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研发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等影响,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总体上涨,主要国家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上升。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整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3.1万亿美元至3.2万亿美元之间。”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一方面,我国经济延续持续复苏态势,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制造业PMI创下年内新高,预示着良好的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完善,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王春英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挑战显著增多,预计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姚进)
12月5日,在雪球嘉年华现场,雪球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楠对外宣布公司完成1.2亿美元E轮融资。 此次融资由兰馨亚洲投资集团独家投资,瑞银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此前雪球完成了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千橡投资和蚂蚁集团,融资总金额超过1.7亿美元。 雪球成立于2010年,通过高黏性的投资社区抓住高质量用户入口,构建了权益投资市场独特的内容和用户生态。从社区出发,雪球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免费行情资讯和便捷高效的股票、基金和私募交易服务,构建了投前决策-投资交易-投后陪伴的服务链路。 “雪球过去十年始终专注为用户创造价值,雪球的成长是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内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走向IPO而同步壮大的。恰逢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周年,雪球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上一个十年的变迁,为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和闭环交易服务。在下一个十年,雪球会持续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做值得用户信赖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李楠表示。 李楠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持续的业务升级和产研投入,始终围绕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丰富且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平台的服务,实现雪球“连接人与资产,让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的使命。同时,本轮融资也将继续用于对优秀人才的招募。 兰馨亚洲董事总经理李基培先生表示:“雪球具有极佳的用户口碑和用户粘性,尤其是在社区和内容建设上构筑了极强的壁垒,占领了中国最优质投资者群体的心智,期待公司在内容和社区上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进一步扩大在新中产用户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年轻一代用户,在匹配人与资产、促进投资交易线上化的过程中与用户共同成长,创造更多独特的价值,让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跨境电商平台大眼睛买买买完成4000万美元 B+ 轮融资。据光速创投报道,大眼睛买买买近日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的 B+ 轮融资,由兰馨亚洲投资集团领投,现有投资者光速中国基金与海纳亚洲创投跟投。大眼睛买买买创立于2017年,是一个专注化妆品的跨境电商平台,包括了彩妆、护发护肤、身体护理、面膜、母婴用品等品类。本轮融资将被其用于国际团队组建,以及全球供应链和品牌专家资源的革新和整合。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全球音乐厂牌 peermusic 等达成战略合作。记者获悉,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宣布与独立音乐版权公司 peermusic、独立音乐数字版权联盟 Merlin Network 以及独立音乐出版公司的 The Royalty Network 正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并与日本音乐厂牌 SPACE SHOWER 合作展开升级。即日起,腾讯旗下 QQ 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 K 歌等平台将全面上线相关厂牌的音乐内容与日本流行风向标的音乐榜单,并围绕艺人推广,内容共创等展开更多合作及探索。 东南亚 传微软与 Bukalapak 达成1亿美元投资协议。据 Bloomberg 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公司与 Bukalapak 宣布达成投资协议,该投资协议总值约达1亿美元。根据协议,Bukalapak 将使用微软 Azure 作为其首选云平台去支撑其1200万商家和1亿客户的服务。