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软件所控股企业中科软今日登陆上交所主板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2019年9月9日,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应用、服务的大型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927,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 资料显示,1996年3月,中科软前身“北京中科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为其最大股东。成立多年以来,公司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核心,业务涵盖应用软件、支撑软件、系统集成等应用层次,可为客户提供大型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作为资深的行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 2018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排名 47 位,在工信部公布的 2018 年(第 17 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排名 45 位,同时公司入选 2018 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 100 强榜单。 让市场关注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科软现已将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扩展至众多行业领域。 在保险领域,中科软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技术服务与系统集成服务等,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保险行业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医疗卫生领域,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在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领域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在政务领域,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系统集成建设,为众多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客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另外,中科软还在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目前已为非保险金融、教科文、通讯媒体等众多领域的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等。公司同时还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 863项目、核高基等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公司目前已成为 Oracle、IBM,、HP, Microsoft、BEA、BakBone、BMC 及 NEC 等众多 IT 厂商的合作伙伴。 招股书显示,2016-2018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39.08 亿元、43.08 亿元、48.50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97 亿元、2.35 亿元、3.21 亿元,三年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1.40%和 27.48%。 截止发稿,中科软成交价23.30元,首日涨幅44%,触达涨停。
先被曝出控股股东占用资金,后又发生债务逾期。 8月31日,华鼎股份发布公告,经公司自查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控股股东三鼎控股通过供应商及在建工程项目等方面占用公司资金共计5.97亿元(不含利息),紧接着9月6日晚间三鼎控股又公告3.44亿元“17三鼎01”公司债券无法按时兑付。 华鼎股份2011年上市,可上市时1.37亿元净利润即成了阶段性高点,2014年和2015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超9000万元,于是在2017年底公司耗费29亿收购通拓科技进军跨境电商。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通拓科技2018年实际净利润2.21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为78.98%,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06亿元,净利润1.03亿元,也就是说通拓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仅完成业绩承诺的26.28%,截至去年底通拓科技商誉高达15.88亿元,今年或仍有商誉减值损失。 控股股东占用5.97亿后又债务违约 9月4日,联合评级将三鼎控股集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下调,9月6日晚间三鼎控股又公告“17三鼎01”公司债券无法按时兑付的公告,“17三鼎01”在回售到期日未能按期支付本金及利息,自9月6日起停牌。 三鼎控股表示,由于受宏观降杠杆、银行信贷收缩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偿债压力较大,导致公司未能按时偿付三鼎控股发行的公司债(第一期)回售本金及利息。 天眼查显示,三鼎控股集团初始注册资本1亿元,由丁志民、丁尔民、丁军民三兄弟分别持股比例分别为 34.00%、33.00%和 33.00%。除了“17三鼎01”,三鼎控股集团2017年还发行了“17三鼎02”、“17三鼎03”、“17三鼎04”四期债券共20亿元。 事实上早在8月31日,华鼎股份发布公告,经公司自查2019年1月至2019 年7月,公司控股股东三鼎控股通过供应商及在建工程项目等方面占用公司资金共计5.97亿元(不含利息),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0.27%。 不到一周,三鼎控股又曝债务逾期,这使得公司被占用的资金5.97亿元归还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三鼎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3.