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马慕杰 来源丨投中网 饮用水“巨无霸”正式港股登场。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登陆港交所。农夫山泉发行价为21.5港元/股,介于招股价19.5元至21.5元的上限。开盘价为39.8港元,较发行价暴涨85.12%,市值达4452.92亿港元。 作为国内包装饮用水的龙头企业,农夫山泉此次认购也异常火爆。公开发售阶段,农夫山泉获1148.3倍认购,冻资6777亿港元,成为史上最大冻资王。 与此同时,农夫山泉也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狂热追逐。根据农夫山泉披露的信息,农夫山泉已获得包括富达国际、Coatue、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多家基石投资者认购。 伴随农夫山泉的上市,一直低调隐秘其后的公司创始人钟睒睒也再度掀起资本巨澜。 农夫山泉是钟睒睒于2020年收获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早在2020年4月,由钟睒睒实际控制的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泰生物)已正式登陆A股。截止9月7日收盘,万泰生物股价为197.12元,较其上市发行价已暴涨近23倍。 当然,钟睒睒的个人财富亦在一夜之间迎来暴增。按照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当前的市值,以及钟睒睒的各自持股比例计算,钟睒睒的整体身价或已达4000亿元,跻身中国第一大富豪。 千亿身家钟睒睒:记者转行创业,一年收获两家上市公司 “隐形富豪”钟睒睒再也无法低调了。 在把农夫山泉送上市之前,钟睒睒早已收获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2020年4月,万泰生物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为8.75元,募资3.815亿元。 事实上,万泰生物也是一家值得着墨的神话公司。相关数据统计,自2020年4月29日挂牌以来,万泰生物实现了26个连续一字涨停板,被市场称为年内最牛新股。此番持续火热的背后,离不开万泰生物的光环产品——馨可宁(Cecolin),即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二价HPV疫苗。 公开资料显示,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是从事生物诊断试剂与疫苗研发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万泰生物最早是由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与日本国长富有限会社共同出资设立的中日合资企业,后被港资企业收购。2001年9月,得知港资企业有意转让万泰有限股权后,出于对生物医药行业未来前景的信心,钟睒睒买入万泰生物95%股权。 此后,万泰生物便成为由钟睒睒绝对控股的企业。根据万泰生物招股书,IPO后,万泰生物的前两大股东为养生堂和钟睒睒。其中,钟睒睒直接持股18.1736%,养生堂持股56.9822%。由于养生堂由钟睒睒绝对控股,钟睒睒合计持股75.1558%。 “隐形富豪”的资本版图显然不止于此。根据农夫山泉招股书,钟睒睒所持有的资产已涉及到农业、女性用品、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基于这些业务组成的庞大帝国,钟睒睒的身家也已突破千亿。 农夫山泉招股书显示,IPO前,钟睒睒持有农夫山泉全部股本中约87.45%的权益,包括约17.86%的直接权益及通过养生堂持有的约69.58%的间接权益。 不过,尽管钟睒睒是位超级富商,但却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神秘且低调。钟睒睒甚至有个外号——“孤狼”,桀骜自负。对此,钟睒睒也并不讳言,他曾如此表示:“我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同行们在干什么、想什么,我根本不管。” 这般狂傲又不张扬的个性或许与其早年经历有关。据悉,童年时期,钟睒睒被迫辍学。随后,他被送到了一个泥瓦匠家做小工,后来又转去做木匠。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那年,钟睒睒参加考试却名落孙山。而后,钟睒睒去了省城,起先在省文联管理基建,又先后去《江南》杂志社等报社做记者。 1993年,钟睒睒自筹资金创办了养生堂有限公司,靠生产养生堂龟鳖丸一炮走红。1996年,海南养生堂有限公司(养生堂前身)与海南大门广告有限公司(已注销)以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农夫山泉的公司前身——新安江养生堂饮用水。 在后来的经商生涯中,钟睒睒先后创立或者收购了多家子公司,一步步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一个小企业要发展壮大,他所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须是暴利的。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来供你慢慢积累。”他曾在总结自己经商经验时如此强调。 1瓶2元矿泉水毛利达1.2元,赚钱能力超乎想象 卖水到底有多赚钱? 此次农夫山泉的上市向我们展示了卖水生意的暴利。根据农夫山泉招股书,2017年-2019年,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的毛利率分别为60.5%、56.5%与60.2%。换句话说,以每瓶矿泉水2元的单价计算,农夫山泉一瓶矿泉水的毛利就达1.2元。 市场甚至将农夫山泉这个自称“大自然的搬运工”比作大自然的“印钞机”。 不过,农夫山泉这句“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也并非夸大炒作。