据悉 Bukalapak 此轮融资的目标金额为2亿美元,该公司同时也在寻找其他投资者。但该消息暂未得到官方回应。 印度 印度药企 Gland Pharma 决定11月9日首次公开募股。据 The Economic Times 报道,印度药企 Gland Pharma 决定本月9日首次公开募股,这也将成为印度医药领域规模最大 IPO。该公司期望通过此次 IPO 募资650亿卢比(约8.67亿美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490~1500卢比(19.89~20美元)。 印度智能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Leena AI 完成800万美元融资。据 Inc42 报道,本轮融资由 Greycroft 领投。Leena AI 创立于2015年,通过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咨询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的招聘和管理效率。该笔资金将被用于加速产品研发和扩大市场。 非洲 非洲电信运营商 Teraco 开始建造非洲最大单站点数据中心。据 IT News Africa 报道,非洲电信运营商透露已经开始在南非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电力负荷为38兆瓦,计划被命名为 JB4,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建成后该中心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数据中心。JB4 是 Teraco 的第七个数据中心开发项目,建成后 Teraco 提供的功率负载能力将达到到110兆瓦以上。 拉美 拉美商业安全与信息服务提供商 Emptor 开拓哥斯达黎加业务。据 LatamList 报道,拉美领先的商业安全与信息服务提供商 Emptor 近日宣布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哥斯达黎加,至此,Emptor 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拉美哥斯达黎加、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巴拿马、厄瓜多尔、智利和巴西八个国家,可以为客户提供背景查询、身份确认和企业信用查询等商业信息服务。 其他 俄罗斯电商 Ozon 申请赴美 IPO。据新浪财经报道,俄罗斯在线零售商 Ozon 近日表示,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 IPO 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发行其美国存托股票。该公司暂定筹资金额为1亿美元。但据俄罗斯投行 Renaissance Capital 估计,此次 IPO 的规模最高可能达到5亿美元。 以色列康复技术研发商 Nurami Medical 完成600万美元融资。据桔子科技报道,以色列医疗术后康复技术及产品研发商 Nurami Medical 近日完成600万美元融资,由 Almeda Ventures 领投,GlenRock 跟投。Nurami Medical 致力于研发外科手术智能纳米纤维技术,目前正在开发可促进软组织手术后愈合的技术,其首款产品 ArtiFascia 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该产品旨在治疗和修复颅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硬脑膜。 图|图虫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Sensor Tower:30个手游发行商10月全球吸金21亿美元,环比增长9%。记者获悉,Sensor Tower 商店情报平台发布2020年10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收入排名榜单。榜单中30个手游发行商10月全球吸金21亿美元,环比增长9%,占当期全球手游总收入30.5%。 阿里巴巴 eWTP 枢纽在马来西亚启用。记者获悉,阿里菜鸟又一个 eWTP 数字枢纽近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运行。这将帮助马来西亚成为高增长性的区域物流中心,带来本地化的24小时配送和跨境72小时配送。 东南亚 新加坡会计工具 Osome 完成3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据 KrASIA 报道,总部位于新加披的商用会计工具 Osome 获300万美元注资,投资方为 XA Network 和 AltaIR Capital,此笔资金将作为公司2019年开始的种子轮融资的一部分。该公司创立于2018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中小企业提供商业登记、会计、公司年报制作和工资管理等服务,减小公司行政成本。该笔资金将被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在新加坡、香港和英国的市场。 新加坡 KK 基金与日本 IGPI 联手推动东南亚跨境业务发展。据 e27 报道,新加坡风投公司 KK 基金近日宣布与日本管理咨询公司 Industrial Growth Platform (IGPI) 合作,旨在帮助东南亚地区大型企业推动跨国业务的发展。同时,双方将合作成立加速器 SEA Point,旨在推动企业跨境合作和在新的领域进行创业。该项目的合伙人表示:“东南亚地区有很多针对小微企业的创业孵化器,然而大公司想要投资新领域和创业的需求却被忽略,我们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提供服务。” 印度 印度 Reliance Retail 获13亿美元融资。据 YOURSTORY 报道,印度连锁零售商Reliance Retail 宣布从沙特 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 获得955.5亿卢比(约13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后,沙特 PIF 将持有 Reliance Retail 公司2.04%的股份。