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9月7日,滴滴出行证实,滴滴AI Labs负责人叶杰平因个人原因将于近期离职。叶杰平离职后,CTO张博将兼任AI Labs负责人,滴滴智能控制首席科学家唐剑将任AI Labs副主任。 公开数据显示,叶杰平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 叶杰平于2015年10月加入滴滴出行。曾任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出行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技术部负责人。2018年1月,滴滴出行成立 AI Labs,主要探索 AI 领域技前沿问题,推进 AI 技术在智能出行场景中的更多应用和创新优化,加快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发展。该部门由滴滴副总裁叶杰平领导。 “在过去1975个日夜,和温暖、靠谱、有同理心的你们一起,用AI提升出行效率,更守护每一次出行,这也让我认识到最好的研究是从落地中来的。”叶杰平在内部告别信表示,未来希望尝试去探索AI在其他领域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已有多位高管离开滴滴出行,包括滴滴高级副总裁、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付军华,滴滴国际化业务COO仇广宇,滴滴副总裁、科技生态与发展部负责人郄小虎等。 附:叶杰平的《告别信》 感恩滴滴,感谢大家支持与帮助,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五年前回国和大数据团队的那次交流,让我看到机器学习在交通领域无穷的潜力和想象力。何其有幸,在过去1975个日夜,和温暖、靠谱、有同理心的你们一起,用AI提升出行效率,更守护每一次出行,这也让我认识到最好的研究是从落地中来的。加入滴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职业里程中收获最多的五年。 如今话别,内心充满不舍。 我思考很久,尝试去探索AI在其他领域的可能性。感恩滴滴,也感谢大家的信任、支持与帮助。AI Labs有唐老师,有朱老师,有Kevin,相信会持续带领大家做出更多更新、更有力的探索。 不会走远,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让技术发挥更大价值,我们仍然走在同一条路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9月3日讯(记者里豫 邓玉蕊)成立于2014年的嘀嗒出行,日前迎来成立六周年的日子。仅六年时间里,这家专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细分领域的移动出行公司,整体注册用户数突破已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同时,连续15个月实现盈利。 成绩背后,嘀嗒出行一直专注细分领域,坚持“轻平台”商业模式,并由此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那么在“轻”模式下,其所谓“壁垒”是什么?平台有何商业价值?其所在的细分领域又是否真的能产生“大鱼”? “轻平台”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服务的移动出行企业。过去六年,嘀嗒出行主打以信息撮合为基础的轻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已经根深蒂固的出行领域,出租车和顺风车市场空间能有多大?艾媒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顺风车用户规模将达2.49亿人,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约为2.07亿辆。每天至少有60%的车辆会上路,平均每辆车有3.5个座位是空的,往返两个行程就有将近7亿个空座。 另一组来自出租车领域的数据同样惊人。2012年,全国出租车每天订单数量近7000万,在网约车兴起的今天,出租车日均订单依然在5500万左右,服务人次超过1亿,而整个网约车市场的日均订单量不过2000万-3000万。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顺风车需求长期存在,且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同时,出租车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出行力量。 嘀嗒出行作为提供信息撮合的轻运营平台,在顺风车领域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形成规模,将车主的空置资源与乘客需求最大化匹配。借助六年来的积累,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其中超过60%顺风车用户是朋友转介绍来的。过去六年,嘀嗒顺风车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嘀嗒顺风车车主在30秒内接单超1亿次,3分钟内接单超2亿次,车乘互给好评超2500万次,嘀嗒顺风车应答率从40%上升到70%。 但大规模覆盖车主只代表嘀嗒出行具备基础运力,在网约快车便捷性的围剿下,乘客对顺风车的粘性也是“壁垒”之一。根据嘀嗒出行公布的数据,在嘀嗒出行App上有不少超过五年的“铁粉”用户,接单或合乘记录在200次以上,此前在QQ群、贴吧拼车的用户也被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在这些人看来,顺风车低价高效,同时又解决了日常通勤、城际出行等刚需问题,因而用户对平台的粘性也较高。 另一方面,在需求巨大的出租车业务上,嘀嗒出行仍是以收取信息服务费为主,未来考虑针对出租车企业收取一定SaaS平台费用的“轻”模式运营。因此要形成有效“护城河”的方法就是提升巡游出租车的线下服务体验并推动其向数字化发展。 2019年7月,嘀嗒出行提出“出租车新出行”战略,对业务线进行全新升级,即做“城市出租车智慧运营服务商”,为城市出租车管理部门、运营公司和从业人员提供一整套数字化服务和管理体系。