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兴特钢到永兴材料,股票简称变化的背后,是转型升级的深层内涵。 “永兴做的是高品质不锈钢,用于高端装备。我们还在做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这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原有的称谓已不能涵盖公司业务。”一开场,永兴材料董事长高兴江就作了说明。 过去20年,高兴江坚守“专而精”的理念,带领永兴特钢成长为不锈钢棒线材龙头企业。如今,永兴材料的发展战略多了台“发动机”——锂电材料业务。“不锈钢业务做精做强,锂电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这就是永兴材料的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兴江说。 紧抓国产替代机遇 永兴材料的显著“标签”是专注。 今年6月,永兴材料成功发行可转债,募资7亿元用于炼钢一厂高性能不锈钢连铸技改项目、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和年产120万吨锂矿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永兴多年来非常专注,每一个募投项目都围绕主业展开,我们投的是有效的项目,投入以后一定要有效产出。”高兴江表示。 在一般人眼里,不锈钢产品属于传统产业,乏善可陈,但高兴江认为:“我们做的不锈钢产品不一样,是高品质、高性能,用于高端装备产业的不锈钢棒线材产品。”据介绍,国内不锈钢供应结构性分化巨大,低端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利润遭受挤压;高端进口替代产品技术壁垒高,盈利稳定。永兴材料作为行业领跑者,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通过技术积累和客户沉淀,公司不锈钢毛利长期高于行业平均值10%以上。 “国产替代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航空发动机的气门缸、潜艇的甲板等,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的高端不锈钢材料,这些都是永兴技术攻坚的方向。”高兴江表示,永兴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与钢研总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推进产品战略升级和高精新产品的研发,以高品质不锈钢及特殊合金材料为核心,跟踪、消化世界先进技术,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根据市场要求和行业发展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下游行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服务,做强产业链,促进行业不断发展和升级。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公司积极开发核电及原子能装备用不锈钢、超临界火力发电设备制造用不锈钢及合金、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用不锈钢和合金、海洋工程装备用高端不锈钢及特殊合金材料等一批战略性产品;开发经济型双相钢、超高强度高氮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新型标准件用不锈钢等一批标志性产品,解决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 “我们的不锈钢生产线24小时运行,除了节假日等特殊日子,其他时间都是满产运行,以销定产,没有产品库存。”高兴江说,“不锈钢材的消费需求潜力还很大,尚未看到天花板。” 永兴材料的稳健业绩也印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度。最近3年,公司净利润始终稳定在3亿元至4亿元之间,经营性现金流也相当充裕,负债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下。 锂电板块蓄势而动 相较不锈钢业务的稳步增长,永兴“双轮驱动”战略的另一个轮子——新能源似乎还未完全滚动起来。从2019年年报看,新能源板块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度微乎其微。 实际上,永兴材料一直在试水缓行,做好准备。随着本次可转债顺利发行,公司新能源板块已拉开架势,强势发力。 资料显示,本次可转债募投项目之一的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和12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是上下游配套项目,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含锂原材料是后续进一步深加工的基础,是锂电产业链最重要的中间产品之一。永兴将以此为契机,深耕锂电产业链中上游,逐渐确立电池级碳酸锂领域的领先地位,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培育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叠加疫情影响,新能源车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不容乐观。但政策开始鼓励消费,环比销量开始放量恢复。长期来看,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渗透率依然较低,发展空间还很大,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高兴江说,永兴新能源主要从事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也属于原材料制造企业,与永兴现有特钢业务具有较多类似之处,经营、管理、设备等方面的经验能够进行移植。 高兴江深谙择时的重要性。在行业整体低迷时期,永兴布局上游“锂云母”矿产资源,占领了碳酸锂产业链的成本制高点,产品成本优势明显。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从锂矿资源选定、采矿、选矿到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产业链布局,拥有自矿产资源开采至卤水生产至电池级碳酸锂制备的完整新能源锂电产业链。 永兴材料今年6月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目前公司已向磷酸铁锂龙头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湖北万润等企业大批量供货。近期主要开展三元材料使用电池级碳酸锂的认证工作,部分三元龙头企业已小批量拿货,正在开展审厂和长期合作的洽谈。此外,锰酸锂、电解液的客户也已大批量供货。 “短期的波动不影响长期的趋势。”高兴江表示,目前新能源和锂盐总体处于行业低谷,公司会考虑对优质的资源和产线资产进行并购整合。
