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与国药集团副总经理石晟怡在京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徐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龚艳德,副总经理刘卫东;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副总经理胡建伟,副总经理邓金栋等嘉宾出席活动。 根据协议,长安汽车与国药集团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合作新模式,重点围绕“健康汽车”开展健康研究和合作,涉及健康汽车产品开发及服务、医疗及生物制品专用运输车定制化开发、研发及认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国药集团将先进的健康领域技术运用到汽车领域内,双方针对汽车在医疗健康领域展开深入研究,率先发力,以科技为证,筑起行车健康安全的第一防线。此次合作、大客户购车、本地服务、品牌合作等方面内容。 关爱大众生命健康共护用户出行安全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如今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健康类产品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医药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围绕生命健康展开深入研究,不断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更多健康产品;同时包括汽车厂商在内的,许多与个人健康相关的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决心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健康放心的驾乘环境和使用体验。 早在疫情暴发之初,长安汽车就积极行动起来,依靠自身科技研发实力,迅速推出“PM0.1高效复合抗病毒过滤器”,3月10日,首批搭载该过滤器的“健康汽车”逸动PLUS已经正式量产下线,整车对≥0.3μm的颗粒物过滤效果达到97.7%,有效抑制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极大提升了车内的呼吸安全性。 4月1日起,长安汽车还对全系车型进行了PM0.1高效复合抗病毒过滤器的切换,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驾驶舱内空气安全”难题。为用户打造“绿色生态健康舱”,极大提升车内空间的呼吸安全。 而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药集团在集团规模、效益和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国内医药行业领先地位。据悉,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国药集团率先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首批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并通过欧盟CE认证。 国字号强强联合携手打造健康汽车 此次合作,不仅是长安汽车与国药集团在大健康、汽车制造两大产业领域的合作,更是国内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强强联合。接下来,双方作为各自领域的优势企业,将共同打造健康汽车,并在大健康、汽车两大产业领域内,探索跨界合作新模式,以“互利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原则,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同时,二者还将共同引领汽车消费新理念,推动汽车、大健康这两个超万亿的大市场进行深入融合、跨界创新,重新定义新业态。 长安汽车还一直坚持把企业成长与社会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次合作也凸显了长安汽车对用户的健康人文关怀,以及企业为确保用户的健康出行所做的巨大努力。 未来,双方将共同肩负国字号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深化中国品牌的强强联合,共同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不断开拓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放心、安心的出行产品,引领中国自主品牌驶向更加健康的未来。
5月11日,紫光集团发布2019年度财报。报告显示,紫光集团在2019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大增326.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6.56亿元,同比增加16.87%,其中,IT及相关设备及服务板块实现营收537.02亿元,同比增加15.4%;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63.00亿元,同比大幅度增加32.2%。 “从芯到云”,目前,紫光集团初步完成了芯片产业布局彰显领先优势的同时,基于云网业务已有的成果,开始迎接新基建风口,强化整合优势,升级云赛道。 领先“芯”赛道 根据财报,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展锐2019年推出自研的5G通信技术平台马卡鲁和5G基带芯片春藤V510,一举进入全球领先的5G芯片厂商行列。今年初,紫光展锐发布新一代5GSoC移动平台—虎贲T7520,进一步增强了在5G领域的技术优势;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去年开始量产的64层三维闪存,一进入市场就拿到多个大单,其中包括不久前国科微的亿元采购定单。今年,长江存储发布了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在单位面积存储密度,I/O传输速度和单颗NAND闪存芯片容量等关键指标上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些都说明紫光集团过去数年间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和技术积累正获得丰厚的回报。