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53%。其中质押股份3.06亿股,占其所持股总数的97.24%,占公司总股本的26.77%。 上半年财务费用增长242.41% 华鼎股份主要从事高品质、差别化民用锦纶长丝研发、生产和销售,去年公司并购进军跨境电商业务。 2018年1月,华鼎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29亿元购买邹春元、廖新辉等20名通拓科技股东持有的通拓科技100%股权。华鼎股份还拟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亿元,用于垂直电商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 业绩承诺方承诺通拓科技2017-2019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2.00亿元、2.80亿元、3.92亿元。 事实上,通拓科技承诺期内第二年即未完成业绩承诺。2017年和2018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2.21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1.08%、78.98%,8月7日公司公告显示根据业绩补偿协议的约定,决定以1元总价回购业绩承诺方持有的合计2016.40万股的公司股份并予以注销。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36.84亿元,同比增长48.63%,而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0.99%。其中跨境电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06亿元,净利润1.03亿元,也就是说通拓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仅完成业绩承诺的26.28%。 同时,近年来华鼎股份借款大幅增长,2017年-2019年上半年短期借款分别为5.93亿元、7.76亿元、8.60亿元,同期长期借款分别为1.2亿元、7.01亿元、8.19亿元,上半年公司长短期借款共16.79亿元。借款快速上升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升,仅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3774.45万元,同比增长242.41%。
“第一民营宽带股”鹏博士宽带业务持续下滑后的转型之路前景仍不明朗。 日前,鹏博士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为30.74亿、0.48亿,较上年同期减少12.72%、80.83%;营业成本16.8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0.8%。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底公司债务总额60.58亿元,较年初增长42.67%,债务增加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暴增,仅今年上半年财务费用1.27亿元,同比增长49.21%,已跟去年全年1.31亿元财务费用相当。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鹏博士此前的大肆收购造成公司的商誉奇高,今年上半年公司五家主要控股参股子公司有四家亏损,此前收购公司业绩均大幅下滑,今年公司商誉损失或仍有扩大趋势。 营收净利双降 8月29日上半年鹏博士实现营业收入约30.7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72%,实现净利润0.4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0.83%。公司称由于互联网接入业务市场竞争加剧,ARPU值降低,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下降,导致整体营业收入下降,而营业成本反而略有增长。鹏博士上半年营业成本16.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8%。 上半年公司主要的两块业务互联网接入、数据中心及云计算营业收入分别为22亿元、7.6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5.75%、44.71%,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滑8.61%、1.17%。事实上公司的毛利率已连续四年下滑,2014年公司的毛利率有59.35%,此后2015—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59.17%、57.44%、54.11%、50.96%,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仅45.28%。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并购了长城宽带的鹏博士近年来从宽带业务的竞争中已慢慢退败,2017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互联网接入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67.14亿元、52.82亿元、2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08%、20.13%、22.17%。 四家控股参股公司亏2.3亿 鹏博士是一家主要经营以电信增值服务、安防监控、网络传媒三大业务为主的公司。其先后收购北京电信通100%、长城宽带100%、道丰投资100%,分别耗资11.7亿元(含增资4亿元)、17.94亿元、1亿元,合计30.64亿元,此后这三家公司又收购了思朗特科技、都伦传媒、易和讯科技等公司,扩大了网络覆盖及宽带用户规模。 近两年收购标的业绩下滑严重。北京电信通近两年业绩大幅下滑,2017—2019年上半年北京电信通净利润分别为4.07亿、3.47亿、1.33亿元,同期长城宽带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1.86亿元、-1.5亿,道丰投资净利润分别为3171.35万、-490.54万元、-2457.14万元。 上半年鹏博士五家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更是有四家亏损,共亏损2.33亿元,若下半年不能扭转颓势,今年公司或有较大商誉减值损失。 事实上2018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1亿元,主要系公司大幅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以及大幅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所致,截止到去年底公司商誉仍达22.89亿元,占公司净资产30%。 