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既生动形象又意味深长。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应对疫情冲击、共克时艰之年。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出台系列扶持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等的政策举措,出实招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快速推进优惠贷款发放,创新金融扶持手段,为实体经济复苏夯实基础。 自今日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聚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举措,定格金融呵护实体经济的点滴瞬间。 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位于深圳市东门社区的方块西点面包店也逐渐恢复了顾客盈门的景象。 但受疫情防控期间人流量减少、销售收入下降的影响,店主刘先生反映,面包店房租水电、人员工资和原料货款的资金缺口加大。 深圳农商行在走访中了解到刘先生的诉求后,通过申请人民银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仅仅用2天时间就为企业提供了“信用贷款+财政贴息”的融资组合方案,发放了3年期随借随还“小商贷”40万元。 这是今年上半年金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资金活水不断流,创新渠道勤“灌溉”,千方百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缩影。展望今年剩下的5个月,在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大格局下,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合理增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望持续下行,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资金保障 以解燃眉之急 浙江省绍兴市创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用耗材生产企业,产品用于呼吸道病毒检测。自复工复产以来,公司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更新购置设备、采购原材料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上虞农商行在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和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疫情审批绿色通道,在一天时间内就将1000万元贷款投放到位,极大缓解该公司资金暂时性短缺的问题。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1.1个和3.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上半年增加2万亿元,同比多增7539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增量。 从支持的户数来看,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964万户,同比增长21.8%。其中,6月当月增加102万户,同比多增32万户。 不仅仅是针对小微企业,上半年金融对整个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均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高,有效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1.6%,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畅通,传导效率明显提升;货币乘数6.92,比去年同期高0.79,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合理让利 恰似雪中送炭 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南宁市六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在了解情况后,为该公司办理了一笔50.7万元的抵押贷款,同时为该公司大幅下调贷款利率,较同期利率下降116个基点,并为企业减免抵押登记费、评估费、保险费等费用3805元,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河北承德燕峰药业主营中成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河北银行承德分行将该公司的贷款纳入河北省“中央银行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名单内,执行疫情防控期间小微企业优惠贷款利率4.55%,利用政策优势主动为企业降低贷款利率2个百分点,直接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14万元。同时,该行为企业减免了疫情期间柜面、网银结算手续费近1万元。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着力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从全国范围看,今年6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4%,较去年7月LPR改革前下降0.68个百分点。 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介绍,1.5万亿元分三块:第一块是利率下行实现金融市场或者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大概9300亿元;第二块是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还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约让利2300亿元;第三块是银行减少收费3200亿元。 工具创新 源头活水直达 “去年闹非洲猪瘟疫情,今年闹新冠肺炎疫情,原本计划买生猪全自动化管理设备的几十万元资金一下子没了着落。没有抵押物,向银行贷款怎么也张不开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白石头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泳林原先抱着这样的想法。 该公司位于罗霄山脉,是一家经营生猪养殖、水果种植的企业,总投资700万元,流转土地50亩,年可出栏生猪约2500头,产值约750万元,年利润约200万元。 人民银行出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后,汝城新阳村镇银行第一时间安排客户经理对该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在掌握企业生产场地为租赁、企业主唯一抵押物正在按揭中的情况后,银行主动提出信用贷款方案,全额满足30万元企业融资需求,并与企业签订稳岗保障书。