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间,蓝思科技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蓝思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下称“蓝思国际”)与LyraInternationalCo.,Ltd.(下称“卖方”)、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可成科技”)于当日签署了《股权买卖契约》,蓝思国际拟以现金99亿元收购卖方持有的可胜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以及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以下合称“标的公司”)各100%的股权。上市公司为蓝思国际履约提供担保,可成科技为卖方履约提供担保。 蓝思科技介绍,本次交易系公司多年以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沉淀,以及对消费电子业务的中长期战略布局,符合公司长期发展规划。本次交易将使公司加快实现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产品组合的中长期目标,为公司进一步向下游供应链进行业务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持续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 蓝思科技主营玻璃、蓝宝石、陶瓷、塑胶与金属小件加工等业务,与标的公司是上下游业务关系。标的公司主营手机金属机壳加工及组装,从事各类合金的生产、销售与研发。蓝思科技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垂直整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通过资产收购布局产业链的现象近期不断出现。同日,三安光电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湖南三安”)拟以现金3.815亿元收购福建北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电新材”)100%股权。 三安光电介绍,本次收购北电新材100%股权,是为了夯实公司集成电路原材料的布局,满足经营需要,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公司突破发展瓶颈,扩大业务规模,对后续公司业务的开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北电新材成立于2017年3月31日,注册资本约1.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生产;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功能材料及其元器件的开发、销售及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功能器件用衬底的生产;人造宝石的制造及销售;集成电路设计等。2019年、2020年上半年,北电新材分别实现营收353.14万元、304.37万元,净利润分别是-2674.38万元、-1766.97万元。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消息称大疆裁撤约三分之二的销售团队, 包括海外团队。据腾讯科技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大疆已在大规模削减其全球销售和营销团队。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已把深圳总部的企业销售和营销团队从180人削减至60人。大疆的全球视频制作团队曾被用来突出该公司的无人机拍摄潜力,但现在团队规模已从40至50人缩减到了3人左右。一个由6人组成的营销团队已被派往韩国。 二季度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同比涨27%, 联想份额领衔。市调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了2020年 Q2 全球笔记本市场最新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排名前五,其中联想控制了约27% 的份额,为全球第一。 微软有意收购 TikTok 在英国的业务。据彭博社报道,微软表示对收购短视频应用 TikTok 的英国业务也有兴趣。此前,微软已确认就收购 TikTok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与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展谈判。此前,微软已确认就收购 TikTok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与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展谈判。 印度 Unacademy 计划融资1.5亿美元。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在线教育平台 Unacademy 即将完成一笔 1.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日本软银。预计本次融资完成后,Unacdemy 将成为印度估值第二高的教育科技平台。 三星计划将部分手机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据 ET Tech 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将一部分手机生产线从越南转移至印度。目前,三星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已拥有一个手机制造工厂。越南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预计未来五年将出口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手机。 信实集团计划收购两家初创公司。