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券商板块发力走高 机构称布局时间窗口正逐步临近) 券商板块25日盘中发力走高,截至发稿,中原证券、哈投股份涨停,国信证券涨逾5%,西部证券、中泰证券涨逾4%。中原证券指出,进入12月以来,各大权益类指数震荡盘整,振幅收窄,权重板块与成长类板块分化再现,行业权益类自营业务仍维持分化的主基调;监管层持续发声,信用债违约事件短期对市场的扰动暂时平息,固收类指数于低位再度向上尝试反弹。预计12月行业自营业务整体将稳步收关。临近年底,市场流动性不宽裕;在各权益类指数振幅收窄的背景下,虽然市场结构性行情依然显著,但整体成交水平仍略有下滑。预计12月行业经纪业务环比将出现小幅回落,同比改善的幅度将维持较高水平。进入12月以来,两融余额缓步走高的趋势未发生逆转,2015年7月以来的高点被不断刷新。预计12月两融余额仍将保持小幅增长,两融业务对行业单月经营业绩的边际贡献将持续为正。在行业股权融资业务重回正轨后,IPO及可转债发行持续放量,预计12月行业股权融资业务环比将出现进一步回升;截至目前,行业各类债券承销金额环比出现下滑,预计12月行业债权融资业务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股债相抵,预计12月行业投行业务总量环比将保持相对稳定。12月是传统的子公司分红月份,并结合目前市场各要素的最新变化,2020年12月上市券商母公司口径单月整体经营业绩有望完美收关。 该机构表示,12月以来券商板块震荡回落,并逼近11月初的下半年低点,重心再度明显下移,最低平均P/B已降至1.80倍以下,估值从年内最高点2.2x倍回落已接近20%。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快速推进、全面注册制奠定行业新周期基础的背景下,再度布局券商板块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临近。短周期内,券商板块向上大幅修复估值的诱因尚不够充分,预计结构性行情将为2021年春节前的主基调,积极保持对券商板块的中长期关注。其中,头部券商业绩稳定,并受益于多重政策利好,仍为配置的首选;中小券商的业绩弹性更大,应重视弹性券商的波段投资机会。
(原标题:988份券商报告描绘2021年A股掘金地图 热度最高十大“金”股揭秘) 本报记者 赵子强 张颖 吴珊 见习记者 任世碧 楚丽君编者按:在中国股市三十载发展史中,白马股、黑马股等各色牛股总是牵动着投资者视线。随着跌宕起伏的2020年进入尾声,A股2021年投资机会在哪儿?近期众多机构已在年度策略报告中划出重点,并纷纷推出“金”股。《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通过梳理51家券商988份研究报告,并对部分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投资经理、专家学者等进行采访,试图一探优质赛道中券商推荐“金”股蕴含的核心价值,希望能对投资者2021年布局A股提供参考。券商推荐的2021年十大行业十大“金”股出炉为了让投资者可以更快捷地了解2021年的投资机会,《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特选出2021年券商策略报告热度排名前十大行业与十大“金”股。梳理51家券商988份2021年行业策略报告,发现券商共推荐了1097家公司3959次,推荐个股涉及申万全部28类一级行业。通过被券商推荐个股占行业个股比例选出了前10个行业和各行业被推荐次数最多的个股,行业中推荐次数第一位出现并列则同时被选入,最终再按推荐次数排出前10位确定为十大“金”股。据此统计,被券商推荐个股数行业占比居前十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银行、农林牧渔、电子、计算机、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钢铁、医药生物、传媒,行业荐股率均超30%。十大“金”股分别是:五粮液、贵州茅台、迈瑞医疗、用友网络、宝信软件、完美世界、招商银行、福莱特、立讯精密、春秋航空。十大行业中农林牧渔和钢铁行业的股票因排名居最后而无缘2021年十大“金”股之列。食品饮料排名第一,行业108家公司中有54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82次,荐股率达50%。华泰证券表示,白酒是2021年最看好的子板块之一。业绩层面,看好未来三个季度其业绩改善的前景,2021上半年业绩弹性较高;长期看好消费升级引领行业扩容,预计结构性景气将持续。估值层面,周期弱化和格局优化使得资本市场愿意给予优秀酒企更多的品牌和估值溢价,应该淡化短期估值,把价值交给时间。投资层面,品牌是护城河,价格是生命线,渠道是安全垫,机制是动力源,建议优选具备定价权、竞争实力强、内部机制改善的酒企。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依然是贵州茅台,券商推荐18次。贵州茅台2020年12月23日刷新历史高位,盘中最高价达1906.20元/股,为A股第一高价股,周五收盘价1830元/股。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71亿元、352亿元、412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468亿元、555亿元、651亿元。五粮液同样被推荐了18次,其股价也在12月23日创出288.50元/股的历史高位,周五收盘275.92元/股。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96.7亿元、134亿元和174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04亿元、248亿元和293亿元。银行排名第二,行业37家公司中有16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93次,荐股率达43.24%。华西证券表示,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0年有所回升,而利润增速也将转负为正,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7%。分析显示,整体业绩增长区间为3.2%—8.4%。2021年行业基本面确定回升,业绩向上释放将整体提升行业估值的中枢水平。预计有望修复至2019年0.8倍左右的估值中枢水平,目前估值水平下提升空间在25%以上,维持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招商银行,券商推荐14次,股价在11月30日创出47.77元/股历史高位,周五收盘42.72元/股,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702亿元、806亿元、929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929亿元、1036亿元、1182亿元。农林牧渔排名第三,行业中89家公司有31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83次,荐股率达34.83%。东莞证券表示,展望未来,生猪产能上升的同时猪价进入下行通道,养殖行业景气度逐步回落,未来业绩增量预期较低。存栏数据延续上升趋势,后周期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饲料和动保持续受益。种植业行业受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影响,周期性机会偶发。宠物行业景气度高,人均消费和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行业前景良好。电子排名第四,行业305家公司中有102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60次,荐股率达33.44%。国金证券表示,预测2021年疫情影响因素减弱,叠加5G手机渗透率加快,全球智能手机有望增长10.4%至13.58亿台,其中5G手机5.44亿台,渗透率40%,5G射频前端迎来快速增长期。被动元件有望在手机、智能汽车及IOT拉动下迎来量价齐升。摄像头光学创新将持续升级,三摄、四摄快速渗透,后置激光雷达摄像头有望迎来新应用,多品牌机型搭载潜望式摄像头。