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自动播放 play 0520李德林-世间再无药神 向前 向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德林 “你如果不想被坑,就不要先进坑”。中南文化的老板陈少忠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句话,这是他押中的爆款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经典台词,现在陈少忠恐怕只能抬头望苍天,自言自语:“当每颗星星都在呜咽,都在落泪,每个幻想都已幻灭,是否能相信,你会出现?” 开玩笑,陈少忠没有那么诗意,这是中南文化巅峰时刻押中的另一部爆款《一出好戏》的台词,造化弄人的是,中南文化再也不会出现在陈少忠的世界里,世间没有药神能拯救陈少忠的影视幻想,幻灭的中南再无文化。 中南文化今天盘中走起了心电图,昨天以7分钱拉上涨停板,这让我有一种恍惚的穿越感。2015年以18块多买入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叫中南重工,不过公司已经花10亿收购了大唐辉煌影视公司,包揽了孙俪、刘烨等一大批一线艺人,上市公司名字都还没有来得及改,又花4.5亿收购了新华先锋,包揽了严歌苓、天下霸唱等一批热门作家。 我买进去后,股价就不断涨,涨到55块的时候,心里很不踏实就卖掉了,没想到股价最高拉到60块。中南重工改名中南文化后,继续收购游戏研发公司、成立中南影业、影视并购基金。上市后净利润一直没有超过7000万的中南重工,转型并购一年后就将利润拉到1.39亿。随之中南影业参与投资了《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等爆款电影,只是股价再也没有回到60块的历史高位。 股价回不到历史高点,很多投资者会想到《一出好戏》里面的一句台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算那陨石真掉下来,损失最小的就是咱这种没钱的。真是那样吗?如果遇到了中植系,恐怕陨石同样会砸懵小股东。中南文化真正从传统的重工转型影视文化,幕后的推手就是善于玩儿资本的中植系,大唐辉煌在被中南文化收购之前,中植系进行了两步连环设局。 第一步,中植系旗下的两公司通过定增认购了大唐辉煌的股份,之后中植系旗下另一公司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进入中南文化。第二步,中植系进入就以股东的名义鼓动陈少忠收购大唐辉煌,为之前潜伏进入大唐辉煌的中植系解套。一番并购操作,中植系持有中南文化15.03%的股份。一直犯愁做不大公司的陈少忠看到中植系进入后魔术般的变化,总资产从2014年的25.14亿,到2018年中增加至78.1亿。 中南文化真的脱胎换骨了吗?跟以前各种材质的管件相比,陈老板现在一出场就是大批衣着光鲜的明星笑脸相迎。可是中南文化急速膨胀的资产中,账面商誉也从转型之前的2876万,到了2018年膨胀到23亿。陈少忠心里一定在想,“以前咱们就算是坨屎,只要冻上了,没人咬破,那就是冰激凌。” 没想到,影视的冰激凌被证监会给捅破了,并购的游戏结束了。2018年,中南文化想收购一家新三板的广告公司,失败了,当年上半年业绩下滑,利润下滑超过65%。为啥?收购大唐辉煌的对赌期结束了,利润没了,陈少忠希望通过继续收购来维持营收和利润,没想到收购失败,游戏玩儿不下去了。 更狗血的是范冰冰卷入税务风波,整个影视圈风声鹤唳,陷入寒冬。影视的冬天有多冷呢?中南文化跟同行们一样,财报一出就让无数的投资者瑟瑟发抖。2019年中南文化一把就亏了17.98亿,营收才5.98亿,股价跌到1块的仙股边缘。融化的冰激凌露出了狗屎的真面目。 天灾?还是人祸?所有的影视上市公司老板们他们不是救世主,只想赚钱。怎么赚钱呢?资产不够商誉凑,能不能实现鬼知道,先通过商誉做大资产规模,把股价炒上去,恐怕陈少忠老板一定看过《一出好戏》里面的一句台词:假的东西都太美了,我们总想把它都变成真的,可是假的,终究变不成真的。大股东中南集团趁着股价高位,把手中超过86%的股权给质押了,没想到股价一泄如注,跌破了平仓线。 平仓就能跑路?开玩笑!就算强行平仓,陈少忠也跑不了,因为中南文化发现陈老板在转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程序就对外开具商业承兑汇票1.15亿,对外担保9.81亿,还占用上市公司资金3.16亿没还。更要命的是,为了并购,陈老板通过定向增发向芒果传媒等公司募集了一笔银子,承诺12个月锁定期结束后,如果股价低于增发价,控股股东要以10%的年化收益保本付息。 没想到,股价一路跌成狗,芒果传媒把担保的上市公司跟中南集团给告了。“世界上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陈少忠苦心编织的一个梦幻钱程,最终因为上市公司穷的一把亏掉公司几年的营收,被芒果传媒等债权人逼到破产的地步,要将中南集团持有的3.4亿股权进行拍卖,可是挂出去没有人接盘。 从江阴的校办工厂到登陆A股,再到并购影视文化资产,将市值拉到200亿以上,中南文化曾经是江阴的一颗明星,如今市值仅剩20亿。当地政府岂能眼睁睁看着陈少忠把上市公司给玩儿完?2018年已经通过江阴高新区管委会下属公司获得了中南文化27.59%对应的表决权、提名权和提案权。 陈少忠失去对中南文化控制权两年后,江阴国资澄邦企业管理发展中心通过司法拍卖途径,正式获得了24.5%股权,成为中南文化的控股股东。澄邦进来就昭告天下,在未来12个月要将那些低效、亏损的资产给卖掉。很显然,通过商誉堆砌的影视文化泡沫已经捅破,变成亏损严重的资产,未来中南文化将再无文化。 中南文化只是上市公司转型的一个缩影,只是在转型的路上成了倒下的那一位。