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个月,数知科技股价跌幅几近55%。今日,数知科技开盘跌停20%,70多万手封单非常醒目。 这一切主要归因于公司的一纸商誉减值公告。 (来源:wind) 近年来,数知科技通过多次收购扩张业务版图,亦因此形成巨额商誉。如今其子公司业绩不如人意,导致各项资产减值及商誉减值频频发生,业绩下滑严重。 截至2020年11月30日,数知科技合计账上商誉高达61.01亿元,其中包括收购 BBHI形成商誉56.28亿元,以及收购日月同行、金之路、鼎元信广形成商誉分别3.32亿元、0.85亿元和0.56亿元。由于上述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知科技预计减值金额约为人民币56亿元至61亿元。 61亿元什么概念?数知科技当前总市值仅有50.86亿元。这意味着,此次商誉减值金额远超于公司自身市值。 数知科技前身是一家名为梅泰诺的公司,主要从事于通信基础设施业务。自2015年起,公司对自身的业务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外延并购以及内生增长等方式向大数据科技公司转型,2018年正式更名为数知科技。 得益于收购,公司业绩在2016开始实现高速增长,营业收入由2015年7.68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57.21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56亿元上升至5.76亿元。 (来源:Choice数据) 不断收购为数知科技带来想象空间,但也因此形成巨额商誉。数据显示,公司商誉由2016年的6.87亿元增长10倍至2020年的61.86亿元,其中最大头的无疑是2017年公司收购的BBHI所形成59.41亿元的商誉。 (来源:Choice数据) 2017年3月,公司以63亿元交易对价向上海诺牧和宁波诺裕购买其持有的宁波诺信100.00%股权。交易完成后,宁波诺信成为梅泰诺的全资子公司,而梅泰诺通过宁波诺信及香港诺睿持有主要从事广告供应端平台业务的互联网营销公司BBHI 99.998%股权。 换来的是,上海诺牧、宁波诺裕对BBHI公司业绩作出的承诺。BBHI公司三年实际分别累计实现7640.35万美元、9575.29万美元和9110.24万美元,已完成了业绩承诺。 然而,在对赌期过后,2020年BBHI公司业绩大变脸。今年前三季度BBHI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21.14%;净利润为7012.33万元,同比下降83.54%, 仅达到2019年全年利润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其他子公司表现也不如人意。2020年1月-9月,日月同行净利润为-187.94万元,同比下降116.25%;金之路净利润同比下滑175%至亏损842.78万元,同比下降174.98%;鼎元信广净利润-1176.16万元,同比下降231.42%。 收购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的确会对公司业绩起到提振作用,但短暂喜悦过后,收购包袱亦会不断呈现,为后续业绩下滑埋下隐患。 今年前三季度,数知科技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63%至36.93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96.66%至0.17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体业务毛利率降幅较大所致。公司销售毛利率由2019年的23.99%下滑至13.37%。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诺牧投资中心从三季度以来就持续减持,持股比例由二季度的30.32%下降至三季报15.75%。最新显示,上海诺牧投资中心持股比例已下降至13.07%,累计减持超过2亿股,套现金额超过10亿元。 大股东在商誉暴雷之前精准减持套现,被市场质疑是一种“明显割韭菜”的行为,令人不耻! (来源:Choice数据) 除了商誉减值之外,数知科技还披露实控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被监管机构处罚的公告。 公告显示,数知科技实际控制人张志勇及其关联方因2019年度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12.06亿元;2020年1月至6月,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 4.16亿元。而占用的原因,主要用支付BBHI股权收购款项、归还融资贷款及利息等用途。截至今年11月末,实控人仍有5.70亿元未归还上市公司。
