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芯片界又爆出了一则大新闻。 根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爆料,三星电子对现有的芯片工艺路线图进行了调整,或直接取消此前用于过渡的4nm,由5nm制程工艺直接上升至3nm。 作为芯片巨头,三星的这一招确实叫人有些意外,毕竟其4nm产品原定于2021年量产,但仔细深究,可以发现,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战略变动。 三星并不是头脑发热的拍板,而是或倾向于在权衡之下做出有利选择。 毕竟围绕“芯”能量的市场竞争越发炽热。 争做3nm“C位”出道 为什么大家要攻关3nm芯片工艺? 在现今,科技兴国,科技兴业并不是假大空的套话,其中,芯片产业已然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追捧。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IC Insights 而基于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一产业具备高壁垒属性,对技术、资金的要求较为严格,且需要投入的持续性。目前市场八成以上的芯片都是聚焦于10nm及以上工艺制程,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巨头可以攻克7nm以及5nm。 而为突破芯片性能的天花板,目前芯片制程工艺的物理极限——3nm势必是芯片企业的必争之地,毕竟相较于7nm FinFET,3nm芯片或可以减少芯片核心面积的45%,减少50%的能耗,增加30%的性能。 “3nm芯片的设计费用约达5-15亿美元,兴建一条3nm产线的成本约为150-200亿美元。”——公开数据 每5万片晶圆产能的设备投资(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C Insights 而掌握最新的技术以抢占市场份额尤为重要,这一场围绕3nm的技术战役由芯片大佬们率先打响。 台积电VS三星的“双雄对决” 纵观目前的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可以发现,主要是围绕台积电和三星的“两足鼎立”。 其中,台积电的芯片实力不容小觑,作为全球主要芯片供应巨头,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垄断地位,2019年第四季度在半导体晶圆代工领域占据超过52%的市场份额,排名首位。 2019 年第四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厂营收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申港证券 回顾过往,得益于审时度势,它总是先三星一步,通过率先量产7nm和5nm的工艺芯片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可以说其在7nm、7nm EUV芯片工艺上已经是“老手”,目前步入了5nm芯片量产这一阶段,且已得到了苹果、海思、高通和AMD等投来的橄榄枝,后期有望在其2020年营收占比达到10%。 “5nm已经做好了下半年进入全面量产的准备,其将增加更多的EUV光罩层,可以在智能手机和HPC领域里制造出更加强大的芯片,而今年营收比达10%的预估也保持不变。”——台积电总裁魏哲家 但孜孜不倦的寻求突破是技术型企业的使命。 台积电一直对3nm芯片技术的研究开发没有怠慢,通过加码投资月6000亿新台币(折合近200亿美元)着手创建生产线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其3nm制程或会在2021年开始试生产,并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台积3nm厂总投资额估将超过6000亿台币,2020年开始动工,盖厂房、装机、试车等预计要十八个月...3nm厂完成后预计雇用员工达四千人。”——台积电资深处长庄子寿 主要半导体公司制程路线图 资源来源:光大证券 而相对于台积电的“步步为营”,总是落后一步的三星势必想要通过打开3nm这一突破口,来扳回一局,毕竟其需要拿出3nm这一杀手锏去取得大单,抢占市占率,进而释放其盈利空间,剑指这一竞争节点上最大的晶圆代工厂的美名。 五大晶圆代工每月产能比较(万片)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 回顾其财报,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达到55.3万亿韩元(约合450亿美元),同比增长5.61%;净利润4.8万亿韩元(约合39亿美元),同比下滑3.15%。而虽然在疫情之下电子制造产业受到重击,但基于芯片业务的亮眼表现,市场普遍对三星二季度的表现趋于乐观,预计其营业利润或将超过5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94.2亿元,好于预期(4万亿韩元);且得益于5G的带动,高通7系列中高级5G芯片以及7纳米工艺需求的释放,三星有望占据18.8%的市场份额。 其中,在芯片制程上,三星目前正在加速韩国华城5nm生产工厂V1的建设;且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招聘1000名芯片设计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 “公司5nm芯片的大规模生产预计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三星代工业务高级副总裁肖恩·汉 中芯国际的强势介入? 而除了台积电之外,对于三星来说,近年来以中芯国际为首的国产力量也不容小觑。 