还有一大堆上市公司,互联网金融热的时候,立即转型搞P2P,区块链热的时候,立即说自己要做先锋,大数据热的时候,立即花一块钱就要搞大数据。现在芯片大热,怎么没有蹭热点盲目扩张的人站出来要转型做芯片呢? 那些颠覆三观的转型者们总是在三月绽放了誓言,在四月遗落了谎言,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炒股票,高位质押套现走人,最终留下一地鸡毛,让可怜的投资者在五月依然幻想。在陈少忠跟中植系他们眼里,没钱的永远没钱,不差在自己这只股票上希望幻灭。面对中南文化的幻灭,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都是阎王爷戏弄白骨精,全是鬼把戏。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财经作家、《德林爆语》主持人。三分钟财经脱口秀,每天一个资本真相,微信公众号:delinshe)
4月28日,昊华能源回复上交所关于2015年收购鄂尔多斯市京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事项的问询函。此前在2019年12月28日,昊华能源紧急停牌并公告自查发现收购的京东方能源拥有资源量并非9.6亿吨,而是4.5亿吨,随即收到上交所问询。 股权转让协议对配置资源量约定不明确 交易所第一问:2015年公司与北京工投签订收购协议的具体内容,是否对收购标的京东方能源的实际配置资源量有明确约定?问题直指核心。昊华能源答复:2015年公司与北京工投签订收购京东方能源30%股权转让协议条款对收购标的京东方能源的实际配置资源量约定不明确。 如此重大的交易,出现资源量不明确约定的情况,当时参与交易的昊华能源时任管理层这个锅很难甩。 昊华能源对第二个问题的回复,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交易所:前期公司披露京东方能源拥有9.6亿吨配置资源量并作为巴彦淖井田的“开发主体”,是否具备支持性文件依据?昊华能源回复称,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出具的《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为京东方第5.5代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配置煤炭资源的承诺函》、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昊华能源出具的《承诺函》承诺均表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京东方科技AO项目配置的9.6亿吨配置资源将最终配置给京东方能源。 同时,多份文件表明京东方能源是巴彦淖井田的唯一开发主体。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出具的《承诺函》,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昊华能源出具的《承诺函》,以及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向京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出具的《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尽快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落实合作开发事宜的函》,都将京东方能源公司当是巴彦淖井田的唯一开发主体。 按照问询的逻辑和昊华能源的回复,可以基本推导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京东方科技AO项目配置给京东方能源的资源量为9.6亿吨。 时任管理层未勤勉尽责 昊华能源披露,时任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况。 问询函要求昊华能源明确说明前次收购事项是否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决策和推进交易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昊华能源回复称,公司认为2015年收购京东方能源30%股权时,交易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给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影响。昊华能源经调查了解,对于前次收购事项,时任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况。 谈及资源量出现的差异。昊华能源称,在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收购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鄂尔多斯市京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30%股权的议案》,议案中写明京东方能源配置资源量为9.6亿吨及各中介机构的专业结论意见。 为了完成收购,昊华能源时任董事长多次与京东方集团相关负责人协商,认为京东方集团已表述同意将5.1亿吨资源量注入京东方能源的方案,在没有和京东方集团签署正式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收购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鄂尔多斯市京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30%股权的议案》,议案中说明了京东方能源拥有9.6亿吨资源量及各中介机构的专业结论意见。 