除智能手机外,以TWS耳机、智能手表、AR/VR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持续技术创新,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功率IGBT迎来发展良机。5G+AI,迎来智能安防大时代。中银证券表示,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和半导体国产化大趋势的演绎,晶圆制造、封测产能持续吃紧,预计将持续到2021年底。供不应求局势的蔓延将推动晶圆代工、封测价格上涨,并向下游传导,导致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产能紧缺造成的交期延长也将导致下游产品缺货涨价。从晶圆代工、制造到功率MOS、电源IC都已陆续出现提价现象,行业全线涨价有望在2021年出现。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立讯精密,券商推荐14次,股价在10月13日创出63.88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56.56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6.9亿元、27.2亿元、47.1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70.8亿元、97.9亿元、126亿元。计算机排名第五,行业256家公司中有85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358次,荐股率达33.20%。渤海证券表示,计算机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行业信息化,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明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仍将是长期发展趋势。从中长期投资逻辑来看,建议重点关注下游业务恢复较快或者受疫情影响较小,增速稳健,具有中长期成长空间的行业和企业,因此2021年重点推荐关注云计算产业链和网络安全板块。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用友网络,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7月9日创出54.35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41.00元/股,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89亿元、6.12亿元、11.8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0.6亿元、13.4亿元、18.1亿元。宝信软件也被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8月5日创出78.02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63.35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25亿元、4.40亿元、8.79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2.5亿元、15.6亿元、19.6亿元。建筑材料排名第六,行业71家公司中有23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67次,荐股率达32.39%。中银证券表示,2020年水泥景气度处于低谷,2021年或将迎来周期复苏;在管材行业集中度提升加持下,龙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防水行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发布动态;玻璃与玻纤处于景气度高点,未来有望持续;减水剂应关注价格与销售增速提升情况;B端建材未来业绩增速与估值溢价或将有所回落。总体优先度排序是水泥>管材>防水>玻纤>玻璃>减水剂>B端龙头。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福莱特,券商推荐11次,股价在11月2日创出44.82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39.20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27亿元、4.07亿元、7.17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1.9亿元、17.9亿元、22.2亿元。交通运输排名第七,行业121家公司中有38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83次,荐股率达31.40%。国盛证券表示,自上而下关注三大主线,一是疫苗研发普及,疫情影响消减,出行需求增多,关注航空机场高铁,全球经济恢复,贸易需求提升关注航运港口。二是关注通达快递,细分赛道领域崛起,例如化工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即时配送。三是关注高股息率、基本面修复的公路、铁路等。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春秋航空,券商推荐8次,股价在2015年5月19日创出74.92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51.45元/股,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2.6亿元、15.0亿元、18.4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15亿元、17.7亿元、23.7亿元。钢铁排名第八,行业36家公司中有11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0次,荐股率达30.56%。华宝证券表示,2021年整体铁矿石供需转向宽松,价格中枢下行;焦炭供需紧平衡,价格整体维持高位。在相对宽松的供需基本面下,供给端的变化支撑行业盈利中枢筑底趋稳。2021年在新发展格局中,部分消费链条的用钢需求预期好于投资建筑链条;预计全年呈现板强长弱的盈利格局;特钢类公司盈利延续稳健态势,盈利中枢高于普钢公司。医药生物排名第九,行业358家公司中有109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486次,荐股率达30.45%。东方证券表示,未来值得关注的主要有如下三个方向: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即代表了新的产业趋势,新的方向上的创新型企业,如在不同细分子行业中均以研发和创新铸造壁垒的键凯科技与三友医疗等;二是业务模式有巨大韧性的医疗服务企业,在公立医院控费力度加大的背景之下,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应对政策的机制更加灵活,高端需求的释放通道也更为顺畅,未来长期发展空间值得期待;三是疫情催化之下,新的转机的企业,如防疫类物资需求激增导致业绩快速增长的英科医疗与蓝帆医疗,又如疫情导致的产业链转移与海外市场渠道拓宽的迈瑞医疗、仙琚制药等企业。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迈瑞医疗,券商推荐27次,股价在11月3日创出409.29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402.50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5.9亿元、37.2亿元、46.8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62.8亿元、75.7亿元、92.5亿元。传媒排名第十,行业172家公司中有52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192次,荐股率达30.23%。中金公司表示,展望明年,网络娱乐变现潜力有望释放,内容为王,头部公司工业化、IP化、强者恒强是长期趋势。从细分板块来看,网络娱乐将持续成为传媒行业的重要赛道,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基本消失,优质内容及变现模式挖掘将是核心重点。