来源:格力电器官网董明珠的“造车梦”再一次打上了问号。近日,天眼查显示的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工商信息显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已经从股东中退出。对此,银隆新能源迅速发声明辟谣称:“我司股东董明珠女士股权未发生任何变更。”除此之外,洛阳市工信局还表示:6月27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当地市领导陪同下,考察了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来源:洛阳工信官方微信看上去,董明珠仍未放弃银隆新能源,但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淘汰赛:近一个月内,赛麟、博郡、拜腾等车企相继遭遇经营困难。“铁娘子”中意的银隆还能坚持多久?历时4年仍未闯出声势的它,还有坚持下去的资本吗?为造车,赌上全部身家珠海银隆原董事长魏银仓起家于河北邯郸,在美国收购了奥钛纳米科技,这是一家专注钛酸锂电池技术的公司。以此为基础,银隆新能源在2008年成立,成为一家以钛酸锂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纯电动整车的研发和生产为主业的综合性集团。2016年1月,董明珠在魏银仓的陪同下参观了珠海银隆产业园。同年8月,格力电器宣布:拟以130亿元价格购买银隆新能源全部股权,同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100亿元,全部用于银隆新能源的建设投资项目。对于董明珠突然萌发的造车梦,股东并不买账。2016年11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的方案。董明珠在当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气愤地表示,格力的股东“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来源:pixabay整体收购不成,董明珠决定以个人名义入股。2016年12月,董明珠携万达、京东系投资公司,共出资30亿元入股,拿下银隆22.39%股权。董明珠光个人出资就达10亿元,王健林更是“基于对董总的信任”,“投了五个亿,不多不多”,他还表示投资前几乎没有做过任何调查,连占股比都不确定。有了资本的强势加持,银隆新能源彼时的估值达到134亿元,相比10个月前翻了一倍。但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银隆新能源的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16亿元和3.77亿元,收到新能源车补贴分别为5025万元、13.04亿元和6.04亿元,并未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连深交所都发函质疑,要求格力说明钛酸锂电池相对其他主流电池的具体优势。此后几个月,董明珠又以各种方式共计获得股份17.47%,成本共计23.4亿元。而据媒体当时推算,董明珠当时持有股票价值共计约26.5亿元,从格力电器获取累计薪酬共计约5000万元。可以说,此次入股董明珠几近赌上了全部身家。董明珠想要什么?在2017年6月的央视《对话》节目里,董明珠解释了为何豪掷资金:格力集团的家电板块中,唯独缺少储能。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没有人认识,就像长期埋在沙漠里的金子,我们要把它挖出来”。董明珠看中银隆新能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格力的多元化发展寻找出路。2019年,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数据,格力空调的全球占有率为20.6%。但空调并不是一个高增长的业务,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年中国空调零售量增长5%,零售额却下降-1.2%。董明珠急需将格力的制造业优势转移到新阵地。入股银隆最初被看成是一桩“进可攻退可守”的生意。进是指从新能源汽车和大巴进军小轿车,董明珠称: “收购之后,我们会往家用的小汽车领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设计出来并且已经试运行了,量产上市的话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退是指卖汽车空调,董明珠称:“如果今年银隆实现销售三百亿元,生产三万台汽车,那就意味着我们卖三万部汽车空调。”有了银隆的合作案例,格力汽车空调会更容易打开全国市场。有了这些规划,董明珠在2017年先后成立和扩建了8个新能源产业园。同年9月,董明珠还被曝光携团队现身一汽夏利,可能打算入股。对于银隆的未来,魏银仓也踌躇满志,“全世界做新能源小汽车最成功的是美国的特斯拉,却不是老牌汽车公司通用或宝马、奔驰”,俨然将银隆比作创新公司的典型。在宣传造势方面,“铁娘子”又拿出了她的杀手锏。“中国的汽车有一点粗制滥造。”董明珠在《对话》节目里公开表示:“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没有在汽车行业在市场有话语权,我就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这几乎是对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炮宣战。来源:央视《对话》对于董明珠的高调进场,中国汽车业反应激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门槛和规则,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所有行业包打天下。(董明珠)就在家电行业驰骋天下吧。”东风汽车董事长竺延风表示:“我反正没有造电器,我说不出电器。但我负责地说,中国汽车制造水平是世界水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说:“我不认可董明珠的观点。她应该对汽车心存敬畏,深入了解整个行业之后再去做判断。”一方是中国制造业的“铁娘子”,一方是等着她拿出成绩的整个传统汽车业。董明珠从造车伊始就将自己推到聚光灯下,颇有信心完成一次大转型。但随后发生的闹剧,出乎所有人意料。“造车梦”变“宫斗戏”虽然造车美梦无限好,但在2017年,银隆新能源就遭遇销量滑坡:董明珠期待的3万辆订单实际只卖出3355辆,相比上一年几乎腰斩。据《证券时报》探访,银隆的钛酸锂电池业务也基本停工,员工从700多人锐减到300多人。公司人事方面,董明珠和魏银仓的关系也开始剑拔弩张。就在上述《对话》节目里,魏银仓大吐苦水:“大家都知道,一个十几米长的车,它晃动起来、走起来,是有柔性的,嘎吱嘎吱是有响声的。就这一点,董总(董明珠)是绝对不放过的。我们要昼夜加班,必须解决。无论什么手段,要彻底解决。