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余温不退,科技行业再度起飞,电子行业在4月30日和5月6日两天涨了8.66%,位列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同期涨幅第一。那么,各路大咖对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持有什么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总的来说,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注册制有利于从更多好公司中“优中选优”,如此一来,头部优质龙头公司的价值会更加凸显。配置上,多数公募表示,头部企业及券商龙头将享受制度红利,科技、新能源、医药企业将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受益。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创业板注册制,是带着使命来的,关于注册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公募是这么说的。 金信基金基金经理吴清宇称,注册制会带来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从供给端而言,肯定会丰富投资者的选择,意味着挑选好公司的“池子”变得更大。但同时,从投资角度出发,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也会变多,对于质地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做到优中选优。 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包括海外投资者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比例逐渐提升,市场整体的价值投资理念也会越来越深化,在未来依靠炒概念,炒题材的公司后续或将难以为继,好公司的价值将愈加凸显。 另外,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资部投资经理石恒哲认为,随着创业板改革的落地实施,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创新层将成为新经济登陆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阵营,共同肩负起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使命。 与此同时,招商基金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一部分,强调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与科创板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初期更强调上市企业的盈利性,同时大幅降低投资者门槛。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一部分,中长期看意义重大。创业板上市条件上较科创板更强调盈利,投资者大幅扩容;预计短期有望享受更高的流动性溢价。中长期看,头部优质公司的价值更加突显。 重点关注科技、医药白龙马投资者可能比较关心的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究竟利好哪些行业,哪类公司? 平安基金认为,创业板注册制将显著提升创业板市场活力,再叠加前期再融资新政利好,中小市值创业板个股将更为活跃,新兴产业、头部企业及券商龙头将最为受益于制度红利。 创业板的此次改革,市场优胜劣汰将催生一批优质新兴企业并增强白马龙头效应,具体来看,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化等有布局的企业将迎来创业板上市的机会。 另外,在海富通基金石恒哲看来,创业板改革或将更为深远地影响市场投资生态。 一方面,近几年市场审美受公募基金影响较大,更偏好盈利能力强、质地优异的公司,市场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层,未来随着改革推进,市场分层或更为明显,考验投资者的选股能力; 另一方面,现存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新能源、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公司较多,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这类公司未来或将表现更优,成为创业板改革浪潮中的“弄潮儿”。
(原标题:创业板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15% 改革新政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支持功能-证券日报网) 近日,市场的目光聚焦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这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创业板的定位,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技术提升和知识增长的主要源泉,研发是上市公司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对领先企业追赶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帮助其获得竞争优势并增加公司价值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交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创业板设立以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不仅远高于2.2%的全社会平均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深市3%左右的整体水平。在创新驱动下,高成长性特色十分明显。而在近3年,创业板例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5%,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剔除未公布2019年年报的公司后,近3年以来,有14家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过100%,94家超过50%。从行业来看,创业板中计算机、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支出金额位列前三,2019年上述三行业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64.93亿元、124.44亿元和112.01亿元,近3年研发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1%、22.78%和25.99%。从研发强度来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研发强度超10%的公司数量分别有148家、160家和181家。从研发支出来看,近3年研发支出超过1亿元的公司分别有141家、182家和221家,均呈现逐年递增。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企业发展也需要从低成本优势转型为创新驱动。研发投入力度与公司的创新能力成正比,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越强,未来的业绩越有保障。在新一轮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变革的时期,上市公司重视研发投入,也是基于产业软转型大背景下的发展战略,积蓄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本次创业板改革后,将进一步激发创业板支持创新的功能。