招股书显示,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产品全部源自天然水源,自1996年成立以来,公司即确保“每一滴农夫山泉都有它的源头”。 截至目前,农夫山泉已实现了对中国十大优质水源地的提前布局,并在十大水源地周边都建立了包装饮用水生产基地。这十大水源分布在中国各个不同区域,包括浙江千岛湖、吉林长白山、湖北丹江口、广东万绿湖、四川峨眉山、河北雾灵山等。 实际上,农夫山泉也从来没有纠结只生产水这一件事,在饮料业务领域,农夫山泉推出的产品已经覆盖茶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及咖啡、植物酸奶产品等多种品类。 比如,在茶饮料领域,农夫山泉推出了东方树叶、茶π;在功能饮料领域,农夫山泉旗下品牌有尖叫、维他命水;在果汁饮料领域,主要有农夫果园、水溶100、NFC、17度5等。 可以说,餐桌上的每种饮品背后几乎都有农夫山泉的影子。 而为了拓展销售规模,增强品牌知名度,农夫山泉还将品牌触角延伸至农产品领域。招股书显示,在农产品端,农夫山泉的产品包括17度5鲜橙、东北香米、17度5苹果等。 “农夫山泉首先要做的是让农民有钱赚,才能把脐橙产业做大做强,另外,NFC果汁也需要消费者培育,农夫山泉未来要用品质提升溢价能力。”钟睒睒曾提到,农业现代化将是农夫山泉的一项长期的事业。 虽然旗下品牌品类众多,但“吸金”的矿泉水业务依旧是农夫山泉的营收主力。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的收入分别为101.2亿元、117.8亿元与143.4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57.9%、57.5%与59.7%。同时期内,茶饮料产品、功能饮料产品、果汁饮料产品与其他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 “仅仅是钱还是不够”,农夫山泉国际化野心凸显 钟睒睒心中总藏着更大的事业。他曾这样写道:“钱,仅仅是钱还是不够的。我的目标要高得多。” 这一次,农夫山泉将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 “我们有计划寻找可以形成业务互补、具有战略意义的收购机会。”农夫山泉招股书提到,公司正在探索将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销售渠道拓展能力应用于海外市场。公司亦有计划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 其实,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农夫山泉早有尝试。2018年6月,农夫山泉旗下全资新西兰企业Creswell NZ Ltd购买了位于新西兰北岛瓦卡塔尼附近的“Otakiri Springs”瓶装水工厂;2017年8月,Creswell NZ Ltd还向当政府申请增加“Otakiri Springs”的取水量,并建议扩大现有瓶装水工厂产能。 农夫山泉在招股书中表示,截止目前,除了对新西兰瓶装水品牌Otakiri Springs的收购项目外,公司并没有确定任何具体的收购目标。与此同时,农夫山泉也希望借收购Otakiri Springs的尝试将其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应用于海外市场。 而在加速国际化进程前,农夫山泉在国内市场也已扎稳脚跟。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2年至2019年间,农夫山泉连续八年保持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先地位。以包装饮用水销量计算,农夫山泉是全球第二大包装饮用水企业。 按照2019年零售额计算,农夫山泉在国内包装饮用水的市场份额达到20.9%,零售额超过第二名企业1.5倍多。此外,农夫山泉还是中国软饮料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或许,农夫山泉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早就写在了钟睒睒的规划列表里。2015年一次采访中,钟睒睒就表示,“农夫山泉的竞争者从来都是国际品牌,竞争的是水的研究,领域的研究,而不是货架上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品牌。”
A股虽然指数经常被投资者诟病,熊到了家,或者是牛短熊长,几十年来,A股历来最不缺少的就是牛股妖股,最近的妖股就是天山生物(行情300313,诊股),成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妖性十足的妖股之一。 天山生物自8月19日至今,短短八个交易日内已累计大涨231%,最新市值已经达60亿元。翻了几倍,总市值依然只有60亿元,可见是一个小盘低价股,从第一个涨停板算起,股价是5.83元,总股本是3.13亿股,流通股本是1.84亿股,流通市值只有107亿元,非常适合炒作。十大流通东没有公募基金持股,但是北京泽盈投资有限公司泽盈顺势3号和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数百万股。 究竟是谁推涨了天山生物?也就是暴涨背后的推手是谁?深交所公布了一张特殊的“龙虎榜”,统计数据显示,8月19日至27日期间,公司股票累计成交金额26.18亿元。其中,自然人累计买入金额25.10亿元,交易占比95.88%;机构累计买入1.08亿元,交易占比4.12%。其中,自然人中,持股市值小于30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17.70亿元,占比67.61%;持股市值大于300万元的其他自然人累计买入7.40亿元,占比28.26%。 