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9年,网贷平台清退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在营平台数量仅为巅峰时期的4.64%,令人遗憾的是,这剩下的295家平台也不一定能够顺利走下去。”零壹智库研究员沈拙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末,正常发标的平台仅剩295家。目前,已有9个省市通告取缔辖区内所有网贷机构,后续可能扩展到更多地区。迈入2020年,网贷行业加速出清仍将继续。 在营平台仅剩4.64% 6056家平台成为历史 根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19年末,共监测到平台6351家,其中非正常运营平台为6056家,仅有295家平台正常运营,存活率仅为4.64%。 据统计,出现非正常运营平台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共有1460家;而上线平台数量最多的年份同样出现在2015年,全年共有2474家平台上线。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全年运营状态异常的平台数量为767家。在2019年全年的问题平台中,数量最多的问题类型是“歇业停业”,共有193家平台;其次是“清盘”,共有137家平台;排名第三的类型是“良性退出”,共有131家。 沈拙言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逃废债问题是2019年行业中绝大多数平台的难题,在行业环境急剧恶化之际,借款人的侥幸心理不断放大,拖垮了相当数量的平台。” 另外,据统计2019年行业全年总借款金额为8156亿元,年初月份与年末月份的对比悬殊:1月份当月行业总借贷金额为914亿元,12月份该数字仅为326亿元,下降64.33%。 借贷余额方面,截至2019年末的行业总借贷余额为5617亿元,而2018年行业总借贷余额为9145亿元,同比下降38.6%。 此外,借款人数方面,截至2019年12月份进行过借款行为的借款人数仅剩84万人,2018年同期该数据为285万人。出借人数也同样锐减,截至2019年12月份有过出借行为的出借人数为81万人,2018年同期该数据为315万人。 同时,2019年行业平均利率为9.29%。据统计,在2019年6月份—9月份,行业平均利率涨至10%以上,分别为10.05%、10.23%、10.85%、11.01%,之后再度降至9%—10%的区间内。 9省市发文 取缔网贷业务 据零壹智库统计,目前在营平台数量在10家以上的省市中,北京市93家、广东省64家、上海24家、安徽省14家、福建省12家、陕西省11家、江苏省11家、浙江省10家。 2019年从问题平台的地域上来看,广东的问题平台最多,共有194家平台,占全年问题平台总数的25.3%;排名第二的是北京,数量为16.2%,占全年问题平台总数的16.2%;上海居于第三,数量为90家,占比11.7%。 目前,已有9个省市宣布取缔辖区内全部平台,分别是湖南省、山东省、重庆市、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山西省。 对于网贷行业未来的“出路”,多位从业者观点认为,助贷、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综合理财超市等是从业平台的转型方向。 沈拙言最后表示:“2020年行业的主旋律依旧是加速转型与退出。转型与退出的原则是‘稳妥化解存量风险’,若从业机构能身体力行遵循化解存量风险的原则,符合自身优势的转型工作还有下文;若存量风险无法化解,那便行政的归行政,刑事的归刑事。”
● 2020年,汇丰晋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有突出表现。日前,陆彬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的市场需要自下而上做研究,寻找行业的一些机会,而不是说抢占好赛道便可以一劳永逸。2021年市场的投资难度加大,基金经理需要通过优异的选股能力,获得超越市场的表现。陆彬看好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军工行业以及金融行业四大主攻方向。 2021年赚“辛苦钱” “2021年赚的将是‘辛苦钱’,对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的要求会很高。”在采访中,陆彬开门见山。 在陆彬看来,过去几年,特别是2020年,可以说是赛道型选手的风光时刻,通过选出一个好赛道,再买好赛道里的龙头公司,往往就能有不错的胜率。然而,2021年的机会更多将来自非头部的公司,这些公司没有龙头公司那样耳熟能详,且各有各的问题,或是行业不够景气,或是被极致结构性行情耽误而被市场忽略,但这些公司或成为2021年的主要机会。“2020年是极端的结构性行情,而2021年,市场可能是类似于过去强调经济周期的风格,需要自下而上做研究,寻找行业的一些机会,而不是说抢占好赛道就好了。2021年,整个投资逻辑和经济周期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对基金经理的考验不言而喻。”陆彬表示。 陆彬认为,投资需要摆脱路径依赖,例如对龙头股的迷信,“龙头股并没有确定性,只有好的行业中好的龙头公司才有确定性,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是因为追逐龙头股而做投资,很可能放松警惕,遭受失败。历史上,不乏机构一致看好的龙头股遭遇业绩和估值双杀的例子”。 四大领域机会浮现 对于2021年的机会,陆彬聚焦在四大领域:“一是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但2021年对于这个行业,可能是需要把握一些波段机会,而不是简单地长期持有。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受制于环保和安全等因素,行业新增产能很难出现,2021年这个行业的机会可能比较多。三是军工行业,但是军工行业需要找一些细分行业的公司。第四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2021年可能会走出慢牛的行情,并且估值是偏低的。” 新能源行业一直是陆彬专心研究的对象,在陆彬2020年的投资布局中,新能源行业贡献了很大一部分收益。对于2021年新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陆彬表示,目前来看,外界对于新能源行业的认可度很高,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更是越来越高,同时市场需求也增多,空间也会越来越大。陆彬认为,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百花齐放的一年,每个品牌都会有各自的特色。整个行业已经迎来时代的机遇。“行业已经跨过了从0到1的阶段,即将进入从1到10的高速渗透阶段,当前的行业已经基本摆脱了补贴,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内生成长性。更难得的是,产业链中的绝大多数优质公司都在A股,未来A股的相关产业链或将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配置标的。”陆彬介绍称。
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同时,这五大任务也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而今已经过去了五年,有关专家表示,中上游原材料行业方面,重点去产能行业的过剩产能去化基本完毕。 2020年已收官,多地在规划新的一年工作计划时,也陆续公布了去年去产能相关情况。值得关注的是,较多地区提前或超额完成了相关任务目标。 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同时,这五大任务也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而今已经过去了五年,有关专家表示,中上游原材料行业方面,重点去产能行业的过剩产能去化基本完毕。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大任务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明确抓手,去产能作为“三去”之首,主要目的是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合理去产能,对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助力多地去产能成果亮眼 去年6月份,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巩固去产能成果,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着力巩固去产能成果,持续推动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 从各地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山西省“十三五”期间积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前四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1586万吨/年,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2020年是“十三五”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收官之年,也是关闭退出煤矿数量最多的一年。山西全省计划退出57座煤矿,煤炭行业将实现“僵尸企业”出清和60万吨/年以下煤矿退出。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数据显示,河北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重点行业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保定、廊坊提前实现“无钢市”。 截止到12月15日,贵州省能源局共发布了8批2020年度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煤矿名单,一共133座煤矿,合计退出产能2292万吨。 从海南省最新公布的2020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公告来看,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关要求,该省2020年关停了27.6万千瓦煤电机组。