从产业链来看,行业玩家纵向整合业务布局加深,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用户变现之间的链条缩短,直观表现在网络游戏公司研运一体、买量发行及视频网站内容定制D2C模式。拥有内容与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有望通过内容和流量的聚集,放大变现能力,实现价值和效率的提升。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完美世界,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7月22日创出43.16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27.11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5.0亿元、17.1亿元、15.0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4.1亿元、28.9亿元、33.7亿元。五维度解析2021年券商“金”股新特征是金子总会发光。历经三十载发展的A股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在已上市交易的逾4100家公司中,“金”股的挖掘已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从988份券商研究报告中梳理出1097只2021年“金”股,总体来看具有五大特征。首先,大市值股票成主导。统计发现,截至12月25日收盘,在上述1097只金股中,总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765家,占比达69.7%。其中,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达117家,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五粮液、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7家公司的总市值更是超过万亿元。对此,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券商更多为机构客户服务,因此选股时会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考虑,选股更倾向于稳健的个股。因此,“金”股中权重股居多。由于注重安全,所以入选者大多是缺乏爆发力的品种。其次,良好的基本面是成为“金”股的主要条件。“在A股中寻求机会,什么最重要?一定是业绩!”安信证券表示,A股始终是业绩驱动的高效定价市场,只不过偶尔投资者会把短期业绩改善当成永远,也会偶尔将长期业绩增长在短期定价。A股投资者总是喜欢短期业绩增长、长期逻辑顺、空间大的标的。统计发现,在上述1097只金股中,从2020年三季报业绩来看,有701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63.96%。其中,132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北新建材、正邦科技、芯源微、英科医疗、长川科技、达安基因、通富微电、北斗星通、仕佳光子、亚玛顿、牧原股份、御家汇、硕世生物等13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倍。第三,科创板上市公司成为新亮点。如今,科创板“试验田”已成为硬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星光闪耀。经过两年探索,注册制稳步推进,成果令人瞩目。截至2020年12月2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219家,一批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其中,有101只科创板公司成为各大券商看好的“金”股,占比46.12%。“大科技契合科创板设立后的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契合产业战略方向的行业,理应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四,高价股备受关注。统计发现,截至12月25日收盘,A股市场的加权平均价为10.88元/股,在上述金股中,有857只个股的最新收盘价高于A股市场的平均价,占比78.12%。其中,有122只个股的最新收盘价在100元以上,彰显出强者恒强的投资逻辑。第五,科技股占主流。在上述1097只金股中,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医药生物、电子、化工、机械设备和计算机等行业均在80只以上,分别有108只、102只、94只、93只和85只。由此计算,以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股共有187只,占比近两成。谈到科技股的投资,秦洪进一步表示,技术的进步或者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使得大科技行业出现产业变化,如智能汽车、智能电子的拓展,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成为大科技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新星。对于“金”股的选择,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主要有两个维度:其一,从价值维度来讲,“金”股是基本面好的股票,但短期却未必有好的价格表现,比如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也都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大涨。其二,就是短期的价格表现好,即那些受到市场集中炒作的股票,尽管基本面或许没有可取之处,但也符合“金”股标准。12只个股被社保与QFII连续持仓五个季度《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通过对51家券商推荐的1097只股票进行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截至12月25日收盘,有782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超七成,其中,202只个股股价翻番。更为重要的是,以社保基金、QFII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提前布局了2021年券商推荐的“金”股,尤其是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长期坚守的个股备受瞩目。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券商推荐的1097只个股中,有373只个股获社保基金持有,其中164只个股被社保基金连续五个季度持有。此外,有188只个股获QFII持有,其中54只个股被QFII连续五个季度持有。进一步梳理发现,杰瑞股份、星宇股份、扬农化工、家家悦、苏泊尔、重庆啤酒、海大集团、乐普医疗、宇通客车、珀莱雅、深圳机场、工业富联等12只个股被社保基金与QFII等两类机构连续五个季度共同持有。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非常重要,建议投资者轻指数重个股,选择券商重点推荐以及社保基金与QFII共同长期持仓的绩优股进行配置。”从资金流向来看,90只个股期间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进一步梳理发现,有91只个股券商在2021年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中推荐10次及以上。今年以来截至12月25日收盘,上述91只个股中有78只期间实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占比85.71%,其中,37只个股期间股价翻番,阳光电源涨幅居首,期间累计涨幅达612.24%,紧随其后的是迈为股份,期间累计涨幅395.48%,长城汽车、捷佳伟创、隆基股份、山西汾酒、福莱特、恒立液压、赣锋锂业、通威股份、智飞生物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200%。