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公告,2020年8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22.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87.2亿元;2020年1-8月份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893.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382.2亿元。
数据显示,在A股21家TWS耳机概念公司中,20家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1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券商分析称,TWS耳机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链公司将受益。目前亿纬锂能、卓翼科技、乐心医疗等公司拟募集资金投入TWS耳机相关项目。 产业高速成长 漫步者专注于音频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核心产品包括音箱、耳机等。漫步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46.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77.24%。漫步者表示,本期耳机收入大幅增加。 苹果AirPods系列TWS耳机产品畅销,组装厂商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受益。立讯精密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0.43亿元至46.20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歌尔股份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6.74亿元至18.71亿元,同比增长70%至90%。 8月21日,歌尔股份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TWS耳机方面,预计产业保持高速成长。8月25日立讯精密表示,公司可穿戴产品主要是TWS耳机和Watch产品,主要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看好TWS耳机产业的发展。 光大证券指出,继续看好AirPods和TWS耳机市场。下半年随着歌尔股份供货占比提升、降噪款AirPods产品开始供货以及产线良率的进一步优化,声学整机板块将驱动歌尔股份营收与净利润快速增长。 募资投入TWS项目 市场调研机构预计,2020年全球TWS耳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3亿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0亿美元。国盛证券认为,随着蓝牙技术的升级、手机3.5mm耳机孔的取消以及TWS耳机体验感的提升,未来TWS耳机市场前景广阔。 TWS耳机市场空间广阔,吸引产业链公司募集资金投入TWS耳机相关项目。亿纬锂能的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3月,亿纬锂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其中,10.5亿元用于面向TWS耳机应用的豆式锂离子电池项目。 亿纬锂能表示,公司的豆式锂离子电池关键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内外中高端客户的认可和青睐。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只有加快建设先进产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有效解决产能瓶颈。 今年5月,乐心医疗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5.97亿元。其中,1.68亿元用于TWS耳机生产线建设项目。 此外,卓翼科技发布定增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2.2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厦门TWS耳机等物联网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募投项目建成后,生产的产品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TWS耳机。
8月31日,国光股份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6月,国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6.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7.92%。 提及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营利双增长的原因,国光股份董秘何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公司根据农资产品应用特点提前储备了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并加强了产品生产。同时,面对疫情,公司通过录制视频、抖音视频、微赞直播等方式进行作物种植管理培训,实现了产品销售。此外,公司提前落实产品运输,克服疫情期间物流不畅的问题,确保了不误农时。” 据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公司农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7.7%,农药产品营业收入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8.93%,增幅明显。 何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坚持调节剂、调控技术、调控套餐的‘三调’定位,大力推广针对特定的农作物、蔬菜、水果、园林植物的作物整体解决方案和作物套餐,在作物生长的每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农药销量的增长。” 作为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龙头企业,国光股份主要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为主的农药制剂和高端水溶性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以专业、高效、精准的服务满足种植户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所属申万行业类农药板块的25家A股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70.58亿元,实现净利润46.15亿元,包括国光股份在内的15家农药板块上市公司均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事实上,我国农药产业目前的发展如何呢?据智研咨询农药产业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化学农药产量从2017年的294.1万吨下跌至2018年的208.3万吨,2019年止跌上涨,产量达225.39万吨,同比增长1.4%。我国农药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 信息通用技术教育专家、观察家周太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际跨国农药企业相比,国内农药行业集中度低,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大非大、强非强’的尴尬局面。尽管我国农药产能、产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大部分规模小,产能过剩、贴牌销售,处于价值链低端。不少企业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 周太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紧紧抓住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技术、新药创制、农药中间体、制剂品牌等关键要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构建农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他认为,随着国家利用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大力推进企业间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将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
