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肖钢:为什么外资青睐人民币的金融资产?》 作者 肖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 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蔓延,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股票、债券、黄金、汇率、期货、原油等各大类资产价格震荡,特别是美国股市在3月份时一度四次熔断,引发了其他11个国家的股市熔断。 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但中国的金融市场表现出比较稳定的运行态势和较强的韧性。中国的股票市场总体上实现了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沪深两市IPO的数量超过了纳斯达克和纽约交易所。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国国债市场和公司信用债也发展较快。从人民币汇率来看,外汇市场的供求保持了基本的均衡。外汇储备有所上升、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一直保持一个双向波动的态势,整体稳定。 中国的金融市场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和较强的韧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活力。外资比较看好人民币金融资产,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显著提升。为什么外资会青睐人民币的金融资产呢?首先看一下外资的资产配置情况。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底,外资机构配置人民币的金融资产已达6.4万亿人民币,且年均保持20%的增长速度。从股票市场来讲,截止到今年7月10号,仅仅通过沪、深港通这两个渠道进入到A股的外资净买入就已经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 到今年6月末,外资持有中国A股股票余额已达到368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实现了2位数的增速。外资持有的中国债券余额也达到369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0%,债券持有额是2016年外资持有额的3倍。截止今年6月底,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达到2.19万亿元,比5月末多增加829亿元,同比大幅提高33%。 除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外资以外,外国直接投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达到4722亿元,特别是二季度中国利用外资增长了8.4%,这很不容易。 这些情况都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是很有兴趣的,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为什么外资会对人民币资产有这么大的兴趣?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是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最近中国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二季度已经实现了3.2%的增长。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的利润都由负转正。中国制造业的PMI连续4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服务业的生产指数也由降转升。 整体的投资增长还是有降幅,但是降幅持续收窄,消费在提速。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内在韧性与活力,应该说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这样一个经济恢复增长的情况,有利于增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特别是吸引长线资本流入。 二是A股在全球主要股市中的估值相对偏低。截止到今年6月30日,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69倍、低于标准500指数的26.7倍,德国DAX指数的23.33倍,日经225指数的26.19倍,所以和这些主要股指相比A股应该说是盈利比较好的一个资产配置。由于人民币和美元的利差在扩大,十年期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已跌到0以下,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3%左右。所以对于持有美元流动性的投资者而言,人民币资产当然具有比较高的吸引力。 从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来看,虽然因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不断调低利率,但是中国的利率水平仍然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中国调低利率水平来应对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中国利率市场化也在加快,通过利率市场化,又放松了对利率的遏制,这两方面因素使得中国的利率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从中国的长期供给和需求平衡来看,中国既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又没有通货紧缩的担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这样的利率水平,还是非常有利于做固定收益产品投资的。 从权益类投资来看,中国的资产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特别是结构性价值比较凸显。欧美很多上市公司因为受疫情冲击,利润也在减少,所以纷纷暂停股票回购,一部分上市公司还停止了分红,这给境外基金回报造成很大压力。加上疫情以后欧美央行实施无底线的量化宽松政策,普遍实行零利率、负利率,使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大大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稳健性优势得以突出。摩根士丹利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报告中把中国列为资产避难国。 三是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股票市场加债券市场共达到160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也跻身全球第五。如果加上公募基金、再加上信托类基金,再加上资产管理的产品,中国在全球基金市场的地位大概位居第三。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已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一旦纳入到国际指数,境外长期资金就会跟随配置,也吸引了更多长期资金来配置人民币资产。 四是近年来扩大金融开放的各项举措效果显现。近几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对外开放举措,比如取消了QF、MQF的投资额度,取消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等,大大提高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资产配置的便利度。(本文据肖钢在7月25日举行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图片来源:微摄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6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7.7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50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38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365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5.3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16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6.5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247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1.15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57万亿美元)。 2020年1-6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92.6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17万亿美元)。
