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丨美团(3690.HK)涨幅扩大至近5%,报188.1港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累计涨幅达85%,总市值达11010亿港元。 恒指公司宣布,将于8月14日(星期五)宣布第二季度恒指系列检讨结果,变动将于9月7日生效。美团等新经济股有望加入恒生指数。 美团布局无人配送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昨天,室内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宣布完成亿元级别B轮融资,而美团成为普渡科技本轮融资中唯一的投资方。早在2016年美团就开始研发无人配送相关技术,在2017年更是成立了无人配送部。
6月16日下午,港股上市的美团点评股价持续拉升,一度涨至172.5港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公司总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 据悉,美团点评自5月以来一直保持上升态势,至今累计涨幅逾65%。5月底,公司发布一季报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2.6%至168亿元(人民币,下同),亏损17亿元。 具体来看美团点评的两大主体业务,餐饮外卖一季度收入同比减少11.4%至人民币95亿元,日均订单量同比下跌18.2%至1510万笔;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1.1%至人民币31亿元,经营利润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 这份成绩单并没有影响机构对美团点评的看好。一季报后,包括小摩、美银美林等在内的投行纷纷上调了美团点评的目标价。 日前,麦格理发表研究报告,首次给予美团点评“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210港元。该行认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网络成为餐饮服务及快速消费品业务增长的支柱,而美团车队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领域相当活跃。此外,其核心外卖业务的收入及利润增长前景持续改善,以及进入餐饮供应链服务领域,都将成为带动股价上涨的动力。 除美团外,6月16日,港股新经济概念股全线飘涨。截至当日下午3点25分,腾讯、小米集团、阿里巴巴、网易均涨超3%。美团点评报172港元,涨7.84%,总市值约10024亿港元。
美团小贷多起执行申请被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近期,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 “美团小贷”)多起执行申请被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 法院表示,美团小贷没有在限期内提供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从事资金融通发放贷款业务的证明;重庆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未经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融资业务平台,违法从事发放贷款业务,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申请依法应予以驳回。 据美团对中国科技新闻网等媒体回应,法院裁定的事实有严重错误,美团小贷已提起上诉。 重庆金融局的机构名录包括重庆三快小额贷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美团小贷的经营范围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和以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其中股权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0%;上述业务的开展必须符合监管制度的规定)。 在重庆注册的小贷公司中,有8家的经营范围明确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贷款业务,包括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神州数码慧聪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神州数码慧聪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寰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此外,重庆市众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中旅安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则明确自营贷款可通过市金融办核准和备案的网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据此前的执行申请裁定,除法院未查找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被申请人信息缺失的情况外,美团小贷的仲裁申请多数被法院裁定执行。 美团近期上线的消费金融产品由美团小贷提供。 5月29日,美团宣布,上线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相关信息显示,该产品最长免息期38天,账单延期分期还款最长可分12期。逾期日利率为0.05%。据悉,“月付”额度分为300元、500元、1000元及1500元等。美团此前发布过信用付类产品“买单”,由美团小贷和合作的金融机构服务。在21聚投诉等平台,有未确认协议输入密码直接开通用户反映,未确认协议直接开通了该服务要求关闭。买单目前升级为月付。 