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此次活动是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在海南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全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大背景下,将“婚庆+旅游”、“钻石+旅游”打造成为海南省旅游消费新热点的重要活动之一。 当天下午,江浙沪地区知名婚庆旅游企业代表座谈会成功召开,与会代表就搭建两地婚庆旅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等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纷纷对进一步促进海南婚庆旅游市场的发展表示支持。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国内市场和节庆活动处处长谢秋雄在致辞中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了海南一系列制度创新、经济贸易、税收优惠等政策,特别是离岛免税政策的放开,进一步拓展了海南婚庆旅游消费空间,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等,意味着每一对来海南的新人可以采购20万元的珠宝、手表、婚纱、婚鞋等婚庆用品,大大增强了海南婚庆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也为海南做大做强婚庆旅游提供了机遇,海南将热忱欢迎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婚庆旅游企业及品牌,努力将海南打造成知名的国际婚庆旅游目的地。 海南省婚庆旅游行业协会会长许伟表示,海南将进一步在婚拍、婚礼、蜜月和婚品采购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将海南打造成为高端婚庆旅游目的地,满足高端婚礼和高端蜜月客群所需的一站式服务。 记者注意到,当天婚礼纪发布的2020七夕结婚消费数据显示,七夕结婚登记火爆,证件照搜索率同比上涨281%。七夕也是求婚的火爆节点,钻戒销量同比翻升2倍。随着国内旅拍需求持续回暖,国内旅拍订单量上升179%,青岛、三亚、上海成七夕新人喜爱城市Top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婚宴酒店市场已陆续有序恢复,预定量环比上升218%。 有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技术将持续成为结婚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助力,七夕之后的十一黄金周作为历年的结婚旺季,预计结婚消费将带来新高峰。(见习记者/许伟)
受近日强降雨影响,今年长江第5号洪水8月17日形成,同时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长江川渝河段来水快速上涨。8月18日,四川相继启动史上首次I级防汛应急响应。目前四川主要景点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纷纷闭园,其中九寨目前官网订票系统关闭至8月25日,其他景区恢复时间仍需根据降雨及汛情情况。 前往四川旅游的游客怎么办,订好的行程能取消吗?8月18日,携程宣布启动“重大灾害保障金”,为消费者承担退订损失。 据携程公告称,如游客在携程或携程门店预订了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游等旅游产品,出发日期为8月18日至8月25日24时,因受四川洪灾影响导致景点关闭,游客无法前往游玩,携程将提供退订保障政策支持。 针对即将出发的游客,若旅行目的地全部涉及灾害区域(例如:九寨沟,峨眉山,乐山等),且无变更行程方案,或变更行程方案客户不接受,并要求取消的,未出行取消导致的最终损失携程重大灾害旅游体验保障金将予以保障。 针对已经出行的游客,若在受灾地导致滞留且产生必要住宿的,携程将提供300元/间夜的住宿补贴金。若游客已到成都但要取消后续行程的,对未前往部分的损失予以全部保障。 携程旅游事业部“旅游安全管理中心”负责人钱军提醒,目前客服正在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联系用户,请旅游者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据了解,携程“重大自然灾害旅游体验保障基金”成立于2005年1月份,最开始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后来升级为“重大灾害保障金”,包括三类情况: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政府官方机构发布橙色或红色预警级别)、政治或社会卫生事件(政府官方机构发布暂勿或禁止前往预警),造成旅游体验受实质损害的,携程会视具体情况启动保障金,承担受影响而取消订单或者滞留产生的损失。
8月11日,《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题为《免税购物政策利好,助推中国旅游股飙升》一文。 《华尔街日报》报道网页截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跨境游持续低迷,而中国国内旅游股却逆势上扬。文章称,在宽松的免税政策利好下,国人不出国门也能买到低价商品,中国消费者被抑制的旅游需求未来将在国内游上得到释放,成为拉动国内旅游股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文章提及国有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称今年该公司的股价在沪市已累计增长141%,助推中证旅游主题指数上扬19%,而相比之下,斯托克全球1800旅游与休闲指数今年已跌逾22.9%。 除免税政策利好外,文章认为,中国旅游股表现亮眼还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得二季度经济增长转正,消费开始回暖——中国市场的销售也成为许多美国公司的业绩亮点。 此外,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旅游股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文章援引美国GW&K投资管理(GW&K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联席投资组合经理汤姆•马西(Tom Masi)的观点表示,全球股市今年3月经历暴跌,但由于中国在控制疫情上走在了美国前面,国内部分酒店股表现优于美国竞对。马西预测,中国商业活动将从疫情影响中更快恢复正常,国内旅游股未来1-3年潜在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因此他管理的基金加持了中国的酒店、在线旅游等旅游主题股。