过去两月中,Reliance 集团的总融资金额已达4726.5亿卢比(约64亿美元)。 印度智能招聘平台 TurboHire 完成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据 YOURSTORY 报道,印度 AI 智能招聘平台 TurboHire 获得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Pentathlon Ventures 领投,Kia Ora Ventures 等机构与部分个人投资者参投。TurboHire 创立于2018年,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结合大数据,帮助公司节省招聘成本。该笔资金将被用于拓展国际市场和优化智能面试技术。 其他 亚美尼亚流媒体平台 Podcastle 完成17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据桔子快讯报道,亚美尼亚播客创建工具及流媒体平台开发商 Podcastle 近日宣布完成17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Sierra Ventures 领投,AI Fund、Correlation Ventures 跟投。该公司开发了用于业余和专业播客的播客创建工具以及一个面向听众的流媒体平台,通过 AI 文本语音转换器,能在在几秒钟内将文字新闻转换为语音播出,并且能够模仿人类的语音和语气。 英特尔收购以色列 AI 平台 Cnvrg.io。据 TechCrunch 报道,英特尔公司近日宣布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公司 Cnvrg.io,具体收购细节未公开。Cnvrg.io 建立于2017年,研发中心位于耶路撒冷,是一家人工智能运算模型研发商,拥有自主研发的高效机器学习模型。经过上一轮融资后,Cnvrg.io 估值已达1700万美元。 图|图虫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本周值得关注的中国公司全球化大事件 App Annie: 米哈游凭《原神》登出海收入排名厂商及应用双榜榜首。记者获悉,App Annie 发布《2020年10月中国厂商及应用出海收入30强》,米哈游凭借9月底发行的《原神》登出海收入排名厂商及应用双榜榜首。得益于《原神》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的优异收入,米哈游与上月相比在榜单上跃升了20名,首次登顶。 消息称阿里计划对奢侈品电商 Farfetch 投资3亿美元。据新浪科技报道,知情人士称,阿里巴巴正与奢侈品时尚零售商 Farfetch(中文名:发发奇)商讨投资事宜,谈判已进入后期,阿里巴巴计划对 Farfetch 投资近3亿美元。同时,阿里巴巴和 Farfetch 还计划成立一家中国合资公司。Farfetch 是全球时尚在线购物平台,总部位于伦敦,汇集国际数千个奢侈品牌及时尚单品.。 跨境电商平台大眼睛买买买完成4000万美元 B+ 轮融资。据光速创投报道,大眼睛买买买近日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的 B+ 轮融资,由兰馨亚洲投资集团领投,现有投资者光速中国基金与海纳亚洲创投跟投。大眼睛买买买创立于2017年,是一个专注化妆品的跨境电商平台,产品包括了彩妆、护发护肤、身体护理、面膜、母婴用品等品类。 李宁旗下公司收购英国鞋履品牌 Clarks。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鞋类品牌 Clarks 已同意出售多数股权给香港私募股权莱恩资本(LionRock Capital),交易金额1亿英镑。这是该集团创立以来首次让出控制权。莱恩资本现任董事长为国内运动服品牌李宁的创始人李宁。李宁公司去年与莱恩资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希望通过该基金收购欧洲的相关业务品牌。 本周必读出海精品文章 从原本享誉国内的手机品牌,到中国制造在东南亚的一张崭新名片,小米在海外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个让用户从购买产品到忠于品牌的成长过程。从开局,到转变,到再度提升,小米依靠自己摸索和对外合作,走出了一条独特但正确的道路。也许在这个历程的众多片段中,我们也能看到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一种选择和答案。 小米的东南亚中场战事 本期全球化手册,我们将关注东南亚除 Shopee、Lazada 外的热门电商平台。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中,印尼、越南和泰国最被看好,2015-2019年间,印尼、越南和泰国的电商总成交额(GMV)的年复合增长率都超过50%(印尼88%,越南81%,泰国54%)。此外,新加坡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整体消费能力更强,客单价相对更高,也十分值得关注。 全球化手册 | 揭秘东南亚热门电商平台 全球新经济大事件 印度 Reliance Retail 获13亿美元注资。据 YOURSTORY 报道,印度连锁零售商 Reliance Retail 宣布从沙特 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处获得955.5亿卢比(约13亿美元)的资金。此轮融资后,PIF 将持有 Reliance Retail 公司2.04%的股份。 传微软与 Bukalapak 达成1亿美元投资协议。据 Bloomberg 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公司与 Bukalapak 宣布达成投资协议。根据协议,Bukalapak 将使用微软 Azure 作为其首选云平台去支撑其1200万商家和1亿客户的服务。据悉 Bukalapak 此轮融资的目标金额为2亿美元,该公司同时也在寻找其他投资者。但该消息暂未得到官方回应。 印度药企 Gland Pharma 决定11月9日首次公开募股。据 The Economic Times 报道,印度药企 Gland Pharma 决定本月9日首次公开募股,这也将成为印度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的 IPO。该公司期望通过此次 IPO 募资650亿卢比(约8.67亿美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490~1500卢比(19.89~20美元)。 