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失望的电池日 一年一度举世瞩目的特斯拉“电池日”,因为疫情几经推迟,终于在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召开。 特斯拉发布了全新“4680”型电池,能量提高5倍,续航里程提高16%,动力提高6倍,新电池将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14%。 马斯克在活动上解释称,实现新型电池的部分目标需要12-18个月,完全实现则大概需要三年。在电池原料方面,特斯拉将从昂贵的“钴”转向较便宜的“镍“电池。 马斯克同时表示,在逐步减少电池成本下,大约三年后,有信心能制造出一款非常吸引人的,价格为25000美元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按理说,马斯克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放在任何一家新能源车公司,这足以让股价飙涨。可是特斯拉股票却在当日收盘暴跌5.6%,次日再度暴跌10.3%,两日市值缩水900亿美元,折合近6000亿人民币。 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市场对特斯拉高度狂热,大众对特斯拉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 02 市场对特斯拉的重压 特斯拉从年初53美元,一路飙升到最高560美元,赚足了眼球,吸引了众多散户蜂拥入场。特斯拉目前整体大约4000亿美元的超高估值早已脱离基本面,无法用同行的估值体系来衡量。 唯一能支撑特斯拉高股价的,只有市场对其未来极高的期望:持续的高产能,公司不断盈利,纳入标普500指数,电池技术再次革新, 新型电动车接连顺利推出。 这个期望清单里,每一项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可想而知,特斯拉同时达成这些目标的可能性有多低。可是散户们不会去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只会随着市场的风向左右摇摆,承受股价暴涨暴跌的巨大波动风险。 例如在9月9月, 特斯拉意外落选标普500指数,股价当日暴跌21%,创下史上当日最大跌幅记录 。相比较之下,专业机构分析师相对理性,公开发表的特斯拉目标价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 市场期望高这也不能全怪非理性散户,马斯克个人光环也助长了投资者的狂热。虽然特斯拉公司从不花一分钱打广告,但是马斯克本人就是特斯拉最大的宣传广告代言人。 以“电池日”为例, 马斯克之前在不同公开场合, 预告即将到来的电池日要给大家带来惊喜,并屡次提到“百万英里电池”,吊足了大家胃口。可是结果令人失望,说好的推出”百万英里电池”却只字不提,新电池目前技术并非完全成熟,还需要3年才能完全实现。更换电池原料也只是规划中 ,未来是否成功依然有待市场验证。 一个全班公认的优等生,大家期望他考90分,却考了个70分。 由于市场对特斯拉的狂热追捧,大众都期望马斯克每次都能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显然这次“电池日”表现跟不上大众过高的期望,这就是特斯拉此次暴跌的根本原因。 03 马斯克的角色 也许外界误会马斯克的角色了,他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奇迹创造者,也不是一个发明家或者科学家。 他更多的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工程师兼企业家,擅长在现有技术下,不断优化流程,或者改进工艺,或者在商业模式上突破,最终降低成本,达到规模化和商业化。也就是说,马斯克擅长于优化整合等微创新来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而不是技术上的突破和革新。 比如马斯克旗下Neurallink公司最近发布了第一款产品,即脑机接口系统。脑神经专家对这个新产品的评价是:没有什么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在工程上更加接近商业化可能。因为马斯克能把庞大脑机接口,缩小到一个硬币大小,并通过比人的头发更细的“线头”,将微小的芯片植入大脑,还生产出专门操作植入人脑的机器,这无疑是工程上的成功,但并不是技术上的突破。 马斯克另一家明星公司SpaceX,最亮眼的就是其成功地把火箭和卫星发射商业化。其实火箭和卫星发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但是马斯克能带领大量工程师,把流程和技术优化,实现了火箭的回收。马斯克又在商业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开放了网络订购共享火箭发射服务,还能分期付款,把淘宝、滴滴拼车和花呗模式“移植”到火箭发射服务上。这些,都让高昂的火箭发射成本一降再降,让商业化成为可能。 回到特斯拉,以前电动车非常昂贵,因为制造出车载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特斯拉在电池技术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在电池制造工艺上的改进,让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实现了高性能电动车的平民化,奠定了特斯拉在新能源车的霸主地位。 但是,特斯拉对电池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缩减,已经开始碰到技术上的瓶颈,如今只能靠增加电池尺寸,改变电池在车体内布局等微创新来提高性能。马斯克也意识到这点,他在“电池日”上承认:(降低电池成本的)早期进展很不错,但成本下降的曲线正在变得平缓,所以特斯拉需要重新思索这个问题。 但是技术突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马斯克再神通广大,也无法违反科学规律,不可能每次都能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大众要给马斯克和特斯拉多点耐心,特斯拉投资人现在最需要的是理性, 市场也需要冷却下对特斯拉的无止境的狂热。