事情发展到现在,昊华能源收购的京东方能源资产量为4.5亿吨,且未在转让协议中未就资源量做明确约定。 将向相关方追偿多支付的9.05亿元价款 当时交易资源量到底是4.5亿吨还是9.6亿吨,外界已经很难判断。昊华能源披露,已经依据京东方集团的承诺和相关协议多次就巴彦淖井田煤炭资源配置与京东方集团进行过协商和沟通,但未达成书面协议。 上述重大会计差错事项对昊华能源财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昊华能源称,重大会计差错发生在2015年,从目前情况看影响2015年度至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和2015年度的利润表,不影响2016年度及以后的利润和现金流量。 昊华能源同时披露,将就2015年京东方能源股权收购过程中多支付的9.05亿元价款以及相应利息,通过各种措施向相关方进行追偿。同时,对于京东方能源股权收购和巴彦淖井田开发过程中给公司带来的其他经济损失,“公司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挽回损失”。(此处为公告原文) 若追偿成功,将对2015年度至2019年度的利润表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事件的真相,需要昊华能源、京东方等参与方公开更多的资料,我们拭目以待。(林晓)(CIS)
2019年12月15日,添信资本2019中国投资并购论坛暨添信并购汪年度论坛在京举行。 添信资本董事长陈永,华兴资本高级战略顾问王欧,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IDG资本合伙人王啸,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程斌宏,招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范源远,京蓝科技、杨树资本董事长杨仁贵,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联合能源总法律顾问、副总裁张伟华,中清龙图董事丁建英等出席论坛并演讲。 添信资本董事长陈永表示,注册制的深入推进实施,将推动建立一个与银行信贷体系相当的资本市场体系,将有效推动科创、促进创新。他指出,2019年A股市场首次实现了股票投资和并购投资在价值投资框架下的统一,出现了投资机构收购大盘股上市公司和同行业上市公司收购的落地。A股市场显露出成熟市场的特征,下一步资本市场政策改革进度快慢对个案有影响但对整个市场的最大边际变动影响已经过去。 添信资本发布2019年度并购交易榜单。其中,2019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并购交易榜单有:高瓴资本收购格力电器,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位列第二,美的集团吸收合并小天鹅,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巨星集团联合巨星科技、杭叉集团等收购中策橡胶,江西铜业收购恒邦股份,阿里巴巴收购网易考拉,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重组,居然新零售借壳武汉中商,金山软件分拆金山办公。 2019年度十大跨境并购交易有: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安踏体育收购Amer Sports Oyj、蒙牛乳业收购贝拉米、欢聚时代收购BIGO、物美集团收购麦德龙、北京君正收购ISSI、远大医药收购Sirtex、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中国、上海莱士收购GDS。
曾经与蒙牛、伊利、光明比肩的三元股份,现在已经多年不依靠主业提升业绩了。 自2009年收购三鹿以来,三元股份开始向京津冀之外的区域开拓市场,同时进行新业务探索,收购湖南太子奶、建设上海三元,同时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布点,乳制品与非乳制品并行发展…… 不过,如此急切的扩张市场和业务探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因此,三元股份的销售费用逐渐攀高,但业绩却不见好转,自2009年起,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便陷入持续亏损之中,直至2017年,其扣非净利润累亏9.16亿元,多年来依靠政府补助和北京麦当劳的投资收益过活。 此期间,三元股份还因在河北省设立两家奶粉事业部,让公司一度陷入管理混乱之中。同时,此前布局的上海、湖南等地也是接连不断的亏损…… 2018年,三元股份收购了法国Brassica Holdings公司,布局植物食品,加上此前收购的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称“艾莱发喜”),其冰淇淋业务为公司贡献了较高的净利润,才使得三元股份在连亏9年之后真正迎来业绩的增长。 不过,虽然三元股份的业绩实现了增长,但是公司对于政府补助仍依赖性较强。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实现2.05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但其中1.05亿元来自于政府补助。 