最近竣工后周期板块的表现都不咋地,特别是恒大事件爆出来之后。多数B端的公司开始杀估值,当然这里面包括了明年流动性收紧,这类企业账面现金流不会好看的预期。市场的看多逻辑由B端逐渐转向C端,但是定制家居公司却跟随市场回调。随着竣工节奏继续加速,家居公司是存在反转预期的。 1、家居板块行情分化 以前定制家居行业的三大龙头分别是:欧派,索菲亚,和尚品宅配;从今年的市场表现和业绩增长来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前三的公司是欧派,索菲亚,和志邦;而且尚品宅配数字化的基因并没有在这轮竞争当中显示出优势。 定制家居公司在品牌方面没有太多的差异度,业绩增长更多来自于产品结构和渠道销售的不同。因此板块个股基本上是同涨同跌,不过力度有所不同。 中信家居指数从4月份反弹以来,涨幅接近50%。家居板块的这波行情更多的是跟随市场反弹,和工地楼盘复工好转带来行业基本面的改善。近期板块里面的多数公司又开始回调,并且处于震荡阶段。 板块里面的多数公司开始回调,包括11月份全国家具零售额的数据也不太乐观,168亿元,同比下滑2.2%;1-11月份销售额1409亿元,同比下滑7.9%,增速较1-10月份有所好转。 其实,全国家具零售数据的修复来自于两方面,线上和线下,这里面是没有计算工程渠道的销售额的。线下主要是各类家居品牌专卖店和宜家这类家居卖场,可能门店的恢复情况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但是线上渠道的销售成交数据是大超预期的。先看定制里面的两大品类,橱柜和衣柜。天猫上的成交数据,衣柜类11月销售额7.35亿元,同比下降21.0%,1-11月累计销售额35.23亿元,累计同比下滑42.8%;而整体橱柜11月销售额9.53亿元,同比上升87.1%,2020年1-11月累计销售额38.68亿元,累计同比上升66.3%。 这一切需求反弹的背后,都是行业景气周期刺激消费在回暖,毕竟竣工数据改善真的非常明显,特别是5月份。 2、竣工数据又反弹了 除了生鲜超市和药店以外,居家隔离期间对线下零售,复工复产都是致命打击。而以经销零售为主的定制家居公司,一季度全部亏损,即使有营收的季节性,但疫情的杀伤力也可见一斑。 零售业务都很惨,疫情控制之后首先复苏的肯定是工程业务。市场的逻辑其实也非常简单,在精装修政策背景下,2020年必须交付的商品房只能提前,不能推迟,各大房企也会纷纷向家居公司下订单;但是零售端的成交可以受到购房者的主观意愿而被推迟。 体现在竣工数据上,之前采用的都是全国商品房住宅的累计竣工面积,同比增速的下滑幅度一直在收窄,从2月份的同比-24.3%的增速提升到11月份的-5.8%。虽然竣工在加快,数据在效果上不是很明显,所以把每个月的竣工数据拆分开,看单月的数值和增速情况,效果可能更加直观。 那么,通过跟踪每月的竣工面积之后,2020年5月份的竣工面积增速是6.2%的增长,但到了11月份的时候,单月增速反弹到6.1%的正增长。毫无疑问,后面的竣工增速都是正增长,很有可能增速还会加快。 其实,疫情的爆发完全打乱了竣工节奏,使得整体的竣工周期后移一个季度,10,11月份可以明显看到竣工数据在反弹,因此不要质疑竣工周期就此结束了,同时定制家居公司还有机会。 3、首选头部公司 总体来说,定制家居公司关注三家公司就够了,欧派,志邦和索菲亚。即使现在精装修的逻辑被房企三道红线打断,但是工程渠道的拓展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先看索菲亚。衣柜业务占比80%,橱柜业务占比11%,大宗业务占比11%。虽然索菲亚当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大宗业务占比一直在提升,同时公司内部经销商改革存在一定的边际改善,目前估值方面有优势。 2020年Q3索菲亚营收增长17%,扣非净利润增速28%,三季度业绩改善超市场预期,说明内部问题正在改善,公司也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值得长期关注。 二是欧派家居。欧派是所有定制家居个股中质地最好的,产品结构均匀,是真正做到了全屋定制的企业。2021年估值30X左右,估值虽然比其他贵一点,但不算高,毕竟是全品类的公司,业绩波动的区间会更小,同时橱柜业务占比46%,大宗占比16%,都不算低。 现在行业情况刚刚出现改善,2019年就达到了20%左右,预计2021年欧派的增速还会加快,可以达到20%,对应30倍估值不算贵。 最后就是志邦家居。产品结构刚好与索菲亚相反,橱柜营收占比72%,衣柜占比25%。同时大宗占比23%,这两块占比双高。近5年公司衣柜业务体量快速增长,从0.22亿元增长至7.34亿元,将近30倍的增量,说明橱柜向衣柜导入流量的效果非常明显。 公司的大宗业务占比正在逐年提升,并且大宗业务的毛利率在一路上升,高达42%,零售渠道也只有37%;说明志邦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并没有为抢占市场而牺牲价格。这完全得益于公司对客户结构做出的调整,是可以给出市场溢价的。 医药股和消费股有大资金抱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涨之后,估值实在不便宜了。而精装修政策驱动和竣工周期加快好转的前提,给投资地产后产业链的家居板块提供了充足的确定性。目前,部分公司经过回调之后,估值位于合理水平,并不是高位。 同时多数公司的业绩也才刚开始好转,有市场预期存在,但远远还没有到即将兑现的程度。这时候就应该选择业绩持续性和弹性大的公司,也就是我反复说过的大宗业务和橱柜业务占比双高的企业。 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2月9日晚间,每日互动发布系列公告。其中,每日互动公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及与税务局沟通,此前因李某涉嫌虚增合同金额事件的影响,原已确认的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最大影响-3746.51万元、-2858.19万元范围内,厘定后该事件对公司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影响为-3301.41万元、-2281.26万元。 