在股价持续上涨过程中,有45只个股年内创出历史新高,占比近五成。从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个股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三大行业,分别涉及10家、7家、6家。股价的上涨离不开看多资金的积极抢筹,今年以来截至12月25日,上述91只个股中有11只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海尔智家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位,为292141.16万元,美的集团次之,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121304.81万元。其他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的个股分别为:药明康德、三花智控、洋河股份、中控技术、宁波银行、迈为股份、星宇股份、中国太保和一心堂。值得一提的是,券商2021年策略报告中重点提及的1097家公司在四季度以来备受调研机构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2021年行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统计发现,上述1097家公司中,今年四季度以来共有400家公司获得包括基金、券商、险资、QFII、阳光私募等在内的多类机构走访调研,40家公司期间累计接待参与调研的机构家数超过100家,歌尔股份、汇川技术、海康威视、迈瑞医疗等4家公司期间均受到50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分别达到535家、532家、528家、520家,包括新产业、传音控股、广联达、新洁能等在内的20家公司期间也均受到200家以上机构联袂调研。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季度以来机构调研家数超过100家的40家公司中,迈瑞医疗、长春高新、德赛西威、金山办公、广联达、中科创达、当升科技、埃斯顿、一心堂、吉比特等10家公司在2021年行业策略报告中券商推荐次数均在10次及以上,分别达到27次、16次、14次、14次、13次、12次、12次、11次、11次和10次。“2021年是A股市场慢牛长牛行情的第三年,上证指数将会继续上涨10%—20%左右,结构性的机会依然较多。同时,2021年美股的机会将会减少,A股市场的机会将会增加,特别是A股市场好的股票还会进一步创出新高。”杨德龙表示。
近一周以来,有色金属、光伏是北向资金主力加仓的两大板块,这两大热点也贯穿了四季度的反弹行情。12月21-25日的这周,北向资金净流入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气设备、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其中有色金属连续几周上榜;净流入前五大个股则为隆基股份、京东方A、贵州茅台、阳光电源、招商银行,其中两股皆为光伏概念。 相比起QFII,通过陆股通进行布局的北向资金也包括例如对冲基金、国际散户等更短线的资金,更为追逐热点,这在有色等典型周期板块上体现。野村东方国际中国研究主管高挺对表示,若看得短线一些,2021年一季度,复苏仍将是全球市场的宏观背景,“一季度可战术性加大对可选消费和周期股配置,尤其考虑可选消费中汽车、家电、家居和传媒的机会,以及伴随全球复苏和通胀预期升温带来的对部分周期板块的推动,建议关注油气、铜铝和小品种化工龙头的表现。” 相比之下,资金对光伏产业的追逐则有战略性意义,新能源已成为全球追逐的长期主题,疫情下欧洲、美国等国愈发强调“绿色复苏”,中国更是在9月提出碳中和承诺。早前引发市场热议的高瓴再次出手入股隆基股份就是体现,这已是高瓴近三个月以来买入的第三只光伏股。 明年一季度市场仍聚焦周期股 尽管有色金属板块在21日受英国病毒变异的影响而一度重挫,但国际资金对2021年全球周期复苏的预期仍高。除了北向资金,就沪深两市主力资金情况而言,在申万所属的28个一级行业中,有9个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入,其中,有色金属、公用事业、化工、采掘、交通运输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有色净流入金额分别为41.4亿元。同日,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化工等行业。赣锋锂业当日涨停。 今年以来,国际资金对各板块的布局事实上紧跟经济复苏的步伐。高挺对记者表示,“2020年1-3月,全球处于避险阶段;到了4-8月,虽然市场风险偏好仍较低,但在这个复苏初期,货币驱动市场反弹,于是医药行业等防御性板块在市场避险需求推动下领涨;但到了8-10月,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复工复产顺利驱动国内经济反弹,于是汽车等可选消费行业领涨;到了10-12月,风险偏好持续走升,疫苗的利好消息引爆全球复苏预期,进而驱动周期行业反弹。” 北向资金板块轮动背后的逻辑 全球实际通胀处于低位,但通胀预期已经暴力反弹。“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目前为1.95%,处于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胀预期从3月的低点反弹了近150个基点,铜价也已从3月的低点上涨75%,达到2013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告诉记者。 高挺认为,就2020年一季度而言,周期行情仍将主导市场,而且在全球风险偏好复苏的背景下,北向资金有望比今年更快速流入A股。“随着海外疫苗从一季度开始普及,复苏将是2021年全球经济的大背景,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将非常强劲,因此周期行情仍将延续。” 当然,市场也一度担忧实际通胀和核心通胀低迷等风险,但罗伯逊认为,政策刺激的支持以及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将对商品构成支撑。“需要关注的风险之一就是供给短缺导致的意外价格上涨,事实上这在今年已经有所体现。”他称,供应方面的限制可能导致更高的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例如航空公司等许多相关行业都被迫在2020年大幅削减运力,未来需求的激增可能导致供应瓶颈和价格上涨。在某些情况下,供应瓶颈已导致货运成本上涨,而随着需求趋紧和明年贸易流量进一步增加,这可能成为通胀的一个来源。疫苗交付速度快于预期也可能导致全球需求改善速度快于预期。 国际资金抢筹光伏赛道 全球资金对于光伏等新能源赛道的追逐则是一个更长期持续的主题。随着2020年下半年全球复苏预期升温,先是汽车等下游行业开始复苏,如今中游、上游等行业都开始发力。 新能源产业链的爆火也是因为全球更关注“绿色主题”,疫情令大家联想到了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黑天鹅”冲击。例如,欧盟气候行动与《欧洲绿色新政》就是典型的例子,欧盟已在按计划稳步落实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已提出一项到2030年至少进一步减排55%的计划;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将重回《巴黎协定》;中国的承诺更令全球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在今年9月提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就光伏行业而言,野村东方国际先进制造团队分析师张新和对记者称,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前期的盲目扩张,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从2014年开始,美国、日本和中国开始进入需求驱动时期,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凭着其产业技术的逐渐成熟与进步,市场开始显示出新一轮的新需求。 