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全国首单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认购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PFM)基金产品在上海落地。 此次通过QFII/RQFII认购的产品为霸菱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行的霸菱中国综合债券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模式落地为外资资管机构募资开辟了新路径,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益探索,是配合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成功实践。 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允许QFII/RQFII投资境内私募投资基金。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注到新政对在沪WFOEPFM机构的积极影响,机构海外母体可通过QFII/RQFII提供种子资金,有效帮助其拓展境内私募基金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霸菱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第五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机构,于2019年1月发行QDLP产品。2019年6月,霸菱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登记成为WFOEPFM,同年11月发行境内私募基金产品。
先说一下周末仓位调查的数据吧。 仓位的数据,变成了86.9%,录得了我做这个仓位调查以来的新高。 我把上证走势和仓位数据都给大家看吧。 11月那会,我在文章里分析这些数据,说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明明仓位很高了,但是市场不跌了,市场进入了情绪钝化的状态。 事后来看,前两个月这个时点,就是市场慢慢脱离了盘整,进入了新的上涨趋势的时刻。 这个仓位调查数据很有用,关键是得对里面的数据有足够的敏感度。 我发现我对很多数据,需要亲手去录入,思考,复盘,它慢慢才会对我说话。 我写是写出来,但如果看的人没这个干活的过程,肯定对它的理解是没我理解那么深刻的。 所谓的认知,就是在这里。 今天周六,聊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小投资者如何战胜机构。 机构抱团、市场进入去散户化的过程,从整体而言确实是对小投资者不利的。 但是,有句话说得很在理:上帝关上一扇门,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在一个大趋势变化的时候,却也给一些小投资带来了很好的时代。 我那天统计了吓一跳,50亿以下市值公司,已经有75%的公司没有券商机构跟着了。 这就是“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而小投资者面对着大机构,有什么样的特殊优势呢?我简单地列举一下。 1、无可比拟的流动性优势 按A股目前的流动性,对于小投资者,能自如地出入这种股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前两天做的统计,现在市场中位数的日成交量在8000万元,对于很多小投资者来说,建仓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了,当下斩仓逃出,也不会有多少滑点。 但是对于机构投资者,就不是这样了。 对于这种日成交几千万的股票,机构投资者建仓就是个问题。 资金稍微大点的,怎么也得买几亿吧?分批买,自己就能把价格拉上去好几个点。 而要是卖错了,认赔,止损出来时,也还是能把股票砸下几个点,甚至超过10个点。 一来一去,这个股票如果不是大幅度上涨,单是进出就已经有很大损失了。 2、专注的优势 为什么50亿以下机构很难去关注呢? 假如你是个掌管着500亿的基金经理,现在市场上头部基金经理管的钱就是这么多哈。 一般你都不会买到一个股票的总股本的5%,50亿的5%,就是2.5亿。 那这2.5亿,占这500亿的资金规模,就是千分之五。 即使这公司翻了一倍,也就是给整个资产规模带来千分之五的盈利,根本就影响不了多少什么。 研究一个50亿的股票,花的精力并不比研究一个5000亿的股票花的精力少,对于头部基金经理来说,这种票还不如不研究。 3、集中投资的优势 机构投资者买股票,少说也10个,其实一般情况下会更多。 我随便拿个百亿规模的基金来说好了。 这个持仓里,总共有84只股票。 而做个人投资者,其实完全不需要买这么多只股票。 如果水平足够高,买1-3只足够,因为你不需要参与什么业绩排名,也不需要管净值的波动。 当你实力够高的时候,把资金集中在最大的机会上,回报率就会陡然上升,达到惊人的回报率,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惊人的回报率是多少?在一定资金规模下,至少是50%的年化回报率。 我说的这个数字,可不是瞎扯淡的,这可是巴菲特被问到“如果你只有100万美元,你会做得如何”。 巴菲特的回答是,至少年化50%,而且他很确定他可以完全做到。 年化50%是什么概念呢? 那就是,10年接近60倍。假如你25岁就达到这个水平,有100万美元,那到了35岁,这100万美元就变成了6000万美元。 4、一个小总结 我只是简单列举一下小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其实还有其他方面,比如互联网很发达的今天,如果你对某家公司下足功夫去研究,因为网络碎片信息很多,甚至还有信息优势。 但实现这些优势,都离不开两个先决条件:水平足够高,足够勤奋。 其实股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水平足够高的时候,回报率到某个程度,那本金再低都没关系,因为复利增长真的是很可怕。