非洲电信运营商 Teraco 开始建造非洲最大单站点数据中心。据 IT News Africa 报道,非洲电信运营商透露已经开始在南非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电力负荷为38兆瓦,计划被命名为 JB4,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建成后该中心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数据中心。JB4 是 Teraco 的第七个数据中心开发项目,建成后 Teraco 提供的功率负载能力将达到110兆瓦以上。 图|Un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作者|有鱼 来源 | 新股 华人“三剑客”创办美式饿了么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美国外卖服务提供商DoorDash将其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为每ADS102美元,股票代码为DASH。每股102美元对应市值达387亿美元(约合2500亿人民币),高于最初计划75-85美元的价格区间,其价格提升约为20%。 DoorDash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首日开盘一度暴涨近78%,上涨至182美元,市值逼近600亿美元。 DoorDash创立于2013年7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Tony Xu和自己同学Stanley Tang、Andy Fang共同创立美国外卖配送平台。 DoorDash三位华人创始人 从左至右分别为:Stanley Tang, Tony Xu, and Andy Fang 创始人Tony Xu徐迅,1985年出生于中国南京。5岁跟随家人移居美国,赴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招股书开篇便提及,早年一家人生活窘迫,其母在中国本是一名医生,但到了美国后,由于中国的医生执照并不被当地认可,其母为实现在美开设属于自己的医疗诊所之梦,连续12年每天做三份工以维持生计。其中一份就是在当地做餐厅服务员,经过多年努力,其母终于成功开设诊所。DoorDash的存在就是为了鼓励像他妈妈一样怀揣梦想的人们。 在股权方面,红杉资本持有18.2%股权,软银愿景基金持有22.1%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有9.3%股权,三位创始人各自拥有大约5%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三个人目前都还只有三十多岁,身家都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 作为Y Combinator孵化的项目之一,该配送平台的商业模式,与国内“饿了么”“美团”的外卖+配送的双轮驱动模式如出一辙。通过算法由就近骑手接单完成配送,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圈。 DoorDash将商家,消费者以及Dashers(类似国内配送员)三者之间紧密连接,平均每个月连接39万个商家,1800万消费者以及100万名Dashers,通过DoorDash平台赚得超过70亿美元。其市场订单总额(GOV)也在今年前9个月飙升至165亿美元。据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已经覆盖全美50个州,目前已将业务拓展至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打败Uber Eats、 Grubhub 成全美第一市场份额的外卖公司 借疫情爆发带来了业绩增长,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该公司已成为美国市场占有第一的外卖配送平台。按照2020年对总销售额计算,DoorDash累计占据50%的市场份额,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昔日的美国外卖龙头 GrubHub 仅有 16%,Uber Eats市占率为26%,以及市占率7%的Postmates等其他玩家。 突然一跃成行业老大,作为美国外卖江湖的新一代掌门人。DoorDash到底做对了什么?作者罗列出以下几点关键因素: 1)DoorDash在美国有针对地选取主要市场并且大幅进攻。根据Second Measure的数据,DoorDash在华盛顿特区、休斯顿和旧金山拥有最多的客户。 2)精准定位用户群体,与大型餐饮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与美国大型连锁餐厅例如Cheesecake Factory建立了独家合作关系,并与在美国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的健康饮食餐厅Chipotle Mexican Grill达成了送货协议,毋庸置疑,这些将会给DoorDash带来庞大的用户体量。 3)利用促销活动,扩大会员体量。截至2020年9月30日,它拥有超过500万名DashPass会员,他们每月充值9.99美元的DashPass,就可以享受免平台外送费的服务。 难盈利是配送平台 绕不开的硬伤 疫情让外卖配送行业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商机,尽管各大平台均宣称自己在特殊时期配送销售量剧增,但亏损仍然成为每个配送平台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疫情期间安全设备的配置以及人员成本的增加,反倒成为盈利的负担。 2020年前三季度DoorDash的净收入为19.16亿美元,但和竞争激烈的快递市场中的许多公司一样,DoorDash仍在亏损,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为1.49亿美元。实际上,本次上市的DoorDash也在招股书中写明“ 未来可能无法维持或增加盈利能力” 除了盈利能力让其担忧,监管,竞争均不可忽视。加州一项法律规定,自明年 1 月 1 日起,禁止该公司从事先未取得许可的餐厅取送外卖。