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正成为红筹企业竞相选择的舞台。在联想集团、旷视科技宣布拟科创板上市后,1月29日晚,上交所正式受理百济神州有限公司(简称“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申请。百济神州拟募资200亿元,由中金公司、高盛高华保荐。此前,百济神州已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上市,若此次成功登陆科创板,将成为首个三地上市(美股+H股+A股)的创新药企,具有标杆意义。 多款药物商业化销售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自成立以来,公司共有两款自主研发药物处于商业化阶段,分别为BTK小分子抑制剂百悦泽(BRUKINSA,泽布替尼胶囊)和抗PD-1单抗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 百悦泽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上市,于2019年11月在美国开始商业化销售。百悦泽和百泽安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并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0年3月在中国开始商业化销售。 据招股书介绍,百悦泽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和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这也奠定了百济神州在中国抗癌药领域领军者的地位。百泽安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的合作是迄今为止中国药物授权交易首付款和交易总金额最高的合作。2021年1月12日,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达成合作,出售百泽安,首付金额高达6.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超22亿美元。 在中国,百悦泽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2020年12月28日,百悦泽的两项附条件获批适应症及百泽安的两项附条件获批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将于2021年3月1日生效。2021年1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百泽安联合两项化疗方案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患者。这是百泽安在中国获批的第三项适应症,也是首项肺癌适应症。 据招股书介绍,除百悦泽和百泽安已在美国、中国获批的5个适应症以外,公司也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22项新药或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预计于2021年及以后陆续获得相应批准。 大手笔研发构建创新平台 百济神州丰富在研产品管线和潜在商业化产品组合,为公司持续增长提供动力。2017年-2019年,百济神州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11亿元、13.1亿元、29.54亿元,202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4.59亿元。同期,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50.88%、223.03%、452.66%。因此,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公司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为-9.82亿元、-47.47亿元、-69.15亿元及-81.04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43.03亿元。 据招股书介绍,百济神州已建立了多样的抗肿瘤靶点及药物技术平台,研发体系覆盖分子靶向药物、免疫肿瘤学疗法、联合疗法等。 公司的研发引擎可实现与生产和临床开发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发挥研发平台的创造力,为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产品管线。截至2021年1月,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超过210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40%,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超过60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超过25项III期或潜在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 除了前述提到的百悦泽和百泽安外,百济神州另有1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已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共有47款,包括7款商业化阶段药物、5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其中,公司共有两款自主研发药物正在上市销售,1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的NDA已被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8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在研阶段以及36款临床或商业化阶段合作产品。 又一家红筹企业 百济神州是一家设立于境外开曼群岛并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 2016年2月8日,百济神州以“BGNE”为股票代码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2018年8月8日,百济神州再次以“616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港股所双重一级上市的中国医药公司,也是首批在港交所上市的创收前生物科技公司之一。 2020年11月16日,百济神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并将在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相关人民币股份均为新股份,且将不涉及转换现有股份及美国存托股份。如今,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 公司选择了为境外已上市红筹股设计的上市标准,即“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公司科创板IPO股票面值为0.0001美元并以人民币为股票交易币种在科创板进行交易。 此次冲刺科创板,百济神州拟募集资金200亿元,投向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第一大股东安进持股比例为20.36%;高瓴资本总计持有百济神州12.43%的股份。招股书称,报告期内,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因此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截至目前,科创板已吸引了9家红筹企业。其中,华润微、中芯国际、九号公司已上市;吉利汽车、格科微已过会;依图科技在审核问询中;联想集团、旷视科技已接受科创板上市辅导,拟发行CDR于科创板上市。
新冠疫苗逐步迈向终端市场,疫苗后续的运输、派发成为防疫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近期海尔生物超低温设备群再添新成员,创新超低温疫苗转运箱,在不适用电力供应,依靠制冷剂,能将-70℃稳定温度延长到25天,打破行业最长18天的纪录。“新冠疫苗-70℃的存储条件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完善疫苗冷链服务。”海尔生物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陈海涛说。海尔生物最新推出的超低温转运箱,通过采用独特的真空绝热技术,能更好应对长距离转运复杂性,增加运输安全性,还增加周转天数,提高流通次数,让新冠疫苗接种更方便快捷。超高的技术壁垒,让高端医冷设备早已经摆脱价格战的竞争模式。陈海涛向记者表示:“用户会以功能、性能可靠性为首要考量指标,公司旗下产品在信息化、精准温控上都领先业内,在欧洲公司的物联网超低温解决方案曾以最高价中标。”陈海涛表示:“每一款产品上市之前,都会在高温高湿这类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运转测试半年以上,并且整个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瑕疵,才会批准面世。”据其介绍,公司多款设备已经列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指导用品中,目前占据了全球1/3左右的市场份额。疫苗储运无小事,从降温工艺到静态储存,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最好的解决方案一定是以超低温冷链解决方案作为运输载体。”陈海涛表示,专业级别的超低温冷柜,可以实现均衡控温,并且通过物联网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监控。海尔生物凭借设备多样性,实现“动态冷链”全场景覆盖,同时围绕疫苗安全提供一系列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在流通过程中,智控冷链转运箱不仅便于搬运,保障大量疫苗集中快速转运到位,提高接种效率,还能实现超长控温以应对多变运输环境、智慧物联管理随时查看保温状态,保证-70℃稳定的冷链环境,最大限度地确保疫苗品质。除了能保障疫苗在-70℃条件下安全运输,海尔生物还能提供新冠疫苗专属存储服务。海尔生物医疗率先落地了-196℃至8℃全温域全场景生物制品安全存储场景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公司创新海乐苗智慧疫苗安全接种方案,能够实现疫苗接种的安全管理。陈海涛表示:“海尔生物超低温冰箱的物联网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完成疫苗的监控,提供更高级安全保障。”据介绍,医护人员在疫苗管理过程中,随时查看箱内的温度变化,监控冰箱运行状态、开关门记录等。