一场紧急而神秘的电话会议,拟斥资数亿元重金回购的利好,仍然没能“稳”住南极电商的股价。1月6日,南极电商股价再度下挫,收盘大跌6.49%,单日成交量也显著放大,全天成交27.1亿元。 值得监管层关注的是,在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前,董事长张玉祥在电话会议里竟然提前向机构透露回购的消息,这是否已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镁光灯再度聚焦到南极电商的业务上。在服装服饰行业,南极电商的“AB面”尤为扎眼。A面,高毛利率、低费用率、低库存、轻资产、现金流充沛等指标,都在述说一家优质公司的传奇;B面,品牌授权的模式、高频的品类扩张,却遭受到品质管控、侵权纠纷、甚至财务真实性等质疑。二级市场的剧烈波动,无疑让投资者更加聚焦于B面。靠经营品牌高速成长的南极电商,能度过这次信任危机吗? 情急护盘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召开交流会安抚机构、出回购方案表明态度,这样都没能托住股价,而且成交量显著放大,显示投资者对公司的疑虑并没有消减。”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面对卷土重来的“造假传言”,南极电商1月5日晚公告,宣布拟以不超过15元/股的价格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7亿元。公司称此举是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在上述公告发布前,已有部分投资机构提前知道了这一“重磅”利好。 在1月5日下午召开的机构交流会上,张玉祥中途突然中止原有话题,向参会机构披露了上述回购信息。尽管参会机构在交流会上未提及有关“造假传言”,但张玉祥讲到,“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 与此同时,某券商也快速推出了研究报告,称“本次回购或体现管理层对公司前景的坚定信心”,并维持“买入”评级。 在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前,董事长提前向机构透露回购的消息,是否已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而从1月6日股价表现来看,高额的回购计划以及券商报告的力挺,并未起到让投资者安心、放心的“疗效”,南极电商股价依旧未能改变往日颓势。 作为南极电商的掌舵者,张玉祥在本次交流会上向投资机构描绘了公司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并称:“公司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走出了‘300亿魔咒’,今年很有信心挑战500亿。” 市场显然还没能理解张玉祥的“展望”,经过连日下跌,南极电商最新市值已跌至250亿元左右,较前期股价高点腰斩过半。 更现实的问题是,此前扎堆持有公司股票的机构投资者若未减持,则面临着浮盈大幅缩水或浮亏的窘境。 南极电商2020年三季报显示,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汇添富蓝筹稳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报告期末分别持有公司股票3718.15万股、3200万股,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社保基金四二三组合也持有3600万股。此外,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六组合、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八组合也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序列。 据公司最新披露,至1月4日,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汇添富蓝筹稳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下降至2895.55万股,社保基金四二三组合也有减仓。 诉讼缠身品控警报频响 近年来,南极电商以打造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而知名。南极电商“轻”到什么程度?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仅604.46万元,同期的账面货币资金高达21.27亿元;公司总资产55.8亿元,净资产50亿元。 然而,这家矢志成为“世界级消费品巨头”的独特公司,能将靠“卖吊牌”走向全世界吗?答案尚未可知,但旅途肯定不易。可见的醒目“路障”,就是缠身的诉讼。 天眼查显示,2019年以来,林心如、关晓彤、张若昀等明星以及多家影视文化公司,纷纷将南极电商告上法庭,案由皆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 南极电商核心子公司南极电商(上海)有限公司卷入的诉讼更多,案由涉及不正当竞争纠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等。据天眼查显示,截至1月6日,该公司被起诉的开庭公告就有34条,起诉他人或公司的开庭公告有28条。 比如,2020年7月,上市公司罗莱生活将南极电商(上海)和南通锦芙秀纺织品有限公司一起告上法庭,案由为侵害商标权。 光鲜的另一面则是,南极电商不断细化品类再授权,“卖吊牌”的生意越滚越大。截至2019年底,合作经销商总数为4513家,授权店铺5800家。从品类看,南极电商的日用产品几乎无所不包,纺织服装类之外,已经延伸到剃须刀、热水壶、按摩器等产品,“万物皆可南极人”的戏称由此而来。 然而,品类“跨界”,很难规避质量管控的风险。据公开信息,2018年以来,南极电商旗下品牌屡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均有产品被列入质检黑榜。2020年9月,因产品存在缺陷,南极电商(上海)还召回了南极人牌五面取暖器。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南极电商的轻资产模式优势很明显,但缺点也十分突出。其中,授权店铺和经销商的数量直接影响着GMV(成交金额)的大小,这就要求公司要不断维持授权店铺和经销商的数量高增长的“神话”。与此同时,轻资产模式下的生产外包,也使得产品质量难以把控,进而使得品牌形象受损。如果品牌持续受损,失去消费者信任,无疑将走入“品牌受损-授权厂商数量下降”的反向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企业长期发展。 