针对传统扬招用户,推出了“扬招打车助手”、“出租车智慧码”等服务。用户打车之前可看到附近的空车,上车扫码后能了解所乘坐的出租车车辆和司机信息,同时可以评价订单、在线支付、获取电子发票、分享行程等。通过对三大服务场景的重建,倒逼出租车行业提高服务质量。 经过一系列精细化运营,嘀嗒出租车已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数字化管理,出租车企业版服务企业客户超5000家。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夜间出租车订单累计需求超2.5亿 。“出租车智慧码”在试点城市西安自2月份上线至今,使用量已超过5000万次,占当地出租车营运总趟次的72%,服务评价率高达40%,单日用量最高突破40万次。 凭借“轻”平台的运营思路,嘀嗒出行已经连续15个月实现盈利。而移动出行领域的行业龙头滴滴出行,此前5月份刚刚宣布,仅有核心业务网约车服务实现短暂盈利。 商业价值为几何?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私人小客车合乘(即拼车、顺风车)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依据《指导意见》可以知道,顺风车的基本特质包括真顺路和低定价两个方面。其本质是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价值,是真正的共享出行。顺风车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同时与乘客需求双向匹配。并且车主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而非营利,车主与乘客之间是平等互助关系,而不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基于两大特质,顺风车所要实现的商业价值就是降低公路运力以及经济高效。从现阶段的成果来看,顺风车的成果喜人。 嘀嗒出行参与联合编制的《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台,在不增加车辆出行频次的前提下可以提供共享座位1.2亿个;注册乘客3亿人次,全年合乘出行36.4亿人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有益补充。 与此同时,巡游出租车行业数字化升级也正在稳步前进,诸多城市中的出租车服务体验与效率也有了焕新升级。在扬招依旧是巡游出租车主要招揽乘客的基础下,嘀嗒出行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网约与扬招服务的全面增长。 嘀嗒出行出租车业务上线初,将出租车网约化是主要运营策略,然而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出租车业务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快速增长。由于因为快车、专车车内环境天然的优势,同样是网约产品,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体验更佳的它们而不是出租车。因此单一利用互联网思维,将出租车加入网约车范畴并不适合其发展,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出租车失去市场。 但与快车、专车等网约车不同的是,出租车扬招是其招揽乘客的独特方式。并且从目前巡游出租车日均5000万的订单来看,扬招订单整体依然占据了80%-95%,而网约化的比例只有5%-10%,即便在北京、上海这些超一线城市,出租车网约化的比例也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巡游出租车用户,依然未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 掐中“命脉”的嘀嗒出行于2019年在西安市区近1.4万辆出租车上铺开“智慧码”服务,而后“出租车智慧出行”小程序升级,新增“打车助手”功能,让扬招用户能够在微信中即可精准获取1公里内出租车实时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并为用户规划最佳上车地点,让用户通过实际情况,高效规划扬招出行或是网约出行。目前,“打车助手”已升级新增“一键呼叫”周边空车的功能,不仅提高乘客叫车效率,也为司机增加了订单来源。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认为,扬招打车的终极场景应该是无论用户在办公室还在马路边,平台都可以告诉用户,是网约出租车快,还是到一个指定的地方扬招打车更快,这样,乘客上车前的确定性就能大大提高。即扬招和网招的融合统一。 在他看来,网约车增加了供给,而嘀嗒出行“出租车新出行”战略要做的则是供给侧改革。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扬招的市场特质,做好出租车的线下服务,倒逼出租车行业去提高服务质量。随着体验的提升,用户会增加使用频次,也会有更多的新用户涌入,最终实现扬招市场的增量发展。 “大池塘里的大鱼” 虽然相比于全面开花的移动出行平台,嘀嗒出行现下只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物业务板块,因而被不少人认为是“小平台”。 “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很多人认为专注意味着小,并认为我们在顺风车、出租车这两个领域哪怕做成了老大,依然会“小”,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两个市场的前景。我们的定位是大众出行平台,绝对不是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而是大池塘里面的大鱼。 ”宋中杰表示。 嘀嗒出行产品副总裁朱敏亦表示,这两个产品组合有着以下三个优势: 一是这两个场景加起来能覆盖95%的用户对四轮移动出行的需求,关键是不存在丢失线下需求场景的情况; 二是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冲突,比如出租车40%是短距离、只需起步价的,同时出租车98%是实时用车,正好可以与顺风车互补――顺风车主要是远距离的(15公里以上)、预约上下班通勤,很好地解决了早晚高峰期运力不足的难题; 三是两者都是通过盘活现有供给提高效率,并没有额外增加社会上的车辆。