每日互动作为“数据智能第一股”,于2019年3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去年12月,每日互动公告,发现员工李某存在涉嫌虚增销售合同侵害公司利益并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形,该事件被市场称为每日互动的“黑天鹅”事件。 对此,深交所火速发来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此事件是否涉及公司及其现任董监高;浙江证监局则到现场做了检查。随后,每日互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详细说明了涉事合同的完整流程,涉事人员为公司总监李某,并非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并表示“本公司及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于李某涉嫌伪造印章、涉嫌虚增合同事项不知情”“内部控制整体有效”。 2月5日,每日互动公告,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这也打消了此前市场对公司也参与假合同的担心。浙江证监局在监管函中明确表示,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仅对“财务数据不准确、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负有主要责任。另据公告,侵害公司利益的涉事人员李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依法执行逮捕。 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投资者非常关心该事项对每日互动公司的整体影响。对此,每日互动曾多次回应,在第一次公告事件时就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其他影响”。此后,每日互动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也特别强调:“经公司自查,除上述已披露事项外,公司其他收入对应的合同不存在伪造情形”。 在互动易平台上,每日互动回复投资者的提问表示:公司在发现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就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相关的所有资料。目前,每日互动公告,经厘定后对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影响为-2281.26万元。 回归于主营业务来看,每日互动一直在深耕数据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抢占各垂直行业的赛道。在2020年,每日互动先后与坚果手机、酷开网络、比亚迪Dilink、海信通信等达成战略合作,加速了数据智能在IoT领域的应用落地。今年1月份,每日互动宣布并购杭州微禾迅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微禾迅的控股股东,深度布局视觉智能领域。2月9日晚,每日互动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独角兽科技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1500万元增资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多灾种预警平台。 每日互动的数据智能生态版图不断扩大,为公司业绩发展奠定了基石。每日互动在十多年期间累积的大数据能力,或在不久的未来会进一步激发主业的业绩能力,从而助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2019年雏鹰农牧“没钱买饲料,猪被饿死了,所以亏损了”、獐子岛“他家的扇贝又双叒叕跑路了”、康美药业“300亿资金不翼而飞”这些奇葩事仍记忆犹新。 2020年是猹年,大家都是瓜田里那个上蹿下跳的猹。 2020年开春,东方精工与普莱德“一场老子撕不过儿子的故事”以“老子和儿子的分道扬镳”结尾。 东方精工,一个上市后就注定要买买买的买手,遇上当时打扮时髦却又嫌烫手的普莱德,一个靠收购凑业绩,一个靠关联方输送业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业绩承诺期都没过,三年就分道扬镳; 中潜股份,一个股价全靠讲故事的故事大王,监管频整治他频作妖的妖股,频繁的资本运作和收购,采用的是谁与他对视,他就爱上谁的并购策略,即使没有基本面,但不妨碍把自己活生生吹到300亿市值; ▷▷《中潜股份| 1个月3倍,1500倍PE背后的8个谎言》 瑞幸咖啡,一个靠蹲点数数就做空了的华人之光、纳斯达克泥石流,丢的是国人的脸,割的是国外的韭菜,也是跨国管辖第一案。 ▷▷《瑞幸咖啡下篇| 做空报告尽调方法及瑞幸造假逻辑剖析》、《瑞幸咖啡上篇|浑水的一石二鸟术,做空了瑞幸,还有神州系》 豫金刚石,2019年年报来的最晚,也是最大的一颗雷,爆在清明节、休市、瑞幸咖啡余音绕梁中,51.5亿的亏损,35亿的市值,比数知科技亏到只剩底裤还厉害,直接击穿市值。 ▷▷《豫金刚石|真减值还是以减值为名?》 