追求完美,这就是对银隆上万员工的压力。”而面对主持人询问,能否顺利让银隆提速,魏银仓回答“尽力而为”。董明珠当场怒斥他:“什么叫尽力而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必须上。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在董明珠入股后,银隆新能源的大股东是持股26%的魏银仓,二股东是持股17.46%的董明珠,魏银仓老搭档持股9.5%,此外万达、京东系公司也各自持有个位数比例股份。股权相对分散,给董明珠清理银隆留下了便利。来源:央视《对话》2017年底,魏银仓辞任银隆董事长,由孙国华接任。半年内孙国华又被罢免,由中立的普润资本董事长卢春泉接任。最终2019年初,银隆全面由格力接手,董事长换成格力系的赖信华,7位副总裁中有4位都是格力背景。也是在2018年11月,银隆内斗的详情为外界所知。银隆新能源发表公告称,魏银仓、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涉及民事诉讼部分7.8亿元,涉及刑事犯罪部分2.7亿元。魏银仓则反过来起诉董明珠,理由不明。这场闹剧最终以孙国华等6人被抓,魏银仓被列入“红通”名单告终。但另一边,夺得银隆的董明珠也没能收获胜利果实。银隆新能源拟赴A股上市的进程,在经历了8个月辅导期后终止。2019年,银隆新能源与格力电器的关联交易金额同比也下降8成,标志着协同破灭。而董明珠押注的钛酸锂电池,被证明并非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能量密度仅为三元锂电池的1/3-1/2。银隆新能源艾菲 来源:银隆新能源从董明珠“夺权”至今,银隆新能源主要推出的新车型为艾菲MPV,售价达到惊人的43万元。虽然艾菲销量未公布,但银隆新能源整体客车销量在2019年仅为2708辆,较上一年下跌62.8%。目前,董明珠的造车布局已转向新方向:为吉利、一汽大众、东风本田等诸多车厂提供格力牌厂房空调,以及磁悬浮、离心机、螺杆机、多联机等诸多设备。此外,格力还与威马汽车合作,将“围绕围家居与出行两大高频生活场景”,并未说明具体业务,但威马称不会为格力打造定制车型。可以说,董明珠入股银隆新能源时提及的两大目标:卖汽车空调和卖小轿车,至今无一进展顺利。摸索造车四年,格力仍在汽车业的门槛外徘徊。如今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加剧,留给董小姐的时间不多了。
近日,网传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信息变更,格力电器(000651)董事长董明珠从股东中退出,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此事。对此,2020年6月25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官方声明称:网传信息信息严重失实,我司股东董明珠女士股权未发生任何变更。 图片来源:天眼查 盖世汽车从天眼查获悉,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目前仍为银隆新能源第二大股东。虽然是一场乌龙,但相对于前些年董明珠与银隆新能源之间的“热闹”,如今的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车圈低调了许多,也不免让人猜测她与银隆之间的缘分已尽。 不退出,是董明珠的倔强 2016年8月,格力电器曾宣布拟以130亿元收购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但方案引起投资者的强烈反对,最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当时“董明珠因此在股东大会上发火”一事的视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2016年11月,格力电器确认收购珠海银隆一事宣告失败。 宣告失败后,2016年12月,在“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压上所有身家,拉上万达、京东等公司共同向珠海银隆增资30亿元,董明珠个人获得其7.463%的股份,位列珠海银隆第五大股东,后经过两次增持股份达17.46%,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了董明珠要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 在“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对外宣称:“今天我决定投资银隆,并不是为了盈利谋利,而是希望支持这个产业快速的发展,我要让银隆的电池为中国乃至世界服务,我相信很快就可以实现。” 但就在短暂的蜜月之后,董明珠和珠海银隆大股东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冲突,互相指责对方侵犯公司利益,分别发生诉讼。2019年1月11日,银隆新能源发布官方声明,称公司通过法律手段对大股东魏银仓及孙国华等人追诉其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的相关刑事案件已于2018年11正式立案,四起民事案件及侵占公司利益总额超过12亿元。声明同时明确,魏银仓身在美国,孙国华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矛盾全面爆发。知情人透漏,这是董明珠与魏银仓等新旧股东博弈的结果。 虽然格力电器因未收购银隆新能源躲过一劫,但格力电器仍受到此事牵连。据了解,双方2016年关联交易达49.82亿元。2017年,双方的日常关联交易金额降至19.4亿元。2018年,双方的关联交易金额为29.27亿。 2019年1月16日,在2019格力电器第一届临时股东大会上,针对银隆事件是否成为董明珠从业生涯中的“黑天鹅事件”,董明珠对此表示:“格力当时收购银隆新能源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尽管银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格力来讲,收购银隆会带来巨大的改变。没有收购成功,对于格力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一年多来我们发现银隆它有巨大的未来成长空间。” 董明珠在央视《对话》中也提到:“投资银隆新能源,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几十年来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叫“弯道超车”,总觉得有一次机会占了一点便宜,其实我们真正有决心的人是应该从源头起步,作为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董小姐多次表态收购不成功没有关系,但银隆的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先进的。