发展失衡风险早已暴露 最迟在去年四季度,南极电商已经注意到了公司存在的风险。 据公开信息,2020年12月15日,在公司股价连续多日下跌之后,张玉祥等公司高管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坦言:“公司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发展速度过快,很多匹配的东西还未跟上。解决方法是需要与客户长期的沟通,与商家共同进退,从精神上和组织上帮助商家解决痛点。” 南极电商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今后不再采取单一传统的授权模式,会从传统的授权、合资、投资三个角度来定义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公司还提及,对于居家百货、生活电器、食品宠物等增长品类,公司还在不断挖掘新品类、新爆款的潜在增长机会。在阐述发展思路后,公司对外鼓劲称“南极电商的增长才刚刚开始,公司有信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 不过,从之后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公司高管的这番表态,不仅未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甚至还可能起到了反作用。2020年12月15日至今,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超过30%。 回到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轻资产、多现金、高利润的南极电商,真的有“护城河”吗?此外,一家高成长、高盈利且账上有充沛现金的公司,给投资者足够的获得感了吗? 从分红数据来看,2015年至2019年度,南极电商借壳上市后共计派现仅两次,总计约4亿元。 “其实外界对公司的质疑不无道理。从财报来看,公司盈利状况良好,经营性现金流良好,为什么不给予投资者同等的分红回报,钱都到哪里去了?”有市场人士对此称。 回到经营层面,2020年南极电商营业收入同比增幅的剧降,是高速成长期后的全面“失速”,还是调整期后“提挡换速”?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新年伊始,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强化政策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从五方面的任务来看,《通知》的精神在于促进消费。 《通知》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消费,这需要时间来给出回答。毕竟扩大消费,促进消费,这是政策面年年都在强调的事项。但扩大消费的关键在于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收入来源。因为购买高价房的缘故,很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其实是严重不足的。毕竟房贷还要还几十年呢,怎么敢消费!因此,在年年刺激消费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新《通知》来促进消费,效果如何,自然需要等到一年后见分晓。 但股市里的投资者显然不会等。《通知》一出台,就有人将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家电、餐饮消费(包括酒类、饭店等)、物流(特别是冷链)等四大行业归于风口之上了。从政策的内容来看,这四大行业也确实是《通知》出台后的受益行业。但让投资者困惑的是,这些所谓的风口,本来就是近年来的市场热点,今年还是要继续炒这些热点吗? 那么,《通知》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呢?个人认为,《通知》的影响较为有限。一方面是从政策面来说,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是长期的,并非始于今天。在长期的刺激中,老百姓的荷包一天天都在往外掏,有些该买的商品,老百姓也都已经买过了。老百姓不会因为《通知》出台了,又再大量地买进。而且老百姓也并非都是富翁,他们也没有这么多钱来消费。何况对于一些“负翁”百姓来说,他们除了消费上的刚需外,也不敢大手大脚地消费。所以,《通知》对消费的刺激效果总体上还是一个正常消费,理性消费。老百姓没有钱来过度消费。 另一方面是从股市来看,消费概念本来就是近年来股市一直都在炒作的一个重点,一些消费股的价格已经炒到了历史的高位,甚至是天上。如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股价站在了2100元的天上,市盈率已经接近60倍。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范畴,是一种典型的博傻。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种股票已经没有了上涨的空间,只剩下博傻的空间。A股博傻的投资者越多,其股价上涨的空间就越大。因此,有没有《通知》出台,跟这类股票的走势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通知》出台也就是给这类股票的炒作壮壮胆子而已。 既然消费股已经处于高位,那么,今年的市场还要继续炒作这些热点股票吗?回答其实是肯定的。实际上,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最近将贵州茅台的目标价上调30%至2739元也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如此,这首先是由目前市场炒作的模式来决定的。即目前市场的炒作模式就是一种机构抱团取暖的模式,像贵州茅台这样一些优质白马股,都成了机构抱团取暖的对象,想撤出来并不容易,已经没有了散户接盘,所以只能继续一直抱下去,只要上市公司本身基本面不要出现大的问题,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对于机构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其次,A股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炒作的市场,并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可言。