财务费用1.27亿同比增近五成 宽带业务的大幅下挫公司迫切想要转型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近年来公司一直试图从互联网接入业务延伸到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领域。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数据中心及云计算营业收入分别为13.54亿元、7.6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9.74%、24.88%,毛利润占比分别为19.21%、24.91%,相比互联网接入业务仍较低。 并且鹏博士还以现金9000万美元(约合5.97亿元)收购香港PLD Holdings Limited 93%股权将太平洋光缆项目收入囊中,为了筹措资金,2018年公司间接控股公司 Pacific Light Data Communication Co., Limited 向法国外贸银行新加坡分行借款6540万美金定向用于光缆建设。 这些极大地增加公司负债。截至2018年底公司债务总额60.58亿元,较年初增长42.67%。其中短期债务7.42亿元,长期债务53.16亿元,公司应付债券合计48.60亿元。债务增加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暴增,仅今年上半年财务费用1.27亿元,同比增长49.21%,已跟去年全年1.31亿元财务费用相当。 8月17日公司公告披露,拟将公司北京地区的家庭宽带用户约125万户、政企宽带及互联网专线用户约2.2万户归属权转让给北京联通,由北京联通承担上述用户的服务及运营,公司将作为北京联通的服务提供方及渠道代理方,北京联通在合作期间拟以20亿元分期向公司支付转让上述用户的对价及服务费用。 本次业务转让后,公司家庭宽带用户及政企宽带用户数量将分别减少125万户和2.2万户,减少比例分别占公司全部用户数量的10%和11%。 近年来鹏博士股价持续下跌到仅为7.13元每股,市值仅为102.1亿元,而在2015年其在高峰时股价曾飙升到46.80元每股(前复权)对应的市值达到670.18亿元,四年时间市值蒸发了568.08亿元。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长江商报●长江商报记者 明鸿泽 上市不过5年,创始人刘光就从东方网力出局了。 前晚,东方网力公告称,公司易主事项获得监管部门批文。 东方网力由刘光领衔创办的。招股书显示,刘光毕业于南京河海大学计算机系,曾供职于银行,2000年5月创办东方网力。2014年1月29日,东方网力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一家知名的安防上市公司。 东方网力在财报中称,公司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视频管理平台与安防人工智能平台的提供商。 然而,去年以来,东方网力经营业绩接连滑坡。去年,其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为3.15%,同比下降18.22%。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降至0.33亿元,同比下降74%,如果扣除处置资产等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为-0.27亿元。这是公司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 公司陷入亏损,实控人刘光也遇上了危机。截至目前,刘光所持东方网力的股权质押率高达93.25%,且因涉及诉讼,所持股权全倍被司法冻结。而这一危机,从去年就开始。 无奈之际,今年3月末四月初,刘光筹划出让控股权,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委托所持股权表决权等途径,撤离一手创办了19年的公司。由此,四川省国资委旗下的川投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川投信产)接盘。 备受关注的是,东方网力应收账款回收不力,上半年6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九成的款项未收回。或因如此,公司存在不小的流动性压力。 创始人诉讼缠身让出控股权 东方网力的控制权转让有了实质进展。 9月4日晚,东方网力发布公告,称川投信产转来的反垄断审查通过的批文。根据此前签署的相关协议,公司控股股东现变更为川投信产,实控人由刘光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今年4月4日,东方网力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刘光、董事蒋宗文分别与川投信产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二者分别将其持有的5438.5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6.36%)、95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1.11%)转让给川投信产。 同时,刘光还将转让后剩下的1.63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9.09%)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川投信产行使。 根据公告,截至目前,本次股权转让的全部股份已经全部过户至川投信产的名下,川投信产现直接持有东方网力8945.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48%,跻身公司第二大股东。加上刘光的表决权委托,川投信产控制有公司26.57%,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刘光是东方网力的创立者,可谓是费尽心血、历尽艰辛,才将东方网力一步步做大,并成功登陆A股市场。 然而,如今刘光已落寞,不仅十分无奈地出让了东方网力的控制权,而且,其所持股权大部分被质押。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刘光持有东方网力16.3亿股,质押1.52亿股,股权质押率约为93.25%。 此外,刘光所持东方网力全部股权被司法冻结。今年8月23日,东方网力公告,经公司多方查证,获悉刘光所持公司股份分别被北京、深圳等地司法冻结。截至公告日,刘光持有公司2.28亿股(今年7月实施了送转股),这些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冻结原因,除了个人借款纠纷外,则是刘光为相关人员提供担保。 值得一提的是,刘光股权质押率高达93.25%,也存在被动减持风险。 去年以来,东方网力经营业绩接连下降。去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2.47亿元、3.15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1.17%、-18.22%。