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廿六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美国西部时间9月16日,硅谷云计算服务巨头Snowflake(SNOW.N)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20美元,预计筹资33.6亿美元。首日开盘翻倍,报245美元,后以253.93美元收盘,涨逾111%。此次IPO对Snowflake的估值达到了330亿美元。 上市定价也体现了这只股票的疯狂。Snowflake以120美元的价格上市,超出之前100至110美元的指引区间,而该区间已经是上调之后的结果。最初的发行区间为75至85美,相当于Snowflack最后定价超出最初发行区间均值50%。 这家公司到底有什么魅力。巴菲特不仅承诺在上市时认购2.5亿美元的股份,同时还将向Snowflake的前CEOBobMuglia购买404万股股票。而Snowflake也并未辜负期望,以发行价计算,巴菲特在Snowflake上市即获利超过8亿美元。 Snowflake的惊艳亮相,顶着“巴菲特”的光环。作为54年来,巴菲特第一次参与打新投资的标的,Snowflake到底是何方神圣? Snowflake为什么是香饽饽? 此次IPO后,按估值区间的上限计算,无论从筹资额还是从市值来看,Snowflake都将成为有史以来IPO规模最大的软件服务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 Snowflake的诞生以现代企业数据规模呈现几何级爆炸增长的趋势为背景,以云端数据库的方式解决企业存放信息的痛点。 公司于2012年创立于硅谷,创始人都在数据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预见了计算机服务向云计算转变的趋势后,就创立了第一个为云计算而优化的数据仓库平台,Snowflake这个名称仅是为了表达创始人对雪地运动的喜爱。 隐身两年后,Snowflake于2014年10月正式推出,开始在亚马逊的云端运行,提供非常易用的数据库管理服务,供企业存储大规模的信息,用以机器学习算法等应用的处理。 相比于亚马逊等巨头推出的数据库服务AmazonRedshift,Snowflake具备使用难度低、启动速度快、价格灵活的优点,同时Snowflake允许用户将数据存储在不同服务商的云服务器中,方便迁移。 对于企业需求的精准预测以及妥善解决为Snowflake赢下了市场。目前Snowflake最火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在过去几年都保持了极高的增长,且客单留存率非常优秀。 市场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对Snowflake表示过认可。在过去几年里,Snowflake总共经历了8轮融资,最近的两轮融资金额都超过了4亿美元,投资者中大多是Salesforce以及红杉资本、ICONIQ等著名的投资企业。 高成长的SaaS明星 Snowflake表现出超出行业水平的成长性,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月31日,Snowflake的营收为2.65亿美元,相比于2019财年增幅高达174%。到2021财年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31日),其营收达到2.42亿美元,相比2020财年上半年增长133%,预计全年营收将超5亿美元。 2020财年,前四个季度的季度总收入分别为4400万美元、6000万美元、7300万美元和8800万美元,年内增长速度均维持在20%以上。只是作为科技类的初创公司,Snowflake也逃不过必经的亏损阶段。 根据招股书来看,Snowflake在2019—2021财年前六个月,分别产生亏损1.71亿美元、3.49亿美元及1.78亿美元。虽然金额依旧非常高,但亏损幅度从2018年的-86%收窄到2019年的-58%,2020年上半年的亏损是1.71亿美元,略低于2019年上半年的1.77亿美元。 对于Snowflake来说,处于持续增长中的营收或许是其赢得巴菲特和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原因,但如果亏损问题不解决,后续的股价涨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鉴于Snowflake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发展平台,扩大销售、营销和专业服务团队,虽然净亏损有收窄的迹象,但在未来,成本和开支预计还将进一步增加。巴菲特带来的光环终有一天也要褪去,Snowflake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真的值得。
编辑/isaac 美股三大股指周四(9月17日)集体收跌,高盛跌近3%,领跌道指;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跌超4%,苹果跌近2%。 中概股周四收盘多数下跌,其中118只中概股上涨,150只下跌。 热门中概股具体表现如下: 知名中概股涨跌不一:贝壳跌5.22%,报57.55美元;阿里巴巴跌0.87%,报275.72美元;百度跌1.08%,报124.67美元;京东跌0.96%,报74.37美元;网易跌0.9%,报470.01美元;拼多多跌1.97%,报81.02美元;理想汽车跌1.48%,报17.26美元;蔚来涨1.53%,报19.30美元;哔哩哔哩涨0.16%,报44.22美元;跟谁学涨1.23%,报105.45美元;台积电跌0.96%,报81.91美元。 其它中概股中,涨幅居前个股包括:前程无忧大涨16.59%,报79.42美元;有道涨6.54%,报27.68美元。 此外,微博涨0.84%,报35.89美元;虎牙涨1.14%,报27.56美元;携程网涨1.09%,报29.68美元;汽车之家涨0.39%,报96.06美元;新东方涨0.03%,报154.44美元。 跌幅方面:小牛电动跌3.24%;趣头条跌3.20%;华住跌2.08%;蓝城兄弟跌1.47%;金山云跌0.49%;陌陌跌0.46%;新浪跌0.04%。 焦点回顾 数据分析机构:国内纯电新车质量排行,蔚来超特斯拉登顶 根据数据分析机构J.D. Power发布的《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SM(NEVXI)》显示,在纯电动车市场的新车质量排名中,国产品牌$蔚来(NIO.US)$排行第一(PP109),$特斯拉(TSLA.US)$排名第二(PP113),根据衡量规则,每百辆车出现的问题数越少,质量越好。不过,研究也表明,今年新能源汽车车主平均抱怨的质量问题数为138个PP100。 前程无忧收到DCP私有化邀约,总值53亿美元 $前程无忧(JOBS.US)$周四表示,公司收到了来自亚洲私募基金公司DCP Capital Partners一项价值53亿美元的收购提议。DCP在给公司的一封不具约束力的信函中提出,拟以每股79.05美元的价格收购前程无忧所有已发行普通股,该报价较前程无忧周三收盘价溢价16%。前程无忧称,尚未有机会仔细审阅或评估该建议书,或就本公司对该建议书的回应作出任何决定。 云栖大会:阿里发布云上超级电脑「无影」,物流机器人「小蛮驴」日送500个快递 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BABA.US)$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2020云栖大会上发布了阿里云第一台云电脑(CC)「无影」,这是一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他表示,这台CC电脑,通过后端的云,拥有无限的算力。 