这或将对 DoorDash 的业务拓展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美国市场的外卖大战方兴未艾,尽管与对手已经拉开一段距离。但就此断言Doordash可“安枕无忧”还维持尚早,随着Uber Eats与Postmates联手,Just Eat Takeaway收购了Grubhub, DoorDash排位战才刚刚拉开。 厚雪是盈利模式,长坡是行业的发展空间。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外卖渗透率为12.5%,线上化率约为6%。截至6月底,美国外卖市场的总规模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这也意味着,外卖配送平台在美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外卖配送需求无疑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亮点,在确认行业有旷阔空间的同时,DoorDash成功登陆美股后,下一步就该思考如何盈利与创收了。
核心观点: 调降关税对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带来促进作用。其主要的逻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国内产能有限或生产水平不高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优势国家的产品将进一步成为替代选择,虽然这将带来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二是对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剔除它国税收壁垒将更利于出口端的表现;三是对于国内不能生产的材料或急需品的进口,关税的下降将利于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要;四是全球范围来看,单边主义、非税收壁垒等因素造成全球贸易发展步履维艰,RCEP的出现有利于提振全球经贸信心,树立自由贸易的标杆。 关税对产业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RCEP成员国进出口关税下调周期和幅度以及各成员国设立的一定限制条款。RCEP成员国各自设立关税承诺表,从当前税率降至0%的周期是0-20年不等。此外,成员国设有限制条款,比如日本,部分关税仅适用于ASEAN、澳大利亚、新西兰,因此短期来看,关税因素对产业的影响并不会显著体现。长期而言,对我国而言,当下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原料、机电等行业还是会获得更直接的利好,运输设备、仪器仪表也将有较大发展潜力,而矿产品、贱金属、化工等行业将带来其他成员国的竞争。 总的来看,关税降低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产业发生转移,因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众多,包括成本、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效率等。但RCEP是一个全面的区域自贸协定,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一揽子措施,这些措施极有可能在产业转移中发挥更大的推动力,尤其是投资准入条款相关规定,会进一步凸显出东盟的比较优势。 结合各国人口结构、城市化、人均GDP等指标来看,可以判断我国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存在合理性,从行业端来看,由于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电气设备、计算机光学用品、化学化工等行业也具有向东南亚转移的动机。 以下为正文的内容: 一、RCEP的关税减让成果 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RCEP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一项成果,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受到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区域贸易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的一致选择。据统计,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我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约占我国贸易总额的30%,来自RCEP成员的实际直接投资占我实际吸引外资总额比重超过10%,协议的签订将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此前RCEP成员国之前已构建了多对自由贸易伙伴关系,RCEP将如何超越其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带来更大的增量效果?首先,通过矩阵的形式对RCEP参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进行展示,整体来看,RCEP成员国在协议签订之前早已形成了自由贸易网络,本次协议最突出的特点是间接达成了中国、日本、韩国的自由贸易协议,从而达成了“东亚闭环”。其次,日本在FTA的步调上一直落后于韩国,在RCEP协议中,日本对中国条款仍然很保守,而对ASEAN、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待遇明显超过中国。即便如此,日本作为我国在RCEP成员国中最大的贸易对象,在此之前只有日本还没有和中国签署过自由贸易协定,关税的下调将直接对中日进出口贸易产生促进作用。 我们从RCEP对各经济体间关税的变化来理解其对贸易的影响。根据WTO统计,过去柬埔寨对货物贸易采取的平均关税税率超过10%,中国、泰国、越南分别为9.8%、9.6%和9.5%。这意味着关税壁垒的削减仍是新兴经济体构建自由贸易网络的重要领域。