深交所表示,疫情期间表现亮眼的新产业新业态,有望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也将为这类公司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刘哲认为,本次创业板改革主要是基础制度规则的变化,注册制实施后将激活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活力,用市场化的力量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创业板支持创业创新企业的功能,将定位拓展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各行业企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与科创板形成互补,错位发展。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后发现,研发投入金额较高且稳定增长的公司,业绩一般也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潘向东表示,研发活动本质上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一项风险投资,最终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才是关键,并不是投入越高越好,要看研发最终的实际产出,因此,需要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避税等行为误导投资者,研发对上市公司股价最终要看实际效果。
(原标题:1492家公司持续三年加大研发力度 TOP50去年研发投入同比增超100%-证券日报网)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汇总,沪深两市共有328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研发费用数据,其中,2350家公司去年研发投入总额实现同比增长。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连续三年研发投入总额均实现增长(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公司达到1492家。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本的投入已饱和,甚至过剩,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要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也就是提高技术含量,即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研发费用的持续加大,有利于提升公司创新性和高成长性,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不同行业研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一样,对于创新药企来说,研发可能很重要,但对于消费类企业来说,研发费用未必是重要指标。同时,研发费用的去向同样重要,如果和行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投资者需要警惕。另外,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问题也需关注。”万利富达投资研究主管沈亮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披露的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实现同比增长的指标来看,TOP50公司该项数据均超100%,彰显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25家公司去年研发投入总额实现同比增长超过200%。晶澳科技、东音股份、长江电力等3家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在1000%以上。从具体金额来看,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26家,其中,中信特钢、韦尔股份、桐昆股份、晶澳科技等4家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均超过10亿元。在上述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TOP50的公司中,星徽精密、宏创控股、沃施股份、南华仪器、益生股份、朗新科技、华铭智能、城地股份、韦尔股份、天龙集团和凯伦股份等11家公司实现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超100%。对此,盈亚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顾问易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产业发展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看,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且增长的公司多属于科技行业,而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必须反映到业绩增长上,或者科研成果达到业内领先地位,不能‘虚无缥缈’或者不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因此,不仅要关注科研费用的增长,还要关注科研成果是否有突破,是否有望实现业绩增长或者业绩拐点的出现。”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的TOP50个股中,化工、机械设备、公用事业等三大行业涉及个股数相对较多,分别有11只、7只、4只。杨德龙表示:“上述三大传统行业的研发费用提升较多,显示出这些行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高的技术投入。当然,未来新兴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夏风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化工和机械设备是A股上市公司相当集中的两大行业类别,研发力度的加大,可以理解为产业升级趋势已经形成,技术密集型正在取代劳动密集型企业。”淳石资本执行董事杨如意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化工、机械设备行业有周期性,另一个特点就是后发优势。同一个赛道里后面建设的产能效率一般高于前期的,因为后期科技含量高于前期,这都是不断研发带来的进步。”事实上,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未来业绩持续稳步增长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公司股价上行带来了相对保障。正因如此,上述研发投入的TOP50公司后市投资机会受到机构普遍看好。统计显示,在TOP50公司中,近30日内共有30只个股获得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机构调研方面,截至目前,有10家公司今年以来接待了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海外机构、阳光私募、保险公司等五类机构调研,朗新科技期间累计接待机构调研家数居首,达到118家,中信特钢、晶澳科技、青松股份、迈为股份、沃施股份等5家公司期间累计接待机构调研家数也均逾10家。在“中国智造”升级背景下,投资者究竟该如何挖掘潜力品种?夏风光认为,可以将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作为一条线,对企业财务数据反映出的行业竞争力进行梳理,选取有潜力的投资品种。