7月24日晚,贝壳集团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计划募集资金10亿美元。 这是截至目前,中国企业2020年度最大规模的赴美IPO项目。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这个中国最大的房屋交易平台的财务状况首次揭开面纱。 一方面,贝壳找房过去三年及今年一季度的亏损总额达43.76亿元;另一方面,招股书显示,贝壳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储备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2亿元、128亿元和319亿元。 贝壳究竟是烧钱机器还是现金奶牛? 一季度净亏损12亿,贝壳称“预计将来难实现盈利” 虽然多次因涨租金、甲醛问题等被推上风口浪尖,贝壳集团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贝壳找房2017年、2018年、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5.38亿元、4.27亿元、21.8亿元。 2020年一季度,贝壳在营收约71.2亿元的情况下,净亏损达到约12.31亿元,相当于过去三年亏损总和的约40%。 过去三年及今年一季度,贝壳找房的亏损总额为43.76亿元,以当前的汇率计算,相当于本次计划募资的62%。 贝壳为何连年亏损? 招股书显示,贝壳找房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为255亿元、286.46亿元、460亿元。 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贝壳集团从自如平台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69亿元,3.57亿元,3.09亿元。 招股书数据显示, 贝壳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71.2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1.60亿元。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住房交易需求下降,公司营收从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82亿元人民币下降到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71亿元人民币,降幅为12.7%。”贝壳在招股书中表示。 一季度,贝壳实现毛利润为5.02亿元。据此计算,贝壳集团营业成本高达66亿元,占比达92.95%,而毛利率仅为7.05%。 财报显示,贝壳销售和营销支出为5.77亿元人民币,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1.05亿元人民币,研发支出为4.51亿元人民币。综上,净亏损为12.31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期间费用高昂是贝壳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总务和行政支出更是达到毛利润的220%。 此外,招股书显示,贝壳2019年全年总营收为460.15亿元,毛利润为112.68亿元,毛利率为24.48%。 三费中,总务和行政支出为83.77亿元,同样占比最高。 由于尚处于平台建设期,贝壳集团对于人力投入成本较高。2017-2019年,贝壳集团的总务和行政支出分别为42.8亿、49.3亿及83.77亿。 对于亏损原因,贝壳找房表示:“过去三年中,我们的成本逐年增加,预计将来会继续产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进一步扩展我们的业务,这可能使我们更难以实现盈利。” 新房业务收入超越二手房业务 从收入来源看,贝壳的收入主要来自住房交易服务的佣金。其中,2019年二手房交易和新房交易收入分别为246亿元人民币和202亿元人民币。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贝壳找房二手房业务已进入瓶颈,而新房业务则增速迅猛。 招股书显示,2018年贝壳找房二手房交易服务实现营收为201.55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比重为70.35%;新房交易服务营收仅74.72亿元,占比26.08%。 到2019年,贝壳找房二手房交易服务占总营收比重降至53.48%,而新房交易服务营收占比则增长至43.91%。 今年一季度,贝壳二手房交易服务营收仅为33.7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0.19亿元甚至下降了43.92%。 而新房交易服务营收为34.53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二手房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的19.65亿元大幅增长了75.73%。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贝壳交易金额实现11530亿元人民币,2019年提高至21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5%。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贝壳找房收入约197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5亿元增加约72.4% 贝壳表示,主要是由于现有住房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约35.8%,而新住房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约128.6%。 截至今年3月末,贝壳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为295亿元。 估值200亿美元,左晖持股28.9% 根据公开资料,贝壳找房脱胎于链家网,成立于2018年4月。截至目前,贝壳找房总融资额接近380亿元。 链家在2016年4月的B轮融资时,董事长左晖曾与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协议要求链家需要在5年内完成IPO。 链家的投资方股权在2019年通过镜像平移至贝壳,此次借道贝壳上市,完成了对赌协议。 2019年3月,贝壳找房获腾讯领投8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百亿美元。 2019年11月,贝壳找房完成D+轮融资,参与方包括软银、腾讯、高瓴、红杉,总融资额超过24亿美元。 贝壳找房称,后期D+轮融资重点用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持续性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以及优秀人才招募培养等,推动居住产业数字化和生态优化。 截至2019年12月底,贝壳找房已进驻全国106个城市,连接新经纪品牌超过235个,签约门店数量涨至3.8万,连接经纪人超过36万。 在首次公开募募股前,贝壳集团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公司6.76亿股A类普通股,以及8.85亿股B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51.0%。 其中,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左晖持有8.85亿股B类普通股,并代表特定股东持有5.47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46.8%。其中,左晖个人持股占总股本的28.9%。 贝壳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持有1.1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3.6%;联席首席运营官徐万刚持有0.54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8%。 在贝壳集团主要股东当中,腾讯通过旗下关联公司合计持有贝壳集团3.76亿股A类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2.3%。软银愿景基金通过旗下子公司持有3.13亿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10.2%。 有分析称,贝壳上市后的估值可望达到200亿美元。如果按此计算,左晖身家将超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亿元。