而在此情况下,三元股份还在不断为子公司做担保。11月20日晚,三元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为控股子江苏三元双宝向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农场支行担保贷款980万元,担保期限一年。算上此次担保金额,三元股份对外担保总额达21.64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43.57%。 扣非净利润连亏9年 2009年,三元股份让子公司河北三元收购三鹿,当时被业内认定为“蛇吞象”式收购,而事实证明三元股份也确实没能成功消化掉三鹿,自2009年起,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开始出现亏损。 2009年-2017年,三元股份9年累亏9.16亿元。而公司之所以一直留在资本市场,不过是依靠政府补贴和北京麦当劳的投资收益维持而已。 在2009年收购完成之后,三元股份不再满足京津冀市场,全国市场扩张与业务探索开始并行发展。 2008年,三元股份完成了常温奶、低温奶、干酪奶粉、送奶到户四大事业部为主体的架构整合搭建工作。 2009年,三元股份最先在上海成立上海三元,尝试八宝粥和植物蛋白饮料业务,为公司非乳制品的发展布局。2010年,三元股份以上海三元为核心,继续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浙江等地布点,建立华东事业部。 2011年,三元股份又参与了湖南太子奶重整计划,将太子奶纳入麾下,补充了公司在乳酸菌领域的市场份额。 不过,急切的扩张并未给三元股份带来业绩增长,相反,为了打开市场,公司不得不在营销上大笔投入。 数据显示,2009年,三元股份的销售费用高达5.3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164.29%,管理费用增加至1.36亿元,同比增长105.49%。而同年,仅河北三元一家子公司的净利润便亏损1.38亿元。 2010年,河北三元依然没有盈利,但是公司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却居高不下。三元股份也意识到销售费用过高的问题,在当年财报中坦言,为使河北三元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投入销售费用过高,同时表示,河北三元的人力成本过高,人均销售额和产出都较低,公司将缩减费用。然而,在当年节约各项费用的情况下,三元股份的销售费用依然高达4.93亿元,管理费用攀升至1.52亿元。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后,三元股份的销售费用再未降低。截至2018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已经高达18.57亿元,管理费用也增长至3.85亿元。 管理混乱子公司陷内斗 亏损6年后,2014年,河北三元的业绩才出现转机,不过还是因为应收土地收储款增加了4.60亿元,才使河北三元在当年实现2.89亿元的净利润,这意味着,2014年,河北三元的主业亏损了1亿多元。 不过自此开始,虽然多次依靠政府补贴,但河北三元总算走上盈利之路,可惜好景不长,在2017年,好不容易盈利的河北三元又陷入子公司内斗困境。 2017年6月,三元股份收购唐山三元70%的股权,唐山三元同样是以奶粉为主业。次年1月,便爆出唐山三元经销商低价抢河北三元经销商市场的“内斗”传闻,失去补贴加上唐山三元的竞争,河北三元2017年又被拉回亏损,当年便亏损1501万元。而当期政府补贴收到唐山三元的口袋之中。而一家公司同时出现两个奶粉事业部,也足见三元股份当时管理之混乱。 2009年-2017年,因忙于南征北战拓展市场,加之收购三鹿、收购太子奶、布局非乳制品并行,三元股份在混乱的管理、畸高的销售费用中丢掉了自己原来的市场地位。 9年中,原来的竞争对手蒙牛、伊利和光明分别发展出了特仑苏、安慕希、莫斯利安等明星单品,而三元股份,变成了比九年前的更混乱的三元股份,此前重点布局的上海三元和湖南太子奶依然亏损。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三元累计亏损3.05亿元,湖南太子奶除在今年上半年盈利6674万元和2015年盈利5万元外,自收购起累亏1.23亿元,两家子公司累亏4.28亿元。 2016年三元股份收购艾莱发喜,主要产品为“八喜”牌冰淇淋及其系列产品,近年来已成为公司利润贡献大头。2016年-2018年,分别为公司贡献了8308万元、1.02亿元和1.15亿元的净利润。 2018年,三元股份继续收购了法国Brassica Holdings公司,布局植物食品制造,加上冰淇淋业务的助阵,三元股份总算迎来扣非净利润的增长。2018年,三元股份的扣非净利润实现1.24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今年三季度,三元股份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47.45%,不过,其中1.05亿元来自政府补助,占比超五成来。此外,2019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通过北京麦当劳获得投资收益1.33亿元。由此可见,三元股份主业发展仍待加强。 这种情况下,三元股份还不停的为子公司进行担保。11月20日晚,三元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为控股子江苏三元双宝向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农场支行申担保贷款980万元,担保期限一年。 截至2019年11月20日,三元股份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21.64亿元(包括本次担保),且均为本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孙公司之间的担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比例为43.57%。