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一是能够加速“僵尸企业”出清,释放被占用的生产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二是去产能也有助于“腾笼换鸟”,为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空间。三是合理稳步推进去产能是平衡经济短期增速与长期增长之举。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保证短期经济不过快下滑造成就业等社会问题的情况下,稳步推进去产能工作,同时加快培育新动能,能够为中长期的平稳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徐光瑞表示,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来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发展特点正在从传统的速度规模型逐渐转向质量效益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去产能对经济健康发展有三点作用: 一是提高有效供给,增强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间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二是有效遏制低端产能盲目扩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产能有序转移和退出,在转移过程中有助于巩固扩大国外市场,拉动相关投资与合作,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双循环”。 三是有助于企业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企业乃至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产能力度节奏或有所调整 有关数据显示,五年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上升至2019年底的76.6%,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就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叶银丹表示,2021年,水泥、煤炭、水泥等行业将继续推行去产能,行业也将加速洗牌。规模小、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由此腾挪出的产能指标可能更多地流向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规模较大的企业将通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应用更多新技术等方式,在保证环保达标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徐光瑞对记者表示,展望2021年的主要工作,我国面临的形势与内外部条件已经有一定变化,因此去产能的力度和节奏都会有所调整,较“十三五”时期会有明显下降,但是在特定时期的部分行业领域,会存在一定的去产能压力,如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相关政策,会随着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市场需求等条件变化而灵活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建议并未直接对“去产能”进行相关表述,但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总的来看,2021年的经济工作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一切政策的着力点都将聚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因此去产能等供给侧手段会融合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如今,无论是打开电视还是走进地铁站,在线教育的头部企业均占据着重要的广告位置。尤其是站在风口的K12在线教育机构们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内容营销的投放力度,希望靠着“刷脸”在用户面前增强自身的存在感。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刚刚结束的各大卫视2021跨年晚会上,包括作业帮、猿辅导、好未来(题拍拍)等多家头部企业都进行了广告投放与赞助。而在晚会之外,冠名综艺、节目植入、找明星代言都已成为他们破圈营销的重要打法。 争抢晚会赞助 被网友戏称为“人间清醒”的大张伟曾说:“破圈就是上晚会。”尽管这一发言针对当时参加综艺节目的中国乐队而出,但拥有大量流量和高认可度的晚会无疑是最快建立知名度的通道之一。也正因如此,晚会也成为各大广告主瞄准的对象,作为在2020年飞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在线教育企业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卫视晚会的赞助名单中。 在刚刚结束的各大卫视2021跨年晚会上,除了精彩节目和各路偶像的出镜,身为广告“金主”之一的在线教育机构也频繁出镜。其中,作业帮赞助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猿辅导则是与北京卫视、江苏卫视等展开合作,好未来旗下的题拍拍成为B站跨年晚会的赞助商。有意思的是,此次教培品牌在晚会上的“露脸”,不再局限于主持人的口播中,以作业帮为例,品牌主题曲甚至成为了独立歌曲节目被呈现。 毋庸置疑,2020年已经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年份,一方面,在线学习观念的深入和庞大的K12市场让各家机构踩在风口上;另一方面,资本涌入头部机构也让巨头们开疆拓土的步伐加快。依靠前期的烧钱营销把用户市场争夺下来,成为各家机构的共识。 有投资人表示,在线教育品牌选择晚会作为内容投放的阵地,正是看中了晚会在短期内能够获取到的大量流量和关注度。此外,跨年晚会的覆盖人群广,适宜在广大K12家长中进行宣传与传播。 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邱彦峰认为,在线教育机构在晚会进行投放,其实是教育行业少有的通过全国性营销来建立品牌形象的方法。“过去的传统教育行业其实更偏向本地服务业,除了像中国东方教育、蓝翔技校这样需要在全国范围招生的机构,剩下的企业几乎不会做这种全国范围的品牌营销。”邱彦峰指出,目前在线教育的技术因素让很多机构有了不受地理限制的交付能力,所以无论是营销手段,还是营销能力都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体系化。 营销破圈 而在晚会之外,机构们营销发力的渠道还包括社交平台、综艺节目、代言人效应等多种方式。曾在暑期引起业内关注的广告牌大战已经升级,变成彻底的投放营销大战。截至1月6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在线教育机构们赞助过的综艺包括《乘风破浪的姐姐》《奇葩说》《向往的生活》《跨界歌王》等多个大火节目。 此外,找明星做代言人也是机构们的破圈方式之一。去年9月,王源成为网易有道词典代言人;在此之前,以英语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机构英孚也找来胡歌来担任代言人。除了明星们的加持与背书,近些年来,在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萌娃、家庭类网红,这一群体也成为教育机构着力发掘的KOL之一,以求用短视频等新的传播路径扩大品牌影响力。 根据APPGrowing发布的《2020年度移动广告投放分析报告》显示,教育培训行业2020年的广告数占比为6%,在2020年全年重点行业广告数中排名第4。同时,二季度和四季度是教培行业投放次数较多的时期。而在2020年度重点广告主TOP100中,也有贝乐虎儿歌和伴鱼绘本两家机构入围。 同时,艾瑞咨询此前发布《2020年H1中国教育行业广告主营销策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上半年,综合游戏类综艺和生活观察类综艺是教培机构的核心赞助对象。《报告》同时指出,相较于强化销售转化和提升产品辨识度,树立品牌形象是教育类广告主更为关注的营销目的。 在邱彦峰看来,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的营销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效果营销,另一部分是品牌营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做效果营销如果有品牌背书的话,转化率自然就会高一些。” 转化路漫漫 不管从综艺到晚会再到代言人,机构们都在持续发力求出圈,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能参与进这些营销PK战的,往往都是获得大额融资的头部玩家,腰部或更小的机构很难与之抗衡。而在在线教育行业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机构们通过在综艺、生活场景、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频繁“露脸”,实现破圈,仅是行业营销烧钱大战的第一步,后续的转化仍是摆在机构面前的难题。 指明灯智库创始人吕森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机构目前对晚会、综艺的投放,对推广在线教育模式来说是有效的,“宣传对市场的培育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我们比较担心的是过多投放之后,后续的服务能否跟上”。此外,吕森林告诉记者,在线教育领域的自有流量目前基本已经被发掘得差不多了,未来机构们的重点可能还是放在外部流量的转化上。 在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看来,目前进行大量广告投放的机构集中在K12等领域,这一领域相对来说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市场,且头部机构们拿到了大额融资。“头部机构们为什么做投放,就是因为他们的业务领域开始出现交叉了。实际上,从现在到短期内机构们投放的广告就是巨头在争抢市场份额。” 而在投放之后,机构还需进行后续的获客转化,“机构们首先通过广告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品牌,后续引流还有试听课和低价课的方式,广告会增加体验课的用户数量,但最终向正价课转换,就跟各家机构的产品服务与口碑相关了。”于进勇谈道。