(原标题:养殖公司遇见好年景 股价涨幅与肉价齐飞-证券日报网) 在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中,拥有养殖业务的企业财务数据“一骑绝尘”。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农林牧渔公司中,全部来自养殖企业。业绩向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公司的股价,同花顺数据显示,在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中,按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计算,截至5月7日,有10家公司在年内累计涨幅超过50%,其中不乏拥有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猪价二季度或有反弹生猪价格的波动使得相关企业在2019年以来备受投资者关注。中信建投最新一份研报认为,2019年猪价创新高,2020年Q1维持高位。近几个月国内母猪的存栏持续回升,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但是从新生仔猪的数量来看,2月份第一次出现环比增长,对应到后期生猪出栏预计要在8月份至9月份左右。2020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应仍面临较大压力,三季度开始市场供给将逐步增加。从外部因素来看,2020年猪肉进口会进一步增加,但受全球贸易量制约,增幅有限。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猪生产的恢复。“预计2020年供给恢复以母猪存栏为主,2020年仍然是生猪供给紧缺的一年,生猪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恢复,消费逐渐复苏,二季度猪肉供需面临生产基数低、进口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回升三重因素叠加的压力,猪价或在5月份至6月份迎来反弹。”此外,一些外在因素对行业的影响也有所显现。卓创资讯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但商品猪调运正常收费。农业公司股价涨势良好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来看,4月份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幅度仍然可观。温氏股份2020年4月份销售肉鸡7753.74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19.46亿元,毛鸡销售均价13.05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0.30%、2.96%、9.02%,同比变动分别为14.44%、18.44%、3.57%。公司2020年4月份销售肉猪86.42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7.78亿元,毛猪销售均价33.24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43%、3.62%、-5.65%,同比变动分别为-53.66%、21.95%、136.25%。2020年4月份,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主要是受国内生猪供给偏紧所致。新希望2020年4月份销售生猪31.04万头,环比变动15%,同比变动39%;收入为11.59亿元,环比变动12%,同比变动189%;商品肥猪销售均价32.88元/公斤,环比变动0.3%,同比变动117%。而受益业绩持续表现不俗等综合原因,农林牧渔类公司在今年颇受投资者青睐,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有2家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另有8家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超过50%。
(原标题:A股市场退市记:“破面”股风险缠身,这些股财报大概率判死刑) 导读:2020年哪些股退市风险大?每一次的年报披露,都让一些上市公司面临生死判决。与此同时,随着退市制度的逐渐市场化,投资者也学会了用脚投票驱逐垃圾股。随着2019年报的披露,今年共有68家公司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ST)处理,尤其在年报披露收官之际被*ST的上市公司激增。这些公司中有些还尚有翻盘的可能,但是去年被暂停上市的公司,2019财报又不达标,则大概率退市。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8家去年被暂停上市的公司中,有5家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其中乐视网、金亚科技、*ST龙力2019年报触及退市条件,正等待交易所判决。千山药机和*ST凯迪尚未披露经审计的2019财报,但未经审计的数据已经触及退市条件,也基本难逃退市结局。此外,面值退市成为近两年退市的一大主流,ST锐电已成为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截至5月7日,除去被判退市和暂停上市的公司,A股市场有7只股票每股股价低于1元,其中天广中茂已连续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面值退市风险最大。而且这些股票同时身负多项退市指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预计2020年至少应有20家A股公司退市,其中,相当部分将被投资者“用脚投票”赶出市场,这是“一元退市法则”赋予投资者的决定权。他认为,未来退市制度的改革应该与注册制改革相匹配,而注册制的包容性越强,那么市场的监管就会越严厉,同时,退市制度的淘汰机制会更高效、更具威慑力,从而发挥优胜劣汰、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进出有序,重塑A股市场投资理念和投资生态。退市规则从严规则正在变化,注册制之下的退市规则趋严也趋市场化。生效不久的新证券法以及刚落地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均在退市机制方面进行了优化。今年3月1日生效的新证券法,首次废除了“暂停上市”,这就意味着A股市场不再有“恢复上市”的游戏规则。同时,授权交易所制定退市相关业务规则。4月27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幕。与科创板一样,创业板新退市规则也从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四个方面进行了强制退市规定,设置了退市风险警示暨*ST制度,并根据风险程度差异优化各类退市情形的风险提示公告披露时点和频次。在交易类强制退市方面,创业板新增市值退市指标,这是借鉴科创板的退市制度,市值门槛上有所调整,创业板是“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5亿元”,科创板的则是“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市值均低于3亿元”。除此之外,交易类强制退市方面的规定,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规定一致。而主板、中小企业板的退市标准则有所不同,科创板、创业板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200万股,主板的则是低于500万股,中小企业板的则是低于300万股;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东最低人数方面,科创板、创业板均为400人,主板为2000人,中小企业板则是1000人。财务类指标方面,创业板新退市规则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纳入审计意见指标并交叉适用,退市触发年限统一为两年。