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跌逾120点,报7.0873,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区间震荡。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896、7.0875。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37个基点,报7.0902。 兴业研究认为,近期美联储扩表速度边际放缓,市场的注意力将重回美国经济基本面和疫情发展态势。在当前基本面的对比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动能加强。
海南日报记者6月14日从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获悉,该行近日落地全省首个跨国集团公司FT(自由贸易账户)全功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长丰能源集团打通境内外子公司资金运用壁垒,实现跨境资金的集中运营管理。 据悉,长丰能源集团是一家能源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企业,境外母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气行业的投资和收购业务。随着跨境贸易业务量增多,作为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流转存在诸多不便,急需对跨境资金进行集中运营。 “资金池业务,高度契合该集团加强境内外成员企业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功能跨境双向资金池是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金融创新,具有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收付便利、账户内资金可兑换的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内跨国公司实现全球人民币集中运营、企业跨境资金高效便捷流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未来的功能还将不断丰富。 作为海南省内首个FT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中行海南省分行在方案设计、制度流程、法律审核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跨国企业集团通过搭建资金池,满足集团本外币资金统一调度的跨境调拨需求,并可灵活选择币种,大幅提高资金使用自由度,让企业贸易投资更加便利。
6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902,下调37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7.0865。同时,央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2.95%。今日无逆回购操作。 由于金融市场避险需求维持在高位,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6月12日显著上涨,截至当日纽约汇市尾市,上涨0.60%,收于97.3046。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从短期来看,相较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和大放水,中国央行对放松货币政策的态度较为谨慎,中美利差处于高位,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支撑。 中信建投指出,短期人民币汇率震荡偏弱的概率较高,外需尚有不确定性,经常账户逆差迅速改善需要继续观察,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升值后整体实际汇率并不低,人民币暂时缺乏大幅升值的基础。 瑞银证券表示,尽管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和CFETS一揽子货币有所升值,预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在7左右。
倒计时!第12届陆家嘴论坛将于2020年6月18日至19日召开,届时来自全球的60余名演讲嘉宾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讨论。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年,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值此之际,本届陆家嘴论坛将主题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这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被写入陆家嘴论坛主题的第三年。从2018年的“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到2019年的“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到如今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陆家嘴论坛见证和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向前。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不断完善,开放力度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位列第四。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从市场交易规模,还是金融机构集聚程度、金融工具与产品创新等方面,上海均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回顾近两年上海冲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做的努力和成绩,上海将重新出发,再创佳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中可以看到,目标特别提到要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这意味着,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人民币要向着国际货币的方向进一步迈进。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相关部门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比如,持续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设立自由贸易账户(FT)体系等;此外,更有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的加码助力。今年2月,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更是从多方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如便利新片区内跨境人民币的结算业务、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试点、试点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等。《意见》还特别提到,要发展人民币利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丰富外汇期权等产品类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学术副院长严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实际上是为将来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做准备。“因为一旦人民币更加国际化后,汇率波动可能更加剧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的充足就能对参与跨境投融资和贸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帮助,同时也会保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平稳推进。”严弘说道。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央行上海总部正推动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如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资产配置,大力支持商业银行代理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资产;在临港新片区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探索风险导向下的货物贸易分类管理体系,扩大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范围。事实上,在2019年举办的第11届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就曾强调,要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在今年,陆家嘴论坛议题之一即为“人民币国际化展望”,新时期下,如何平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关注的重心。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提供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2019年初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曾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集聚和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在去年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全球经济增长新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开放”是一大议题;到了今年,“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则被同时提及,成为第12届陆家嘴论坛议题之一。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具有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天然优势,比如金融要素市场齐备,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产品交易量大,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9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2.7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等。另据第27期GFCI排名显示,上海在银行业和投资管理两大细分板块中,均跃居全球第二位,紧随纽约之后。同时,自去年以来,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多家金融机构落户上海,上海“首家”或者“首批”效应明显。比如,去年12月14日,先锋领航投顾投资咨询公司在上海开业,这是第一家获批的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投顾试点资格的合资公司;去年12月20日,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获批筹建;今年1月16日,首家外商独资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中国)控股公司开业;首批外资控股新设的合资券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分别于去年12月底和今年的3月中下旬开业。“今年4月1日,国务院和中国证监会允许证券期货类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百分之百申请控股设立机构以后,首批三家已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国际资管公司,它们都选择落户在上海。”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解冬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此外,据统计,2019年末,上海全口径资管规模约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0%。其中,保险资管规模6.4万亿元,占全国的35%;公募基金规模5.2万亿元,占全国的40%;公募基金管理人62家,占全国43%;私募基金管理人4705家,管理基金数量22731只,均为全国第一。发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言,金融科技是重要引擎。近年来,金融科技之风愈吹愈烈,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业态,金融科技也被予以诸多关注。三年《行动计划》就提出,在健全体系提升行业竞争方面,要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吸引金融科技公司来沪发展。同时,金融科技屡屡出现在近几年的陆家嘴论坛议题之中。例如,2018年“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城市、科技与金融”,以及2020年的“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陆家嘴论坛上,上海明确提出要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目前,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上海已有成效,业内共识,上海已具备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实力。上海拥有张江、紫竹、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并吸引了支付宝、建信金科、金融壹账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科技企业;另外,上海国际集团还联合相关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和高校等单位,设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与资源共享。2020年1月15日,上海正式印发《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把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新试验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另外,在监管创新试点方面,上海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发挥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5月17日,央行上海总部宣布正式启动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鼓励多种主体共同参与试点工作。近日,在谈及上海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时,解冬强调,未来上海将继续深入推动“三大任务”,进一步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不断推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金融改革创新举措。
6月1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150点,报7.0849,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区间震荡,在7.08附近波动。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819、7.080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257个基点,报7.0865。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美元下行趋势已经确立。因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方向确立,压制了美元的避险功能,且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率快于其他主要央行,这将会促使资本更倾向于流出美国。 李刘阳称,从中长期看,美元指数如果出现趋势性下行,人民币汇率也将会跟随一篮子货币对美元上涨。他判断人民币汇率中长期将回到7.0以内。
6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257个基点,报7.0865。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6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865元,1欧元对人民币8.003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6412元,1港元对人民币0.91430元,1英镑对人民币8.9139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431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47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0837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5107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987元,人民币1元对0.59993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9059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4275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0.05韩元,人民币1元对0.51794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2915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3.1760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814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12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167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597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96413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2234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3868泰铢。
6月11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75个基点,升破7.06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拉升近50点。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0565、7.0536。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95个基点,报7.0608。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人民币汇率当前正处于“舒适区间”中。 具体来说,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一篮子货币则有所回调,总体维持较低的波动性。对美元升值意味着全球风险偏好很强,中国资产将更多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有利于金融项目的跨境收支稳定;对一篮子货币走弱,则利好外贸板块,因为外贸形势对于有效汇率的敏感性大于双边汇率;相对偏低的波动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风险偏低,这对于国内投资情绪的恢复将起到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