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Tech星球独家获悉,有用户在使用美团支付时发现,美团月付和银行卡支付占据优先位置,而不再显示支付宝支付了,而微信支付和Apple pay还在支付选择列表上。 据悉,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取消支付宝支付,2016年、2018年分别有过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点餐曾短暂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但微信支付始终处于友好位置。 一直以来,支付宝支付在美团付款页面都处于折叠状态,美团用户只有点开折叠才能使用支付宝支付,而这次,用户点开折叠页也无法看见支付宝支付的选项了。 目前,阿里还持有美团1.48%的股份。有网友调侃说,“这一次,美团和阿里那1%的'爱情'彻底分手了”。 这段“爱情”伊始,巨头阿里也曾对成长期的美团百般呵护。作为美团的早期投资者,早在2011年,阿里领投了美团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这一大笔资金也是美团得以在千团大战中存活下来的重要支柱。如胶似漆的“热恋期”没多久,双方便渐行渐远。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拉开了这对“昔日恋人”爱恨纠葛的序幕。 王兴曾透露,美团点评合并后,他希望美团点评能同时获得阿里、腾讯的支持,想左右逢源的王兴却在阿里那里吃了闭门羹。在“爱情”的分叉路口,阿里撤资,腾讯顺势追加10亿美元投资,美团正式驶入腾讯的避风港。 “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美团点评上市后,“前任”阿里气不过,立马花600亿收购饿了么,并大力扶持口碑,狙击“旧爱”美团点评。 今年两者胶着的竞争再次升级。3月10日,支付宝宣布开启新升级,阿里和美团的交锋迅速升温。升级定位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支付宝,与几乎覆盖本地生活全部服务的美团,未来肯定会展开多方面业务竞争,坐拥12亿巨额流量入口的支付宝,自然也是美团不敢小觑的竞争对手。 在“前任”阿里对其业务层面强攻下,美团则选择直击支付宝优势的支付领域。5月29日,美团推出了“月付”功能,吃喝玩乐基本实现“本月买、下月付”,最长有38天免息期。还支持账单分期还款,最长可分12期。美团就此实现了消费信贷产品自由。 面对如今持股1.48%的“前任”阿里,王兴曾在采访中直言:“它(阿里巴巴)在2016年之所以兜售我们的老股是为了干扰我们融资。如果你不看好这家公司,那干脆卖光好了。”他表示,阿里这点“疼爱”或许是为了将来继续给美团制造麻烦。 今年,美团已成为继腾讯、阿里后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用王兴自己的话说,“自返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心想要“去支付宝化”的美团,这次还是做了。各自安好的和平分手自然不适合阿里和美团,只是苦了消费者,如今点外卖时少了一项常用支付手段,还会习惯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5年,美团在一条名为《美团金融,火热招聘》招聘信息中,列出了这样的描述:美团有信心打造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这是王兴第一次透露,对于金融业务的野心。一年之后,王兴又提出了著名的“互联网下半场”理论。在上半场时,有的吃人口红利,有的靠简单粗暴的刷流量,用外卖撑起半壁江山的美团,则一直标榜自己干的则是脏活累活。就在通过招聘信息透露金融野心的同一年,在美团的营收中,出现了一项与脏活累活风格相差甚大的业务——金融业务。在此后的四年间,美团的金融业务不仅形成了以“支付+网贷”为发力点的业务模式,包括金融业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和销售板块,在总营收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015年的1.02%,提升到了2019年的16.57%。金融业务初战告捷的美团,如今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对于金融业务,是选择进行单纯的变现,还是选择做难度更大的生态?低调的金融业务美团做金融业务,与做外卖业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后者无论是高举高打的补贴还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骑手,都在为美团外卖打着广告。美团的金融业务则十分低调,仅有的几次被关注,也不是因为什么好事。今年5月26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5份案涉美团小贷的执行裁定书。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5份裁定书显示,焦作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本案中,美团小贷未经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融资业务平台,违法从事发放贷款业务,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美团小贷的申请依法应予驳回。