随着2020年中报披露的正式收官,辽宁地区A股上市公司的上半年经营数据也全部出炉。 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除了今年退市的ST天宝和大化B外,辽宁74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辽宁企业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04.29亿元,同比下降5.14%;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3.17亿元,同比下降20.15%。有53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1.62%;其中有33家公司净利润取得正增长。 7家企业实现扭亏 虽然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但森远股份、智云股份、獐子岛、*ST友谊等公司在内的7家辽企实现扭亏。森远股份披露的中期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18.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0.66万元,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的良好表现,森远股份在中报中解释主要缘于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大了再生设备、军工设备的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在销售结构中,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比重增长较快。 自2018年业绩开始下滑,2019年曾现大幅亏损的智云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也逐渐企稳。公司日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9.52万元,较一季度时又明显增厚。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平板显示模组设备方面实现收入1.31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增279.19%。为服务疫情防控,公司新推出的口罩机及相关设备业务实现收入1.97亿元,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此外,曾接连多次受灾的獐子岛在今年上半年也顺利扭亏,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997万元。公司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公司全面推动“一加三减”工作,努力化解产业风险,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实现扭亏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相关资产出售转让方面的影响,包括牡蛎苗种等相关产业在上半年也实现了较好的盈利。 财务负担加重 净利下滑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74家上市辽企中,有21家业绩出现亏损,较去年有所扩大,其中文化、旅游、零售、服务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具体来看,沈阳老牌商业零售企业中兴商业出现上市以来的首亏。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超七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82.09万元。另一家上市商业企业大商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39.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5.99%。 旅游业也是受冲击较大的行业,由于上半年公司场馆大部分时间关门歇业,大连圣亚报告期内仅实现营业收入2285.89万元,同比下降8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净亏损5320.07万元。主营幼儿早教的美吉姆上半年营业收入也大幅下滑,仅实现1.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81.82万元。此外,文投控股、吉翔股份等文化行业上市公司受影响也较大,出现额度不等的亏损。 不过,社会服务业中,上半年,辽宁几家交通物流企业表现却都不错,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的净利润都实现正增长,其中大连港净利润增幅近五成,主营快递物流的圆通速递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也超一成。新热点财富创始人李鹏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社会服务相关行业整体受影响较大,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以及相关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相关行业状态也在慢慢调整,逐步恢复,但要彻底摆脱影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与零售、服务等第三产业公司受冲击不同,上半年,部分工业及制造企业表现抢眼。如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民营企业恒力石化,上半年业绩增长依然强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7亿元,相当于“包办”了辽宁上市公司近半的净利润,占到7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4.79%,继续大幅领跑。恒力石化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证券事务代表高明对记者解释道:“上半年,头部企业特别是具备中上游先进一体化原料配套产能布局的全产业链发展企业,基本上都保持着较高的装置负荷和稳定的运行态势,维持着较大的盈利空间。这也正是行业打造先进一体化产能、实施高质量发展的重构效应、升级效果和战略意义所在。” 此外,大连重工、大连电瓷、亚世光电、奥克股份、禾丰牧业等生产、制造企业上半年经营业绩也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整体来看,上半年上市辽企整体财务负担有所增加,报告期内74家企业财务费用合计124.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20亿元,增幅8.9%,收入方面,74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904.29亿元,也是近年来唯一的一次负增长,较去年同期净减少204.46亿元。盈利方面,74家企业合计盈利123.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减少31.08亿元,降幅超两成。 21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在对上半年数据进行梳理时,记者还关注到,74上市辽企中,有21家公司的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是增加的,这21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上半年实现盈利,有12家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实现正增长。 如中广核技上半年就经受住了疫情考验,经营业绩逆市上扬。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320.88%。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疫情期间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产品投放市场。 