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午间消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公告称,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因未同步披露内幕信息,且未申请停牌,6月1日起停牌。 天眼查数据显示,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注册资本约27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汽车租赁、向国内外购买租赁车辆、租赁车辆的残值处理等。天眼查十大股东信息显示,陆正耀持有该公司10.05%的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据钛媒体报道,6月1日,神州租车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已获神州优车告知,神州优车已于二零二零年五月叁十一日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订立一份无法律约束力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北汽集团将向神州优车收购不多于4.5亿股股份,相当于本公司于本公告日期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1.26%。神州优车与北汽集团的合作细节和条款仍在磋商当中。 财来财旺
近日,I.T集团发布了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I.T集团营收77.19亿港元,同比下降12.6%。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零售总营收25.8亿港元,同比下降23.3%;中国大陆地区零售总营收37亿港元,同比下降9.4%;日本及美国市场零售总收入10.66亿港元,同比上升1.1%。 此外,公司毛利为47.34亿港元,同比减少16.1%;净亏损7.46亿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7.47亿港元。 对于这份表现不佳的“成绩单”,I.T集团在财报中称,集团身处的经营环境极具挑战,集团在多个运营地的业务都遭受重创。 成立于1998年的I.T集团曾经是中国潮流界的“鼻祖”。 公司由沈嘉伟和其妹妹沈秀惠在香港铜锣湾伊丽莎白大厦开设,成立之初仅是一间约200平方尺的小店,原名“GreenPeace”(绿色和平),专卖当时在香港不甚普遍的欧洲服装品牌。但这间小店随即成为当时的潮流圣地,吸引了许多追求新潮又别具风格的顾客。 后更名为如今的I.T,意为“IncomeTeam”(营收团队),可见公司的野心不小。 2005年,I.T集团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在继续拓展更多经销及代理品牌的同时,其也开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该集团目前代理了近400个时尚潮流品牌,还拥有包括b+ab、Izzue、ABathingApe等逾20个自有品牌。 在2010年上半年,I.T集团取得税前利润4200万港元,远高于市场预期。 截止2010年8月31日,I.T集团在香港共有198家自营门店,可在大陆地区仅拥有147家自营门店和47家特许经营店。 在2011年时,I.T集团自有品牌的销售增长率达62.1%,是代理品牌的两倍。截至2012年2月,I.T集团在香港开设的店面总数已有266家,全部为自营店。在中国内地,I.T集团所有的自营店与授权也有295家。 可是之后的I.T集团在香港的业绩便走起了下坡路。 在2011年的年报会议上,沈嘉伟透露,他已经有意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时任I.T集团财务总监的邝国裕说:“香港消费力萎缩,来港‘自由行’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加大了促销的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大幅减少。”另据一名I.T集团的员工2015年向媒体表示,集团在香港70%的销售额其实都是来自“自由行”的大陆游客。 随后,I.T集团便开始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了开拓大陆市场上。 截至2018年,I.T集团在中国内地共有492间实体店。总销售面积较去年增加16.1%。I.T集团当时表示会继续在中国内地扩张。截至2019年8月31日,I.T集团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多达834家。 从近几年的财报看,I.T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逐渐转换到了中国大陆地区。 但今年4月,I.T集团发布盈利预警,称年度净亏损预计将在3亿港元左右。有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截至去年底I.T集团已陆续裁员超300人,还削减了余下员工的福利。 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古’和‘国潮’的崛起,I.T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会受到不小的挤压。” 今年3月,I.T集团官网罕见进行了为期约一周的大力度促销,最高折扣达三折,原价3万多的Off-White新款大衣折后仅不到1万元,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但并没有预期那般出现抢购热潮。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I.T集团门店后发现,前来购物的顾客也并不多。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潮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I.T集团未来是否还能重获顾客的喜爱有待观察。” 就连Off-White创始人及掌舵者LouisVuitton艺术总监VirgilAbloh也在采访中坦言:“潮流文化正在逐渐没落和消亡,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们会迎来新的时代vintage时代,人们用穿着vintage来表达个人风格和经历,而且古着店里有太多这样的衣服在等待发掘。”
6月3日,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均发布公告称,收到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发来的通知,紫光集团、紫光集团全体股东清华控股、健坤投资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产业集团”)四方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清华控股和健坤投资拟引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定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对紫光集团进行增资扩股。 这意味着,继去年8月份清华控股决定终止向深投控转让紫光集团部分股权之后,紫光集团股改再出发。2018年9月份以来,清华控股曾两次签署关于紫光集团股权转让协议,但均终止。2019年8月9日,紫光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学大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清华控股仍持有紫光集团51%股权,仍为紫光集团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继续支持紫光集团发展。 而根据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最新公告,紫光集团的全体股东清华控股和健坤投资双方拟同意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引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定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最终清华控股、健坤投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三方各持有紫光集团三分之一股权。