今年上半年,二者分别为6.08亿元、0.3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53%、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降122.58%。 二级市场上,或受经营业绩接连下降影响,股价跌跌不休。2016年9月5日,其股价为23.74元/股,昨日,受易主事件影响,股价直奔涨停,收报6.23元/股,考虑到送转股因素,跌幅也达到六成。由此可见,刘光存在被平仓风险。 应收款回收不力流动性不足 东方网力经营业绩不佳,流动性问题已经凸显。 东方网力专注于自身主业,原本有着很强竞争力。根据国际调研机构IHS报告,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东方网力在VMS(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从客户情况看,东方网力与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客户联合成立实验室,承接了不少国内外重大活动。 然而,东方网力经营业绩依旧不佳。这,或与其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密切相关。 东方网力的应收账款增长迅猛。2014年底,公司上市当年,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78亿元,当年营业收入6.40亿元。此后是一路飙升,2015年至2017年,应收账款分别为7.07亿元、12.50亿元、18.18亿元,去年底达27.08亿元。 来看去年底的应收账款,较2017年增长8.9亿元,增幅为48.95%,远超当年营业收入21.17%的增速。根据账龄划分,半年内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3.75亿元、半年至1年的为5.24亿元,合计为18.99亿元。当年,公司营业收入22.47亿元、当年下半年营业收入13.59亿元,以此推算,去年下半年,公司销售出去的产品(劳务、技术)几乎无分文回款。去年全年,超过84.49%的销售收入未回款。 今年上半年,这一状况无丝毫改变。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而账龄在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5.60亿元,占比为92.10%。销售6.08元、5.6亿元未收到款,这对公司业绩及现金流影响显而易见。 去年,东方网力的资产减值损失达2.40亿元,其中坏账损失就达到1.29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东方网力还存在少计提坏账准备进而增利行为。去年,公司对账龄在半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按0.47%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而在今年上半年,账龄在半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公司计提的比例为0%。仅此一项,至少影响公司263万元净利润。 受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影响,东方网力流动性已经明显不足。 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5.27亿元,加上8.33亿元理财产品,合计为13.60亿元。公司受限资产12.28亿元,其中保证金约为0.30亿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13.27亿元,定向可转债3.5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27亿元,合计为19.07亿元。可以动用的资金与短期债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今年一季度,东方网力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32亿元,同比下降116.40%。在这种形势下,公司财务承压明显。 如今,易主国资后,实控人不存在财务危机,东方网力融资之路也变得顺畅了,预计流动性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近日,已经披星戴帽的欧浦智网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95.5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681.74万元,同比减少144.5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6.83亿元,净资产为-26.05亿元。 面对这份并不如意的财报数据,欧浦智网总结了了上半年“措手不及”的工作状态。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集中在恢复生产,处理债务及应对诉讼、完善内控管理等工作。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10月起欧浦智网受到诉讼、债务逾期影响,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上半年欧浦智网仍处在多宗诉讼中,涉诉金额逾30亿,导致公司土地房产、部分银行账户被查封。 欧浦智网表示,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未清偿,公司被部分债权人起诉,同时,存量贷款被不断压缩,资金流动性压力凸显。因经营活动受到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偿债压力,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的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 而且,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中基投资持股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7.4264%,质押股份比例高达99.99%,且目前已全部被司法冻结。如中基投资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处置,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作为一家集智能化物流、综合电商平台和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欧浦智网业务范围涉足钢铁、金融等行业。 目前,公司拥有“欧浦钢铁交易市场”和“欧浦钢网”两大主体,以“智能物流+电商平台+供 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诠释现代钢铁物流。其中,欧浦钢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约350亩,公司拥有和管控的仓储能力达270万吨,年加工能 力达340万吨,曾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欧浦钢铁交易市场整合钢铁生产、供应和销售体系, 已成为高集约、多功能、大规模的现代化钢铁物流基地。 