虽然我国在芯片产业的发展上起步较晚,且受到一定的技术壁垒限制,对进口的依赖性较强,但中芯国际的崛起或将改变这一局面。 我国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源来源:IC Insights 就目前来说,中芯国际是内地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已经可以实现提供0.35um至14nm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且下一代N+1/N+2FinFET工艺正在顺利推进。同时,在现今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格局之中,中芯国际正在紧追台积电和三星,以试图扩大其国际竞争力。 公司在我国芯片产业链的地位 资源来源:公司官网 然而,基于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尤其在美国的芯片制裁策略之下,国产芯片制造的“卡脖子”困境便较为凸显。 即便是中芯国际,其在产能、产品良率等方面也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毕竟相对于台积电和三星,14纳米以下的工艺目前在中国大陆尚处于研发阶段,中芯国际还处于继续完善14纳米工艺并开展14纳米以下工艺技术研发的进程之中。 公司的技术能力 资源来源:公司官网 基于此,目前来说,其还是无法与台积电、三星所抗衡,但为了突破技术封锁,发展国产半导体的必要性是无法忽视的。后期有望随着行业周期性景气的回温,以及国产化需求的推动,进一步释放公司的盈利能力,加快对先进制程工艺的细化发展。 而这一股中国“芯”势力在今日的股市中也表现不俗。 截止到3日收盘,中芯国际创上市新高,涨5.22%,收于33.25港元,最新总市值为1892亿港元。 数据来源:Wind 而这一涨势主要与其今日公布A股发行价这一消息的利好刺激有关。此前中芯国际仅用了19天就完成科创板注册上市的流程,拟募集200亿元,SN1项目投资80亿元,工艺研发项目投资40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80亿元。 “中芯科创板IPO的合理估值区间在38.29-44.43元人民币,折合约42-48.75港元。”——外媒引述中芯联席保荐机构的投价报告 中芯国际产业链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而随着中芯国际回归A股的日子趋近,加速半导体国产化进程的底气或将再次受到支撑,有望释放半导体配套材料产业链的潜力,使得国内半导体供给侧有所收益。 公司部分下游客户收入比例情况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结语 一直以来,3nm都被认为是摩尔定律的物理极限。 而于芯片企业来说,这一无法轻易跨越的高峰,这一朵难以靠近的高岭之花,却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纵然需要下血本,需要持之以恒的资本投入,能抢占市场大蛋糕获利的红利还是可见的,尤其是对头部梯队而言,这是占据行业技术高顶头把交椅的绝佳机遇。 三星倘若真的动了这个心思,也是形势所迫,毕竟面对台积电近年来在业内的“扬眉吐气”,以三星为首的其他有力竞争者需要在如何提高晶圆市场的市占率这一方向寻求突破口,因此面对3nm技术的飞跃势在必行。 但探索这一技术的过程之中道阻且艰,尤其是在疫情风波未过而加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情况之下,目前在短期内3nm还是“镜中月,水中花”。
7月2日晚间,芯片巨头紫光国微(002049)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关于不予核准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西藏紫光神彩投资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决定》——紫光国微筹措长达一年的重大资产重组暂告失败。去年6月,紫光国微宣布拟收购同一控制人旗下的紫光联盛100%股权,价格初步约定为18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紫光国微已经连收两个涨停板。就在7月1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发布“中国安全芯片首家获全球最高等级认证”的消息,称紫光国微旗下紫光同芯THD89成为国内首款通过国际SOGISCCEAL6+安全认证的芯片产品。 去年6月2日晚间,紫光国微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联盛100%股权,价格初步约定为180亿元。当时上披露的公告显示,紫光联盛旗下Linxens,是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智能安全芯片组件生产厂商之一,主要客户覆盖电信、交通、酒店、金融服务、电子政务和物联网等领域,产品在智能安全芯片组件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紫光国微并未披露标的公司紫光联盛的财务数据。