根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重庆美团小贷,其运营主体重庆美团三快的控股股东是美团财富,后者的法人正是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而重庆美团三快的法人则是美团副总裁彭千。由此可见,涉案的美团小贷,正是美团旗下金融业务中的一环。尽管美团随后表示,法院裁判认定的事实存在严重错误,并已提起上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美团小贷第一次被牵涉到类似事件当中。就在不久前的1月份,焦作市中级法院也曾审理过同类案件,结果也相同:美团小贷从事的相关业务被认定为不合法。除了被法院认定为非法外,在新浪旗下的投诉平台“黑猫”以及聚投诉上,均存在大量关于美团小贷的投诉,投诉的内容多是侵犯用户个人隐私、暴力催收。美团低调布局的金融业务,也在多次的“被曝光”之后,被外界所注意。实际上,如果从2015年那条透露出要将金融业务做到千亿规模的招聘启事算起,美团的金融业务已经低调潜行了五年。在这五年之中,这项业务收获的不只是焦作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以及网友的投诉,还有不断增长的成绩。虽然美团在招股书和财报中,对这项业务都着墨甚少,只有寥寥数语,但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在财报中,金融业务的数据被合并到了其他服务和销售板块中。根据iFid数据显示在最初的2015年,这部分的营收为4100万,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有1.02%。此后四年,包括金融业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和销售板块,营收规模和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都逐渐走高。2016年到2019年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分别为2.9亿、12亿、88亿、161亿,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2.25%、3.59%、13.53%、16.57%。如果以营收占比计,这部分业务已成为美团的第三大业务。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深受疫情影响,美团来自佣金、在线营销服务的收入都出现了下滑,仅有来自小贷业务的利息收入,与上一个季度相比实现了7.27%增长。从这五年多的发展来看,虽然其他服务与销售板块的营收和占比都在不断扩大,但隐藏在其中的金融业务,与提出的“千亿规模”的规模,仍然相去甚远。金融业务的一点两面美团虽然在诞生之初,就赶上了“千团大战”,生存局面不容乐观,但其实也因此而因祸得福。同样入局O2O的百度,其入局理由,更多是其自身还没有通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初出茅庐的美团,从诞生起就站在了通往未来的赛道上。在经过了合并大众点评,以及在外卖领域甩开劲敌饿了么、百度外卖之后,美团彻底在移动互联网这艘大船上底站稳了脚。诞生于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以其巨大的想象力,和业内出现了一批上市公司的盛况,向世人宣示了,互联网金融将是互联网企业通往金融市场的门票。美团创始人、CEO王兴,就曾在媒体沟通会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团有做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做互联网金融会更有基础。王兴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9月26日,美团斥资13亿收购钱袋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同年11月,美团出资成立了重庆三快小贷公司,借此拿下了小贷牌照;同年12月,吉林亿联银行成立,王兴控制的吉林三快公司持其总股本的28.5%,美团获得了民营银行牌照。2018年2月,美团100%控股的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被原保监会批准开展保险经纪业务。至此,美团的金融业务,集齐了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保险经纪三张牌照,完成了从无证经营到持证上岗的转变。美团的金融业务不仅是在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业务模式也走过了从零到一的探索阶段,确立了切入金融行业的姿势。美团选择了支付和网络小贷作为切入口,这两方面涵盖了B端以及C端的客户。其中的支付业务,既服务B端,也服务C端。面向B端的主要是为商户提供包括智能POS 终端、小美盒子和美团二维码在内的一系列数字化赋能工具。具体路线则包括,自己下场以及投资并购。