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公告,7月份,汽车销量合计61976辆,上年同期37191辆;产量66565辆,上年同期34733辆。1-7月份,汽车销量累计382144辆,同比增长23.49%;产量累计369957辆,同比增长20.67%。
7月30日,百威亚太(01876.HK)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2020年第二季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25.8亿美元,去年上半年收入35.2亿美元,同比下跌23.5%;总销量同比减少11.5亿公升,降幅22.2%,每百升收入跌1.7%。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19年上半年的6.06亿美元减少至2020年上半年的1.85亿美元。经调整每股盈利由2019年上半年的4.92美分减少至2020年上半年的1.68美分。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由2019年上半年的5.25美分减少至2020年上半年的1.40美分,同比降幅73.3%。 财报表示,虽然第一季度受上半年疫情影响,生产规模和运营受到打击,销售成本增加,但于第二季度却已显著改善,5月、6月在中国均取得销量增长,并在6月获得百威中国销售史上最高的单月销量,同时保持稳健的渠道库存水平,第二季度销量基本完全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仅轻微下跌0.3%。 截至7月30日,百威亚太股价收于26.75港元/股,当日涨幅4.9%,总市值为3542.61亿港元。
7月28日,创源文化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今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18.02万元,同比下降54.62%。 公司产品矩阵延伸 家用健身器材销售大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创源文化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套供应链为一体,主营时尚文教、休闲文化用品,通过整合创意素材、开发与设计时尚产品来承载手工精神、彰显个人情怀和传递情感寄托。 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6大类,60多个品项系列的产品,产品及所涉行业已逐步从单一的纸制品类拓展到多种文具文创、运动健身用品、卫生防疫用品、生活家居品类等,可以满足学习场景及居家生活的不同用户需求。 国盛证券研究员严大林认为:“创源文化在去年高基数下还能实现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主要得益于公司自主跨境电商健身器材品牌睿特菲在欧美终端销量大幅提升,以及疫情下防疫物资销量的大幅提升。” 2016年,创源文化控股子公司睿特菲以自有品牌“RITFITLLC”和“RITFIT”切入欧美家用健身器材市场。2020年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海外家庭健身消费趋势兴起,国外消费者健身场所逐步由健身房转向居家,家庭健身器材需求量大增。睿特菲家庭健身器材在美销量呈现明显持续上升趋势。半年报显示,创源文化的运动健身类产品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495.07万元,同比增长227.95%。 加码线上销售渠道 持续发展国内外市场 创源文化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售市场为北美市场及部分欧洲市场。2019年和2020上半年,公司出口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03%与95.96%,其中对北美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9.02%与86.72%。 另外,公司在持续稳定发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利用国外市场积累的研发设计优势和制造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创源文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杭州少女心选、杭州创源文创、宁波创源文创三个子公司负责国内市场开拓,侧重零售、批发以及大客户定制方向。” 据了解,创源文化在保持原有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还逐步加大自有品牌的电商模式。2020年上半年全资子公司美国智源的自有文创品牌“PAPERAGE”本册类电商销量节节攀升,一度冲击同品类销量榜首。公司同时还加大了对官网的建设投入,增加了官网销售量,从而减少了亚马逊的平台费用率,保证产品在销量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维持较高利润率水平。 “目前国内电商发展迅速,公司已在各个知名线上渠道进行布局,也在疫情期间尝试使用MCN的直播渠道进行一些有益的补充。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和各大电商平台打造合作款品类,探索差异化创新策略。”创源文化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文旅产融智库副理事长姜长城告诉记者:“疫情带来的消费抑制尤其是文创这类非必需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当前形势下,文创企业提升电商平台的盈利模式和能力不失为一种突破困局的办法。” 姜长城还建议道:“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布局相当重要,可以利用全球资源网络和渠道网络来实现风险对冲和利益最大化。”
