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知道是一笔赔本买卖,但中国人寿还是一步步用25次增持站稳了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11月8日晚,万达信息公告称,截至2019年11月7日收盘,中国人寿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40375561股,通过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1078676股,共计增持上市公司41454237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6824%。 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万达信息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中国人寿还表示,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万达信息的股票。 长江商报记者还发现,万达信息三季报计提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损失5168万,三季报更是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近6%,归母净利润为4297.86万元,同比下滑逾七成。 虽然接手的是张“烂牌”,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杨思睿认为,国寿拥有广泛的C端保险用户信息和产品,参考平安集团“科技+金融”发展路线,国寿与公司有望围绕技术、数据与金融服务展开协同。财通证券分析师赵成也认为,中国人寿将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领域,以万达信息为主要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和业务资源,实现业务协同,这样看,中国人寿“放长线,钓大鱼”的意图很明显了。 国寿系耗资28.5亿元三度举牌 中国人寿对万达信息的关注从2018年的纾困计划开始。 去年12月下旬,国寿通过纾困质押专项产品“凤凰”的投资,从上海万豪手中协议受让了5500万股万达信息股份,持股比例5.0025%,耗资6.325亿元,成为万达信息第三大股东。 期间,国寿系(中国人寿、国寿集团、国寿资产)合计增持至10973.4175万股,对应股比10.0042%。增持从5%到10%这部分,国寿系再耗资约8.65亿元。 6月23日晚,万达信息公告,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实际控制人史一兵与中国人寿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转让公司5.0142%的股份。完成后,万达信息的第一大股东将由万豪投资变更为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国寿集团、国寿资产),后者持股1.65亿股股份、股比15.0183%;实际控制人将由史一兵,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然而7月23日,中国人寿入主万达信息的交易生变,《股份转让协议》解除,原因是万豪投资未就本次股份转让取得债权人、担保权人的同意。 随后,中国人寿又通过增持加大持股比例。据统计,2019年,中国人寿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24次增持万达信息,本次是今年第25次,而自2018年12月27日以纾困资金进入万达信息以来,“国寿系”已对万达信息进行了6轮增持,3次触及举牌线,耗资28.5亿元。 原大股东占用资金5.8亿元 万达信息原控股股东的“劣迹”是中国人寿目前要面临的问题。 三季报显示,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合作方非经营性占用万达信息资金余额为5.8亿元。 万达信息于2019年8月4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史一兵先生的告知函,获悉万豪投资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00588800股(占公司当时股本的18.29%)及史一兵先生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5508600股(占公司当时股本的0.50%)均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 此次股份被冻结,系大好(深圳)投资有限公司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对万豪投资及史一兵先生所持公司股份进行司法冻结。 另外,8月7日,法院还受理龚纯良诉万豪投资及史一兵民间借贷纠纷一案。龚纯良因该事项提请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万豪投资持有的公司200588800股股票。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万豪投资累计被司法冻结后处于冻结状态的股份200588800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18.28%;史一兵累计被司法冻结后处于冻结状态的股份5508600股,占其持有万达信息股份总数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0.50%。 11月6日晚间,上海万豪投资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 深交所还对此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在万豪投资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情况下,其承诺的资金占用返还计划是否能够如期实现。若上述资金占用款短期内无法归还,会否对万达信息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计划,万豪投资具体的返还安排为:2019年10月31日前返还占用资金不低于1.5亿元,2019年11月30日前返还占用资金不低于4亿元,2019年12月31日前将占用资金全部返还。 万达信息经营现金流为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万达信息三季报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近6%,归母净利润为4297.86万元,同比下滑逾七成。 另外,公司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42.65%,从15亿元上升至22亿元,现金流承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1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3.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3.74亿元,资金链捉襟见肘。 由此看,万达信息的客户大量为公立医院、事业单位,依赖于财政拨款,可能存在受付款流程及财政因素影响,回款较慢、付款周期较长的问题,这对于中国人寿也是个不确定因素。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人寿对万达的增持是战略性投资,而非财务性投资,而且万达信息流动性较好,且双方存在较大的业务协同空间。数据显示,目前万达信息总市值在200亿元左右,流通股占比高达99.33%。 除开其他因素,赵成认为,在医疗健康领域,依托中国人寿业务资源和公司的技术能力,强化双方业务合作,提升双方在医保科技和健康科技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智慧城市领域,依托中国人寿长期的服务政府经验和公司全面的技术能力,在一网通办、市民云、城市大脑和城市安全等领域深入布局,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智慧城市信息化业务的综合竞争实力,强化中国人寿服务政府的能力,协同带动保险主业深入推进。
