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金融街物业于港交所上市,股价高开26.36%,每股报9.30港元。 据了解,金融街物业发售价厘定为每股H股7.36港元,估计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073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倘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其将收取发行1350万股额外H股的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9690万港元。
财报季即将来临,国内最大的综合物流及交易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华南城(1668.HK)率先交出了过去一个财年的成绩单。 由于财务年度涵盖了新冠疫情期间,公司的部分业绩指标还是受到了影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年内,公司实现总收入为98.88亿港元,同比下降3.8%(撇除人民币贬值因素与上年持平)。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净利润15.53亿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26.33亿港元。但基于公司优质的土地储备以及成熟的运营体系,毛利率依然维持在高水平,达到45.7%,较上年增长2.5百分点,核心净利润率也高达15.7%。 业绩表现虽然受困于大环境并不理想,不过有投资机构却把视线放到了公司的可持续性收入之上,财报发出后,国泰君安国际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公司持续性收入有望带动估值修复,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看高至1.2港元,较当前仍有50%以上的升幅空间。 机构如此看好华南城的背后究竟有何因素驱动?不妨透过财报一探究竟。 1、基本盘稳固,可持续收入成业绩看点 从财报来看,财年内前三季度华南城的业绩保持稳步前行,但到第四季度,也就是今年1-3月,受疫情影响才开始出现下滑。不过即便大环境不佳,公司的持续性收入全年仍保持了同比4.2%的增幅,达到24.12亿港元,如若撇除人民币贬值因素该增幅还将达8.2%。可见公司的可持续性收入即使在外部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足够的韧性。而当下随着复工复产,公司的业务也已经实现稳步恢复,并且在政府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之下,还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未来其业绩增长还将更具看点。 作为商贸物流的龙头企业,华南城的持续性收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原因在于,持续性收入的增长直接体现了公司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众所周时,华南城致力于在众多一、二线城市打造商业生态圈,并借助商业生态圈的成熟反哺自身业绩增长,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便是持续性收入的增长。持续性收入主要包括租金、物业管理费、仓储物流和奥特莱斯运营等,这些业务板块的增长离不开商贸生态的繁荣发展,因此公司可持续性收入的增加也有力的印证了华南城的商业模式是可以跑通的。从这一层面而言,华南城有别于传统的房地产公司。有其独特性。 从营收结构来看,当下华南城的核心收入来源仍然还是物业销售,但持续性收入已经增长至一定的规模。过去一个财年,物业销售及融资租赁、物业租赁及管理服务、其他业务三大板块收入分别为74.76亿港元、13.44亿港元、10.68亿港元,对应总收入分别占比75.61%、13.59%、10.8%。可以说目前物业销售层面仍然还是华南城的基本盘,而可持续性收入已达到一定的体量以及占比,更多的是代表着其未来的成长机会和想象空间。 从财报表现不难看到,华南城的基本盘一直表现较为稳固,过去一个财年,公司实现合约销售135.14亿元,尽管受疫情拖累物业销售的交付,增速有所下滑,但整体趋势仍然稳健。而公司自身业务也一直强调保留物流及仓储设施、酒店等物业及50%的商品交易中心作为自营或长期出租用途,以获得稳定持续性收入以及资产增值,而余下约50%商品交易中心及全部住宅物业将逐步出售。可见在充足货源支撑之下,叠加优质土储资源价值不断释放,公司的物业销售的动能仍然强劲,也将足以支撑未来业绩不断表现,而伴随商业生态繁荣带来的持续性收入不断提升,公司的业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最终得以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 2、财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渠道畅通多元, 从财务端来看,可持续收入的增长对于公司的财务风险的降低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过去一个财年公司持续性收入达到24.12亿港元,占总收入进一步上升至24.39%。且持续性收入覆盖融资成本已接近一倍,公司在业务展望上也对持续性的收入提出了每年增长不低于20%的指引,因此未来持续性收入对融资成本的覆盖倍数将持续提升。