自营方面比较有的代表性的则是“快驴”,商家不仅用快驴进货,还可以用它进行财务对账、经营分析、商品管理等。2018年10月,美团又将“快驴”升级为事业部,足见美团对这项业务的重视。投资并购方面,美团有两个大动作。在2018年3月,领投了餐饮服务商奥琦玮的2亿元C轮融资。奥琦玮在随后的5月,收购了另一家由美团参投过的餐饮服务商天子星。同月,美团全资收购了餐饮SaaS服务商屏芯科技。在个人用户方面,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美团,为用户提供了包括美团支付、微信支付、银联等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以及信用卡及借记卡或网上银行账户转账。网络小贷同样可以用于B端和C端,模式则是现金贷。美团在这方面推出了“美团生意贷”。在宣传上还打出了无担保无抵押无手续费,随借随还等卖点。在个人用户方面,除了体验最明显的在线支付环节,美团还曾上线了类似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美团生活费”。“美团生活费”额度的大小,由美团根据用户信用状况自动生成,借款可以分3、6、12进行分期还款。从美团迄今为止的动作来看,美团的金融业务可总结为一点两面。其中的点指的是,美团借助自身的优势和经验,打造面向C端、B端的供应链;面指的是,覆盖了C端和B端的,支付和网络小贷这两张网。通过一点两面,美团的金融业务如果发展顺利,就会由对消费者、商家的服务扩展至对二者的供应链,形成从服务到供应的闭环。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实际上,尽管美团已经上市,市值过千亿,但美团眼前的局面其实与此前,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美团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以战养战。如今的战局,正在从单点走向全局,美团在外卖领域曾经的对手饿了么,已经与支付宝一道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阿里与美团的竞争也逐渐明面化。相似的局面,不仅出现在了本地生活领域。2018年,美团在南京和上海试点了网约车服务,与滴滴正面交战;同年4月完成了对摩拜的收购,正是进入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行业;2020年,美团又重启了共享充电宝业务…梳理美团发展的新业务,会发现美团的新业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它很少是业内第一个做某项业务的企业,团购、外卖都是如此;其次,美团所选的行业竞争压力都很大。细究起来,美团金融业务的压力远比外卖、出行业务要大。原因在于,与外卖、出行行业整体格局已定相比,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仅格局未定,美团所涉足的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着实力雄厚的对手。在支付方面,除了最鲜明的要与已经布局数年且处于领先地位的微信支付、支付宝争夺个人用户外,美团还要和二者在商家方面进行竞争,尤其是将本地生活上升到战略高度的阿里。在美团通过快驴为商家做供应链,收购屏芯科技,入股奥琦玮的同时,阿里也收购了累计服务超50万门店的业内头部“客如云”;腾讯系的微盟则通过收购“雅座”,切入了餐饮行业。现金贷业务同样如此,除了一批已经上市的相关公司,其他巨头也已经纷纷入局了金融行业。其中,滴滴上线了“滴水贷”,腾讯的微粒贷,阿里的花呗、借呗,字节跳动也上线了“放心借”…在美团内部,不断增长的小贷业务,也为美团带来了一些压力。根据美团招股书显示,仅在上市之前,小贷业务的应收贷款就有近21亿元。由此可见,在金融业务方面,美团再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然而,即便是竞争对手多,且不乏实力不俗者,金融业务恐怕也是美团不得不做的业务。原因在于,尽管美团已是外卖行业的第一名,在酒旅行业的发展也很好,但迄今为止美团的营收仍然要靠流量。也就是说,美团现在仍然只是平台,而非生态。阿里利用饿了么,进可攻本地生活,退可守外卖,便是生态企业相对于平台企业,存在优势的最好例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不仅值得美团去做,其现状也让美团,有希望打造一个由本地生活延伸出去的金融生态。因此,如果美团做金融业务的目的,只是想单纯的增加变现渠道的话,那难度不大,收获也会不少。但从美团,在支付方面选择个人用户和商家两手抓的策略来看,想必美团并不想继续做单纯的流量变现生意。只是,想要打造自己的金融生态,虽然收获远非流量变现可比,但难度同样亦非流量变现可比。美团的金融“野心”能否实现,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在拜腾、赛麟、博郡等中国造车新势力纷纷遇挫之际,理想汽车启动赴美IPO征程。理想汽车有关负责人7月13日对上证报确认,公司已于7月11日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冲刺美国纳斯达克。据查,第一大股东兼创始人李想持股25.1%,美团创始人王兴及美团关联方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3.5%,利欧股份也持股近5.2%。 