勤上股份,交作业最墨迹的学员,作业没写完,换个事务所赶作业时还被股东大会否决了,换掉因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暂停营业、树倒猢狲散的“瑞华”看起来很理所当然,但改聘另外一个最新被责令限期整改的众华,谜之操作,似乎用审计存在分歧"炒"掉瑞华才说得通。 ▷▷《勤上股份|解聘"瑞华",股东却拒绝"众华"救火》 杭可科技、容百科技,科创板注册制第一批被行政处罚的新兵蛋蛋,一个是上市不久就变脸,首吃一年不能圈钱的罚单,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被喝茶约谈;一个是在欺诈上市第一股的边缘摩擦摩擦,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行,让如何辨别真话、假话,成了科创板的投资第一道门槛。 中电电机,求知若渴的总经理,翻墙到竞争对手的厂区内偷拍,被认定为最努力,最拼、亲历亲为的总经理,勇夫必有重赏,第二天股价涨停。 亿联网络、南极电商、吉宏股份,三家让普通投资者陷入“不是造假就是翻倍股”的迷惘股,2020年未解之谜。 ▷▷《亿联网络 | 极其优秀还是财务造假?》、《公开质疑南极电商涉嫌财务舞弊》、《吉宏股份:高成长的互联网科技股还是问题股?》 广东明珠,一家人均创收2081万、人均年薪1万的抠门公司,套牢了员工的同时也套牢了散户。 ▷▷《广东明珠(下篇)| 人均年薪1万,值得质疑的业务和一群神秘人的游戏》、《广东明珠(上篇)| 人均创收2081万,屡屡试水屡屡成功的跨界故事》 博众精工,一家离暴富就差临门一脚的公司,成功过会却主动撤回注册申请,这事不简单。 ▷▷《博众精工 | 成功过会却主动撤回注册申请,苹果成上市障碍?》 北京文化,吴京的战狼让北京文化一炮而红,但被自己人的一篇微博给做空了。举报人娄董事长自己还持股,发微博还不忘艾特朝阳群众,举报老东家北京文化亏损20多亿,试图粉饰太平,把财务造假的"罪"改成"错"!财务造假这个形象跟吴京刚正不阿的形象也太大反差了。 ▷▷《北京文化 | 第二个瑞幸?》 江西绿巨人,把PS技术炼到炉火纯青,还在资本市场班门弄斧的敢爷。“PS”银行流水,修图修账本,行近刀头舔血! ▷▷《A股 | “PS”银行流水后,江西绿巨人被证监会揭穿,还牵出了另一个大瓜!》 万辰生物,一家还没暴富就绞尽脑汁暴躁分红的公司,业绩暴跌,短期流动性不足,但不吃干榨净,怎么好伸手要钱?NO,NO,NO,分红一定是真分红?也有可能是一种“高明”的财务舞弊手段:假分红来掩盖假利润,实现资金链的闭环。 ▷▷《A股 | 万辰生物:IPO前夕惊现“自残”式分红,业绩暴增背后暗藏玄机》 皖通科技,去年有深大通暴力抗法,今年有皖通科技反手就倒戈,昨日你还是我的朋友,今天就变成了对手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我就票走你,你追我赶,董事席位、持股份额气势不能输。两个月换了三任董事长,视上市公司治理为儿戏,罕事。 ▷▷《皖通科技 | 一场硬仗还没完》 大枣公司好想你,一笔回购猛如虎,回购2成-4成的公司股份,让社会公众持股只剩30%,距离25%的警戒线只剩0.05。如此惊世骇俗的狂野回购似乎有一番在大A股计划私有化退市,带着红枣去美国上市的节奏?然鹅,你图我的分红,我想白嫖你,用脚趾头想想,哪有散户占了上市公司便宜的? ▷▷《手把手教你白嫖》 颖泰生物,三板改革排头兵、精选层诞生的第一个尤物,也是第一个翻车股,凭实力展示了精选层"优中选优"的质量,媒体直呼劝它放弃! ▷▷《颖泰生物 | 带你康康什么叫做"优中选优",啪啪打脸》 汉鼎宇佑,"大汉无疆,问鼎中国,龙腾宇内,天佑人和",目标是千亿市值帝国,本想着靠投资梭哈凑业绩,结果却被自己投的P2P公司当韭菜来了波反向收割,主业经营不存在的,做的最好的是投资,耍的最好的是财技。 ▷▷《被P2P当韭菜割了》 牧原股份,too good too be ture,作为猪中茅台,仍缠绕巨额的关联交易、存贷双高、在建工程迷雾。 ▷▷《牧原股份 | 神奇的关联方、存贷双高与巨额在建工程》 金达威,巴菲特的收益率很好,没有告诉你长寿是第一要诀,只要活得比别人久,一切都可翻盘。金达威靠着一款还不成气候的长生不老药被散户长生不老的情绪推到直逼保健品大哥汤臣倍健,还卖什么维生素ABC?羡慕哭。 ▷▷《“韭生不老”,隔壁的汤臣倍健羡慕哭了》 乐歌股份,A股市场最会唱歌的董事长,怼了平安资管的小年轻,向来只有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保荐券商联合暗算韭菜的,没想到这个麻将桌上变成了“内部互掐”,利好韭菜?结果怼人失败,反而引火上身,股价连续两天跌,韭菜无辜躺枪。 ▷▷《乐歌股份 | 董事长炮轰式“市值管理”,10亿怼没了》 得润电子,扣非净利润暴增14倍,买它算不算中了头彩?PE还低,只有15倍,还是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冯柳持仓,上哪找这么便宜的股票?拉了个涨停,几天过去,股价从哪来到哪儿去。散户都成了股东精准套现下的炮灰。人家有剧本,你只是人家剧本里跑龙套的…… ▷▷《被冯柳选中的特斯拉供应商 |剧本在手,业绩(演戏)不愁》、《得润电子 | 是冯柳的菜,但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天山生物,你养猪了?我没有?我说你有你就有。于是养牛的天山生物,股价被炒到了天山,但太过作妖,被监管机构和媒体轮番锤,为啥股价背离基本面地连连涨停?因为人家背后有李刚。 ▷▷《监管锤完媒体锤,还敢看它的财报炒股吗?》 广州浪奇,接棒扇贝跑路,洗衣粉跑路?何况他还是一家国企,怎么解释?但洗衣粉只是噱头,真正跑路的是“代购”。 ▷▷《国企也造假?》 游族网络,之前还只是财务迷局股,昨天改名董事长被投毒概念股,真的是作事一大堆的公司绝不是好股票。昨天二把手投毒董事长林奇,股价以14.07结尾,对于萎靡至今才初有反弹迹象的游戏板块来说,真的是“坑爹玩意,这新闻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祸不单行,此次公司还有可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游族网络的财务迷局》 数知科技,如果最后6天没有雷二出现,他就是今年当之无愧的雷王了,比金刚哥还要刚,昨天收盘市值64亿,商誉减值61亿,10年利润一夜亏完,市值一夜归0,商誉爆雷真是老套路了,却挑了个新时机。 今日互动话题 奇葩公司才会有奇葩剧情,2020年就剩最后6天 还会有什么奇葩“股”事? 欢迎全体网友说说你的见闻~