强劲的现金流表现给华南城的安全运营添加了一层厚厚的安全垫,与此同时,公司在财务端也在不断发力,持续优化负债结构,确保融资渠道畅通。 截至2020年3月31日,华南城总计息债务为3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公司资本负债比率进一步下降至67.2%,撇除汇率影响还将下降到61.2%。在积极降负债的同时,华南城保持充裕的在手现金,截止期末,现金及银行存款高达103.04亿港元。另外公司还持有备用银行授信约172亿港元,足以应对短期债务压力。总计息负债减少的同时持有现金却在增长,可见华南城稳健的经营现金流对公司的财务结构优化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华南城在融资层面不断发力,在财年内更是取得多项重大进展。公司在境外与境内的资本市场齐头并进,在境外顺利发行美元优先票据金额达6.35亿美元,在境内顺利发行公司债人民币14亿元和中期票据人民币6亿元,显示出境内外资本市场对于华南城的充分认可。同时,公司于财年内完成多项境内长期银行贷款(年期5-15年),已获多家银行审批通过金额达到48.3亿人民币,这些贷款有效延长整体债务年限,增加资金运转灵活性,还能在置换原有到期贷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物业估值为公司获取额外流动资金。另外,华南城亦透过回购美元票据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支出。 3、"商贸物流+"核心竞争力持续进化,受益"网络直播+跨境电商"新风口 华南城在商贸物流领域深耕十余年,并把其商业模式成功复制到全国多个地方,作为行业龙头,这种发展模式在行业中鲜有冒尖者,为何华南城做到了一枝独秀? 分析来看,这一模式其实并不简单,一方面其具有重资产的特征,需要新进入者具备足够的资本;另一方面,其还要求运营者拥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和资源优势,有着从0到1打造一个完整商业生态的决心和能力。 实际上华南城的商业生态圈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积淀,不过一但整个生态建设达到一个临界点,其爆发的势能也将极其强大。这一点,也类似于毛竹的生长,可能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但一旦根基扎的足够深、足够稳,其成长起来也将有底气实现大跨步。 华南城的模式也正持续印证了这一趋势,随着深圳、郑州等地的华南城商圈持续火热,也正不断带给公司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其物业升值的空间也在快速提升。 从商贸生态圈来看,华南城也顺应了时代的趋势,发展不断趋于多元化。不论是深圳华南城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还是南昌华南城的网络直播培训基地都展现了公司积极响应时代发展潮流,持续进化的一面。 借助全国性的布局版图以及不断成熟的商业生态,华南城牢牢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多方合作,引入优质资源,开拓新的业务板块,成长边界亦在不断扩大。 3、结语 当下市场对于华南城的估值,往往只局限在商业地产板块,由此从市盈率、市净率来看,其甚至远不及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不过从可持续性收入不断释放的成长势能来看,公司未来的估值其实更应该类似于"收租股",源源不断的稳定的现金流入与物业服务的模式有着共性特征。从这一角度而言,显然当下市场的估值提升空间也将是巨大的。 倘若从商贸物流信息平台来看,华南城的业务也相对具有稀缺性,市场准入壁垒较高,而伴随其商业生态不断发展,可挖掘的机会也将较为可观,长期成长具备想象空间。相信伴随市场对公司的商业模式认知不断加深,公司有望在资本市场获得价值重估的机会。
6月30日丨刚上市满二十周年的港交所(0388.HK)涨逾2%,报327港元,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4146亿港元。摩根大通昨日发表报告指,对港交所长期每股盈利增长信心增加,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直至港交所推出A股期货等新业务,相信可再度推动股价表现。该行指,港交所若有关业务推出,今明两年每股盈利预测将向上调5%至15%,该行决定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自300港元上调至34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中金公司称,中国推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香港交易所将长期受益。