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银隆这个窟窿给她带来了很多困扰,但她对这银隆本身的产业发展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认可和期待的。 盖世汽车注意到,2020年6月26日,董明珠与河南省洛阳市市长、副市长共同考察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在洛阳的进展,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尽快推动项目投产达效,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进行交流洽谈。这一行动也向外界证实了董明珠未退出银隆股东一事。 跨界不顺利,是运气不好还是步伐迈大 从收购银隆新能源传闻起时,外界开始传董明珠想要进军汽车领域,想要跨界造车。董明珠一直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投资银隆新能源一事,她也强调是看中了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和储能技术。董明珠曾在多个场合夸赞钛酸锂电池,她认为钛酸锂电池安全、寿命长、耐温能力强,充电速度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 从银隆官方获悉,银隆新能源是研发、生产钛酸锂负极材料的龙头企业,银隆新能源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钛酸锂材料生产基地,通过纳米化工艺与结构控制技术相结合,合成了高相纯度的银隆钛材料,独特的颗粒形貌及尺寸设计,优化了钛酸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银隆新能源建立起依托钛酸锂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全产业链。 据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2019年三元电池装机量为37.5GWh,占比60%,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20GWh,占比32%,钛酸锂为0.38GWh,占比仅为1%。可以看出,如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天下,钛酸锂电池稍显落寞,几乎消失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圈。其中致命的一点就是因为其能量密度小,满足不了高续航里程的要求,而续航焦虑是电动汽车用户的核心问题。同时,在补贴方面,低续航里程也受到了限制,这都导致了钛酸锂电池的黯然失色。 除了钛酸锂动力电池,储能技术也是董明珠青睐的银隆技术。智能家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格力电器多元化战略之一,而储能技术则是布局智能家居的良好基础。银隆从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储能电池,其以钛酸锂核心技术为基础,银隆现有纳米钛酸锂材料、电芯、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通讯基站储能模块、集装箱储能系统等储能系列产品。 有关储能技术,董明珠表示:“未来的储能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我们一旦布局智能家居,储能就必须是要具备的技术,因为我们的电器是不能断电的,目前来讲全球都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方面是领导者,那我为什么不去挑战一下呢?” 面对银隆出现一系列的资金问题,虽然董明珠最终承认银隆是个“窟窿”,但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仍旧坚持项目本身没有问题,技术前景是非常明朗的。 窟窿是堵不住了,2019年11月19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6,667,568元。董明珠作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自然也受到牵连。 日前,有消息称,董明珠为了稳住智能家居的入口又开始研发手机了。我们从工信部确认,格力旗下首款5G手机正式通过工信部入网许可。为了做好智能家居,董明珠可能又要加码手机生产,加码银隆的储能技术了。 作为空调行业的老大,格力电器无疑是成功的,董明珠也是个非常成功的营销专家。这些年,她跨界手机、汽车等多个行业,但都未取得好成绩,尤其是汽车这样的制造工业,想要做好难。 董明珠当时预测没有错,新能源汽车的确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如今已经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和焦点。但她投资银隆新能源这件事,终究是不成功的。到2020年,已经有多家造车新势力前景岌岌可危,从当初贾跃亭造车的一地鸡毛,到如今博郡汽车被内部员工和供应商集体讨伐,再到日前拜腾汽车被爆因资金问题停工停产6个月,跨界造车成功率微乎其微。对于董明珠来说,她当初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不适合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圈的梦想也难以实现。总的来说,跨界到造车行业这件事,真的要慎重。
银河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是2020年可以贯穿全年的投资机会,龙头公司值得坚守。光伏基本面复苏,需求逐步回升。电网投资回暖,特高压、充电桩作为新基建将持续发力。建议关注:1)电动车: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当升科技(300073)、恩捷股份(002812)、星源材质(300568)、璞泰来(603659)、新宙邦(300037)等;2)光伏:通威股份(600438)、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福斯特(603806)、福莱特(601865)、晶澳科技(002459)、锦浪科技(300763)等;3)电网:特锐德(300001)、许继电气(000400)、国电南瑞(600406)、中国西电(601179)等。