2月9日晚间,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了多条重磅董事会决议公告,其中包括拟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超过220亿元人民币;拟175.55亿港元部分要约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嘉里物流(0636.HK)51.8%股权;其全资子公司在境内外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200亿元债务融资产品等。 超400亿元的巨大融资规模意味着,顺丰正在以更进取的姿态实践其在全球的扩张计划。这背后动因则是,国内主战场上,不仅快递物流行业具有高成长性,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更是因为顺丰远超行业增速的优异表现,带来的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诉求。国际市场则成为顺丰的延伸战场。 凭借顺丰控股在A股+嘉里物流在H股的融资平台,加之顺丰在境内外市场的优质信用等级,更广阔的融资通道为顺丰的成长做“加持”。多维立体高强度投融动作背后,是顺丰意图达成的终极战略目标:服务全面压制,市占绝对领先。 高效融资抢占时间窗口 从顺丰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可见,这是一个基于三年投资规划的融资活动。而通过提升融资效率,提高募集资金规模,以保障公司未来若干年重点资本支出项目的资金需求,夯实公司在领先的服务时效、服务质量方面的核心优势,全面提升公司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其中拟募资60亿元用于速运设备自动化升级项目、50亿元用于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30亿元数智化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建设项目、20亿元陆路运力提升项目、20亿元用于航材购置维修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公司表示,本次募资有助于顺丰进一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加深供应链服务能力、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发展战略,通过自动化、智慧化升级实现科技赋能物流服务,夯实顺丰在领先的服务时效、服务质量方面的核心优势,全面提升公司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受益于消费升级和需求端线上化趋势因素的影响,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突破800亿件,快递量稳居全球第一,行业发展持续保持在高景气周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到新冠疫情的考验,快递物流公司基础网络能力的重要性开始突出,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布局成为重中之重。 顺丰超高速的发展既带来资本投入的需求,也将快速回补资本投入对短期收益的影响。 网络升级 高效制胜 本次非公开发行是顺丰控股陆网升级、空网起飞一套组合动作。在拟募集资金中,陆网80亿元加上空网70亿元,合计达到150亿元。 本次拟投入的陆路运力提升,旨在提高自有运力比例,优化干线运输路由,构建满足公司战略升级发展需要、适应行业需求波动特性的运力体系,提升公司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助力公司实现更为高效的成本管控,提升地网的运载能力。 新建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拟投入50亿元。鄂州机场的建成,将改变公司航空运力网络结构,从点对点的航线模式向基于枢纽航空基地为中心的轴辐式网络转型升级,提升飞机载运率,有效降低吨公里成本,提高货运效益;也可以更好的提升航权和时刻的自主决定能力,提供更多的路由设计和成本节约方案,扩大航空运力网络覆盖范围,也为未来国际化网络布局和公司业务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而作为我国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每年有较大的航材消耗与飞机维修需求。