公司解释称,紫光联盛主要资产分布在多个国家、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大部分来源于境外,尽职调查和审计工作量较大,境外公司适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境内公司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有所差异,出具财务数据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本次预案不予披露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本次交易对方中的紫光神彩系紫光国微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控制的企业;紫锦海阔和紫锦海跃系紫光集团关联人赵伟国控制的企业;鑫铧投资系紫光集团间接参股的企业。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紫光国微当时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获得安全、稳定的微连接器供应源,并借助标的公司在海外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拓展上市公司的海外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提升其市场份额和全球竞争力。 紫光国微此前披露的公告显示,由于Linxens集团历史上自身经历过多次并购及被并购,紫光联盛账面存在较大金额的商誉,截至2019年末,商誉金额达到143.71亿元。 今年6月7日晚间,紫光国微披露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 公告显示,今年6月5日,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对紫光国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进行了审核。并购重组委在审核中关注到,公司存在以下情形:标的资产权属存在瑕疵,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标的资产商誉金额占比较大,申请人未能充分说明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依法对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 7月1日以来,紫光国微已经连续收获两个涨停板。就在7月1日下午1点10分,紫光集团官方微信发布《中国首家丨紫光安全芯获得全球最高等级认证》的文章,称紫光国微旗下紫光同芯THD89成为国内首款通过国际SOGISCCEAL6+安全认证的芯片产品,是全球安全等级最高的安全芯片之一,“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刷新了我国芯片安全认证最高等级纪录,让世界看见中国芯智造的磅礴力量,为紫光芯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 如今,紫光国微正式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关于不予核准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西藏紫光神彩投资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决定》。根据规定,紫光国芯董事会应当自收到该决定之日起10日内对是否修改或终止本次方案作出决议。紫光国微在公告中表示,董事会将尽快对是否修改或终止本次方案作出决议。
今日,芯片股紫光国微凭着连续涨停的走势成为A股市场的热门股。 7月1日紫光国威强势涨停,报于80.03元,成交额高达50.28亿;7月2日其股价继续涨停,报于88.03亿元,成交额为21.16亿,最新总市值为534亿元。 (行情来源:wind) 单单以上的涨停表现,并不足以看出资金近期对紫光国微的青睐。 再来看一组数据,昨日紫光国微因股价涨跌幅偏离值达7%登上龙虎榜,榜单中机构买入的数额令外界大吃一惊——机构狂买入7.5亿,是最近半个多月以来最豪华的龙虎榜。 (数据来源:wind) 机构都忍不住出手买买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当下这个时点,紫光国微是真得获得了资金的热捧。 消息面上来看,紫光国微受到资金的偏爱,主要是基于其国产安全芯片获重大突破以及其母公司紫光集团预计订单量大增这些消息所释出的利好。 在国产安全芯片获重大突破上,紫光国微今日早上发布一则消息称,紫光国微旗下紫光同芯THD89成为国内首款通过国际SOGISCCEAL6+安全认证的芯片产品,是全球安全等级最高的安全芯片之一,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其副总裁丁义民表示: “手握SOGIS互认的CCEAL6+认证的芯片厂商在国际上屈指可数,紫光同芯能够在经受过重重考验后,获得CCRA的高度认可,说明了以紫光安全芯为代表的中国芯,在产品安全性方面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准,国产安全芯片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 而关于母公司紫光集团带来的利好则是,由于英特尔迫于美国政府压力断供浪潮信息,产业内人士认为,浪潮信息的份额或将技术转移到紫光集团子公司H3C或者台湾的代工厂中。同时,美国封锁华为之际,华为也将寻求国产替代,从而会给到紫光集团带来订单增量。 1、一季度净利同比大增183% 撇开上述因素之外,从近几年稳定的业绩表现来看,紫光国微也不失为一只成长性较强的芯片股。 4月23日晚间,紫光国微公布超预期的一季报。财报显示,其一季度实现营收6.4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3.47%(报告期内不再合并西安紫光国芯收入),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3.41%,而扣非净利1.76亿元,则同比增长366.67%。 