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未来,双方将在“金融服务”、“企业云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技术赋能,共同打造产业金融的开放商业创新平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客户提供线上化、场景化,创新、便捷的可定制化金融服务。 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表示,人类商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商业创新史。思想、教育、制度、方法、技术、金融是“商业创新的六线谱”,近现代以来,技术对商业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越来越大。 针对此次战略签约,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川商总会会长刘永好表示,新网银行作为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成立以来靠大数据、靠智能化、靠年轻人、靠创新变革,在没有线下网点、没有现金业务、没有流量支撑的情况下,利用金融科技实现了手机上秒申秒贷,对全国范围内的小微群体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表示,此次用友网络与新网银行战略签约,将为中小微企业“插上金色的翅膀”,助力他们发展壮大。 新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江海表示,此次与用友网络战略签约,标志着新网银行正式进入“发展2.0”阶段,即:在聚焦零售信贷业务之外,开始逐步布局产业数字金融业务。他认为,疫情加速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成熟,大数据将成为各行业各业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而金融机构也将迎来产业数字金融的东风,此次用友网络与新网银行合作,将依托企业数智化转型、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出一条“经济可行、风险可控、模式可复制”的产业数字金融合作模式,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据了解,新网银行开业三年来持续稳健向好发展,不断迭代经营发展策略、创新小微金融产品、不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2020年受疫情影响,新网银行积极响应监管号召,主动让利客户、让利实体经济,在提质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数据显示,新网银行三年来累计服务超过3200万客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过4300亿元,放款笔数超过1.2亿笔,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等综合实力已牢牢站稳民营银行第一方阵。(邢萌)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宏观调控将围绕扩大内需和推动创新这两点进行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这意味着防风险、推动科技创新等长期目标的权重可能会变得更高。 2008年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最近几年更是愈演愈烈。中国外部环境的巨变,是提出“双循环”这一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也让“双循环”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制定宏观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双循环”下宏观调控需要考虑的因素 要预判“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需要了解以往时期,外循环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它至少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打开全球市场,中国经济加速崛起。以和出口直接相关的工业为例,200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只有5.9%,远低于美国的24.7%和日本的17.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只用了9年时间,即在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就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接近四分之一,遥遥领先其它国家。二是融入世界市场,也为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众所周知,创新活动高风险、高回报,市场规模越大,企业更容易积累创新所需的资金,也更有动力去创新以提高市场份额。全球市场打开,以及进口产品和技术、代工等因素,加快了中国创新步伐。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产品的复杂性指数(可作为衡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指标),从2000年的全球第39名,提高到2018年的第18名。 第二,需要了解建立“双循环”格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波动及应对思路。对比外循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推动内循环,至少包括扩大内需和推动创新两方面的内容。但增长模式转变并非一日之功,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与此同时,由于逆全球化短期难以扭转,外循环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大概率会趋势性回落。内外两股力量综合的结果,可能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客观看待这一事实,对决策层制定宏观政策和市场把握政策趋势都很关键。如果违背潜在增长率下滑的事实,去搞大规模刺激来托底经济,结果会得不偿失。 第三,需要考虑宏观调控如何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今年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的权威和科学的定调。这次会议也明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既然很多问题是长期的,以长期风险的积聚,靠“走老路”来实现经济增长,并非理性选择。那么,宏观调控跨周期,就意味着各类政策目标中,比如防风险、推动科技创新等长期目标的权重可能会变得更高。但是像地产调控全局性放开、地方债务监管等短视的、“走老路”的政策,不宜抱有期待。 笔者认为,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自然浮出水面,具体包括货币和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 货币和信贷政策:围绕扩大内需和推动创新这两点,提供适宜的货币和信用环境 严格落实“房住不炒”政策 高房价对内需,尤其是对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中最具生产性的部分——制造业投资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此外,长期高房价还会扩大金融行业的风险敞口。因此,在构建国内大循环过程中,房地产调控出现全局性放松的概率较低,“房住不炒”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 金融条件是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信用宽松、房贷利率下行时,房地产销售一般都不错。例如,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量、房贷利率这两个指标,和30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都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因此,需要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有效配合调控房地产市场。一是实行差异化的房贷利率,在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同时,遏制投资和投机性的购房需求。二是在首付环节,严格限制消费贷等短期贷款资金违规用作首付。三是严格规范开发商的融资,尤其是在拿地环节,股权、开发贷、非标、ABS、海外发债等融资方式也都需合法合规。 提高金融支持创新的能力 国内大循环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上都是如此。创新活动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它所需的金融支持,和传统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不相匹配。未来要提高创新活力,需要打造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 一方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也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最直接的激励。近年来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突破,比如科创板设置了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都让更多高科技企业可以登陆资本市场。