只要配一个屏幕,就能做你现在在电脑上做的任何事情。甚至也能够做你现在传统单台计算机上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说做一些非常复杂的计算,要去渲染一个很大的视频,或者要去做一些专业的工作比如制图设计、软件研发等,都可以通过「无影」来完成。 另外,17日,阿里发布了第一款物流的解决方案,机器人「小蛮驴」。这款机器人是阿里巴巴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推出的一个末端物流的解决方案,它能够解决日常收件的任务,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收件体验。 这个「小蛮驴」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充4度电能跑100多公里,每天能送500个快递,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它很快将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消息称京东健康计划最早本月申请香港IPO,筹资至少10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JD.US)$旗下在线医疗部门京东健康计划最早于本月在香港申请IPO上市。多位匿名知情人士称,京东健康可能通过此次IPO交易筹集至少10亿美元资金。对此,京东健康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消息人还表示,包括发行规模和时间表在内的细节仍有可能发生改变。京东的一名代表尚未对相关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汽车之家计划赴港二次上市,拟筹资约10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汽车之家(ATHM.US)$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拟筹资约10亿美元,汽车之家正在与顾问就香港股票发行进行筹划。因信息尚未公开而要求匿名的一名知情人士称,最早可能在明年初进行。汽车之家的代表暂未回应置评请求。根据公司2019年年报,公司最大股东兼实控人为中国平安,持股6182万股,具体持股51.9%。 得益于苹果订单,台积电的5nm工艺Q1大规模投产 据国外媒体报道,芯片代工商$台积电(TSM.US)$的5nm工艺,在今年一季度已大规模投产,为苹果、华为代工最新的处理器,继续在芯片制程工艺方面领先。 据了解,台积电5nm工艺目前产能还比较紧张,公司也在不断提升产能,随着更多的厂商基于台积电的5nm工艺设计芯片,台积电5nm工艺的产能和订单会不断增多。 新东方2020财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5.7% $新东方(EDU.US)$9月16日向SEC递交20-F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财年营收为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净利润为3.55亿美元,同比增长55.7%。 股权方面,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通过Tigerstep Developments Limited持有公司12.4%的普通股;新东方公司高管及董事总持股比例为12.9%。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汇率世界是一个相对论世界,在动荡不安的大变局中,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绝对定价观念。或许人民币面临的问题很多,但美元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在与危机赛跑的过程中,哪个赛道可以跑的更快?还是最终各国都拥挤的进入了同一个赛道——债务大爆炸与货币大宽松。这个赛道的终点在哪里,或许无人知晓。但世界货币体系的大变局正在发生,只是对于这些变化,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框架里。 人民币正在以一种超出预期的势头升值。这一次升值,与其说是不同国家主权货币相对价值的异动,不如说是后疫情时期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而这源于我们一直身处其中的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直观的逻辑来看,这是后疫情时期,国际货币市场对以“防疫物资”为发行锚的人民币的一种肯定,今年上半年中国防疫物资出口增长40%左右。同时也是对疯狂滥发的美元的一种失望和担忧。很显然,各国疫情防控成果,也在为汇率定价增减分数。当然,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还无法动摇,但是人们似乎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如果全球化断裂,全球贸易除了基于人道主义的防疫物资之外,其它国际贸易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作为国家间贸易支付中介的美元还有多大需求? 如果脱钩引发中国经济内循环,那么原本大量需要美元作为支付手段的进口、企业投资、移民投资和出国旅游购物等消费需求,为什么还要兑换美元?反而那些急需防疫物资的国家和地区,更需要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这是防疫物资作为人民币发行锚的意义,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在货币定价的层面,却在边际和预期上引发变化。 与此同时,趋势在不断强化。不少持有美元的外贸企业则加大紧急结汇力度,避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导致结汇损失进一步扩大。 至于金融市场和资本项下,现在对外比拼的可能就是货币发行纪律,或者是央行承诺的可置信程度。央行行长们早就发现,货币政策的关键是市场和投资者预期。覆水难收,泼出去的水如何收回来?宽松空间一旦用完,就很难再重新创造,除非经济真实强劲的复苏能吸收了过剩的流动性。而在当下时刻,能够坚守政策定力,为货币政策留下足够空间的可能就是中国央行了。数据表明,中美利差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居高不下。 这样,现实中,经常账户上防疫物资为主导的良好出口表现,叠加资本账户上不断走高并持续维持的中美利差,共同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戴维斯双击”。理论上,则是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模型的双重胜利。最近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与人民币汇率同时表现出强劲态势,这说明了人民币的升值,并不完全是因为美元弱势,而是她拥有了独立定价的能力。虽然这种态势可能并不会持续多久。 如果将汇率和利率管制也看做是一种国家金融能力,那么在这方面中国央行拥有的工具更多。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当然,汇率风险并不仅仅意味着贬值,快速的升值也是一种风险。最近一个月中,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快速升值的压力下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而在国际交易性金融资产市场,今年以来北上资金涌入已经超过千亿。