据了解,白石头生态种养殖公司保证维持现有32个就业岗位,包括2户贫困户,每人年收入约3万元。 为强化稳企业保就业支持政策,人民银行6月1日出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分别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政策刚刚出台的第一个月就取得了不错效果。以银行办理贷款延期为例,数据显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6月对13.3万户企业延期还本3828亿元,对9.7万户企业延期付息232亿元。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1887亿元、延期付息18亿元。地方法人银行对9.1万户企业延期还本1997亿元,对3.6万户企业延期付息71亿元。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709亿元、延期付息12亿元。 除了上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创新外,各地还在探索其他方式。比如,人民银行宿迁中心支行自主建设“企业信用等级认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宿易贷”融资服务模式,有效破解银企融资信息不对称,推动扩大信用贷款投放。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体现较强韧性。二季度GDP增速重新回正至3.2%。根据IMF、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下滑至-5%,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然而,疫情助推逆全球化,随着疫情后快速反弹结束,经济可持续复苏需要重视四大结构性失衡,即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三产恢复慢于二产、中小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以及实体与金融冷热不均。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应对,缓解四大失衡是助力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关键。 四大结构性失衡制约经济复苏 一是供需的不平衡,即生产恢复快于需求。6月,生产端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而需求端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只有-1.8%,仍旧处于负增长区间。 外需方面,尽管二季度出口韧性尽显,但除了防疫用品、在线设备等品类出口大增外,其余主要商品均有明显回落,未来产业链转移仍是潜在风险。在此情况下,内需更是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以居民消费为代表的需求端需要尽快破局。 二是行业的不平衡,即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二季度,第二产业GDP增速大幅反弹14.3个百分点至4.7%;而第三产业仅回升7.1个百分点至1.9%,部分服务业(如住宿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业)还处在深度负区间。 从月度数据看,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2.3%、1-6月累计同比-6.1%,恢复速度显著滞后于工业生产。随着服务业在经济、就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这一失衡也将对经济复苏形成拖累。 三是企业的不平衡,即大型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6月限额以下企业社零增速为-1.4%,连续四个月低于限额以上企业,表明新冠疫情对于中小零售企业造成了更为明显的负面冲击。 此外,制造业PMI也显示,小型企业景气度趋于回落,与大型企业表现显著分化。而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全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重中之重。 四是实体与金融的不平衡,即实体经济下滑、金融体系扩张。疫情爆发后,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一季度GDP下滑6.8%。面对这一局面,政策当局果断应对,引导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6月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社融存量同比分别升至13.2%和12.8%,自2月以来大幅走高;上半年金融业GDP增速为6.6%,较整体高出8.2个百分点。近期火爆的A股市场也反映出,虽然经济逐步改善,但在实体回报率仍然低迷的情况下,流动性存在“脱实向虚”的倾向,这也放大了实体与金融的失衡。 打造经济内循环更需结构性改革 在疫情反复不断、外部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叠加四大结构性矛盾的掣肘,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面临不确定性。如果政策能够针对上述结构性失衡问题对症下药,将有利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首先,出台政策扶持措施以稳住目前的消费回暖势头,加大对消费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支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金融定向支持以及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多种方式,提高特定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延续可选消费难能可贵的回升态势,同时推动服务消费尽快回到正轨。 其次,随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发挥民营经济就业“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对此,应持续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和资金链压力。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就是支持金融直达实体经济、落实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举措。 