2020年,疫情阴霾之下,尽管房地产市场在年初因停工停业等面临一定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场快步复苏,整个行业在全年仍保持较高的韧性,土地、新房、二手房市场交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方面,根据富途行情数据,截至12月31日,港股内房股板块收跌19.34%,跑输恒生指数3.4%的跌幅,同期A股房地产板块跌10%大幅逊于沪深300指数13.87%的累计涨幅。从当前市场观点来看,房地产板块处于估值底部区间已是市场共识,就压制估值的因素而言,政策调控带来的不确定性仍是主因,近年来房住不炒的调控大背景以及“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政策的打压。展望后市,政策底以及情绪底逐步形成,地产板块已步入配置窗口。 目前市场上估值低的地产股并不少见,投资人可适当关注以下几条主线:其一,业绩释放预期强且具备成长性的房企,主要可从跨过千亿门槛并具有一定业绩惯性房企中寻找机会。其二,财务稳健,经营质量持续得到验证的房企,在融资新政背景下有望获得估值溢价。 基于上述判断标准,笔者关注到中国奥园(3883.HK),该公司2018年晋升千亿俱乐部,近两年在规模上仍然保持稳健的增幅,而步入后千亿时代,其整体的经营质量也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带来业绩与估值的共振。 2020年,中国奥园逆势实现1540亿元的整体销售业绩(未经审计),其中,业绩公告显示其房地产板块全年合约销售额约1330.1亿元,而非房板块业绩则完成约210亿元。考虑到疫情的特殊背景,不妨再具体结合实际情况看看公司的投资机会所在。 1、后千亿时代稳步增长,疫情之下彰显抗周期经营能力 随着新的一年到来,中国奥园也公布了其年度销售表现,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1330.1亿元,同比增长12.7%。从行业来看,2020年,45家典型房企中,有4家千亿房企全口径销售额为负增长,行业进入降速求稳甚至无增长通道的特征明显。 反观中国奥园,在整体市场不佳的大背景下,仍然展现出了步入千亿后时代的增长惯性,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抗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司强大的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印证。 洞察行业发展方向,踏准市场周期,顺势而为,中国奥园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下,加快扩张步伐,其用前瞻性的战略思维,积极拓展布局版图,一方面广积粮,在土储端持续发力,另一方面高筑墙,积极打造区域深耕能力和产品力。 从土储层面来看,在2020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奥园仍然保持着积极的纳储节奏。数据显示,仅上半年中国奥园就新增44个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新增可售货值达到832亿元。下半年,中国奥园又相继在广州、漳州、东莞、南宁、襄阳等多个城市斩获优质地块。 其中,城市更新是中国奥园下半年的拿地亮点,9月25日,中国奥园正式成为东莞石美茶叶小镇旧村改造项目实施主体,项目预计可售建面约15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35亿元。9月28日,中国奥园携手恒基成功摘牌广州番禺氮肥厂旧厂改造项目,项目预计可售建面约3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126亿元。10月,中国奥园成功获取东莞清溪镇城市更新项目及东莞万江区城市更新项目,预计可售货值分别约16亿元及22亿元。伴随房地产存量时代的到来,中国奥园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持续发力,不仅顺应了行业趋势,同时也为其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7月份公司还完成收购奥园美谷29.99%股份,开拓了资产包拿地的新模式,这亦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奥园经营的灵活性与优越性,有力保障了企业持续的规模增长和良性发展。 截止2020年上半年末,中国奥园共拥有317个项目,分布在90个境内外城市,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4874万平方米(权益比78%),总货值达5015亿元。同时,公司拥有逾 50 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更新项目,并有40多个项目在稳步推进中,预计额外贡献可售资源约6587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95%。倘若计入城市更新项目后,总货值达11602亿元,足够未来4-5年发展。 就区域深耕而言来看, 2017至2019年,中国奥园完成“布局—聚焦—深耕”三步曲,由区域性房企成长为全国性规模房企。2020年,中国奥园步入深耕2.0阶段,致力于以区域公司为据点持续深耕所在城市群,进一步提升一二线重点城市占比,并设定令更多城市进入当地销售TOP10/TOP20。 截止目前,中国奥园已经实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全覆盖,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华南、中西部核心区、华东、环渤海区域等四大核心区域。随着公司版图的扩充,区域间的资源调配,协同能力不断加深,以及高毛利率城市更新项目的不断转化,相信也将更有助于其整体经营质量迈向更高的水平。 最后,从产品力层面来看,秉承“构筑健康生活”的品牌理念,2020年疫情环境下,尤其是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催生了消费者对健康建筑的关注,而中国奥园打造的健康理念与之不谋而合,令其产品更加受到了市场的亲赖,一众项目的推出获得劲销。优质的产品推升了去化率,保障了中国奥园持续健康的现金流。 2、企业升级换挡,负债端指标持续优化估值切换可期 尽管规模冲刺增速表现十分惊人,不过中国奥园整体的财务表现仍然处在稳健可控的状态。 以行业普遍关注的净负债率来看,在高速增长的2016-2018年间,中国奥园净负债率始终维持在50-60%间,而2019年末公司净负债率达到74.9%。 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横空出世,而一向稳健运营的中国奥园仅触线一条。根据中国奥园半年报数据,除剔除预售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以上市合并口径轻微超标,为80.85%,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均在红线以内,分别为79.8%和1.5。 结合行业情况来看,根据此前天风证券2020年12月21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数据,在57家主流A股上市房企中,同时踩中“三条红线”的房企有16家,均未踩中的仅有5家,其中3家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还接近70%,处在踩线边缘。由此可见,三道红线新规之下,未来有着稳健财务表现的房企将更受到市场亲赖,而行业集中度提升下,房企间的洗牌也将加速,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的机会也将更为明朗。 总体而言,中国奥园整体应对三道红线调控压力不大,仍然有充足的改善空间。考虑到公司步入后千亿时代,更加注重规模与负债的平衡,以及经营质量的不断释放,其财物的稳健性还将有望进一步得到夯实,在企业成功升级换挡之后,其估值也将有望迎来跃迁。 此外从国际评级机构的最新评级来看,中国奥园的稳健财务表现也进一步得到确认。2020年10月底,公司获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将其企业信贷评级由“BB-”调升为“BB”,评级展望为“稳定”。对此,惠誉不仅认为公司有着良好的财务纪律,综合杠杆率可控,同时还指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奥园已售未结的合同销售保持健康的毛利润率,将支持未来两年的盈利表现。其预计,中国奥园位于高能级城市的城市更新项目将在2020年至2023年进入收获期,进一步优化土地储备,有助保持销售增长,降低政策影响。而早在2020年4、5月,中国奥园也分别获标普及穆迪重新确认信贷评级及“正面”评级展望。 另外,在2020年疫情之下,中国奥园还完成了多项境内外融资,优化债务结构,展现了其畅通的融资渠道和持续推进降杠杆、优化债务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面。 3、大行积极看多,内部人增持彰显配置价值与时机 梳理近期投资机构的评级,中国奥园相继获得中银国际、富瑞、瑞信等多家大行的看好。 其中11月30日,中银国际发布大行报告,首次覆盖中国奥园,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看高至12.71港元,较当前7.54港元仍有69%的升幅空间。 而在11月中旬,在富瑞发表研究报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14.5港元。其指出,相比中国奥园在2020至2021年股息率达11%至14%,投资者或低估了公司的增长潜力和健康的财务状况,中国奥园稳健的财务状况和强劲的盈利增长将支持股份在接下来几个月重估, 此外10月16日,中国奥园还获德银重新覆盖,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2.9港元,德银认为,中国奥园的多元化拿地有助稳定利润率,城市更新项目转化进入收获期。其特别提到,得益于“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开发策略,中国奥园2016-2019年合同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随着项目顺利交付,强劲的合同销售表现将转化为2020年及之后的盈利,并预期利润率保持稳定。 瑞信此前亦将中国奥园目标价由11.6港元上调至12.2港元,评级维持“跑赢大市”。 机构一致看好的同时,公司内部人也在加码增持为市场投出信心票。2020年4月和6月,中国奥园董事局主席郭梓文及公司执行董事陈嘉扬先生分别增持中国奥园100万股股份及35万股股份;而在11月5日、6日公司郭梓文合计增持中国奥园280万股股份。 不论是外部专业机构,还是公司管理层,均向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而结合公司当前估值情况来看,中国奥园动态PE仅为4.4倍,PB1.2倍,无论是对比过往还是行业同梯队,均处在低估水平。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后续整个房地产板块筑底反转,中国奥园凭借其不断释放的成长性以及优异的财务表现,将大概率在行业估值修复行情中取得优于行业及同梯队的表现,并收获超额收益。
