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州茅台市值超126家A股上市房企总和 “喝酒”行情还能“喝”多久?)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王君酿酒板块无疑是2020年A股市场“最靓的仔”,从年头涨到年尾。有网友调侃,“白的涨完啤的涨,啤的涨完白的涨,涨累了休息一天,黄的红的涨,然后白的继续涨……”在整个酿酒板块中,白酒上市公司的表现尤为亮眼。但在完美的K线图背后,并非所有酒企的基本面都是亮丽的。“喝酒”行情明年能否持续?贵州茅台掀起的“酱酒热”到底有多热?面对行业马太效应的加剧,白酒行业的第三轮并购潮是否很快就要到来?11家白酒股市值翻倍126家房企抵不过一家茅台《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按中信证券行业分类查询)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A股市场19家白酒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均走出上涨行情。截至12月29日收盘,有11家白酒公司的股价涨幅翻倍。其中,山西汾酒、酒鬼酒、皇台酒业、金种子酒等4只白酒股涨幅超过2倍,金徽酒、ST舍得、老白干酒、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股份、古井贡酒等7只白酒股涨幅超过1倍;青青稞酒、迎驾贡酒、伊力特、今世缘、贵州茅台等5只白酒股涨幅在91.81%-59.66%之间;水井坊、顺鑫农业、口子窖等3只白酒股涨幅低于50%,口子窖涨幅最小,仅为20.36%。随着股价不断上涨,酒企市值也一路攀高。截至12月29日收盘,贵州茅台以2.35万亿元位居沪深两市A股市值第一位,五粮液以1.09万亿元排名第六。此外,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4家酒企的市值也在千亿元以上。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9日,19家酒企的市值合计为4.94万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一家的市值就已超过多个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以12月29日收盘价计算,贵州茅台的市值不仅超过A股市场中36家煤炭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超过111家有色金属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1.91万亿元)、超过52家钢铁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连消费者熟知的房地产行业也为之逊色,A股市场中126家房企的总市值为2.01万亿元,抵不过贵州茅台一家的市值(2.35万亿元)。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浓、清、酱”三大香型龙头酒还是带给投资者“不一样的味道”,让很多投资者赚得钵满盆满。对于白酒板块2020年的市场表现,长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刘鹏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板块的良好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加大内循环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经济恢复带来的场景优化及提升。此外,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宽松也为白酒板块上涨提供了利好支撑,海外资产在国内配置的核心资产主要以白酒企业为主,因为白酒是低产出高回报、持续性又好的品种,且很难被复制。白酒板块扩容在即“喝酒”行情能否持续?在资本市场上,主动“喝酒”的上市公司和外部资本进入酒企的案例也在增加。近日,主营各类缝制及针织设备电脑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豪科技,因为沾上了白酒,股价在短短13个交易日收获了11个涨停。大豪科技的股价疯涨,是因其沾上了“红星二锅头”。另外,A股市场白酒板块的扩容也只是时间问题。《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郎酒和国台酒业早就提交了A股上市招股书,金沙酒业的上市计划也已提上日程。对此,资深白酒专家、中原基金执行合伙人晋育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注册制市场环境下,不排除更多符合条件的酒企上市。资本对白酒企业的追逐,是否意味着2020年的这波“喝酒”行情,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还嫩该继续“喝”下去?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国内外流动性宽松,给白酒股带来炒作机会。同时,其他板块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大资金对白酒股的配置也会增加。明年白酒行业的增长会保持平稳,基本面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在估值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挑战。一方面,国内流动性不会像2020年那样宽松;另一方面,如果其他板块基本面持续改善,资金也会向其他板块分流。记者查阅数据后发现,截至12月29日收盘,市盈率超过70倍的白酒股有4只,分别是青青稞酒(255倍)、山西汾酒(161.85倍)、酒鬼酒(157.18倍)和皇台酒业(72倍)。其他白酒股的市盈率均低于70倍,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的市盈率分别为56.92倍和62.68倍。在知趣文创总经理、白酒分析师蔡学飞看来,伴随中国酒类消费升级,高品质白酒的饮用与金融属性得到市场追捧,但也要注意到,个别股价脱离基本面的酒企可能已存在一定泡沫。“资本看中的是白酒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与社会社交载体的价值,在经济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安全属性,未来国产白酒的分化趋势不会改变,头部酒企势能会越来越强。”蔡学飞如此表示。晋育锋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比较其他板块,白酒板块抗周期能力相对较强,现金流良好,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因此获得越来越多资本的青睐,这也助推了白酒板块的持续上扬。