不过,由于重重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仓储业务缩减,加工和钢贸业务已基本停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泰信托又卷入上交所对上市公司的问询之中。 9月5日,新黄浦(600638)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半年报事后审核问询函,内容涉及预付款项、长期股权投资、房地产开发业务等四大项共计10个问题。 上交所明确指出,新黄浦对其重要参股子公司中泰信托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3.36亿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业界观察人士表示,“2017年以来,中泰信托风波不断。先后遭遇被监管暂停集合信托业务、多只信托产品延期兑付、业绩下滑、管理层要员接连出走、实际控制人阳光化迟迟没有进展等诸多困境。此番,上交所追问其股东是否做好充分的减值计提,其实反映出监管部门的又一负面评价。” 对此,中泰信托相关人士向信托百佬汇记者回应称,“中泰信托已根据股东方新黄浦的要求准备相关文件及资料。” 四大问题指向中泰信托 上交所表示,2019年半年报中,新黄浦对其重要参股子公司中泰信托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3.36亿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因此,要求新黄浦补充披露有关中泰信托的四方面信息: (1)中泰信托的业务概况、经营模式、利润贡献、风险敞口和主要合作方,以及主要合作方是否与公司主要股东存在关联关系或潜在利益安排。 (2)以列表形式披露中泰信托发行的信托计划名称、规模、投向、期限、杠杆率以及是否出现逾期等情况,若出现逾期,中泰信托是否应承担潜在的还款义务。 (3)结合公司投资入股中泰信托的主要协议条款等因素,详细分析公司在上述投资中享有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决策权、收益权、具体分红比例等权利,以及资金投入、风险承担、潜在兑付和担保等义务。 (4)结合中泰信托的经营情况,说明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测试的具体过程,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审慎。 股东阳光化迟迟无进展 中泰信托年报显示,其股东总数6家。 持股在10%以上的股东包括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闻控股”)、新黄浦和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联投资”),三者分别持股31.57%、29.97%和20%。 不可不提的是,华闻控股、广联投资与新黄浦存在关联关系。华闻控股持有广联投资63.71%股权,华闻控股及广联投资分别持有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新华闻”)50%的股权,上海新华闻则持有新黄浦25%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再往上一层,北京信托-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德瑞信托计划”)持有华闻控股100%股权。 这看似复杂的股权关系指向一个特殊的结论:北京信托-德瑞信托计划这一金融产品,是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 据信托百佬汇记者多方调查确认,在上海银保监局力促信托股东阳光化的背景下,德瑞信托计划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目前保持“三国”版图,始终未达到监管部门提出的实际控制人“阳光化”的要求。 由于实际控制人不明给中泰信托这一持牌金融机构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2017年12月14日,中泰信托收到上海银监部门下发的《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 [2017]14号),相关措施即: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再募集。 上海银监局表示,中泰信托作出整改后,应向上海银监局提交整改报告。上海银监局将视验收检查情况决定是否解除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在未收到《解除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之前,这份《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继续有效。 然而,将近三年过去了,中泰信托经营每况愈下,但股东阳光化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令业界一片哗然。 上半年净利不足亿元 截至2018年末,中泰信托信用风险资产合计48.1亿元,不良信用风险资产4.79亿元,不良率达到9.96%。 与高企的不良率相对应的是近几年中泰信托经营业绩的下滑,中泰信托2018年年报显示,该司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下降三成;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下降四成。截至2018年末,其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88亿元,较年初的372亿元下降两成。 来自银行间市场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中泰信托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实现净利润0.94亿元。两项关键业绩指标,均在榜单排名尾端。 值得一提还有,中泰信托的管理层屡屡变动。 2017年9月,执掌中泰信托11年之久的周雄正式向公司提交辞职申请。时任公司副总裁的陈乃道于2018年2月开始代为履行总裁职务,直至2018年年底,上海银保监局筹备组正式核准陈乃道出任中泰信托总裁的任职资格。但正式履新中泰信托总裁半年之后,陈乃道向公司提交了辞呈。目前,中泰信托董事长吴庆斌代为履行总裁职责。 与此同时,中泰信托近期屡屡收到监管罚单,不少项目也曝出延期兑付风波。 针对上交所此次问询,中泰信托相关人士表示,2007年2月5日,经上海银监局沪银监复[2007]61号文件批复同意,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名称为上海新黄浦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黄浦”)作为新股东,受让公司29.97%股份。目前新黄浦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中泰信托已根据股东方新黄浦的要求准备相关文件及资料。中泰信托2018年度经审计财务报表已通过公司年度报告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2019年度各月度财务信息均按监管要求逐月如期提交监管机关。”