7月30日丨百威亚太(1876.HK)高开近6%,报27港元,股价创下今年新高,总市值3576亿港元。 百威亚太今早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业绩,收入为25.75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毛利为13.27亿美元,同比下降29.8%;股东应占溢利为1.85亿美元,同比下降69.5%。每股基本盈利1.40美分。 公告显示,总销量于2020年上半年按年减少22.2%,于2020年第二季则按年减少6.1%。2020年第二季,主要是由于中国强劲复苏,公司的销量改善至几近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准,并于2020年6月取得公司在中国销售历史上最高的单月销量。
作者 | 张一 7月29日,通用汽车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通用汽车二季度营收16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61亿美元下滑约53.5%,低于市场预期的173.7亿美元;二季度净亏损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57亿元),同比扩大132%。 通用汽车方面称,“由于疫情蔓延,经销商库存紧张,行业需求明显减少。但成本控制措施初具成效,公司在美国业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工厂停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销量方面,通用汽车今年5、6月的整体销量同比下滑20%,较4月的35%的降幅有所收窄。今年二季度,通用汽车全球总销量146.6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零售销量超71.36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48.67%。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表现较第一季度明显回暖。从具体品牌来看,凯迪拉格品牌在华销量5.85万辆,同比增长7.8%,雪佛兰在华销量超7.76万辆,宝骏品牌在华销量约9.41万辆,五菱品牌在华销量超26.98万辆,同比上涨9.7%。 在疫情期间,通用汽车仍然按计划投资电气化关键项目,同时推进新车上市工作。通用汽车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在新能源车领域,公司已经完成2016-2020年间在中国推出10款新能源车的计划。 7月29日,通用汽车发布公告称,与LG化学合资的电池厂开始进行钢结构建筑搭建。合资企业生产的全新Ultium电池,将应用于通用汽车未来推出的电动车产品,其中包括将于8月6日全球云发布凯迪拉克LYRIQ,以及今年秋季亮相、明年秋季投产的悍马电动皮卡。 本月,通用汽车旗下别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电气化产品迅速扩充。继微蓝6和微蓝6 Plus纯电动车之后,别克日前推出了微蓝7纯电动SUV和微蓝6插电式混动车。其中,微蓝7搭载新一代模块化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500公里。 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第二季度,在价格相对较低的iPhoneSE2和电商平台“618”促销措施的带动下,iPhone销量大增。 下半年,苹果还将发布iPhone12新机。中金公司认为,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将面向市场的iPhone12,可能带来近年最强的iPhone周期。 iPhone二季度销量大增 7月29日,中证君从市场调研机构CINNO获悉,该机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上,第二季度苹果iPhone销量约1300万部,环比增长195%。 此外,CINNO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iPhone市场份额为11.8%,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苹果上半年畅销机型为iPhone11、iPhoneXS、iPhone11ProMax,4月上市的iPhoneSE2跻身苹果2020年第二季度最畅销机型前三。 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孙琦对中证君分析称,第二季度iPhone在中国市场销量环比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控制后手机市场有所恢复。 7月27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上半年海外疫情控制不及预期,线下门店关闭影响iPhone手机出货量,但国内“618”促销带动iPhoneSE2及iPhone11系列销量超出市场预期。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iPhoneSE2发售时,拼多多、聚划算等电商平台就采取了补贴降价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还首次官方参与天猫“618”折扣活动。 