月付的协议信息收集使用引发质疑,收集的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为获客,产品正为新注册用户发放现金券。 除了消费贷款,美团小贷还涉足小微企业贷,推出“生意贷”,18年获批50亿ABS额度。项目基础资产为美团小贷向美团网及大众点评网合作商户发放的“生意贷”贷款债权。 美团小贷成立于2016年,法人为美团副总裁彭千,股东为美团财富有限公司(下称 “美团财富”)。美团点评在(03690.HK)一季报披露,报告期内,小额贷款业务收入增加、业务增长,贷款亏损拨备也有所增加。 美团金融的信贷布局还包括联名信用卡以及民营银行。 在拿到小贷牌照次年,美团旗下公司参股的亿联银行成立。据披露,亿联银行2019年净利润1.53亿,线上消费贷款业务亿联易贷19年累计投放739亿,不良贷款率为1.21%。此外,截至目前,美团已和上海银行、青岛银行、桂林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天津银行、张家口银行等发布联名信用卡台。 美团APP内可见月付业务,还包括互助、理财、生意贷、信用卡还款业务。其中,理财产品为亿联银行存款产品,存半年的年化收益为4.3%。旗下支付牌照则在支持美团的POS机、收单业务等。 美团财富注册在香港,直接控股美团小贷和深圳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三快在线”),实际控股还包括上海两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两心科技”)、北京钱袋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钱袋宝”)、北京钱袋网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涵盖了美团旗下三方支付、保险经纪等金融牌照。2017年,北京美团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参股钱袋宝等。美团还关联保理公司深圳三快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法人在4月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变更为彭千。 据公开招聘信息,三快在线在招聘生态金融人员,两心科技在招聘美团金服架构师等职位。三快在线同时也在招聘快驴、美团民宿等业务部门职位。 美团创始人王兴被指曾在2015年放出,打造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的言论。美团的金融野心受到业内关注。据行业人士透露,美团金融曾引入招行信用卡旧部。此外,原京东金融副总裁加入美团支付;原众安保险原高级副总裁入职美团,负责保险业务。 据披露,2020年一季度,美团营业收入167.5亿元,同比减少12.6%;经营亏损为17.15亿元,同比增加31.6%;经调整EBITDA为4131.1万元,同比减少91%;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16亿元。
2019年,美团在小范围内上线信用付产品“买单”,并进行了灰度测试。在试运行近一年后,今年5月29日美团月付正式上线。 这意味着继蚂蚁金服“花呗”、京东白条、微信分付等信用支付之后,互联网消费信贷领域又迎来了新的竞争者。 美团月付产品负责人表示,“试运营期间,月付用户的美团订单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额平均提升超15%;用户对月付的使用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据其披露,追踪数据显示,用户开通美团月付六个月后,月付支付在其个人消费金额中的占比相较开通首月,平均可提升超六成,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90后、95后美团用户开始习惯把美团月付设置成首选支付方式;而在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月付开通意愿和还款表现甚至比一二线城市用户还要好。 正是超预期的试运营结果给了美团月付正式上线的信心,“通过试运营,我们验证了信用支付对美团主营业务的提升价值,验证了信用支付在小额高频交易场景的广阔前景以及在下沉市场的可拓展空间。” 据介绍,“月付”产品只要使用者年满18周岁、完成实名认证后,美团活跃用户在美团系App消费时都可以先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最长免息期38天,按时还款,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美团月付支持账单延期还款和账单分期还款,最长可分12期。 除信用付功能外,美团月付还将主打美团场景内的叠加优惠权益和先享后付体验。 对于要启用美团月付的用户,需综合评估授信,初始额度通常在300元到几千元之间,逾期按同业标准0.05%收费。 近年来,国内信用消费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从大额低频信用消费向小额高频信用消费转变,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五线城市渗透的发展趋势。实际上,美团上线月付是切入信用支付市场的扬长避短之举,作为刚需、高频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美团自然更有天然的优势。分析人士认为,美团有着全国最大的小额高频交易场景,下沉市场用户基础扎实。美团入局会给国内信用支付市场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值得令人期待。 在蚂蚁金服、京东、微信三大巨头鼎立的格局下,新杀入信用支付市场的美团,到底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未来能否撼动巨头的地位?美团月付前行的路并非坦途,尚需拭目以待。(编辑 张明富)
