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黄山市政府与杭州市政府签署推进杭黄绿色产业园合作协议,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通过“园区+园区”“园区+企业”“企业+企业”等多种合作方式,有效畅通两地要素流动,共同打造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绿色产业集群。 根据协议,双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围绕数字安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强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商贸金融、绿色农业等领域合作,推进杭黄省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联手打造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同时,推进杭黄绿色产业园人才共享,强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建立人才招聘合作机制,开展创业活动交流。 当天,黄山市与杭州市还举行了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将强化人文互鉴,共同提升两地城市发展质量,在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城市记忆工程、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建筑营造等方面建立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强化生态共保,夯实两地绿色发展基础,全面深化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加快建设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强化民生互惠,促进两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持续深化公共交通、公共卫生、文化旅游、智慧医疗、教育培训等深度合作,加强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公益慈善、平安边界等交流协作。
在上海青浦,一家主要从事废玻璃回收与销售的再生资源公司正将“城市矿产”变为“城市宝藏”;在浙江杭州,一家光伏发电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正为更多地方带去能源升级;在江苏常州,一家污水处理公司正将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并改造为再生水…… 绿色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亮色,更是底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地区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治理的重要典范。 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直以来,“长三角自己的银行”——浦发银行积极助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向区域内的绿色项目加大资源投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金融服务样本。截至2020年7月末,浦发银行在长三角区域内的6家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950亿元;绿色金融规模超过1700亿元。 “量体裁衣”协同服务区域内重点企业 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称“燕龙基公司”)是上海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所谓“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汽车、家电等之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据悉,燕龙基公司主要从事废玻璃的回收分拣销售业务,兼营废钢、废塑料等其他废旧物资回收业务。碎玻璃资源综合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碎玻璃的使用量达40%以上,则生产建筑玻璃及瓶罐成品的燃烧温度将从1620度降低到1500多度,燃料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20%,从而可起到节能减排、降污减耗的效果。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燕龙基公司遇到了自有资金不足的困难。浦发银行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基于其引入的最新流水线和基地项目技改给予2亿元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举缓解了企业3年的流动资金压力。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浦发银行与燕龙基公司合作多年,一路相伴,从基础的结算、授信服务不断拓展。根据国家“城市矿产”项目的规划,燕龙基公司近年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先后在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滁州市新建项目,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浦示范基地为蓝本,逐步向全国发展。浦发银行发挥一体化协同服务,多地分行联动,确保对客户的金融服务不间断。 浦发银行这种总分行协同、分工合作的模式推动了信贷资源在长三角地区的高效流动。为了提高长三角区域资金供给之间的平衡,浦发银行“同城化”服务机制,为银行客户提供营销和授信的一体化方案,灵活适配全行资源,让金融服务变得更高效、便捷、全面。 除了燕龙基公司外,浦发银行还先后支持了东海大桥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临港海上风力发电项目、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等绿色项目,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环境整治、绿色交通、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成长壮大。 创新方案为新能源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新能源企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尽管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但企业建设与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成为摆在新能源企业面前的难题。对此,浦发银行“对症下药”,不断完善产品服务,创新解决方案,帮到企业“心坎”上。 浙江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营于一体的系统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累计在全球投资建设光伏电站超过4.5GW。 光伏开发运营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长期有着较为旺盛的融资需求。近年来,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不断得到开发,相较于地面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单体投资小、建设期较短、地域分散、空间跨度大,如按照传统项目贷款逐一开展融资合作,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可操作性不佳。因此分布式光伏电站一直以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2016年,浦发银行创新提出“以母公司作为主借款人,以项目公司作为共同借款人,将零散项目打包组合,统一测算,捆绑融资”的模式,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批量融资突破。截至2020年6月,已分三批完成该公司185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共11亿元的打包融资,合计装机容量约350MW。 据了解,该融资方案以“统借统还”模式作为出发点,采用营运期贷款解决了分布式电站建设期短的问题;贷款期限为10年期,较为贴合分布式电站实际运营回报期限。 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区域绿色金融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重在金融一体化,而金融一体化的形成需要区域金融机构的协同推进。在此过程中,浦发银行发挥“领头羊”作用,联动区域分行及同业机构为用户提供服务。 常州武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专门从事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的公司,为提高工业污水处理率并进行再生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公司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浦发银行了解到企业需求后,作为牵头行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环保项目的落地,履行银行业金融责任。 据了解,这一项目的银团贷款金额达6亿元,由浦发银行独家牵头,并作为银团代理行履行代理行职责。银团由长三角区域内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共同组成,其中浦发银行承贷3亿元。对于银行而言,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能够较好缓解各家行承受的风险,浦发银行作为牵头行,积极与各家机构实时沟通,为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起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新区内工业污水处理效率,推进了再生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因积极支持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成效突出,浦发银行南京分行武南污水处理项目也获评2018年度江苏省银行业“最佳银团贷款项目”。 此外,浦发银行还积极探索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产品创新,以及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代理承销等业务。 