实控人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外违规担保2.4亿元,上市公司却毫不知情,威龙股份实控人的违规担保事件持续发酵。 经核实,威龙股份共存7笔对外提供担保事项,被担保借款本金金额合计2.51亿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90%。公司实控人王珍海,行政总监王绍琨均参与了上述违规担保流程。威龙股份表示公司其他董监高均完全不知情,并承认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 目前,王珍海不仅所持股份全部冻结,而且部分质押股票已跌破平仓线,占公司股份的11.95%。并且,违规担保事项已经连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受到起诉,导致部分土地及房产被查封扣押。 而威龙股份自身财务情况本就不容乐观,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资金仅6086.42万元,短期借款高达4.09亿元,短期偿债承压严重。 威龙股份是一家从事有机酿酒葡萄生产与加工的企业。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公司两次合计募资8.06亿元用于扩大葡萄酒产能项目,但收效不显,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持续下滑。并且存货高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高达8.40亿元,而同期营收仅5.04亿元,若不能及时销售回笼资金或将加剧资金紧张。 实控人违规对外担保2.5亿 实控人违规担保,连累威龙股份部分土地及房产被查封扣押。 据威龙股份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珍海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要求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决策程序,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规擅自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外提供担保共7笔,被担保借款本金金额合计2.51亿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90%。此外,公司行政总监王绍琨,威龙集团总经理张波均参与了上述违规担保流程。 被担保对象及担保本本金金额情况为兴龙合作社1亿元,酿酒公司1.34亿元,东益销售1700万元。其中,东益销售为酿酒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酿酒公司于2019年10月9 日变更为公司关联方威龙集团全资子公司。 10月24日和10月31日,威龙股份分别收到烟台银行龙口支行涉及违规担保本金金额合计1.5亿元、1700万元的起诉,导致公司部分土地及房产被查封扣押。 11月9日,威龙股份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中自称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目前,威龙股份已督促王珍海拿出解决方案,不排除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可能。 截至10月31日,王珍海持有公司股份1.57亿股,已累计全部被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47.23%。其中,部分质押股票已跌破平仓线,占公司股份的11.95%,存在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账面仅6086万短期偿债承压 除受到实控人违规担保拖累外,威龙股份自身偿债能力本来就已承压严重。 威龙股份是一家从事有机酿酒葡萄生产与加工的企业,于2016年上市。 上市时,威龙股份筹划拟募资5.15亿元用于1.8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4万吨有机葡萄酒生产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拟分别投入1.15亿元、0.81亿元、1.2亿元,以及2亿元偿还贷款。不过2016年5月公司首发成功后实际募资仅为2.3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仅剩1.93亿元),公司称将按照投资项目顺序先后实施上述项目,不足部分由公司通过自筹资金解决。 所以仅仅过了4个月后,2016年9月13日威龙股份再拟募资不超过6亿元(实际募资5.75亿元)用于澳大利亚6万吨优质葡萄原酒加工项目。 但截至目前,威龙股份募投项目均未完成。2017年1月,威龙股份就终止了“4 万吨有机葡萄酒生产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2017年12月公司将“1.8 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变更为“澳大利亚 1 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而后2019年8月公司又将此项目从2019年12月延期至2021年12月。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已使用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9474.80万元,其中偿还银行贷款7800.56万元,剩余9837.52万元,而第二次募资的5.75亿元项目进展缓慢,已投入3.97亿元,还剩余1.66亿元。 也就是说,截至2019年6月30日,募投资金剩余2.64亿元,而实际上威龙股份账上资金仅1.27亿元。到了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资金继续降至6086.42万元,短期借款仍旧高达4.09亿元,流动比率1.64,速动比率仅为0.29,短期偿债承压严重。 业绩双降8.4亿存货超营收 两次合计募资8.06亿元用于扩大葡萄酒产能项目,威龙股份业绩却未达预期。 