通过本次航材购置维修项目、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的实施落地,一方面将为顺丰航空运力的高效、稳定运输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公司进一步夯实在时效件业务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的号召、布局国内首个货运为主的航空转运枢纽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构建公司“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智慧物流网络,为公司保障货物安全、服务时效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次非公开发行,中转、仓配自动化升级拟投入60亿元。顺丰持续强化了对科技型、自动化等领域的投入,加强速运自动化升级项目投入,不仅将有效提升公司中转及仓储整体处理能力,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投入,缩减中转与仓储环节人工成本,降低差错率,提升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 非公开发行预案同时显示,本次交易并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净资产和营运资金将有所增加,有利于增强顺丰资本实力,促进顺丰充分把握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快递物流业务布局,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着项目实施的逐步推进,未来公司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将有效提升。 强强联合 聚力共赢 在完成了对DHL大中华区供应链业务的收并购后,为了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能力,完善货运代理及国际业务的战略布局,顺丰再度出手收购国际物流的顶级公司——嘉里物流部分股权。2月9日晚间,顺丰控股公告,将通过全资子公司FlourishHarmony在前置先决条件获得满足或豁免(如适用)的情况下,向联交所上市公司嘉里物流(00636.HK)的股东及购股权持有人发出部分要约,拟以175.55元港币收购嘉里物流51.8%股权。与此同时,嘉里物流出售其中国香港货仓业务和中国台湾业务至嘉里控股及全资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嘉里物流拥有广泛的国际货运代理覆盖网络,在亚洲至美国、欧洲等流向上拥有较强能力,并在其他潜力市场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特别是嘉里物流的在重点流向的空海货代及清关能力,可以完善顺丰控股端到端的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进一步加强顺丰的国际运输业务能力,利用规模效应提高议价能力及装载率,从而实现双方在国际航空运输环节的成本优化。 而嘉里物流在泰国和越南的本土快递运营经验和资源,与顺丰在快递行业的判断力和科技能力形成互补,能够从品牌、资源获取、成本管理、运营系统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同在东南亚快速搭建一张高度协同的快递网络。 而嘉里与顺丰的合作更是双方的共赢,顺丰在中国的末端派送网络及快运能力可以拓展嘉里物流的服务范围,增强其客户粘性,通过共享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及交叉销售,可以实现双方业务的更优发展。 从DHL、UPS等全球物流及供应链龙头公司发展历程来看,并购是其提升市场占有率、快速布局国际网络以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顺丰并购成熟的物流供应链优质标的是快速切入供应链市场扩张的重要途径。 相对于顺丰尚处于成长期的ToB业务,嘉里在ToB供应链领域优势明显,为各大世界龙头品牌承担亚洲地区的供应链分销环节整体服务,顺丰与嘉里的联姻将有助于顺丰快速孵化ToB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迅速切入不同业态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服务环节,有助于顺丰抢占广阔的ToB供应链市场。 伴随着鄂州机场的建设加速,中国超级机场枢纽的优势开始显现,在成功收购DHL大中华区供应链业务并加速融合之后,兼容并包的顺丰正朝着国际物流巨头公司的发展在提速,而收购嘉里物流或将成为又一个加速点。