科创板和创业板均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而主板、中小企业板则是连续三年业绩不达标被暂停上市,第四年的业绩达标则可申请恢复上市,否则进入退市程序。董登新表示,在旧的退市规定中,“必须连续四年亏损才能终止上市”这条实际形同虚设,这样的退市标准已无法适应注册制高效退市的要求。废除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及重新上市,直接击碎了多年来皮包公司及牛散率领股民炒壳、赌壳的疯狂游戏,垃圾股从此将无人问津,其股价将向地板回归。在这之前,退市制度也经过了多轮改革。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从2001年正式开始推行,当时是建立了以净利润为核心的退市标准,明确了风险警示、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主要环节。2012年,两市交易所对退市制度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完善,其中提出,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或者连续三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或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的公司应终止上市。首次推出面值退市指标。2014年10月份,证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增加了对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2018年3月2日,证监会宣布就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内容之一是强化沪深证券交易所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的决策主体责任。“未来退市制度的改革应该和注册制改革相匹配。”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股市的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制和退市制度之间的配合如何更高效,以让股价还原真实,让资源配置的信号更加准确。“破面”股风险缠身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将决定权交给市场,而有些股票同时身负多项退市指标。就在4月30日,ST锐电(601558.SH)发布公告称,因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4月13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这是今年以来触发面值退市第一股,也是2018年以来面值退市频发的又一案例。那么,还有哪些股票面临同样的危机?截至5月7日,除去被判退市和暂停上市的公司,A股市场有7只股票每股股价低于1元,分别为*ST欧浦、*ST美都、神雾环保、天广中茂、盛运环保、ST天宝、*ST飞马;还有39只股票每股股价在1元~1.5元区间,52只股票每股股价在1.5元~2元之间。这其中,面值退市风险最大的要数天广中茂,截至5月7日,已经连续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离死刑仅剩2个交易日。即便该公司就在5月5日宣告请来“白衣骑士”保壳,但是目前来看难以奏效。*ST欧浦则是已连续1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另外,该公司2018、2019年连续两年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均为无法表示意见,且经审计2018、2019年期末的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值。该股票已于4月30日开始停牌,等待是否暂停上市的宣判。*ST美都和神雾环保则均连续7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此外,*ST美都还面临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两个退市风险警示条件;神雾环保还存在最近两个年度的财报被出具否定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度净资产为负,和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报的风险。盛运环保和ST天宝目前已连续3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其中,盛运环保也多项风险缠身,该公司可能因最近三年连续亏损而被暂停上市,另外若该公司被宣告破产,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财报判生死财务类退市则关键在于最新一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否达标,随着2019年报披露收官,一些股票退市风险暴露,岌岌可危。在年报披露收官之际,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ST)的上市公司激增。5月6日尤其多,有28家上市公司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4月29日和4月30日,则分别有16家、10家上市公司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2020年有71家公司被ST,其中有68家被*ST。有64家上市公司被*ST的原因均为“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1家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还有1家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剩余的2家,*ST林重除了最近两年连续亏损之外,还与*ST藏格一样因为被会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有些公司可能还存在翻身的机会,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在披露2019年报后,就基本难逃死刑。截至目前共有10家公司处于暂停上市状态,*ST盈方、*ST秋林2家公司是在今年披露2019年报后被暂停上市;乐视网、金亚科技、千山药机、*ST皇台、*ST凯迪、*ST龙力、*ST德奥、*ST毅达8家公司是在去年被暂停上市,原因均与财报有关,这也意味着2019年报情况对这些公司的生死至关重要。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述8家去年被暂停上市的公司中,有5家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其中乐视网、金亚科技、*ST龙力2019年报触及退市条件,交易所将分别在4月27日、4月28日、4月29日后的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终止这些股票上市的决定。千山药机和*ST凯迪目前尚未披露经审计的2019年财报,拟延期至今年6月30日披露,目前仅披露了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未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千山药机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也为负值,若最终经审计的净利润和净资产仍为负值,那么这两家公司也可能被退市。延期披露2019年报的情况在今年并不少见。此前,沪深交易所表示,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期披露2019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可按规定延期披露,但原则上不晚于6月30日。