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将两江产业集团作为新的战略投资人引入紫光集团,将带来真金白银,大幅度地提升紫光集团的企业资本金,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紫光集团的整体资本实力。同时也将促进各方的战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紫光集团的综合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出售转让清控股权方式实施的清华系中同方、启迪、辰安科技等校企的改革方案,也不同于前几次紫光集团的股改提案。此次,清华控股未出售紫光集团股份,且将继续长期持有。2019年,清华控股在与深投控解除协议时表态称,对于在中国集成电路领域深度布局并且具备领先地位的紫光集团,清华控股将根据其需要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引进战略投资者。 此次除了注入资金外,两江产业集团作为实力雄厚的国资产业集团,其拥有的丰富产业经验、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也有望成为紫光集团今后发展的坚强后盾。 资料显示,两江产业集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两江新区管委会全资持有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主要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平台,正在努力成为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产业运营的管理者、产业服务的提供者、产城融合的引领者和功能平台的打造者。两江产业集团注册资本金100亿元,现在总资产718亿元,净资产581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重庆以及两江产业集团选择了加持紫光集团,这使得紫光集团的国有资本从持股比例上超过60%,这表明地方政府、国资看好紫光集团的发展前景,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事实上,紫光集团与重庆以及两江新区的合作由来已久,有着深厚以及广阔的合作基础。据了解,在2018年2月12日,重庆市政府就与紫光集团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之后各项合作不断展开。在重庆市政府及两江新区的支持下,紫光集团“智能安防+AI”、紫光云(南方)总部、金融科技、数字电视核心芯片全球总部及设计研发中心、移动智能终端芯片设计研发中心、芯片工厂等多个项目正快速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紫光集团目前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企业之一,旗下的长江存储更是承载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存储芯片设计与制造突破的重大使命。作为产业龙头,紫光集团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紫光的兴衰将对国内以及全球相关电子产品供应链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多方合作的进一步推进,紫光集团在重庆已经开展的项目,将会得到推进。紫光集团也将随着新的股份改革,开启全新局面。 (CIS)
汉宇集团(行情300403,诊股)5月2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参股子公司优巨新材的全资子公司金优贝主要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产品,目前产量约为50万-55万片/天,主要以出口为主。
6月1日晚间,达达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IPO发行价格区间设定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5-17美元,预计发行1650万ADS,每ADS代表4股普通股。由此测算,估值将在35亿-40亿美元。 按定价区间中间值计算,如全额行使“绿鞋机制”,达达集团此次募集金额约在3.03亿美元;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现有股东京东、沃尔玛有意成为基石投资者,分别认购6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达达集团创始人兼CEO蒯佳祺将在上市后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CEO,公司业务保持独立运营。 定价区间的公布,或许意味着达达集团距离敲钟上市更进一步,达达集团或将成为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后首只成功上市的中概股。 5月13日凌晨,达达集团首次披露招股书,计划以“DADA”为证券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锁定即时零售第一股。IPO交易的主承销商包括投行高盛、美银证券和杰富瑞。 招股书文件显示,京东与沃尔玛为达达集团基石投资人。2016年,沃尔玛与达达集团建立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与达达集团的合作,为沃尔玛构建了O2O渠道的基础设施,助力其在中国线上业务的强劲增长和全渠道布局。达达集团与京东也是战略合作关系,达达快送的众包配送模式助力京东物流优化消费体验,双方在全渠道零售上也不断加深合作。此次沃尔玛和京东有意成为达达集团基石投资者,共计认购9000万美元,足见这两家国际零售巨头和国内零售巨头对与达达集团合作的充分认可,及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更新后招股书显示,京东集团和沃尔玛分别持有约45.3%和9.5%股份。 公开信息显示,达达集团近三年营收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09%。三年来收入加速增长的同时亏损率持续收窄。经调整的净亏损率在2019年大幅优化近一半至45.8%,2020年一季度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幅优化至17.6%,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招股文件显示,达达集团此次募集金额含绿鞋约在3.03亿美元。通过IPO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技术和研发、实施营销计划和扩大用户群等。受疫情催化,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得到培养,零售行业加快O2O和全渠道布局,推动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发展提速,市场前景广阔。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达达集团更新招股书持续推进赴美上市进程,或将成为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后首支成功上市的中概股。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一季度,达达快送已覆盖2400余个县区市,京东到家覆盖700余个县区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京东到家平台上活跃的门店数量达到了8.9万,此时选择融资上市应意在布局新的发展阶段,如加速下沉、拓展合作业态、增强技术创新与赋能,提升即时配送和零售数字化服务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编辑 张明富)