据媒体报道,近日,特斯拉发布了电池日活动的注册页面,页面背景图片是一种新电池材料――硅纳米线的结构图,特斯拉即将在9月22日电池日上发布基于硅纳米线而不是干电极技术的全新电池。业内预计,特斯拉很可能会与电池制造商安普瑞斯(Amprius)合作。 华创证券指出,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会在3-4年内批量生产寿命更长、而且能量密度提高50%也就是达到400wh/kg的电池,目前Model 3的松下2170电池电芯能量密度为260wh/kg。安普瑞斯公司核心技术点正在于使用硅纳米线制造电池负极,该公司的100%硅纳米线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将比现有锂离子电池高出50%,而重量降低,寿命提升。 硅纳米线电池是一项可以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寿命的突破性技术。硅纳米线技术可以减轻电池重量和体积,从而提高电池效率,预计该技术将在未来广泛使用。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耗者,其技术革新将引领行业风向。 新宙邦能够开发出批量用于高镍/高电压/硅碳负极规模应用的电解液配方。 天奈科技与日韩知名动力电池企业开发了CNT导电剂在硅碳负极的应用,预计将实现大批量供货。 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中国宝安(000009)子公司贝特瑞等均在积极开展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南天信息参股公司盈富泰克投资了安普瑞斯公司。
卡倍亿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于2020年9月15日-16日连续二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41.05%。市场传闻公司涉及特斯拉概念,公司提示投资者注意,公司系汽车整车厂商的二级供应商,为汽车线束厂商提供汽车线缆配套服务,汽车整车厂商并不是公司的直接客户。公司目前有通过汽车线束厂商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为特斯拉公司供应汽车线缆,但该业务量占公司销售收入比例较小。而2020年上半年, 公司新能源线缆业务2,068.6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5%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很小。
来源: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作者 | 秦章勇 连跌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复苏,但不少车企已在淘汰赛中倒下。入华后的特斯拉,凭借国产Model 3一款车型横扫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对这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新能源车企该如何发力?怎么才能切准市场的“七寸”?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必答题。9月12日,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北汽新能源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与36氪CEO冯大刚出席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一场圆桌讨论。 沈亚楠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会和智能手机行业非常类似,但特斯拉不会像苹果一样占有那么大的份额,未来中国车企和特斯拉竞争,从中长期来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俞晨则表示,凭借产品和制造的优势,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中国车企能够和特斯拉直接竞争。 北汽新能源ARCFOX和理想汽车,一个是脱胎于国企造车老炮的新生力量,一个是劲头正盛的新势力品牌,双方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出牌“阻击”特斯拉,备受瞩目。 以下为冯大刚与沈亚楠、俞晨对话节选,经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整理: 冯大刚 来源: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客户关系将是最重要的资产 冯大刚(36氪CEO):如果说要打造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当下最重要的发力点是什么?