炒什么股票都还是炒,相比较而言,机构抱团取暖的股票还是安全的。像那些没有被机构相中的股票,成为被市场抛弃的对象,其股价连创新低,一些垃圾股甚至还面临着退市的威胁。而且股市里的热点,也就这些,热点轮换着炒,今天炒炒消费,明天炒炒5G,接着再炒炒疫苗概念,还有周期股等,股市还是这个股市,炒作的还是这些热点。如果没有了炒作,股市也该关门了。 当然,这样的市场增加了投资者的难度,投资者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一方面投资者需要跟上市场炒作的热点,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风控,毕竟目前一些股票的投资风险很大。此外,投资者如果选股困难,也可以选择指数基金,以及自己看好的某些行业基金。这会让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省心许多。
1月4日,ST抚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12月23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到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沈阳中院)发来的322份《民事判决书》及相关法律文书。根据《民事判决书》显示,法院已对322名自然人诉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审理终结并做出一审判决,合计金额993.97万元。 对此,代理部分投资者参与诉讼的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其代理的此案仍有大量投资者在诉讼程序中。这也意味着ST抚钢证券虚假陈述的影响,要高于目前公告所提及的信息。 公司承担投资者17%损失 2018年3月21日,ST抚钢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2019年12月26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证监会认定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实。 此后,投资者陆续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偿因证券虚假陈述造成的损失。 援引公告可知,原告和被告双方在计算基准日等层面有所争议。公告提及,在虚假陈述行为被更正后,公司的流通股本曾发生过两次变动,以不同的流通股本为基数及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换手率简单求和的方法,本案共有四种方法计算基准日。其中,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换手率简单求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2019年7月30日前后,公司股票走势相对平稳,股价呈窄幅波动,说明股价受虚假陈述行为的影响已基本消失。依该计算方法设置的合理区间相对适中,更适合作为本案虚假陈述的基准日。因此,法院确定本案虚假陈述行为的基准日为2019年7月30日,对应的基准价为3.38元。 法院结合前述测算结果,酌情确定系统风险等因素对股价的影响为83%,公司应对原告投资差额损失的17%承担赔偿责任。 判决履约能力备受关注 对于公告提及的相关信息,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沈阳中院将行业指数与股价跌幅进行比对,认为本案存在较大比例的系统性风险,ST抚钢需对投资者损失中的17%承担赔偿责任。“从原告角度而言,ST抚钢本身就是行业指数的成份股,股价下跌也必然会带动行业指数下跌。预计投资者方面应该会有相当大的比例提起上诉。” 结合过往的经验可知,由于被投资者起诉索赔的不少公司本身问题较多,继续经营能力差,投资者诉讼判决后,企业有履行判决、支付赔偿是关注的核心事项,因此,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投资者的关注重点。 ST抚钢此前公告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约3.58亿元。 行业状况来看,目前也比较乐观。卓创资讯分析师海敏对记者介绍,2020年,钢铁行业整体走出了“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征。“2020年年初,钢铁的销售价格有一定压制,但在第四季度,随着国内经济整体的恢复,淡季反而出现了上涨。到2021年一季度来看,受春节长假的影响,钢铁行业供应短期不会下降太多,预测会行业依旧会保持当前微利的现状,钢铁企业虽然利润微薄,但也不至于亏损。” “从总金额来看,ST抚钢应该有偿付能力,预计投资者最终可以获得实际赔付。”王智斌对记者说。
今天是2021年1月4日,也是A股市场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今天,A股市场如愿以偿地迎来了开门红的走势。其中,上证指数上涨0.86%,并成功站上3500点;深成指上涨2.47%,创业板更是大涨3.77%,指数上涨111.85点%。 股市开门红,这是整个A股市场都愿意看到的事情。毕竟从人们的心理预期来说,开门红是一个好的兆头,预示着这一年的股市也会红红火火,开门红,全年红。当然,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投资者信心的问题,我国有一句俗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投资市场来说尤其如此。 A股迎来开门红说明了什么?它说明现阶段投资者对市场充满了信心。毕竟经过2020年末A股市场的强势上涨,市场的人气得以聚集,让投资者对新一年的A股市场充满信心。所以这才有了新年第一天A股市场的放量上涨。当天沪市成交5234亿元,深市成交6410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16万亿,这就是投资者信心增加的最直接反映。 