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风暴还在肆虐,其带来的黑天鹅效应已然充分反映在了这一场中期业绩大考里。 8月17日,吉利汽车释出了今年以来车企的首份半年报,其业绩表现并不给力。 根据其最新财报,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亿元,同比下滑23%;实现净利润23.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22.97亿元,同比跌幅达到43%;此外,上半年毛利率为17.11%,略低于去年同期(17.80%)。 要知道这是吉利汽车自2014年以来的经营溢利首次出现半年度下滑,并且创下自2015年中报以来的新低。 数据来源:官方公告 具体来看,在汽车销量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3万辆,同比减少1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92万辆,同比下跌约49%。 然而,虽基于疫情影响,国内汽车市场整体销量明显减少,但吉利汽车的市占率反而有所提升,由年初的6.51%升至6.74%。 “本集团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表现因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其财务业绩低于管理层的预期。”——吉利汽车 8月18日,在昨日消化完业绩颓势之后,吉利汽车今日一改跌势,截止到目前,涨近2%,最新总市值为1564亿港元。 数据来源:Wind 事实上,吉利汽车业绩呈现的消极结果已有预期。 毕竟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本就陷入低谷的车市再次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其业绩被动吸收负面冲击,自然不会太好看。 但相对于上半年深受疫情之害的表现,下半年的车市或许慢慢步入回春的正轨。 疫情带来二次寒潮 回顾近年的车市,可以发现,基于保有量触及增长天花板,汽车产业一度反复陷入发展低谷,无法摆脱困境。 历年汽车产销及环比增速 数据来源:申港证券 而2020年的疫情显然是一次“雪上加霜”的黑天鹅。 在疫情的重创之下,全球经济前景较为不明朗,汽车产业无法幸免,相关销量和制造纷纷受挫,使得车企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裁员、关厂、降薪乃是常态。 汽车巨头戴姆勒的监理董事会最近讨论扩大后的重组计划的部分内容,可能决定裁员最多3万人; 雷诺2020上半财年陷入72.9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1亿元)净亏损,创史上最差纪录,且日前宣布了一项成本削减计划,拟在全球裁员约1.46万人; 日产和三菱汽车2020财年两家公司预计将出现单纯合算超过1万亿日元的净亏损... “2020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为3307.5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1181.8万辆,同比跌幅达26%,创下2009年以来同期销量的新低。”——公开数据 而在全球车市承受下行压力之下,国内市场的表现也自然并不乐观。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都是一次巨大冲击和考验。”——中汽协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 基于此,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多数车企的业绩下降,甚至创出新低这一预期已是意料之中。 而在消化了这一业绩利空的预期之后,或许眼看未来更为重要。基于国内防控有效,复工复产得到积极推进,包括车市在内的行业便开始迈出了复苏的第一步。 车市的曙光来了? 虽然上半年车市整体较为颓靡,但基于疫情常态化,国内经济景气持续回暖,各行业运营状况逐渐平稳改善,车市似乎也嗅到了一丝春意盎然。 从4月份开始,车市便开启了回暖模式,截止到过去的7月份已有所复苏。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 今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1万辆和211.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3%和8.2%,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6.4%。从累计产销情况看,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31.4万辆和1236.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2.7%,降幅比1-6月分别收窄5和4.2个百分点。 “今年7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幅达到7.7%,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正增长。”——乘联会 此外,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已占全球份额近三分之一,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7亿辆,逼近美国创下的汽车保有量记录(2.78亿辆),后期有望超越美国,冲击全球第一宝座。 可以看出,基于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可控,在宏观经济的回暖之下,人们的消费信心得以恢复,购车需求自然得到释放,使得回温的销量带动了行业的积极发展性。而在这其中,不得不说,相关细分汽车品类贡献了关键性的助力。 1. 新能源汽车的正增长 回顾过往,受到补贴政策切换的影响,新能源车市场曾从风口跌落,销量出现明显跌势,但这一市场的潜力是无法否认的。 2012-2020 年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辆) 数据来源:华金证券 尤其在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的带动之下,叠加产品密集推新、政策利好等因素,这一新能源细分市场的蛋糕空间有望进一步渗透。 具体来看,特斯拉坐稳纯电动市场的第一名,7月其销量总计为11014辆,若以去年月均销量为基数计算,7月特斯拉增长230.45%。 截止到隔夜美股收盘,特斯拉大涨11.2%,收于1835.64美元,股价再创历史新高,今年迄今累涨超338%,最新总市值达3421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同时,蔚来、小鹏和威马汽车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也不容小觑,7月的销量分别为3533辆、2532辆、2036辆,同比分别上涨322.10%、67.12%、86%。 “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9.8万辆,环比下降2.4%和5.5%,同比增长15.6%和19.3%。产销量出现自去年7月开始下跌后首次同比正增长。”——中汽协 2. 豪华车市场的走高 与此同时,豪华车这一细分市场也已成为车市的重要增长点。 基于上述背景,在消费升级概念的驱动之下,高端换购需求不断提升,豪华品牌市场热度频现。 “今年上半年,国内豪车市场累计销量约为105.34万辆,同比增长0.6%,是三大细分市场中唯一实现正向增长的市场...今年7月,豪华品牌细分市场零售同比增幅达到30%,市场份额保持在15%的历史高位。”——乘联会 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预期(2009-2030E) 数据来源:华泰证券 虽然目前市场的头部梯队依旧由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德日品牌占据,但受宏观环境影响,市场竞争不断激化,国内豪华车品牌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走强趋势凸显。 中国在全球豪华车销量的占比 数据来源:华泰证券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中进口车的销量占比为25%,而在2019年,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中进口车的销量占比为28%,可以看出,进口豪华车的地位开始逐步受到冲击。 基于上述,可以发现,国内汽车需求已然开始复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球宏观环境较为复杂,在疫情时期,短期不确定性的反复或将使得这一正增长态势存在一定的变数,复苏进程或比预期更为缓慢。 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众多车企纷纷下调全年销量预期的原因。 吉利汽车将2020年全年销量目标从141万辆下调约6%至132万辆; 长城汽车将2020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低于2019年的成绩(106万辆); 广汽集团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的增长8%降至增长3%; 长安汽车的销量目标由400万辆下调至191万辆,幅度超过50%以上... “下半年国内车市将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基本与去年持平。如果下半年市场恢复得好,全年车市降幅可能会恢复到10%以内。”——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 行业及各板块估值(PE,TTM 整体法)走势 数据来源:渤海证券 结语 整体来看,疫情的到来显然加重了车市寒潮的侵袭,吉利汽车为首的车企业绩承压已是预期之中的事情。虽然在宏观环境之下不能忽略汽车行业存有的不确定性,但随着负面影响的不断消化,此时我们应该着眼于后市发展。 目前,随着疫情的受控,宏观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可以窥见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复苏之势,车市的回春苗头不断显现。 同时,疫情虽重创了车企,但也加速了汽车产业的优化调整,车市势必再次经历一个洗牌轮回,加固存量竞争这一特点,车企的自主能动性或将更为凸显,旨在寻找新的盈利增量。而在其中,头部将继续引导品牌分化,强者愈强,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图片来源:pexels 8月18日,1-7月SUV销量的占比首次超过轿车,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节点。 具体来看,1-7月轿车累计销售444.48万辆,而SUV在1-7月累计销量444.88万辆,在前几年得到较快发展的SUV凭借着约400辆的微弱优势终于在今年对轿车实现了反超。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63.0万辆,同比增长9.0%;1-7月累计销量934.3万辆,同比下降18.4%,相比1-6月的累计降幅收窄4个百分点,全国乘用车市场保持了良好回暖势头。 今年以来,车企推出SUV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乘联会与安路勤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5月就有153款车型以线上发布的形式进行了推广、传播。而其中SUV占总数的50%、三厢轿车占总数的31%。 从乘用车可供产品的列表看,目前SUV的可供产品达到340款,远超轿车的220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指出,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有购车计划的人群也调整了目标,将目光转向性价比较高的SUV车型。 不过,SUV市场迅速反弹的同时,其竞争也越发激烈,该细分市场迎来较大的变化。此前自主SUV占据市场主流,而在7月乘用车SUV车型销量排名前十五榜单中,合资SUV车型已经达到十款,自主品牌SUV仅有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荣威RX5和比亚迪宋五款车型上榜。自主品牌市场正在被合资品牌蚕食。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与SUV市场战略有很大关系。并且合资品牌产品力和口碑又优于自主品牌,并且随着合资品牌的售价下探,自主品牌很难抵挡这种攻势。 “合资品牌SUV产品越来越丰富,价格方面也越来越有竞争力,这也使一些自主品牌SUV车型面临淘汰,尤其是丰田、大众在不断推SUV产品,这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充分,这也倒逼自主品牌在品质技术和战略上进行全面升级。”崔东树表示。 未来汽车日报
长源东谷18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在商用车领域,主要还是以柴油发动机动力为主,尤其是在中重型货车的应用上,柴油动力处于垄断地位。因此,该行业的景气,势必带动公司的销量增长。