是动力模式、自动驾驶,还是智能服务? 沈亚楠(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一个全方位的竞争,单在某一个点突破很难获得胜利。理想汽车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这个事情。第一个是新的电驱动,第二个是新的智能,另外一个是新的商业模式,这代表三个方向。 首先对于电驱动问题,目前有很多的方案,纯电还是插混都有各自的用户群体和技术优势。 第二个方向是要具备智能化特点,通过OTA升级甚至可以改变汽车的性能,包括刹车的性能,加速的性能,以及降低油耗等。 第三个新的商业模式指的是新的客户关系,就是采用全直营的方式,自己服务客户,包括卖车、服务以及售后的保养,这样才能够积累客户资源,这也是理想汽车一直在做的,直接的客户关系将是最重要的资产。 俞晨(北汽新能源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目前数字化、智能化、颠覆式创新时刻在发生。我们在新能源方面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化发展,另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如果有产品而没有模式,这个产品科技方面的力量就没有办法进步;只有模式没有产品,这个模式也不会长久。 现在的商业模式,无论是直营还是分销,都是处于一种过渡的阶段。目前我们走的是复合型的战略,重点采用直营模式,同时在广泛的市场上还会采用相对传统的模式,但是在形式上会有一些变化,交付跟销售也是分开的。最后的目的都是殊途同归,都是要服务好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来满足用户。 世界上不存在一招制敌的解决方案 冯大刚:前段时间增程式技术路线存在不少争议,有些人可能认为纯电驱动是未来,沈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沈亚楠:对于一些驱动的解决形式,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技术方案是一招制敌的,如果想一招制敌恐怕也不太现实。理想汽车之所以选择增程技术路线作为出发点,主要是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的。 沈亚楠 来源: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首先增程式底子还是纯电车,只是增加了一套增程系统,所以在好开方面跟纯电车是一样的。第二是方便,目前国家的充电设施正逐步改善,但这个速度不尽如人意。目前为止,理想在市场上有15000多辆,接近60%的里程都是纯电形式驱动,剩下的里程主要是大家跑长途,或者出远门的时候,才会通过加油的方式来补给,所以很方便。第三就是划算,增程的结构会极大降低电池的成本,理想ONE综合购买成本甚至低于燃油车。 此外,对于社会的贡献来讲,无论是纯电车还是增程车,其实对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都是有贡献的,而且都实现了所谓的弯道超车,不再受制于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技术落后。 冯大刚:ARCFOX的α-T即将上市,预售价是28万,定价和新势力品牌比较一致。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一个新能源车企应该怎么去入手,做出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呢? 俞晨:差异化应该是从自身的DNA上来找,这取决于公司机制和本身的资本来源。对于ARCFOX来说,本身作为国有企业,可以和麦格纳打造产业发展新合资模式,保证了ARCFOX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在供应链方面也会形成一定的优势。此外,内部的营销方式也在作出创新,内外结合将会构建ARCFOX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 特斯拉赢在充电方案? 冯大刚:最近有一个说法,说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特斯拉究竟赢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可以拆开问,我们可以先问特斯拉已经赢了吗?如果赢了,什么地方做得最出色? 沈亚楠:之所以说很多人没有搞明白特斯拉为什么赢,是因为我们每天也在讨论如何跟特斯拉竞争。我们的看法是,特斯拉主要赢在解决了充电,其充电网络帮用户解决了充电的问题。如果真的去看特斯拉Model 3,从尺寸、配制、制造质量,对于业内人来说,都不是一辆非常好的车。 今年特斯拉会在全中国铺设4000个超级充电桩,过去6年只铺设了2000个。一旦充电的问题解决了,客户无论是否具备充电条件,都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充电焦虑。 特斯拉赢在能源网络上,但这个能源网络也是有局限的。目前城市资源越来越有限,如果被单一的品牌过多占用,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好处,所以(特斯拉)超充桩会越来越难铺。 俞晨:特斯拉的成功,其实跟初期的时机也有关系。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当时国家已经开启了对新能源车的扶持,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特斯拉的出现顺应了这个时机和潮流,同时又开创了很多产品标准的形式,比如大屏、OTA以及纯电驱动,包括一些对电池安全的标准,这些东西都是开创性的。 