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巨头信实工业日前传出计划收购印度在线家具交易平台 Urban Ladder 和 牛奶配送平台 Milkbasket。据了解,信实方面已与 Urban Ladder 团队进行了数月的谈判,预计收购价格将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 Milkbasket 的收购价预计在 1500万美元左右。 东南亚 印尼政府向多家科技巨头征收10%增值税。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尼政府日前宣布将向Facebook 和迪士尼征收10% 的增值税。因疫情严重挫伤印尼线下经济,印尼政府向互联网巨头加征增值税,目前网飞、亚马逊、Spotify、谷歌都被印尼政府要求缴纳增值税。 Netflix 计划在东南亚推广手机端订阅服务。据路透社报道,Netflix 计划在东南亚市场推广手机端订阅服务,并增加东南亚本土内容在各个国家的权重。此举是为了应对迪士尼 Disney+ 在东南亚的扩张计划。目前,网飞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推出一项仅供手机端使用的订阅计划,月费低至5美元。 拉美 软银投资巴西医疗科技初创公司 iClinic。据 Latamlist 报道,巴西医疗科技初创公司 iClinic 日前完成 B 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集团,但双方暂未公布融资金额。 iClinic 主要业务为开发医用 SaaS 软件,助攻方向为医疗预约管理和病历管理。 其他 英伟达或将收购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公司 ARM。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有意收购英国科技巨头 ARM。知情人士透露,这笔交易最快有望在今年夏末完成。届时,ARM 的估值或将达到400亿英镑。此前,ARM 的私募股权持有者日本软银于今年4月份首次提出出售该公司。当时,软银聘请高盛物色买家。高盛与苹果接触后,后者决定不收购 ARM。(新浪科技) 巴基斯坦出行公司Airlift获得1200万美元投资。据 Menabytes 报道,本轮投资由美国 First Round Capital 领投,戈壁创投跟投。这是巴基斯坦今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Airlift 专注提供高端的长途出行服务,目前开设了从卡拉奇到拉合尔的专线。 图|Pixabay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京东14日在港交所早间公告,公司于2020年8月已订立最终协议,子公司Jingdong Express Group Corporation(京东物流)将收购中国专门从事限时速运服务的跨越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权益,收购以总对价人民币30亿元收购跨越速运现时股份及认购跨越速运已发行新股份进行。预期该交易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
8月10日,东北制药因重大事项停牌。当日午间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于8月9日收到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方大集团”)之一致行动人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钢铁”)告知正在筹划部分要约收购事项,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公司上市地位为目的,预计停牌日期不超过2个交易日。 “前次要约计划收购1.35亿股,但最后只收到了十几万股,较原计划相差甚远。”新热点投资创始人李鹏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或是上次收购并没有实现既定目标,方大钢铁才会在一个月后再次启动要约收购。 上次要约收购未达计划目标 此次停牌之前,方大钢铁上一次发起要约收购东北制药的行动才刚刚结束。 2020年5月11日,东北制药发布提示性公告称,方大钢铁拟对除方大钢铁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发起要约收购,要约收购价格为7.72元/股,收购数量为9070.48万股,占总股本的10%。 5月22日,东北制药披露收购报告书,方大钢铁要约收购期限自5月25日起至6月23日止,共计30个自然日。伴随东北制药2019年度权益分派方案的实施,方大钢铁拟收购的股份数量也从原来的9070.48万股变更为1.35亿股,要约收购价格从7.72元/股变更为5.19元/股。 但东北制药后来披露的公告显示,在要约收购期内,符合要约收购要求的其他股东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7月10日披露的要约收购结果显示,截至6月23日要约收购期限届满,仅有49个账户共计14.74万股接受收购人发出的要约,相当于仅完成原收购计划的千分之一左右。 “要约收购价格是收购报告书提示公告发布前30个交易日的算术平均价,较今年2月份时的股价高点低了两成左右,前期被套的投资者肯定不愿意亏钱参与要约。”李鹏岩分析认为,“参与上次要约收购的投资者数量较少,主要在于收购方给出的要约收购价格不具吸引力。其他投资者如果对大股东的增持行为以及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真正充满信心,或许更愿意选择持股,而不是轻易交出自己的股权筹码。” 此次要约收购价格或将上浮 2019年,东北制药的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就曾对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兴商业的其他股东发起过要约收购,由于中兴商业相关股东参与要约收购的积极性比较高,最终完成收购计划的超九成股份。 “在发起要约收购前,辽宁方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东北制药和中兴商业两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均在30%左右,连续对两家上市公司发起要约收购,或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对两家公司的控股权和话语权。”