价格也是关键。德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此前对记者提及,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再生能源价格不断下降,风能与太阳能发电即将达到与传统能源平价的临界点。同时,地域限制、发电稳定性等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下一个十年,可再生能源将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首次实现商业化运营独立盈利。他预计,至203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或将增长十倍以上,而风力发电量也将实现三至四倍的增长,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力供给将由太阳能和风能提供。 在全球光伏景气度延续的背景下,国际机构都加速抢筹。鉴于中国现已发展成为光伏强国,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5%,并不断引领全球的新技术,因此国际资金也纷纷布局中国相关企业。 张新和表示,由于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规模和产量的迅速扩张,导致对单晶硅片的需求成倍增长,加之中国生产单晶硅有人力成本的优势,国内的单晶硅棒、硅片生产企业不断增多,产能迅猛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单晶硅片产量最大的国家,原先存在于全球硅片生产规模前十的国外硅片企业全部被国内企业代替。晶硅片专业化公司主要以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为主。单晶硅片国内主要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龙集团等为主。 全球多晶硅生产规模前十排名 同时,为满足全球光伏市场日益高涨的需求,电池片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巩固市场占有率,产业继续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专业化的电池片生产开始崛起。2018年全球电池片产能前15家企业产能占到全球总产能的 50.2%,全球产能第一为通威股份,市场份额达到6.7%。 全球电池片生产规模前十排名 不过,“光伏产业强者恒强、首选行业龙头”仍是国际资本的主要布局逻辑。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若参照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供给之争会发现,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行业内的寡头效应将逐步显现。动力电池处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游,上游是矿产资源供应商,下游是整车厂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对于动力电池厂商的成本控制而言至关重要。例如,宁德时代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投资,力求补足关键资源供应不足的短板,实现降本增效。近年来随着宁德时代和LG化学在装机量上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二线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明显挤压。同为新能源板块,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也能够推广到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未来随着平价上网的实现,行业各环节龙头企业的话语权也将得到强化。
【搜狐财经年终策划】我的2020 2020即将过去,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被不少人称为“糟糕”的一年。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年里,中国由于率先控制疫情,经济逐渐复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搜狐财经将目光聚焦各行各业最普通的个体,讲述他们的2020故事,希望通过每个个体的故事,拼接出最真实的经济世界。 今天推出专题第四期,看坚守影视行业一线的工作者们不平凡的2020。 临近年底,2021贺岁档电影陆续定档。原定于2020年春节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推档整整一年后,定于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 “大家都铆足了劲准备春节大干一场,今年1月24号突然停工了,措手不及。” 中环影城投资人王征对搜狐财经表示。 对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2020像是被偷走的一年。 据《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电影蓝皮书估算,2020年全球电影票房约80亿-100亿美元,约为2019年的20%-25%。 在影剧院停摆的177天里,中国影视行业迎来至暗时刻。失业、降薪、待岗,成千上万的影视人直面从未遇过的抉择。他们的2020,或奔波、或迷茫,也见证了影视业又一个“寒冬”。 “下半年基本没怎么休息,剧场排期特别满,每天醒了手机上一页全是工作消息。” 肖丞是北京某剧院的项目制作,也是今年最晚复工的一批人。 7月正式上班以来,肖丞再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哪怕是休息日,他也会在早上8点、10点、11点都设上闹钟,看一下有没有重要信息。 这和前半年的状态形成了强烈对比,“好像是对上半年的报复一样。” 8月刚转行到影视行业的楚瑶一周前杀青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剧组。 和上份工作相比,楚瑶降了薪,勉强维持她在一线城市的生活。 “今年这种情况感觉什么都是应该的,能找到工作就很幸运了。”楚瑶很乐观。 编剧付磊磊最近的精神状态也很好,和往年年底的崩溃截然不同。 “虽然现在每天工作16个小时,但我知道,停下来我还能创作,还有非常磅礴的想法去实现。” 停工的日子让付磊磊大喘了一口气,也带给他很多关于未来的想象。 “(疫情)对全世界带来沉痛的打击,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会偷偷想念那段时间。” 昏暗 1月23日,春节档电影同时发布撤档声明,所有剧组暂停影视剧拍摄,原地待命。 3月27日,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影院立即暂停。 回想起去年年底的辞职经历,楚瑶仍有些后怕。 一年前的今天,楚瑶还在一家影视媒体做行业记者。做记者的几年时间里,每每看到杀青后工作人员们抱在一起庆祝,楚瑶都觉得非常热血。 于是,楚瑶年前把工作给辞了,想着年后可以从记录行业的局外人正式加入到他们当中。 “没想到刚辞职就赶上疫情,在家呆了半年。” 这半年,楚瑶在东北老家过得很舒服。“如果看到别人在努力,我会焦虑。但上半年的情况是我在偷懒,大家好像也都差不多。” 被迫偷懒的还有剧组的演员。疫情前,陈胜升总往剧组跑,接一些群演的活儿。 随着影视城陆续关闭,剧组不再需要那么多演员,陈胜升毅然选择回到西安老家,做起景区专职演员,负责日常演出。 3月12号,陈胜升所在的景区第一天上班,他也成为同行中最早复工的人。 提起剧组的老朋友,陈胜升叹了口气。“两个朋友已经签约了,戏也筹备了几年,疫情后一直拖着没拍,现在他们也来做景区了。” 据陈胜升回忆,以前组里有一个场务,3、4月没有活儿时去做了闪送。 “他买了一个电瓶车只能跑80公里,基本上就一趟来回,再充电再送,一个月能赚六七千。” 而负责演员工作的经纪人似乎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回忆停工的日子,执行经纪王桐表示,艺人曝光少了自己也就没什么事做,被公司安排在家学习行业知识,然后在线上汇报。 “拿工资总要做点什么。老板很焦虑,担心万一哪天坚持不下去就倒闭了,后来他去做直播赚钱了。”王桐说道。 “博纳有个项目因为疫情一直延期,全公司薪资减半,每个月3000多块钱怎么活?”几乎是同一时间,楚瑶的同学向她抱怨。 据楚瑶转述,当时博纳给出的方案是公司来解决员工伙食。“好笑的是,解决的方式是领导买了一个电火锅,说可以在会议室里吃火锅。” 黎明 5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行业陆续恢复生产生活。影视行业也陆续开工, 31岁的赵晨阳是剧组的制片统筹,六月初接到组讯,休息了半年的她立刻买了张机票,从老家直飞青岛进组。 “这行是干活才有饭吃。制片人一年拍一部差不多够了,我得拍八部。” 在剧组里,赵晨阳每天要安排第二天所有人员的工作,每个人几点出发,在哪拍、拍什么。制片统筹的角色每个剧组只有一个,这显得她格外重要。 赵晨阳告诉搜狐财经,像灯光组、摄影组还会有很多助手,有的岗位有七八个人,而这些边缘化的人很多会选择改行。 “本来就挣得少,再一直耗着,撑不下去。” 作为前群众演员,陈胜升身边的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横店那边很多人组了个团队做短视频、直播,拍信息流广告。 一条广告的费用在300-500元,但周期短、来钱快,一两天就拍完结账,如果每天都能接到的话,一个月收入最少七八千。 此外,陈胜升透露,随着组讯越来越多,群演有时会同时进两个组,占两个人头、拿两份钱,只要点名的时候在,不被发现就行。 同样忙碌起来的还有上游的编剧们。从6月份开始,编剧们都忙碌起来,因为感觉明年年初可以开拍。从数量上来讲,这反而帮了一把底层的编剧。 和上半年无剧可拍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相比,回归工作后,编剧付磊磊每天凌晨2:00睡觉,7:00起床,写作、看东西、开会,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多线并行,分身乏术。 这和下游终端影剧院的生态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没复工的除了影院,还有几乎被遗忘的剧院。“戏剧已经死了,这是今年听到关于行业最多的话。” 肖丞所在的小剧场一度熬不到重新开业。据她回忆,原本已经签了好几个年度合约,疫情爆发后,除了一家剧院,其他全都解约,之前首笔、二笔款已经付过来的,那个时候要再退回去。 按照去年年底的规划,整个剧场排期特别满。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戏定在4月开演,年前就一直筹备,没想到年后再没有排演的机会。肖丞说道。 最后,这部戏通过线上直播朗读会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当然,是公益的。 朗读会也是肖丞上半年唯一的工作,其他时间她看了些工作所需的财务方面的书和网课,还把驾照给考了。 刚有一点缓和迹象的时候,肖丞满怀期待地去买道具准备复演,正要付款的时候,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了。 破晓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终于发布通知:低风险地区影院7月20日起可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虽然上座率控制在50%以内,但对国内影视市场来说,这无疑是黑暗中率先举起的火把,复苏之日就快来临。 肖丞终于开始正式上班了。上班的第一天,公司把从2月开始的工资发了,按北京市最低的工资标准。 毕竟上半年办公的时间不多,肖丞表示理解,也欣然接受了。 剧院救命的钱来自于营业前谈成的一个大热IP的版权。从那以后慢慢盘活了,开始有很多人愿意投资,后面还接了一些艺术节的项目。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从重新求职的行业闯入者和离开者的经历来看,影视行业的巨变才刚刚开始。 7月初,休息了大半年的楚瑶回到北京开始找工作,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顺利。 “原本以为虽然跨岗位,但肯定比刚毕业时找工作顺利,但其实不是。那时很多公司会叫我去面试,可能最后不了了之,但现在的情况是我连面试的机会都很少。” 楚瑶唯一接到的面试邀请就是最后入职的这家经纪公司。 和楚瑶的选择背道而驰的,是疫情前在剧组担任美术的吴菲。年后等活儿的时候,吴菲家里下了最后通牒:不能就在家这么等着。 “我当时有两个选择,”吴菲回忆道,要么立刻进组,要么直接找个班上。但那时却没有一个能让吴菲立刻进组的机会,他所收到最早的组讯,是在9月。 考虑到和家人的矛盾,吴菲选择了先上班——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视频后期包装。 工作以后,吴菲意外发现互联网公司比剧组生活要舒服得多。“在组里,我一般早上六点开拍前把景做好,晚上21:00开会,讨论第二天的情况。” 在吴菲看来,疫情对他而言是一个转机,给他带来一个以前完全不可能考虑的工作。 “我现在是有合同性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在我们系不超过2个。”吴菲颇有些骄傲。 但问及未来是否会回到剧组或影视行业,吴菲表示,当时的情况只能这么选,但未来,他不确定。 曙光 目前来看,影视产业各流程上已基本步入正轨,从业者们在忙碌中静待2021年的到来。 “今年年底比去年还要忙,因为前半年没有开工,好多项目压到后半年来做了。”赵晨阳告诉搜狐财经。 截止发稿,赵晨阳已经抵达横店进入了某电影摄制组,她如今最盼望的,是春节不会因为疫情滞留剧组。 她还发现,五六月份时,剧组招募的临时工工资300/天。但从11月份起,再也找不到任何500元/天以下的岗位了,包括场务。 “我现在在一个项目上做编剧,此时此刻正在签合同!” 付磊磊告诉搜狐财经,这是他今年的第二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写完后黄了。 实际上,付磊磊刚毕业没几年,在他的回忆中,自己大学四年都在拼命往前冲,很紧张,疯狂长胖。“感觉全世界都逼着你赶着你。” 2015年,付磊磊刚步入大学时,影视行业如日中天。“我大一就当枪手给别人写故事,1万/集,当时感觉这个行业原来是这样子的。” 很快,行业的发展就脱离了付磊磊的想象。2017年后,影视行业一步步进入寒冬。 “直到疫情来了,某种意义上,它让我想起最开始接触电影时,我没把它当成一个求生的手段,而是非常朴实地感受它。这让我理清一些想法,我觉得相当重要。”磊磊说道。 经过2020年的洗礼,王桐也更加确定了自己的职业。 “这一行赚的少,又累又不稳定,往上压力会更大,要各种资源人脉能力,要有过人之处才能走上去。”这些王桐全都清楚,她告诉自己,要不断往前冲,才能让别人一直觉得你有价值。 “总体上,很多人还在这个行业坚守着,虽然很难,但大家好像也还能撑住。”王桐说道。 用付磊磊的话说,这些人反而像是大浪淘沙后剩下的一群人。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点击进入专题) 2020年关将至,回顾今年,新冠疫情冲击为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A股市场行情持续变幻。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特别推出“基遇2021”专题系列报道,盘点A股市场以及细分领域年内行情,展望及预测2021年各行业板块未来中长期的投资机遇,挑选具有投资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遇2021》的基金经理,是来自招商基金的量化投资部副总监侯昊,本期的分享主题是大热行情之下的白酒板块明年的投资逻辑。 侯昊自2009年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风险管理部高级风控经理、部门负责人;2011年加入量化投资部,现任招商基金全球量化投资部副总监,管理招商中证白酒、招商国证生物医药等热门指数基金。 据银河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过去一、二、三、五年均排名标准指数股票型基金前三,过去六个月涨幅76.14%,同类排名1/85,过去一年涨幅105.79%,同类排名2/81。 近期,白酒板块行情飙升,成为了涨幅最猛的行业板块之一。据同花顺显示,自12月10日,短短的2周时间内,白酒板块涨幅高达35.25%。 