仅就这一点来说,顺风车与出租车的组合,更加符合未来的城市交通战略和城市的出行规划,与国家在道路交通方面的顶层设计相向而行。 事实上,此前顺风车曾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滴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前,曾一度实现单均盈利。在当前全国市场私家车保有量的数量下,只需要有1%的座位分享出来,就能产生700万的顺风车订单,这一数据在出行市场依然具有吸引力。 可以预见的是,顺风车作为移动出行的重要分支以及平台的现金牛业务,将得到众多平台的青睐。但嘀嗒出行经历了六年发展,已经在获客能力,运力规模和体验这三要素方面,形成越来越高的壁垒。同时,作为功能性为主的平台,顺风车平台的市场份额提升和发展,也是其口碑和用户习惯不断累积的过程。如今,新进玩家获取用户(车主和乘客)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要胜出越来越难。 除此之外,出租车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前,滴滴曾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即日起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快的新出租将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乘客发放出租车打车券,帮助司机师傅们提升单量和收入。此举意味着,滴滴重启快的加速进入瓜分出租车市场。 六年时间,嘀嗒出行走得“专而慢”,但也因此建立起高而难打的“壁垒”,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尽管未来移动出行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明晰,但已下沉市场多年的嘀嗒出行地位或难以撼动。
9月2日,有消息传出,中国第二大移动出行平台嘀嗒出行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嘀嗒出行就此对媒体回应称,针对这则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嘀嗒出行为何在此时被传出拟上市的消息?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其对资金非常渴求,还有声音则认为是投资人想退出。对此,记者采访了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其表示“我们不做评论”。 上市传闻不停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以顺风车业务起家,在2017年10月进入出租车市场后,形成了顺风车、出租车两大业务板块。 嘀嗒出行在9月1日发布的六周年成绩汇报信中披露了如下信息:嘀嗒出行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个出行细分领域。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注册用户数和注册车主数分别达到1.8亿和1900万,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5000万和400万人。 嘀嗒出行创始人兼CEO宋中杰表示,专注并不意味着小,只有专注才能做大。如今,这种专注正在开始慢慢展现出加速度。特别在于出租车这类传统行业赋能上,嘀嗒出行已开始凸显价值壁垒。 “未来,嘀嗒出行在出租车领域的目标,是扬招方式与网约方式的双向增长,而不是此消彼长,或者谁取代谁,从而让巡游出租车在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的整体份额再进一步提升。”宋中杰表示。 宋中杰称:“我们不是通过增加额外供给,而是通过充分提升现有合规运力的效率,释放道路上未被利用的,巨大可共享空座去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是对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是对道路占用最小的方式,这是不仅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也是嘀嗒与其他出行平台的不同,是嘀嗒特立独行的道路。” 早在今年1月,嘀嗒出行就有IPO的消息传出。有媒体报道称,接近嘀嗒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8月,嘀嗒已开始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元,这笔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单量。当时是按照10亿美元投前估值算,上市地点在美国。该知情人士还称,完成这轮融资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时市值能达到30亿美元。嘀嗒出行当时对媒体回应称,不予置评。 距离最近一次融资已过去逾三年 据天眼查APP显示,嘀嗒出行2017年3月1日完成了D轮融资,投资方为蔚来资本,但具体金额未披露,从2014年成立至今,嘀嗒出行累计融资额超过了1.3亿美元,投资方还包括崇德投资、挚信资本、IDG资本、易车等。 这意味着,嘀嗒出行已经有长达3年多的时间没有公开融资的消息。 有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出行市场已经被垄断,企业间不是靠竞争,而是靠财团收购。滴滴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成为市场巨无霸,在2015年之后基本没有真正的对手了。嘀嗒一直是自己在做业务扩张,覆盖市场的速度高下立判”。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对记者表示:“相比于滴滴大而全的一站式移动出行服务,嘀嗒出行是小而美的垂直化模式。