随着在芯片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产能逐步爬坡,紫光集团在芯片赛道上的领先优势将愈加明显。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上市公司紫光国微(002049.SZ)2019年度业绩亮眼,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39.54%。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16.61%;扣非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98.19%。接近紫光集团的高层人士向《证券日报》透露,芯片连接器巨头紫光联盛(即法国LINXENS公司)注入紫光国微的重组项目即将进入收官阶段,一旦完成,紫光国微的市值必将大幅提升。 紫光旗下的紫光展锐也正在筹划科创板上市。紫光集团公告显示,紫光展锐与国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基金、闻名投资签订增资协议,三方向紫光展锐合计增资50亿元,投后估值55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紫光展锐受到资本和市场的肯定,主要是由于在全球5G芯片市场仅有的5家厂商中,展锐是中国大陆公开市场的唯一一家,是未来5G商用普及的重要芯片企业和产业生态的承载者。 升级“云”赛道 云网业务方面,紫光旗下云网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2019年业绩稳健增长,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11.92%;其中2019年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服务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33.25%。 据了解,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是领先的全产业链云网设备和服务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并在国产虚拟化、中国政务云等领域均成为了国内第一品牌。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华三服务器增速高达42.3%,名列全球市场第一名。 此外,紫光旗下紫光股份在政务云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服务国家统计局、河北政务云、重庆政务云,15个国家部委政务云,22个省级政务云,300余个地市区县政务云;在教育云市场,服务2400+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超50000+数字化校园;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紫光股份提供了300+工业云服务,连接78万+台设备,服务十大行业。 目前,在“芯片”“云网”这两条“黄金赛道”行业中,紫光集团都已布下重兵。4月9日,紫光集团宣布重大组织架构升级,基于紫光云网板块的整体发展战略,整合旗下公司的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能力,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近日,紫光集团宣布对紫光股份17%的股权公开征集受让方,或将引入运营商或互联网巨头等战略资源。紫光股份还宣布定向增发120亿元,加码5G和云计算,为“新基建”补足弹药粮草。 集团负债大幅度减少 资本结构持续优化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2019年,紫光集团在集团层面带息负债同比减少209亿元,由年初1611亿元减至1402亿元。 紫光集团表示,未来将通过调整融资主体及结构,改善负债匹配度,以长期均衡的模式通过实业经营和资本运作来优化整体偿债能力。 紫光集团提出“1个目标+4项措施”的财务调整策略,即以“降负债,去杠杆,优化资本结构”为目标,并通过“证券化、资产减持、增资、新增投资基金化”四项措施为抓手,着力改善集团的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促进紫光集团与产业公司、产业公司之间的协同,推动产业公司改善经营,提升盈利能力。 5月11日,紫光集团公告,出售紫光展锐73亿元老股,除去税负,增加60亿元的净资产。根据紫光集团在2020年上半年减持紫光股份股票,二级市场直接和公开征集转让17%,合计减持23%左右,增加净资产将达140亿元左右。此外,若紫光股份今年顺利完成增发120亿元,净资产将增加120亿元。以此推算的话,紫光展锐和紫光股份的操作,合计增加紫光集团净资产估计大约300亿元,有望降低资产负债率10%左右,改善财务状况。 据知情人透露,紫光集团的目标在2021年将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内。 除此之外,紫光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学大(000526.SZ)5月7日晚间公告,天津安特公司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持股比例达到23.94%,超过紫光系持股比例,通过举牌成为紫光学大的新任大股东。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紫光集团将从紫光学大做战略性撤退,紫光集团将更加聚焦“从芯到云”的主业,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