例如,浦发银行踊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领域的绿色贴标债券发行,包括协助浙江省丽水市发改委、联合上海环境交易所共同推进丽水地区国有企业绿色贴标债券的发行工作;承销浙江省首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中期票据,用于湖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乡镇配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湖州市新建太湖水厂工程,以及用于湖州市危险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等。 在浦发银行看来,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也是抓住转型机遇、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如今,浦发银行已形成《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版》,涵盖能效提升、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绿色装备、环境权益等五大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绿色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碳抵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十余项特色产品,建立了业内较为领先的覆盖低碳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注入“绿动力”。
跨域一体,绿色共生。昨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行,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也正式启动。同时,6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一体化等领域。 示范区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作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昨日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一体化示范区要积极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强化改革系统集成,畅通区域经济循环,努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从去年挂牌初始,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就是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使命。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一体化示范区率先开展了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来,相关制度创新呈加速态势。7月初,苏浙沪共推一体化示范区22条支持政策。8月19日起,青浦、吴江、嘉善的15个高频率涉税事项可跨区域通办。凡在示范区内注册经营的纳税人,都可以在青浦、吴江、嘉善就近选择实体办税服务场所申请办理清单所列涉税事项。 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 为更好地推动示范区建设发展,昨日开幕式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 “在示范区执委会统筹指导下,联盟由有意愿参与示范区建设的12家创始成员单位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和共赢的原则,共同发起并成立。”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联盟将探索从项目协同向全面一体化合作模式,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发展生态圈,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目标。 12家创始联盟成员分别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普华永道、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 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当选为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首任轮值执行长。据悉,接下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将搭建好市场与政府之间搭建对话新平台,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与示范区共生共建共成长。 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深化、升级一体化,需要一个个项目的支撑。昨日,6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一体化、绿色发展、绿色保险、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中医联合体等领域。 其中,一体化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江苏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医疗保障局三方签订,将积极探索示范区内区域就医免备案、经办服务一站式、结算项目广覆盖、网上医院互联通、异地审核协同化等医保一体化试点,全力打造示范区“医保一卡通2.0版”,力争率先实现医疗保障领域同城化。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青浦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还共同达成了合力助推示范区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拟联动共建一体化绿色项目库,助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复旦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上海)有限公司等还联合达成了共同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研究框架合作协议,拟共同研究构建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
成都8月26日电 (王军)8月25日,在中国五冶集团举办的“国企顶梁柱――蓝色硅谷绿色建造”项目展示活动中了解到,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航空博览科技孵化园及军民融合培训中心项目正在进行最后一个楼栋的封顶施工,将于9月初实现项目园区全楼栋封顶。 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航空博览科技孵化园及军民融合培训中心项目是四川省重点项目,由中国五冶承建,主要建设内容标准化厂房、展览馆、公园等,建筑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 中国五冶项目相关负责人王成介绍,项目始终坚持智慧建造、绿色建造,采用了一系列先进工艺和技术,确保交付质量。“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落实国家建筑业推行的10项新技术,共涉及8大项、23小项,例如:钢筋与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BIM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整体质量,部分工序也为业主节约了造价。” 其中,项目采用的“定制墙面砌块”尤其具有特色。据悉,每一个砌块都是经过精准测量和选材,在智能加工厂进行生产,再运至施工现场。定制的材料,避免了施工现场的二次加工,从而在此环节避免了扬尘的产生。 而在“四节一环保”方面,该项目还引入海绵城市和健康建筑的理念,通过多种措施做到节约材料、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环保施工。截止8月上旬,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被先后评为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四川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项目片区负责人王成表示,项目从策划阶段就遵循绿色建造理念,这是项目获得多个奖项的关键要素之一。 (责编:罗昱、高红霞)
8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两省一市、两区一县政府在现场签署六个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应邀参加签约仪式,并与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保险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以来,中国太保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和金融十六条意见,主动规划、大胆创新,努力发挥商业保险机制在一体化示范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功能。 作为当天签署的一体化示范合作项目中唯一一个保险项目,此次中国太保与两区一县政府签署的绿色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将着眼于四大领域合作:一是运用绿色保险共保服务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区内通赔跨域治理;二是设立生态环保绿色基金加快绿色生态产融共建;三是开发金融保险创新联动机制助推示范区绿色产业转型;四是专设区域机构和创新实验室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 据介绍,项目旨在通过示范区在生态绿色发展方面的协同示范优势,共同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区、生态产融共建区、综合金服创新区,进一步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本次战略签约为契机,中国太保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紧密携手,努力下好一体化发展先手棋、当好改革排头兵,并与区内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共同发挥优势资源,贡献各界智慧,建立联合创新机制,展现开放生态,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彰显太保能级。 