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程实、钱智俊 历史节点之上,后浪涌起之时。着眼于历史坐标系,2020年全国两会立于多重历史节点,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路径产生方向性影响。由此,在应对短期风险冲击、实现“六稳”“六保”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将是今年两会的应有之义。 “前后浪相继,洪波向东流。”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增速目标、就业目标、赤字率等短期政策焦点已经引发市场的热烈猜想。但是放眼长远,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并不局限于此。放之于历史坐标系中,今年两会既处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也将面向全球疫情后剧变的新格局。内外历史节点的交叠之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料将是今年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以此为起点,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在三个方面率先奔涌。其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对下阶段中国改革全局发挥基础性支持。其二,在维持金融开放“高速度”的同时,激活金融改革“加速度”。其三,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其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红利。我们预计,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在两会期间有所展现,并将揭示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成长性机遇的长期脉络。 历史节点之上,后浪涌起之时。着眼于历史坐标系,2020年全国两会立于多重历史节点,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路径产生方向性影响。由此,在应对短期风险冲击、实现“六稳”“六保”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将是今年两会的应有之义。 从内部来看,2020年既是“十三五”与“十四五”的过渡期,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相较而言,在第一个百年目标收官之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将更加突出两大发展重心。一是“民富”,即人民生活在总量上更为宽裕,在结构上水平差异收窄。二是“国强”,即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面向两大重心,未来要素市场料将成为改革深化的核心阵地。一方面,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以传统要素的生产效率提升抵减边际投入收益的下滑,以要素间收入分配的优化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石。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技术等新要素市场的发展,将“激励兼容”这一上轮改革的成功秘钥应用至最富活力的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外部来看,新冠疫情正在瓦解全球旧格局,强博弈、高风险、多不确定性的新世界逐步到来。对于全球经济,本次疫情并非一次性冲击,而是从根本上拆解了过去数十年经济增长的“黄金范式”(要素投入×生产效率=稳健增长)。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化正在持续抑制资源、人口、资本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疫情以及其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逐步导致国际贸易阻滞、经济活动停滞、产业链条疏离,进一步拖累生产效率。两者交叠之下,再考虑全球财政货币政策已近极限,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中枢料将长期下行。在这一全球趋势下,中国经济亟待做好两方面的改革应对:一方面促进消费升级,以内需的稳步扩大克服全球总需求的长期失稳;另一方面加速产业升级,以科创能力的提升跨越全球化的退潮。基于此,中国有望从供应链单一中心成长为供应-需求链双枢纽,主动适应并参与重塑疫情后产业内贸易区域化、产业间贸易全球化的嵌套体系。 由远及近,当上述历史的长趋势发轫于2020年的短时点,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率先奔涌。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所展现,值得市场予以密切关注。 后浪之一: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财富之母”。过去四十余年的历史表明,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对中国经济改革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2020年新版《土地管理法》、《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推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提速,今年两会或将进一步聚焦“一点一面”两大关键。对于土地改革自身而言,建设用地改革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点”:在结构上,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桎梏、跨区域调配障碍,激活建设用地对农民增收、产业落地、城乡发展的多向支持作用;在效率上,加快完善建设用地的定价、配置和收益分享机制,进而脱离粗放式的土地宽供应,从存量土地中挖掘提效空间。对于中国改革全局而言,充分发挥土地改革的全“面”辐射作用,构筑多项关键性改革的正向循环,正是当务之急。其中,土地改革与户籍改革相互配合,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新型城镇化不仅在需求端培育更多层次的内需市场,在供给端亦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为中国制造业全体系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后浪之二:金融体系改革。十九大至今,中国金融开放在蹄疾步稳中不断取得成果,同时也对内部金融改革形成了积极的“鲶鱼效应”。以今年全国两会为承接,在维持开放“高速度”的同时,下阶段发力重心或将转至改革“加速度”。我们预计,两会期间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或将加码。第一,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配合多元退市机制,将金融资源导向实体经济的高效率领域,尤其是加速资本与科创的结合,支持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发展。第二,以贯彻新证券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维护效率、公平、韧性并存的市场生态。第三,以盘活资本存量、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为目标,进一步推动高流动性、高稳定性的金融工具创新,从而为经济短板领域拓展融资渠道。第四,以LPR为“利率锚”,加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坚持通过改革方式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避免因短期经济压力而重拾旧模式。 后浪之三:数字经济发展。今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预测,在两会的新规划下,数字经济或将承担起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职责。从短期来看,新一轮消费促进政策预计将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一方面,在政策实施中用好数字化渠道,实现降低搜寻成本、精确化投放、差异化执行,从而提高消费券、社会救济等工具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把握疫情后数字经济模式固化为日常生活必需的历史机遇,从在线办公、教育、娱乐、医疗、餐饮等领域激活新一轮的消费红利。从长期来看,两会或将从“软”、“硬”两个方面发力,加速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硬实力方面,新基建料将得到积极财政、资本市场工具创新的双重加持,加快支撑起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在软实力方面,数据、技术两大要素市场的培育,以及DCEP与现实经济循环的融合,预计将成为下阶段的建设重点。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新华社5月18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进行了系统设计,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行动指南。 新华社5月18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进行了系统设计,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行动指南。 86次提“改革” 聚焦7大领域 《意见》全文超过1.1万字,共有86处提及“改革”,内容涉及资本市场、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等7大关键领域。 “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是此文件的一大特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清醒看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洪范向上证报表示:“《意见》的出台,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走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战略决心。” 马洪范认为,朝着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努力,用制度、法治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挖掘和释放自身的经济社会潜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回应当前新冠疫情冲击、逆全球化等一系列全球经济治理难题的最佳答案。 专家指出,《意见》着力推进对制度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改革环节,在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公平竞争、要素市场化配置、宏观经济治理、制度型开放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举措,以关键环节制度创新突破带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进。 突出市场化 推进国企混改 在7大关键领域改革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一章被置于《意见》首位强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认为,《意见》有多处亮点,明确了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 《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对于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就是国有参股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机制,也就意味着更大程度地落实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对于企业的董事会决策机制、利润分配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能采用更为市场化的机制。”