冯大刚: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去打败特斯拉,更广义地说,如何才能在未来占领新能源汽车市场? 俞晨 来源: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俞晨:从市场竞争方面,提升自己的产品力是相对可以实现的。第二是对用户体验的把握上,传统企业最大的短板就在这儿。过去更多是甲方思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用户。如今需要和客户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再结合产品和制造方面的优势,以及对中国市场理解的优势,相信我们在市场上能够和特斯拉或燃油车进行更广泛的竞争。 沈亚楠:跟特斯拉竞争,从中长期来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特斯拉赢在独立的充电网络,但一寸长就有一寸险,下一步的体量发展就会受限于自己充电网络铺设的速度,会给自己形成一个瓶颈。美国95%的特斯拉用户是有家用充电桩的,在中国会受到充电网络瓶颈的限制。 我们更有信心的是在智能方面打败它。目前多数的特斯拉用户还是要在车里用手机,因为觉得它的导航不好用,它的音乐是用H5实现的。 在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的确有领先优势,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人工智能、数据算力方面也是有机会超越它的。 智能汽车发展更像智能手机,但时间会慢很多 冯大刚: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会像目前燃油汽车还是智能手机的格局?新能源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沈亚楠:从终局的角度讲,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会非常像智能手机。首先就是品牌的整合,汽车行业本来在国外就没有中国这么多品牌,目前特斯拉占据了类似苹果的地位,但是它的市场份额不会有苹果那么高,所以中国一定会崛起类似华为和小米这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而传统车企也一定有像三星一样能够转型成功的。 但是从时间周期上讲,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肯定会比智能手机要慢。无论是做智能手机,还是做非智能手机,供应商体系差不多,转型也会比较快;但汽车供应链转型会比较慢,而且越来越多的客户会想要智能电动汽车。所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传统主机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型服务新能源汽车。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家整体的规划是有机会实现的,比如到了2025年新能源车保守将会达到500万辆,激进一点是750万辆,其中可能纯电占一部分,增程和插混占另外一部分。 俞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处于消费升级的状态,(向)20万-40万元区间(发展)。蔚来、小鹏都在这个区间,同时它也是传统燃油车必争的区间。产品上的竞争也会加剧,今年ARCFOX会推出第一款车,未来每年都会有新车推出,北汽集团希望能在2025年实现集团的全面转型。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再一次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网络上“互怼”。 9月12日,马斯克在推特上言辞犀利地对一位粉丝表示:“比尔·盖茨对电动卡车一无所知。” 虽然比尔·盖茨并不在汽车圈,但汽车圈一直都流传着他的言论。上个月,比尔·盖茨在网络上对未来出行发表了一些看法,在其看来,电动汽车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短途出行体验非常棒。但由于电池又大又重,并不适用于大型、长距离交通工具,所以电动化不会成为重型卡车、轮船和客机的解决方案。 这触碰了马斯克的“敏感神经”,毕竟特斯拉旗下的半挂式重卡Semi被马斯克寄予厚望,并将迎来交付期。根据此前外媒曝光的消息,特斯拉Semi卡车已经秘密在美国开始了路测。目前测试的特斯拉Semi卡车续航已经突破了800km,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国家中长途的运输需求,快充时间仅需30分钟。 但由于生产问题,特斯拉Semi卡车将原定于2019年的交付时间推迟到了2021年。 与此同时,盖茨在谈到电动皮卡时,还夸赞了通用、福特这样的传统车企以及Rivian、Bollinger等新汽车制造商,“多亏了通用和福特等传统汽车公司以及Rivian、Bollinger等造车新势力,消费者可以很快购买纯电动皮卡”。同时,盖茨相信乘用车也将会实现电动化。 不过,盖茨却对市场上最火的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只字未提。据悉,百事、联邦快递、沃尔玛、UPS和Sysco等公司都已订购这款电动皮卡。早在4月初,特斯拉就表示Cybertruck全球预订量已经超过了62.2万辆,显然盖茨“无视”了特斯拉。 未来汽车日报