编者按 充电桩市场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充电桩市场将大幅放量,未来十年预计将形成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与此同时, 充电桩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和实验,吸引了各路资本跑步入场,也让未来汽车市场充满多种可能,燃油车的霸主地位摇摇欲坠,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有看头。 新基建开启充电桩建设新时代 记者 傅勇 李志勇 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拥有巨大潜力的充电桩市场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加快落地和应用。 全行业投资或破百亿 进入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开始站到了舞台中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是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推广以来,与其相伴相生发展的充电桩,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紧接着,国家能源局也于6月22日印发了《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保障能力。 业界分析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配套设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大幅放量,迎来黄金发展期。 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政策的扶持叠加光明的市场前景,使得各路资本开始加速布局充电桩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这四家国内充电桩领头企业自身的投资已接近60亿元,如果加上资本的押注以及其他企业的投入,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充电桩全行业的投资或将轻松突破百亿元。 据了解,除原有的运营企业外,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也在跑步入场。 4月份,华为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以解决充电行业运营成本高、设备生命周期短的痛点。5月份,华为又与特来电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桩联网建设和智能充电业务发展,要将充电桩打造为数据接口。 阿里巴巴则选择用投资的方式进入赛道。三月底,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子公司投资充电桩运营商“简单充”,成为简单充的第二大股东,在充电桩未来的智能化竞赛中抢占了一个席位。 而车企也在充电桩上作起了文章。 今年年初,特斯拉就定下了年底前在中国布局4000+个超级充电桩的目标,两倍于过去5年的建设总量。6月3日,宝马公司也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直接接入后者的充电网络,以达到年底为车主提供的充电桩数量翻番的目的。 换电模式迎来小“风口” 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被应用到充电设施领域。 众所周知,电动车需要充电桩,就像燃油车需要加油站。如果不建充电桩,电动车就永远存在里程焦虑。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充电时间长等关键问题,换电模式越来越受欢迎,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小“风口”。 据了解,充电基础设施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一是传导充电,采用插枪的方式,二是无线充电,三是换电。 与另两种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更加高效和快捷,新能源汽车进入换电站后,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电池更换,比加油的时间还短。不仅如此,换电模式下电动汽车和电池是分离的,消费者只需购买新能源汽车,电池则可以采用租赁形式,大大降低了购买成本,顺便解决了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电池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而且换电模式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消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实际上,私人充电桩的“建桩难”问题,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关键瓶颈。北汽新能源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说,“据调研统计,中国大约有70%的汽车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只有40%至50%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装上专属充电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通过该联盟成员内整车企业采样约109.5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建设安装私人充电桩74.9台,未配建私人桩数量34.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1.6%,而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等因素成为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 而换电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走向成熟。 据介绍,作为国内最早对换电模式进行开发并投入大规模应用的企业之一,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了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换电车辆行驶总里程达到6.9亿公里,在安全、经济性、便捷性、标准化等方面形成一个通畅的闭环,已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除北汽新能源外,蔚来汽车、浙江时空电动等车企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企业均在积极布局换电站市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换电站430余座,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推广较好的地区。 建桩的最终目的是建网 在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2014年至2017年。