周丽莎说。 《意见》明确,要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适时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深化铁路行业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完善烟草专卖专营体制。 《意见》强调,要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周丽莎分析称:“2016年提出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垄断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在垄断类企业重点强调了电力、油气、铁路、邮政、烟草,将会大力推动垄断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 《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在全国范围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挑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只要全社会尤其是改革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国范围扎实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与配套体系建设,必将形成世界领先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建设经验,进一步彰显中国道路自信和制度模式的优越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郭丽岩说。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在宏观经济治理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研究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 记者了解到,《意见》出台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会同相关部门提出落实分工方案,明确落实时间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加强对各项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开展改革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改革政策。
5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全文逾万字,囊括了九大部分:总体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治保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举措有效实施。 其中,《意见》明确,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此外,《意见》明确,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 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研究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 再延长30年政策 全面完善产权制度。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 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化解民营企业之间债务问题的市场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 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 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定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规则。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加快全国技术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科技成果、专利等资产评估服务,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价格合理形成。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适时在全国范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适时在全国范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 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全面推开中央和地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 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健全破产制度 推动个人破产立法 完善经济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从立法上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地位并平等保护。健全破产制度,改革完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推动个人破产立法,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法规,实现市场主体有序退出。修订反垄断法,推动社会信用法律建设,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推进油气管网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适时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推进油气管网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适时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健全竞争性油气流通市场。深化铁路行业改革,促进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奇霖张德礼 5月18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份文件在今年2月14日召开的深改委第12次会议上获得审议通过,长达1.1万字,考虑到中央文件制定时的严谨性,如此长篇幅的重磅文件在短期内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小,它的出台和新冠疫情短期冲击关系不大,更多是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内在需要,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素改革等文件一脉相承。 文件共九章,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由于涉及面广,对改革的表述多是提纲挈领性的,指明了改革的大方向,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路线图,也没有明确改革的推进时间,预计后面会出台配套的细则文件。改革越深入,阻力越大,一些改革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出现反复,但只要大方向是沿着市场化推进,都是有助于释放经济活力的。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份文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把“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完善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是谈论经济改革逃不开的话题。文件明确提到要更加重视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也提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的是为了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之处。 这个原则体现在文件的很多方面。比如推动股票注册制改革、探索实行信用债注册管理制,都是为了降低对股票、债券供给中的人为干预。比如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能够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扭曲。再比如推行全国一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防范地方政府另外设置门槛,限制符合要求的企业准入。 第二,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具体形式之一,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和经济的活力。 一是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是对近年社会上“国进民退”呼声的一个回应。二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之前提的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不一样,经济体制改革和强化国有资本竞争力也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分清赛道和遏制不公平竞争。三是在充分竞争的领域,无论是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还是优先股,都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益。四是健全国企经理层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也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五是对混改企业的管理更为灵活,包括探索建立和独资、全资国企不一样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改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第三,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的支持,关键是如何落实。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有目共睹,近年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信用违约频繁,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缓解它们的融资难问题将仍是后续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次文件也着重提到了两点: 一方面,要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营银行大家都比较熟悉,而社区银行的叫法来源于美国等国家,国内对应的主要是“县域商业银行”,以区县农商行为主。发展社区银行目的是为了给当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业务并不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另一方面,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提高民企直接融资主要靠发债,但城投信仰不破,很难避免金融机构对民企债的一刀切。