全球支付市场货币占比最新排行出炉,在连续两个月位居全球第六位后,人民币最新排名再上新台阶,给市场带来小惊喜。 7月23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6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升至第五位,占比为1.76%。 美元、欧元、英镑依旧占据全球支付体系的重要位置,市场份额分别为40.33%、34.10%、7.08%。人民币支付金额环比总体增长14.15%,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环比总体增长16.05%。 市场人士从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排名的“小跃升”中看到了可喜信号。 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分析师张峻滔告诉记者,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正在上升,但整体来看,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仍有提升空间。 在国际支付市场上稳步前行的同时,人民币也愈加成为体现风险情绪的“晴雨表”和应对冲击的“减震器”。 7月22日下午,因受消息面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短线走低逾400点,跌破“7”关口,随后迅速企稳,跌幅收窄,收复“7”关口。此前,人民币汇率自本月上旬重回“6”时代后,始终表现强劲。 “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正成为应对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并未改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暂冲高至7.0上方后,大概率会重回上升通道。”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而美国经济与就业衰退较为严重,形成弱势美元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美元指数大概率处于跌势,人民币将适度小幅升值。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势疲弱已久。截至7月23日19时,美元指数已经跌破95关口,最低下探94.78。此前,美元指数已经连跌四日,距离3月份高点时跌幅已超过5%。 “当前情况下,美国国家治理暴露的短板将对美元地位造成极大伤害。”管涛认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或将更加多极化,甚至走向超主权货币主导的新时代。 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反映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经济重启阶段的相对价值,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继续加速。 管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渐进过程,人民币当前正处于从外围货币向次中心货币、从区域性国际化货币向全球性国际化货币、从支付结算货币向计价和投融资货币的迈进阶段。 “要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管涛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3日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921,调贬203个基点。 截图 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17个基点,报7.0042。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131个基点,报7.0049。22日,美元指数短线走高,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22日盘中短线跳水近350点,跌破7.0关口。 截图 在7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从观察情况看,汇率短期波动主要是市场力量推动。王春英提到,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范围内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双向波动比较明显,弹性加大。她指出,汇率无论到7.2还是7或6.99,对生活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国内疫情进入稳定控制阶段,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构成人民币持稳回升的主要理由。随着美元避险需求下降,中国宏观经济态势良好及中美利差保持高位,跨境资金有望总体保持净流入状态,从而对人民币汇价进一步上行提供支撑。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分析称,受美国疫情反复、经济重启暂缓、经济复苏缓慢、货币政策极度宽松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不断波动下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制约减弱。 国信期货认为,短期人民币或将受到美元指数和卖盘的压力,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由于美元由于流动性过剩反弹空间有限,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多有反复,预计人民币大概率依然在6.98-7.02附近关口震荡为主。
美元指数短线走高,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22日盘中短线跳水近350点,跌破7.0关口。其中,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盘最低报7.0099,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最低报7.0068。 WIND截图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2日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718,调升144个基点,升值至2020年3月13日以来最高值。截至发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004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0032。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围绕7.0关口宽幅波动。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7日称,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从观察情况看,汇率短期波动主要是市场力量推动。”王春英提到,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范围内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双向波动比较明显,弹性加大,今年汇率在贬到最低位时,接近7.2元,现在升过7元,所以双向波动还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汇率变动对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王春英指出,今年汇率到7,对没有持有太多外币资产的人来讲,没有太大影响。今年疫情也使民众到境外旅行和留学的机会减少,所以汇率无论到7.2还是7或6.99,对生活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王春英还称:“说到产生影响的话,可能就是你的账面资产,如果外币资产非常多的话,账面资产会有一些变化。但如果不发生真正的货币兑换,影响是非常小的。” 未来人民币汇率究竟到多少?王春英表示,还是会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地波动。所以相关影响也是在不断变化,至于影响大小是取决于个人外币资产的规模,还有个人对资产持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应该说,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但在国际货币中相对是稳定的,不会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撰文认为,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走势来看,良好的疫情防控、持续改善的基本面情况以及前期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克制为人民币汇率提升提供了底部支撑。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中国经济具有率先复苏的优势,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以上,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表现都超乎市场预期,二季度经济也实现3.2%的正增长,下半年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作用会逐步显现,但也要注意,消息面因素有可能加大汇率的双向波动。
7月2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跳涨逾200点,收复6.98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6.97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743、6.971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44个基点,报6.9718,续刷2020年3月以来最高。 兴业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继续平稳运行,一方面反映出外资可能持币等待下一波段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可能从投资股市切换到投资债市,从而不“急于”购汇。考虑到中国债券收益绝对水平较高、A股整体估值仍有优势,短期资本市场波动对于汇率的影响可控,人民币汇率料延续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