中国旭阳集团(1907.HK)凭借25年焦化化工行业的发展经验,通过营销一体化、运营管理服务和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推进旭阳事业的全国布局。自2019年3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上市以来,旭阳的生产园区从上市前仅限于河北一省境内的邢台、定州、唐山、沧州四个园区,拓展至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辽宁省,新增内蒙古呼和浩特园区、山东东明园区、山东郓城园区和辽宁朝阳园区,集团园区总数量由四个拓增至八个,实现了逆势扩张。2020年1月20日,旭阳集团与五江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对五江集团在江西樟树市的焦化生产线——宏宇能源130万吨/年焦化生产线提供专业化运营管理服务,将旭阳焦炭业务扩展到了中国南方,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集团焦化行业龙头地位。 在焦化行业处于调整周期的当下,旭阳何以能赢得行业竞争,实现逆势扩张,逐步落实全国布局战略? 通过调研,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旭阳之所以能赢得行业竞争,主要源于旭阳集团已经形成了以下九大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规模优势 旭阳集团是中国及世界领先的独立焦化企业,在多个精细化工领域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导地位,规模优势凸显。 按2019年数量计算,旭阳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产量分别占世界和中国总产量的1.4%和1.9%;是全球领先的焦化粗苯加工商,加工量占世界总加工量的7.1%;是全球领先的高温煤焦油加工商,加工量占世界总加工量的4.3%;是中国领先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7.0%;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萘制苯酐生产商,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18.7%。 规模优势为旭阳带来稳定的销售网络及原材料供应,使公司具备强劲的上下游议价能力。旭阳与客户及供应商建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大型钢厂、化学品生产商和焦煤供应商等。旭阳的采购能力稳定、采购总量显著,2019年长协进煤量占集团总量的35%,区域内产量显著,下游客户粘性强,公司产量占津冀地区独立焦企总产量的30.7%。 二、一体化优势 旭阳在产业发展上,采取的是“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延伸,贯通上下游,实现纵向一体化产业整合,形成整体性、结构化竞争优势,在更大范围整合和掌控上下游资源,丰富盈利途径和模式,从而实现从做产品、做企业到做产业的跨越。业务发展上采取“纵向一体化”模式,是旭阳探索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大创造。 旭阳集团的焦化+化工板块具有显著的协同一体化优势、互补优势、联动优势。以焦炭为起点,以苯、焦油、甲醇为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由基础化工产品延伸出高端化工产品,重点向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方向发展,形成了碳材料、醇醚、芳烃三条独特的化工产业链;从只有焦炭和煤气,延伸出纯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6切片、尼龙弹性体、己二酸、炭黑、苯酐、苯酚、甲醇、甲醛、聚甲醛等高端化工产品,可生产5大类55种产品,并有效减少面临市场波动及价格波动风险的机会,延伸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盈利能力。 旭阳集团主要产品产业链 一体化优势使旭阳可以在各产业链之间,做到原料互供、产品互通、工艺互联互通、公用介质互用,将各环节的“废物”吃干榨净,构建起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排放最低、环境友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园区化优势 旭阳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园区化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旭阳的园区化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单个项目建设发展成一体化园区化,从微观到宏观的模式;也经历了从顶层统一设计的一体化园区化,再到单个项目的逐个实施,从宏观到微观的模式;两种方法都是旭阳一体化园区化发展的过程。目前,旭阳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一整套成熟的“五化”园区建设经验。 统一规划发展、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能源管理、统一物流运输、统一安全环保、统一研发创新等园区管理“七统一”,则是旭阳园区化发展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它保证了可持续降低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的成本,为持续优化、持续改进提升提供了平台,成为旭阳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也区别于一般公司的发展,走出了差异化的道路。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也是旭阳探索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另一大创造。 四、成本优势 旭阳集团不断强化投资管理和生产运营费用控制,全面系统持续降低成本,打造行业最高盈利能力。 强化投资成本控制,以全过程投资控制为主线,按照“投资价值、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动态/限额”五位一体原则进行投资控制。善于在投资各阶段对不同重点进行审查、评估、控制:决策阶段全方位审查;设计阶段各项举措控投资;招投标阶段科学确定标底;施工阶段保质量安全,全面降费;竣工验收阶段准确决算。 强化运营成本控制,实施归口管理、挂钩绩效考核;依托规模优势压减采购成本;持续深化技术改造与资源循环利用;成立配煤研究所,建设行业最大试验焦炉,定制实验方案,多措提升综合效益。 