没有从龙虎榜上查到机构买入1.08亿元的具体时间,但是从8月19开始,一些知名的营业部不断的进出天山生物龙虎榜交易数据榜单,很难判断天山生物股价大涨始作俑者是机构还是游资,中小投资者反正是助涨助跌的主力军,看到天山生物股价涨停成交放大,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就会跟风炒作,而一些后知后觉者则是看到媒体不断报道天山生物股价大涨,成为妖股以后才知道这么一个妖股存在,才会选择跟风,停牌核查以后,媒体关注度更高,天山生物要想投资者不知道都难,俨然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网红股,关注度会进一步提高,部分投资者会出现惜售情绪,部分投资者会继续追涨,停牌有的时候未必就能冷静投资者的情绪,反而成为助涨的因素,所以周三是一个缩量的涨停。 新政券法规定证券账户不得借用,但是有没有落到实处,是不是还会有游资大佬使用拖拉机账户掩盖股价操纵,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既然敢市场操纵,还不敢借用账户吗?有没有大资金借助拖拉机账户炒作天山生物,没有监管调查下结论,自然不能妄下结论,但没有游资大佬和机构投资者煽风点火,中小投资者是不可能完成股价炒作的,只有游资大佬和机构出现拉升股价,中小投资者才会跟风助涨,才可能出现马太效应,才能完成股价炒作。 有观点认为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短期会提高市场的活跃度,提高创业板定价效率,游资散户炒作低价股,实际上并没有提升创业板的定价效率,而是彻底的混乱了创业板的定价估值锚,市场炒作天山生物的逻辑实际上不是很清晰,甚至就是一种瞎炒,很多低价股基本面并不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猪肉价格上涨,牛肉价格自然上涨,逻辑是对的,可是天山生物肉牛布局才刚刚开始,天山生物于2020年7月21日披露《畜牧业务发展规划(2020 年-2025 年)》,称重启“大肉牛战略”,大力布局肉牛育肥相关业务,公司股价跟随养猪板块上涨,也算是顺理成章。问题在于公司回应有关问题时指出,公司于2020年5月21日在通辽市成立全资子公司通辽市天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在通辽区域发展肉牛产业战略的实施主体,通辽市天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7月29日正式开始经营,首批采购架子牛于7月29日进场,截止当前,共采购肉牛596头,均未出栏销售,当前实际存栏肉牛596头,596头牛也就是养殖肉牛才刚刚起步,对公司业绩影响是很小的,另外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7.75亿元,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存在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更为难堪的是目前公司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而且还有一些官司未结,2019年财报也被会计师出具非标。 天山生物之所以成为创业板低价股龙头,既有肉牛因素,更有创业板新的交易机制下,涨跌停板幅度放开,从10%放大到20%,游资参与炒作,赚钱效应要比10%涨停板大得多,实际上就是以前两天的炒作现在一天就可以完成,游资资金实力雄厚的话,可以短期获得更大的利润,更有炒作的动力。 另外创业板低价股之所以得到市场青睐,在于目前市场缺少一个持续热点,游资找不到炒作的标的,权重股炒了两波难以得到市场认可,科技股反复炒作估值太高,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疫苗刚刚从高位调整介入不是时机,在流动性宽松下,成交接近万亿元下,投资者情绪亢奋,市场热情一点就着,游资总要寻找炒作的标的,低价股历来是炒作的重点板块,自然被游资选中。 天山生物股价被炒作,成为妖股,公司停牌核查也是查不到原因的,市场分析也是未必就能找到原因,背后的游资的任性,有钱就可以制造热点,吸引散户参与,把公司炒成妖股,游资炒作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不干预是监管的改革方向,但是不干预不代表市场可以操纵股价,不干预的前提是市场操纵股价的消失,如果股价操纵盛行,不干预就会引发股价非理性的波动,伤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康华生物7日早间公告,公司曾于2020年7月以自有资金2,800.00万元收购了一曜生物10.00%股权,成为一曜生物股东。近日,公司从公开渠道及一曜集团向公司提交的《关于一曜集团拟转让其持有广西一曜20%股权事宜的报告》知悉,一曜生物的股东一曜集团拟将其持有的一曜生物20%股权作价5,600万元对外转让给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联电子”)。奥联电子实际控制人系钱明飞,钱明飞通过平潭盈科盛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淄博泰格盈科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奥联电子系公司关联方。 截至2020年9月6日,公司尚未收到上海一曜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股权转让事宜的书面通知。根据《公司法》和一曜生物公司章程的规定,上海一曜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即“一曜集团”)应向公司提供股权转让书面通知,同时公司对上述转让的股权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近日,信达生物(01801.HK)公布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184.9%。其中,达伯舒收入达9.21亿元,同比增长177.7%。作为信达生物第一款商业化产品,自今年1月达伯舒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快速放量,有力提振了营收表现。