根据Wind资讯数据,沪深两市共有121家公司延期披露2019年报,沪市41家,深市80家。还有一种另类则如暴风集团,没有具体的延期,但提示风险称,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及公司股票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公司尚未完成聘任首席财务官的工作,现有员工无法承担2019年度报告的编制任务。自公司披露与审计机构终止合作后,公司暂无有意愿合作的2019年年度报告审计机构。”暴风集团解释财报难产的原因。昔日的“股王”如今陷入尴尬境地,债务累累,经营难以为继,人员持续大量流失,除董事长冯鑫先生外,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已全部辞职,协助信息披露事务的证券事务代表也已经辞职,目前员工仅剩10余人,同时存在拖欠部分员工工资的情形。暴风集团原本预计在4月25日披露2019年报,若之后的2个月内仍未披露,交易所可以暂停该公司股票上市,被暂停上市后1个月内仍未披露,那么交易所有权决定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近两年强制退市成主流目前A股市场共有3836家上市公司,但是已经退市的公司仅有112家,其中强制退市的企业仅有66家,退市率明显偏低。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因连续三年以上亏损退市的有53家,占比近一半,因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的有10家,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的有3家,因吸收合并退市的有35家,因私有化退市的有9家,因证券置换退市的有2家。按照时间线来看,A股市场强制退市案例主要集中出现在2002年、2004年、2005年、2019年,分别有7家、8家、10家、10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而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期间,A股没有一家公司被强制退市。从近两年的退市情况来看,2018年至今,已经退市的公司共有17家,其中,2018年5家公司退市,2019年10家公司退市,在2020年退市的有2家。强制退市成为主流,仅有2家公司因为吸收合并退市,剩余的15家公司退市原因为连续3年亏损、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两种。2018年诞生了A股市场第一只面值退市股——中弘股份,自此之后因投资者用脚投票而退市的股票增加,2019年是面值退市爆发年,雏鹰退、华信退、印纪退、退市大控、神城A退、退市华业均因为“破面”被强制退市。其中,神城A退、退市华业摘牌时间在2020年。此外,2019年出现了重大违法退市第一股——长生生物,从2018年7月陷入狂犬疫苗造假案之后,长生生物遭遇子公司停产、实际控制人遭逮捕、因生产劣药遭罚没91亿等系列危情。2019年10月8日,该股票被判退市,2019年11月27日,长生生物被摘牌。2020年首只被强制退市的股票已经确定,*ST保千被判死刑。该公司股票已于4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ST保千因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和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公司股票自2019年5月24日起暂停上市。而2019年净利润亏损,净资产为负值,会计师事务所又对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此而被终止上市。ST锐电步入后尘,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面值而退市。该公司股票将于5月13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在董登新看来,未来退市公司数量会不断增加,今年预计有20家公司退市,这个数量以后会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形成退市的公司数量与IPO的数量大体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
(原标题:1022家上市公司晒出一季报: 四成公司净利增长 专家称未来业绩将改善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工程。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特殊情况,多部门针对企业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助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活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地,使得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有所缓解。随着4月份走向尾声,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记者发稿,A股共有102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成绩单,其中,353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占比约为35%;411家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约为40.2%。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国内外疫情因素叠加影响下,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整体下滑或在所难免。从结构上看,银行、农林牧渔、电子、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板块业绩韧性十足,表现远远优于其他行业。“展望未来,随着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码,国内经济增长有望率先恢复。”伍超明认为,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国内上市公司业绩呈边际改善态势,营收和利润的降幅均有望收窄,但改善力度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与国内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110家净利同比增超100%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02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总额约为2266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约422.5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约1911.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约410.9亿元。批注从净利润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有192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超亿元,其中,2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在这24家公司中,有7家净利润超百亿元。相较之下,有25家上市公司亏损超亿元,华锦股份一季度亏损额约为8.8亿元,暂为亏损额最高的上市公司。从净利润增幅来看,有11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新劲刚、先进数通、特宝生物等10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超1000%。