2月19日,国内钛白粉龙头企业龙蟒佰利公告称,根据经营业务及战略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佰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拟出资3亿元在沁阳市成立河南龙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制造与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及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等。 “钛白粉副产品硫酸亚铁可以做磷酸铁锂原料,本项目磷酸铁锂的生产工艺为自行研发,实验所生产产品综合性能好,制造成本低,循环性能显著提高。后续会有相关公告。”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 据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磷酸铁锂电池成为车企的主要选择对象。据悉,因手中订单太满,产能明显不足,目前一些磷酸铁锂龙头企业已经不再对外报价。 下游需求的旺盛也使得磷酸铁锂价格持续上涨。根据百川资讯监测,主流磷酸铁锂(动力型)材料企业在2020年11月初的报价为3.4万元/吨,今年1月初相应报价已提升到了3.9万元/吨,2月19日的最新报价则为4.3万元/吨。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加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 此前,另一家钛白粉龙头企业中核钛白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10万吨、二期20万吨、三期20万吨,主要建设磷酸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预计总投资为121.08亿元,预计最终年利润为52.8亿元。 随后,深交所向公司下发关注函。2月8日晚间,中核钛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现阶段自有及自筹资金超50亿元,完全可以满足第一阶段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不仅可有效降低公司钛白粉制造成本,还能实现硫酸亚铁的高效增值利用。
12月23日盘前,素有“港股支付第一股”之称的主板上市企业汇付天下(1806.HK)及要约人Purity Investment Limited发布联合公告,称于12月22日,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就根据公司法第86条透过计划安排将公司除牌,向计划股东提呈一项建议。该私有化提案完成后,公司将成为要约人的全资附属公司,且取消其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受此消息刺激,公司于当日复牌后,股价随即大涨超两成。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近两年来,港股企业私有化浪潮愈演愈烈,伴随去年中概股回流趋势,形成了资本市场两大看点,背后更深刻得反映出境内外市场间的流动性与估值差距分化背景下,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股东回报难以充分兑现等事实。因此,私有化成为了一众企业寻求价值回归的必然选择。而对于投资来说,这其中存在的套利机会往往又非常诱人,因此也深受市场关注。 汇付天下为何谋求私有化? 众所周知,汇付天下作为国内支付领域的老兵,也是国内首家在港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实际上,公司自2018年6月上市至今,也只有不到三年时间,相比在行业长达十几年的积累及影响力,其在资本市场的历程便显得十分短暂,且交易表现相对欠佳。 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业绩与市值的明显背离。据WIND统计数据测算,近三年来,公司的总营收及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均接近50%,但股价却一路下行,市值持续缩水。尽管受私有化消息刺激大涨,但目前仍不到发行价的一半。依此来看,公司此时选择私有化结束这短暂的上市之旅,理由可见一斑。 根据过往的中概股私有化案例经验来看,除公司股东认为价值被严重低估之外,主要原因无外乎再融资能力受限及持续高企的上市行政管理成本。 而汇付天下的私有化提案公告便明确指出,公司当前所面临的股票流动性不足导致融资能力受限及维持上市地位所带来的行政成本投入之间的矛盾。 公告数据显示,截至最后交易日(12月17日)止三个月内,公司股票日均交易量约为1,401,059股,仅占最后交易日已发行股份约0.11%。对此,要约人显然有理由认为由于股份流通量偏低及交易相对表现欠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司从公开股票市场筹资困难,且要约人认为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任何重大改善。因此对公司而言,也完全有动力想方设法降低用以维持缺乏融资能力的上市平台而投入的行政成本及管理资源。 而对于持股投资者来说,股票流动性不足也将直接导致其难以在场内市场出售套现,尤其是对于中小投资者可想而知。而汇付天下启动私有化,无疑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灵活可行之路。既然如此,对于投资者来讲,最关心的莫过于私有化的方式及价格是否合理。这也进一步决定了该私有化交易最终成功的可能性。 支付对价方式灵活且私有化价格合理 根据公告显示,该私有化提案将以计划方式实施,支付对价包括两种方式,分别以现金与要约人新发行股份支付对价。具体比例来看,现金支付方式以每股3.5港元作价;股份支付方式则以1: 2.709677的比例,换取要约人新股股份。