李鹏岩向记者介绍:“2019年对中兴商业的要约收购完成后,辽宁方大集团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今年对东北制药发起的要约收购,上一次并不圆满,辽宁方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收购完成后对东北制药的合计持股比例变化并不大,距其计划的目标仍相差很远。” “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要约收购价格不能低于要约收购提示性公告日前6个月内收购人取得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要约价格低于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该股票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还需出具专门说明。”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明明表示,由于相关收购方半年内并没有进行相关交易,这一次要约收购定价可能仍会参照提示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来确定。 “截至目前,辽宁方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中兴商业、方大炭素等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均在40%左右,在东北制药的持股比例不足30%,参照上次设计的要约收购方案,预计方大钢铁此次拟收购股份数量应该占东北制药总股本的10%左右。”李鹏岩分析认为,为了提高其他股东参与要约收购的积极性,顺利实现收购计划,此次要约收购价格可能会比基准价做一定的上浮。
杭锅股份跨省收购中来股份,演绎了“A吃A”的新例。 不同于一般的控股权收购,“A吃A”模式牵涉双方数以万计的股东,买卖双方的博弈更为复杂,面临市场及股东的双重检验。但即便难度较大,透明度更高的“A吃A”案例近年屡见不鲜,今年以来已有浙数文化收购ST罗顿、格力地产收购科华生物等。 “分拆上市政策放开后,A股上市公司控股另一家A股公司不再是障碍。”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去杠杆及资管新规导致买家稀缺的大环境下,这种模式为市场带来了庞大的买家群体,再融资政策的松绑更是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一方有钱,一方想卖 从交易方案看,“A吃A”案例通常以现金收购为主。以杭锅股份为例,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购买林建伟、张育政夫妇持有的中来股份部分股权,加上受让表决权委托,实现对中来股份的控制。 具体来看,本次收购分两步。杭锅股份先出资7.38亿元购买中来股份9.58%股份,转让价格9.9元/股,较8月7日收盘价溢价30.44%。与此同时,杭锅股份将获得19.09%股份的表决权委托,合计控制中来股份28.67%表决权,成为中来股份的控股股东。 在张育政离职满6个月后的3个交易日内,即标的股份符合可转让条件后,杭锅股份将第二次收购中来股份9.09%的股份。两次交易完成后,杭锅股份将持有中来股份18.67%股份,并持有10%股份的委托表决权。为夯实控股权,杭锅股份还明确,未来将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以不高于12元/股的价格增持不少于3亿元。 为何以现金而不是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市场人士表示,现金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无需监管部门审核,整个交易周期相对可控。另外,采取现金方式应与股权出让方的诉求有关。 显然,“A吃A”模式中,好胃口的收购方得有钱,出让方则有套现诉求,且有产业基本面。以杭锅股份收购中来股份为例,前者现金流较为充裕,截至今年一季度货币资金有17.6亿元;中来股份实控人林建伟与张育政夫妇所持股份多数已质押,少量股份被司法冻结,此前就在寻求出让控股权。本次协议还约定,在第一次股份转让完成过户登记且董事会换届选举完成后,杭锅将向林建伟夫妇提供6亿元借款,后者以不少于1.2 亿股股份提供质押担保。 再看格力地产收购科华生物的案例,出让股份的原第一大股东LAL公司系知名美元PE方源资本旗下基金,2014年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大股东。在推动科华生物做大做强之后,方源资本存在套现离场的需求。今年6月,格力地产子公司珠海保联斥资逾17亿元现金,受让LAL公司所持18.63%股份,成为科华生物第一大股东。 战略为要,产业为本 在层出不穷的控股权收购交易中,“A吃A”案例要花费收购方的大量现金,不同于纾困性质,其核心诉求是花钱买产业,通过战略收购达到产业协同。 例如,顺应珠海做强生物医药的战略布局,国资背景的格力地产几年前便开始布局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收购科华生物,格力地产自称是向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布局迈出实质性步伐,完善和扩展大健康板块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再看杭锅股份,公司主营传统能源设备,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参股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掌握了光热发电及储能核心技术,并通过青海德令哈光热电站等项目得到应用,已将新能源定为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中来股份则是国内最早从事N型高效电池研发,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杭锅可借此项收购迅速切入新能源板块。 今年6月,浙数文化披露收购预案,拟通过协议转让和定向增发的方式,入主海南上市公司ST罗顿。浙数文化聚焦数字娱乐、大数据、数字体育等核心业务,此次收购ST罗顿后,将后者定位为数字体育产业平台,欲通过多方合作助力上市公司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获得先机。 “这两年,控股权交易特征的变化很明显。一是壳思维将让位于产业思维;二是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会越来越多。”文艺馥欣资本创始人阮超认为,随着分拆上市政策落地,未来或许会看到更多“A吃A”的交易。 不过,由于涉及2家上市公司,各自股东的接受度、标的公司估值高低、双方未来整合预期等因素,均会增添“A吃A”案例的不确定性。此前,德展健康收购金城医药、华东医药收购佐力药业、顾家家居收购喜临门等“A吃A”交易均无功而返。