暑期即将结束,马蜂窝“夏日旅行狂欢节”也随之落幕。8月17日,马蜂窝的数据显示,8月4日-9日期间,马蜂窝全平台产品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创下2020年以来交易额新高。本次“大促”中,与“安心游”相关的旅游产品优势突出,旅游直播带货也突显潜力。与此前各大平台的旅游产品超长期预售不同,7月到8月,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近期出行的旅游产品,并走出家门享受国内各大目的地的盛夏风光。 本次“狂欢节”,马蜂窝旅游直播首次登陆促销活动,平台的优秀主播共同推出覆盖国内33个热门目的地的旅游直播,并在活动中开启“带货模式”。相比于依靠知名度来卖货的明星主播,马蜂窝旅游的主播或是商家,或是旅游达人,他们更懂游客的需求和目的地的玩法。活动期间,近500场精品直播向游客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任意门”,生动地展现了各大旅游目的地的真实体验。不少游客也直接通过直播间购买了自己心仪的产品。 马蜂窝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购买出行时间短、客单价相对较低的当地游产品和特色酒店、民宿时,游客所需的决策链条比较短,往往会迅速通过直播间下单。而对于一些长线游、定制游产品,很多游客会通过直播间找到主播进行咨询,并在随后的两天内完成交易。“不同品类的旅游消费决策,对于旅游信息也有着不同的需求,游客在马蜂窝直播种草目的地和产品后,还可以通过平台更多结构化内容进行补充和佐证,进而完成产品购买。” 疫情之下,安全和品质一直是游客在疫情期间出游最关注的问题。今年7月以来,马蜂窝联合平台优质商家推出了上万件“安心游”旅行玩乐产品。本次大促活动中,这些“安心游”产品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成为同类商品中的佼佼者。旅游品质和特色体验也是游客购买旅游产品的重要因素,无购物的“纯玩”产品和加入私人游艇、旅拍、骑行等体验环节的特色产品成为活动中的焦点。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表示,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方式因疫情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单纯的价格优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年轻游客更愿意为那些有趣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买单。 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本次活动中,云南、青海、四川、海南、贵州是游客购买产品最多的旅游目的地。随着全国跨省跟团游的放开,国内长线游市场正在迅速恢复,人们积攒了半年的带薪年假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在暑期形成了出游小高峰。下半年,马蜂窝也将继续与平台合作伙伴一起,为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安心游”产品,帮助游客放心出行,助力国内旅游市场复苏。
■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省内旅行社企业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 针对参加团队旅游的省外游客发放旅游专用消费券和星级酒店专用消费券 ■ 鼓励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推出“优惠套餐”和“大礼包” ■ 针对省内居民开发系列短程旅游产品,面向市民发放旅游消费券(卡)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陕西省促进旅游消费八条措施》,加快推进全省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促进旅游消费和全省旅游业发展。这八条措施是: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旅行社企业恢复发展,扩大生产经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省内旅行社企业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拓展全国旅游市场份额。针对参加团队旅游的省外游客发放旅游专用消费券和星级酒店专用消费券。倡导省内地接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在接受消费券的同时,积极推出合适的优惠措施。 积极开展“惠游陕西”活动。鼓励景区、旅行社、酒店等采取产品打包、价格打捆方式推出“优惠套餐”和“大礼包”。协调推动航空公司与旅行社携手联合营销。 大力推动“陕西人游陕西”活动。加强市域间联动合作,互惠互利推出更多优质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促销措施。针对省内居民开发系列短程旅游产品,面向市民发放旅游消费券(卡),鼓励旅游景区向游客发送免费入园券。 创新文旅消费经营模式。