再次,鉴于疫情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经营和偿债的冲击存在差异,应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将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到位,对前期经营状况较好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给予更多倾斜;同时,推动银行机构补充资本,利用好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最后,更加注重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是货币政策要稳定市场流动性、尽快推动降成本;二是金融信贷政策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殊时期不抽贷、断贷、压贷,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同时,也应前瞻性做好拨备和不良贷款处置的政策储备;三是财政政策在企业减负的同时,需要重视加大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投入,为银行不良率上升提供必要缓冲,避免风险积聚。 除此之外,近年来结构性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通过缓解结构性矛盾,发挥内需潜力,释放潜在动能,实现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比如,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生产要素供给;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市场改革,释放要素市场化改革红利。
头图图源 | 央视 美国又双叒叕出手了! 7月2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再将11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实体清单”是美国商务部用来限制对外国实体出口的贸易“黑名单”,这些企业及机构和个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政府即可根据《出口管理条例》限制对这些机构出口、进口或转口。 这次又是什么理由呢? 据悉,华大基因(300676)下属两家公司因“涉嫌”协助采集少数民族群体的基因,进行DNA遗传分析而遭到制裁,其他9家给出的理由则是涉及“强制劳动”。 本次11家具体名单如下: 制图 就其中的科技企业来说,宝龙达是一家生产电脑板卡、显卡、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产品的公司,联想、谷歌、华硕、同方、科大讯飞(002230)都是其客户。华大基因则是国内首款量产自主研发基因测序设备并推向市场的企业。 欧菲光(002456)则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华为、苹果两大客户的摄像头模组企业。碳元科技(603133)从事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的开发、制造与销售,客户包括三星、华为、OPPO 和vivo 等。 相对应,欧菲光、华大基因今日开盘大跌,截至收盘,欧非光下跌3.7%,华大基因下跌1.7%。 据报道,针对美国商务部的封杀,欧菲光回应称:暂时未收到相关正式文件,目前正收集、了解相关情况。 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已超300家 实际上,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企业动刀。 2019 年5月,美国将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其所谓的“实体清单”。并表示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 2019年10月,美国又将海康威视(002415)、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28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国贸易管制黑名单,禁止与美国企业合作。 2020年5月,美国继续将奇虎360、云从科技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3 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其实,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以威胁国家安全等理由实施“实体名单”制度。 自1997年6月,美国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列入实体名单之后,至今已经有超过300个中国实体进入这份名单,如今这份名单已经长达几百页。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程慧在论文《“实体清单”中国企业须防范》中指出,进入实体清单即意味着进入了一个“黑名单”。 然而这份“黑名单”,上去容易,下来则难如登天。 虽然EAR为进入清单的实体,提供了申请取消实体清单的程序,但具体评价标准和条件却非常模糊,美国政府更多地基于国家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需求去考虑删减的问题。 而 删除实体需经“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同意,这无疑又构成了一道程序性障碍,限制了企业为脱离清单而采取的行动。 在此次“实体清单”中,针对欧菲光、华大基因的制裁受到了极大,其都是在各自领域中的头部公司。 欧菲光被列入实体名单或与华为有关 2008年,由于看到了智能手机发展带来的机遇,欧菲光以触摸屏、摄像头、显示模组、指纹识别业务快速切入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欧菲光首先布局电容式触摸屏,2011年成功转型赶上2012年电容屏大爆发,并在2013年底成为全球最大的触摸屏生产企业,稳居触控行业龙头地位,把曾经的全球触摸屏老大TPK赶下“神坛”。 欧菲光的客户不乏苹果、华为等这样的大企业。 2016年,欧菲光通过成功收购索尼南华公司所有股权,借此成为了苹果供应链上的重要一员。 2017年,欧菲光生产的薄膜触控传感器获苹果认证通过,并将使用在全系列的iPad平板上。至此,苹果iPad薄膜触控供货商为日本写真独家提供的历史被打破。 此后,欧菲光开始为苹果提供后置双摄镜头以及后来的3D镜头,随着苹果手机镜头需求量不断提升,欧菲光业绩也屡创新高,2018年,欧菲光全年镜头模组出货量达到5.51亿颗。 得益于技术优势,欧菲光是国内唯一一家绑定苹果和华为两大手机品牌的摄像头模组企业。 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巨头的大量订单。 华为最新的P40系列摄像头模组主要就是由欧菲光、舜宇光学以及立讯精密(002475)等国内知名的从事光学镜头模组的公司所提供。 业界也猜测,欧菲光此次被制裁,可能与其是华为手机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有很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体清单中的指的是南昌欧菲光。该公司为欧菲光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母公司在南昌的研发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触控显示方面的研发生产。 