近日,全球领先的智慧场景服务商特斯联与光大集团核心金融服务平台光大证券在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未来将在以下几方面形成全面战略合作:一、探讨特斯联未来以AICITY(人工智能城市)第一股身份登陆创业板、科创板等板块的资本运作可能;二、拟通过联合研究院等形式,共同就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竞争要素等特斯联所在领域展开研究;三、依托特斯联在AIoT领域的技术专长,为光大证券提供围绕金融场景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四、共同参与新基建战略背景下的AICITY相关主题基金的发起与募集。 自“新基建”成为国家全新发展战略以来,建立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ICT技术之上的场景应用成为经济热点,囊括众多智慧场景的人工智能城市“AICITY”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焦点。AICITY(人工智能城市)从建立新型城市级智能化平台出发,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核心技术为基础,为城市管理者与参与者提供智能化应用场景及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智能城市综合体。特斯联正在推进的AICITY战略从底层技术、中端解决方案到顶层设计与新基建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此次特斯联与光大证券的全面战略合作秉承光大集团E-SBU协同发展战略,发挥科技+金融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拓展特斯联AICITY覆盖场景的同时,也成为光大证券利用自身金融优势助力国家级战略发展、实践的深度尝试。 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赵威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光大集团内部战略单元围绕智能新基建投资机遇协同合作的一次整体行动。是遵循集团E-SBU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生态圈的一次重要实践。光大控股将从资金、资源、业务等多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光大证券将充分发挥投行金融优势,从企业上市的资本运作、行业研究、AICITY基金筹备等层面为特斯联提供全链路金融服务。 光大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峻对特斯联在AICITY领域所取得的国内、国际业务进展表示祝贺,并表示:“AICITY业务模式与当下新基建风口高度吻合,市场空间广阔,影响力颇深。特斯联登陆资本市场的未来可期。光大证券将全力支持特斯联以此为目标,通过资本市场赋能成就更大发展。” 而作为光大集团“三大一新”战略布局下“新科技”板块的代表企业、光大控股旗下科技核心战略平台,特斯联将为光大证券提供多样式的智慧金融场景解决方案,协助光大证券实现全面数字化升级。 特斯联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艾渝表示,在新基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特斯联与光大证券依托各自资源及优势,不断拓展合作边界,是特斯联AICITY场景化布局的又一重要进展。我们期待双方在智慧金融解决方案、业务运营组合优化、资产运营及企业上市等多方面实现互利共赢与突破。 据了解,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对两家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和运营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在企业资本运作层面,为了打造未来市值千亿的AICITY第一股,光大证券将与特斯联共同探索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的资本运作可能。同时,为特斯联提供包括股权类融资、债券类融资、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及企业上市咨询辅导等服务。 在行业研究层面,光大证券将围绕AICITY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并将领域内头部企业特斯联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光大证券与特斯联还将以联合成立研究院的形式对外发布研究报告,从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不同视角出发对新基建背景下AICITY的投资机会与未来成长性进行科学阐述。 在AIoT场景赋能层面,特斯联将优先围绕智慧楼宇、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能通行等场景为光大证券各网点提供解决方案及硬件部署,进一步提升网点的智能化程度及安全性,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此外,特斯联还将与光大证券进行数字科技领域合作,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光大证券的业务发展与日常运营。 在基金筹备层面,为了配合特斯联正在快速推进的AICITY全球化网络建设,双方将在AICITY主题相关基金的筹备方面展开合作。光大证券将借助金融端优势在募资、投资、资金管理等方面与特斯联达成全面合作。 随着AICITY全球化网络布局的日益完善,未来在行业资源共享方面双方将实现更多业务协同,投建更为多重的AICITY生态圈,进而为整个城市场景赋能。