知名机构周观点 林园投资(0104): “年报来了A股有望掀起一波业绩浪潮,而每年第一批年报利好的股票都有希望被多路资金炒作,要重点关注年报披露业绩爆发的低位补涨股,只有这类股才是主力机构最喜欢的,无论炒作哪个板块,年报大幅增长都是最好的加分属性。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已经炒高的股票要谨防借年报利好出货,而只有低位年报优质股才是真正的利好加成! 当然所以在年报披露期间一方面要重点关注业绩好的,另一方面也要规避年报爆雷的股票,而目前退市新规正式落地,所以连续亏损的股票有退市的风险,是当前最危险的方向! 2021年,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方向依然是关注的焦点,随着碳排放达成共识,相关产业链依然将业绩爆发,更看好,氢燃料电池,和智能驾驶这两个细分方向。随着氢能大力被政策扶持,相关公司业绩有望迎来爆发。氢能方向或许将接棒锂电池,成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主要的看点之一。 另外特斯拉价格假期期间大幅降低,官网被挤爆。或将刺激相关特斯拉概念股迎来爆发,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其中超跌的优质标的。” 保银投资(1231): “分化”是近年来不少投资者的最大感受。A股市场的“龙头集中效应”越来越明显,绝大部分成交额集中在少数头部绩优公司,相当部分公司伴随股价不断下跌,成交额不断萎缩。 国盛证券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值后50%成交占比持续下滑。已从2016年的33%下降至2020年的19%,借鉴海外经验,日本、韩国、美国、香港成熟市场中市值后50%,成交占比分别为4%、3%、2%和1%均处于较低水平,未来A股市值后50%成交占比还会继续下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放缓阶段,GDP增长率明显下降。2010 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11.7% ,2011 年为10.4%, 2012年GDP增长速度仅为7.8%,近两年中国的GDP增速则下降到了6%左右。 经济增速放缓加快了中小微弱势企业的淘汰和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经济增速放缓时,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很难存活下来,而综合实力领先的龙头企业却有能力提升市场份额,加强对上下游的话语权,提升规模效益和毛利率,品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远远强于尾部企业。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则是龙头公司的利润提升,市场份额扩大,进而推动股价不断走高。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市场日益成熟的背景下,预计A股的龙头集中效应还会继续持续。 磐耀资产(0103): 其实2020年的市场二八分化是很明显的,自从进入7月份以来,三大指数基本上全部在高位横盘整理,看指数变化不大,但是不同行业和板块之间的表现其实是天壤之别的,受益于十四五规划带动产业趋势明显的军工、新能源(车)等继续发车,但是传统经济或市场小票却被抛弃的越来越严重。而且这种趋势未来还有继续延续的迹象。 其实2020年的市场二八分化是很明显的,自从进入7月份以来,三大指数基本上全部在高位横盘整理,看指数变化不大,但是不同行业和板块之间的表现其实是天壤之别的,受益于十四五规划带动产业趋势明显的军工、新能源(车)等继续发车,但是传统经济或市场小票却被抛弃的越来越严重。而且这种趋势未来还有继续延续的迹象。 从下面这张图的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值50亿以下的股票在2020年市值增长平均是负的,可以说是非常凄惨了。不过虽然大票是趋势,但是往往受市场风格错杀的小票也可能存在巨大机会,对于相关个股α也可以重点关注。 机构抱团才是应对A股马太效应的王道,打不过就加入不丢人,毕竟都是为了给投资人赚钱。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深度跟踪的,对节奏一定要把握好,调整好仓位,这样既可以在相关股票在出现调整的时候敢于加仓拿到错杀的便宜筹码,又可以防止踏错节奏买入后短期一直被套的难受。 上周二的时候受中信证券谨防抱团股年底抱团松动的言论影响,机构抱团的行业出现剧烈调整,但是第二天相关板块就进行了比较强势的修复性上涨,为以前没有没有上车的同志提供了比较好的上车机会。 另外一点就是卖方的定价能力会上升,所以以后也需要更加重视一下卖方的推荐了。 一线投资大咖最新观点: 钟兆民,东方马拉松投资董事长: “长期投资人100%不缺牛股,但最多百万分之一能真正长期持有,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骑住牛股的方法,只有通过提高对投资本质的认知,‘像投资中心房产那样,紧握稀缺公司的股份,无问西东,无问波动’才能够坦然赚到10倍甚至更多超级回报。” “对于2021年,消费服务是最确定的赛道,医疗健康是最朝阳的赛道,而信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则是最有爆发力的赛道。” “抓住核心要求,要买就买稀缺。“‘白马’的公开资料很多,只要肯下苦功夫,是能赚到钱的;但是,仅参与‘白马’的投资是不够的,要在一定程度参与新的东西。比如可以提供超额回报的新科技、新产业的公司股票,这些就是‘黑马’。” “先投资具有唯一性、垄断性(不被世界改变的)only one;后投资竞争性、极品企业家创造的稀缺性公司(改变世界的)Number one。” “宁可贵一点也要买最好的公司。十年十倍的公司,即使买贵了一倍,长期复合回报率也只是从25.9%降低到17.5%,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优秀成绩。” 一线机构年度策略观点: 吴伟志,中欧瑞博总经理: 2021年A股市场的两种可能: 根据我们中欧瑞博春夏秋冬理论,2019年初是新一轮牛市开始的春天,2020年到了牛市中期的夏天,2021年A股市场的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模型一:“奔向泡沫”,走传统牛市模型,市场未来数月较快形成了牛市一致性预期,阶段性资金入市加速,市场快速升温,估值进入泡沫从夏天奔向秋天; 模型二:“不疾而远”,市场依然保持过往两年“慢”与“分部牛市”的主旋律,较长时期不达成牛市共识,市场继续在总体估值合理区间内走慢牛行情。 我想通过一家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公司来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合理与泡沫的差距?特斯拉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家公司,2019年12月31日的收市价是83.67(前复权后),2020年12月31日收市价是705.67,市值达到6689亿美元。特斯拉股价一年时间上涨了743%。虽然对于这一家公司的价值多少?市场上分歧巨大,但在强大的市场共识和趋势面前,合理与泡沫之间的距离不是以你个人的“理性”思考测算决定的,而是市场参与者全体决定的。 究竟坚守内心测算的“合理估值”理性?还是“尊重市场”理性?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从业二十八年见证了多轮泡沫及泡沫的破灭,我们并非要追求赚泡沫的钱,但我们深知市场有它自身的规律,合理估值往后的利润空间还是很惊人了。 梁辉,相聚资本创始人、总经理: “疫情还未偃旗息鼓,长期看,更强调“内循环”的作用。因为长期看,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份额已经大幅上升,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博弈是肯定的。参考过去20年中国GDP贡献分解也可以很清楚,2010年之前,投资、出口是重要驱动力,但2010年后,投资的作用逐年下降,消费作用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现在消费在GDP贡献度占据大头。 而“内循环”核心有两点,第一是供应链安全性,再者是需求侧的改善。” “对于投资而言,我认为有三点启示: 第一、看好中国消费升级和品牌升级。 第二、看好未来具重大潜力,且在中国具产业链优势的行业。主要投资逻辑是全球市场,典型案例是中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这两个行业中国具有长期竞争力,我们认为这两大行业的表现不会是昙花一现,可能持续时间会很久,以不同方式体现出来。 第三、占据战略制高点,同时中国存在短板的行业。2018年以来,中国处在短板的行业,问题还是很突出的,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如华为就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这与美国卡中国半导体行业政策短板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加强国家安全,很重要一点是在补短板方面,所以进口替代也是重要的方向。 ” 张可兴,格雷资产总经理: “中国资本市场最好的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资本市场就像15年前的北京房价,潜力巨大。长期看大概率是震荡向上的慢牛行情。 明年A股和港股都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特别是港股我认为机会更大。最重要的是,港股市场正在面临着质变,无论是市场结构还是主要指数都在脱胎换骨,顺应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趋势。