据财报,2019财年耀才证券实现收入8.64亿港元,同比增加4.1%,实现净利润4.7亿港元,同比增加6.8%,权益股东应占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71亿港元,每股盈利27.75港仙。 6月29日,香港券商耀才证券金融(HK.01428)发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报告。 据财报,2019财年耀才证券实现收入8.64亿港元,同比增加4.1%,实现净利润4.7亿港元,同比增加6.8%,权益股东应占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71亿港元,每股盈利27.75港仙。 耀才证券表示,尽管2019年港交所日均交易额同比下滑4.1%,但因其开发的手机交易平台系统“耀才证券(宝宝)”及“耀才期货(豆豆)”APP获得近30万中港投资者下载使用,上市公司收益有所上升。2019财年新开户人数达5.46万人,客户总人数同比增加19.3%至28万人,截至2020年3月31日上市公司管理客户资产(包括现金、股票、保证金)约419亿港元,同比减少9.1%。 目前耀才证券的收入来源包括证券经纪、香港期货及期权经纪、环球期货经纪、贵金属交易、杠杆式外汇交易、股票期权经纪、首次公开发售融资利息收入、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其中,贡献收入最高的是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即保证金融资在2019财年实现利息收入3亿港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占总收入的35%,但2019财年公司日均孖展借贷为58.5亿港元,同比下滑15.3%。证券经纪贡献收入2.6亿港元,同比减少1.4%,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9.9%位列第二,上市公司表示该项业务收入下滑是受港股成交金额下滑所累。 耀才证券1995年于香港成立,在2010年8月上市,创始人叶茂林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83%。2014年1月,叶茂林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新偿命,以每股配售价1.3港元,向周大福(HK.01929)及其他承配人配售合计1.5亿股股份,相当于彼时耀才证券已发行股本的14.34%,其中,周大福认购1亿股,成为耀才证券第二大股东。彼时耀才证券表示,营运资金增加后可扩充新股孖展融资额度,加强型业务,提高公司股份的流通性。 近年来,周大福集团在金融领域的动作频频,除了投资耀才证券,还手握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融资租赁、保险等金融牌照,并参投拍拍贷、小赢理财等互金平台。 2017年7月,周大福通过旗下子公司完成对北京华瑞富达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曲线获得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第三方支付牌照。2018年,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入股锦程消费金融获批,目前持股25%为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成都银行。此外,周大福金融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中鑫国信融资租赁(珠海)有限公司。2018年12月,周大福控股的新世界发展集团与九鼎集团相继发布公告,作价215亿港元接手富通保险100%股权,从而拿下保险牌照。 此外,周大福还曾参与拍拍贷C轮融资、小赢理财A轮融资,并在维信金科在港上市时认购新股。
港股开盘,恒指开涨0.32%;康希诺生物开涨约4%,此前公布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新股海吉亚医疗首日开涨23.24%,报22.8港元,发行价18.5港元/股;另一新股康基医疗首日开涨86.6%,报25.9港元,发行价13.88港元/股;六福集团开涨2.03%,2019年营收同比下滑29%。 【财经新闻】 今日两只新股上市,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暗盘集体暴涨。今日开盘,海吉亚医疗高开23.24%,报22.8港元;康基医疗高开86.6%,报25.9港元。内地微创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平台康基医疗(0999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988.22倍,一手中签率9.0%,认购90手稳夺一手,每股发售价为13.88元,为招股价范围上限。 福森药业(01652-HK)公布,于2020年6月26日回购37.9万股,占发行前已发行股份0.0482%,每股回购价介乎3.29港元至3.32港元,涉资125.653万港元。 三生制药(01530-HK)公布,根据于本周三(24日)于中国证监会网站刊发的注册结果公告,于科创板的建议A股上市注册已根据法律程序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三生国健及于科创板建议A股上市有关的承销商将与上交所进一步讨论及确认三生国健的上市时间表,并相应刊发相关上市文件。公司将遵守上市规则项下的适用规定及适时根据上市规则另行刊发公告。 6月29日消息,康希诺生物:本公司欣然宣布,本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已于2020年6月25日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
格隆汇6月23日丨中芯国际(0981.HK)再涨超5%,报25.5港元,高见25.65港元创历史新高,本月累涨逾52%,总市值1419亿港元。 上交所今天公告称,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提交注册。中芯国际昨日回复上市委会议意见落实函表示,公司报告期内总体产能利用率和产能逐年上升,未识别出经济绩效下滑迹象。此外,虽然28纳米制程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毛利率持续为负,但并不构成相关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的迹象。