但在刘鹏看来,值得持续看好的A股酒企主要是一些头部企业,业绩增长较快,但很多小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未来白酒行业分化会越来越大,国内前五名酒企的增速要好于其他酒企,酒企间的差距会继续扩大。”行业马太效应明显第三波并购潮来临?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记者对酒企年度经销商大会数据梳理后发现,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龙头酒企在“十三五”期间均实现了完美收官。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表示,2020年,五粮液夺取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的双胜利,企业继续在行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在市场、渠道、品牌、产品领域已形成方向性、格局性的基本态势,蓄势而发的势头良好。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长高卫东在年度经销商大会上表示,公司经营业绩实现逆势上扬,做好了疫情防控“加试题”,答好了市场工作“满意卷”,2020年茅台酒市场稳中趋优,市场布局更具层次、营销服务更有温度、改革发展更富成效。“2020年,汾酒携手全球经销商伙伴拼搏进取、砥砺奋进,在疫情之下,目标不调、任务不减,实现了逆势增长,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高质量稳步迈入‘十四五’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12月26日山西汾酒在经销商大会上释放出的信息。山西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表示,2020年是汾酒改革的巩固期,拼接出了复兴的雏形,汾酒复兴已前进了一大步。事实上,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作为三大香型的代表,在2020年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线下市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在他们亮丽的成绩单背后,也彰显了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对此,成都尚善品牌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白酒战略咨询专家铁犁表示,虽然经济发展助推白酒行业发展,但白酒市场的消费量是恒定的。当品牌企业业绩高增长的同时,一定会挤压其他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晋育锋也表示,结构分化和饱和挤压、垂直创新、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3年白酒行业的整体演化进程。“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冻结了上半年的酒类消费,导致整个社会渠道库存量过大。”蔡学飞表示,疫情也加速了品牌分化,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名酒的发展持续提速,大量区域酒企逐渐被边缘化。在蔡学飞看来,按照目前发展趋势,中国酒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资本化的进程也会加快,业外资本进入中国酒行业,有利于行业的提效增速,拉高整个行业的门槛,对于促进优质板块内的名酒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白酒行业的两极分化早已开始,一线品牌是“水涨船高”,部分二线品牌与地方品牌则是“水深火热”。2020年疫情也加速了行业洗牌进程。伴随资本纷纷进入酒行业,曾在历史上上演过两次的白酒行业的并购重组,将会成为下一轮白酒增长的看点,这一点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在刘鹏看来,白酒行业在过去通过总代模式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相对低下,“未来大量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是必然的。酒企上市最大的好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企业,但目前酒企在并购重组方面并未有很大动作。”事实上,2020年,除了大豪科技在畅快“喝酒”外,复星也在加速进场。年内,复星国际旗下的豫园股份斥资18.36亿元从亚特集团手中接过金徽酒的实控权后,金徽酒股价一骑绝尘,截至12月29日收盘,金徽酒的市值已达199亿元。在复星进入前,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元。在铁犁看来,资本掀起的“白酒热”还会持续,且行业将迎来第三轮并购潮。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白酒行业第一轮并购发生在90年代,宗庆后带领娃哈哈涉足白酒行业,并于1994年推出娃哈哈关帝酒上市。后来,娃哈哈又在贵州投资150亿元进入酱酒行业,并推出“领酱国酒”。虽然宗庆后的“喝酒”举动最终以卖掉收场,但这也成为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的标志事件。第二轮白酒并购潮的代表是维维股份和联想酒业。维维股份于2006年涉足白酒业,收购江苏双沟酒业的股权,并在2009年将其卖出。随后,2009年维维股份又将目光瞄上枝江酒,并花重金收购股权。2012年,公司又收购贵州醇55%股权。联想“喝酒”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2年,也就是白酒黄金十年的高点上。联想一口气买下孔府家、板城烧锅、武陵酒业、文王贡酒等4家区域酒企。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娃哈哈、维维股份还是联想酒业(丰联酒业),他们的“酒局”最后都以“卖掉”离场。第三轮白酒并购潮又将如何演绎呢?在铁犁看来,当白酒龙头企业的增速达到一定极限后,并购整合将成为必选动作。因此,未来白酒行业的并购重组一定会在酒企上市公司中发生,多家酒企早就在做准备了。面对国内十多种香型白酒,酱酒产区概念逐渐形成,未来是否会成为资金并购的主要方向呢?“在茅台的带动下,酱酒的健康与金融属性得到推广与强化。伴随中国酒类消费的品质要求,酱酒产区概念不断成熟,这些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酱酒的持续发展。”蔡学飞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酱酒企业近两年来业绩增速之快,成为业内一大亮点。