尽管受疫情影响海外市场销量萎靡,但小牛电动旗下产品在国内市场销量的激增正在消除海外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8月17日,小牛电动正式披露二季度“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收6.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符合市场预期。 此外,公司对三季度的增长持乐观态度。据小牛电动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在8.5亿元至9.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0%至45%。 二季度国内销量同比增8成 得益于产品多元化战略和对市场拓展的持续投入,小牛电动二季度整体恢复了健康的增长势头。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牛电动共计销售16.01万辆电动踏板车,销量同比增长61.2%。其中,随着国内疫情稳定、需求端回暖,国内销售同比增长81.0%达到15.5万辆。海外市场因国际受疫情影响短期受挫,销量同比下滑62.3%。 整体销售提升的带动下,第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收6.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净利润同比增长11.37%达到5680万元,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6780万元,较去年同期5410万元同比增长25.32%。 二季度电动踏板车销量上涨源于中国市场的销量增加,而中国市场的增长离不开多款新产品推广的影响。作为专注城市出行的两轮出行品牌,小牛电动洞察市场先机,自今年5月份以来先后发布了MQi2、GOVAG0、GOVAG2、MQis等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针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5月7日,小牛电动在淘宝直播正式发布了新国标智能旗舰电动车MQi2,累计350万人在线“围观”,当晚订单达到33878单,一举夺得当日行业支付金额、访客数、支付买家数三个第一。5月底,公司发布GOVA品牌入门款车型G0,凭借超高的性价比迅速成为爆款,二季度实现销量约2.3万辆。 持续推出新品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二季度小牛电动大力拓展线上消费,云购车、无界零售,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等新业务模式,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海外经销商商店逐步重启 对于二季度的表现,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的强劲复苏。受零售网络扩展和新产品发布的推动,我们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81%。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第二季度我们的国际销售额下降。自五月以来,我们的海外经销商商店逐渐重开,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有所恢复。鉴于潜在的销量增长,公司于5月份预付了购置一块新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以用于未来的产能扩张。” 短期来看,小牛电动海外市场受到了疫情的短期冲击。但长期来看,全球疫情的影响下,有望进一步催生个人出行的代步需求。在国内迎来换新的周期过程中,叠加消费者对高端化车型需求的逐步增长,以及海外市场仍有较广阔增长空间的背景下,小牛电动显示出的投资价值吸引了机构的密集关注。 4月份以来,中金证券、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国盛证券先后发表研报,认为小牛电动始终扮演着电动车行业的开拓者和颠覆者的角色,看好公司在锂电池自行车领域的品牌护城河优势,肯定其创造力和前瞻性,期待其在动力和科技上实现进一步研发与突破,稳固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给予“买入”评级。同时,海外知名投行PiperSandler大幅上调小牛电动(NIU.US)目标价至24美元(此前为11美元),并认为该公司有67%的上涨空间。 依托在高端锂电市场奠定的核心竞争优势,结合政策及行情的多重催化,小牛电动将迎接的发展前景受到投资者看好,二级市场表现受刺激抬升。8月14日,小牛电动报20.92美元/股,最新总市值达15.56亿美元。今年4月以来,小牛电动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已大涨约160%。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在市值、流通性、公司及行业发展多方面的表现,小牛电动已在5月被顺利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成分股之列。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进一步验证了小牛电动较高的投资价值潜力及良好发展前景。有利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增加股票流动性,实现公司市值的进一步增量。 多重利好之下,对于三季度的增长,小牛电动表示乐观,公司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在8.5亿元至9.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0%至45%。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沉寂已久的DS如今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2012年,DS来势汹汹,试图用“法式豪华”后来居上。三年后,DS品牌迎来高光时刻。据DS官方数据,2015年DS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7万辆,在DS全球销量占比21%。 如今,长安PSA股份被抛售转让,DS销量只余两位数,逐渐边缘化。乘联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DS月销量始终在两位数徘徊,2月和4月甚至只有个位数,上半年总销量仅为154辆。 图片来源:未来汽车日报制表 “还有机会吗?”怀着疑问,DS决定再试一次。 近日,DS在黄浦江畔举行品牌发布会,除了重申发展决心,还发布了全新的在华品牌主张、最新力作DS 9以及全新的售后服务模式。 DS重新定位,将自己定义为小众豪华品牌,并提出轻量化运营和精细化服务理念。这一次,中国消费者会买账吗? 以“小众豪华”之名 2011年11月,长安PSA正式成立,次年以进口方式引入中级车DS 5和紧凑型车DS 4。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梳理长安PSA发布的销量数据发现,自从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DS销量稳步上涨。