威龙股份业绩上市之后仅增长两年,从2018年开始就大幅下滑。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威龙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7.88亿元、5.04亿元,分别下滑5.13%、9.16%;净利润5164.03万元、2246.78万元,分别下滑18.63%、35.30%,营收和净利润均不及2016年同期。 威龙股份称,国内外葡萄酒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国内葡萄酒竞争压力依然巨大,公司将聚焦威龙有机,全面布局威龙澳洲进口葡萄酒,主推威龙国际酒庄有机葡萄酒,打造中高端有机大单品。 更为严峻的是,威龙股份的存货高企情况严重。2016-2019年三季度末,威龙股份存货金额分别为6.95亿元、7.88亿元、8.44亿元、8.40亿元,同期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736.65天、700.12天、830.83天、1090.91天,存货周转天数猛增,说明存货变现速度严重放缓。而此前公司一年营收也才8亿元,近两年更是严重下滑,若不能及时销售回笼资金或将加剧资金紧张。 而且澳大利亚1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澳大利亚6万吨优质葡萄原酒加工项目这两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截至三季度威龙股份在建工程达到4.33亿元,一方面公司目前暂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如今公司营收下滑,若建成投产或许会造成产能闲置或存货高企。
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傅帆调任中国太保党委副书记,拟出任总裁 中国太保原总裁贺青转任国泰君安董事长后,接任者人选确定。 11月7日,澎湃新闻中国太保内部人士处获悉,今日上午,中国太保召开会议,宣布原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傅帆担任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履行完正常程序后将出任中国太保总裁一职。 傅帆今年55岁,汉族,籍贯江苏苏州,全日制研究生,工学硕士,1988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次工作变动之前,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 资料显示,傅帆自2009年底起开始担任上海信托总经理。此前,他曾先后任上海联合财务有限公司高级经理,上投实业公司项目一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上海国际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9月,傅帆担任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傅帆从上海信托转任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资公司)董事长。2015年2月起,傅帆先后任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兼上海国资公司董事长,上海国际集团董事、副总裁并兼任国资公司董事长;2017年5月至今,担任上海国际集团董事、总裁。与此同时,傅帆还担任上海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赛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赛领国际投资基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于2007年底划归上海国际集团的上海国资公司,成立以来参与了包括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上海主要金融机构的改制改组、重组和增资扩股。
612万诉讼费难倒乐视网!没地办公or现金流断流?哪一个结果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612万诉讼费,让乐视网陷入丧失办公场所还是现金断流的两难选择,其艰难处境正在加剧恶化。 11月6日晚,乐视网公告称,11月1日,收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中院”)通知,需于11月7日前支付诉讼费612 万,否则视为公司撤诉,公司目前办公场所将被强制腾退。公司目前存在因支付上述巨额诉讼费,或将导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乐视网表示,截至目前,乐视网与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债务处理没有任何进展,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每况愈下,公司此前勉强维持经营性现金流,并尽力保障必要的员工相关支出,以确保公司的持续经营。然而,若公司支付上述 612 万诉讼费后,预计公司的资金状况可能无法覆盖公司正常的运营支出。 不交,直接失去现有在乐融大厦(原乐视大厦)的办公场所。 交,“预计公司的资金状况可能无法覆盖公司正常的运营支出”或将导致现金流断裂,且诉讼结果也无法预料。 乐视网的选择可谓艰难。 而距离截止日期只剩一天,乐视网还尚未在公告中给出答案。 612万诉讼费和或将失去的办公大厦 此番诉讼所涉及的乐融大厦是目前乐视网的办公所在地,曾两度更名,见证了乐视网的高光和跌落。 这幢大厦位于北京四环边朝阳公园附近,原名宏城鑫泰大厦,贾跃亭在2014年将其买下作为总部大楼,并更名为乐视大厦。 公告显示,2013年12月乐视网与北京宏城鑫泰置业有限公司签署合同承租了其名下的房产(即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乐融大厦),租期从2014年至2036年6月30日,自此一直在此办公。 随着乐视系资金困局的暴露,这栋大厦此后陷入多起债务纠纷之中,沦为被拍卖的对象。 2016年11月份,鉴于易到贷款困难,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元联合贷款,这笔资金仅有1亿元用于易到,其余13亿元都流入了乐视汽车生态之中。 有报道显示,乐视以南京银行为通道将乐视大厦进行了抵押,这笔14亿元贷款资金来自于中泰创展控股有限公司,期限为两年,年利率为8%,总利息为2.24亿元。此外,私募基金恒天财富也曾表示,乐视系列基金不是贾跃亭个人提供的连带保证,而是乐视大厦作为抵押。 2017年8月,三中院就申请执行人浙江中泰创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宏城鑫泰之间纠纷,裁定“查封、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名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3号楼1-14 层的不动产”。 2019年5月,三中院要求乐视网从乐融大厦腾退,以进行后续该房产的拍卖。