预计AH股溢价在2021年将会进一步的收敛,一改今年7月份之后严重跑输A股,也改变了从2019年中期之后,港股严重跑输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的这种逆势,风水轮流转,开始加速这种收敛。 港股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价值洼地没有理由不涨。 当然,即使明年我们的预期比较乐观,我们依然认为继续延续过去的结构化牛市,而且这个分化的程度可能超出大家想象。也就是说未来没有漂亮50,只有漂亮5。未来上涨股票的数量可能相比过去更少、更加集中,所以未来是选股的时代,而不是择时的时代,更不是宏观分析的时代。 我认为全面牛市的概率比较小,因为最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还是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克制和理性,房地产作为过去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已经交接给消费科技和医药了,所以未来资本市场还是会更加向美国、香港等成熟股票市场的特点接轨,那就只有是分化、分化、再分化。 结果很可能是---如果没有买对股票,即使牛市来了也和你没关系。” “2021年我最看好港股的互联网行业赛道。 相对于A股的科技股来说港股里新经济股票的质地更加优秀,同时估值有很大优势。港股里肯定有部分估值过高的股票,当然也有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科技股股票。但是我们看好的中国版“FAANGs”的龙头股票我们依然认为是合理的,长期看依然低估。比如以互联网社交龙头为例,长期看,在游戏、广告等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的前提下,金融科技和云计算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同时视频号未来广告收入空间可以与抖音媲美,甚至最终实现反超。而像小程序、视频会议、文档等多个产品未来潜力巨大,很多产品都有创造万亿市值空间的潜力。同时,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还有更多的产品、服务或应用目前我们还无法预知,比如人工智能。长期看该公司很有可能创造每年3000亿-5000亿的利润,市值可达10到20万亿。 政策短期扰动不改中国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投资要想最后的胜利一定是长期主义者,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太在意短期的影响而忽视了卓越企业长期的竞争力。” 童驯,同犇投资总经理: “长期看好白酒股,调味品、速冻食品等细分赛道也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十年的时间维度去看,对于白酒板块我们仍十分看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白酒属于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快速消费品比耐用消费品行业要好; 2、受益于消费升级,白酒价格带很宽,同时是一种面子消费,具备社交属性; 3、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护城河较宽; 4、行业的研发投入很少,现金流很好,是典型的轻资产的行业; 5、产品没有保质期,越放越升值; 6、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高端酒的占比不到1%,未来高端和次高端潜在的空间仍然较大; 7、高端白酒价量齐升,价格可随居民收入提高而上升; 8、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如酒桌文化、面子文化,本质来看中国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能走多远。展望明年,白酒行业可能会迎来分化。比如目前涨幅较多的三线白酒估值过高,未来存在估值回落的风险;相反,高端白酒的估值较为合理,未来潜在空间反倒较大;正在准备上市的一些新股,也值得投资者期待。就啤酒行业而言,长期来看不如白酒行业,因为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而啤酒面临全球竞争,啤酒价量齐升的逻辑相对弱一些。但最近几年由于啤酒行业竞争格局逐步稳定,费用率有所下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啤酒销量较好,阶段性存在较好的利润弹性。除此之外,调味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和乳制品(包括奶酪和奶粉)等食品饮料板块的其他细分赛道都具有较大的空间,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持续受益于行业渗透率的提高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给予这些公司较高的估值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增长的持续性较强,永续增长率较高。” 王一平,进化论资产创始人: “伴随新冠疫情的是全球性货币超发,2020年全球核心资产的估值居高不下。展望2021,我们将继续面临“核心资产估值居高不下”和“天量流动性释放”的状态,那么处理这种状态的方式应是一一对应的。 对于核心资产估值居高不下,解决方法是要加强对成长的确定性研究。通过深度研究去伪存真,分辨哪些公司是短中期的确定性,哪些公司具备长周期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不能为“预期成长”支付过高溢价。(解决阿尔法问题) 对于天量流动性释放,解决方法是密切关注海外以及国内流动性边际变化。国内流动性控制相对稳健审慎,更重要的变量是美联储的流动性边际变化率(解决市场的贝塔问题)。每一次的FOMC议息会议决议,QE的前瞻指引、资产购买力度的边际变化、通胀目标和就业指标都尤为重要。” “重点关注的行业: 2021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互联网新经济、军工、新兴制造、消费、资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行业。” 青骊投资 展望2021年,“求新求变”将成为我们关注的主线: 1、新均衡。从2017-18年后,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改变,市场结构性比较明显,未来我们认为更趋向均衡,青骊投资从三季度就早已关注顺周期的投资机会,所以在四季度的波动当中,青骊抵住了市场的压力,回撤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而顺周期的投资机会包括:一是锂的价格,二是海运运价的机会,三是铜、石油这类大宗商品。我们在周报也提到对流动性的判断比市场更为乐观,对顺周期的持续性和强度也更有信心。 2、新趋势。我们关注行业公司双拐点新趋势的出现,比如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机会,我们认为会持续超市场预期。 3、新消费。拥抱年轻人,拥抱新消费,关注盲盒消费、互联网售彩、宠物以及其他颠覆性的消费机会。 源乐晟资产管理: 未来的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内,我们希望沿着“上下”的思路去“求索”结构性成长机会。 消费领域的“上下”。(1)消费升级:关注细分领域的品质升级或品牌化过程,包括国货品牌在新一代消费人群中认知升级等,重点关注品牌和品牌运营两条线索;(2)部分品类的线上化:在5G网络普及以及通信芯片成本下降的支持下,包括汽车、家具、家电在内的诸多品类朝着AIoT(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的方向发展是大的产业趋势;(3)运营线上化:在疫情的催化下,线下业态加速导入数字化转型过程,可以关注意识领先落地到位的运营者以及帮助业务转型的信息化方案提供商;(4)渠道触达的下沉:中国市场的多元化和纵深在过去两年电商领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提醒我们可以从下沉渠道提供商和率先抓住下沉渠道红利的品牌商两个维度在更多领域去映射来自电商的启示。 制造业的“上下”。(1)技术与设备升级: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需求端的升级必然要求制造业在工艺、技术、设备和流程管理等领域进行供给侧升级,国内的设备资本品和工业软件提供商在诸多领域存在着技术突破后的国产替代机会;(2)供给侧效率提升后的成本下降,是一个行业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光伏、锂电池行业在过去充分展示了这一规律,包括这两个行业在内的更多领域将有机会通过强大的制造效率提升,催化需求侧的持续放量,我们可以关注成本领先的龙头和帮助龙头提升制造效率的设备提供商。 科技行业的“上下”。(1)研发升级:中国在诸多科技创新领域将从fast follow的pipeline跟随策略向上升级到faster in class或者best in class的topline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思路一定要相应转变,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2)产品落地:关注研发布局的节奏感,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有远期管线储备,还要有分阶段持续落地的可商业化的具体产品;(3)关键领域的技术向上突破和随之而来的应用场景快速下沉放量,在一些领域因为受制于海外限制性供给政策,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一旦国内企业在这些“卡脖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下游将快速释放压制已久的需求,从而带来爆发式增长。 产业格局演变的“上下”。(1)对于需求相对成熟的行业,我们依然重点关注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趋势,市场依然对这些领域龙头企业的“123”效应认知不充分,这种效应如果叠加经济复苏在需求端的拉动,或许存在更多差额收益的机会;(2)对于新兴行业,核心关注点则在于依据创新扩散模型,观察和确认该类需求在各类人群中逐步向下渗透的过程和加速阶段,定位增长的爆发点。 