强化“六项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人工成本、税收成本)控制,实施系统、严格的控制管理:明确责任人,考核到公司、事业部、车间、部门、班组、个人,实时调度;每年与历史最好水平和上一年实际进行对比,提出控制措施;同行对标,追求行业最优;定期开展工艺查定和“三定”等工作,既考虑总额,也考虑单位产品消耗和人均消耗;每年制定详细的、严格的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措施。 此外,旭阳的生产基地紧邻国家铁路网、主要公路及港口,且园区自备专用铁路线将生产基地与国家铁路网相连,使旭阳具有明显的物流成本优势。 五、集中营销优势 旭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经营安全为基础,以“品牌+服务”“贸易+金融”“信息化+供应链”为基本策略,实现市场管理、价格发现、期现货联动,销、运、产、供高效运营。 通过商品研究院建设、客户管理、合同管理、预收款政策、物流管理、风险控制、服务式营销、数字化营销、价差管理、库存管理(即产品零库存、原料低库存)、配煤管理、调度机制、信息化建设等12项措施,实现客户开发、产品定位、物流管理、客户服务、持续优化,实现销、运、产、供、财有机结合,实现利润最大化。 六、研发创新优势 旭阳集团坚持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基于“集团生产技术部—各园区工程中心—各生产公司”三级研发创新机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专注于装置挖潜、产品升级、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实现循环经济;采用“量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迭代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技术创新覆盖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引导市场,市场反馈技术,技术与市场结合,不断升级迭代新产品;从2015年至2019年持续提升现有装置潜力,凭借多个研发及技术改造项目,带来经济效益约1.2亿元。 目前,旭阳拥有多项技术成果,其中专有技术168项(包括产品提质、生产操作、设备改造、节能环保、安全、自动化、工艺改进等类别),专利技术77项(包括醇醚、芳烃、碳材料、焦化等类别),软件著作权4项(数据平台及算法)。 七、信息化、智能化优势 旭阳集团实施了“完全自动化、彻底自动化,完全信息化、彻底信息化”策略,以此为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构建标准化业务和数据,建设全业务信息化平台,应用领先技术打造焦化化工行业标杆,采用效益和效率双效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运营、降本增效,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 生产运营方面,建设了MES、ERP和OA系统。 物流方面,建设了导航系统,同时物流自动化系统统一调度进出厂车辆,提高计量和厂内物流效率,下磅效率提升450%,厂内物流效率提升均超过50%以上。 目前,旭阳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在独立焦化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所有装置自控率达到83.02%,其中化工装置自控投用率达到100%;物流自动化系统通过多年优化升级,完全实现了无人值守计量、合并门禁检查、物流自动化过程IC卡,减少计量和质检环节人员。以所属子公司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为例,人工费用节约140万元/年;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施战略库存管理,实现3天到30天内依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提高质量检验效率50%;员工数降低35%;财务核算效率提升50%,结账时间从每月5天缩短到2天;流程标准化节省工时66000小时/年;塌煤率下降7%。 八、安全环保优势 旭阳集团秉持本质安全、本质环保理念,安全环保水平达到行业及国内领先。 坚持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与质量管理体系“三合一”运行;建立六级安全管控体系,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生产装置实现安全联锁和自控回路控制,建立了国际先进的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系统及事故、危险识别和预防系统及程序,公司创立至今从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全面开展环保建设、治理与提升,实施环保深化治理项目183项,各项排放指标优于国家和省超低排放标准,并利用MES及控制中心实现生产基地及工厂的严密控制和监控;致力于建设绿色园区、洁净工厂、清洁生产线,不断提升园区绿化和绿色生产、绿色运营水平,公司清洁生产和环保水平行业一流、国内领先,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河北省绿色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首批行业领军企业、园林式企业、对标示范企业、质量效益型优先企业等等。 九、风控优势 旭阳集团建立了“董事会、风控委员会、法务风控部、各业务部门”四级风控体系和“集团法务风控部、园区法务风控部”两级法务体系,并基于这两个体系有效实施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涵盖控制运营、管理、投资风险各方面。 健全资金、财务管理体系,健全透明、标准、严格、数据化运营管理体系,健全事前和事中风险识别、评估、分析、防范制度流程,严控现金流风险,严防经营性失误,严密全方位全周期控制。 建立完善法务、商务、监察、审计体系,实施严格的预收款管理、业务风险风控预警、内控考核评价等制度。 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管理措施从生产到营销各环节全覆盖。通过建设风险管理文化,培育浓郁的风险管理意识。 以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处置风险“三步骤”(第一步,防范一切风险的发生;第二步,假如发生风险,全力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第三步,在处置风险过程中把损失降到最低)为核心原则,固化形成包括“本质上依法依规,防范决策风险,防范现金流风险,防范股东、企业家、领导者风险,发展能力与发展速度相匹配”等一整套完备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其明确为公司生存与发展必须严守严控的底线和生命线。 综上,旭阳集团已经形成的九大独特优势,是助推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不断成长、持续成功,助推公司赢得行业竞争、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