此外还需要维持一定的估值,很多高科技企业推行了员工持股,一旦上市将为员工带来丰厚的资本回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能把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但对造假、骗补、圈钱等行为,一定得零容忍。 另一方面,探索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提高间接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科技信贷机构与风投机构间形成投贷联动模式,共同对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且强化两者的合作互助关系。风投机构可以弥补银行在投资价值评估、风险筛查方面的能力不足,信贷机构则可以为创业企业提供更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财政政策:需要适应增长模式变化带来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动,从而更好扩大内需和推动创新 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房地产有很高依赖。2019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7.3万亿,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的26.4%。除了直接的卖地收入外,更重要的是把土地作为抵押品,借道城投去融资。而土地这一抵押品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地价上涨,至少是能够保持平稳的预期。 前面分析过,双循环新格局下“房住不炒”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这会改善家庭部门对房价的预期,恐慌性购房需求、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都会减少。土地财政比重降低,各级政府需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包括培育新税源、改善消费基础设施以提高消费税比重、压减各级政府部门经常性支出等。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一条完整的创新链条,基础研究是前端,产业应用开发是后端,不能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割裂开。基础研究尽管成效慢,但只有基础研究做好了,才能拥有更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技术的重大突破。否则很容易受制于人,因此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要具备极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基础研究这一科技创新本源工作上发力。 但基础研究相比于应用研究,距离商业化更远,研究成果的公共品属性也更强。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发挥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带头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产业政策:提高产学研合作高度、通过内迁的方式加快产业升级 提高产学研合作高度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产学研合作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创新模式。但在国内,通常是高校先形成研发成果,然后再和企业需求对接,进而实现商业化开发和成果转化,但是有大量科研成果并不能为企业所用,导致产学研效率偏低。对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产学研合作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事实上,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可发挥重要作用,即通过改良制度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企业、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意愿,为产学研提供更便利、更有保障的合作条件。首先,政府可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并提供相关基础设施,同时培育更多的产学研一体化中介服务机构。其次,政府可以对产学研取得重大成果的机构和个人予以奖励,通过财政激励机制,增强各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再次,政府可以基于区域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设立相关的规划和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资金投入。最后,政府应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产学研合作成果的归属权、使用权划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推动产业内迁 产业迁移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产业迁出地而言,释放出了生产要素,可以用于附加值更高产业的生产经营。对于产业迁入地而言,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随着东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和海外迁移。相比于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仅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能将产业链留在中国,完善国内工业体系,加快内循环的建立。 第一,中西部承接地应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和产业园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招商平台,有针对性地引进东部地区的转出产业。除了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应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资金密集型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对东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时不光会考虑要素成本,还会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因此,中西部地区在主动招商引资的同时,还应该着手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性,比如建立产业园区来为承接产业做好准备。 第二,承接地政府应该提高当地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吸引企业自主转移。一方面,通过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与此同时,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的硬实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当地“软实力”。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省市的营商环境还有一定提高空间。当地政府应该加快简政放权,减少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难度和时间。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给予政策优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对自身状况有客观认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产业发展情况、自身竞争优势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不能为了引进而引进,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而大规模引进,未来可能造成产业园区大面积陷入荒废。
