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亏75亿变浮盈500亿,股市好转令上市险企投资收益大增,险资继续布局长期核心资产 今年以来股市上涨,特别是在一季度行情带动下,险资已经化解了去年在股票二级市场的浮亏,并实现了浮盈。 这在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已经得到印证。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看,A股五大险企中除了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中国平安外,其余四大险企上半年的合计浮盈为49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合计浮亏75亿元。 一些保险投资人士表示,上半年对浮盈有部分变现,下半年以稳定持有为主。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在即期影响因素较多、短期行情不好判断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险企选择在股票投资上把目光拉长,从长期判断,认为股市正存在机会。因此,挑选核心资产、长期持有成为越发普遍的险资股市投资策略。 消化去年积累的股票浮亏 由于去年股市大幅下跌,在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出现浮亏,成为保险行业今年初共同面临的一个较大的潜在风险。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了解到,有险企去年底还明确提出今年的一个重大投资任务就是化解公开市场权益投资风险。 好在,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股票出现快速上涨行情,帮助险企成功化解了浮亏风险,并且还“转亏为盈”。近期发布上市险企的半年报,提供了这方面可参考的信息。 “浮动盈亏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以外的、未变现的账面盈亏。”一家中小保险资管高管对记者表示,浮动盈亏有两个口径:一个是历史累计浮动盈亏,是相对成本而言的;另一个是当年浮动盈亏变动额,是相对期初账面价值来说的;前者与已实现收益一起用以评价相关投资的累计盈亏,后者与当年已实现收益一起用以计算当年综合投资收益。 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都由浮亏变为浮盈,中国太保则是浮盈金额大幅增长,这4家险企上半年合计浮盈49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合计浮亏75亿元。 值得说明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不完全是股票,但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作为险资在股市投资浮动收益的一个体现。 交易类资产市值增长 多位保险投资人士表示,能够体现浮动盈亏的指标,严格说来是不计入当期损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应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其变化也可以反映投资业绩变化情况,因此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指标。 从A股五大上市险企看,去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91亿元,到今年上半年转为正的413亿元,这一交易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对上半年的利润形成正向贡献。 此外,五大险企的投资收益也都实现增长,合计投资收益为1987亿,同比增长23.9%。其中,中国人寿上半年投资收益804亿元,同比增长达35.4%;中国平安集团投资收益444亿,增幅也达31%。 含浮盈的综合收益率大幅增长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高管表示,去年股市下跌,不少保险机构持仓权益存在历史累计浮亏,今年股市上涨,持仓浮亏减少,综合投资收益(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浮盈浮亏的收益)见好,但财务投资收益(上市险企口径为“总投资收益”)未必一定高。 上市险企统一发布的投资收益率口径有2个,其中之一是净投资收益,包括各种利息收入、股权投资的股息和分红收入、租金收入等已经实现的收益,另一个是总投资收益,是净投资收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证券买卖差价等。 不过净投资收益、总投资收益,都不包括浮动盈亏业绩,而包括浮动盈亏的指标为“综合收益”。 上市险企中的中国人寿持续发布综合收益率情况,从中可以直观看出今年上半年投资浮盈的贡献情况——中国人寿2019年半年报显示,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8.24%,较2018年同期上升达4.63个百分点。 坚持长期投资,浮盈两种情况下变现 对于下半年的股票市场操作,上市险企在中期业绩发布后普遍表示,会趋向于选定核心资产、长期持有的策略。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鹏表示,下半年会继续抓住机会布局长期核心资产,关注更多行业的优质标的,进行财务投资,提高投资收益,减少投资波动,同时在投资组合上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敞口。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提到,要以长期投资眼光寻找股票资产。“我们是长期投资,不是短期行为,长期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企业的盈利情况、估值水平、分红情况等,还要看企业团队执行力、未来增长潜力等,这些都是评估范围。” 人保资产总裁王颢表示,公司注重长期投资,关注高分红、低估值、盈利稳定的股票,会重点关注能够优化投资结构且能与保险业务结合的上市公司。 新华保险副总裁杨征也表示,在上半年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市场环境下,公司不急于调仓,对于认为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会继续拿着,在可供出售资产中的该减值就减值,这是既定策略。 