兴齐眼药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22%,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自创立以来,始终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作为公司持续进步和创新的目标,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兴齐眼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1.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8%。 七彩化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快提升生产运营、财务核算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及时匹配客户需求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加强主营业务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在核心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上半年业绩也有不俗表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2.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0.13万元,同比增长58.01%。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020.4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13%。 “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得益于这些年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研发投入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七彩化学董秘于兴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还在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如前期与辽宁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研究院,就是让校企合作更深入,给企业带来研发创新的合力,助力企业更好地在行业内深耕。” 对于部分企业持续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研发投入对企业效益的拉动效应还是很显著的,长期注重于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的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水平也更高,特别像在疫情发生这种特殊情况下,会有更充分的应对能力,所受的冲击和影响相对就小,业绩也更为突出。”
8月房地产企业销售继续稳定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1174.7亿元,环比增长2.8%,同比增长29.2%。从累计销售看,百强房企1至8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3185.7亿元,同比增长4.7%。 8月,百强房企中有近八成实现单月销售业绩同比提升。截至8月末,有近七成房企累计销售业绩超过去年同期,实现同比增长。据克而瑞统计,碧桂园8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810亿元,同比增长32.8%;万科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590亿元,同比增长33.7%。从行业排名前十房企看,9家房企8月单月销售金额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招商蛇口单月增幅最大,达48.2%。从累计销售看,有8家房企1至8月累计销售金额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中国恒大累计增幅最大,达21.6%。 8月,30个克而瑞重点监测城市整体成交面积有所回升,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2%和5%。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温,成交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39%。北京、上海和广州市场延续高活跃度,同比增长均超30%,广州更是创近年来单月新高。在供应明显放量的情况下,深圳单月成交创年内新高,同比增长56%。26个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整体环比增长4%。超七成二三线城市市场热度惯性延续,成交同比均实现增长。 受疫情影响,今年房企整体销售节奏后移,下半年将面临更大的销售业绩压力。从房企供货安排看,下半年房企供货节奏普遍加快,供货量走高。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在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世茂下半年约220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4000亿元)的供货主要集中在四季度,供货节奏较去年有所加快,在一二线、强三线城市的供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 “下半年恒大共有约9000万平方米的可售货值,如果这部分货值去化率能达到37%,公司全年6500亿元的销售目标即可实现。”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在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公司内部的销售目标是8000亿元,需要把9000万平方米的货值去化约54%,公司认为该目标可以达到,对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充满信心。 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表示,下半年百强房企集中供货将加剧市场竞争,各房企应做好应对措施,保证去化率的实现。 对于下半年土地投拓,房企仍持偏谨慎的态度。万科首席运营官王海武表示,万科一直坚持稳健投资原则,目前公司在手资源可以保证未来2至3年的发展。万科也会不断关注市场变化,抓住良好的投资机会。“我们不会追高,也不会过分保守。”
8月28日,每日互动(300766)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每日互动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780万元。在今年疫情冲击市场的情况下,每日互动的公共服务等业务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依然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公司公共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88.47万元,同比增长27.11%。 报告期内,每日互动持续探索数据智能与公共服务的结合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级企事业单位在应急管理、抗震减灾、公共安全、智慧文旅、人口与空间规划等公共领域提供大数据服务,助力社会治理持续创新。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每日互动迅速将日常研发累积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大数据防疫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字防疫的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发力。 得益于良好的信任基础,每日互动的公共服务业务在第二季度签订合同金额4360.80万元,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70.37%,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53.19%。 与此同时,每日互动公共服务相关业务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拓展,新增覆盖300多个区县。公司提供优质、高效且标准化的数据智能产品,客户留存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针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客户的更多需求,每日互动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了升级迭代,因此客单价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在城市治理领域,每日互动以“数治小脑”为理论指导,打造四盘——“人口数盘”“规划数盘”“交通数盘”“经济数盘”,针对不同场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顺利完成“数治小脑”相关业务落地和市场开拓的目标。其中,“人口数盘”接入多个区县的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规划数盘”客户覆盖政府相关部门等,并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也都开展了战略合作。 目前,每日互动公共服务的业务核心已实现多元化发展,服务能力也已得到客户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认可。未来,随着国家愈加重视大数据治理,每日互动或将抓住更大的发展机遇,把治理数据的能力累积转变为更为显著的成果,从而实现更高速的发展。公共服务有望成为每日互动业务蓬勃发展的一大引擎。