此后乐视网向三中院提出了执行异议,请求法院中止从乐融大厦清退乐视网的行为,确定乐视网作为合法承租人有权继续按照原租赁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继续承租,直至原租赁协议到期终止,但是三中院认驳回了乐视网的执行异议。 2019年7月,乐视网向三中院提起了执行异议之诉,目前案件在审理之中。 2019年10月,三中院发出通知,涉案房屋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并要求公司于11月7日前缴纳诉讼费612 万,否则视为公司撤诉。 这将乐视网置入了两难境地。不交,直接失去现有办公场所。交,“预计公司的资金状况可能无法覆盖公司正常的运营支出”或将导致现金流断裂,且结果也是无法预料。 而距离截止日期11月7日只剩一天,乐视网还尚未在公告中给出答案。 债务问题无解 乐视网的债务问题依然无解。 上个月贾跃亭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但目前来看,和乐视网似乎并无关系。 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表示,贾跃亭90%以上的债务都是替公司担保的债务,截至目前,贾跃亭已替公司偿还债务超30亿美金,待偿还债务总额约为36亿美金,减去已冻结待处置国内资产以及可转股的担保债务,债务净额约为20亿美金。 乐视网方面则指出并未因债务解决方案获得任何现金。“乐视网自2017年爆发经营危机以来,贾跃亭先生多次宣称保证偿还,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债务处理小组未拿出可实质执行的完整处理方案,乐视网未因债务解决方案获得任何现金。实际上因为大股东的违规操作,使得公司在已知债务之外承受了更多的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乐视网2019半年报,截至2019年6月30日,大股东贾跃亭及其实际控制企业对上市公司合并范围的欠款余额约19.85亿元,按此数额应位列贾跃亭申请破产重组的前20名无担保债权人之首,但名单上却并没有乐视网的名字。目前乐视网对此尚未有公开解释。 乐视网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3.82亿元,同比下降71.69%;净利润亏损101.94亿元,同比下降584.36%,在A股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二。业绩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乐视体育、乐视云案件巨额债务逾9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9.24亿元,净资产为-132.39亿元。 若亏损情况不能在剩下一个季度扭转,根据创业板股票退市规则,乐视网将在2019年年报披露后触及退市。 贾跃亭的归期依然未定。对于债务缠身,连支付612万诉讼费都困难的乐视网来说,退市已经进入倒计时。
洽洽食品回应身陷劳动纠纷:一场“乌龙”,已履行相关义务 客户端11月7日电(闫淑鑫)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洽洽食品陷入了一起劳动纠纷,部分银行存款还因此遭到了冻结。 据媒体报道,10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则涉及洽洽食品及其员工劳动争议的执行裁定书。该执行裁定书显示,洽洽食品与崔某存在劳动争议纠纷,因洽洽食品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做出相关裁定,包括冻结、划拨洽洽食品银行存款10089.54元,或查封、扣押、提取、变价其同等价值的其他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洽洽食品今年以来首次陷入劳动纠纷。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年内,洽洽食品涉及的劳动诉讼有10余条。 据了解,洽洽食品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传统炒货、坚果等休闲食品的生产及销售。2011年,洽洽食品正式在A股上市。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洽洽食品为何频频陷入劳动纠纷? 11月7日,洽洽食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和崔姓员工的劳动纠纷可以说是“乌龙事件”。“其实在法院立案之前,我们就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法院得知后,直接终结了执行程序,所以我们是没有被冻结任何账户的。” 而至于其他几起劳动纠纷的处理情况,上述负责人称“也早已结案”。
巨人网络终止百亿重组:弃购以色列游戏公司,后者拟境外上市 巨人网络 推进三年多,巨人网络收购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的交易最终折戟。 11月4日,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巨人网络,002558)发布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称, 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公司或其子公司拟寻求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因标的公司体量较大,为避免触发涉及分拆上市的相关限制性规定,经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司将继续与相关各方友好协商,寻求更适宜的收购方式。 巨人网络公告中所说的标的公司,指的是Alpha。Alpha是为收购Playtika而成立的持股平台,旗下核心性经营资产为Playtika。Playtika是成立于2010年的棋牌游戏公司,总部设在以色列,主要运营休闲社交棋牌类游戏。 巨人网络老板史玉柱对Playtika钟情有加,先是在上市公司之外,组织包括云锋基金、泛海集团、民生信托、弘毅在内的财团,在2016年7月完成了对Playtika的收购,接下来的步骤是希望将其装入上市公司巨人网络之中,财团各金主也能寻得好价格退出。 从2016年10月起,巨人网络开启了对Playtika的重大资产重组,宣布交易方式为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确立的交易对价为305亿元,如若交易完成,上市公司将合计持Playtika100%股份。 在暂停审核、撤回申请文件、调整交易方案、中止审查等波折后,巨人网络在今年7月16日宣布,撤回原申请,并提出了新的收购方案:由发行股份变更为现金收购,从收购100%A类普通股变更为收购标的公司Alpha回购交易完成后42.30%股权,合计支付对价总额不超过110.977亿元。 此后,巨人网络曾多次披露重组进展。 在10月25日的公告中,巨人网络提及,本次重组的交易对价将以现金形式支付,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公司正在与多家银行对接洽谈融资事宜,贷款事项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公司已取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卢湾支行、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为本次重组出具的《贷款意向函》,预计本次重组所涉及的银行借款在本次重组实施前能够足额到位,不会对本次重组构成实质性障碍。 