据媒体报道,南昌欧菲光在去年剥离了一个生产安卓触摸屏的子公司,由此公司的安卓触控显示业务独立发展,而公司则聚焦于核心的光学业务。由此分析,对于南昌欧菲光的业务或影响有限。 华大基因被制裁或因动了美国人的“奶酪” 而华大基因被列入实体清单其实早有预兆,其深层原因或与动了美国企业的“奶酪”有关。 此前,全球最大的基因检测设备提供商Illumina公司曾对华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提出临时禁令,并指控华大基因样品制备试剂侵犯了其专利。 6月13日,美国联邦法院下达初步禁令,禁止华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在美国分销和推广其基因测序平台。 据悉,Illumina不仅在基因测序领域占有绝对的地位,同时也是最大的基因检测耗材的提供商,拥有HiSeq X、NovaSeq、iSeq 100等明星测序系统。 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也是基因测序产业中的决定性设备,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一直以来,测序仪的生产被国外公司垄断,中游的基因检测公司在产业中就属于被动局面。 一旦测序仪、配套试剂提价,下游的基因检测服务价格就会受到波动。 2016年,华大智造成立,并逐步实现了测序仪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目前,其基因测序仪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在此次疫情,华大基因也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早在2020年1月15日,华大基因就宣布,下属子公司成功研发了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疫情期间核酸检测首批获批上市的产品。 本次被列入实体名单的新疆丝路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都隶属于华大基因子公司,被作为在当地的基因测序服务商,分析称对于集团营收将不构成太大威胁。 去年,任正非曾强调,“我们已经不需要美国就能自己解决供应问题,美国继续保留实体清单,我们也能生存得很好。” 而在乔布斯的哲学里,苹果也始终是,必须是一家能“全盘掌控”的公司。苹果的创新就在于它们能够掌握每一个零件,苹果公司的创新每天都在发生。 企业的生存就是面对一个又一个危机,对于困境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只有不断创新,勇于开拓新市场,才能度过难关,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网购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下的产物,世界上很多国家民众都羡慕中国有网购,很多外国人享受了中国的网购后,还觉得做中国人真幸福,舍不得回国。因为要吃什么,要买什么商品,只要一个手机就能送货到家。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待在家里,疫情能够得到迅速控制,也与网络购物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网购对经济发展的危害非常大: 一是,网购商品虽然便宜,但是假冒伪劣的太多,这使得正规的生产厂家无法生存下去。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嫌;二是,网购对实体店的冲击太大,导致实体店关门歇业;三是,网购虽然能促进民众消费,但是消费场景单一,人们往往买完了商品就好了。不像大型商场,你本来想去看场电影,但实际上在看了电影之后,还顺便买了件衣服,又去吃了顿饭。只有更多消费场景的大型商场才能真正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而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是网购总体上还是对国内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第一,网购方便了大众消费。特别是城里上班族更加方便,他们可以通过网购,把需要的商品送货到家,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而且,电商平台时不时的造个节日,什么“6.18”、“11.11”等网络购物狂欢节,这样可以促进年轻人的消费欲望,甚至还刺激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肯定是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第二,实体店往往可以把商品的价格抬上去,消费者却浑然不觉。或者,实体店卖给你的商品,之前转过好几个经销商,层层加价,这个加价费用都要你来承担。而网购可以让商品价格更加透明,实体店的暴利时代就会过去。 同时,网购平台直接从厂家拿货,少了中间环节赚差价,这样可以把物价给降价下来,消费者又可以少花不少冤枉钱。国内的物价水平也可以保持稳定。 第三,网购平台造就了一大批相关联的服务业,由于就业门槛不高,这也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 比如送货到家的快递员,以及送餐到家的外卖人员。要知道,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更多的人就业问题。网购平台的兴盛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了工作,这样社会的失业率就会下降,这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导致线下实体商店受到冲击,并非都是网购惹的祸,由于国内的高房价,导致实体店的租金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实体店的利润下降。同时,实体商店受到冲击的,往往都是与电商平台同质化、标准化竞争的商品。所以,实体商店若想避免业务受到电商影响,就应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个性化商品定制,那么与电商平台合作搞O2O,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下单子,可由线下实体店送货上门,这样也可以达到共赢的目标。 网购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有多大?答案是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网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看,网购方便了消费者,降低了商品过高的价格,更关键的是网购需求量大,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实际上,实体店现在生存困难,主要并不是网购造成的,高房租和同业竞争激烈才是实体店生存困难的主要因素。而且对于实体店来说,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以及也进军网络,来弥补自己的劣势。 