东北制药8月10日午间公告称,公司9日收到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动人方大钢铁的书面告知函,方大钢铁正在筹划部分要约收购事项,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公告称,本次要约收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预计停牌日期不超过2个交易日。
8月4日晚间,*ST梦舟发布公告称,芜湖市楚恒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楚恒投资)向公司除楚恒投资外的全体流通股东进行部分要约收购。目前,要约收购期限已经届满,经初步核实,预受要约的实际股数不足2.25亿股,本次要约收购失败。 据悉,要约收购期限自今年6月5日起至8月3日止,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量占*ST梦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2.70%,要约价格为1.20元/股。 公告显示,因相关手续未能及时办理完毕,经*ST梦舟申请,公司股票于8月5日继续停牌一个交易日,并将在要约收购结果公告当天复牌。 8月4日晚间,*ST梦舟董事长宋志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是由芜湖政府部门在主导,是为了帮助企业纾困,目前在等待有关政府部门的进一步通知。 意味着股东看好股价? 今年5月初,《每日经济新闻》就曾报道,安徽富豪李厚文关联公司楚恒投资大举买入*ST梦舟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彼时,*ST梦舟方面表示,公司和楚恒投资未有任何接触,不知其增持股票目的。 到了5月底,*ST梦舟公告称,楚恒投资决定以部分要约收购方式增持公司股份,预定收购2.25亿股,占总股比的12.70%。要约收购完成后,楚恒投资预计将持有上市公司15%的股份。但若预受要约的实际股数不足2.25亿股,则此次要约不生效。 对于此举,楚恒投资当时称是协助*ST梦舟梳理业务、实现脱困,不以终止公司上市地位为目的。 不过,投行文艺馥欣的创始人阮超在当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ST梦舟来说,影视行业暂时还没有看到趋势性反转的机会,整体切割并回归铜主业是正确的选择,但楚恒投资的要约收购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根据7月30日公告披露,截至7月29日,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合计741.22万股。8月4日晚间,*ST梦舟《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楚恒投资期末持股数量为4072.61万股,持股比例为2.30%。 8月4日晚间,阮超表示,当时自己不看好,是因为要约本身不能达到维持股价的作用,只能拖延时间。但*ST梦舟等来了一个活跃的市场,应该说暂时脱离了危险。要约失败对*ST梦舟是好事,意味着股东看好股价,也就达到了将股价维持在1元以上的目的。 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 *ST梦舟《2020年半年度报告》还显示,今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6.37亿元,同比下降1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约6110万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约1009万元。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铜加工业务:包括铜及铜合金板材、辐照交联电缆、特种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线束、通讯装备及5G、智能终端等行业。 半年报称,公司战略重心是继续深耕铜加工业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向铜及铜合金新材料方向发展。2020年上半年,公司高精带产品生产和销售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1%、2.1%。 早在7月13日业绩预告中,*ST梦舟就解释,因为子公司鑫古河金属(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古河)取得征收补偿收入。同时,铜加工板块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盈利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6日,*ST梦舟召开201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受让公司控股子公司鑫古河金属(无锡)有限公司剩余40%股权的议案》,将鑫古河全资控股。 对此,*ST梦舟方面解释称,此次交易是公司回归铜加工主业及持续深耕高精密度铜带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鑫古河和公司控股子公司鑫科铜业在业务和技术上将进一步产生互补和协同效应。 半年报显示,鑫古河总资产为5.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61亿元,半年内营业收入为2.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