各市(区)要抢抓夏秋季旅游黄金期的良好机遇,策划并推出一批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夜游经济和乡村旅游,把文旅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创新文旅消费新模式新业态。 多渠道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积极组团赴国内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组织各市(区)文旅部门、旅游企业在高铁和高铁沿线主要城市开展精准旅游促销。充分利用抖音、知名旅游网等网络平台,加大对各地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线上促销力度,扩大陕西旅游影响力。 加大奖补力度。各市(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奖励政策,对2020年8月至12月期间旅行社组织国内游客游陕西活动予以奖励。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根据各市对旅行社兑现的奖励总金额按比例予以补助,同时依据全国旅游服务监管平台提供的数据,对2020年8月至12月接待省外来陕过夜团队游客成绩突出的前二十名省内旅行社,按最高30万元、最低5万元标准予以奖励。 不断提升旅游安全感和满意度。各地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等各项工作,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的安全检查,从严从实从细做好旅游安全工作。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督导检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展示陕西旅游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
投放3个多月 山东1.29亿元惠民券撬动5.81亿元消费 本报记者 王 僖 国内疫情开始逐渐好转,山东文旅行业最早一批搭上了“消费券”快车,开启惠民消费季。8月5日下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文旅消费季消费券发放的最新成绩单:以1.29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5.81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在会上及会后采访中了解到,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的方式,为山东省众多以文化、旅游为生的从业者创造了机会。过程中,依托大数据统计,进行“精准”“定向”发放消费券,也为活跃线下文旅消费带来了助力。 消费券带来乘数效应 3个多月以来,每周二10时,打卡“齐鲁文旅云”微信公众号,抢惠民消费券,几乎成了济南市民崔强近几个月的固定日程。“从4月底山东启动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我已经抢了上千元的消费券,起初防疫管控比较严的时候,就从网上买些书、文创产品之类,后来省内旅游市场回温,我还抢了旅游券,带着家人也出去玩了两三次。”崔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8月6日上午,《证券日报》记者打开“齐鲁文旅云”,在“文旅商城”板块看到众多文创产品、非遗产品在展售。随后记者联系到一家名为“文化尚品”的店家,店家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多亏山东省推出这一平台,有政府的补贴和消费券带动,店里的文创产品生意才没有因疫情而“掉到地上”。 德州夏津一位专门做虎头鞋的店铺老板张晓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她来自农村,平时喜欢做虎头鞋,此前都是就近卖卖,店铺也没啥名气。“我们县的文化和旅游局动员我参加消费季,把虎头鞋的生意搬到平台上,没想到生意源源不断,政府打包推广给我们增添了名气,还发优惠券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张晓云说,到目前为止,她的店铺共使用省、市、县三级发放的消费券11万元,销售虎头鞋2000多件套,营业额达到100多万元。 在8月5日下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张百科介绍,本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采取财政直补消费者、商家优惠折扣等方式,省、市、县三级财政落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资金1.5亿元,截至目前,全山东省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1.29亿元,直接带动消费5.81亿元;征集各类电商平台14家,参与文化和旅游企业11024家,上线文旅产品及服务32万余件;筹划开展了3255项主题活动,累计参与人次4624万,直接带动消费6.46亿元。 张百科表示,消费券不仅带动直接消费,还带来了“乘数效应”,特别是在帮扶中小微商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依托大数据精准发放 8月6日上午,《证券日报》记者在“齐鲁文旅云”上看到,山东省级的消费券早已抢完,不同地市、县区的消费券也因各自火热情况而不同,像济南、青岛、泰安等地市的消费券早就无券可抢,目前还可以抢消费券的地市,也要视热门区县、消费券面额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张百科表示,今年山东的文旅惠民消费券的发放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消费券的发放只有被花出去,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因此今年主管部门在简化领券流程的基础上,更加合理地规划发券节奏。“惠民消费券划分为通用券、旅游券、演艺券、活动定向券等4种类别,设置了10元、20元、30元、50元、70元、100元等6种面额。”