o2o( online To Offline) 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网购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实体店要想生存,有一些硬性的成本瓶颈必须被突破,同时也要提升和创新线下的服务意识。 网购不是中国独有的商业模式,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网购电商,相反,在这次的全球灾难疫情面前,网购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图片来源:微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5日表示,过去两个月全球总体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走势之间出现脱节,可能导致风险资产价格回调并威胁经济复苏。 IMF在当天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更新内容中说,风险资产价格在今年初暴跌后已有所反弹,全球基准利率普遍下降,过去两个月全球总体融资环境已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降息、扩张资产负债表等积极行动,提振了市场信心。 但在巨大不确定性影响下,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走势之间出现脱节。 IMF警告,一系列因素可能引发风险资产价格下跌和加大金融压力,包括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持续时间超过目前投资者预期、新冠疫情反弹引发新的防控措施出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或社会动荡导致投资者情绪逆转,以及投资者对央行政策支持力度预期被证明过于乐观导致对资产定价重新评估。 IMF指出,新冠疫情也可能使其他的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暴露。例如,面临严重经济衰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高企的企业和家庭债务可能变得难以控制;借款人资不抵债给银行带来损失,可能会考验一些国家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部分新兴和前沿经济体正面临再融资风险,一些国家已难以进入市场融资。 IMF呼吁,各国决策者在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需密切关注金融脆弱性并维护金融稳定。
美国微软公司当地时间26日宣布,将永久关闭其全球实体店铺,把零售业务转移到线上,但公司不计划裁员。 永久关闭全球实体零售店 微软突然宣布永久关闭全球实体门店引发。 美国时间周五,微软宣布将永久关闭其83家Microsoft Store实体零售店。将来,微软将专注于其在线商店Microsoft.com,用户可以在那里获得支持、销售和培训等。 微软表示,其零售团队成员将在网站上继续为用户提供帮助,而不是实体零售店。微软发言人还向媒体透露,所有零售店员工都将有机会继续留在微软。 疫情影响加速关店步伐 受新冠疫情影响,从今年三月底微软就停止了所有线下零售店的运营,至今还未开业,如今彻底要关闭了。 有分析认为,电商等线上平台对零售业务冲击,线下门店被替代是大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微软加速了这一进程,将永久关闭全球多数Microsoft Store线下实体店。 上周微软还表示,公司“重新开设微软零售商店相对谨慎,会监测全球数据,听取公共健康和安全专家的意见,并跟踪当地政府的限制措施”。当时微软拒绝提供任何零售商店何时可能重新开业的最新消息。 事实上,由于许多微软零售商店都设在大型购物中心,持续关店并没有显得不寻常。在美国一些州,为了避免疫情反弹,正采取谨慎方式来逐步恢复零售业务,但大多数购物中心仍处于关闭状态。 市值下跌逾2000亿人民币 这次门店的关闭,对市值1.5万亿美元(超人民币10万亿元)的微软产生一定费用。 微软表示,关闭实体店将“导致约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的税前费用,相当于每股0.05美元”,这笔费用将记录在截至6月30日的季度内。微软表示:“这笔费用主要包括资产冲销和减值。” 美东时间周五,微软股价下跌2%,报收196.33美元,市值跌去304.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52亿元。
银行让利1.5万亿元,不是要银行直接将每年经营的利润分配给企业,让银行自身单独掏腰包,硬是将银行每年财报之后的利润切一块给企业,而只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或方式来共同减少银行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利息及各种服务收费,事实上承担1.5万亿的对象就比较多了,可大大减轻银行让利的压力。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这个新闻可能成为这几天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一经面世就刷爆了网络朋友圈,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反映,当然对于国常会的这个提议,很多人抱以赞赏和认可的态度,认为这样更加有利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让实体企业渡过疫期经营危机,也让实体企业深深感受到了中央政府在关键时期依然心系实体企业的安危,始终没有忘记减轻实体企业的经营负担。当然,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国常会的这个提议不靠谱,认为这是无视我国银行经营实际、将会把银行逼向经营绝境的举动,弄不好将会使大量银行机构濒临亏损的危机。 这也不怪银行业界朋友有这样的反应,现在银行的日子与前十几年相比,确实难过多了,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利润增长速度由过去的2位数向现在的个位数转化,一些中小银行经营盈利能力更是每况愈下,不良贷款反弹,资本充足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下降,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有下滑迹象。加上目前内外客观经济形势越来越疲软,还有全球肆虐横行的疫情,全球经济贸易可能会滑向更加严重的衰退周期,全球经济危机有可能超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银行往后的日子可能更加难过。可以悲观一点地说,如果我国不是社会主义体制,没有前几年银行业改革奠定的基础,可能有不少银行难以渡过这波疫期的冲击,破产倒闭在所难免。所以,银行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前的形势对银行来说确实不利。 那么,现实中如果叫银行让利1.5万亿元,是否真的会让银行陷入经营绝境,国常会的这个提案是否真的不近人情,或者说根本不符合客观金融规律?在笔者看来,银行向实体企业让利1.5万亿元,是应该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并没有一些人说得的那样我矫情,想象的那样危险。