这一时期,充电桩市场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行业由此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粗放的经营模式下,不少企业在竞争中倒下了,活下来的公司也伤痕累累。 2017年到2020年是第二个阶段。进入2017年后,随着市场上电动汽车电池产量的逐步稳定,加上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中小运营商开始大批量涌现,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2020年开始,充电桩行业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充电桩运营商、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用户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家开始更加追求充电桩的网联化和数字化。 事实上,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落地,一个新的充电桩时代正在开启。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前不久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新时期的充电桩建设,应该与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多种增值业务”的智能充电网络。 也就是说,新基建下的新充电桩,“新”在建网而非建桩,而这样的智能充电网络,一方面可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可将产业链往后延伸,开拓各种大数据和其他增值服务,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刘永东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充电设施有无的问题。下一个十年,充电设施应让消费者体会到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的优势和充电设施助力能源革命的转变。” 星星充电:充电桩是能源互联网的智能载体 记者 李志勇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城市充电网项目正式开工,作为项目的充电桩供应中标单位,星星充电将从设备供应、工程安装、智能地锁、监控消防、充电运维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据悉,信丰县的城市充电网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要在全县建设900台充电桩,此次开工的一期项目将先建设20个充电站,打造全县充电骨干网,基本满足全县公交、政府公务车、社会车辆公共充电要求。 星星充电是国内较早从事充电桩运营的企业。经过几年发展,星星充电已成为我国主流的民营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目前,平台上共有自建充电设备终端15万+,覆盖全国近270个城市,日充电量约500万度,APP已经拥有近70万高频用户,同时也是全球近60家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不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宝马、捷豹路虎、大众等国际品牌,也包括比亚迪、北汽等国内车企。 随着新基建的风口到来,更多人开始对充电桩行业产生了兴趣。星星充电认为,产业政策的利好,会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充电桩行业,进而大力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充电桩行业的技术门槛和平台门槛也会越来越低,最终比拼的将是服务能力和线下成本。因此,对很多中小微参与者来说,需要一家平台级企业为他们提供“硬件+软件+服务”保障,而星星充电是一个开放平台,正好能扮演这一角色。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万多台,同比增加了35%。不过,星星充电方面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车辆的迅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按照相关部门的预测,到2030年,汽车新增市场的40%左右为新能源汽车,同时在存量市场上还存在充电桩的更新与换代。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解决今天的矛盾,更要看到未来增长的需求。 星星充电认为,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是一次非常大的机遇,将推动充电桩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让新能源汽车更快进入家庭。目前,星星充电正积极抓住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快全国充电桩建设布局。 成立伊始,星星充电就率先打破了传统充电桩的单片机模式,将充电桩视为能源互联网的智能载体,它一边连接的是车辆、交通、出行,一边连接的是丰富多样的能源使用场景。是能源与交通取得联系的能源入口、交易入口、交互入口、行为入口和信息入口。 基于这一认识,星星充电采用了集充电设备硬件、软件平台网络以及运营运维等服务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将充电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甚至运营平台和车辆销售都纳入一体化充电服务体系中。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张价值网与另一张价值网的竞争。因此,星星充电认为,对整个行业而言,首先要重视技术研发,不仅要关注充电桩本身,还要大力支持与充电桩相关的配输电网、能源管理与交易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充电桩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其次,应积极推动能源数字化。从生产、交易到传输和管理,能源的每个环节都会发生大量的经营活动,这些活动需要被数字化。至于充电桩行业的盈利难问题,则需要做到两高三低,也就是说,选址和运营的效率要高,而投建、运维和系统的成本要低。 目前,星星充电已初步完成了全国充电网的建设,在公共充电网和私人充电网方面都拥有较强的优势,并在大功率、智能充电、智能运营上形成了领先的技术能力。同时,通过硬件、软件加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开放的合作模式,星星充电也已成为一家服务于多种客户,并容纳多种形式参与的平台。