“中国LV”的如意算盘 靠借债买成了“中国LV”,还债却指望国资,山东如意这样真的好吗 赶在投资人决定对公司债回售之前,“山东如意系”公司宣布获得国有资本“输血”和全额担保。 10月18日,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意科技”)发布公告称,济宁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宁城投”)将以35亿元的价格获得该公司26%的股权,股权转让价款为35亿元。交易完成后,济宁城投成为如意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同时,济宁城投将为如意科技“15如意债”提供全额不可撤销的担保。 这是一次被称为“明股实债”的融资。近十年来,以如意科技为代表的“山东如意系”在海外高调收购时尚和奢侈品公司,因而名声大噪,2018年成为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时尚奢侈品集团。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撬动杠杆、大举发债、借债之后,如意科技最终遭遇债务危机。据统计,如意科技在未来12个月将有百亿元人民币债务到期,而它的还债能力堪忧。近两个月来,该公司被标普全球评级和穆迪评级降级。 此时济宁城投代表的“国家队”入股,无疑有救急的用意,但并非长久之计。未来,“如意系”会不会从“买买买”变成“卖卖卖”尚是未知数,但至少在积累足够的财务缓冲之前,大规模的收购将告一段落。 从毛纺厂起步的“中国LVMH” 山东如意被称为“中国的LVMH”。LVMH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旗下拥有路易威登、迪奥、纪梵希等顶级品牌。 它的起步却非常草根,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72年的济宁毛纺织厂。1993年12月,该厂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由山东如意毛纺集团职工持股会、当时的掌舵人邱亚夫等20名自然人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济宁如意创业有限公司,一年后更名为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如意科技”。在这家公司的推动下,2007年12月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如意集团”。 目前,如意科技在上市公司如意集团占股52.01%,拥有后者的绝对控股权,体量也远大于后者,是“如意系”中最重要的公司之一。除了在国内上市的如意集团,如意科技旗下还有另外两家上市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瑞纳(Renown)和巴黎泛欧交易所上市的SMCP集团。这是如意系在全球时尚版图中最具表率的两个部分。 近十年来,“如意系”耗资40多亿美元,在海外高调收购时尚和奢侈品公司,从一家地方民营企业摇身一变,成了全球时尚界的明星公司。 2010年,如意科技以4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日本成衣巨头瑞纳株式会社41.18%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2013年,如意科技入股苏格兰粗花呢生产企业Carloway;2014年,如意科技成为德国男士西装生产企业Peine Gruppe主要股东。2016年,如意科技斥资13亿欧元,从美国私募巨头KKR手中收购了法国轻奢集团SMCP的控股权,将SMCP旗下的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三大轻奢品牌收入囊中。 2017年以来,“如意系”的各大公司加快了“买买买”的节奏,26亿美元收购美国综合纤维和聚合物公司英威达(Invista)旗下服装和高级纺织品业务(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的莱卡(LYCRA)品牌),22亿港元控股高级男士服装品牌利邦控股有限公司,1.17亿美元收购英国时尚公司雅格狮丹(Aquascutum),2018年收购瑞士皮具公司巴利(Bally)多数股权,后者估值约6亿欧元。 买了这么多,钱从哪儿来?利用政府资金做杠杆,是这家山东省龙头企业和地方名片可以想到的妙招。在收购过程中,政府的支持给了山东如意非常大的动能。以收购美国英威达为例,如意控股集团投资总监尹亢在接受山东《大众日报》采访时表示:“4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了170亿元的跨国收购,发挥了很大的杠杆作用,让我们顺利实现了对美国莱卡集团(注:交易完成后新公司更名为莱卡集团)的收购。” 莱卡集团在纤维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拥有有5个独立研发实验室和1400多项专利,每年全球销售莱卡纤维品牌成衣超过10亿件。