由于公司目前仍然处于强投入阶段,公司上半年仍然处于亏损,但受益于达伯舒销量大增,公司亏损呈现收窄之势,不排除后续将扭亏。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截止8月28日收盘,信达生物年内涨幅达到114%,当前市值一家达到近800亿,期间最高一度冲破880亿,股价的优异表现也充分显示了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于今年8月份成功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作为一家还处在亏损阶段的企业信达生物究竟有何魅力,国际资本纷至沓来? 实际上,这与公司首款产品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一系列即将陆续商业化的重磅在研产品密不可分。 1、达伯舒的成功验证公司研发实力及商业化能力,带来业绩确定性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取得的成绩可谓瞩目。公司第一个商业化产品达伯舒在2019年3月推向市场后,不到十个月就实现了销售额破10亿,而今年上半年成功纳入医保后,半年内销售就达到来9亿,今年更有望冲刺20亿。 达伯舒的成功可以说有力的验证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以及商业化能力,尤其是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整个社会一度面临长时间停工停产,公司仍然保持了不间断的生产和如此高的销售表现,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强大的经营实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截止中期末,公司账上现金高达8.75亿美元, 随着达伯舒的成功,公司的商业化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加强,为后续在研产品的面市打下了牢固的市场根基。公司在中期报告中提到,截止期末信达生物达伯舒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已由去年末的700名扩张至1100名,同时涵盖范围由去年末的2000家医院及500间DTP药房扩增至逾300个城市的约3500家医院及900间DTP药房。 2、达伯舒扩适应症以及多款在研产品商业化在即,联袂巨头出海打开成长空间 达伯舒的成功也并非止步于此,当前信达生物不仅还将致力于继续扩大达伯舒在各级城市的医院及药房覆盖范围。与此同时在研发层面也在积极扩充达伯舒的适应症范围。 据了解,为评估达伯舒在其他关键适应症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信达生物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了20多项针对达伯舒的临床研究,包括12项关键性注册临床研究。此前国家药监局(NMPA)还分别于4月和8月接纳了公司就达伯舒的两项新适应症申请(sNDA),此外,公司还计划于今年末或明年初就达伯舒另外提交两项新适应症申请,伴随适应症的潜在扩增,后续还将有望支撑该款重磅产品在业绩上不断放量。 作为国内创新药企的标杆企业,信达生物布局的赛道成长性强,市场空间大,同时公司自身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除了达伯舒的面市,目前公司多款在研产品已经进入到加速商业化阶段。其中贝伐珠单抗注射液(IBI305)达攸同已于2020 年6 月获NMPA正式批准,这也是信达生物第二个获得NMPA上市批准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未来也将在销售端进一步表现,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强劲驱动力。今天,公司第三款产品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苏立信正式获批上市。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利妥昔单抗注射液(IBI301)的上市获批,伴随一系列重磅药面向市场,这也将意味着公司的业绩有望全面进入向上周期。 此外,截止今年中期末,信达生物已成功建立23条研发管线,共计有超过50 项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公司丰富的且具有高潜力的产品管线也为其未来的成长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由上面,已经不难看出公司的业绩增长伴随一系列重磅在研产品的出炉带来了较高的确定性,同时其成长空间得益于国产替代的趋势以及纳入医保的机会也十分可观。 而除了在国内市场庞大的潜力以及强劲的成长势头外,公司更为引人注目还有其在全球市场的机会,此前8月18日信达生物与全球药企巨头礼来共同宣布,双方将扩大关于免疫肿瘤药物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的全球战略合作。透过这一合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强劲的研发实力得到国际制药巨头的认可,也让其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去,并借此获得巨大的收益。 3、结语 作为一家成立仅仅九年的Biotech公司,信达生物不仅有着专业的团队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发力,同时公司在管理上也高度注重激励。在公布财报当日,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向299名承授人授出1381.16万份购股权。行权价与当日收市价持平,同时购股权期限达到十年。