大量涌入的热钱当然主要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而是为了博取短期的投机利润。这由此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需要引起警惕。但是在国家间核心资产的配置竞争力比拼上,究竟是美国股市贵还是中国股市贵,这些可能无法用传统的估值模型来评判。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性科技股泡沫正越吹越大。没有办法,疫情防控期间,实体经济被处于锁定状态,流动性除了可以线上交易的二级市场外似乎也无处可去。或者说,无处可逃。 更深层次的,则是投资者和各国央行对当前全球货币治理体系的担忧——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未来在哪里。美国疫情防控不力给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多重创伤,美联储货币政策和财政赤字的过度滥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可能引发的重大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国家主义、孤立主义和去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公共品供给不足和治理真空,这一切都给美元体系的未来罩上一层浓厚的阴影: 旧的货币世界破败不堪、危如累卵,但新的货币世界却远远没有到来。美元、欧元和日元,这三大货币集团主宰的世界,人民币还有很远的距离。 因为从绝对意义上,决定货币价值的是货币需求,我们常说的背后的“货币之锚”。美元为何可以成为世界货币,各国主权货币之定价基准?无外乎其背后代表的真实权力和财富,进而强化为一种类似语言一样的公共产品和信念网络。二战后世界权力格局的交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建立,马歇尔计划的资本输出,以及后来的黄金美元、石油美元、粮食美元、金融美元和科技美元,都是美元地位无法撼动的基础。储备在国库里的美元,成为非美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属于真金白银的“刚需”。 美元的权力之强大,即使在它脱离黄金储备体系,完全成为没有硬约束锚定的世界信用货币之后仍然不改。然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就进入了动荡的多事之秋。据经济学者们的统计,黄金美元体系崩溃后的三十年,全球各国发生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120余次。而之前到战后加起来都不到十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这段时间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但是,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缺乏锚约束的货币发行制度,大多数时间内有滥发嫌疑的宽松政策,恐怕都难逃干系。 虽然可能是无心,但客观上来说,“无锚”美元似乎的确在一直输出“危机”。从拉丁美洲、墨西哥债务危机,到俄罗斯、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有很大的关系——美联储货币一收紧,代价是全球的金融动荡。这里面也有符合逻辑的理论解释,为了延续理论的一致性,我称其为美元的“新特里芬难题”: 全球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快速增长的金融市场交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与美元受制于国内货币政策的矛盾。 简单的说,就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全球货币属性,与美元作为美国单一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属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元是世界的,但美联储是美国的——尤其是在美国右翼大回潮,特朗普美国至上的国家主义盛行之后,美元的这种矛盾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美元面临的第二个困境是,一方面在国内货币大放水,另一方面则在大肆执行重商主义去全球化。那么这些水漫金山的美元将流向何处?因去全球化导致的美元需求缺口靠什么弥补? 更深的层面,如果说美元霸权是全球化的结果,那么去全球化则是美元“自掘坟墓”。 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这种困境。实际上,任何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都将面临这样的困境。而sdr、Libra、比特币等超主权货币,则离现实还很远。于是当美元体系出现危机,并没有强有力的货币可以替代——欧元和日元自身也是问题多多,大型货币集团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 因而,与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大断层一样,当美元体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全球货币体系也将面临着重构前的混乱。当然由于美元体系的根深蒂固,短期内撼动其根基似乎还不太可能——并不是因为美元太强大,而是其它货币自己也不比美元更好多少。 汇率世界是一个相对论世界,在动荡不安的大变局中,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绝对定价观念。或许人民币面临的问题很多,但美元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在与危机赛跑的过程中,哪个赛道可以跑的更快?还是最终各国都拥挤的进入了同一个赛道——债务大爆炸与货币大宽松。这个赛道的终点在哪里,或许无人知晓。但世界货币体系的大变局正在发生,只是对于这些变化,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框架里。
9月1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逾百点,收复6.76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6.75附近波动。截至9点33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7569、6.7532。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84个基点,报6.7591,续刷去年5月以来新高。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美联储降低了全球利率中枢。与美国货币政策相比,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处于相对稳健的态势,10年期中美利差上升至2.47%的历史高位。