与此同时,紫光国微还发布一份新的业绩预告表示,预计2020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2.70亿至3.28亿,同比增长40.00%至70.00%,远高于半导体及元件行业12.23%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 显然,从上述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并没有对紫光国微业绩的成长造成大的影响。 盈利能力方面,自2015年以来,其销售毛利率均维持30%至50%区间,销售净利率则维持在10%至30%区间,盈利能力在芯片行业属于中上的水平。而净资产收益率ROE(摊薄)也不是很高,常年维持在10%以下,说明目前该股的股东回报率不是很高。 (数据来源:wind) 现金流方面,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逐年下滑,从5.84亿元到2.66亿元,且规模不大,间接地说明了其作为一只科技股仍处于仍处于烧钱扩张的状态。研发支出方面,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常年维持在16%以上。 所幸的是,其资产负债率不是很高,常年维持在30%附近;且资产周转率也比较强,常年维在0.5倍附近徘徊,属于芯片行业的中上水平,说明了该公司经营流动性没多大问题。 综上所述,作为一只芯片股,紫光国微具有科技股的“固有特征”,即成长性强,行业前景可期,但盈利能力较弱,有待大幅提升。 2、市场空间有多大? 紫光国微的主要业务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销售,包括智能安全芯片、特种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等业务,分别由紫光同芯、深圳国微电子、西安紫光国芯和唐山国芯晶源承担。 那么,在国产替代芯片的浪潮下,紫光国微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呢?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上,大致可以分为智能卡安全芯片和智能终端安全芯片这两个细分板块。 据研究机构MarketandMarket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规模为142.2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21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8.7%,这也意味着紫光国微在智能卡安全芯片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上,紫光国微电子的产品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FPGA/SoPC、总线、接口驱动、电源管理和定制芯片等七大类近400个品种。据券商机构分析,特种集成电路受益于国产自主可控领域特种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率要求的提升,特别是航天军工高端领域要求国产化率达到100%,公司特种IC业务或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存储器芯片方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为应对5G手机对于机身内部空间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紫光国微研发推出了全球首创的划时代产品——5G超级SIM卡。 据了解,今年5G超级SIM卡已经拓展到北京、山西、湖南、广东等市场。终端方面当前除苹果外已经适配了200款以上的终端,产业链全部打通。根据预计2020年5G手机销量1.5亿部,渗透率20%,将有3000万片的销量,销售额超数十亿元,如果按每片净利润3元来估算,或可为紫光国微带来近1亿的净利润。 从上述数据来看,紫光国微的核心业务线的增长空间未来还是比较广阔的。 结语 关于今年下半年科技股的投资策略,中银证券表示,外资增量下必需消费抱团仍将延续,主题上关注新一轮基建、5G、混改带来的投资机会,因此配置思路上,科技与消费仍然是主要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紫光国微作为市值超过500亿级别的龙头企业,值得拥有吗? 如果它能够继续维持目前的高增速,那么目前100倍的估值也算合理,并且随着芯片国产替代的加速,紫光国微的未来还是有想象空间的。 (数据来源:wind)
6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传言称,联发科无线通信业务部门总经理李宗霖(TL Lee)已离职,并加入OPPO负责手机芯片部门。 据悉,该公司启动了“马里亚纳计划”(Mariana Plan),开发自己的手机芯片,暂定名为OPPO M1。 有消息称,该公司早在去年11月就在内部文件中提到了该计划,该计划由去年10月刚成立的OPPO TMG技术委员会提供投入和支持。 知情人士透露,OPPO从去年开始加大设计自主移动芯片的努力,包括从其供应商那挖来顶尖工程人才。据悉,部分联发科与紫光展锐(UNISOC)的技术人才,已被OPPO挖角到上海的手机芯片开发团队。 分析人士认为,设计自己的定制芯片可以帮助OPPO减少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同时在海外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在挖来李宗霖之前,OPPO还挖来了联发科前首席运营官(COO)朱尚祖(Jeffrey Ju)担任咨询顾问。朱尚祖于2017年底离开联发科,加入小米担任产业投资部合伙人。然而,今年2月初,有台媒称,他已加入OPPO。 除了联发科的人才外,该公司还接触了高通和海思的人才。