完善民企融资增信体系,市场化的资金不足、意愿不够,需要政府出资,但财政收支压力大,钱从哪里来?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制定清晰、可执行的方案。 第四,延续要素改革文件的思路,将要素市场化改革单独作为一章,改革的方向、内容大体不变,但有些新提法。充分释放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素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需要决心和勇气去推动。 在4月份印发的要素改革文件基础上,本次文件增加了“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的提法,更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2013年后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发生调整,淡化了以往强调区域均衡发展的旧式均衡主义思路,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口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从低行政级别的农村、区县,向地级市和省会城市迁移趋势所带来的变化。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都将进一步促进人口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迁移。 第五,财税改革注重中央和地方的平衡,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不匹配,是隐性债务扩张的根源之一。文件继续强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要强化监督问责,在偏门被堵住的情况下,要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需要降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权。一方面,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另一方面,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 房产税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的定调是“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指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房地产税立法列入第一类的立法项目。但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是“稳妥”和“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结合此次文件的定调,我们认为房地产税在短期出台的概率很低。 第六,在海外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呼声汹涌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捍卫全球化。近年中国对外开放实质性大幅推进,在金融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海外在民粹主义加持下,逆全球化已经从思潮变为实际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继续加快对外开放,将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继续捍卫全球化。 贸易摩擦是近年全球的热点,具体措施包括加征关税、提高贸易壁垒。这次文件明确指出,要“降低关税总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进出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和美国的贸易保护举措形成鲜明对比。全球化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逆全球化大概率会愈演愈烈,但中国加大对外开放,能够团结更多支持全球化的国家,也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和市场化改革。 第七,给予科技创新很高分量,比以往更加重视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加剧,都需要中国加快科技创新。这次文件指出要全面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以往相比,整体的感觉是更加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文件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在多方面支持企业创新。这和发展高科技需要市场化激励有关,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对企业创新的补助和奖励。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东方金诚 王青 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7大关键领域改革措施以及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我们认为,这是继《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之后,在疫情期间出台的第二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文件。这表明,当前在全国上下集中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同时,稳步推进重大结构性改革仍在政策议程中居于核心位置。这不仅将为我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也有助于提振当前市场信心。 一、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意见》出台的背景,文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这些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二、7大关键领域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同时,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1、《意见》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下一步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推动电力、油气管网和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我们认为,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过程中,市场竞争、激励兼容将是未来推动国企经营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向。 针对当前市场普遍关注的民企经营、融资环境问题,《意见》要求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等。这意味着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民企的金融支持等措施并非周期性政策,而是已成为我国基础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升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2、《意见》提出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重点包括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我们认为,其中的“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进一步为民企营造安心的投资、经营环境。而“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的一项“制度激励”。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技术的引进模仿逐步转向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越来越大。 《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以及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这两项措施近年来持续推进,本次《意见》将其纳入,一方面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具体举措,精准实施,精准落实。 3、《意见》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这部分内容与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相衔接,主要内容是强化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数据等四项基本要素的市场建立、价格市场化改革和配置方式创新等。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已由市场定价。与之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要素配置扭曲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根源。我们判断,继“三去一降一补”之后,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成为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伴随改革的深入推进,“蜇伏”的要素资源将被唤醒,并将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在当前外部环境动荡不定,我国经济增长要更多依靠内需驱动,更需激发各类主体和各类要素潜能的背景下,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意见》提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这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旨在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责,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针对当前形势,其中有两点内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意见》强调“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监督问责。”二是要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我们认为,《意见》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也为当前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争论提供了一种理解框架。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核心内容是央行直接以零利率认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为积极财政政策提供零成本融资。这种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减轻国债发行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得商业银行资金不因大量购买国债而减弱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同时又可以避免大量国债发行推高市场利率,加剧企业融资贵问题。