总结下来,站在这一时点,我们对2021年的整体投资思路是,市场不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因素均利于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而在持续的估值扩张后,适当降低收益预期,更加坚定地专注于景气向上的行业和结构性分化的主线,适当关注具有经济复苏(如可持续性的涨价)和长期成长空间叠加的领域。 朱亮,丹羿投资投资总监: 结构性行情为主: 在流动性整体宽裕,经济复苏一波三折的情况下,符合长期发展方向,未来空间大的消费科技医药板块仍然是市场的主流。只不过经过两年的上涨,我们的预期收益率要降低。 2021年的机会,我们认为主要来自: ① 景气仍然向上的新能源,特别是估值并不贵的光伏板块 ② 消费和医药,短期估值和长期空间匹配度高的公司 ③ 过去几年表现不佳的行业或公司,存在逆境反转的机会 丰岭资本: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经济的出清过程。与过往最大的不同是,在本次经济出清过程中,由于巨额的财政补贴,欧美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还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这意味着,类似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将不会重演。随着相关疫苗的陆续上市,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复苏周期。 从2018年初美国发起贸易战开始,中间经历了各种贸易战升级、以及供应链的限制等等,在这中间我们也的确看到了不少产业链搬迁出中国的行动。但综合下来,这些行为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要远小于预期。这几年中国无论是贸易顺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持续维持在高位,并没有见到衰落的迹象。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二是有一个巨大的本土市场;三是实用主义的政策体系。即使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巨大的本土市场,中国经济内部循环也能在较长时间内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次疫情,中国的应对更加灵活有效;而许多所谓民主灯塔国家的体制,反而略显僵化。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这些优势会使得中国经济和社会更具韧性。 出口及经济数据超预期,在很多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中,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好下去,市场对此也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反应。部分与之紧密相关的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其实也是显著受益的,但反应明显不足。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的客户们都跨过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并过上了好日子,和他们继续做生意,你还面临多大的风险呢? 星石投资: 投资方向上,聚焦“高资产壁垒公司”2021年,我们更关注高资产壁垒的公司。这类公司有着重资本或厚渠道的核心经营资产。这类核心经营资产的新增供给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供给刚性显著。比如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产能,或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才能实现的产出效率,或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资源才能形成网络化的渠道资源。在经济上行阶段,有着高资产壁垒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经济扩张,因为需求改善下,企业盈利将增长强劲,或增长持久性较好。典型行业包括:有色、高端装备、可选消费、线下服务等。 石锋资产: 投资操作:市场上很多人对2021年的资本市场充满了悲观的观点,但是我们认为2021年仍然是一个充满结构性机会的市场,虽然很多优秀的公司的估值都处在了比较高的位置,但是2021年全A市场的业绩增长预计仍然还会在10%以上,因此,业绩确定性增长将会成为2021年投资的核心因素,当然业绩增长的质量会更加重要。我们相信2021年全球资本市场仍然会出现新的主题,但是回顾整个资本市场的历史,有多少曾经以为很大空间的主题最终又都沦为昨日黄花,因此,如何寻找有壁垒的能够形成闭环的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才是我们长期投资应该坚持的方法。此外,2021年的风险还是主要是来自政策端的收缩带来的风险,国内的信用风险传导和美联储的收水都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所以在投资方向上,2021年我们应该更加偏重于消费端,远离投资端。2021年即将掀开神秘的面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才是我们石锋资产作为投资管理人应该始终怀有的心态,去面对新一年的市场。 朴石投资: A股未来是长期结构性牛市,这是朴石投资的核心观点。2021年A股市场可能会面临均值回归的机会与风险,但在国际疫情还不能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当前全球宽松流动性很难逆转,国内也会维持流动性合理宽松。所以,A股市场大概率没有系统性风险。 我们判断2021年A股市场行业普涨的机会可能没有今年多,但是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将表现得更加明显!那么,结构性机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认为要重点关注跟国民经济基本面相关,且受国民经济波动较少的行业,如消费和医药。这两个行业跟我们的需求端和人口基数密切相关,并且也将显著受益于我国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品质和持续推进的消费升级。另外,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类发展快速的战略性新兴板块,我们也会充分关注并实时跟踪。从2012年的行业萌芽到2020年逐渐成熟,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0增长至当前5%附近。而国务院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2025年销量占比目标定位为20%。假设2020年占比达5%,则未来五年渗透率的复合增速为32%,体现为行业从2012-2020年渗透率0%至5%的萌芽期向渗透率5%到20%的成长期转换。同时,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进行接下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因此,明年产业趋势最强主线来自于十四五”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划释放的政策红利。 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企业的市值会越来越大。以美国股市为例,在1990年,美国大市值企业占整个美国股市市值的10%,而现在达到了惊人的70%。聚焦中国股市,现在消费、医药、科技类的股票权重在持续提升,传统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强者恒强”,朴石投资非常看好A股市场优质个股的长期空间,也将持续投资优质行业的龙头个股,享受其长期增值的超额收益。 明年乃至中长期,我们仍将聚焦医药、消费两个长青主赛道,精选个股,等待更明确的超预期板块的机会出现。当然,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长期也具有广阔空间;银行、地产这些板块中一些特别优质的股票处于低估状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1.医药行业 创新药 医疗器械 2.消费行业 3.互联网行业 4.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明达资产: 2021年配置方向: 1、大消费、大健康、大金融、TMT、新能源等板块将继续是我们研究和配置重点; 2、“十四五”规划、“双循环”战略、高阶竞争等基础背景为我们配置这些板块提供了更丰富的逻辑和视角; 3、我们不止是选择配置方向,更重要的是选择公司类型,继续将护城河、现金流等要素作为认识公司的基础,站在更高的、更远的视角去理解公司的竞争力,去发现价值。 知名机构月观点 泰旸资产(1月): 近期多个不利因素(国内外疫情的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冷冬和年末环保限产)延缓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最新披露的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9,较上月回落0.2个点。景气度的小幅回落与前期旧经济板块的大幅上涨形成落差,资金再度往新经济板块回流,消费数据的持续回暖和医药政策的边际改善强化了资金的回流效应。 11月社零数据环比加快0.7个百分点,烟酒、化妆品、中西药、汽车等多个品类当月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月内医保谈判落地,参谈品种的谈判成功率为73.5%,平均降幅为50.6%,此次谈判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好于去年的谈判结果,政策鼓励医药创新、企业受益医保扶持的逻辑再度被市场认可。 互联网行业受反垄断政策相关信息的影响,经历2020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波动,但政策核心目标不在于打压互联网巨头,而是希望引导互联网平台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实体经济,因此,严格尊重监管政策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将在未来若干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基础设施。 