李想持股25.1%,美团关联方为第二大股东 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前身为车和家,由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创办,2019年6月更名为理想汽车,2019年11月开始量产首款车理想ONE。 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者,公司将重点放在售价15万至50万元的SUV领域。同时,理想汽车在招股书中透露,为了面向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未来将通过开发新车型来扩大产品阵容,包括中型和紧凑型SUV车型。 从理想汽车的经营基本面来看,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理想汽车已交付超过1.04万辆理想ONE。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这“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交付10000辆的纪录”。 财务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19年实现营收2.84亿元,其中,电动车销售收入为2.81亿元。2020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8.5亿元,其中,电动车销售收入为8.41亿元。同时,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的营业亏损也收窄至2.3亿元,低于去年同期。 根据招股书,李想为理想汽车最大自然人股东,持股25.1%,拥有70.3%的投票权;王兴及美团关联方为理想汽车第二大股东,持股23.5%,拥有9.3%的投票权。 另外,A股上市公司利欧股份也是理想汽车的股东之一。早在2016年4月,利欧股份通过出资3.5亿元,与理想汽车的前身车和家签署投资协议,从而持有其11.75%的股份,布局智能电动汽车领域。2017年利欧股份再度增资1亿元。根据利欧股份2019年底的公告,其持有理想汽车5.1696%的股份。 美团对理想汽车近期可谓全方位支持,此前有消息称理想汽车将获得5.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美团领投、李想跟投剩余5000万美元里的3000万美元。除了重金加持,王兴还多次为理想汽车站台。 造车新势力在美股受追捧 中美新势力造车公司的代表特斯拉和蔚来在美股市场近期表现都很不错。特斯拉过去一年股价涨幅超过550%,目前总市值已突破28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也迎来反转,虽然股价在上市后因销量不达预期和亏损扩大等原因曾经一度下跌至最低1.32美元/股,但此后股价连续走出新高。以去年10月初的低点来计算,蔚来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倍。 有业内人士认为,持续亏损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面临着比较艰难的融资环境,它们正在一个拥挤的赛道上争夺终端销售和新资本。 销售好不等于盈利好。已经在美上市的蔚来汽车7月2日公布了6月份交付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6月蔚来共交付3740辆,同比增长179.1%。然而,据蔚来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2.957亿元,2020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6.92亿元,整体毛利率为-12.2%。亮眼的销量成绩无法帮助其实现盈利,毛利率为负,让蔚来汽车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窘境。 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对上证报感叹,新势力造车公司要达到资本市场认为的财务方面达标甚至优秀是很难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除了盈利能力,部分业内人士还担心理想汽车的产品单一问题。按照李想此前的观点,他坚信苹果、特斯拉的精品战略,认为一款做到极致的产品胜于数个平庸产品,截至目前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 不过,李想也在调整方向。理想汽车的招股书透露了未来新车规划。按照计划,理想汽车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高级电动SUV,新车将配备下一代EREV动力系统。