6月1日(“618”购物狂欢节首日),苹果AppleStore官方旗舰店第一次参加天猫618大促,5小时iPhone成交额超过5亿元。京东6月1日开售仅5分钟,iPhone成交量便达到3万部。6月17日晚间,在苏宁易购“618”超级秀上,“10万部iPhone11”排名爆款产品榜第一名。可见,第二季度,电商促销拉动了iPhone的销量。 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是第二季度销量增长最快的手机厂商。尽管市场下滑,但由于iPhone11系列的流行和降价,苹果iPhone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2%。iPhoneSE2也成为2020年第二季度最畅销的三款机型之一。 机构预测 最强iPhone周期将至 CINNO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约1.4亿部,同比下降24.7%。不过,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约9400万部,环比大幅增长86%,同比则下降7%。上半年销量前三名分别为华为(含荣耀)、vivo(含IQOO)、OPPO(含realme),三家销售总量占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71.9%。 从上半年来看,华为仍然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优势。CINNO数据显示,上半年,华为销量份额达40.2%。从5G手机来看,市调机构TrendForce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5G手机的产量将达2.35亿部,渗透率达18.9%。其中,华为转以中国内需销售市场为主,预计今年5G手机产量约7400万部,稳居全球第一。 不过,目前前几大手机品牌中,仅剩苹果仍未推出5G手机。往年,苹果会在9月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iPhone新款手机。有苹果供应链公司人士对中证君表示,相比往年iPhone新机的供货时间,今年iPhone12的供货时间延迟了4周至6周,iPhone新机很大概率会出现量产出货延迟情况。 今年4月,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下半年新款iPhone的EVT验证(工程机验证)将推迟约1个月。新款6.1英寸与5.4英寸的iPhone仍有可能在9月进入量产,设计最复杂的新款6.7英寸iPhone的量产时程可能会推迟至10月。 TrendForce预计,今年苹果5G手机总产量约7000万部,排名全球第二,然而5G功能也将增加制造成本,若直接在终端售价上反映其整机制造成本,可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并影响销售成果。 中金公司预测最强iPhone周期将至,“苹果对iPhone12创新力度和定价策略更为积极,从供应链看到的备货量级和时点也趋于乐观。此外,中国市场5G手机渗透率已在6月突破50%,两到三年换机周期正式拉开。”
1、又双叒叕“真香”了 有人说,如果将全球大流行、疲软的宏观经济背景和亚洲供应链的正常化结合在一起,将会找到这场风暴的根源。 不过,对于苹果来说,找没找到这场风暴的根源已不重要了。 从“股神”巴菲特一反常态押注科技股,几乎将其管理的一半资产投给苹果的态度来看,苹果相较于其它公司而言,应该算是比较安稳的了。 保持上行的股价,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外界对苹果的看好。自3月20日以来,苹果股价一扫阴跌阴霾,累涨超50%,跑赢道琼斯指数。 (行情来源:wind) 而近日苹果二季度在华销量大增的消息,也再次为这“度过风暴”的说法增添了依据。 先来看两组数据。 日前,上海CINNO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iPhone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零售销量达到1300万部,同比增长62%,环比更是增长225%,远超其它品牌。 而Counterpoint也发布报告指出,二季度,苹果在国内渠道销量为740万部,同比增长32%,远远好于分析师下滑1%的预期。 从这两份数据的表现来看,今年二季度苹果在华的销量毋庸置疑是比较亮眼的。 当然,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参考Counterpoint机构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华为在国内的销量还是“NO.1”,为3660万部,同比增长14%。不过,相较于过往的数据而言,还是有些乏力了。 除此之外,小米、oppo、vivo其它品牌的销量增长也不是很理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vivo销量同比下滑了29%,oppo和小米销量均同比下滑超30%。 不得不承认的是,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出现较大的增幅,主要还是归功于两部手机,即iPhone 11和iPhone SE 2。 据了解,iPhone 11和iPhone SE 2这两款手机凭借足够好的配置以及吸引人的价格都极大的带动了苹果的销售增长,今年也是苹果首次以官方身份加入了促销活动中,优惠力度十分的惊人。尤其是小屏爱好者对其更是爱不释手,在苹果将其推出后,甚至引起了一众网友的抢购潮。 可知,产自中国的“真香定律”是实实在在地在苹果手机上应验了。 曾几何时,我们都还在为“支持国产,绝不买苹果手机”摇旗呐喊。可没过多久,随着苹果降价打折的消息传出,不少人都纷纷选择向便宜的苹果手机低头,并默默在心里感慨道“真香啊”。