8月20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一德到宝鸡市调研。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宝鸡工业基础雄厚优势,依靠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一同调研。 赵一德先后来到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重载高锰钢辙叉基地、宝钛集团等企业,详细了解生产销售、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等情况。他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力度,加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不断夯实产业技术基础。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之一。赵一德走进窑洞车间和薄壳车间,了解了宝鸡工业发展历史和遗址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好、利用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加强工业遗址保护利用的有效路径,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省政府秘书长方玮峰,省直有关部门和宝鸡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8月18日,无锡在深圳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交流会,与华为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并分别与中兴通讯、平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总金额113.3亿元的54个项目现场签约。 “无锡是数字经济的‘新高地’、投资兴业的‘优选地’、四通八达的‘枢纽站’、诗意栖居的‘佳绝处’。热忱期待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优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选择无锡、扎根无锡,共谋合作、共促发展。”无锡市市长杜小刚介绍,当前无锡正站在“万亿后”发展的新起点,朝着更高质量的第二个万亿目标加速迈进。无锡将持续深化产业强市建设,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无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超3000家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创新企业、科技公司;6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企业、35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以及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智慧环保”“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等21项国家级重大示范工程让智慧应用向深度广度不断延伸;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物联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先进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国家芯火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量。
为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和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按照2020年工作计划,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于日前启动辽宁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的重点是2018年至今辽宁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进步法实施的有关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性因素。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贯彻落实有关创新驱动政策文件情况,包括上述政策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等完成情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这两方面情况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在创新环境营造情况方面,主要调研包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创新顶层设计、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治理服务能力等情况。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共建创新载体,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情况。 创新离不开人才。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调研落实《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重大人才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和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支持培养青年科技英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创新收益激励机制等情况。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在创新项目与成果产业化方面,重点调研内容包括:实施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科技示范应用等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发明成果转化等情况。 此外,还将调研开展科研攻关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情况。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省科技厅等省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情况的汇报,随后将赴沈阳、锦州、阜新、盘锦4市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与辽宁省医疗保障情况调研同步开展。
8月19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中国移动海南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海口共同发起成立“橡胶产业5G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橡胶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智慧海南建设。 据悉,该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通过产研合作,联合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提升橡胶产量、降低成本损耗,转变生产方式,增加产业附加值,以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全面研究橡胶种植管理、原料收割采集、工厂加工制造、物流贸易消费等环节问题,加快推进5G与橡胶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天然橡胶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下一步,海南橡胶、中国移动海南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依托橡胶产业5G联合创新实验室,积极研究适应橡胶生产管理多元化需求的5G应用场景,发挥5G专网、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优势,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橡胶产业在种、管、割、收、加工、销售等环节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三方将重点致力于升级改造智能割胶机器人,橡胶树病虫害防治、保障橡胶园生产安全、防灾防盗,橡胶生产加工智慧化改造等全产业流程的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橡胶产业管理体系。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发挥云南区位和资源优势,聚焦服务业开放、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日前,经第三方评估,形成首批18项制度创新案例,并于7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18项制度创新案例具体包括:服务业开放领域2项,即搭建对外合作交流新平台深化双边合作新模式、创新数字服务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投资管理领域5项,即拓展“银税互动”受惠面、外籍自然人经营登记管理新模式、政策创新及流程便利化推动跨境融资业务量增加、促进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便利化、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一站一台一宣传”新模式;贸易便利化领域7项,即云南省境外边民账户信息平台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动提升平台应用率、以跨境物流信息平台创新跨境甩挂直达运输模式、以“政府+职能部门+基地+协会”新模式搭建翡翠规范交易平台、“一口岸多通道”实现边境口岸就近监管通道新模式、沿边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快捷处理机制、创新“跨境直通、电子批量”边民互市结算新模式;事中事后监管措施4项,即政府职能前置实现外籍务工人员全时全域管理、跨境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新模式提升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创新监管模式有效化解和处置村镇银行风险、构建体制机制创新开展跨境反假货币工作制度试点。 据介绍,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积极协调各方,将经验案例总结和复制推广工作列为各级各部门重点工作,确保顺利推进,推动形成可全国复制推广的高质量改革试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