天眼查数据显示,3月4日,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子公司杭州蚁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程立卸任该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胡喜接任。 杭州蚁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为3000万,法定代表人为胡喜,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计算机系统集成等。 天眼查股权结构显示,该公司为蚂蚁金服的运营主体——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蚂蚁金服的另两家全资子公司蚂蚁金服(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蚂蚁金服(成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发生了工商变更,同样由胡喜来接任程立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9年1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分别发出全员信。公布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重要人事调整。张建锋(行癫)将卸任阿里集团CTO,程立(鲁肃)担任阿里集团CTO,向张勇汇报工作。张建锋继续担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领导阿里巴巴未来的技术总战略,达摩院的建设。
本报记者 施露 5月7日,微盟集团宣布成立智慧餐饮公司,下设智慧餐厅、雅座收银、雅座会员、成本管家和商有外卖五大业务线,形成集会员、收银、外卖、商城、点餐、预订、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全场景一体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任命白昱为微盟智慧餐饮总裁,向微盟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涛勇汇报。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微盟集团在餐饮SaaS领域持续战略布局,全面助力餐饮企业抗击疫情影响、转型数字化智慧餐饮。今年2月,微盟集团宣布战略控股国内领先的智能餐饮解决方案供应商——雅座。控股完成后,微盟集团与雅座在双方产品、团队及管理体系等层面进行一系列的架构整合,雅座CEO白昱正式加入微盟,出任微盟智慧餐饮总裁。 白昱曾先后担任中国惠普、海辉(中国)的高管和雅座董事长,在IT行业有超过21年的工作经验。对于此次出任微盟智慧餐饮总裁,白昱表示将继续带领雅座团队充分发挥在产品和头部餐饮客群的优势,通过整合和深化双方智能餐饮解决方案产品布局,扩大用户规模,并推动与微盟集团现有解决方案(如微商城、精准营销等)之间的交叉销售,为微盟集团长期的收入增长注入新动力。 其中,“智慧餐厅”定位为中长尾餐饮企业搭建基于“小程序+公众号”的三店一体化(堂食、外卖、电商)数字化解决方案;“雅座会员”聚焦大中型餐饮客户,结合雅座在会员领域的14年的经验,除了提供更丰富的三店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还提供更专业的会员运营与管理服务;“雅座收银”提供全场景一体化的智能收银解决方案,帮助餐厅提升运营效率,增加营销收益;“成本管家”省成本,就用成本管家,从采购,用料、加工三个方面,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增加利润;“商有外卖”服务餐饮外卖商家,包含云小店和云管家两大产品,帮助商家建立自有外卖平台,同时提升各平台的外卖收益。(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沉寂多时的军工央企资本运作卷土重来,5月6日晚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称兵器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部分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或者协议转让至兵器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兵投资,相关公司包括长春一东(600148)、北方导航(600435)、内蒙一机(600967)等。资料显示,中兵投资定位于兵器集团的资本运营中心与价值创造中心,将助力提升兵器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7家上市公司联袂划转从此次最新运作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划转或转让比例为5%,包括3家公司;第二类划转或转让比例高于5%,包括光电股份等4家公司。具体来看,北重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北方股份(600262)85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协议转让给中兵投资持有,转让完成后,北重集团持股27.26%,中兵投资持股5%。晋西集团拟将其持有的晋西车轴(600495)604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协议转让给中兵投资持有,转让完成后,晋西集团持股25.79%,中兵投资持股5.00%。凌云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凌云股份(600480)2742.