这其中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说是各有特点。嘀嗒出行专注于出租车与顺风车市场,属于‘轻资产运作’模式,致力于提升车辆的使用及响应效率。” 两大主营业务是否已经盈利?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并不赚钱,顺风车定价比滴滴顺风车低20%,每单只收一两元钱的信息服务费。平台上1200万司机,平均一天只接1.3单。不做快车、专车,不跟出租车师傅抢生意。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2019年9月透露,嘀嗒出行已实现盈利,营收来自于多方面。嘀嗒相关人士也向媒体透露,现在嘀嗒已经开始对出租车业务收取信息服务费,今年公司也是盈利状态。但有媒体报道,在开始收取服务费后,立刻引起了出租车司机的反弹。 此外,顺风车业务也是在磕磕绊绊中前行。 在今年2月底,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嘀嗒出行”因为违规从事顺风车业务而被约谈。经查,“嘀嗒出行”平台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京顺风车业务”的要求,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责令“嘀嗒出行”平台公司立即整改,关停该业务。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嘀嗒出行”平台公司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对此,依据相关规定对“嘀嗒出行”予以15万元行政处罚。 除了被监管处罚,疫情期间还有用户在黑猫平台投诉称:“乘坐嘀嗒顺风车上班,平台给予的车号和实际的车号不符,然后在未告知的情况下车上还有其他的乘客,而且先送的其他乘客,询问司机不解释。跟平台沟通,平台表示司机违规多拼。” 作为嘀嗒出行两大主营业务的顺风车和出租车是否都已盈利?未来,如何在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弯道超车?对此,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表示:“我们现在不方便作答。”
9月1日消息,嘀嗒出行今日迎来成立6周年纪念日,其在6周年成绩汇报信中披露: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
讯9月1日,嘀嗒出行对外发布成立六周年成绩单,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 在嘀嗒出行创始人兼CEO宋中杰看来,目前中国顺风车发展刚刚起步,无论是车主端还是乘客端,都还有巨大的蓝海待开发。而嘀嗒出行也希望用几年的时间,将私人小客车上路次数中参与顺风出行的比例提升20%。 从出租车来看,截至目前,嘀嗒出行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橙星出租车司机数近14万。嘀嗒出租车坚持不做快车专车的平台定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出租车司机补充订单来源,增加收入的重要工具。 事实上,在整个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出租车依然是龙头,行业整体日单量保持在5500万左右,在整个四轮出行服务市场占比超过60%。而目前,出租车订单一方面线上化比例不足10%,另一方面,庞大的扬召订单的体验也亟待提升。 未来,嘀嗒出行在出租车领域的目标,是扬召与网约的双向增长,而不是此消彼长,从而实现巡游出租车在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的整体份额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产品体验的持续优化,决定顺风车体验的核心指标“应答率“也在持续提升,目前,嘀嗒顺风车的峰值应答率已超过70%。同时,应答等待时间持续缩短,截至目前,30秒内累计接单超1亿次,3分钟内接单超2亿次,这也侧面展现出顺风车平台订单匹配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基于智慧码,嘀嗒出行开启了巡游出租汽车行业首次大规模服务评价数据收集,通过智慧码进行服务评价的订单占比接近50%,服务评价总数超2,400万条。此外,疫情期间,通过智慧码实名登记人数超600万,有力助力了出租车行业的疫情防控行程和追溯。 未来半年,嘀嗒出行将通过三化,推动巡游车在服务管理能力、运营效率和业务模式三方面的重大提升。同时,“三化”也将在更多城市落地,与更多城市的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深入对接,从扬招体验数字化入手,推动各地巡游出租车行业在服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全方位数字化升级。
9月1日,嘀嗒出行迎来了成立六周年。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 有嘀嗒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过去六年,嘀嗒顺风车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嘀嗒出租车夜间订单累计需求超2.5亿。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数字化管理,出租车企业版服务企业客户超5000家。” 注册用户和车主分别超过1.8亿和1900万 注册出租车司机超190万 过去六年,嘀嗒出行专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个看似缺少想象力,但实则潜力巨大的四轮出行细分领域。 嘀嗒出行创始人兼CEO宋中杰向记者分析:“专注并不意味着小,只有专注才能做大。如今,这种专注正在开始慢慢展现出发展的加速度。” 宋中杰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顺风车发展刚刚起步,无论是车主端还是乘客端,都还有巨大的蓝海待开发。