2020年上半年营收增长36.79%,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长实现翻倍,这是中小板第一股新和成交出的中考答卷。 产品量价齐升 助力公司业绩双增 根据新和成半年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9%;实现利润总额25.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41%。 对于公司业绩表现,新和成表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半年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上下一心,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复工复产,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上半年效益逆势增长的好成绩。 其中,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营养品业务主要产品价格与销量的上升所致。 事实上,此次疫情对于各个行业都是一种挑战,而新和成这份亮丽成绩单的背后,与公司一系列的举措不无关系。 具体来看,上半年,新和成防疫生产“两不误”。自疫情暴发后,在确保员工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及时有序复工复产,保证产品稳定供应;同时千方百计打通采购、运输等各环节,保证特殊时期产品的正常发货,为销售保驾护航。 另外,在疫情带来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新和成抓住市场机遇,精准研判,实现多个产品价值最大化。营养品和香料业务主要产品实现量价齐升;新材料业务在新应用领域开拓顺利,取得稳定订单。 报告期内,新和成营养品业务收入增长54.4%,实现营收3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0.33%;香精香料业务收入增长15.43%,达到10.52亿元;新材料营收3.11亿元,同比0.5%的降幅。 对于上述数据的解读,新和成在半年报中称,分产品中营养品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54.4%,主要得益于公司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有增长所致。 强资本开支进入释放期 分析师纷纷给予买入评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和成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俗,但是,公司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相对“温和”,不像其他生物类企业那样走出翻倍的行情。但是,在券商分析师们看来,新和成估值修复即将到来。 记者通过数据统计显示,自年初至今,针对新和成的研究报告多达58份,分析师纷纷给予新和成“买入”评级。 天风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写到,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四季度是饲料需求旺季,维生素需求下半年将环比回升。国内外厂家近期纷纷停产检修,供给收缩明显,行业去库存后VAVE价格近期企稳回升。 根据博亚和讯统计,目前国内VA/VE市场价分别为435元/公斤和67.5元/公斤,较8月初上涨11.54%和12.59%。 另外,新和成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蛋氨酸二期10万吨产线已投入试生产,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稳步推进,下半年有望投产,山东工业园615项目、610C项目进度均超过95%。 “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将进入收获期,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内生成长性不断增强,周期性减弱,估值也有望逐渐提升。”天风证券分析师如此表示。 根据新和成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蛋氨酸二期项目年产10万吨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标志着公司向实现年产蛋氨酸30万吨的发展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生物发酵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试生产负荷逐步提升。 中泰证券分析师表示,新和成蛋氨酸、营养品板块资本投资进入释放期。蛋氨酸是氨基酸市场供应量最大品种之一,合成工艺技术壁垒极高。公司通过十年积累,一期5万吨蛋氨酸产能于2017年投放,并已实现满产满销。 未来,公司将投资49亿元再建设25万吨蛋氨酸生产线(二期10万吨、三期15万吨),其中蛋氨酸二期项目年产10万吨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预计三期也将逐步启动,全部达产后,公司蛋氨酸总产能将步入行业第一梯队,蛋氨酸业务也将成为公司营养品板块的又一支柱。此外,公司目前积极开拓山东及黑龙江基地深度布局营养品业务,涉及新增品种包括VB2/VC/VB6/VB12等,目前试生产负荷逐步提升。公司强资本开支进入释放期,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向上。 安信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称,新和成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优秀典范,建议重视成长基因及战略布局。 安信证券分析师表示,新和成自成立到现在,始终坚定不移的走自主创新之路,每个发展阶段所布局的核心产品均是当时国内无法自给、生产难度超高、填补国内空白的品种。 事实上,在长期的发展中,新和成积累了化工行业最为宝贵的研发和工程化经验,带出了一支高效率、高产出、善于实战的化工研发队伍。公司的创新研发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ROE水平始终处于大化工行业金字塔尖。对于产品的布局,新和成一方面强调一体化,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和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产品的多样化,让公司盈利能力也不依赖于单一品种,展现了化工平台型公司的独特优势。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则表示,从长期视角看,新和成产能建设符合战略规划,继续遵循一体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战略,把握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的发展方向,以关键中间体为支点实现技术协同与以满足下游客户多样需求实现市场协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穿越周期实现长期成长。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称,考虑公司为国内精细化工行业龙头,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营养品与医药刚需领域,浙江上虞、山东潍坊、黑龙江绥化三大基地均有大量投资项目在建,成长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