近年来,立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保险产品供给”五大领域,中国太保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把绿色金融、绿色保险、可持续发展原则放在首位。 在绿色保险发展方面,仅2020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在长三角地区包括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内的保险保障金额已达57亿元。 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2019年中国太保参与投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聚焦生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投资注册太平洋-上海城投环保金服股权投资计划,致力于满足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治理需求。 在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太保通过成本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产品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等风险,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农村大病保险覆盖面。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基本医疗经办、大病保险、长护保险、医保补充等医保业务共计73个项目,覆盖5429万参保人,年基金管理规模108亿元,累计赔付金额33.9亿元,赔付人数88.6万人;农产品保障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指数保险等多个领域,提供总保额逾300亿元的风险保障。
(付玉梅)“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复苏和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作用。”25日,由中国新闻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二期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与会发言中表示。 王信表示,疫情以来,全球能源结构转型面临新的形势,受经济影响,全球碳排放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石油煤炭价格低位徘徊,会延缓传统化石能源退出的步伐。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现在对很多国家来说仍是重要的挑战,国际石油的需求大幅萎缩,石油价格回升的动力不足,煤炭价格也是持续处于低位。”王信表示。 因此,王信指出,现在需要进一步强调疫情之后的绿色复苏。绿色复苏可以实现疫情之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而在这个过程中绿色金融完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信表示,从短期来看绿色复苏可以兼顾经济的复苏和绿色的发展,大量绿色产业的投资,同样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从长期来看更多地考虑环境社会治理。“绿色投资和消费是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对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王信说。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王信认为绿色复苏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如果现在我们还是过多依靠这种高碳的投资,那么随着未来的大趋势,也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产业以及相关投资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损失,从而可能导致比较大的金融风险。所以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强调绿色复苏。”王信表示。 王信表示,中国是全球绿色金融重要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他介绍,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就会同其他部门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层面来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针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王信强调了四个重要支柱: 第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同时又能够跟国际先进做法相接轨的绿色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和国际对话,更好地吸引国际投资; 第二是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正进入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时代,也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王信表示,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在绿色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三是绿色产品的创新体系,致力于开发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 第四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金融机构更加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疫情之后,王信认为,仍需要高度重视绿色复苏、碳减排和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来研究未来尤其是“十四五”期间碳减排的路径。 针对未来的发展空间,王信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给出建议。投资方面,在绿色建筑、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扩大投资,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速工业部门绿色和数字化的转型。同时,需要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包括发行政府专项债等方式筹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补贴基金。 消费方面,王信指出,绿色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补短板,逐步将绿色消费纳入绿色金融支持的范围,推动像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出行等绿色消费进一步的发展。 王信最后提到,需要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包括物理的风险和转型的风险。同时,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也要要求相关的金融机构更多披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信息,以及他们应对相关金融风险所采取的行动。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12日,位于昌吉市滨湖镇的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现代化牛舍中,奶牛们正在享用丰盛的“移动营养餐”。 “这可不是普通的牛舍,我们将奶牛粪便干湿分离加工处理成有机肥,用于牧场果蔬种植,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营销经理周靓介绍,公司以牧场为依托,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集标准化种植养殖生产、乳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互联网营销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型企业。 放眼天山南北,像朗青畜牧这样智能化标准化养殖场越来越多。今年新疆在传统的肉牛、肉羊、奶牛等畜种基础上,开展肉鸽、肉驴、马、蜜蜂等品类标准化示范场申报创建,以发挥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四良一规范”综合配套措施,新疆初步形成了标准化饲喂、繁育、养殖等体系。在农区,新疆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为总抓手,走“标准化规模养殖增量、产业化集聚发展提质、品牌化拓展市场增效”的路子,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在牧区,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走“保护利用好生态环境、稳量增效、持续发展”的路子,打造新疆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草原绿、牲畜稳、旅游兴、产业强、牧民富的目标。 要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重点。自治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疆计划再用3年时间,使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快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逐步将牛羊、家禽等纳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范围,完善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新疆正在打造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升级版,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区域布局,做大畜禽生产基地,优化、升级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