就具体产品而言,泰国、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国采取的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均超过了15%,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在非农产品领域,柬埔寨平均关税税率相对较高,其次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而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新加坡、文莱两国的零关税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RCEP的降税模式包括“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部分降税”、“例外产品”等,各成员国以“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和“10年内降为零”为主,在“加速关税承诺”条款中,RCEP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方基于共识加速降税。整体而言,协定成员将总体渐进实现90%以上税目的零关税。为理解RCEP成员国对我国出口商品采取的关税政策变化,根据HS分类的20个行业,我们抽样选取关税目录中某一个商品作为代表,并通过B/A(before/after)对比来观察RCEP协议之前和签订之后将会发生的变化,签订协议之后的税率我们选取第10年的承诺税率。整体来看,RCEP协议的签订将带来明显的关税下降,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韩国、新西兰、老挝、菲律宾、老挝、缅甸等国家承诺10年之后相关行业的关税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根据蒋葳(2020)的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将会给各国或地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关税降低50%之后,中国的GDP增加了0.044%。我们认为此次RCEP零关税目标的设定,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产业结构带来机会。具体到产业层面,预计当下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原料、机电等行业将获得更直接的利好,而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转型,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RCEP成员国中经济体量差异巨大,劳动力、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直接约束各国经济增长和市场潜力,因而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未来大概率会保持“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我国对RCEP成员国整体呈贸易逆差,进口依赖度高于出口依赖度,凸显了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2019年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五国的出口占比接近对RCEP成员国出口的70%,分别为1432亿美元、1110亿美元、980亿美元、550亿美元和525亿美元。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等五国进口占RCEP成员国进口的80%左右,分别为1735亿美元、1715亿美元、1196亿美元、716亿美元和640亿美元。我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之间呈现贸易逆差。 我国与RCEP成员国的重点产业贸易差额实际反映了国际产业分工和经济体之间出口竞争力,根据RCEP的降税条款,将有利于我国在顺差行业优势扩大、逆差行业劣势亦扩大。从行业来看,我国在纺织制品、机电制品等领域具有相对竞争力,2019年顺差额分别为508亿美元和74亿美元。而矿产品、贱金属、化工制品、塑料制品、光学医疗器械、运输设备等领域都是贸易逆差,尤其是矿产品逆差超过1200亿美元,其次贱金属逆差为600亿美元。 总的来看,调降关税将对RCEP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促进作用,其主要的逻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国内产能有限或生产水平不高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优势国家的产品将进一步成为替代选择,虽然这将带来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二是对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剔除它国税收壁垒将更利于出口端的表现;三是对于国内不能生产的材料(如特殊零部件)或急需品的进口,关税的下降将利于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要;四是全球范围来看,单边主义、非税收壁垒等因素造成全球贸易发展步履维艰,RCEP的出现有利于提振全球经贸信心,树立自由贸易的标杆。 关税对产业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RCEP成员国进出口关税下调周期和幅度以及各成员国设立的一定限制条款。RCEP成员国各自设立关税承诺表,从当前税率降至0%的周期是0-20年不等。此外,成员国设有限制条款,比如日本,部分关税仅适用于ASEAN、澳大利亚、新西兰,因此短期来看,关税因素对产业的影响并不会显著体现。长期而言,对我国而言,当下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原料、机电等行业还是会获得更直接的利好,运输设备、仪器仪表也将有较大发展潜力,而矿产品、贱金属、化工等行业将带来其他成员国的竞争。 二、RCEP对产业链重构的影响 当前RCEP成员国之间已形成较完善的机电产品产业链,由于各国已形成上下游的比较优势,协议的签订会进一步加速技术、服务、资本等要素流动,使得比较优势进一步放大。