当然,新年A股迎来开门红也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方面A股市场仍然还是原来的A股市场,市场风格不会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改变。白马股仍然还是机构投资者在抱团取暖,而其他的市场热点炒作同样也是精彩纷呈。比如,在今天的市场热点上,农牧饲渔、航天航空、酿酒行业、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等涨幅靠前;银行、保险、房地产、装修装饰、电信运营等跌幅靠前,鸡肉概念、猪肉概念、固态电池、白酒、特斯拉、MLCC等概念板块活跃。特斯拉概念掀涨停潮,军工板块大涨,猪肉概念爆发,酿酒行业走高等,一些热门板块在新年的第一天争相表现自己。 另一方面,创业板仍然是市场领涨的先锋。比如,在今天的开门红走势中,创业板的涨幅远远领先于沪市涨幅。毕竟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着更多的科技公司、新兴产业公司,这些公司表现出了较好的成长性或成长性预期。同时创业板的涨跌幅放宽到20%,大于沪深主板10%的涨幅;并且创业板的投资者门槛较低,与沪深主板几乎保持一致。因此,创业板的这种优势赋予了创业板更强的活力。而创业板的这种优势在2021年的市场中仍然还会得以保持。 此外,新年迎来开门红,或者说投资者看好当下的行情,也与投资者对一年一度的业绩浪行情充满期待有关。毕竟2020年已经过去,上市公司2020年的业绩即将揭晓,股市将迎来上市公司的年报行情。如此一来,那些业绩优良的公司,或者说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都会让投资者对其充满期待。有的公司或许会进行大比例分红,有的公司则会进行高送转。虽然高送转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但高送转题材对于市场来说还是充满了诱惑的。一些有业绩支持的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题材还是受到市场欢迎的。 当然,尽管A股市场在2021年迎来了开门红的走势,但作为投资者来说,对行情的发展还是需要理性对待。不要因为开门红就对2021年的股市行情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2021年的股市行情仍然还是一种结构性行情,指数性行情很难轰轰烈烈地上演。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着较好市场基础的白马蓝筹股,在机构投资者的抱团取暖之下,股价都抱高到了高位,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基本上不存在。如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今天的股价上摸2000元,这样的股价即便是继续上涨也是曲高和寡,很难带动市场人气。白马蓝筹股上涨动力不足,因此也很难向上大幅拓展指数的上升空间。 其二,目前A股的市盈率不低,甚至超过了11年牛市的美股市盈率水平。对于A股市盈率,一些分析人士喜欢拿失真的上证指数市盈率来说事,但上证指数市盈率的偏低是由于六大银行股市盈率偏低造成的,撇开占据权重较大的六大银行股,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其实并不低。所以在考核市盈率的时候,或许不受六大银行股影响的深市指数的市盈率更具真实性。 比如截止2020年12月31日,深市股票市盈率为34.51倍,其中创业板64.91倍。而今年1月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27.7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37.0倍。可见,整个深市的市盈率超过了道琼斯,而创业板的市盈率更是把纳斯达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表明目前A股市场的风险尤其是创业板的风险并不低,甚至超过了纳斯达克市场的投资风险。对于这一点,投资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股中签是指在新股发行之前,会进行新股抽签,分为网上申购和网下申购,一般中小投资者适合网上申购。那么,新股中签是多少股呢?1、如果申购的是上海的新股,每中一个号,可以申购到1000股,如果申购的是深圳的新股,每中一个号,可以申购到500股。按照交易所的规则,将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由主承销商主持摇号抽签,确认摇号中签结果,并于摇号抽签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在指定媒体上公布中签结果。 2、申购规则:投资者首先要了解上市新股要求的最低申购股数;其次应注意,就一只新股而言,一个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而且,账户不能重复申购,不可以撤单,申购前要记住申购代码。如果在下单时出现错误或者违反上述规则,则会视为无效申购。 3、申购时段:投资者在通过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下单申购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段,因为一只股票只能下单一次,需要避开下单的高峰时间段,提高中签的概率。 申购时间段选在上午10:30-11:30和下午1:00-2:00时,中签概率相对较大。 4、定位研究:投资者需要对拟发行的新股进行大致定位研究。新股发行上市前,研读招股说明书应该是申购前必做的“功课”。投资前需要对公司的所属行业、利润来源、未来成长、募集资金投向、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产品竞争力、技术优势、公司治理及其不利因素等进行详细了解,并通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特别是具有相类似股本结构的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并结合大盘当时状况,估算出大概的二级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