而嘀嗒出行也希望用几年的时间,将私人小客车上路次数中参与顺风出行的比例提升20%。” 从出租车来看,截至目前,嘀嗒出行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橙星出租车司机数近14万。嘀嗒出租车坚持不做快车专车的平台定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出租车司机补充订单来源,增加收入的重要工具。 事实上,在整个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出租车依然是龙头,行业整体日单量保持在5500万左右,在整个四轮出行服务市场占比超过60%。而目前,出租车订单一方面线上化比例不足10%;另一方面,庞大的扬召订单的体验也亟待提升。未来,嘀嗒出行在出租车领域的目标,是扬召与网约的双向增长,而不是此消彼长,从而实现巡游出租车在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的整体份额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嘀嗒出行平台,无论注册顺风车主还是注册出租车司机,均有近50%的数量未予认证通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平台在准入环节的严格把关。”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出租车智慧码单城用量累积超5000万人次 凤凰云平台助力近700家出租车公司管理数字化 2017年9月,嘀嗒出行进入巡游出租车领域,短短一年内便开通86个城市,与21个城市的出租车行业达成战略合作。2019年7月,嘀嗒出行首次提出出租车“三化战略”,即“数字智能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由此,也开始了出租车扬招和网约双向增量发展之路,目标是实现巡游车行业在四轮出行服务市场中的整体份额进一步增加。 2019年8月,全国首创的出租车“智慧码”在西安上线,过去的一年中相继推出扬招打车助手、一键云扬招,以及国内行业首个与计价器实时关联的电子发票等12项功能。嘀嗒出行在六周年汇报信中表示,目前,西安出租车90%扬招订单已通过智慧码实现服务数字化。自今年2月份起,出租车智慧码单城用量累积超过5000万人次,单日智慧码用量最高突破40万人次。 在数字化赋能巡游车方面,嘀嗒出行于2018年推出全国统一的凤凰云平台,截至目前已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积极帮助出租车行业拓宽订单来源,目前嘀嗒出租车企业版服务企业客户已超5000家,为聚合打车平台提供运力规模也位居行业前列。 未来半年,嘀嗒出行将通过三化,推动巡游车在服务管理能力、运营效率和业务模式三方面的重大提升。同时,“三化”也将在更多城市落地,与更多城市的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深入对接,从扬招体验数字化入手,推动各地巡游出租车行业在服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全方位数字化升级。 五大模块31项机制全面守护车乘安全 顺风车蓝皮书增订版年内出炉 在满足用户对于效率与服务体验的基础需求基础上,如何让用户出行更加安全与安心,如何让出行更加愉悦和有趣?嘀嗒出行过去六年,始终将安全建设和出行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目前,嘀嗒出行已经构建了出行行业最为严苛的安全保障体系,5大模块覆盖车辆准入、行前预防、行程保护、行后监管、平台安全支撑各个环节,并通过对接全国公安系统数据定期校验,出行数据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同步、安全背景筛查、出行高危数据库、行为大数据筛查+黑名单制度、全面隐私保护、双向确认防挑单机制、安全护航功能、行程录音保护、路线偏移预警等31项安全机制,全面守护车乘安全。同时,清除142万作弊账户,有力维护了行业秩序。 在开启六周年之后,嘀嗒出行还将参与到国内首部顺风车联合团体标准出台的过程中。在今年内会同各方共同搭建智库、开辟活动阵地,制定联合团标的工作规划,推动工作落实。 同时,嘀嗒出行将在今年内,联合人民网等权威平台,发布《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增订版,以期让公众、政府、行业更深入了解顺风车行业发展的最新现状,就顺风车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共同努力。
8月26日消息,今日滴滴出行宣布全球日订单量突破5000万单,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发文感谢司机和乘客。 昨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进入俄罗斯市场,将在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喀山市提供快车服务。俄罗斯是滴滴上线的第九个海外市场,也是其进入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2018年以来,滴滴加速发展国际化,目前已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澳大利亚、日本等重要市场开展出行、外卖和同城配送等业务,一年累计完成超过10亿订单。 2020年初,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提出了集团的“0188”未来三年增长战略,即零重大安全事故,三年内实现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8亿。他指出除了在国内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在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领域持续发力并探索新赛道,国际化业务的全线推进也是实现三年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