风风火火的“地摊经济”备受关注。为满足小商贩金融服务等需求,切实推进地摊经济落地,美团在日前“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基础上,继续推出针对地摊商户的金融帮扶、数字化培训以及线上运营等升级举措,以数字化能力助力地摊经济,促城市烟火升腾、生机重现。 在该升级计划中,美团生意贷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新开店商户提供一个月免息贷款,无需抵押及面签,15秒即出额度,1分钟放款,预计未来将有一百万商户得到帮扶。 小微企业为我国贡献了80%的就业,而此次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较大,因此,复苏地摊经济、支持小店经济成为助力就业、提振消费的重要支撑。日前,美团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基础上,生意贷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新开店商户提供一个月免息贷款,新开店商户可在美团商家App申请,符合条件的摊主可获得免息启动资金,缓解创业初期资金压力。同时为解决摊主经营周转问题,生意贷为全国摊主提供绿色通道,只要在美团开展经营的商户均可享受组合还款方式,前三个月无需偿还本金,缓解资金周转紧张。 目前,大部分地摊摊主是没有被信用体系记录到的群体,缺乏风控数据、规模小、无担保、无抵押、离散程度高,服务成本高,使得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很难触达到这个群体。而美团生意贷采用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灵活方式,贷款期限平均仅71天左右,可以全方位满足摆地摊人群的贷款需求。 小店经济、地摊经济尽管在疫情期间受到很大的影响,但还是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韧性。据悉,在美团生意贷的贷款商户中,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小微餐饮和外卖商户占比接近九成,31%的小微商户在使用生意贷后月均流水增加一倍以上。 来自西安的烧烤摊主陈先生透露,美团生意贷提供的优惠贷款让他收获了关键的启动资金。“提交申请后,很快就收到了美团生意贷的贷款资金,用来采购了原料和设备,这笔钱让我对未来的练摊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疫情发生以来,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200亿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截止2020年3月底,美团生意贷已累计发放贷款超382.84亿,已覆盖31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涉及市县2599个,户均放款额6.29万。值得注意的是,有24.27%的经营者在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 美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为助力地摊经济的发展,加快消费需求的释放,美团将持续加大对小店、地摊商户的扶持力度,依托平台大数据能力与丰富的场景,改善行业融资环境,纾解小店、地摊商户资金周转难题。同时也将继续联合金融合作伙伴,共同加入扶持小店、地摊商户的行列,进一步促消费、稳就业,助力生活服务业有序复苏,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编辑 白宝玉)
25日,美团点评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根据财报,美团一季度收入为167.5亿元,同比下降12.6%。 从收入表现看,美团Q1业绩承压明显,但由于超出预期,资本市场还是给出了看好的信号。截止26日收盘,美团港股股价大涨10.41%。 短期内美团主营业务依然面临挑战,但财报中透露的复苏趋势也比较明朗。不难理解,即便美团Q1业绩有所下滑,可资本市场看好的,其实是一个手握诸多新增长机遇的长期美团。 生鲜电商受宠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迎来了一波用户涌入和资本加码的小高潮。 一方面,主流生鲜电商平台在疫情期间实现了用户活跃数的大幅增长。艾媒的《2020年中国后“疫”时代生鲜电商运行大数据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多个主流生鲜电商平台在疫情初现后的两周内,日新增用户均在1万以上,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部分平台的日新增用户甚至达到了5万以上。 另一方面,生鲜电商巨头持续在食品安全、供应链、末端配送等方面大力加码。纵观主流生鲜电商平台在疫情期间的系列动作,可以发现在疫情带来的运输挑战下,为了满足突然增加的需求,巨头们普遍将目光聚焦到了生鲜供应链,多采取了就近调集货源、定制运输线路的举措。 这种变化短期内把生鲜电商行业向前推了一把,但意义不仅限于此,无论是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还是用户对生鲜电商认识的改变,都会让生鲜电商行业完成一次全民性的行业教育。 美团同样受益于此。Q1美团闪购以及美团买菜在保障城市生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很显然,美团也吃到了生鲜电商需求增加的红利。当然,这种增长还得益于美团巨大的用户基数和高效的配送设施。 生鲜电商行业将开始加速,但美团在此赛道的耕耘却早已开始。 首先,用户对生鲜电商的高频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对于美团这样的大型平台而言,是一个长期利好,因为用户需求会在平台实现转化。 其次,美团在配送端、供应端的外卖经验,可以有力支撑美团生鲜电商业务的快速扩张,即在保证服务范围扩增的同时,美团还能保持较好的服务质量,以及较高的配送效率。 最后,美团对生鲜电商业务的长期投入很坚定。从美团买菜到小象生鲜再到菜大全,美团加码生鲜业务多年,在B端和C端都有深度布局,在这种长期投入下,美团的生鲜电商业务只会越来越结实。 习惯改变带来新增量 生鲜电商需求增加,说明用户的消费习惯在改变,开始从线下转到线上。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到底为线上(网购)市场带来了多大的增量,有权威报告给出了答案。 