日前,西部牧业(300106.SZ)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43亿元,与去年同期3.31亿元相比,增幅不足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87万元,相较于2018年上半年-0.42亿元,增幅在104%以上。 对此,西部牧业方面表示,2019年上半年以来,公司面对当前经营现状,抓住发展时机,挖掘基础潜力,对标同行先进榜样,加大债权清收力度,抓好下属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盈利能力;在2018年度深化改革后,公司剥离部分养殖业务股权、资产,大量偿还银行贷款,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金融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行的全员分层次竞聘上岗工作已全部完成、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下属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工作也已经完成,在巩固2018年以来改革取得的各项成果基础上,公司上下团结一心,通过不断努力,最终2019年半年度成功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据悉,西部牧业是新疆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旗下全资子公司西牧乳业拥有三个获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即西悦、因爱宝贝和西悦茗星;旗下控股子公司花园乳业拥有两个获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即花园和花园童话。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花园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接近1.74亿元,同比增幅在12%以上;净利润约为465万元,同比增长41%左右。 西部牧业方面表示,花园乳业在保证疆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疆外市场开拓力度,销售收入、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提升。 尽管西部牧业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业绩表现还不错,但是,其旗下全资子公司在推行职业经理人之后,却依然处于净亏之中。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西牧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6586.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左右;实现实现净利润约为-777.5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61%左右。 西部牧业方面表示,西牧乳业通过优化婴幼儿奶粉产品的配方,对原有配方进行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流程管控、质量监控;实行计件工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以上措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的重点培训,质量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顺利通过对内对外的各项检查;同时不断加强市场营销,逐步释放产能,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减亏。 《五谷财经》注意到,截止2019年上半年末,西部牧业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1.31亿元,在总资产中比例接近12%,同比增幅在6%以上。 对此,西部牧业方面表示,主要原因为公司下属子公司泉牲牧业、西牧乳业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销售量,应收账款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 据悉,飞鹤乳业、君乐宝乳业、伊利股份、宜品乳业、和氏乳业、雅士利国际、三元股份、惠氏、雅培、达能等龙头奶粉企业,由于品牌知名度高、销售势头良好,因此,都在采用预收模式销售奶粉,即经销渠道打款之后,厂家才会发货,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厂家的现金流。 投资者可能就要问了,为何西牧乳业不采用预收模式,反而选择赊销模式呢? “西牧乳业因为使用过期原料,曾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也纷纷予以曝光,这让西牧乳业旗下奶粉元气大伤,社会口碑跌落谷底,渠道和门店纷纷敬而远之,”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五谷财经》,为了扭转困局,西部牧业大胆地启动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将全资子公司西牧乳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全权打理,从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效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西牧乳业为了招商、卖货,只能采取赊销的方式,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举措,希望管理团队能够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大量坏账。” 从财务指标来看,赊销模式虽然让西牧乳业(注:西部牧业全资子公司)减亏了,但是却影响到了西部牧业的现金流。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西部牧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约为-0.21亿元,与去年同期0.4亿元相比,降幅在151%以上。 对此,西部牧业方面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入净额大幅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