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00%)协议转让给中兵投资持有,转让完成后,凌云集团持股33.36%,中兵投资持股12.72%。在划转或转让比例超过5%的公司中,光电股份力度最大。光电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光电股份(600184)5087.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划转给中兵投资,划转完成后,光电集团直接持股20.36%,通过华光公司间接持股12.38%,中兵投资则持股22.98%。其次是内蒙一机,一机集团拟将持有的内蒙一机1.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8.92%)无偿划转给中兵投资持有,划转完成后,一机集团直接持股42.76%,中兵投资(含担保专户)持股12.14%。此外,东光集团拟将其持有的8.07%长春一东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兵投资持有,划转完成后,东光集团持股24%,中兵投资持股8.07%;导航集团拟将其持有的8%北方导航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兵投资持有,划转完成后,导航集团持股22.79%,中兵投资持股21.61%。上述事项披露的同时,各家公司均强调,划转或转让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兵器集团合计持股数量及比例不变。至于中兵投资是何来历,各家公司仅表示,中兵投资是兵器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资本运作将再度启动?兵器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如此整齐划一的股权运作有何背景?从公告内容来看,长春一东透露,此次运作是“东光集团根据兵器集团会议要求”;凌云股份也表示,此次运作是“凌云集团根据兵器集团会议要求”。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兵器集团召开了2020年度工作会,会上多次提到改革内容。今年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实施新时代集团公司发展方针,深入推动既定工作举措落地见效。在中兵投资随后召开的会议上,中兵投资董事长史艳晓表示,要深入研究集团公司军品、民品等重点工作中投资并购的方向和需求,积极发挥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平台作用;要做好资源配置,着力打造资本运作、股权投资、金融服务三大平台。资料显示,根据兵器集团的要求,中兵投资承担着为集团公司实体经济插上资本翅膀的特殊使命,要为集团公司资产盘活和资本倍增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中兵投资定位于兵器集团的资本运营中心与价值创造中心,已形成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多项业务。“这是兵器集团整体的资本运营方案,先将股权划转到中兵投资,后面可能会再跟进一些资本运作,目前来看,对上市公司偏利好,但下一步的具体方案还要等等看。”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说道。记者注意到,4月底,中兵投资旗下的中兵国调基金召开了一场推介会,兵器集团总会计师张华表示,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和资产证券化进程,将为中兵国调基金提供压舱石的项目支撑和投资机会。从张华此番表态及公告的内容来看,密集吸纳多家兵器系上市公司的股权无疑是为中兵投资提供了广阔的运营项目支撑。一位接近中兵投资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是先把股权集中过来,接下来进行市值管理,未来具体要怎么操作还不明了。 过往案例显示,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基本逻辑是,军工央企的二级集团以旗下上市公司为平台,向其注入优质资产,从而实现证券化等目标。从最新收盘总市值来看,上述所涉部分公司市值仍较低,例如,长春一东总市值仅为19.2亿元,北方股份为27.4亿元。另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上述划转可能意味着兵器集团将加快资产证券化的速度,很多军工央企都设定了“十三五”末的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目标,如今这一时间点已经临近。对于这些目标能否如期完成,该分析师认为并不乐观,“很多军工央企过去把证券化率目标定得很高,但由于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原因,可能不会如期完成了。”
本报记者 施露 4月30日,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阅文集团总裁侯晓楠联名发表题为《面孔会变,梦想不会——致网络文学作家》的一封公开信。这是自阅文集团宣布人事调整后,新任管理层第一次对外公开发声。 公开信中首先强调,无论是作为书友还是内容行业从业者,“内容产业的核心是人,是创作者。”因此,程武和侯晓楠认为,“作家是阅文最宝贵的财富,这点永远不会变”,并一致表示,“未来的业务推进,一定是基于理解、尊重、共赢的伙伴精神展开的。无视作家权益的事情,以往没有,现在、未来也不会有。” 除此之外,信中还特别提到,在新文创生态中,“内容+体验”的前提就是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有赖于已经具备粉丝生态的网络文学基本模式。阅文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更强的文学内容生态,因此,继续稳固和深化付费阅读粉丝生态将会是阅文发展进化的基础。 未来,阅文将依托于新任管理层积累的产品运营,生态合作和版权开发的经验,加大阅文与腾讯新文创的融合力度,为公司和集团作家整合腾讯平台丰富的产品和流量资源,推进IP跨领域开来放大文学源头价值。在固有优势下,通过引入更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加速生态融合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平台发展与升级。(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