今年3月中消协和人民网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消协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线上消费替代线下消费趋势明显,近60%的受访者线上消费超过线下消费,超70%的消费者线上消费比例同比有提升。 可见疫情对消费习惯的改变程度比想象的要大,一方面是由于疫情下的大部分需求,只有在线上渠道才能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线上购物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并不差。 从生鲜到大家电,消费者都开始倾向于线上消费,意味着无论是高频刚需,还是低频刚需,消费者都开始对线上渠道产生依赖,而这种改变将长期影响他们的消费路径,使他们首选线上渠道。 这样的改变在Q1也为美团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根据财报,疫情期间有更多的消费者习惯用外卖服务消费正餐。这个信息可进一步解读为两点:第一,更多使用过非餐服务的美团用户开始使用餐饮外卖服务;第二,更多新用户选择用美团点餐饮外卖。 不得不说,疫情影响下,美团用户的线上消费欲望更强烈了。从美团吃喝玩乐全服务覆盖的角度看,消费者习惯的线上化,将为其带来两个方面的利好。 其一,习惯使用美团餐饮外卖服务的用户,会就近选择美团上的非餐外送服务,比如药品、生鲜、医美等等;其二,更多的新用户,会被美团的餐饮和非餐服务吸引。 再从消费者角度看,线上化消费习惯主导下,消费者之前的线下消费会转移到线上,这意味着美团用户会更多考虑在美团进行集中消费,特别是高粘性和高忠诚度的用户。 长期看,消费习惯的线上化,会进一步提高美团全业务的外卖渗透率,并继续强化用户的外卖服务使用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单个用户在美团的交易频率和交易额。 商家将服务搬到线上 全民消费的线上化,也间接教育了商家对外卖的认知。美团Q1财报显示,许多以往不提供外卖或提供有限外卖服务的高级餐厅、高评价餐厅、连锁餐厅、黑珍珠餐厅以及五星级酒店开始上线外卖业务,作为疫情下的主要业务。此外,中小型独立餐厅也加强了对外卖服务的重视。 高端商家为何纷纷拥抱外卖业务,生存是核心原因。疫情之下,商家的线下渠道收入为0,显然线上渠道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毕竟餐饮商家在疫情期间也要承担很多的额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商家不仅主动上线外卖,而且还对外卖业务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非常活跃。美团Q1财报显示,截止1季度末的年度活跃商家数量达到了61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万。 市场和消费者倒逼了商家的线上化,一方面给美团带来了很多高质量的商家,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餐饮选择,另一方面基于高端商家的入驻以及高活跃性,也有效提高了美团的客单价。根据财报,一季度餐饮外卖服务每笔订单平均价值同比增长了14.4%。 长期来看,不论是餐饮业务,还是非餐业务,线上化的不可逆趋势会为美团带来更多高端商家,以及专注于外卖业务的商家。而商家活跃度的提高也意味着商家会在线上渠道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营销服务或升级服务,对美团在线营销业务也是利好。 商家多样性的增加以及在外卖服务上的专注,则会利于美团整个超级平台生态的优化,特别是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伴随着更多用户选择在美团上消费,更多活跃商家与用户的供需匹配,也会成为美团增长的有效推力。 看未来的逻辑 此次疫情,让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产生了深度改革,线上化成为消费者和商家的共识。正因如此,消费的主场场景转移到线上,包括美团在内的可提供线上服务的平台,都是这波红利的受益者。 在美团的Q1财报中,我们虽然看见了疫情制造的短期挑战,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个颇有韧性的美团,以及美团所面对的众多机遇。 生鲜电商受宠、消费线上化、商家线上化,不仅仅为美团超预期的Q1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美团创造了一个良性环境,为其长期增长提供了可观的马力。 对美团而言,这些宏观环境创造的新变化,影响的刚好是美团生态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用户和商家。用户对线上消费的偏好,以及商家对线上渠道的重视,会让美团这个“超级消费基础设施”的体量更大、交易更频繁。 复苏正在有序进行,被线上化红利所包围的美团,后面的表现可以期待。 刘旷L
出品 | 虎嗅大商业组 作者 | 李玲 5月25日,美团点评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美团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减少12.6%;经营亏损17亿元,同比扩大31.6%;经调整后净亏损2.2亿元,同比降低79.4%。 尽管美团在2019全年业绩报中提前披露称,疫情将对2020年的几个季度产生不利影响,并预估第一季度业绩可能亏损。但具体数据公布,美团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还是超出预期。 此前3月20日,美团2019年全年财报,全年营收975.3亿元,同比增长49.5%。第四季度营收281.6亿元,同比增长42.2%。这份财报的特殊性在于,上市一年半后,美团营收即将破千亿,净利润14.6亿元也终于扭亏为盈。 毫无疑问,2020年的一季报数据,终结了这一利好趋势。但对美团而言,疫情的影响不尽为坏,期间新业务凸显的价值也为美团及时看清重点、调整方向作出有效指引。 美团何时恢复以往的运营状态,要下一季度才能得到确定答案。但王兴常年强调打基础,效果到底怎样,可以就此一窥。 外卖佣金降了 美团主要围绕着本地生活服务开展业务,因而此次各个业务都受到不小的波及。 