其不利之处在于央行货币政策将被国债发行“绑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对政策利率的调控能力,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财政纪律松弛,为潜在的政府负债率和通胀率大幅上升埋下隐患。本次《意见》强调要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要求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这包括明确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的边界,严禁政府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避免这两个“口袋”相连通,以及坚守“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等内容。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现阶段我国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可能性很小。当前我国政策利率远高于零利率水平,货币政策传导能力正在改善;未来国债、包括特别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幅度有限,而且这也仅是疫情特殊时期的阶段性政策,因此现有金融体系有能力消化其供给压力。这样来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财政赤字货币化难以成为必要的政策选项。 5、《意见》提出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认为,这部分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提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是重投资,因此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高,政府税费收入也处于较高水平——这可以支撑政府对基建等领域的投资。当前我国人均收入已达到1万美元,未来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转向消费驱动,增加劳动报酬分配比重将有效支撑居民消费。预计下一步将在最低工资调整、税费体制改革等领域出台向工薪阶层倾斜的具体政策,进一步壮大中产阶层,提升社会整体消费能力。 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主要是解决民众在养老、医疗、住房这三个领域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兜底民生保障。具体方案是提升统筹层次,加大政府投入,织密社会保障网;同时针对本次疫情,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6、《意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重点包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健全高水平开放政策保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我们认为,以上措施既是我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与升级,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带头掀起一股逆全球化过程,发起经贸摩擦、削弱国际组织等做法层次不穷,持续近30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严重顿挫。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国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作为应对,同时强化对WTO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支持,加大对全球公共产品的贡献度。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逆全球化乱流,同时也是在为我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终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未来国内各经济领域将对外资进一步敞开大门,中国不会因外部环境的一时波动而改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7、《意见》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治保障。主要包括完善产权保护、健全破产制度、修订反垄断法,完善各经济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按照包容审慎原则推进新经济领域立法;健全执法司法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机制,以及全面建立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发展市场经济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等内容。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微观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能否成为有执行力的法律法规。同时,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并着力强化执法能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法治除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外,一个重要职能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有权不可任性”。我们判断,下一步针对经济领域公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会进一步强化,重点指向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金融等腐败问题多发领域,通过党内监督、监察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三、三条保障措施将提高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率”,提升民众对改革推进的“感受度”。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对于以上7大领域结构性改革如何不断走深走实,《意见》给出了三条保障:首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能够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并获得强大的组织动员力量。其次,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能够将《意见》的精神实质与各地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调动地方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完善改革激励机制,明确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我们认为,以上三条措施给出了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政治领导、推进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将有效解决“徒法不足以自行”问题,提高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率”,提升民众对改革推进的“感受度”。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指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中共中央、国务院: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意见指出,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研究将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 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好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意见提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建设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 意见提出,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 商务部发布关于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的公告称,调查机关最终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国内大麦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0年5月19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 九部门: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 科技部、教育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银保监会回应银行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进展 银保监会表示,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发布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持续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呈现出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银保监会始终要求银行严格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规定,在规范发行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同时,对于存量业务严格制定整改计划,并按进度扎实有序推进整改。 工信部:在上海自贸区做好相关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 工信部发布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好相关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开放业务包括,申请经营试点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地和服务设施须设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业务相关的加速服务器节点,但仅限于为自身服务提供加速,不得经营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为上网用户提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服务范围限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其他业务的服务范围可以面向全国。 上海银保监局开展保险机构资金运用违规问题自查自纠督导工作 上海银保监局向在沪保险公司发布《关于对保险机构资金运用违规问题自查自纠和风险排查工作进行督导的通知》。通知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保险机构资金运用违规问题自查自纠和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为督促上海地区保险机构做好自查,及时掌握推进情况,上海银保监局决定开展自查自纠督导工作。此次督导检查从即日起到6月30日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