,大多需要投入化石燃料,从而产生直接的碳排放;但除此之外,其投入的中间品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也会排放二氧化碳,而这部分碳排放的产生,是为了生产下游行业所需的产品,因此可以理解为是下游行业的间接碳排放。这样的间接碳排放,可以沿着行业间的产品供需关系,一直追溯到产业链的起点。 依据此思想,银行的信贷投放活动虽然并不直接产生碳排放,但是由信贷资金支持的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却会产生碳排放,而且还会由此进一步引致其上游产生碳排放,因而,不能仅仅考察银行信贷所直接指向的产业、企业或产品的碳排放,而是需要全产业链来计算银行信贷投放所综合引致的所有碳排放。由于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差异较大,最终银行的信贷碳强度将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而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将成为影响该指标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我国银行业整体信贷投放结构数据为基础,测算我国2011-2017年银行业整体信贷碳强度指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我国2011-2017年12个行业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其中投入产出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量来自GCP,行业直接碳排放量根据各行业能源消耗比例估算。 图3展示了碳排放强度较大的五个行业在2011年到2017年间的碳强度变化,均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其中,2017年相较2011年完全碳排放强度下降较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建筑业,分别下降了51.9%和47.3%,这可能和我国在此期间高铁和电动车的发展密切相关。各行业碳强度的下降折射出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通过节能减排升级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效。 利用银行每年各行业新增的信贷规模数据,结合已测算出的各行业完全碳排放强度,可测算出每年银行新增贷款所引致的完全碳排放量,其中各行业新增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由于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在变化,再通过该完全碳排放量除以每年的新增贷款规模得到的强度指标更能够客观反映出银行对碳减排作出的贡献,该强度指标即为我们所说的信贷碳强度。 图4展示了我们测算的2011-2017年我国银行业信贷碳强度结果,可以看到,短短6年间,我国银行业信贷碳强度从2011年的26.3吨/万元下降至了11.3吨/万元,大幅下降了57.3%,而在此期间,我国的单位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下降了31.1%。也就是说,银行信贷的碳排放强度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出现了更大比例的下降,由此折射出银行业在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减排方面比经济整体结构变化的步伐更快。 信贷碳强度指标的下降既反映了各产业自身节能减排升级带来的减排成效,也反映了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带来的减排成效,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假设2011年到2017年,我国银行业每年的新增贷款投向行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以2011年结构为基础),则2017年信贷碳强度将比2011年下降44.6%,这一部分代表的是各行业通过节能减排升级带来的碳减排效益,而实际信贷碳强度下降了57.3%,剩余的12.6%则是由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带来的减排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节能减排边际效益递减将会显现,未来要实现进一步的减排成效还需要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