爱问保险 【保险观察】 5月26日晚间,天茂集团(行情000627,诊股)发布公告称,终止吸收合并国华人寿,这意味着国华人寿历时10个月的上市之路就此终止。 关于这次吸收合并国华人寿失败的原因,天茂集团公告解释说,由于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部分交易方对股份发行价格、公司估值等核心条款提出了新的意见,交易无法按原定时间达成一致,故终止本次交易。 1 - A I A S K I- 国华人寿基本情况 国华人寿法定代表人为刘益谦,公司成立于2007年,现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48.46亿元。 国华人寿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险业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国华人寿经营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湖北、辽宁、四川、安徽、深圳等共计18个区域。 国华人寿官网显示,国华人寿目前共有7家股东,其中天茂集团为第一大控股股东,股权占比为51%。 据国华人寿2019年信息披露报告,其2019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6.96亿元,同比增长9.18%;实现净利润22.16亿元,同比增长7.82%。 2019年8月27日,天茂集团发布《吸收合并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天茂集团拟通过向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股东海南凯益、上海博永伦、宁波汉晟信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向湖北宏泰、武汉地产、江岸国资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国华人寿。 吸收合并完成后,标的公司国华人寿将注销,存续上市公司拟更名为“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凯益、上海博永伦、宁波汉晟信、湖北宏泰、武汉地产、江岸国资将成为吸收合并后存续上市公司的股东。 这在许多人看来,国华人寿欲“借壳”在A股上市,如果上市成功,国华人寿将是A股第六家上市保险公司,因此备受业内关注。 2 - A I A S K I- 天茂集团近一年动作 为了实现国华人寿A股上市,天茂集团也是拼了。 2019年7月,天茂集团将医药和化工业务子公司分别以7.59亿元和5.7亿元的价格转出,出清后,天茂集团不再从事相关业务。 天茂集团当时在公告中指出,此举是为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公司产业和投资结构,更好的发展公司的保险主业。 2019年12月,天茂集团将持有的安盛天平7828万股份全部转让给安盛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彻底放弃了财险,一心一意扑在了国华人寿身上。 在成为国华人寿控股股东不久后,天茂集团就对国华人寿进行了增资计划。通过增资,国华人寿注册资本由38亿元增至48.4625亿元,增资后,天茂集团仍占公司总股权的51%。 2019年8月20日,天茂集团披露了《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暨关联交易的停牌进展公告》,8月26日晚正式公布了吸收合并国华人寿交易预案。 根据预案,天茂集团完成吸收合并后,国华人寿将整体登陆A股市场,正式成为A股第六家上市险企,也将成为首家在国内上市的中小型保险公司。 但是,国华人寿上市计划最终流产。 2020年5月26日天茂集团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吸收合并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议案》。 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股东对公司估值和股份发行价格产生异议,该吸收合并项目最终终止。 天茂集团称,经审慎讨论,认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在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预计无法在原定计划时间内完成。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国华人寿的上市之路终还是功亏一篑。 同日,天茂集团还宣布两位高管和一位董事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3 - A I A S K I- 天茂集团还会继续推动国华人寿上市吗? 天茂集团承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那未来,国华人寿还会继续寻求上市吗?这就需要分析此次国华人寿上市失败的原因。 根据天茂集团公告,因对股份发行价格、公司估值等,交易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那未来,根据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假以时日,天茂集团未尝不会继续推动国华人寿上市。 从另一方面来说,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也是趋严的。天茂集团实控人刘益谦的金融版图覆盖投资、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银保监会对于股东一家独大且具有多金融板块布局的,要尽量规避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 如果是基于这个原因,天茂集团恐怕不会继续推动国华人寿上市了。但是从长远来看,保险公司上市未来会是一个趋势。 对比一下A股上市公司银行股和保险股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保险公司上市的数量太少了,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再分配的作用,实现资本保值与升值。 此外,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保险也势必会加大开放力度,保险在指数权重上的比例也会慢慢提升。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上市,但至于保险第六股是否还是国华人寿,变数极大。
地处南疆喀什地区的巴楚县是棉花主产区,棉花是巴楚县的支柱产业,201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97万亩,年产皮棉约16万吨,涉及植棉农户约3.5万户,县域内轧花厂27家,轧花生产线74条。据了解,中棉集团这次南疆助农活动分为现场培训和实地考察两个部分开展,邀请了巴楚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棉纺织有限公司等纺织企业,巴楚县良种轧花厂、莎车棉业、巴楚冠农棉业等轧花企业及农民代表参加了会议。 记者了解到,现场培训会分析了疫情对纺织终端服装行业带来的影响,讲解棉花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运作模式,重点讲授了棉花期货交易和交割的流程、注意事项,引导现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做好风险管理。 中棉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随着规模的扩大,中棉集团既要服务棉农,服务纺织企业,又要保障自身经营稳健运行,市场经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中棉集团结合棉花收购加工与经营的季节性、节奏性等因素,按照“边收购边比例套保,边套保边调整敞口,边基差点价销售,边基差点价采购”的经营策略结合,达到通过精细化套期保值的操作,促进一手资源收购加工与经营销售、采购有机结合,实现“盈利有预期,规模有增长,风险有控制”,为中棉集团持续稳健经营发展奠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据了解,中棉集团在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要求其在全疆轧花厂,重点是南疆贫困地区轧花厂,积极给棉农宣传期货发挥价格的功能,使棉农在交售棉籽过程中有价格参考依据,随行就市交售棉籽,规避棉籽价格大幅下跌造成收入减少,帮助棉农规避因过度贪赌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助力棉农稳收增收。 “产业基地”是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产业基地”在期货市场与实体产业间起着桥梁作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日前,郑商所召开“2020年‘产业基地’宣讲交流会”,55家单位成为郑商所产业基地,中棉集团连续两年成为棉花产业基地签约单位。(记者/王宁)(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