同时,Alpha也在为重组进行方案中所规定的回购计划。巨人网络称,标的公司的回购交易是本次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的公司回购注销股份的资金筹措主要由外部融资资金提供。2019年8月20日,标的公司已与CreditSuisseLoanFundingLLC(瑞士信贷)、GoldmanSachsBankUSA(高盛美国)、UBSSecuritiesLLC(瑞银证券美国)组成的银团签署了正式的融资合同,本次回购所需的资金已经足额到位,并已完成标的公司回购股份的注销,不会对本次重组构成实质性障碍。 即使巨人网络获得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投资人期待中的重组成功并未到来。 2019年7月,深交所就重组事宜向巨人网络下发问询函,巨人网络迟迟未能予以回复。2019年11月2日,巨人网络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议案》,同意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授权公司管理层签署《终止协议》及相关法律文书、办理相应手续等。 谈及终止重组的原因,巨人网络抛出了Playtika将寻求境外上市的说法。 巨人网络解释称,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公司或其子公司拟寻求海外上市,因标的公司体量较大,为避免触发涉及分拆上市的相关限制性规定,经公司董事会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将继续与相关各方友好协商,寻求更适宜的收购方式。 巨人网络还表示,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正式方案尚未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已签署的《股份收购框架协议》未具备全部生效条件,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对公司没有实质性影响。目前,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本次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有序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在巩固自身网络游戏业务优势的同时,开拓并积极布局其他互联网领域,在合适的时机与条件下,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培育基于新技术积累相关的创新型文化产品及业务,并多维度地寻找新技术与公司现有业务的结合点以加大商业化变现能力,提升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更好地回报上市公司全体股东。 巨人网络在10月30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在第三季度,巨人网络营业收入为6.4亿元,同比减少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减少24.59%,同时巨人网络宣布将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不超过25元/股的价格,进行股份回购,回购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且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含)。
盛运环保(维权)实控人所持股票全部冻结,部分股票已遭司法拍卖 安徽盛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运环保,300090.SZ)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公司实际控制人股票遭司法拍卖。 11月4日,盛运环保公告称,公司通过查询“阿里拍卖·司法”网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开晓胜所持有的公司4669.22万股股票被淳安县人民法院拍卖。 此次拍卖的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比例的3.54%,由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6029.68万元竞得。 拍卖完成后,开晓胜持有的公司股票数量将由1.81亿股减少至约1.3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降至10.16%。 盛运环保称,此次拍卖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不产生重要影响,公司控制权不发生变更。但截至目前,开晓胜所持股票已全部处于冻结状态,存在被提起拍卖和强制处理的风险。 由于盛运环保并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及占用资金的违规交易等,今年9月20日,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曾对开晓胜给予警告,处以30万元罚款,并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盛运环保涉及的多项违规担保,大部分来自于开晓胜旗下公司。 此前,开晓胜曾做出承诺,自2018年4月起的12个月内将解除公司所有违规担保。在担保期限之前若有相关债务违约且相应担保未能解除,他将代为承担担保责任。 截至目前,盛运环保为关联方借款提供担保共计31.75亿元,担保债权人已起诉要求公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金额达18.85亿元。 因违规担保、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等,盛运环保正面临大量的债务逾期。截至10月中旬,公司到期未清偿的债务金额合计约46.46亿元。 债务危机发酵后,盛运环保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大幅放缓。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已无为BOT项目提供项目建设总包、建造服务等收入。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4.31亿元,同比下降26.14%;亏损5.52亿元,同比下滑163.43%。 此前,盛运环保已连续两年亏损并净资产为负。截至今年三季度,该公司净资产为负3.99亿元。 盛运环保称,由于流动性不足,公司大部分债务逾期不能清偿,且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等风险。 该公司预计,今年全年将亏损,公司股票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