作为美团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餐饮外卖第一季度收入95亿元,同比减少11.4%;到店、酒旅业务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31.1%,新业务及其他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了4.9%。 先看一下备受关注的佣金数据。 至2020年3月底,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15亿元,佣金收入86亿元,佣金率为12%; 至2019年3月底,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56亿元,佣金收入99亿元,佣金率为13%。 也就是说,跟去年同期相比,美团的佣金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而佣金同比减少13.7%,用户交易订单减少17.3%,说明用户订单减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客单价提升了。这也使得餐饮外卖经营利润率由同期的-1.4%收窄至-0.7%。 疫情期间额外的防护措施使得商家成本增加,加上美团针对区域的补贴措施,整体拉低了外卖的变现率。变现率降低使得上一季度转亏为盈的餐饮外卖业务再次亏损。这部分的经营亏损由2019年的1.5亿元,收窄至0.7亿元。 还有一点,美团的日均订单量跌至1510万笔,同比下降了18.2%。也就是说,每天在美团上点外卖的人,比正常时期少了近两成,但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同比增加了5.3%至26.2。 点外卖的人大幅减少,每人的交易笔数在增加,说明疫情带来的不变也巩固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这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外卖成为餐厅的主要收入来源,更多的品牌餐厅通过美团开展外卖服务,更多优质商户供给,让用户对高品质用餐体验的偏好不断增强,用户粘性得到进一步加深。美团称:“仅一季度就有超过五成必吃榜餐厅上线外卖,行业线上化趋势明显提升。” 其次,受到重创的到店酒旅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31亿元,环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64亿元,收入大幅下降51.3%。具体来看,与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酒店间夜量为7860万相比,这个季度仅为4280万,下降了45.5%。 这里不仅是因为疫情的出行管控限制导致的佣金收入下降,还有严控外出的政策使得商家的收入大面积缩水,在线上营销的投入随之减少。 另外,新业务的收入同比有小幅增长,但这部分业务处在高速增长期,环比更加合理。2020年第一季度,新业务及其他收入42亿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61亿元,减少了超31%。 在出行业务的大幅缩水下,这一同比增幅增幅得益于美团闪购与美团同城配送服务在疫期成为刚需,这也是美团为数不多的收入增加的新业务之一。 业务新C位 从销售成本来看,疫情对平台履约确实是个考验。而这个考验,也让目光集中在美团新业务上。 虎嗅此前报道过,美团新业务分属四个不同的事业部,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分属于单车事业部和交通事业部,小象事业部的业务有美团买菜、小象生鲜,快驴事业部下有快驴进货,主攻供应链业务。 此次美团的销售成本降低,新业务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的销售成本由2019年同期的141亿元减少了18.1%,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73.6%减少至69%。成本降低一般情况下代表运营效率提升,但此次成本降低对应着业务萎缩。 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疫情期间核心业务的业务量减少,仅骑手成本就少了15亿元;二是疫情之下美团打车业务几乎停滞,网约车司机的相关成本少了5亿元;以及疫期美团单车业务的维护成本和折旧费用,减少了10亿元。 疫期受打击最大的是到店酒旅业务,次之是餐饮外卖业务。从美团一直以来的业务营收贡献比来看,从2017年开始,餐饮外卖就是美团营收贡献占比最大的业务,此次仍位居老大。而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到店酒旅业务,营收贡献首次被新业务反超。 虽然酒旅到店的高毛利餐饮外卖和新业务长时间内难以企及,但新业务中,出行也是此次的“重灾区”,在这样的拖累下,能跃升成为美团营收贡献第二的业务,足以说明新业务的潜力以及抗打击能力。 其次,相比餐饮外卖用户和商户端都已增长乏力,新业务不论是自身潜力还是对美团整体的增长拉动,都充满想象空间。 美团年度活跃商家数在进入2019年后趋于稳定。截至2019第四季度,美团活跃商家为620万家,环比仅增加30万。最新的2020年第一季度报,活跃商家数为610万,同比增长5%,环比降低2%。 核心业务餐饮外卖难以带动下一阶段的增长目标,新业务疫期却表现出了超出预期的增势。 疫期表现突出的美团闪购、美团买菜、快驴等同城配送和供应链业务,成为特殊时期保障人们生活的基础服务设施。 这些业务的相同点是履约大都建立在美团配送的运力体系下,目前已先于外卖业务,恢复到以往的运营水平,因而会成为美团延伸本地服务稳定且便利的条件。美团配送此前透露,疫情影响之下,有79万人注册成为新骑手进入配送行业。仅1月底至3月底的两个多月里,新注册且产生收入的新增骑手达到45.7万人。 稳定的运力是美团平台复苏的前提。3月底的最后一周,已有超七成商户的外卖单量恢复至疫情前的60%以上,其他三成商户外卖单量已超过疫情前;到店、酒旅方面,美团“安心住”酒店商户间夜量3月底同比已恢复约九成。 运力相关的业务会逐渐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助力新基建。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与网约车,则会成为美团下一个增长点。美团下一个十年的C位,正在被这些更具想象力的新业务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