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加快构建“全国充电一张网” 记者 王璐 新基建风口下,各路资本、各方人马涌入充电桩行业,能否破解其盈利困境?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近日,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疫情加剧了充电桩行业的盈利难度,但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给这一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据透露,作为充换电行业的国家队,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构建“全国充电一张网”。预计到2020年底,平台将实现注册用户数突破500万,累计接入充电桩100万根,年充电量达到15亿千瓦时。 充换电行业盈利难度加大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充换电行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9.9万台,同比增加33.1%。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5万台,私人充电桩保有量74.9万台。“可以说,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满足充电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保障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生明称。 但他表示,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存量中占比仍然较小,充换电行业普遍存在项目投入大、落地难、回收周期长等问题,加之设施平均利用率低、市场竞争激烈,各平台尚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运营商缺乏流量变现手段等因素,导致充换电行业盈利比较困难。特别是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私家车、运营车等各类车辆充电需求骤降,各充换电运营商上半年的充电电量、服务费收入显著降低,在盈利方式单一、缺乏其他增值服务收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盈利难度。 全生明说,目前充换电行业还存在设施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广度和深度不够、智能化和互动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社区建桩难、数量少、利用率低,影响了新能源车主用车体验和获得感,充电桩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充换电行业亟须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迎来新基建政策春风 全生明认为,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及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产业发展的决心,这将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对拉动电动汽车产业走出短期底部、保障行业行稳致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给充换电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升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充换电领域,营造共建共营的良好发展局面;有利于补齐行业发展短板,提振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助力行业长远发展和国家战略落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最终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此前“建设充电桩”的表述修改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在全生明看来,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对换电技术创新的认可,对车电分离发展道路的肯定;另一方面,就电动车使用而言,换电不仅是相同规格电池的快速更换,更缓解了当下电动车补能速度慢、续航不可升级、二手车残值低等问题。 他认为,根据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及技术变革趋势判断,未来充换电行业将向规模化、智能化、互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首先,充换电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络经济的特点,平台效应、规模效应突出,目前已经形成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大型运营商为主导、中小微运营商为补充的市场格局,未来有望进一步发挥平台整合作用,促进不同运营商充电桩之间的深度互联互通,打造“全国充电一张网”的格局;其次,电动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引导充换电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即插即充、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成为充换电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充电桩智能化、网联化水平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个人桩共享,提高社区充电桩利用率、降低充电桩使用成本。第三,充换电行业发展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紧密相连,有序充电、V2G、负荷聚合等车网互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进一步挖掘电动汽车移动储能价值,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互动。此外,利用负荷聚合技术开展绿电交易,聚合充电负荷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将推动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能源转型。 