“10w+背后的喜怒哀乐。 2020年已经过去大半,这是艰难的半年,我们抗疫、抗洪、抗经济波动…… 一边休假休到心慌,一边体重直线拉升, 一边企业迎来复产复工潮,一边大学生迎来最难毕业季, 一边在直播间买买买,一边自己开播卖卖卖, 一边看着股市的造富神话,一边听说着股市一夜血亏的故事, 一边送20+小姐姐成团出道,一边看30+的姐姐乘风破浪。 当戴口罩成为一种聊天的基本礼仪,当熬过最冷春天的电影院终于在盛夏再次开门迎客,当没有毕业照、没有散伙饭的毕业季成为很多年轻人以后可能很长时间的一种遗憾…… 36氪通过整理部分上半年用户阅读10w+文章,希望在千万用户阅读行为的背后,还原一些牵动着用户喜怒哀乐的2020年上半年顶流话题聚集地。 一场全民抗战,讲的都是自己身边的故事 疫情是上半年绕不开的话题,从最前线的抗疫故事,到口罩一度成为亲朋好友间考验感情的“硬通货”,到疫情期间流量向线上的大迁徙、不同行业迎来冰火流量,再到疫情逐步稳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半年里,每个人都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拼尽全力。 推荐阅读: -复工别慌,这里有 24 个渠道可以买到口罩 -武汉24小时:非典型过年 | 36氪特别报道 -14亿宅在家的中国人,目击了一场互联网流量大迁徙 -重磅!重启 2020:12 位顶级企业家给中小企业的复苏指南 -在上海等待日出:一个武汉姑娘的隔离日记 -一家创业公司的自救样本:靠卖口罩机月入千万,我和团队活下来了 从开学第一课,到职场第一课 从毕业到职场,可能是很多人具有主动意识下的人生角色的第一次跨越,理论到实践的第一课远比想象残酷,初入职场如何摆正角色、融入以KPI为目标的团体是考验,对于未来职业规划一片空白、每走一步都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打破重建,刚开始,职场可能并不快乐,但是疫情,让这种历练的机会都变得稀缺。 推荐阅读: -你是如何被职场 PUA 一步步毁掉的? -毕业 2020:令人心碎的 offer | 深氪 -消失的「春招」 -入职一年,我成了上司的情绪垃圾桶 -一位汽车专业应届生的自述:投100份简历,跑18场面试,没一个offer -我们收集了 1000 个 22 岁年轻人的困惑,然后把问题交给了李诞、李开复、白岩松和陆奇…… 生活有点苦,去线上寻找些慰藉 院线关门,电影首映搬到线上,人们对今年春节《囧妈》线上首播热议的背后,或许只是想要一种短暂将注意力移开的安慰;乘风破浪的姐姐说30+还依然在拼,《青春有你》在讲那些年你的青春期想尝试但没机会尝试的模样,笑果是家破公司,但是你觉得这是你们这一代创造的娱乐新载体,应该被记住。 回头看,大家的人生已经是打开了盒子的薛定谔的猫,但是我们还是总会想,如果时间还能重启会是怎样。 推荐阅读: -《隐秘的角落》到底是怎么火的? -23 家院线上书电影局,《囧妈》院转网这次囧了谁? -热搜消失的这一周,《乘风破浪的姐姐》依然「爆」了 -笑果是家「破公司」,不信你去问李诞 | 深氪 -《青春有你2》成团夜现场直击:为什么你爱的婧妹没能成团? -疫情突袭,电商物流担负重担,文娱行业如愿走强? 也许只有跌破地平线的原油和冲破天花板的黄金,能够给股民们一些安慰 疫情期间,NBA和CBA都停赛了,中概股市场成为了锻炼股民“大心脏”的新赛场。从一杯割了美国韭菜的小蓝杯开始,各种做空报告席卷而来,资本市场是最懂得羊群效应和人性弱点的地方,别人恐惧时的贪婪,推动着整个市场上翻下跳,过山车、大顶、牛熊转换、熔断、黑色星期一、跳水、新高……股民们已经把所有激情都留在了这片赛场之上。 推荐阅读: -中概股历史性丑闻,瑞幸造假 22 亿背后的代价 -李斌告别「好人」,蔚来告别理想国 | 深氪 -瑞幸做空报告参与者讲述:我们是这样调查的 -别把B站当【Youtube】了 直播这事,把卖流量给产品厂商这件事又往前推了一步 要不,把直播带货算做第五大发明吧。以前没在咖啡厅聊过融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待在创投圈,现在没给带货主播下过单,都不好意思说自家接着互联网。前排是各大主播不断榨取早期流量红利的用户价值,中部是失去了线下渠道后焦虑的厂商,希望借助直播实现些销售、获客、品牌或者其他什么都行,幕后则是各大平台打通营销与渠道的小心思和大野心。 推荐阅读: -薇娅教卡戴珊做人,中国网红教世界卖货|深氪 -抖音快手不是淘宝的朋友|深氪 -薇娅「背后的男人」:准备了一年,只为跟你卖火箭 -直播圈内爆料:一晚上赚 120 万,依然逃不过「血亏」 马斯克的火箭上天了 特斯拉的股价也上天了 特斯拉有多火,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在300多没买特斯拉的股民们。人们买特斯拉,可能是因为特斯很酷、又不那么贵;人们买特斯拉股票,可能是因为特斯拉连续盈利、引领着新能源汽车突围的新版图;人们喜欢特斯拉,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白日梦想家吹过的牛在慢慢实现,毕竟,应该所有人都对宇宙拥有好奇心吧。 推荐阅读: -我是一根特斯拉韭菜 -苹果掀翻特斯拉? -成也电池败也电池,特斯拉终于忍不住了 -追高特斯拉,还是抄底蔚来? 故事还会继续,8月25日,36氪将在上海举办WISE2020超级进化者大会,就2020年上半年这些「顶流话题」,以及2020年下半年那些等待打开的商业盲盒,进行一场大复盘和大讨论。 WISE2020超级进化者大会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下半场,我们继续奏乐继续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