考虑到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如果中国持续实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可能会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更快,引发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9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84个基点,报6.7591,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7675。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最近三个月,人民币汇率大幅飙升,连续突破了7.0、6.9、6.8三个重要的关口。 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支撑和美元指数持续下跌是助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因素,而人民币持续升值也为外资流入证券市场提供新动力。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由弱转强,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分析认为,5月底以来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行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此外,人民币汇率走强也是对我国基本面的反应,高效的疫情防控以及率先开启复工复产使得我国基本面在疫情后持续修复,疫情后国内基本面表现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央行维持宽松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在疫情期间货币政策保持谨慎、维持定力,中美利差维持高位,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这也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强。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17日强调,这一轮人民币的升值主要原因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劲回升。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经济面强劲回升,从而带来人民币升值,而美联储放水导致的美元贬值则是人民币涨势如虹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上涨,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当前,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发展,继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此外,外资亦看多人民币,高盛认为人民币将在未来12个月内涨至6.7,而汇丰将今年底人民币预测调至6.7,明年底调升至6.6(此前均为6.95)。 伴随人民币汇率走强,外资也有望继续加速流入。截至8月末,境外机构累计持有中国债券2.80万亿元,较7月末增加1304亿元。渣打银行表示,预计到2021年将有更大规模的资金流入,总计约在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当前美欧市场的债券利率极低,而中国国债约3%的收益率对国际投资者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国金证券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在加速,叠加MSCI不断提高A股比重,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北向资金加速流入A股。中国本轮复苏领先全球意味着市场预期、情绪和风险偏好未来将会持续上升,汇率持续升值对市场预期和情绪向好形成正反馈,从而对A股形成支撑。 二级市场上,随着人民币持续快速上涨,人民币升值概念股正受到越来越多资本追捧。比如,造纸业原材料依赖外国采购为主,或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使得成本降低。 华创证券指出,从造纸行业基本面看,(1)2020年前十一批进口废纸许可已公布,进口许可数量合计594万吨,与2019年相比下滑45%;2020年1-7月废纸进口量336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48%;(2)近期亚太森博发布涨价函通知:10月1日起,旗下全线品牌复印纸(包含进口复印纸)及代加工品牌价格上调200/吨;旗下双胶纸、静电复印原纸产品价格上调300/吨。此前,8月底部分龙头纸企发布9月提价函,提价500/吨。后续视供需格局,价格有进一步提升可能。 目前,造纸行业已进入龙头规模优势以及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阶段,太阳纸业、晨鸣纸业、博汇纸业等龙头企业有望显著受益。
国际油价17日显著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81美元,收于每桶40.97美元,涨幅为2.02%;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08美元,收于每桶43.3美元,涨幅为2.56%。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17日举行例行会议,宣布将向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建议把将于9月份到期的减产补偿机制延长至今年12月底,从而让多个产量超出配额的产油国完全履行减产义务。
9月17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逾60点,升破6.76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波动上行,逼近6.75关口。截至9点32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7557、6.7521。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50个基点,报6.7675,续刷去年5月以来新高。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连续升值之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仍在合理区间内。在人民币汇率相对强势的周期,CFETS指数有可能继续上探96高点。因此,假设美元指数维持横盘震荡,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短期在利好推动下的极限水平可能会在6.70以下。 李刘阳表示,中长期看,一方面,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因素增多,如果相关利好能够持续,人民币有效汇率就有可能进入升值轨道。同时,疫情可能会促使美元汇率向均衡水平回归,如果美元指数长期走弱,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估值中枢也将相应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