12月25日,在经历了九连阳以后,白酒板块重回调整,连续2日累计回撤达8.78%。 反观2020年,自疫情以来,经历了短暂的波动后,白酒板块的行情并未受到明显的冲击,估值一路走高。 而白酒板块亮眼的行情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但面对连续两日的波动,也有投资者担心白酒行业中长期是否可以延续。 那么,2021年白酒行业的估值将到达什么位置?相对较高的估值下,明年投资者还有哪些投机机会可以上车? 招商基金侯昊认为,明年上半年大部分白酒企业都有业绩低基数带来的高弹性,叠加白酒新股上市,市场氛围会持续向好。 此外,侯昊表示,白酒的安全垫较高,名酒消费基础好、品牌积淀厚,业绩确定性强,可带来中长期估值体系提升重塑,核心资产有望继续享有估值溢价。 以下为访谈实录: 基金佳问:今年来,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控制,消费板块整体回暖,近期白酒板块行情持续向好,板块景气度持续向上,请你分析一下白酒板块2020年内的行情走势和投资逻辑变化。 侯昊:今年白酒板块从4月起开始上涨,伴随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平稳期,消费场景恢复,整个消费板块都在一个大的回升期。 白酒作为大消费的其中一个板块受益于动销的恢复,不断修正悲观预期,同时伴随白酒龙头批价持续走高,利于行业消费升级逻辑的演绎,市场对此解读较为正面。 今年7月起大量资金进入,选择业绩确定性强的白酒板块;10月份以来,中秋国庆旺季动销超预期,秋糖会传递行业积极信号,二三线白酒逐渐回补,叠加板块三季报业绩增速兑现,再次推动板块上涨。同时小酒事件性因素包括股权结构变动等,白酒内部行情也从高端、次高端蔓延至三四线酒;年底白酒板块进入事件密集落地,一方面各大酒企陆续召开经销商大会和股东大会,传递积极信号。 总体看竞争力强的高端白酒品牌十四五期间仍有望延续量价齐升趋势,另一方面白酒掀起新一轮提价热潮,龙头白酒加大直营投放背景下价格仍然平稳,为后续价格带产品提供充足空间,次高端、大众白酒近期密集提价,主要基于品牌占位、核心单品升级换代,提升渠道积极性,部分资金积极布局板块跨年行情。 基金佳问:面对目前白酒板块的涨势,投资者纷纷关心明年是否依旧会延续目前的行情,展望2021年,您认为,白酒板块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侯昊:板块短期快速拉升后波动加大,尤其个别小酒短期涨幅过大短期基本面支撑不足,配置上可耐心等待更好的时机。明年整体板块仍有机会,上半年由于疫情带来的低基数存在高弹性,下半年重在竞争格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由于今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商务宴请、婚宴等消费场景缺失,次高端及以下品牌受到影响较大。三季度以来,中秋国庆旺季家宴婚宴回补明显,动销加快,压抑的需求在双节充分释放。 同时大部分渠道调整已有成效,高端酒库存在1个月内,次高端基本在1-2个月,渠道良性健康,且在大部分酒企控量挺价下批价相对稳定,经销商信心重振、积极性高。 预计经济回暖下动销旺盛趋势延续,二三线白酒计划逐渐回补,低库存、快动销,推动四季度加速增长,且明年一二季度低基数,高增长依然可期。 明年下半年则回归疫情前的发展趋势,疫情只是导致消费场景一次性损失,行业中长期成长逻辑依然是消费升级和品牌集中度提升,龙头强者恒强,历次危机事件复盘也可以看出,酒企抗风险能力、市场管控、渠道基础、品牌力更强的酒企有望更为受益,在疫情过后有望获得集中度提升。 已上市的酒企整体行业机会也会更好,高端酒确定性更强,次高端加剧分化,中小酒企有特定的产品客群和地域优势,如何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理顺渠道关系至关重要。 基金佳问:事实上,随着白酒板块行情的复苏,也有投资者担心,白酒估值已在高位,没办法抓住准确的“上车”时机,2021年,您认为投资者如何把握住明年的投资机会? 侯昊:明年上半年大部分白酒企业都有业绩低基数带来的高弹性,叠加白酒新股上市,市场氛围会持续向好。 虽然目前食品饮料估值均比疫情前提高,但白酒的安全垫较高,名酒消费基础好、品牌积淀厚,业绩确定性强,可带来中长期估值体系提升重塑,核心资产有望继续享有估值溢价。 在配置方式上,今年白酒指数一骑绝尘,短期的大幅上涨受到投资者又一轮的热捧,为能更好的规避市场波动以及估值较高带来的损失,我们建议投资者短期可耐心等待更合适的入场机会,也可以考虑采取定投的方式长期持有,建议投资者多一些耐心,选好赛道做时间的朋友。 基金佳问:从白酒行业来看,近几年白酒市场整体销量并未增长,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提价发高端,抢占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成为酒企发展趋势,这对白酒投资逻辑带来什么变化? 侯昊:白酒行业处于成熟期,呈现竞争格局较为稳定、量增有限甚至下滑、靠价格驱动行业总量缓慢增长,在目前大众为主体的消费结构下,向名品牌、高品质集中的趋势不会变,次高端及以上的名酒将持续享受结构升级的红利,消费升级和集中度提升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白酒行业分为三大阵营,高端、次高端和地产酒。 对于高端白酒来说,品牌已经全国化,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次高端仍处于各大品牌竞争的局面,其品牌影响力正不断突破区域限制,向全国化发展;最后就是地产酒,也就是区域性品牌,辐射地区相对有限,这些品牌正在力争扩大自己在更多地区的影响力。 白酒市场比较特别,先有价再有量的,特定竞争格局下关键价格带上产品的精准卡位才能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因为喝酒更多的是“喝品牌”,在特定价格带上才能带动销量,才能推动经销商去理顺量价逻辑,拓展新的营销市场,板块内部高端确定性强,次高端及后续品牌弹性更大同时波动也更大。 基金佳问:从过去一年白酒股股价表现看,普涨成为行业常态,业绩等基本面因素并没有被市场太多考虑,为何会出现这种行情特征,是否可持续? 侯昊:今年体现的是疫情对整个板块的作用,是一种行业性的趋势机会,预计在明年一季度之前都是板块性的机会。但后续预计会有分化,高端酒赛道内龙头格局已经较为稳定,次高端板块内部分化,个股强弱好坏的特质会表现出来。 基金佳问:从销售情况看,白酒电商渠道带动了高端白酒的销量,市场需求较强,弥补了疫情期间白酒板块的短期回调。您认为,2021年,白酒行业的供货渠道以及销售渠道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侯昊:疫情过后,传统经销商仍是主线,新零售模式包括线上消费、团购市场等是重要补充,渠道多元化、分散化对于有助于酒企加大渠道管控力度,更好执行相关价量政策。 从销售层面来看,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受限,酒厂纷纷选择增加终端促销费用来应对,但明年费用投放将发生变化,预计酒厂将增加广告费用。 基金佳问:展望明年,您在白酒上的投资配置会有怎样的调整? 侯昊:作为指数投资管理,控制跟踪误差是最基本的,同时也会通过交易模式的优化、内部结构性机会追求超额收益,上半年更重视板块性机会的跟踪,下半年基于业绩分化情况在合规范围内做些侧重。