站在2021年的起点,我们认为,新一年的投资仍是机会和风险并存。中、美、俄、英四国相继批准各自研发的新冠疫苗上市,虽然过去半个月的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并不理想,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上升,全球尤其是海外经济的修复将会加速。12月底,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降低了全球贸易“去中国化”的风险,在美国新一轮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将充分受益于海外需求的复苏,并籍此开启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周期,中国高端制造业将加快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转型步伐。疫情下,以生物医药、科技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正变得越来越快,未来投资创新企业将会获得更加显著的超额回报。 过去一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使得结构性牛市下的部分行业、个股的估值水平达到历史高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会给2021年的投资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投资的本质,是挖掘能带来现金流增值的资产、是找到享受时间复利的生意模式、是赋能那些通过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和经济实惠的产品或服务的早期企业。价值投资并不需要将投资本身限于估值的桎梏,对短期估值高低的看法,更多取决于投资者愿意看多远,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过度关注静态估值,可能会错失伟大的投资机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科技创新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扩大内需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将会使我们的投资事半功倍。 相聚资本(1月): 12月市场小幅上行,万得全A涨幅2.8%,但市场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创业板指(+13.3%)显著跑赢上证指数(+1.9%),但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指的涨幅主要由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指数权重所贡献,剔除权重后指数表现一般。 中期维度上我们对于市场震荡走势的判断不变,结构性机会及个股α的捕捉将更加重要。 但短期维度看,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会在流动性短期充裕、以及资金流入股市预期的催化下出现阶段性的回暖。 需要注意的风险主要来自海外疫情是否出现恶化,目前变异病毒已经在多个国家被检测到,疫苗是否会失效目前尚未证实,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倾向于事后应对而非提前规避,未来将密切关注海外新增确诊人数、以及信用利差等流动性指标,必要时将采用衍生品工具等进行对冲。 格雷资产(1月): 2021年我们依旧最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港股的互联网行业赛道。 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20%的企业获得行业80%的利润和收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商业二八原则。但互联网行业则是一九定律,而且是1%的企业获得行业99%的收入和利润。不仅如此,一旦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的受众并不限定于某一地区,而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所以变现能力超级巨大。 互联网公司这种超级强大的护城河体现在消费者认可度和用户黏性上,一旦形成越多人用就会越好用,越好用就有更多的人用这样的正向反馈效应,那么几乎就是坚不可摧了,比如微信。所有商业竞争格局中,一旦形成近似垄断的基础用户,大概率能持续的赚越来越多的钱,变现场景不断增多,而且每个变现场景每年的付费用户和付费金额都有不错的增幅,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增长都是看不到天花板的。 国家这次反垄断检查,从出台背景到内容,针对性都很强,对格雷重仓股互联网社交龙头影响都有限,短期调整属于被错杀,我们不仅不应该恐惧,反而是我们很好的加仓机会。
热点跟踪 (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继RCEP协议签订后,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打造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中欧全面投资协议 (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历时7年,共计35轮,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协定签署有望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2019年,中国出口至欧盟共计428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 17%,;2019年中国从欧盟进口2766亿美元,占比13%,欧盟是2019年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1-11 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为58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随着新冠疫苗逐步在欧盟落地和接种,有望带动居民消费以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增加,将有助于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融合。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目前,欧洲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协议达成后,预计未来销售和投资的通道将更加顺畅,利好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电力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商。 (二)疫苗获批上市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及相关工作情况。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据国资委新闻中心消息,国药集团北京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2亿剂,目前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 大势研判: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我们统计了2015-2019年间申万一级行业在元旦后一周及1月份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发现元旦后一周综合、电气设备、钢铁、机械、电子、传媒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相对较高;纵观整个1月份,历史来看交运、军工、家电的上涨概率较高。 2020年末收官,几大指数均表现较好,全年A股各大指数全面上行。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疫苗获批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显示出资金提前布局春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且疫苗获批上市,市场对上半年经济继续恢复较为乐观,需要关注1月的年报业绩预告,各板块有条件强制于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需关注受损于疫情行业的年报资产减值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不急转弯”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快速收紧的概率不大。由于基数原因,明年的CPI大概率位于负值区间,PPI则延续温和抬升,大概率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后续仍将保持逐步有序退出的长期判断,政策环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疫苗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国内外也陆续启动疫苗接种,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宽松的总量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提振,海外经济中长期逐步回暖的概率依旧偏大,助推A股市场情绪回暖,依旧看好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 配置方向上,均衡布局于顺周期、新能源、先进制造三条主线。 