张百科介绍。在此基础上,山东省还创新了定向券活动,鼓励老百姓走出家门,在活动现场领券、消费,可逛、可赏、可买的“活动+消费”新模式,也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 此外,大数据统计为精准发放消费券提供了依据。数据展示系统能实时动态展示全省消费季开展情况,包括拉动消费、使用额度、使用年龄构成、使用分布区域等动态图示。平台按照“省+16市+区县+企业”四级联动模式运行,统一部署、统一发券、统一大数据管理。 而在产品和消费端,张百科认为,要发挥好惠民消费券的作用,就要坚持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结合,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挖掘消费券的新潜力。张百科介绍,目前,消费季以财政资金补贴文化和旅游消费为引导,联合中国银联等金融机构和携程等大型在线旅游企业开展惠民促销活动,同时支持各行业各种类型的公益和电商平台参与,鼓励企业在消费季外开展营销活动。“我们将努力推动惠民消费季活动拓展至全年,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张百科说。
鼓励A级以上景区年底前减免门票 8月5日记者获悉,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促进全省旅游业快速恢复和健康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加快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落实税费优惠、免票补贴、工作奖补等措施,牢牢抓住8月、9月、10月的窗口期机遇,推动实现消费人气回暖、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市场回补。 《通知》指出,各地要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奖补措施,对组织有规模来豫旅游团队、自驾游团队、旅游专列、包机的旅行社进行奖补,协调景区、酒店对旅行社组织的团队给予优惠,支持旅行社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组织更多游客到河南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培训。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政府部门、企业资源,面向国内市场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卡,刺激文旅消费。 《通知》要求,明确鼓励全省A级以上景区2020年12月31日前,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对全国游客减免门票,各地对采取门票减免措施的景区景点给予适当补贴。鼓励景区与航空公司合作,对乘坐开展合作的航空公司航班到豫的游客,给予景区门票减免和酒店价格优惠。 河南省将安排2000万元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市县出台的奖励补助政策,如旅行社奖励、景区门票减免补助、旅游专列国内包机奖励等,根据市县实际投入和政策实施效果给予奖励性补助。 《通知》要求,抓好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推动乡村旅游率先复苏。鼓励主要景区、景点、文旅公共服务场所延长开放时间,开发特色夜间旅游体验活动。据了解,2020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集中打造10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0处研学旅行基地。鼓励各地对新创建的4星级以上酒店、民宿、旅游景区,以及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研学旅行基地等进行奖励。 相关新闻 “优等生”景区率先恢复 8月4日,记者从河南省加快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河南省将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 随着扶持政策给力,景区积极自救,河南省涌现出不少逆势突围的“优等生”。云台山、白云山、老君山等景区的客流量已基本恢复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7月份,云台山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3%和10%。”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局长马春明在会上发布的信息格外令人振奋。 白云山景区总经理兰海波介绍,白云山7月份接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 8月1日到2日,是栾川县避暑惠民活动开展后的第一个周末,全县共接待游客11.8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9%,市场回暖效果明显。 各地也纷纷出台奖补政策,强化扶持保障,推动市场主体“活起来”。林州市针对免票景区,给予景区同期门票收入40%的补贴。新县财政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扶持文化旅游企业,确保5万名旅游从业人员稳定就业。 和逐步复苏的景区相比,旅行社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7月15日全国开放跨省旅游后,旅行社行业才算真正复工。“7月15日到31日,我们共组织出省旅游团队48个,输送游客1300人,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已恢复了12%。”河南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田洪卫坦言,目前压力仍然很大,但已经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