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作为中央政府,面对当前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困难,必须要站在较高的政治经济角度来统率国家经济发展大计,如果银行不让利,仍然像过去一样为了争夺存款无限上浮存款利率,为了自身经营效益无限增加各种中间业务收费或变相提高各种收费,这些收费最终都归要转嫁到实体企业身上,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那么中央政府出台再好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都会无法执行到位,或被悬空打了折扣无法发挥作用,或将优惠财税金融政策的效能全部消耗掉,最终实体企业将无法脱出融资贵、融资难困境,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无法渡过疫期这个生产经营的“寒冬”。 显然,国常会要求银行让利1.5万亿元,并非不为银行考虑,或者说站着说话腰不痛,因为目前的形势已容不得银行是否愿意让利,银行与企业之间是“船与水”的关系,如果大量实体企业无法渡过疫期经营艰难期,银行不良贷款或者贷款坏账就会大幅上升,到时不仅使银行利润大幅下降,更有可能使银行累积新的、大面积的金融风险,根本就不是让利1.5万元这么“损失”之大了。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银行在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需要攻坚克难,树立大局意识,与实体企业共同渡过目前的“危局”,是银行应该努力而为之的,也是必须是要做到的;否则,等待银行的命运或结局就不会是那么乐观了。这一点,中央政府领导是相当清楚的,相信银行业界的管理者们也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银行让利1.5万亿,确实可能会对银行尤其是中小法人银行的经营带来不小的影响或冲击,比如利润大幅减少会使银行机构弥补资本的能力下降、提取呆账损失准备金减少,导致拨备覆盖率下降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收缩,使银行暂时扩张经营的态势得以放缓。而且,一些农村中小银行本身就在夹缝中求生存,竞争压力大,为争夺存款或稳定负债端业务,往往靠存款利率上浮手段来维持经营现状,使得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如果贷款利率不提高,不仅无法正常经营下去,还可能面临陷入新的经营危机的可能。尽管如此,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让利又都成了银行不得不做出的必然选择,这些选择事实上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因为银行的思维也应因势而定,不能墨守陈规,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各种经营目标或经营指标进行必要的、暂时的调整,一切为了经济稳定的大局,都是值得的。所以,银行在目前经济形势之下,适当收缩一下资产负债规模是应对经济下行和帮助实体企业渡过疫情危机的必要之举和正确之举。 退一步看,目前银行让利1.5万亿元,不是要银行直接将每年经营的利润分配给企业,让银行自身单独掏腰包,硬是将银行每年财报之后的利润切一块给企业,而只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或方式来共同减少银行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利息及各种服务收费,事实上承担1.5万亿的对象就比较多了,可大大减轻银行让利的压力。最为明显的是,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存款利率可适当下降,或者上浮的幅度降低,也在客观上承担了相当部分的让利“义务”,是在给银行让利间接的帮忙。最近监管部门清理结构性存款乱象以及商业发行大额存单降低利率,尤其是央行创造的货币政策直达工具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负债端的融资成本降低,进而促使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最终惠及实体企业,让实体企业大大降低各类经营成本,实现轻装上阵。还有政府部门也会承担相应的税费优惠、利息补贴等,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减少经营支出奠定了基础。如此,使得社会各经济层面共同来为银行让利1.5万亿元“添砖加瓦”,这让银行让利1.5万亿元的负担相对变得较轻,银行不是单打独斗地承担让利1.5万亿元,又有何可担心的呢? 还有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增幅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有所放缓,利润增长率由2位数降为个位数,但始终保持盈利局面并呈逐年增长态势,并没有出现过亏损。据银保监会数据,从2015年到2019年5年来,我国银行业累计净利润分别为1.59万亿元、1.65万亿元、1.75万亿元、1.83万亿元、1.99万亿元。这说明银行即便要让利还是有相当底气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加之银行历年盈余积累,相信在1至2年短期内让利1.5万亿元,也不会让银行伤筋动骨,更不会把银行拖进经营“死胡同”。 总之,银行业对让利1.5万亿元,不应感到惊讶和为难,而是积极应对,想办法将让利的各种措施或预案做到位,在大银行与小银行之间确定合理的让利比例,不打乱仗,以便使让利工作得心应手,使让利的好处真正惠及中小微实体企业,推动银行与中小微企业共同渡过疫期经营难关。可从四方面努力应对:一是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大局意识,把让利帮助企业渡过经营难关当成当前银行业最大的经营政治任务,为让利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同时,做好让利各项科学预案,使让利各类措施科学合理,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供政府部门选择,以便让利工作能够如期推进,消除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使让利政策真正惠及实体企业。二是各类银行机构在央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进行适当的分类,比如分为大型经营规模银行、一般经营规模银行、小型经营规模银行,按银行经营规模确定科学合理的让利比例,消除各类银行在让利上的苦乐不均现象。三是尽快对各类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收入成本比等经营指标进行科学测算,根据不同的经营指标来确定各银行让利的比例,防止“泥鳅鳝鱼扯成一样齐”现象的发生。四是可与银行利润上缴、税费优惠等进行挂钩,既银行让利的额度可纳入上缴利润的总盘子,如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因为让利可减少上缴财政部的收入,或者因为让利而直接由国家税务部门给予优惠营业税率、增值税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银行让利带来的利润减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