202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习酒、国台、金沙、珍酒、钓鱼台等酱酒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20%、95.82%、50%、183%和81%。国台酒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此表示,“2020年,国台延续了几年‘酱酒热国台火’的势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工作均实现了预定目标,基酒产量达产略超同时提质、销售继续跨越、上市稳步推进、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为开启国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综合基础。”酱酒走强在业内已形成共识,年关将近,贵州茅台接近3000元/瓶的市场零售价,却仍是“一瓶难求”,这在给了酱酒企业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也给高端白酒品牌打开了上升空间。五粮液量价齐升、山西汾酒全国市场份额加大,都彰显了龙头企业的品牌力和企业实力。牛年的脚步已经临近,白酒行业未来走势如何?白酒股能否在牛年继续牛气冲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酿酒板块再度拉升,皇台酒业两连板,贵州茅台再创新高) 酿酒板块30日盘中再度发力拉升,截至发稿,古越龙山、皇台酒业涨停,会稽山涨逾8%,老白干酒、金枫酒业涨约7%,伊力特、金种子酒涨约5%。贵州茅台盘中涨逾3%,最高至1925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皇台酒业本周已连续两日涨停。根据微酒网信息,今世缘发布提价公告,2021年1月至3月,每月1日起按10元/瓶上调国缘四开出厂价,同步上调终端供货价、团购价及零售价;水井坊发文对旗下大单品臻酿八号52度产品提价,建议零售价从478元/瓶调整至498元/瓶;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于2020年12月16日起,在原有价格基础上开票价格上调20元/瓶,调价后各渠道价格体系相应调整。旺季将至,酒企通过提价来刺激渠道积极打款,对旺季销售及2021年开门红有正面帮助,另一方面,通过提价后的利润分配能够更好地增厚渠道利润,提升经销商的积极性。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年关将至,各大酒企集中召开会议,商讨十四五增长规划。从已经公布规划的酒企看(信息源自微酒网),国窖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营收要突破400亿,预计未来5年CAGR接近30%;古井贡酒到2024年实现营收超200亿,预计未来5年CAGR超16%。其他酒企十四五规划仍在陆续出炉中,头部白酒企业对十四五增长目标普遍积极(10%+增速,远高于行业低个位数增长),行业向头部公司集中趋势不变,头部白酒企业享受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自身产品结构升级的双重红利,未来五年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该机构表示,在未来的2-3个季度,白酒板块在确定性的盈利改善通道中,趋势向好,需求回暖,业绩确定性逐季改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大酒企预期会设定开门红。2021年春节较晚,备货更多体现一季度,低基数下,白酒将会迎来连续四个季度的业绩向好。至少从未来一年的维度看,白酒行业维持高景气。拉长来看,白酒行业依旧是最好的赛道,白酒行业需求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市场份额向头部名优白酒企业集中趋势不会发生变化消费升级下产品结构的优化趋势不会发生变化,未来四到五个季度白酒企业业绩向好的预期不变。从推荐标的看,坚定看好头部白酒企业,继续推荐竞争格局好、增长确定的高端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井贡酒、今世缘、以及具备全国化潜力的低端酒顺鑫农业。
(原标题:2021年投什么?公募私募集体看好这三大主力板块) 对于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公募私募一致看好有持续成长空间的行业,如消费、医药和制造。2020年A股即将收官,来年展望,机构投资者对2021年普遍乐观。东方马拉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认为,未来投资机会依然丰富。其董事长钟兆民表示,长期投资人100%不缺牛股,缺乏的是骑住牛股的方法,在投资这门实践的学问里,需要抓住核心要素,“像投资中心房产那样,紧握稀缺公司的股份,无问西东,无问波动”才能坦然盈利10倍甚至更多。长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马强则判断,在2021年一季度里,政策大幅收紧的概率比较小,“不需要过分担忧收缩节奏,而要观察一季度经济数据情况。”南方基金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权益) 史博认为今年是A股新起点,2021或进入资产配置转换期,鉴于权益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可以说谁先把握这样的趋势,谁就更可能先受益。对于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公募私募一致看好有持续成长空间的行业,如消费、制造和医药。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核心团队组建于2004年的东方马拉松目前管理30只私募产品,作为中国本土价值投资领域较早的探索者之一,钟兆民一直在践行价值投资理念,他认为投资就是要抓住核心要求,要买就买稀缺。在标的选择上,他提出了“先白马后黑马”论,因为投资要面临很多不确定,仅参与白马的投资是不够的,要一定程度参与新的东西。至于投资顺序,钟兆民认为,先投资具有唯一性、垄断性的公司,后投资竞争性、极品企业家创造的稀缺性公司。在南方基金史博看来,2021年可能还是一个继续分化的市场。今年市场上50%的股票没怎么涨,上涨的主要集中在前面的龙头公司,这种分化的本质原因是市场的前端建设比较好,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科技类、创新类公司的引进已有很大突破,同时监管层也明显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在现行退市机制下,这种分化情况还会持续。