彼时,DS还提出了“年销量20万辆”的目标。 可惜,与此目标相距甚远时,DS的销量已经出现滑坡。2016年-2018年,DS销量分别为1.61万辆、0.61万辆、0.39万辆。2019年销量更是触底,已经不足0.2万辆,尚不及主流豪华品牌单一车型的月销量。 “DS定位为豪华品牌,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并不熟悉,导致消费者对DS的品牌溢价不买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表示。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DS早期没能树立起豪华品牌形象,后续推出的产品青黄不接,唯一能拿出手的仅有DS 7一款车型。官方数据显示,DS 7销量占品牌总销量的一半,是DS的销量支柱,在2018年共售出0.17万辆。但是,这个成绩想要帮助DS扭转颓势,无异于杯水车薪。 销量捉襟见肘,DS财报的账面数字自然不好看。 官方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长安PSA亏损8.74亿元,2019年度截至9月30日,亏损2.09亿元。成立至今,长安PSA已经累计亏损近50亿元。 不过,巨额亏损并没有令PSA萌生退意。2019年11月,长安PSA股份遭股东双方抛售,PSA集团仍然坚持“DS品牌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话虽如此,业内不乏看衰DS的声音,认为其退市是迟早的事。 事实证明,PSA的确没有放弃。坦承“DS初入中国时,犯了循规蹈矩的错误”,DS中国总经理孟诺表示,过去DS品牌在华定位不够清晰,很多消费者不清楚DS要做什么。因此,DS将重新定位自我,以小众豪华品牌向中国汽车市场发起二次冲击。 国产DS 9和明年上市的DS 3纯电动车将成为第二轮冲击的“排头兵”。官方信息显示,DS 9未来将由宝能收购的长安PSA深圳工厂代工生产,但是此次DS的相关战略与长安和宝能的关系不大。 DS表示将从品牌建设、产品布局、服务模式三大维度,全方位开启在华发展新篇章。日前,DS中国在上海组建了一只全新的运营团队,启用本土化人才负责DS在华业务。 此外,DS将采用O2O销售模式,通过在线平台获客,线下在重点区域拓展经销商网络,推进经销商轻量化投资,促进城市展厅和独立售后服务网点发展。 “掀不起太大风浪,只能勉强活下去”? DS的坚持其实“事出有因”。如今,中国豪华车市场已成为寒冬中的一片“热土”。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豪华品牌零售同比增长30%,环比6月下降4%,市场份额保持15%的历史高位。 即使在车市最惨的第一季度,豪华车市场依然体现出强大的扛跌能力。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为367.2万辆,同比下滑42.4%;而豪华品牌累计销量为50.56万辆,同比下滑24%。 DS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块蛋糕。不过,以“小众豪华品牌”的身份再次出征,DS显然更谨小慎微,似乎没有了昔日与BBA一较高下的心气,也不再渴望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的地位。 在中国汽车市场,小众高端品牌的生存区间比较狭小,不“随大流”,一旦有所屈从,小众调性便随之消失。同时,小众市场也无法为DS带来太多增量。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不过,DS似乎也没有更多选择。崔东树认为,走小众豪华品牌路线是DS唯一能走好的一条路。“逃开‘大众化’陷阱,做一个小众而有格调的品牌,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只服务一小部分追求独特品味的用户,才是正确选择。” 如果坚持与主流豪华品牌竞争,恐怕很难出头。反之,或许能有一线机会。如今,消费需求多样化,“选择DS的消费者,一定是看中了在BBA买不到的东西,比如法式豪华、个性设计等。”崔东树分析称。 “掀不起太大风浪,只能勉强活下去”或许将是DS一段时间内的状态。 希望或在下沉市场 靠小众豪华路线艰难求生的DS,只是边缘化品牌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国市场的集中度持续增加,前五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从35%增长到38%,中间五名基本不变,后五名下降。”上汽大众曾对市场作出分析。 图片来源:pexels 根据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不完全统计,还有不少品牌危机重重。长安福特2016年销量为95.7万辆,2019年缩水至22万辆;2019年销量同比大跌63%的东风雷诺已经黯然离场;上汽斯柯达为了拼销量,不得已全系官降,入门车型价格拉低至7万元。 大多数边缘合资车企下滑是从2016年开始的,当时车市红利逐渐散去,这些品牌在产品战略、市场决策以及营销方面没能及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渐渐式微。 “在新一轮竞争中,这些合资品牌需要将更多的‘海外明星’车型投入中国市场,继续在技术上占领高地。”崔东树分析道。 与此同时,崔东树还认为,合资品牌在三、四线城市拥有不错的品牌形象,不妨放低“身段”,将主力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再配合优惠政策,或许有意外收获。 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万里扬 8月12日,浙江万里扬发布2020年7月汽车变速器销量数据显示,万里扬7月变速器销量达12.58万,同比增长52.43%。1-7月,累计销量达81万辆,同比增长27.6%。 分车型来看,万里扬商用车变速箱7月销量同比增长58.56%达68921台,前7月累计销量达425372台,同比增长11.99%。其中G系列高端变速器,7月销量达30701台,同比增长121.84%,前7月累计销量达172101台,同比增长113.46%。 商用车变速箱大幅增长,离不开商用车销量蹿升。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商用车销量达44.7万辆,同比增长59.4%,前7月商用车销量达283.2万辆,同比增长14.3%,增速比1-6月提升5.7个百分点。 此外,在乘用车领域,万里扬乘用车变速器7月销量也同比增长45.61%至56964台,前7月累计销量达382986台,同比增长50.14%。其中CVT(无级自动变速器)7月销量增长翻番,达到36496台,前7月累计销量225103台,同比增长195.13%。 万里扬成立于2003年,2010年6月成为中国汽车变速箱行业首家上市企业。虽然最初由商用车变速箱起步,但近年来逐渐向乘用车领域发展。而且从销量占比来看,乘用车变速箱销量与商用车变速器销量的差距正逐渐缩小。此外,万里扬今年还新增了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供应业务,前7月累销0.2万台。 目前万里扬已经是国内主要独立第三方CVT供应商,公司自主研发的CVT25和CVT18 先后搭载吉利汽车以及奇瑞部分车型上之后,比亚迪、长城等车企,也开始选择万里扬作为其变速器的供应商。 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尤其是自动变速器,向来是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短板,目前仍被丰田爱信、采埃孚、捷特可等国际变速器大厂垄断。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变速器产能受限,一些国产车型的供应就会受到不小的限制,国产变速器的生产对于加强本土化零部件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欢迎关注未来汽车日报