1月31日晚间,中芯国际(688981)确认正式从OTCQX(美国场外交易市场)撤出。公告显示,中芯国际1月29日获得OTCQX市场营运者美国场外交易集团(OTC Markets Group)通知,公司的美国预托股份(ADS)于2021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交易开始前已从OTCQX市场撤出。按此前1月6日晚间的公告,根据相关行政命令和相关监管指引,中芯国际应从1月6日交易结束时被撤出OTCQX市场,公司的证券将不再具有资格在OTC link ATS上报价或交易。公告显示,中芯国际美国预托股份于2019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后,公司美国预托证券于OTCQX市场进行交易。不过,在1月10日,中芯国际再次披露,公司获OTCQX市场营运者美国场外交易集团通知,其监管机构通知美国场外交易集团,他们已改变了有关行政命令生效日期的立场,现在允许公司的证券交易持续到2021年2月1日。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中芯国际本次被撤出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与之前一则美国禁令不无关系,根据中芯国际于2020年12月4日发布的公告,中芯国际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公司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后,美国人士将被限制对中芯国际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及其相关的衍生品进行交易: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4日开始的60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买入公司证券;365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交易公司证券。关于具体法规限制,参照美国总统于2020年11月12日发布的相关行政命令。而在去年12月20日晚间,中芯国际还公告确认,美国商务部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中芯国际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适用于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产品或技术,供应商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出口许可才能向公司供应;公司表示,该事项对10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研发及产能建设有重大不利影响。在美国“拉黑”行为发生后,资本市场亦掀起了阵阵涟漪。当地时间1月4日,伦敦股票交易所集团全资拥有的富时罗素公司(FTSE Russell)宣布,自1月7日开盘起,将从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和富时中国A股指数中删除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三家公司股票。此前,在美国总统相关行政命令颁布后,纽交所、MSCI、标普道琼斯指数有限公司和纳斯达克等指数供应商,也开始将一些中企移除出指数。事实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受美国“拉黑”行为影响的不止中芯国际一家中国企业。例如,纽交所摘牌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决定经过多次“变脸”。2020年12月31日,纽交所声明,为遵守特朗普政府禁止美国人投资“有军方背景的中国企业”的行政令,将启动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摘牌程序,并于2021年1月7日至1月11日暂停交易。随后在今年1月5日,纽交所再次声明,不再计划将中国三大运营商摘牌,三家公司将继续上市交易;但两天后,这一决定再次被推翻,三大运营商将继续被摘牌,并于1月11日起暂停交易。1月2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港股发布公告:已于2021年1月20日向纽交所提出书面要求,要求纽交所董事会的一个委员会复议摘牌决定。公告指出,根据纽交所上市公司手册,复议将被安排在提出覆议要求之日起至少25个工作日后举行。该公司已要求该委员会推翻该决定,及在复议该决定前暂缓暂停美国存托证券(ADR)买卖。
科创板正成为红筹企业竞相选择的舞台。在联想集团、旷视科技宣布拟科创板上市后,1月29日晚,上交所正式受理百济神州有限公司(简称“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申请。百济神州拟募资200亿元,由中金公司、高盛高华保荐。此前,百济神州已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上市,若此次成功登陆科创板,将成为首个三地上市(美股+H股+A股)的创新药企,具有标杆意义。多款药物商业化销售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自成立以来,公司共有两款自主研发药物处于商业化阶段,分别为BTK小分子抑制剂百悦泽(BRUKINSA,泽布替尼胶囊)和抗PD-1单抗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百悦泽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上市,于2019年11月在美国开始商业化销售。百悦泽和百泽安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并分别于2020年6月和2020年3月在中国开始商业化销售。据招股书介绍,百悦泽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和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这也奠定了百济神州在中国抗癌药领域领军者的地位。百泽安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的合作是迄今为止中国药物授权交易首付款和交易总金额最高的合作。2021年1月12日,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达成合作,出售百泽安,首付金额高达6.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超22亿美元。在中国,百悦泽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2020年12月28日,百悦泽的两项附条件获批适应症及百泽安的两项附条件获批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将于2021年3月1日生效。2021年1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百泽安联合两项化疗方案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 NSCLC)患者。这是百泽安在中国获批的第三项适应症,也是首项肺癌适应症。据招股书介绍,除百悦泽和百泽安已在美国、中国获批的5个适应症以外,公司也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22项新药或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预计于2021年及以后陆续获得相应批准。大手笔研发构建创新平台百济神州丰富在研产品管线和潜在商业化产品组合,为公司持续增长提供动力。2017年-2019年,百济神州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11亿元、13.1亿元、29.54亿元,202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4.59亿元。同期,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50.88%、223.03%、452.66%。因此,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公司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为-9.82亿元、-47.47亿元、-69.15亿元及-81.04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43.03亿元。据招股书介绍,百济神州已建立了多样的抗肿瘤靶点及药物技术平台,研发体系覆盖分子靶向药物、免疫肿瘤学疗法、联合疗法等。