前几天,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0胡润中国芯片设计10强民营企业》榜单,上榜企业以芯片设计为主营业务。图像传感器设计公司韦尔股份(行情603501,诊股)以1,590亿人民币价值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芯片设计民营企业。全球安卓手机第一大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汇顶科技(行情603160,诊股)以990亿人民币价值排名第二。 位于榜首的韦尔股份从去年开始,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2019年12月25日,韦尔股份市值达到1407.68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芯片第一股。此时其市值已是年初的5倍。 在整个2019年,A股市场的半导体行业以其128%的涨幅呈现了王者之资,而在这其中,韦尔股份以1238亿元的市值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顶峰,成为A股第二家破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 1、韦尔股份成半导体领军,创造中国芯片领域首富 转眼间今年已经过去一半,但今年年初开始,没有任何事情成功阻挠我国半导体行业不断增加的景气度。在国产半导体代替进口成为主基调之际,加上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芯片自主,定调科技战略,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以不可阻挡之势前进着。韦尔股份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冲到了前端。 截至22日,韦尔股份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4.34%,陆股通累计净买入35.48万股,占流通盘0.23%,区间平均买入价182.26元;最近20个交易日上涨6.23%,陆股通累计净买入185.73万股,占流通盘1.19%,区间平均买入价184.79元。 韦尔股份的董事长虞仁荣的身家也水涨船高,以493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成为芯片领域的第一人,成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首府。而在2020年1月集微网发布的中国芯财富榜单中,他以452.09亿元位列榜单的第一,成为国内行业内少有的身家超过200亿元的企业家。在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虞仁荣以50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位于全球富豪第281位。今年五月21日,又以493.1亿元人民币位于新财务500富人榜第40位。 2、浪潮工程师改行做销售,独自创业立足北京 1990年,虞仁荣从清华大学的无线电系毕业,进入浪潮做了一名工程师。两年后,他去了一家主营代理分销电子元器件的公司做销售,在这里六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有了充足的做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的经验。 在1998年,32岁的他决定自立门户,他创建了华清公司,做电子元器件的贸易代理生意。在一开始,生意倒也算是风生水起,可归根到底他只能算是这个行业的做的比较大的个体户。 不过在2003年,他从供应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那里获得了指点,开始调整生意思路,除了正常供货,他开始着手提供设备方案。到了2006年,虞仁荣已经在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分销商。 3、从上海重新跳入国芯领域,收购成为发展主要动力 华清公司发展到2007年,虞仁荣看到国产芯片在电子通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已经有几个品牌浮出了水面,他决定也在上海成立一家半导体元器件设计公司,这就是现在的韦尔股份。虞仁荣想到如果继续以企业内生增长的路线发展,韦尔股份只能是一个缓慢发展的企业,但是市场并不会停下来发展的脚步,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内生增长和并购同步进行。 在2013年到2015年,虞仁荣连续发起收购,进行试水,积累经验。在2017年,韦尔股份成功上市,有了更多资金支持,韦尔股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收购了北京豪威等公司,拥有了更多的设备和专利,公司总营收规模也大幅度提升,改变了命运。 4、国产半导体要耐得住寂寞,韦尔风中起飞踌躇满志 有了这些成就之后,韦尔股份更是脚步不停,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了“思比科”和“视信源”,提高自己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竞争力。