8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和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分别发布7月国内汽车销售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中汽协数据显示,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8.5%,乘联会数据显示,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7.7%,均为2年多来最强正增长。业内专家分析称,中国车市出现较强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延后,国内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在7月得到较大程度释放,车市拐点是否真正到来尚待观察。 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中国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产销量分别为220.1万辆和211.2万辆,同比增长21.9%和16.4%。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8.5%。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59.7万辆,同比增长7.7%,实现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正增长。对于和中汽协数据的差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解释称,乘联会统计零售与批发2个口径,中汽协主要统计批发口径。 “7月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淡季,往年仅比春节月份销量高。”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表示,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延后,7月较大程度释放了国内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在2018年和2019年的低基数基础上,出现2年多来最强正增长。 梅松林认为,断定中国车市迎来拐点还为时尚早,只能说车市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状态,目前尚处长周期的低位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车市开始回暖,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结束“四连降”,在7月实现触底反弹。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8.5万辆,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达35.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但环比6月提高1.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处于触底回升阶段。”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二季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合资品牌的挤压。 各大自主品牌车企公布的7月销售数据显示,一汽红旗7月销量突破17500辆,同比增长99%,实现今年以来“七连涨”;长安汽车自主板块7月销量为12.35万辆,同比增长达49.9%。2家企业均实现高增长。 此外,吉利汽车7月销量为10.52万辆,同比增长15%。长城汽车和奇瑞集团7月销量分别为7.83万辆和5.5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和14.2%。广汽乘用车、上汽大通、比亚迪、江淮汽车乘用车等7月销量均同比增长。 “自主品牌表现向好,原因为中西部地区消费者购买力回升及第三产业逐步复苏,这种态势在7月逐步显现。”崔东树分析。 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中的绩优板块。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8.3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下降3.7%。其中,插电混动汽车销量为1.6万辆,同比下降7%;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7万辆,同比增长37%。7月电动汽车高端化趋势明显,特斯拉以1.1万辆保持纯电动领域销量第一;比亚迪新能源总销量达1.4万辆,居新能源汽车第一。以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合众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表现亮眼,批发总量达1.4万辆,同比增长174%。 乘联会预计,下半年微型电动车销量有望大幅回升,因为配备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等低成本措施逐步启动,低价新车推出较多。同时,近期相关部门启动汽车下乡宣传工作,有望推动下半年新能源车持续高增长,进一步促成未来数年新能源车高增长的新周期。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之后数月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11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