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作工作报告,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刘国强,人民银行党委委员、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外汇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的统筹指导,围绕疫情应对,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金融服务,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果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灵活适度。及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半年累计3次降低准备金率,按照疫情防控应急保供、支持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的需要,分阶段、有梯度地提供3000亿、5000亿、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扩大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支持扩大公司信用债发行,保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末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2.8%,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同比多增2.4万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市场利率下行,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让利,促进普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新低。6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08%,比去年底下降80个基点。 二是金融政策的直达性和精准性显著提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目标,6月1日及时发布并精心组织实施支持企业延期还款和扩大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进一步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时间至2021年3月底,激励银行特别是地方法人银行办理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目前,两项政策工具正有序实施,并初见成效。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基本完成,蒙商银行成立开业。“华信系”风险处置工作基本完成。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方案顺利实施。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基本完成。加强统筹协调,支持银保监会、证监会果断接管“明天系”旗下9家核心金融机构,目前进展顺利。方正集团破产重整平稳推进。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券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结合金融风险处置,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支持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是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持续深化。金融监管协调不断强化,推动健全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等宏观审慎管理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金融领域抗疫国际合作。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取得新的进展,人民币资产成为重要的投资标的。 五是金融服务管理不断创新发展。围绕疫情防控,及时开通了支付结算、科技保障、现金发行、国库资金拨付、征信、债券发行、外汇管理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确保金融服务不中断。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向纵深推进,金融基础数据中心正式启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反洗钱监管扎实推进。大额现金管理开展试点。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团结一心,坚守岗位,以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为主线,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会议要求,2020年下半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一是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重点落实好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和两项直达工具,应延尽延,尽可能多地将受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支持政策不附加硬性要求,消除小微企业顾虑和担忧。抓好阶段性督查和评估验收,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切实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 二是守住底线,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部署,以及金融委的具体要求,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并转入常态化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国务院金融委问责要求,实行重大金融风险形成和处置问责,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密切关注金融风险的边际变化。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开放。继续落实好已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汇管理政策。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四是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履行金融委办公室职责,推动已出台金融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在推动改革中,要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重点加大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支持力度。深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继续牵头推动金融业重点立法,深化“放管服”改革。 五是继续做好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做好收官阶段金融扶贫工作。精心组织起草“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规划。深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创新试点。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统计制度。推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制度。稳步审慎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推进征信互联互通。依法有效开展反洗钱监管、调查与监测分析。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加快建立覆盖全市场的交易报告制度和总交易报告库。 会议强调,人民银行系统要持续抓好党建工作,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模范机关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动各级机关党的建设规范发展。树立“金融家也要成为政治家”的理念,贯通落实“两个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金”,从严管人管作风。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用履职成效来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列入“军令状”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高度重视干部工作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中央银行履职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人民银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完)2
图片来源:微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部署,确保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落实落细,7月31日上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殷勇介绍了北京市保市场主体相关举措及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介绍了北京地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进展、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落地等情况;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负责同志围绕如何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作了发言;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公司、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公司、北京小笨鸟信息技术公司代表反映了已出台的金融政策对企业的扶持情况,以及应对疫情冲击、持续经营方面遇到的困难。会议就当前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并交流了意见建议。 易纲详细了解了金融机构线上银企对接服务、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具体情况。他指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下行,创新推出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多项直达政策支持工具,稳企业保就业,推动金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 易纲强调,金融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金融服务,主动适应企业融资新要求,确保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地见效,为稳企业保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易纲要求,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的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营业管理部要认真研究,进一步提高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民银行办公厅、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以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完)
民营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工商银行江苏分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工总行“48字”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特殊的疫情形势,持续加大向民营企业融资“输血”力度,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该行累计向民营企业投放贷款超1000亿元。 快速建立名单制,“靶向”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疫情就是命令。1月末,该行全面启动了金融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治企业专项服务行动,围绕人民银行重点企业梳理形成了200户首批重点信贷支持的疫情防控企业清单,其中民营企业108户,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了前中后台、上下级行快速联动的绿色通道机制。2月初以来,该行共投放近50亿元民营企业疫情防控贷款。 持续推进“千户工程”,助力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居于重要地位。该行根据江苏制造业市场发展情况和工行信贷政策导向,已连续五年实施制造业“千户工程”行动,每年围绕省重大制造业项目、制造业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梳理形成目标客户,明确当年制造业拓展的方向,加大对相关领域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该行当年累计新拓展民营制造业企业1511户,为民营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534亿元。 开展专项行动,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开展“春润行动”,结合各市精准复工复产具体方案,围绕省内“五医领域”等7大类重点行业、240个省级重大投资项目,加大资源倾斜,建立健全专项服务机制,有力有序推进支持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要客户复工复产。推动“春融行动”,全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该行利用工行全球化金融服务优势,通过信贷规模保障、优惠费率、便捷跨境结算服务等措施帮助涉外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克服疫情影响。2月初以来,该行累计投放民营企业稳外资、稳外贸贷款近300亿元。 强化服务创新,充分满足民营小微企业特色需求。针对民营小微企业抵押物少的特点,积极推广“创业贷”“苏贸贷”“苏科贷”等江苏特色小微产品,打造支持江苏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工行名片。针对疫情期间无接触服务的形势和要求,该行积极推广标准化线上产品,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小额化、标准化、线上化的需求。