一直被认为“缺乏金融属性”的美团能否以慢致远,将自身在主业积累的能力复用到支付领域,或者重新长出新的能力,最终将自身生态内的业务场景和支付打通,取决于美团的执行力。近日,美团正式上线了“月付”功能,用户在开通该业务后,可在享受点外卖、住酒店、看电影等美团生态内的任何服务时,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在次月的8日前还款,最长有效免息期为38天。美团根据用户在美团账户的综合使用情况,给予用户300元到12000元不等的信用额度,并会对额度进行动态调整。由于在功能上酷似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月付”也被称为美团版“花呗”。其实,在“月付”正式推出前,其前身“买单”已经于去年对少量优质客户开放。美团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试运营期间,用户的美团订单量平均提升超过20%;交易金额平均提升超15%。01此时推出“月付”,意欲何为?美团为什么要选择在此时点推出“月付”业务呢?我们从阿里最近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发力或可找到一些原因。继阿里巴巴2018年10月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饿了么和口碑会师合并成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后,今年继续有大动作。在3月10日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成立15年后的支付宝不再甘心只做金融平台,进行了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升级:从金融工具服务平台升级到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支付宝计划在未来3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不久,支付宝就将其首页推荐位的部分金融服务换成了口碑、电影、买菜等本地服务项目,这就是坊间评价的“支付宝越来越美团”。支付宝也从流量、服务、资金上对商户进行了扶持。例如,在支付宝与餐饮食材采购服务商美菜联合开发支付宝小程序美菜商城,并将美菜接入支付宝“买菜”专题后一周,美菜商城支付宝小程序日活就超过10万,新增用户超过80万,复购率高达40%。新茶饮品牌喜茶也在入驻支付宝两个月后,支付宝上搜索“喜茶”的人次超400万次。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讲座教授陈明哲所提出的“动态竞争”理论认为,企业需要以动态的眼光,随时关注对手的变化,以修订相应的战略,及时准确地做出回击。如果说2018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成立主要是进行了一些内部资源的整合,并不会对美团造成大的冲击的话,今年3月支付宝“从金融工具服务平台升级到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的战略升级则意在帮助商家提高线上化率,从而做大市场,这是一种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当前,美团、饿了么等企业所开辟的线上化业务在中国服务业占比还不到5%,大量企业还没有被数字化,中国服务业的数字化还有巨大空间。虽然已经成为本地生活领域的老大,但缘于本地生活领域商家过低的线上化率,充满忧虑感的美团一直对市场保持着谦卑的态度,担心竞争对手会以某种创新方式颠覆市场。支付宝此次战略升级如果得以成功落地,就可能直接对市场造成颠覆。面对竞争对手的“不甘”,和其借助自身在支付上拥有12亿全球用户的流量优势来大力扶持商家的决心,美团的应对是通过自身在本地生活领域多年积累的4.5亿活跃交易用户来扶持“月付”和联名信用卡等支付业务。美团在新业务探索上惯常的做法是“借假修真”,即在风险比较大的业务探索阶段,通过小团队去探索,放慢脚步去了解业务,一旦该业务在用户端产生了价值,就会加快步伐攻城略地。美团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用户在开通“月付”功能六个月后,“月付”在其个人消费金额中的占比相较开通首月,平均提升超六成;而在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月付开通意愿和还款表现均好于一二线城市用户。该试运营结果也验证了信用支付在小额高频交易场景的广阔前景以及信用支付在下沉市场的可拓展空间。基于此判断,美团正式推出“月付”业务,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这项业务,快速做大用户量,从而增加支付业务规模。02“整体慢半拍”的金融业务其实,美团对于金融的野心早已有之。早在2015年,美团就以一则美团金融的招聘广告宣称“有信心打造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成立美团金服,正式吹响了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号角。美团当时希望拿下支付牌照后布局线下收款终端,以平台的稳定流量和庞大交易数据向商户提供运营贷款,最终提高自身的现金流和利息收入。然而,美团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却整体慢半拍。在美团金服成立的2015年,正值互联网金融的行业风口期,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已经在支付、保险、理财、小贷等领域展开全面战争,美团当时却因缺乏金融牌照而连连受挫。