在2018年举行的第二届集微网半导体峰会上,虞仁荣就说过:“半导体市场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持续性,只要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技术,不断耕耘这个市场,我觉得未来的机会在中国,因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需求,只要我们深耕十年二十年,肯定会出现几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像 AI、5G 市场,半导体的增长很快。” 在风口中,想要飞起来容易,但被这巨大浪潮拍下也很容易。近期韦尔股份的新动态一直显示其想要在芯片领域继续做大做强的雄心,在开启常态化的并购之后,未来将会在芯片领域积极布局,有望成为平台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
华为有望最快在9月份发布旗舰机Mate40系列,搭载麒麟1020芯片。运行鸿蒙OS2.0的Mate Watch智能手表或同时发布。华为Mate40系列最大的亮点是其很可能成为首个搭载海思最先进的麒麟1020芯片的手机,麒麟1020采用5纳米制程工艺制造,届时很可能与苹果一起成为全球首发5纳米芯片的厂商。虽然遭遇了一系列麻烦,但海思目前的芯片库存足够支持下半年Mate40系列的上市。(证券时报)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劝他去炒股,一夜暴富不是梦。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劝他去炒股,一把巨亏很残酷。如果老板让你爱恨交错,你就会生不如死,因为A股老板们套现的套路,你根本防不胜防。 现在芯片很火,只要沾上芯片概念就会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芯片是个技术跟资金密集型产业,以至于那些经常蹭热点的垃圾公司都不好意思蹭芯片这个热点。如果中兴通讯说在搞芯片,那就没有人怀疑了,尤其是5纳米级别的尖端芯片更是让无数人痴狂。 有一天,中兴通讯自己说,公司具备芯片设计和开发能力,7纳米芯片规模量产,已经在全球5G规模部署中实现商用,5纳米芯片正在技术导入。中兴通讯都能搞5纳米芯片,还用担心国际封锁?消息一出,中兴通讯市值两天暴增150亿元。 如果说芯片的设计和开发是图纸作业,那么芯片制造就是在指甲盖儿上盖大楼。中兴通讯自己的说法具有极大的专业陷阱,老百姓分不清什么设计、制造,只能以为你说量产就是你中兴通讯自己搞出来的。 当众人都兴奋不已的时候,中兴通讯的控股股东说,对不起,我要卖股票套现了。一把套现超过8亿。其实从2019年5月以来,中兴通讯的股东们就通过认购ETF、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套现,只是没有这一次这么套路明显,专业利好拉升股价,减持套现坑一批散户。 中兴通讯自然不会承认挖坑,说是因为自媒体误读。其实,芯片设计本身就是中兴通讯很重要的业务,在财报中多少都有提及,只是在芯片风口再次重复,资金依然会视作利好蜂拥而入。 除了中兴通讯沾上热点,A股的老板们减持套路比比皆是。重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老板为了套现,就跟一个公司签约,说要并购重组,利润会翻好几番。利好消息一出,老板说我要改善生活,先套现一笔。重组哪能一两个月就搞定?等老板套现完了,鬼知道重组还要不要继续搞? 重组套路还算用点脑子,有的老板为了套现搞出来的套路,简直就是心狠手黑。曾经有一家上市公司叫山东墨龙,10月还没有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昭告天下,说要扭亏为盈,要赚个600万到1200万。此前山东墨龙一直业绩都在盈亏边缘,上市公司提前两个月就嚷嚷着要赚钱,对于山东墨龙的股民来说简直就是兴奋剂。 于是,没买的买,买了的继续加仓。就在投资者兴奋不已的时候,上市公司总经理开始套现超过8000万,控股股东更是套现超过2.78亿。游戏结束了吗?没有,真正坑爹的套路才开始。老板们落袋为安后,山东墨龙站出来说,不好意思,之前的业绩预告整错了,我们改正。 大家以为提前两个月出预告,上市公司可能少报了利润。山东墨龙很不好意思地说,你们想多了,我们一分钱都没有赚,至少亏4.8亿,弄不好要亏6.3亿。晴天霹雳,一跌绵绵无绝期。其实,山东墨龙不是第一家玩儿业绩预告把戏,每年都有那么几十家通过预告业绩利好拉升股价,老板们高位减持,然后修正业绩坑杀股民。 高送转也是老板们套现的老套路,有一天老板一拍桌子,说大爷今天高兴,想给股民朋友来个高送转。10送10股,开心吧?很多人就兴奋的半夜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就杀进去。看着翻滚的K线犹如身材玲珑有致的性感女郎,将投资者撩拨的欲火焚身。 老板们笑面如花地跟操盘手说:真是一群可爱的人啊,他们那么爱我们的股票,我们怎么能让他们失望呢?给他们一些筹码吧。老板一副菩萨心肠,就把筹码甩给了兴奋的股民。你们真以为10送10股,就是用180斤的媳妇儿换给你两个90斤的性感美女?开玩笑,跟100块钱换成两张50块是一样一样的。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儿饼,老板们的高送转往往都有他们的算盘。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有一天馅儿饼突然砸到你头上,你一定要摸着脑袋问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有馅儿饼砸着我了。一切反常的利好背后,往往都有一把锋利的镰刀正在等着你。面对老板们的减持套路,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是田沟里的蚂蟥,有血喝血,没血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