对于2021年的股票市场,长城基金马强有两个判断,一是整体风格会有调整,四季度到明年,经济是持续向上但货币政策是边际向下,在这种组合下,本身已经处在高估值的成长板块,边际上相比顺周期板块会出现一些势弱。二是关于2021年的整体收益,还是要适度降低一些预期。因为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持续上升,所以头部公司更受关注,结构化行情依然会维持。消费、医药和制造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下降和社会零售总额的下降,消费行业进入“总量放缓,结构分层”将成为新常态。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东方马拉松投资确信消费领域会出现大量机会,未来看好的方向主要有高端白酒、生猪养殖产业、化妆品行业,以及互联网细分赛道。长城基金马强在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倾向基于行业景气度来选择子行业,根据企业竞争优势来选择个股。在消费领域里,他提到,白酒企业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对未来五年的业绩展望龙头企业收入增速或达到15%-20%,因此头部白酒企业享受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自身产品结构升级的双重红利,对海外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南方基金史博认为医药板块从长期来看,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医药板块可能是最好的板块,因为其他板块的需求是内部的结构调整,但养老带来的对医药、医疗的需求不是板块之间的机会而是对整个医疗服务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医疗服务、医药长期非常乐观。对于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东方马拉松认为要在细分领域中寻找结构性机会,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研发服务等。选择有真正创新能力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能在医保结构性调整中持续的获益。看好有核心壁垒的自费、可选医疗消费服务的企业,比如连锁眼科、口腔、体检企业等。在科技与制造方面,长城基金马强表示四季度继续看好工程机械,不仅是因为顺周期,企业本身也有技术突破,能抢占海外市场的需求。东方马拉松也认为过去三十年中国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有体系优势,产业转移仍在继续,未来优秀的制造业企业能全球化,行业天花板很高。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点击进入专题) 2020年关将至,回顾今年,新冠疫情冲击为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A股市场行情持续变幻。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特别推出“基遇2021”专题系列报道,盘点A股市场以及细分领域年内行情,展望及预测2021年各行业板块未来中长期的投资机遇,挑选具有投资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遇2021》的基金经理,是来自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基金经理崔宸龙,本期的分享主题是2021年新能源板块的投资策略和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崔宸龙,美国西北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Nanotech.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2017年8月加入前海开源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 随着十四五计划的推进和国家政策的刺激,新能源板块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行情“卷土重来”,景气度再度上扬。此外,新能源板块的细分领域光伏、锂电池等也处于向上周期。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提升。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 2021年汽车总销量有望达成263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那么,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板块又将迎来哪些新的投资机会?展望2021年,新能源板块下的细分领域的投资逻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认为,展望2021年,预计新能源汽车板块还会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高增长,新能源车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升级会大幅超过传统车。 ”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新能源车领域,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加宽,在具有购买意愿的前提下,能够买到更适合自己的新能源车。” 崔宸龙表示。 以下为访谈实录: 基金佳问:回顾今年,新能源汽车在补贴退坡以及全球疫情扩散的冲击下,上半年整体面临波动;下半年,相应的政策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走势上扬,行情火爆。请您分析一下2020年,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整体变动逻辑以及投资策略的变化。 崔宸龙:2020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居民的出行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在生产端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导致了供需双弱的情况。后续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新能源车的消费得到了逐步恢复。 具体到板块走势上面,疫情期间板块整体出现了大幅回调,但是后续因为消费的回升,板块创出了新高。我们展望未来,新能源车是传统燃油车的升级产品,其替代过程大概率会加速,并超出市场的一般预期。 