公司的研发引擎可实现与生产和临床开发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发挥研发平台的创造力,为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产品管线。截至2021年1月,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超过210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40%,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超过60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超过25项III期或潜在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除了前述提到的百悦泽和百泽安外,百济神州另有1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已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共有47款,包括7款商业化阶段药物、5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其中,公司共有两款自主研发药物正在上市销售,1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的NDA已被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8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在研阶段以及36款临床或商业化阶段合作产品。又一家红筹企业百济神州是一家设立于境外开曼群岛并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2016年2月8日,百济神州以“BGNE”为股票代码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2018年8月8日,百济神州再次以“616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港股所双重一级上市的中国医药公司,也是首批在港交所上市的创收前生物科技公司之一。2020年11月16日,百济神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并将在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相关人民币股份均为新股份,且将不涉及转换现有股份及美国存托股份。如今,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公司选择了为境外已上市红筹股设计的上市标准,即“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公司科创板IPO股票面值为0.0001美元并以人民币为股票交易币种在科创板进行交易。此次冲刺科创板,百济神州拟募集资金200亿元,投向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第一大股东安进持股比例为20.36%;高瓴资本总计持有百济神州12.43%的股份。招股书称,报告期内,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因此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截至目前,科创板已吸引了9家红筹企业。其中,华润微、中芯国际、九号公司已上市;吉利汽车、格科微已过会;依图科技在审核问询中;联想集团、旷视科技已接受科创板上市辅导,拟发行CDR于科创板上市。
1月27日,据广东媒体《南方plus》报道,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广东省珠海市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对此,1月27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珠海市国资委,一位负责回答媒体提问的工作人员说:目前暂时未有可披露的事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显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格力集团)和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华发集团)均为珠海国资委全资持有。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71亿元,同比下降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0124亿元,同比下降0.9%。全国税收收入154310亿元,同比下降2.3%;非税收入28585亿元,同比下降11.7%。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56791亿元,同比下降8.9%。 2.国内消费税12028亿元,同比下降4.3%。 3.企业所得税36424亿元,同比下降2.4%。 4.个人所得税11568亿元,同比增长11.4%。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535亿元,同比下降8.1%。关税2564亿元,同比下降11.2%。 6.出口退税13629亿元,加上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安排的920亿元,全年实际办理出口退税14549亿元。 7.城市维护建设税4608亿元,同比下降4.4%。 8.车辆购置税3531亿元,同比增长0.9%。 9.印花税3087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774亿元,同比增长44.3%。 10.资源税1755亿元,同比下降3.7%。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7061亿元,同比增长13.7%;土地增值税6468亿元,同比增长0.1%;房产税2842亿元,同比下降4.9%;耕地占用税1258亿元,同比下降9.5%;城镇土地使用税2058亿元,同比下降6.2%。 12.环境保护税207亿元,同比下降6.4%。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1153亿元,同比增长2.8%。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8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096亿元,同比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92亿元,同比增长3.3%。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36337亿元,同比增长4.4%。 2.科学技术支出9009亿元,同比下降4.9%。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33亿元,同比增长3.6%。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581亿元,同比增长10.9%。 5.卫生健康支出19201亿元,同比增长15.2%。 6.节能环保支出6317亿元,同比下降14.1%。 7.城乡社区支出19917亿元,同比下降20%。 8.农林水支出23904亿元,同比增长4.4%。 9.交通运输支出12195亿元,同比增长3.2%。 10.债务付息支出9829亿元,同比增长16.4%。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3489亿元,同比增长10.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62亿元,同比下降11.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992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2亿元,同比增长15.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7999亿元,同比增长28.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715亿元,同比下降12.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5284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76503亿元,同比增长1%。 三、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778亿元,同比增长20.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9.1%;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28.1%。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544亿元,同比增长10.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874亿元,同比下降11.4%;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70亿元,同比增长27.6%。
27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称,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记者获悉,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