其一,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关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板块中长期将维持较高景气,重点关注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等板块机会。 其二,先进制造方向。在当前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明年经济八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先进制造方向的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可期,重点关注新基建、医药、军工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其三,紧握复苏行情,依旧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国内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的阶段,顺周期板块依旧具备支撑逻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供需改善带动涨价预期提升,继续看好有色、采掘等上游原材料的板块的投资机会。内外需求实现共振,补库存周期开启,带动机械、钢铁等中游制造业盈利复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及政策的扶持,下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一、本周市场情况 (一)本周市场表现 本周(2020/12/28-2020/12/31)为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以新高结尾。上证指数涨2.25%,深证成指涨3.24%,创业板指涨4.42%。12月以来创业板表现较优,涨12.70%,上证指数涨2.40%,深证成指涨5.86%。 2020年全年A股各大指数全面上行,上证指数年内涨幅为13.86%,上涨422点;深证成指年内涨幅为38.73%,上涨4040点;创业板指表现最为突出,年内涨幅为64.96%,上涨1168点;万得全A整体上涨25.62%。 成交方面,本周两市成交3.55万亿元,较上一周缩量0.82万亿元。12月两市成交合计19.68万亿元,其中上证成交8.81万亿元,深证成交10.88万亿元,均较11月有所放量。 本周各风格指数均有所上涨,其中消费和金融表现较好。消费风格本周上涨4.1%,金融风格本周上涨3.0%,上周表现较好的成长风格本周上涨2.6%,周期和稳定风格本周分别上涨1.7%和1.8%。12月以来消费和成长风格领涨。 (二)本周行业表现 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上涨,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6.81%)、休闲服务(+6.77%)、非银金融(+5.80%)领涨,部分顺周期板块上月上涨较多,如采掘(-1.96%)、钢铁(-1.13%)、公用事业(-0.83%)有所回调。 (三)本周行业估值 本周行业估值方面,除商业贸易外均有所提升,从当前PE(TTM)在历史十年的分位数来看,家用电器(100.00%)、食品饮料(100.00%)、休闲服务(100.00%)排名前三;农林牧渔(5.14%)、房地产(3.69%)、建筑装饰(0.29%)估值相对较低。 (四)北上资金动向 北上资金本周累计净流入135.82亿元延续上涨,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7.2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8.56亿元。北上资金交易占比由上周低点6.69%明显提升至11.59%。 行业来看,本周北上资金主要流入电气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食品饮料板块,主要流出电子、化工、休闲服务板块。 个股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净买入居前的个股包括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二、本周热点跟踪 过去一周市场主要有以下两大重点事件。 (一)中欧投资协定 继RCEP协议签订后,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打造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中欧全面投资协议 (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历时7年,共计35轮,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根据领导人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 协定签署有望利好中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2019年,中国出口至欧盟共计428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 17%,;2019年中国从欧盟进口2766亿美元,占比13%,欧盟是2019年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1-11 月,中欧贸易往来累计总额为58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随着新冠疫苗逐步在欧盟落地和接种,有望带动居民消费以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增加,将有助于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融合。在该协定生效后,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领域,获得更多的欧盟市场准入。目前,欧洲已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协议达成后,预计未来销售和投资的通道将更加顺畅,利好中国新能源电力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商。 (二)疫苗获批上市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及相关工作情况。1月1日,北京山东等地首批新冠病毒疫苗开始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据国资委新闻中心消息,国药集团北京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1.2亿剂,目前正在扩建,预计2021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 三、近期重要事件 四、大势研判 2020年末收官,几大指数均表现较好,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和疫苗获批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显示出资金提前布局春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且疫苗获批上市,市场对上半年经济继续恢复较为乐观,需要关注1月的年报业绩预告,各板块有条件强制于1月31日之前披露年报预告,需关注受损于疫情行业的年报资产减值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不急转弯”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快速收紧的概率不大。由于基数原因,明年的CPI大概率位于负值区间,PPI则延续温和抬升,大概率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扰动,后续仍将保持逐步有序退出的长期判断,政策环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疫苗研发进程持续推进,国内外也陆续启动疫苗接种,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宽松的总量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提振,海外经济中长期逐步回暖的概率依旧偏大,助推A股市场情绪回暖,依旧看好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 配置方向上,均衡布局于周期、新能源、先进制造三条跨年主线。 其一,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关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板块中长期将维持较高景气,重点关注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等板块机会。 其二,先进制造方向。在当前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明年经济八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先进制造方向的政策红利及发展机遇可期,重点关注新基建、医药、军工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投资机会。 其三,紧握复苏行情,依旧看好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国内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的阶段,顺周期板块依旧具备支撑逻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供需改善带动涨价预期提升,继续看好有色、采掘等上游原材料的板块的投资机会。内外需求实现共振,补库存周期开启,带动机械、钢铁等中游制造业盈利复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及政策的扶持,下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另外,我们统计了2005-2019年间申万一级行业在元旦后一周及1月份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发现元旦后一周综合、电气设备、钢铁、机械、电子、传媒的上涨概率和涨幅中位数相对较高;纵观整个1月份,历史来看交运、军工、家电的上涨概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