对于以棉花和羊毛等天然纤维纺织技术见长的山东如意来说,能把莱卡集团归入麾下,将弥补企业短板。 2017年初如意控股集团着手收购莱卡项目,多方筹集资金。此时恰逢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展开,并设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产业发展。山东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对莱卡收购项目十分支持。最终,如意控股集团联合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新动能如意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在收购中出资20亿元,其中有4亿元来自山东省新动能基金。“这也吸引了多家海外投资人参与收购美国莱卡项目,整体投资近170亿元。”尹亢说。 这个项目在启动之初,山东如意就预备让莱卡登陆资本市场,曾考虑赴美IPO,科创板面世后,如意方面果断把目光转向国内,启动了登陆科创板的计划。莱卡集团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认为:“莱卡集团在高科技纤维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属于《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优先推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企业。” 截止发稿时为止,莱卡集团尚未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的招股说明书。 借的债,早晚要还 并非每一笔收购都是双赢,如意在对于品牌的挑选上,似乎总是看中一些业绩亏损、颓势渐起的对象,甘作“接盘侠”。 被如意收购的2010年,日本瑞纳已进入下滑通道,当年营收同比跌17.27%至1290亿日元,2011年营收继续大跌43.24%至733亿日元,数年来营收再未突破过800亿日元大关,净利润也一直在亏损和盈利的临界点徘徊。 雅格狮丹在被如意收购前,业务也已在持续萎缩。据联商网报道,该品牌2014/2015财年收入为6.448亿港元,2015/2016财年营收大跌19.6%至5.185亿港元。截至2016年9月30日前六个月,品牌收入仅为1.916亿港元,跌势不止。 利邦男装从2015年开始业绩持续亏损,当年净利润亏损0.89亿港元,2016年亏损4.42亿港元,2017年亏损6.08亿港元。2017年被如意收购后,启动业务重组计划,通过大量关店、关厂、裁员来控制成本,2018年净利亏损终于收窄至2.48亿港元。 虽然这些收购让“山东如意”这个名字在国际舞台有了一席之位,但被收购方并非现成的现金奶牛,有一些甚至还需要如意出手相救,给如意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近几个月来,如意的债务和流动性情况接连受到央行和全球评级机构的关注。 201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向当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下发通知,询问如意科技的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情况及到期偿债情况、经营情况,特别是最近今年以来的流动性情况,以及风险情况,包括是否能按时偿债,贷款是否逾期及其他重大风险问题。 根据标普全球评级在2019年9月发布的报告,未来3个月内,如意科技有人民币47亿元的一次性还本债务到期,其中包括22亿元境内债券(将于10月和11月迎来回售权行权日)以及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境外债券(将于12月到期)。截至2019年6月30日,该公司的非受限现金余额有42亿元,因此无法完全覆盖到期债务。 9月19日,标普全球评级将如意科技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并将该公司担保的优先无抵押债券的债项评级从“B-”下调至“CCC+”。同时,将所有上述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2019年上半年,如意科技通过抛售资产获得了人民币31亿元的现金流,但现金余额较2018年底的规模仍无显著变化。标普认为,该公司未来可能继续抛售资产,比如曾令它名声大噪的SMCP集团的股份。 穆迪评级也在10月把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家族评级从B2下调至B3,同时将盛茂控股有限公司发行、如意科技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B3评级下调至Caa1。如意科技和盛茂控股有限公司的展望从负面调整为下调观察。两家机构的评级均属外界俗称的“垃圾债”。 截至2019年6月底,如意科技所持现金 (包括人民币89亿元的质押存款) 和穆迪预计的未来12个月人民币23亿元的运营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其人民币123亿元的到期债务、人民币48亿元的应付票据以及同期预计维持业务运营所需的人民币1亿元的资本支出。近几个月来,如意科技再融资计划进展有限,且再融资计划实施的时间仍高度不确定。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鲁振懿表示:“评级下调反映我们预计如意科技的流动性将保持疲弱,同时债务杠杆将持续高企。