在对待浮盈资产上,险企会在长期投资策略的基础上,根据情况来变现。一位大型保险资管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一般会在两种考虑下对变现浮盈。一种是基于行情判断,认为继续上涨空间不大时,会选择变现;二是基于自身财务需要,若有财务收益要求时,也会变现。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银行也爆雷 一年亏损40亿!说好的躺着赚钱呢? 银行在不少人眼中是躺着就能赚钱的行业,每到上市公司业绩发布的时候,媒体常用的标题是“日赚XX亿”,但也有银行日子过得不好,比如在港交所上市的锦州银行(00416.HK)。 8月20日晚,锦州银行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18年净亏损40亿至50亿人民币,而2017年净利润约90亿元;简单计算一下,2017年锦州银行还能日赚2400多万元,到了2018年平均却日亏1000多万元。同时,锦州银行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约5亿元至10亿元,而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约43.4亿元。 锦州银行同时通告,将于8月30日召开董事会审议及批准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 投资类金融资产占大头,此前业绩亮眼 在同行普遍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锦州银行却出现罕见的巨额亏损,与其自身的经营情况有关。 今年四月以来,锦州银行持续陷入风波之中,一时之间,市场对其流动性问题的担忧加深。 4月1日和5月14日,锦州银行先后两次发布公告表示,由于需要额外时间提供核数师所需资料,需要进一步就相关问题与安永达成一致,集团2018年度的年度业绩将会迟延刊发。锦州银行亦自4月1日起停牌至今,停牌前股价为7港元/股。 两个月后,锦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于5月31日接获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辞任函,提出即时辞任该行核数师。 而针对辞任原因,安永在辞任函中表示,在进行锦州银行2018年年报的综合财务报表审计期间,安永注意到有迹象显示银行向其机构客户发放的某些贷款实际用途与其信贷文件中所述的用途不一致。于辞任函日期,安永与锦州银行未能就处理未完成事项所需的文件范围达成一致。因此,安永未能完成2018年年报的审计程序。 锦州银行成立于1997年1月22日,总部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于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截至2018年6月30日,锦州银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483亿元。 上市之后,锦州银行的业绩可谓惊艳。2015年到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9亿元、91.3亿元、89.77亿元。 锦州银行漂亮的业绩来自其特别的业务结构。据《市界》,在锦州银行的资产结构中,规模最大的并非常规信贷资产(即发放贷款及垫款),而是投资类金融资产。 截至2017年年末,锦州银行投资类金融资产高达4254亿元,其中80%以上是受益权转让计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非标资产。 2017年,该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产生利息收入271亿元,占利息总收入比重为68%;而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为111亿元,占利息总收入比重约为28%。 三大巨头驰援,锦州银行高层大换血 据金融时报此前报道,6月中旬,为处置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央行主导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任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任副组长,工作机制的成员单位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锦州银行的改革重组就是在这一机制的组织指导和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 7月28日,工行和中国信达分别发布公告:工行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工银投资出资不超过30亿元受让锦州银行的内资股股份,占锦州银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0.82%;中国信达全资附属公司信达投资拟受让锦州银行内资股股份,占锦州银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例为6.49%。此外,中国长城也将受让4.33%的股份。 在工行、中国信达、中国长城资产入股之前,锦州银行股权比较分散,主要股东均为民营企业,且没有一家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截至2018年6月末,锦州银行的前五大内资股东分别为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持股4.68%)、中企发展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持股4.68%)、银川宝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持股3.69%)、锦程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15%)、青州泰和矿业有限公司(持股2.65%)。 8月2日,锦州银行公告宣布行长换帅,该行原行长刘泓因为身体原因辞任,由工行“老兵”郭文峰接任。8月5日,辽宁银保监局发布公告,该局于8月2日分别核准郭文峰、康军、杨卫华、余军担任锦州银行行长、副行长、副行长、首席财务官的任职资格。 郭文峰此前为工商银行辽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康军此前为工商银行沈阳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卫华此前为中国信达辽宁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余军此前为工行马鞍山分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金融时报分析,引入工银投资、信达投资和长城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收购锦州银行内资存量股份进行股权重组。一方面可尽快为锦州银行增信,解决其流动性困境,防范该事件进一步波及银行间市场;另一方面完善锦州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待未来时机成熟再增资扩股。