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发生初期,苹果便关闭了大部分的线下门店,同时由于富士康工厂的关闭,导致苹果产品一度出现了供货紧张的局面,为此苹果不得不限制人们购买苹果产品的数量。于是,在疫情高发的2月,苹果在华的销售甚至创出不到50万部iPhone的“惨剧”。 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苹果凭着iPhone 11和iPhone SE 2的销量硬是扭转这一悲壮局面,还成为了在华销售增速最快的一家手机企业。 果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2、苹果产业链“笑了” 当然了,秉承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路,随着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大幅提升之时,这意味着其产业链又有活干了,有钱赚了。 这样的道理,可以反映到苹果产业链们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中。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0家苹果产业链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上半年业绩预喜公司达18家,部分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增长。 (数据来源:wind) 就拿蓝思科技来说,今年上半年,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08亿元至19.24亿元,同比增长1320%-1330%。业绩大幅增长,主要也是得益于订单充足、需求旺盛。 具体而言,蓝思科技高价值量凸台后盖方案在iPhone进一步渗透。尽管疫情会给整体行业二季度需求端带来压力,但客户库存策略拉长、iPhone SE独供备货和平板旺销助力公司增长,进而促使公司二季度有望维持不错盈利水平。 另外再来看东山精密,今年上半年其预计实现净利润为5.03亿元至5.63亿元,同比增长25%至40%。增长的原因,与蓝思科技“大同小异”。疫情期间苹果iPad出货逆势成长,是该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增量。 此外,得益于苹果AirPods产品出货势头强劲,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也较为亮眼。其中,立讯精密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02亿元至24.02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而歌尔股份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为7.60亿元至7.86亿元,同比增长45%至50%。 所以说,苹果多产品线预期向好,也使得其产业链中大部分公司上半年业绩得以增长。 对此,有券商分析称,鉴于上半年iPhone 11、苹果AirPods、Watch等产品出货势头强劲,疫情下也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下半年iPhone12、AirPods出货表现以及Watch新款将带来的机会也值得期待。 具体到手机方面,苹果手机Q2降价促销效果超预期、Q3老机型加单、Q4 5G新机预期热卖,2021年5G新机等种种因素,有望带动换机潮。 可穿戴产品方面,耳机端上,苹果推出学生优惠政策,购买指定Mac或iPad产品可搭配AirPods一副,此外Q3手机新机或将搭售TWS耳机(组合购买折扣),有望带动耳机销量进一步上行;手表端,健康功能确立,2021年有望加速;而AR/VR有望在2021年后迎来行业爆发。 显然,结合上述表现来看,二季度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增速较快的利好,或许将再一次使得苹果产业链们走出疫情的阴霾,笑出声来。 3、结语 就目前来看,苹果仍面临着来自疫情不确定性的冲击,毕竟这或将是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外因。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或将持续数十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而这一不确定性因素也导致苹果无法提供第三季度的财报指引,这是该公司近二十年来第一次未能提供财季指引,进而也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这次财报会议,关心苹果是否能经受新冠疫情的考验。 有意思的是,虽然苹果自身都无法确定疫情的影响,但华尔街的大行机构们却纷纷给出了乐观的预期。 Loop Venture分析师Gene Munster认为,秋季发布的新iPhone以及5G的普及将重新提振消费者的需求。此外,他认为Apple TV+有潜力在流媒体市场上抢占份额,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增长点。 摩根大通也持有相似观点。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摩根大通将苹果目标价从365美元上调至425美元,指出苹果在中长期内股价有较大上升空间,利好因素包括疫情期间的远程工作需求、服务部门的持续增长以及秋季新iPhone的发布等。 7月31日,是苹果正式发布2020年第三财季季报的日子,是骡子是马,“真香定律”能否在财报上应验,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