截至6月末,该行线上融资业务户数较年初增加近1万户、融资增加172.2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作工作报告,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刘国强,人民银行党委委员、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外汇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的统筹指导,围绕疫情应对,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金融服务,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果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灵活适度。及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半年累计3次降低准备金率,按照疫情防控应急保供、支持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的需要,分阶段、有梯度地提供3000亿、5000亿、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扩大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支持扩大公司信用债发行,保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末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2.8%,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同比多增2.4万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市场利率下行,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让利,促进普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新低。6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08%,比去年底下降80个基点。 二是金融政策的直达性和精准性显著提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目标,6月1日及时发布并精心组织实施支持企业延期还款和扩大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进一步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时间至2021年3月底,激励银行特别是地方法人银行办理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目前,两项政策工具正有序实施,并初见成效。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基本完成,蒙商银行成立开业。“华信系”风险处置工作基本完成。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方案顺利实施。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基本完成。加强统筹协调,支持银保监会、证监会果断接管“明 天系”旗下9家核心金融机构,目前进展顺利。方正集团破产重整平稳推进。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券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结合金融风险处置,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支持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是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持续深化。金融监管协调不断强化,推动健全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等宏观审慎管理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金融领域抗疫国际合作。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取得新的进展,人民币资产成为重要的投资标的。 五是金融服务管理不断创新发展。围绕疫情防控,及时开通了支付结算、科技保障、现金发行、国库资金拨付、征信、债券发行、外汇管理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确保金融服务不中断。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向纵深推进,金融基础数据中心正式启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反洗钱监管扎实推进。大额现金管理开展试点。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团结一心,坚守岗位,以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为主线,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会议要求,2020年下半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一是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重点落实好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和两项直达工具,应延尽延,尽可能多地将受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支持政策不附加硬性要求,消除小微企业顾虑和担忧。抓好阶段性督查和评估验收,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切实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 二是守住底线,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部署,以及金融委的具体要求,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并转入常态化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国务院金融委问责要求,实行重大金融风险形成和处置问责,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密切关注金融风险的边际变化。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开放。继续落实好已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汇管理政策。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四是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履行金融委办公室职责,推动已出台金融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在推动改革中,要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重点加大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支持力度。深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继续牵头推动金融业重点立法,深化“放管服”改革。 五是继续做好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做好收官阶段金融扶贫工作。精心组织起草“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规划。深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创新试点。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统计制度。推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制度。稳步审慎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推进征信互联互通。依法有效开展反洗钱监管、调查与监测分析。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加快建立覆盖全市场的交易报告制度和总交易报告库。 会议强调,人民银行系统要持续抓好党建工作,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模范机关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动各级机关党的建设规范发展。树立“金融家也要成为政治家”的理念,贯通落实“两个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金”,从严管人管作风。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用履职成效来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列入“军令状”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高度重视干部工作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中央银行履职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人民银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到2022年全省建成1380万亩高标准农田 近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三年,全省每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30万亩,每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示范项目10万亩,稳定保障500万吨以上粮食产能;到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80万亩,为提升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提出,在规划布局上,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特别是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苏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在示范提升项目上,2020—2022年,省级统筹资金每年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示范项目10万亩以上,鼓励建设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地区整县、整乡(镇)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 方案要求,要严格项目验收考核,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纳入对市、县(区)政府责任制考核内容。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和激励制度,对任务完成情况好的市、县(区)给予倾斜支持,对未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约谈。 在保障支持方面,方案提出,要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省、市、县(区)财政共同承担农田建设支出责任。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省级财政对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每亩给予奖补1.5万元。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市、县政府在政府债务限额内通过政府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3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部署,确保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落实落细,7月31日上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殷勇介绍了北京市保市场主体相关举措及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介绍了北京地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进展、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落地等情况;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负责同志围绕如何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作了发言;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公司、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公司、北京小笨鸟信息技术公司代表反映了已出台的金融政策对企业的扶持情况,以及应对疫情冲击、持续经营方面遇到的困难。会议就当前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并交流了意见建议。 易纲详细了解了金融机构线上银企对接服务、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具体情况。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下行,创新推出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多项直达政策支持工具,稳企业保就业,推动金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 易纲强调,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金融服务,主动适应企业融资新要求,确保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地见效,为稳企业保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易纲要求,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的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营业管理部要认真研究,进一步提高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月30日,金融支持湖北文旅产业疫后重振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对接会在汉召开,副省长张文兵出席并讲话。省文旅厅与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获意向授信800亿元,武汉旅发投集团等7家文旅企业获项目融资180亿元。 张文兵指出,要充分认识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后重振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湖北文旅市场全面恢复的信心。要着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落实惠企帮扶政策,着力激发市场消费,着力保广大中小微文旅企业,着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金融支持为主要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支撑,带动文旅企业健康经营,带动文旅市场全面恢复。 省文旅厅、人行武汉分行汇报相关工作情况,省联发投、鄂旅投等企业代表和国开行省分行、工行省分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