评级列入进一步下调到观察名单的原因是:鉴于该公司再融资计划进展有限,我们对如意科技偿还未来12-18个月内大量到期境内外债务的能力的担忧加剧。” 救火队员仍是国家队 “我们认为该公司(如意科技)已来不及制定其他再融资计划,因此可能需要通过手头现金和抛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标普全球评级在报告中写道。剧情发展确实如其预料,10月18日,济宁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以35亿元的价格换得如意科技26%的股权;同时,济宁城投与如意科技签署担保协议,同意对“15如意债”自2019年10月回售完成后的存续规模提供担保。 这一时机相当关键——如意科技在2015年发行的一只5年期公司债(简称“15如意债”),发行规模20亿,起息日为2015年10月23日,付息日为每年的10月23日。目前债券余额19.03亿元,2019年10月23日面临票面利率调整和投资者回售选择。 因此,如意科技的此次融资被认为是“明股实债”,雪中送炭的仍然是“国家队”。济宁城投成立于2007年9月,是由济宁市国资委100%控股的公司,过去参与的项目包括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济宁曲阜机场、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济宁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等等。为了市场化改造、增强“造血功能”,济宁城投也运作了一批商业房地产项目。 济宁城投此次入股如意科技,并没有争夺控股权,如意科技依然保持民企身份——目前其大股东仍然是“如意系”公司:北京如意时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股53.49%,济宁市城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股26.00%,是第二大股东。 《财经》记者联系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均未获得回复。 在如意科技之前,被称为“园林第一股”的东方园林也因类似情况而备受关注。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面临融资压力,在集中偿还了大量有息负债后,公司流动性紧张,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大量欠薪。8月6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唐凯拟向北京市朝阳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全资子公司、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议转让所持公司5%股份,价格为7.92亿元,并将16.8%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朝汇鑫。其后,朝阳国资中心对“16东林02” “16东林03”两笔债券提供担保。目前,朝汇鑫已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成为东方园林的实际控制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有超过60起国有资本接盘民营企业的例子。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国家队出手等于是给了一颗定心丸,但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规范而言,国家队的背书很难解决所有问题。 放眼未来,“国家队”可能暂时停不下来。标普全球评级已经预测了山东民企“将持续拉响流动性警报”,主要原因在于持续下滑的工业基本面、错综复杂的互相担保、松懈的投资管理三方面。 山东民企对资本市场的依赖较高,加上中国经济放缓,标普预计山东民企面临的流动性和再融资挑战短期内难以缓解。“尽管山东省政府可能会出手救助部分困难企业,但救助将是有选择、有条件的。政府救助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治好企业的弊病,大多数企业最终仍须自食其力。允许无以为继的民企亦或国企倒闭退出,进而优化资本配置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将使中国企业受益。”
从“影视借壳第一股”到市值不足20亿,“诸暨帮”大佬赵锐勇的资本戏法不灵了吗? 就影视行业而言,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心得,失败的公司却大多有相同的困局。 前有唐德影视股价一落千丈,后有印纪传媒400亿市值灰飞烟灭。股东减持,高管离职,市值蒸发,股价大跌,实控人质押套现,投资者关灯吃面……总有一款套餐适合影视公司。 不过,近日长城影视因为一亿元的借款纠纷,大股东长城集团股份被法院轮候冻结,还是让资本市场一众投资者大跌眼镜。 要知道,作为“长城系”旗下上市公司,长城影视顶着A股“影视借壳第一股”的光环,实控人赵锐勇此前的小目标可是做“邵氏电影”,“在三年内总市值达到五百亿、五年内达到一千亿。” 赵锐勇还是千亿“诸暨帮”大佬中的一员,背后少不了浙系资本的支持,怎么就被一个亿难住了呢? 资本大佬“长城系”的钱花哪儿了? 一句话概括,这其实是个现金收购一时爽,一直收购一直爽,金融扛杆一断裂,还款就是没指望的故事。 