之后在克服了央行收紧支付牌照发放等困境,通过并购等方式顽强地拿下了支付、小贷、银行和保险等多张牌照,打通了整个金融链条后,美团“以月付、联名信用卡为主的支付业务,以生意贷、美团生活费-借钱为主的借贷业务,以及以美团互助为主的保险业务”的整体金融布局才逐渐落地。但此时互金领域在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圈地跑马地后基本格局已定,美团的后发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同时,由于美团先期一直将重心放在对本地生活业务能力的打磨和方法论的沉淀上,并没有在金融业务上投入很多精力,无意中对腾讯系的金融产品形成了依赖。以支付业务为例,美团虽然在2016年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的方式拿下了支付牌照,但腾讯在之后不久也在微信的二级菜单“钱包”下开辟了“美团外卖”的入口,这在为美团引流的同时,也影响了美团实现打造“支付+场景”的生态梦想的进度。面对着逐年攀升的服务佣金,意识到“孩子还是自己的好”的美团终于痛下决心,决定亲自做支付。在“买单”业务试运营一年后,此次美团借2020年一季度财报中小贷业务增长的东风,正式推出了“月付”业务,也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自身对支付业务的信心和决心。从目前情况来看,“月付”的推出确实证明美团已经加大了在支付业务上的精力投入。而且,美团除了为消费者提供为期38天的免息期外,还在帮助消费者省时间(用户直接用“月付”完成支付,无需跳转到微信支付页面,平均用时可减少23秒)和省钱(用户在开通美团“月付”后可获得价值28元的代金券组合、一周消费满88元送88元大礼包等优惠)上提高了消费者体验。除“月付”外,美团还与上海银行、青岛银行等数家银行联合推出了“联名信用卡”,并通过上门开卡、并承诺用户在开卡后的60天每天在美团上任意消费6元以上既可立减6元等方式花大力气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03“支付+场景”的生态之战美团一直有着基于用户需求打造“支付+场景”的生态梦想,以美团的支付支持主业本地生活的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在“场景”打造方面,美团已经在外界的不断质疑声中,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场景,光到综业务就涉及200多个行业和场景。在整个本地生活“6-3-1”的竞争格局中,美团占据最大头。所以,在“场景”打造上,美团已经建立了比较深的壁垒。然而,“支付”却一直是美团的心头痛。目前,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已经通过先发优势占据支付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以支付宝12亿、微信10亿的流量来扶持自身生态内的任何产品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以阿里为例,阿里在推出早于“月付”5年成立的“花呗”时,曾用15亿红包来吸引用户,进行了大量的补贴。而且在培育用户消费习惯方面,支付宝也以自己12亿的用户向花呗导流,通过各种优惠方式,鼓励用户在支付时使用花呗。在支付宝的大力支持下,花呗目前的用户规模达到3亿。在支付领域失去了先发优势又连连踩雷的美团,从去年才开始采取向阿里学习的方式,以美团4.5亿的用户量向“月付”(原“买单”)导流,目前看是已经沉淀了比较成熟的方法论,未来需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用户规模。所以,在本地生活领域“支付+场景”的生态之战中,阿里需要补足的是“场景”的短板,美团需要补足的是“支付”的短板。而“支付”和“场景”两大核心要素在整个竞争中的权重也不一样,“场景”作为本地生活业务的核心能力,占比大概为60-70%,而“支付”作为本地生活业务的支持能力,占比约为30-40%。美团凭借主攻到家业务的美团和主攻到店的大众点评,与阿里系的相关产品饿了么和口碑在“场景”上拉开了较大差距,目前拥有了赢得战争60-70%的胜算。但美团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做支付的劣势在于本地生活的数字化程度不高,账单厚度还需要进一步培育。支付宝今年的战略升级确实切中行业要害,以动态竞争的角度,如果阿里通过支付宝向4000万商家成功导流,从而把市场做大,市场的格局就真的有可能发生变化。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支付”之争中,美团虽然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从打造本地生活领域“支付+场景”完整闭环的角度,“支付”一定是美团屡屡受挫后仍然会坚守的阵地。控制风险从而获得客户是支付业务的核心,一直被认为“缺乏金融属性”的美团能否以慢致远,将自身在主业积累的能力复用到支付领域,或者重新长出新的能力,最终将自身生态内的业务场景和支付打通,取决于美团的执行力。
7月9日丨入选2020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名单的美团点评(3690.HK)涨逾4%,报208港元,首次站上200港元大关,总市值达1.2万亿港元。 据APP显示,港股通昨日净买入美团点评(3690.HK)6.28亿港元。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预计,美团点评等9月将会纳入恒指及国指。 方正证券认为,美团领导地位确立,未来增量可期,预计美团2023年总市值将达16650亿元,对应股价285.02元(313.21港元)。