万国数据 据悉考虑在香港二次上市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万国数据考虑最快于年内在香港发行股票,追随网易、京东等在美上市中资企业的步伐。知情人士称,总部在上海的万国数据正在与投行就潜在的交易展开合作,此次发行可能募集大约10亿美元。知情人士表示,磋商处于初级阶段,交易的时间和规模均可能有变。万国数据的一位代表不予置评。 芯康基医疗 IPO定价13.88港元 为发行价区间上限 康基医疗香港IPO价格定在每股13.88港元,招股价区间为12.36港元-13.88港元。 康基医疗预计发售2.25亿股,于6月29日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信证券、美银。此次IPO引入7名基石投资者,涉资1.65亿美元(约12,87亿港元)。其中,富达投资认购0.45亿美元,贝莱德认购0.35亿美元,高瓴资本认购0.15亿美元,橡树资本认购0.15亿美元。 海吉亚 IPO定价18.5港元 筹资2.86亿美元 海吉亚医疗香港IPO价格定在每股18.5港元,该公司在香港IPO交易中将发行1.2亿股股票,筹资2.86亿美元。海吉亚医疗预期将于2020年6月29日上市,公司已与高瓴资本等基石投资者订立基石投资协议,已经同意按发售价认购以总额1.43亿美元可以认购的有关数目发售股份。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海通国际。 欧康维视 通过港交所聆讯 据港交所6月21日披露, 欧康维视生物(Ocumension Therapeutics-B)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担任其联席保荐人。欧康维视是一家中国眼科医药平台公司,致力于识别、开发和商业化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的眼科疗法。 兴盛优选 获得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资 兴盛优选近日获得4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是兴盛优选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资,完成过后,兴盛将直奔上市。 兴盛优选是一个社区电商品牌,主要定位解决家庭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包括蔬菜水果,肉禽水产,日用百货等全品类精选商品,依托社区实体便利店,通过线上预订,门店自提的方式,所有商品今日下单,次日到店,并且消费者享受无忧售后。 投融资 拖地机器人「云鲸智能」获C轮融资 云鲸智能继4月份完成B轮融资后,再次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源码资本、高瓴创投、字节跳动跟投。云鲸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开发具有独创技术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历史投资人包括大疆董事李泽湘教授的清水湾基金、明势资本、大米创投、盈峰资本等,并于2020年4月先后获得字节跳动领投A+轮和源码资本领投B轮完成近亿元融资。 C2B招商平台「生意鹿」获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 招商服务平台生意鹿近期获得近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山东开创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平台服务升级、行业拓展以及市场营销。山东开创投资有限公司为山东开创集团全资子公司,重点投资于初创期、成长期及新兴产业企业,开创投资也是生意鹿的天使投资人,此次为追加投资。 「本导基因」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 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由著名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凯旋创投独家投资,所得款项将用于本导基因核心技术平台BDmRNA与BDlenti相关临床管线的推进。 本导基因成立于2018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基因治疗一线科研人员联合药物毒理学专家和工业界专家发起创立的。目前,本导基因形成了项目研发、临床前、CMC到注册申报的完整的核心团队。 新基建项目「德风科技」A轮融资8000万 新基建全栈工业互联网产品提供商“德风科技”获得由招商局创投与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原股东云启资本跟投共8000万人民币完成A轮融资。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 “新基建”工业互联网产品研发升级及行业生态拓展。德风科技是一家工业互联网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