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也有不同表现。其中,A股主板381家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成绩单,有114家上市公司营收实现增长,135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中小板有274家上市公司发布一季报,其中98家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15家净利润实现增长,30家净利润出现翻倍式增长。33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了第一季度成绩单,123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42家净利润实现增长,39家净利润出现翻倍式增长。2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一季报,18家公司营收实现增长,19家净利润实现增长,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此外,截至4月27日,有10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6家预增,4家略增,2家扭亏,27家预减,3家续盈,5家续亏,15家首亏,2家预计略减,34家称业绩存在不确定性。医药等板块表现亮眼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在上述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的上市公司中批注,来自生物医药、电子、农林牧渔、计算机、化工、机械设备等板块的上市公司较多。而分行业看,这些板块的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业绩整体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根据申万行业分类,目前医药生物行业共有10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季报。有44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不同程度增长,55家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1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此外,电子行业有8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一季报。其中,有39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6家净利润增幅超100%。农林牧渔行业有2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季报,其中21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21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对于未来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观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海外疫情形势,相对更看好国内“稳增长”和刚性消费相关的板块。整体而言,短期看,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或仍将承压;中长期看,关键仍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若全球疫情较快得到控制,则上市公司业绩加快恢复值得期待。
(原标题:大逆转,A股深V反弹!创业板注册制来袭,壳资源概念或贬值(名单)) 作者:数据宝 梁谦刚创业板注册制脚步越来越近,市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格局将越来越明显。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方案昨晚重磅出炉。今日早盘A股大震荡,沪指、深成指跌幅一度达2%,创业板指跌幅超2.5%。早盘个股再现跌停潮,跌停股数量一度达到80只以上,科创板暴跌,一度有10多只个股大跌超10%。但随着科技和大金融板块开始反攻,A股开始反转。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均由绿盘翻红,各大指数分时图都呈现“V型”走势,其中创业板午间收涨超1%,盘中振幅近4%。无线耳机、光刻机、消费电子、芯片、苹果概念等科技题材成为反弹先锋,其中无线耳机指数反弹力度最大,盘中从跌超1%到午间收涨4.24%,位列题材涨幅榜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日剧烈波动的过程中,酿酒板块早盘全程抗跌,山西汾酒率先涨停,最新股价109.25元,创下历史新高。白酒行业龙头泸州老窖、五粮液分别大涨5.95%、4.89%,贵州茅台则再次刷新A股纪录,最新股价1292.88元。创业板推注册制改革 壳公司或“贬值”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简称《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证监会随后发布了相应四部规章制度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创业板改革拉开了新一轮大幕。在《总体方案》中,就退市标准进一步完善,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新增市值退市指标。简化退市程序,优化退市标准。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对创业板存量公司退市设置一定过渡期。在上述重磅消息的出台后,资本市场热议不断。国信证券表示,此次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可谓是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丰富相关金融产品、增强市场活力、提振投资者人气。安信证券认为,壳公司的价值来自缩短上市周期的时间优势和审核获批的确定性优势。注册制推行将疏通IPO“堰塞湖”,通过借壳上市的时间优势和确定性优势将弱化,壳公司价值可能出现大幅下降。招商证券预计,未来A股市场中能活跃成交的公司,将在两千家左右。这意味着大量公司即使没有退市,也会沦落成为仙股,有助于市场优胜劣汰。创业板壳资源概念股名单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于市场沉疴已久的退市难、退市慢等现有问题高度关注。长城基金量化与指数投资部总经理雷俊表示,“这将进一步加速优胜劣汰,有技术含量、有竞争优势和核心实力的公司,更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根据新的交易规则,营收低于1亿元且亏损个股,将被ST。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在已经披露年报的创业板股中,有3股去年营业收入不足亿元,分别是金亚科技、GQY视讯、亿通科技。GQY视讯、亿通科技去年营收分别为0.87亿元、0.99亿元,,但上述两股去年均保持盈利状态。金亚科技营收最低,仅325万元,公司因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已于2019年5月13日起暂停上市。金亚科技昨晚公告表示,深交所将在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即2020年4月28日)后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此外,创业板壳资源概念价值随着注册制度的推出,或将大幅降低。数据宝从市值、营收(2019年年报未披露的,以2018年为准)等角度,统计出部分创业板壳资源概念股。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