透过较长期限且相对较高的行权价这一安排,让行权收益直接挂钩市场表现,不仅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有效激励了团队,绑定了核心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公布后,公司引来一众投资机构看好,其中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相信随着销售团队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司主要产品能够维持强劲表现,并将信达生物列为其生物科技板块的首选股票,给予目标价64.0港元。招商证券(香港)给予信达生物 "买入"评级 目标价67.9港元,较目前仍有近20%的升幅。此外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研报,将信达生物评级上调至"增持"。其认为,公司经营情况向好,在研品种进展顺利,根据DCF绝对估值方法,上调公司目标价至63.7港元。
天士力公告,控股子公司天士力生物于2020年9月3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通知,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天士力生物报送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该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
9月3日晚间,上交所受理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士生物”)、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和美康”)科创板上市申请,两公司分别拟募资24.26亿元、7.5亿元。其中,天士生物是A股上市公司天士力的子公司。 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天士生物是一家拥有完整研产销一体化平台的创新型生物药企业,业务围绕生物药全生命周期展开,公司已实现国家I类生物新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商品名:普佑克)的成功上市及商业化销售。 围绕肿瘤及自身免疫、消化代谢两个领域,公司亦开发了一系列产品,目前共有14个在研产品,可覆盖晚期结直肠癌、白血病及实体瘤等多种疾病。其中,公司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全人源EGFR靶向单克隆抗体SY101获得“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 丰厚的产品储备离不开持续的大手笔研发投入。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2.42亿元、2.2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72.15%、195.73%、119%。 高比例研发投入之下,天士生物报告期内仍处于亏损状态。在有营收、无盈利的状态下,公司选择了“市值+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的第二套上市标准。本次公司拟募资24.26亿元,投向创新药研发项目、营销及品牌升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发行前,天士力直接持有公司87.75%股权,并通过天士力企管间接持有公司4.62%股权,系公司的控股股东;闫凯境、闫希军、吴迺峰、李畇慧四人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天士力49.88%权益,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浦科开曼、TRANSGENE、LakeBleu、交银国际、嘉亨投资5名机构股东合计持有公司5.25%股权。据悉,上海浦东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浦科开曼100%股权。 同日“赶考”的嘉和美康,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遍布全国,覆盖医院客户130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372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据IDC的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六年排名第一。 在产品布局先发优势的支撑下,以及近年来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下,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2.56亿元、4.44亿元、2566.34万元。 嘉和美康实际控制人为夏军,夏军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35.43%的股权。此外,国寿成达、弘云久康、赛富璞鑫、凯旋成长及中信并购基金等均是公司前十大股东榜的“座上宾”。