□ 12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高位震荡,个股结构性机会较前期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从目前已披露2020年全年业绩预告的6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情况来看,不少年内股价表现强势的行业全年业绩基本表现出较好的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来自买方机构投资者的最新分析研判认为,与经济修复进程密切相关、周期属性较弱且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部分人气行业,仍然值得在当前时点重点予以关注。 业绩喜忧参半 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晚19时,A股市场共计有65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度的业绩预告。在此之中,除112家公司业绩预告为“不确定”外,118家业绩“预增”,14家预告为“续盈”,73家预告“扭亏”,75家预告“略增”,业绩预喜公司的总量合计为280家;在业绩负面预告方面,预减、续亏、首亏、略减等四类公司的数量,分别为51家、54家、79家和74家,四类公司总计258家。整体来看,截至目前已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的A股公司中,整体业绩喜忧参半。相对而言,预喜公司总量略高于业绩负面预告的公司数量。 在影响A股已发布业绩预告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的影响因素方面,包括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发生、产品价格上涨、下游产业高景气度、新基建投资等因素,成了不少上市公司2020年业绩向好的关键原因。从行业分布来看,截至目前,申万一级行业中的医药生物、化工、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行业,在所有280家预喜公司中的比例相对更为突出。 在明年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方面,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考虑到全A(剔金融、两油)上市公司盈利趋势与PPI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以及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低基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升势等因素,PPI有望在明年5月之前延续上行趋势,A股上市公司盈利也有望在此之前继续改善。此外,国盛证券从11月制造业投资增速跳升及各行业资本开支角度分析,医药、交运、纺织、造纸、电子、电气设备等行业资本开支的加速,也将为明年相关行业的开局奠定较好基础。 热门行业仍是焦点 综合202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整体情况,以及已发布的A股公司2020年业绩预告来看,龙赢富泽资产总经理童第轶认为,2021年的A股业绩主线大概率将是全球性的经济复苏,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航运、航空、旅游等行业存在着较大的修复空间。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大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全球性资源品价格走强,也有可能成为明年的阶段性主线之一。 远策投资的投资总监陈殷表示,从2020年行业业绩表现来看,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医药、TMT、食品饮料等行业业绩增速相对较好。如果从市场“预期差”的角度看,中游制造业中的一些龙头公司可能会因为份额提升而出现不错的业绩。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进一步指出,后疫情时期,消费行业会表现尤其突出,生产的恢复和国民购买力的提升,会持续反映在相关行业板块上,如酿酒、食品饮料等。而在明年一月末前,还将有更多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0年的业绩预告。从“提前埋伏布局”的角度来看,建议重点关注医药、消费两大领域,尤其是当前自高点回调幅度已经较大的生物医药板块。
作者 | David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随着疫情带来,部分传统行业获得了较高的业绩稳定性溢价。在此背景下,德运控股是否值得关注? 内销为主,业绩具备韧性 德运控股属于传统纺织业,主要按订单从事花边的制造及销售,供客户生产品牌女士内衣产品。公司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纺织中心。福建省是中国从事纺织品制造及染整服务的大省。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就2019年收益计算,德运控股在中国所有花边制造商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为0.3%;在中国花边染整业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3%。 尽管按照市场份额的排名来看,公司是细分市场龙头,但其所占市场份额极小,可知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我国织造、印染行业壁垒较低,因此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内数量庞大的小规模企业,为了争夺客户的订单,往往会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因此,市场的竞争激烈,对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形成了较大的压制。 2017年-2019年,德运控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72亿元、2.03亿元,2018年/2019年同比增长18.15%/17.95%;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17亿元、0.32亿元、0.42亿元,2018年/2019年同比增长87.82%/32.65%,盈利能力增长强劲,远超营收增长幅度。这背后的原因,是公司的毛利率出现大幅上涨。2017年-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为18.6%、26.3%、32. 9%。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纺织行业面临普遍下滑。但公司产品的最终销售地主要在中国,因此受影响幅度较小。根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来自中国内地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98.8%;公司产品亦主要用于制造最终用于内销的国内品牌女士内衣,2019年,占总销售金额比重高达93.9%的产品最终在中国的销售。 因此纺织行业的出口下降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2020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0.95亿元,同比下滑了12.14%。 产业转移的“危”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机” 纺织行业被列入国家重污染行业,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近年来,环保监管要求日益收紧。汕头市是广东省提供印染服务的主要区域。据汕头市的法律法规,对于非工业园内的企业,在2018年末后不再发放排污许可证。2018年末,汕头市关闭超过180家印花及染整厂房。2019年,约70%的花边染整需求迁移至福建省。大量落后产能的出清,有利于龙头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 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有望降低。这是行业的机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来看,全球面临着产业的转移,将为德运控股带来挑战。2018年贸易摩擦开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此外,全球纺织产业持续转移,中国纺织产能迁向东南亚等地。尽管德运控股主要市场在中国,并不直接受影响。但是失去国际订单的竞争者们,可能纷纷转向中国市场。 此外,由于货币超发,叠加疫情下导致业绩确定性溢价上升,部分业绩稳定的传统行业估值上升。但是随着经济的恢复,明年可能出现新一轮货币收缩,因此估值上升的逻辑可能难以继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