7月8日丨入选2020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名单的美团点评(3690.HK)涨4.59%,报193.5港元,股价再创上市以来新高,总市值11327亿港元。 昨日,美团点评发布组织调整公告称,将成立“优选事业部”,进入社区团购赛道,“优选事业部”将推出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重点针对下沉市场,采取“预购+自提”的模式。用户当天线上下单,次日门店自提。美团优选近期将在济南上线测试,目前已在当地启动团长招募。 此外,近期多家机构发布研报唱多美团,美银证券将其目标价由181港元升至214.2港元,重申评级买入;交银国际发表报告,升美团点评目标价31.98%,从152.6港元上调至201.4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对于王兴来说,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已经到来。美团是一家很有野心的公司,边界在不断扩大,从团购起家,做酒旅,之后切入外卖,然后杀入到共享出行(网约车、共享单车)领域。如今,这份野心扩展至自动驾驶,与亚马逊的布局类似,并在局部与BAT未来战略路径重度重合。在BAT All in 自动驾驶强火力之下,美团自然不会心甘落后。相比互联网行业的其他大佬,美团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动作总是雷声小雨点大,而且和BAT这些土豪们挥金如土玩自动驾驶不同,美团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低调发力,美团关于自动驾驶的业务全局很难拨开重重迷雾看清,但在这场技术壁垒更高,资金需求更大,体系也更为复杂的布局中,王兴很清楚自己的最终目的。那么,在自动驾驶时代,美团会扮演什么的角色?逻辑清晰,边界在扩张中逐渐明确。建立无人配送生态联盟;高精地图保证自动驾驶安全。关于“无人配送”与“高精地图”,两个边界逻辑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美团在自动驾驶领域打法奇特,另辟蹊径。依托在建立场景、技术、运营、行业规范四种能力之上的无人配送生态圈实现企业整体业务的技术升级;高精地图则是在技术升级基础上的老业务、新赛道的形态衍生。美团不仅是一家“外卖”公司,而且是一家加码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深以为然。围绕外卖业务,以低速L4为切入点,通过无人配送和高精地图协调发展,美团正在打造自己的自动驾驶版图。动作频频,发力无人配送在成立的第十年,美团终于迎来了首次全年盈利,但受疫情的冲击,不利因素开始显现——外卖业务锐减的不确定性、到店和酒旅业务的停滞。此外,外卖是一个非常在意规模效应的生意,王兴很在意规模,他曾说“低毛利加小规模,没有很大价值,但低毛利加大规模,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理论上只有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平台才能降低配送时间。考虑到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由自动驾驶技术附能的末端配送,才能摊平成本,从而接入更多的商家,最终获得更多的订单。所以,末端配送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外卖配送方式。基于此,美团最初布局无人配送,源于刚需。在过去两三年里,美团自动驾驶团队不断扩张,无人配送部也从去年开始落地成果。正如美团无人配送部算法总监申浩所讲,凭借技术和商业双轮驱动的优势,美团无人配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规模化迭代技术,通过商业模式的充分打磨与实践,实现落地闭环。1、美团加入BDD2015年5月,美团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DeepDrive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产业联盟(BDD)。双方将通过技术团队和学术团队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在自动驾驶领域高质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产学互动,在无人配送场景、数据等方面加快自动驾驶的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以及落地应用的进程。据悉,BDD产业联盟着重于汽车应用中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技术的研究。BDD研究中心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来自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部门和中心的30多位有突出成就的伯克利知名教授和科学家。