长城影视一度是资本市场上的“撒币”狂魔。 2014年左右,正是影视项目和资本打的火热的甜蜜期。被堵在IPO闸门外排队的长城影视半路转道,借壳江苏宏宝(002071.SZ),成为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影视公司。短短几个月后,在一众“诸暨帮”大佬加持下,长城影视又成功拿下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四川圣达(000835.SZ)将其更名为长城动漫。2015年,长城系又以5亿元控股“中药第一股”天目药业(维权)。 短短几年内,在长城影视实控人赵锐勇令人眼花缭乱的资产腾挪和收购手法下,迅速打造出拥有三家A股上市公司,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长城系”格局。 具体怎么操作的,两个字,并购!!! 下图表格简单罗列了下长城影视这几年的收购历程,可以看出,长城影视这个“撒币”速度还是很让人上头的。奇怪的是,明明顶着影视公司的名头上市,收购标的却是广告公司、旅行社和影视城运营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高密度的收购事项得以一路“绿灯”,长城影视绝大部分收购都采用了现金交易,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妥妥的提高了自己的负债率。2016年至2018年,长城影视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18%、75.7%和82.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高频次的并购就此让长城影视走向千亿市值?呵呵! 虽然业绩并表在数字上勉强过关,但“并购狂”长城影视身上更多“消化不良”的反应逐渐显露出来。 公告显示,除了业绩不达标以外,长城影视旗下两家经营广告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核心管理层数人于2018年全部离职,相关业务只能由母公司长城影视代管。 而长城影视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对广告营销行业的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并不熟悉,导致两家子公司2018年度没有任何实际业务收入。 高管出走之外,目前赵锐勇手上所持有的“长城系”公司股权质押率超过90%,在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爆仓风险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债务逾期,控股股东股份被多次轮候冻结,2018年净利润巨亏,银行账户被冻结,子公司出售不顺,对长城影视来说,这个2019可是太“南”了。 影视公司上市的泡沫 不仅是对外收购事倍功半,自己的老本行也在走下坡路。 在上市之前,长城影视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电视剧业务。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等都是其主要客户。电视剧的质量和单集投入成本息息相关,长城影视的单集投入成本在行业内属于中上水平。 一位曾跟长城影视有过多次业务往来的业内人士告诉投中教育,虽然老板漫天撒钱收购,但长城影视资金一直挺紧张的,内里已经空了。 在其看来,长城影视在上市之前,核心资产其实就是赵锐勇本人,几乎所有赚钱的项目都出自赵锐勇之手。赵是浙江文艺届乃至国内文艺圈代表人物之一,国家一级编剧、作家。从体制内出来下海后,相关资源丰富。 不过,上市以后的长城影视主营业务毫无竞争力,曾经的“中国电视剧老大”影视剧项目基本上停止好几年了,现在宣传的都是四五年前拍的老剧,投资很少,回收也很少,都是低成本的剧。 截图来自市值风云app 2015年年底,赵锐勇辞去长城影视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由儿子赵非凡暂替董事长职位。 相关人士透露,长城影视的公司管理简单粗暴,带着明显家族企业的风格,赵非凡只有高中学历,在影视圈完全是个行外人。目前长城影视董事长为赵锐勇的弟弟赵锐均,赵非凡为副董事长。 有消息称,赵锐勇退出长城影视管理层,或与当年的“广电行贿案”有关,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大佬秘闻”查看详细内容。 从不断爆雷的唐德,卖画解困的华谊,干脆退市的印纪,还有如今深陷债务泥沼的长城影视,为什么看上影视传媒类公司的投资者总是要“受伤”呢? 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非实物资产的估值空间太大。市场对于影视项目的估值都有问题,传统的会计师审计公司资产,他们对于影视产品的特殊性,没有正确的认知,一旦被人利用,这个泡沫就可以被无限吹大,很好骗行业外的人。 当初借壳上市时,长城影视的估值高达22.91亿元,增值率高达381%。在当时过热的市场行情下,影视传媒类公司估值虚高几乎成为常态。 从2013年开始,影视文化概念经历了被市场狂热追捧,疯狂并购,到2018年资本寒冬一落千丈的三部曲。 影视传媒泡沫碎裂的过程,也是市场环境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 这一热一冷之间,画皮被揭下,内里是金玉还是棉絮一目了然。唯一赚的盆满钵满的,只有在其中翻转的资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