原标题:大国竞争的最终表现是什么?金融能力的竞争! 好的金融体系将信贷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率的项目,将社会的蛋糕做大;好的金融体系在全社会实现更好的风险分担和保险;好的金融体系还将产生有效的信息,加总社会的群体智慧(“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效应),引导实体经济的配置。 一、金融发展与制度之间 金融发展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法治不健全的国家,股票市场一般不太发达。一般而言,大陆法系的国家很难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而司法体系相对更成熟的普通法系(如英美)则有比较好的股票市场和相对完整的金融体系。 图1是过去100年部分国家的股权收益率,可以看出大陆法系的国家的收益率要低得多。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断臂求生!前董事长被批捕后,新城控股出售10个项目,回笼41亿元 江钰铃 董添 中国证券报 火速出售资产! 在7月22日晚间披露正在洽谈、协商出售的项目约为40个之后,7月24日晚间,处于非常时期的新城控股(601155)迅速披露了首批项目的出售情况:10个项目交易对价41.54亿元,全部现金支付,约占公司2018年末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13.62%。 解困资金面 甩卖资产 总结看,接盘者分为几类: (1)本身是项目的合作方。如中骏、宝龙、旭辉和仁恒,本身就相关项目与新城存在合作关系。此次出让,相关项目便以0元出让。 (2)部分项目完全出售换现金。比如此次金科除了承接了一个本身与新城合作的许昌项目外,还承接了新城在江西上饶、安徽宿州、浙江嘉兴、山东青岛和山东日照的相关住宅地块。在首批10个项目中,金科地产是目前的最大买家,共接手了6个项目。 据熟悉此次交易情况的房企人士对中证君(ID:xhszzb)表示,新城此次主动有计划地出售资产,主要是考虑到资金面的压力。而接盘企业接手新城项目,接手价格也比较低,还是比较划算的。 具体分析来看,此次新城甩卖的第一批项目,主要都是2019年上半年获得的土地资产,等于说刚拍的地就卖了。 上述房企人士表示,刚拍的土地,资产变现周期本来就长,在开发销售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费用。“从资产处置的角度,这部分资产肯定会被优先处置。” 而从接盘者的角度,由于新城控股近年来也以全国性扩张为主要策略,甩卖的资产也遍及全国各地。上述房企人士称,对接盘企业来说,一些项目也可以对各自企业的发展做有益补充。 能否提振股价? 在前任董事长因涉嫌犯罪被批准逮捕后,新城控股就已经吃了数个跌停。 在7月22日晚间公告将甩卖资产后,7月23日,新城控股收报跌停。7月24日,股价小幅回升,收盘时报26.97元/股,总市值为609亿元。 市场普遍忧虑目前新城控股的负债情况,甩卖资产是否意味着公司债务情况面临压力呢? 新城控股表示,本次交易目的为公司根据战略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而一位地产行业资深人士对中证君表示,以现金结算项目转让,获得货币资金,新城此举意在改善公司的现金流情况。 2016-2018年,新城控股有息负债分别为262亿元、446亿元、743亿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为906亿元,其中短期债务283亿元。今年4月底,新城控股的借款余额再上升到96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净增148亿元。 上述人士表示,新城或在融资面存在一定压力。甩卖增加现金流也是不得不为的事。 随着新城控股后续仍会继续披露资产交易情况,其股价走势究竟如何,也备受市场关注。 从目前来看,各大基金并未继续调降新城控股估值。而有分析师也表示,随着新城控股经营策略趋于保守,原有的估值将进行重构,在今年新城控股2700亿元目标仍然未变的情况下,接下来新城究竟在拿地策略、扩张规模上如何发展,是值得后续观察的。 此外,大股东质押情况也是关注焦点。在新城控股股价波动期间,控股股东富域发展的多笔质押受关注。 7月23日,新城股价一路走低至跌停,报收于26.73元/股。有一笔来自富域发展质押给上海国际信托的4850万股股票平仓线为25.97元,两者之间仅剩2.84%的差距。 不过,富域发展也在近日解除了部分质押。7月19日晚间,新城控股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富域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将其质押给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共解除质押约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4%。 规模扩张喊“卡” 新城正在收缩规模。 据公司2018年年报,新城控股有295个在建项目,2018年新增164幅土地。2019年上半年新增住宅用地72幅,土拓货值排名行业第五,新增商业用地21幅。 从月度销售额来看,新城控股回款处于上升势头:4月213.95亿元,5月247.59亿元,6月295.49亿元。 这两年,新城给外界的印象是扩张势头迅猛。 根据克而瑞发布的排行榜,新城控股2018年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分别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7位与第8位。 此番危机可能影响新城控股的扩张步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新城本身来说,这两年商业地产全国化布局力度很强,暂时还不会对商业地产项目采取大规模处置的策略。从企业的管理“人之常情”的角度看,其必须不断释放稳定发展的信号,这样才可以防范投资者恐慌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