2、美团发布无人配送开放平台2018年7月,美团对外正式发布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美团向合作伙伴开放场景、技术、运营等。并且吸引足够多且合适的合作伙伴加入,这些企业分别来自软件、网络、器件、整车和实业等领域。在此基础上,美团联合众多企业及院校、政府等机构,通过自动驾驶、远程遥控等技术应用,同时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打通公开道路、园区、建筑物内部等不同场景。按照美团的设想,在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无人配送联盟,做「低速末端配送领头大哥」。3、联合法雷奥打造无人配送车eDeliver4U2020年CES上,美团与法雷奥联合研发的自动电动送货机器人原型——法雷奥eDeliver4U亮相。这是由下游应用厂商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联手打造的具备车规级(感知及软件系统)的无人配送小车。早在2019年,美团与三家海外公司达成合作,其中法雷奥为美团的自动送货车提供动力和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英伟达为开发和测试提供技术支持。据了解,eDeliver4U采取了模块化开发,这既有利于成本控制、车型的灵活配置,也意味着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无人配送不是单纯的技术是否成熟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解决的挑战。按照美团的说法,在上下游打通的基础上,2020年是走向商业化的关键一年。美团内部人员告诉记者,2020年,美团会加大增加无人配送试点项目。前不久,美团则把无人车投放到北京顺义的多个社区,配合美团买菜向居民进行配送。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曾乐观地预计,大概五年左右后,美团的无人配送车将部署到三线城市。到了那个时间,“无人配送应该会应用的比较广泛了”。无人配送车离不开高精地图对于加码无人配送的美团来说,高精地图是一个必争的市场。美团曾于 2018 年 7 月宣称,其终端配送小车可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即基本不需要人工接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这需要匹配高精度地图才能实现。目前业界形成统一意见,L4级别自动驾驶离不开高精地图。按照他们的说法,即使未来的芯片计算性能大大提升以后,也不会不使用高精地图这么好的产品。因此,图商、互联网公司、车厂、创业公司以及物流企业等一波又一波加入高精地图阵营。2019年8月,美团也确认正在开发地图业务,并称其为“美团地图”,和LBS服务、网约车、大交通一同隶属于LBS平台部门。如今美团仍在大力拓展高精地图能力。据悉,基于目前地图采集算法,美团正在大规模制作厘米精度的高精地图,包括车道线信息、道路限速、限高等标识信息。除此之外,美团也在解决地图的实时更新问题,目标是在道路情况发生变化时,自动地、实时地在地图上更新。对于美团来说,如何提高无人配送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的成本一直都是他们所面对的难题。同时如何保证配送的实效性和安全路径的安全问题成了无人配送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高精度的地图,才能保证无人配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然,美团的雄心不会止步于此,打造“美团地图”便是明证,也是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扩张的前提。卡在资质问题上的美团,也为进军地图服务取得了很多准备。2019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申报甲级测绘资质审查意见的公示。美团原有互联网地图服务乙级资质,本次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资质申请已进入公示期。结合美团的商业模式来看,无人配送+高精地图的模式,无疑加快了L4级无人驾驶的落地,尤其是在末端配送领域。下一步,发起进攻战对于美团而言,自动驾驶是一场必须拿下的战争。先从末端配送开始,然后对原有核心业务的重新技术赋能,高精地图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作为介质串联。事实上,当前业界对于末端配送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不管是美团,还是京东、阿里,都希望能够率先抢占末端配送市场。因此,在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上,美团每一个对手都是巨头。不过,美团一向不是阵地攻坚战,而是避开对手的强势,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侧翼包抄。自动驾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