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两种支付方式不能同时选择,且倘计划股东未作出选择或其作出的选择无效,则其将默认为选择现金支付方式。此外,注销代价将不会增加,要约人并不保留增加注销代价的权利。 而上述安排是否合理?如何来看? 首先,就方式而言,对投资者来说,两种路径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选择现金支付便可实现套现退出,同时就此隔离与后续经营发展所需承担的风险;而继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且愿意接受及承担后续各种经营上风险的投资者,便可选择换股的方式,继续参与。显然,方式选择上足够灵活,给予了持股股东双向选择的权利。 再从支付定价来看,由于要约人股权价值难以合理估计,在此仅讨论现金支付方式。由于公司在12月17日的收盘价2.76港元属于异动后的价格,截至公告当日收盘的最后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约35.08%,而在评估交易溢价时应以综合考虑近30/6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38/2.25港元,按3.5港元/股私有化价计,溢价率分别为47.04%/ 55.38%。而这一水平属于合理范围。根据近年来在规模及方式上均具有可比性的几家代表企业来作比较如下。 (数据来源:WIND) 若从业务发展视角来看,尽管其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领先样本,但短期经营大概率仍会承压,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业绩未达预期,交易量及营收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2020年中报显示,公司支付交易量合计为9796亿元,同比减少7%,收入17.1亿元,同比减少9%;期内经调整净利润8463.6万元,同比减少45%。盈利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了研发及销售费用导致的,由于公司现阶段重点在推进面向B端“支付+SaaS”服务的平台化战略,预计短时间内仍处在投入阶段,盈利方面将会继续承压。 另一方面,公司过往几年的业绩,与总体持续低迷的股价,其实也足见当前中小规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难以获得港股资本市场的认同。 私有化交易成功概率几何? 既然方式及价格均合理,那该交易获成功的概率理论上问题不大。而该私有化提案若要获得法院会议及股东大会通过并顺利达成,需满足这些条件:参加法院会议的无利害关系股东投票权超过75%赞成,且全体无利害关系股东中反对不超过10%,同时全体计划股东投赞成票人数超过于50%;出席股东大会的无利害关系股东超过75%赞成注销公司全部计划股份。 根据公告披露的股权结构来看,截至公告日,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持有汇付天下所有已发行股份比例为17.61%,无利害关系股东持股达82.39%,其中,已完成锁票的契诺股东及由信托代持的少量管理层激励性股权,占比接近七成,其他利害关系股东持股比例仅为14.28%。 从持股结构来看,获通过的胜算已非常明显。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不论是以何种方式,顺利接纳交易推动该私有化交易成功,显然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最为有利的选择。因为根据过往经验来看,相比私有化消息对股价带来的明显刺激,一旦宣告失败,前期努力均将付诸东流,很可能会造成股价滑铁卢,这对投资者而言,无疑也都是得不偿失的。 结语 近年来,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局面,大量的企业涌向港股市场,掀起了一轮港股打新热潮,同时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走上私有化之路,正反映出当前新经济与新技术周期背景下,充斥机会与挑战,企业正加快跑马圈地,各行业分化加剧。 与此同时,伴随大量资金向科技、医药及消费为主的赛道龙头企业集中和靠拢,使得板块与个股间的估值分化明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叠加外部环境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加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需要推进技术及业务创新以适应当前复杂且多变的环境,而由此所产生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继而走上了私有化之路,汇付天下选择私有化,正是这一企业趋向缩影。 除了疫情带来的极限压力之外,今年以来,支付行业依旧面临监管的高压环境。对于汇付天下这类深耕B端收单侧的三方支付机构,难以打破C端的垄断局面,以耕耘B端中小商家,开拓跨境市场及拓展服务场景等成为主要发力方向。 而在完成私有化之后,汇付天下又将何去何从呢?据公告显示,要约人意在继续发展集团现有业务,并将继续构思如何以最能提升股东价值的方式发展公司,并会就此考虑扩展企业业务及资本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