我国的出口优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在电子产业链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制造中心,我国发挥“中转站”的功能,二是随着我国在营商环境上的投入,生产效率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劳动力优势。从出口产品来看,我国对RCEP前五大出口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制品,包括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机械器具及零件等,其次是纺织制品、贱金属和化工制品等。 而RCEP其他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又如何呢?从我国主要进口国来源来看,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等五国的进口产品差异显著,韩国、日本在机电制品领域占有强势地位,其次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成为电子行业跨国公司偏爱的布局地点。而澳大利亚主要的优势则是矿产品,2019年我国从澳大利亚矿产品进口占从澳总进口的70%左右。 从产业链转移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发生转移的目的地是东盟,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RCEP下关税降低的政策将极大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东盟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上存在比较优势,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较大吸引力;二是,RCEP关于投资准入的条款涉及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等四方面,极大便利跨国投资的发生;三是,我国过剩产能和“借道出口”的产业近几年已有迁往东南亚趋势,易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2019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东盟替代美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我国与东盟进出口额达6420亿美元,同比增长8.6%,占总贸易额的14.05%。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排前三位的经济体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而增速前三位经济体是柬埔寨(增长 27.7%)、缅甸(增长 22.8%)、马来西亚(增长 14.2%)。投资方面,从我国对各国的直接投资流量显示,近10年来我国对印度尼西亚的直接投资稳步上升,2018年投资额超过18亿美元,累计投资达121亿美元。近5年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2018年投资约17亿美元,累计投资超74亿美元,对老挝、越南、泰国等国的投资也增长明显,累计投资额分别为72亿美元、66亿美元、58亿美元。 从2005年到2019年,东盟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已逐步发生变化,2005年东盟主要是凭借廉价的生产要素和相对宽松的投资限制吸引外商投资,而到2019年,部分产业链的完善及自由贸易的市场环境发挥更多吸引力,而RCEP的签订极大程度上将进一步放大东盟的优势。以泰国为例, 2005年外商主要投资行业为机动车辆、电气设备、化学品和化工产品、橡胶和塑料制品、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等行业,投资额分别为1109.5百万美元、709百万美元、411.8百万美元、314.1百万美元。而到2019年,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食品饮料、其他机械设备等行业,投资额分别为1194.9百万美元、920.5百万美元、757.5百万美元、366.5百万美元。 总的来看,关税降低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产业发生转移,因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众多,包括成本、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效率等。但RCEP是一个全面的区域自贸协定,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一揽子措施,这些措施极有可能在产业转移中发挥更大的推动力,尤其是投资准入条款相关规定,会进一步凸显出东盟的比较优势。 根据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老挝的贸易、直接投资等数据以及结合东盟各国人口结构、城市化、人均GDP等指标,可以判断我国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存在合理性,第一,除新加坡、文莱等国人均GDP相对较高外,老挝、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均GDP仍然较为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也较低,从0-14人口和粗出生率来看,老挝、印尼、越南仍然具有较大的人口红利;第二,城市人口比重来看,老挝、越南城市化程度低,其土地、资源的成本也会相对较低;第三,对“借道”东南亚出口的国内企业而言,随着美国和东南亚各国的监管升级,转运操作不断减少,将不得不面临直接转移的选择。从行业端来看,由于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电气设备、计算机光学用品、化学化工等行业也具有向东南亚转移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