8月中旬上市的凯赛生物上市第4天即破发,且“跌跌不休”。有人说,凯赛生物的发行价太高了。也有人觉得机会来了,开始研究公司,但连呼看了两遍《招股说明书》都没看懂。凯赛生物的破发,或是因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有不同的理解。 今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人类对石油及其衍生品的依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会停止,如果能用玉米、木薯、秸秆等生物质造出汽车、衣服、电器等需要的高端材料,并且成本和性能优于石油衍生化学品,这个矛盾可有效缓解。凯赛生物就是做这样事情的公司,并是全球领跑者。 “用玉米做羊绒衫” 说凯赛生物,不得不提创始人刘修才博士。 1990年代,刘修才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之后,被高薪聘请到山度士药物研究所,负责一个新药设计部门的工作。1995年,受国家感召回国的刘修才再受科技部的邀请,负责维生素C的科技攻关项目。短短一年内,他的团队将生物法维生素C的规模化生产成本从6美元/公斤降到不到3美元/公斤。随后,全球的维生素C生产迅速集中到中国并一直持续到现在。项目的成功使刘修才看到了生物制造的潜力和前景。1997年,他下定决心创立凯赛生物,开启自己的生物制造强国梦。 凯赛生物成立后的两三年时间,刘修才带领研发团队解决了长链二元酸的纯化问题,使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成本较化学法大幅下降,此后,凯赛生物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2019年,凯赛生物生产5.3万吨长链二元酸,净利4.8亿元,净利率超过30%。这样的净利率是化学品不可想像的。凯赛生物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一家规模化生物制造企业、第一家实现大幅盈利的生物制造企业。相对应的是,美国在奥巴马时代倡导生物制造,10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巨资进行生物材料的研发,但都血本无归。 2006年,凯赛生物开始以玉米为原料研发戊二胺单体及生物基聚酰胺聚合物,2014年完成千吨级中试,2016年完成5000吨级生产线生产,2018年,在新疆乌苏建设的10万吨级生产线试生产成功。至此,凯赛生物完成了第二个生物制造产品的研发。高温生物基聚酰胺聚合生产线的投资只有化学法高温尼龙二步聚合法的1/5以下,生产成本即使在目前石油价格极低的情况下也有优势。 新材料推广遇阻力 长链二元酸是单体,并且有同类化学品,销售上没有障碍,但在生物基聚酰胺研发成功后,凯赛生物在销售环节上需要克服市场准入问题。当某知名手机制造商听说凯赛生物研发成功生物基聚酰胺后,主动找上门,试用生物基聚酰胺制造手机内框架。这给了凯赛生物启示,寻找与终端产品国际巨头合作。 2015年,凯赛生物与科思创合作,将戊二胺用于制造汽车最外层清漆,用戊二胺为原料制造的清漆涂层可以更薄、更耐刮。并与其他汽车厂商合作将生物基聚酰胺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帘子布等。与西门子合作,成立专门研发小组将生物基聚酰胺用于电气领域。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顶尖运动品牌合作,将生物基聚酰胺用于制造运动服装。 服装是凯赛生物最早开拓的市场。从工艺上来说,生物基聚酰胺纺成丝,织成布,染整后做成面料。凯赛生物开始向纺丝厂推销时,没人愿意试用,在与服装巨头合作后,纺丝厂愿意使用了,但又碰到了技术问题。于是,凯赛生物从国际大公司引进团队骨干研究新产品纺丝、印染等工艺,仅纺丝工艺就请了能请到的纺织专家共同研究了六七年,成立了印整实验室,针对各种染料和使用条件开发工艺,解决了很多纺织、印染行业常识性的问题,并帮助下游纺织、印染调整工艺参数,使之用生物基聚酰胺纺丝、染整与使用“尼龙66”无异。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说,“搞新材料,你不去研究这些,别人不会帮你去研究”。今年,凯赛生物的这方面付出将迎来收获,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顶尖运动品牌合作将有可能正式启动。 基于生物基聚酰胺做成塑料件后,耐磨、抗蠕变、免喷涂,以及强度高、隔热性好。目前,凯赛生物还在拓展生物基聚酰胺在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及日用消费品上的应用。 技术团队打造成型 在解决下游需求后,产能的扩张将带来利润的增长。 凯赛生物《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在建或拟实施多个产能扩建项目,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产品线及产能均会明显扩张,公司全部产品产能将达到7.5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10万吨通用型聚酰胺、2万吨高性能长链聚酰胺。生物制造用专业术语来说,即是以合成生物学的方式生产产品,正日益受到重视。 生物材料应用的大时代就要到来,小树成林在望。全球领跑者——凯赛生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研发团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了百人,建设了从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到生物高分子材料聚合与改性的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建立了一支拥有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团队。目前公司已拥有众多生物制造领域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刘修才说,凯赛生物目前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对已研发的两个生物基材料进行应用研究,创造新的应用,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研发新的生物基材料。他认为,有了两个生物基材料的研发成功,未来还能研发出新的生物基材料。 展望未来,刘修才有着科学家惯有的严谨。他说,凯赛生物从事的是全球都需要的绿色制造,主流行业迟早会出来,他们的成功只是个例证,目前看是做到了技术领先,做到了第一家赚钱,但竞争者肯定会出现,凯赛生物要做到少犯错误,技术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