加快打造“全国充电一张网” 近期以来,北京、上海、江苏等多个地方都先后出台了充电桩建设方案。而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也在加码布局这一赛道,今年将安排27亿元投资充电设施建设,新增充电桩7.8万个。 “争做投资建设的带动者,主动对接各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公共、专用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社区智能有序充电设施发展,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充电设施建设。” 全生明表示。 在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的同时,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还致力于建设服务最优、接入最多、流量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接近300万,接入充电桩总数超过49万根。更重要的是依托这一平台,广泛聚合充电桩资源,推动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入电力系统,创新服务产品与商业模式,吸引行业合作伙伴共建共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圈。同时,争做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搭建国家级充电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充电设施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攻坚大功率充电、V2G等关键技术,牵头开展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制修订,实现标准引领、技术引领。 邀请符合条件的合伙人一同共建共享充电桩,向中小充电运营商提供运营平台,与宝马等公司开启战略合作……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动作背后是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全新的谋划。 “这些举措一是引导市场方向,实现各企业的合作共赢;二是盘活市场资源,带动电动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激励整个产业链相关行业的发展。”全生明表示,合作建桩业务将带动基建施工、生产制造和大数据业务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快速发展,为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全社会产业链更好的分工协作,降低全社会的综合建站成本,为中小运营商进行减负。此外,以平台作为枢纽,整合桩企、运营商及充电用户资源,降低整个充电桩行业的经营成本,达到多方面推动充电市场向好发展,拉动幕后产业链效益增长的目的。
来源:广汽新能源 7月2日,广汽新能源2020款埃安S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了7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3.98万-20.58万元。相比现款车型,新款埃安S在续航里程、科技配置和质保服务上均进行了升级,用户可通过广汽新能源App进行定制。 官方售价 来源:广汽新能源 作为年度改款车型,新款埃安S的外观和内饰基本和现款看齐,依然有双色车身可选。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68mm/1880mm/1530mm,轴距为2750mm。 车内两块12.3英寸贯穿式屏幕仍然保持不错的科技感,ADiGO智驾互联系统、智能健康座舱等配置也没有缺席。此外,老款530车型被全新580车型取代,新款低配魅580车型将增配全景天窗、倒车影像、6扬声器、PM2.5滤芯和远程一键杀毒等功能。 埃安S内饰 来源:广汽新能源 动力方面,新款埃安S配备最大功率135kW、峰值扭矩300N·m的电机。其中630系列车型配备容量为58.8kWh的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为510公里,580系列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为460公里。 埃安S是基于广汽新能源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GEP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为纯电动紧凑型车。在该细分市场中,吉利几何A、比亚迪秦Pro EV是绕不开的对手,其中比亚迪秦Pro EV已经深耕市场多年,拥有不少群众基础,几何A拥有颇具科技感的外观,对于消费者同样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不过,埃安S自2019年4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不错的销量成绩。乘联会数据显示,埃安S 5月销量同比增长276%至3892辆,位居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第二名,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也是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此次改款车型在配置和续航里程进行了升级,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为刺激消费,款埃安S推出不少的购车优惠政策,包括用户可享受终身数据流量、终身免费软件升级、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等服务。用户还可购买异城代步车服务、直升机救援5年服务包、代客充电套餐等增值服务。此外,广汽新能源还为用户提供了3年免息的金融优惠政策。 欢迎关注未来汽车日报
据天眼查消息,近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信息变更,董明珠退出公司股东。今年1月时曾有消息指出董明珠、魏银仓等退出,但随后银隆新能源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悉这种网站信息来源何处,公司的董事、监事没有任何变动,否认了董明珠、魏银仓等退出。 资料显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珠海,注册资本约11亿,法定代表人为赖信华,是一家以锂电池产业为经营核心,集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