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蚂蚁集团ABS融资已放行200亿 还有320亿在路上) 每经记者 陈晨 11月3日,蚂蚁集团上市暂缓,但是蚂蚁集团ABS融资的脚步并未停止,相关6只ABS产品均在11月3日后更新了审核状态。 11月25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蚂蚁集团旗下5只ABS产品中,有2只项目通过,拟发行金额200亿元;还有3只为已受理,拟发行金额260亿元。此外,深交所官网显示,蚂蚁集团旗下还有1只ABS产品状态为已反馈,拟发行金额为60亿元。 另外,11月25日,中基协发布了10月企业ABS备案信息,10月共计备案131只,新增备案规模1604.09亿元,创年内单月最高规模。截至10月底,存续企业ABS规模达1.93万亿元。 记者整理 摄图网图 杨靖制图 蚂蚁集团2只ABS获批 蚂蚁集团在2015年推出了花呗和借呗产品,分别以两家小贷公司(蚂蚁小微和蚂蚁商诚)作为放贷主体,然后通过发行ABS进行融资。不过,自从11月3日晚间,蚂蚁集团上市暂缓的消息发布后,有关蚂蚁集团ABS融资的情况就备受关注。 11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查询发现,目前蚂蚁集团旗下6只ABS产品均有更新状态,ABS融资脚步并未受阻。上交所官网显示,目前蚂蚁集团旗下有2只ABS产品项目状态为“通过”,拟发行金额合计达200亿元;还有3只ABS产品的项目状态为“已受理”,拟发行金额合计达260亿元。此外,深交所官网显示,其有1只ABS产品项目状态为“已反馈”,拟发行金额60亿元。 处于“通过”状态的2只产品中,其中一只是国泰君安借呗第4~12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拟发行金额100亿元,原始权益人为蚂蚁商诚,计划管理人为国泰君安资管,该项目11月6日获得受理,11月23日获得通过。还有一只是中信证券花呗一至十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拟发行金额100亿元,原始权益人为蚂蚁小微,计划管理人为中信证券,该项目11月3日获受理,11月20日获通过。 其实,蚂蚁集团IPO被暂缓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相关ABS产品审核没有停止,ABS产品发行也在持续中。Wind数据统计显示,11月以来,原始权益人为蚂蚁商诚和蚂蚁小微的ABS项目发行规模达274.7亿元。 华金证券近期在研究报告中表示,2019年以来,蚂蚁小微发行花呗ABS 1589亿元、蚂蚁商诚发行借呗ABS 380亿元。目前,花呗、借呗ABS存量余额1708亿元,相对于蚂蚁促成贷款余额2.15万亿元,资产证券化规模较小。 10月企业ABS备案131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25日,中基协披露了最新的企业ABS备案数据。2020年10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备案确认131只,新增备案规模合计1604.09亿元,创下年内最高单月新增备案规模。 按照基础资产划分,10月债权类产品新增备案规模1464.07亿元,未来经营性收入类产品新增备案规模120.50亿元,REITs类产品新增备案规模17.20亿元,其他类2.32亿元。按照二级资产划分,其中,小额贷款债权和应收账款新增备案规模分别达639.54亿元、455.52亿元,分别占到新增备案规模的39.87%、28.40%。当然,蚂蚁集团一直是小额贷款债权的“中流砥柱”。 另外,截至2020年10月底,存续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1986只,存续规模19332.87亿元。按基础资产二级分类来看,应收账款、小额贷款债权、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CMBS)、融资租赁债权、基础设施类收费以及REITs类存续规模合计16597.82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85.85%。购房尾款、保障房、信托受益权等其他类别基础资产存续规模合计2735.06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14.15%。存续基础资产分布及占比较上月未发生显著变化。 Wind数据显示,作为企业ABS的管理人,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发行项目总数达166个,发行金额达1733.02亿元;此外是平安证券,发行项目总数155个,发行金额达1407.94亿元;中金公司发行项目总数达92个,发行金额达1074.88亿元。 【作者:陈晨】 (编辑:文静)
被誉为“金砖之父”的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长期关注新兴经济体发展。他认为中国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巨大的劳动力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是助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摆脱贫困的两大重要引擎。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学习中国经验,在教育、科技应用、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加大发力,提高生产率。 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全球正常经济活动遭遇重大破坏性影响,今年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联合国报告指出,受疫情冲击,全球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已经出现倒退——希望这只是暂时的挫折。在这一危机时期,国际社会承认我们已经取得的减贫成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真正了不起的成果。 图片来源:中国居功至伟。中国不仅使8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而且使大约一半人口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七国集团” (G7) 的水平。这样的成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的。 2001年,我发表了题为《世界需要更好的经济“金砖”》 (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 的报告,“金砖国家”概念一炮而红。我在文中提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可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也确实看到了这种潜力。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和当时在高盛的同事们认为,到21世纪30年代末,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名义经济规模将与美国相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已经帮助这么多人脱贫,其他金砖国家能从这一巨大成就中学到什么?这些经验也许对大多数非洲国家更适用,特别是贫困国家比较集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两大引擎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两股力量驱动的:一是劳动力规模,二是劳动生产率。 决定劳动力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国的人口趋势,因此那些出生率高、人口预期寿命长的国家,往往拥有较大的劳动力优势。除此之外,移民是唯一能真正显著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另一个因素。人口众多的国家,尤其是平均年龄较低的国家,通常会比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得更快。 图片来源: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10亿的国家,相较于其他金砖国家优势明显。在这方面,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可向中国学习的——想学也学不来。唯一的例外可能是人口规模与中国近似的印度。事实上,因为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比中国更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其人口规模很可能超过中国。理论上讲,这将使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高过中国。 不过,这也不是必然的,因为经济增长还有第二个决定因素,即生产率。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并没有特别的天然优势,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生产率增长更为强劲,这一点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 图片来源:提高生产率不仅困难,而且没有现成的章法可循。经济学家认为,某些成功的政策可能有助于提高生产率,但这仅仅是有根据的猜测,并不是定论。 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医疗条件、人力资源素质、基础设施质量,以及各种现代技术,都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此外,国家治理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包括一国追求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数量,以及国家债务水平等,也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在以上多个方面中拿到了更高分。 中国经验 我在担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期间,除了提出“金砖国家”的概念外,还主持创建了一套名为“全球经济增长环境指数” (GES) 的评分体系。这套体系包含18个指标,我们认为这些指标是促进可持续增长、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多个指标在上文有所提及。 过去,我们每年都会发布大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年度GES指数得分,直到2014年以后停止了发布。 在2014年的指数中,新加坡总分为8.10,高居183个经济体榜首;厄立特里亚得分仅2.50,在榜单中垫底;中国得分为6.03,在金砖国家中最高,并首次超过了G7国家意大利。 图片来源:就会发现其他金砖国家有很多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中国在教育、科技应用,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性相关方面成就显著,尤其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 当然,中国若要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更多财富的长期目标,它仍需在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但对于希望取得同样成就的其他金砖国家而言,中国有更多地方值得学习。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6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220亿美元,降幅为0.7%。 “9月份,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上,受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主要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上涨,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解读称。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告诉《金融时报》记者,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变动主要与汇率折算因素有关。9月份,美元汇率指数上涨1.9%;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下跌,其中,欧元下跌1.8%,英镑下跌3.4%,日元上涨0.4%,由此造成非美元部分外汇储备资产账面上有所减少。 “从资产价格看,全球主要资产价格涨跌互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具体看,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4%;股票指数整体下跌,标普500指数下跌3.9%,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下跌2.4%,日经225指数微弱上涨0.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 在真实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方面,温彬表示,9月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为55.4%,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53.7%,环比回升2个百分点。海外经济虽整体有所恢复,经济景气指数较高,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因素仍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而受近期资本市场波动影响,9月份,北向资金总体呈现流出态势。因此,跨境资本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9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回落。 当前,海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王春英强调,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谢亚轩预计,未来美元指数整体上还会延续此前回落趋势,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仍会稳步小幅上升。 “在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跨境资本流动更易频繁的情况下,外汇储备规模月度间的涨跌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温彬认为,下个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更多积极因素不断出现,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奠定基础。同时,国内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将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都有助于促进跨境资本流动平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提供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要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1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发布11月外汇储备数据。 截止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31785亿美元,预期31500亿美元,较10月末上涨505.2亿美元,增幅为1.62%,在连续2个月下跌后止跌反弹。 中国11月末黄金储备报6264万盎司(约1948.32吨),与上个月持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0年1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0年11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 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研发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等影响,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总体上涨,主要国家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上升。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挑战显著增多。预期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专家表示,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 外汇市场运行稳健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研发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等影响,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总体上涨,主要国家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上升。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11月外储规模变动主要受估值影响。11月美元汇率指数下跌2.3%收于91.9。债券指数和股票指数有所上涨,带来汇率和资产价格账面收益。”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整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在9月、10月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两个月回落后,11月估值上涨带动外汇储备规模回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3.1万亿至3.2万亿美元之间,稳定基础相对牢固。 做好汇率风险管理 管涛认为,在货币当局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情况下,外汇储备变动主要取决于估值影响。明年估值会如何变化,取决于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及对资产价格变动的方向。 温彬称,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一方面,我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渐减弱,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年内新高,预示着良好的经济景气,全年经济能实现正增长,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完善,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下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挑战显著增多。预期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王春英称。 温彬强调,跨境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利用好汇率风险管理工具,避免汇率剧烈波动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损失。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研发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等影响,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总体上涨,主要国家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上升。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整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3.1万亿美元至3.2万亿美元之间。”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一方面,我国经济延续持续复苏态势,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制造业PMI创下年内新高,预示着良好的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完善,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王春英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挑战显著增多,预计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姚进)
信贷投放保持强劲,稳杠杆意图更加明晰,人民银行昨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同比增长,环比也有一定回升。据初步统计,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较10月环比多0.71万亿元。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实现温和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具体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信贷对于实体经济支撑仍然强劲,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2284亿元,财政融资拉动作用明显。 不过,受到信用债市场情绪影响,企业债券融资出现一定回落。“受近期个别信用债券违约影响,债券融资新增仅有862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660亿元和2468亿元,说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降低。”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环比略有下降,但总体仍然保持前期水平。 从人民币贷款数据来看,11月以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延续了10月的数据特点,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提升。具体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达到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达到5887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中长期贷款之所以增加,主要由于产能利用率仍处高位,资本性开支相关融资需求仍存,从银行角度看,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居民部门方面,商品房销售有所改善带动中长期贷款需求温和增长。 伴随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贷款派生存款稳定增长,货币供应量也保持较快增长,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7%,涨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温彬表示,广义货币增速止跌回升,主要由于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同时,11月财政存款减少1857亿元,财政支出对货币投放形成贡献。 温彬说,11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0%,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温和增长,意味着货币政策仍然灵活适度。今年11月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 展望后续及全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12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将略有下降,同比规模变化不会太大。这将确保年内新增信贷总量控制在20万亿元以内,新增社融达到35万亿元左右,均比上年明显多增。 王青表示,今年财政支出进度较为滞后,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将带动M2增速保持在当前水平。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