投资策略方面,我们要聚焦于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 基金佳问:目前,在“十四五”规划的推动下,国家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您认为,明年新能源汽车板块2021年是否会延续目前的行情? 崔宸龙:从国家层面上,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重点战略发展方向;一方面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更加节能环保,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我国的石油海外依存度极高,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于原油的依赖,其经济意义和战略安全意义十分深远。从消费者角度,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好的驾驶体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新能源汽车的升级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燃油汽车。 展望2021年,预计新能源汽车板块还会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高增长,新能源车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升级会大幅超过传统车,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新能源车领域,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加宽,在具有购买意愿的前提下,能够买到更适合自己的新能源车。 基金佳问:今年以来,传统车企也不断转型升级,造车新势力也将进一步抢占市场,展望明年,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重点成长方向在那儿? 崔宸龙:新能源车未来几年还会是百花齐放的情况,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在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于新品牌的接受程度也远高于传统汽车。未来行业的重点成长方向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硬件方面,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硬件部分,是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软件方面,自动驾驶和车机系统的发展将会是未来的重点,因为它们将会极大的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拓展汽车这一场景下的更多应用。 基金佳问: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板块下光伏、风能、锂电池等衍生领域的景气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振,展望2021年,您认为上述几个领域是否会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崔宸龙:光伏是我看好的另一个细分行业,主要原因是平价周期的到来使得行业整体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我一直坚持光伏行业的发展是类似于半导体的,行业进入了爆发的关键节点。而具体到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平价周期的来临,整个行业逐步摆脱了过去依靠补贴发展的旧模式,现金流状况将会大幅好转,这一趋势将会支撑行业估值在中长期上升。 锂电池行业坚定看好,近几年的主要逻辑依然来自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远期看储能行业也将会极大地拉动锂电池行业的增长。 基金佳问:新能源汽车目前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纵观市场,仍然有电池故障、充电桩不够充足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您认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或将如何解决目前技术层面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崔宸龙:电池故障,充电桩不足是行业早期发展的一些问题,随着行业整体销量的快速增长,技术进步和配套设施发展会加速,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会在未来几年内解决。 2021年行业整体需要加强的方面包括电池的安全性、快充能力、能量密度等方面,热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自动驾驶和车机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充电桩进一步的普及与快充桩比例的提升等等。 基金佳问: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走势,有市场观点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估值偏高。您如何看待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估值?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平衡高估值和新的投资机会,抓住合适的上车时机? 崔宸龙:我认为当前新能源车的估值是在反应未来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当前快速发展速度的表现。因此我们很难去定性的判断当前的估值是高的。 我认为投资就是投未来,因此估值需要动态地去理解,而不能刻舟求剑。同时估值方法也是多样的,我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估值整体上依然较为合理,2021年若是行业需求超预期增长,或者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不排除估值会进一步的扩张。 基金佳问:随着新能源汽车板块一路走高,部分个股迎来“暴涨”,您认为目前,部分个股暴涨是短期的市场炒作现象吗? 崔宸龙:每个行业在高速发展期都会存在这种问题,因此深入的研究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通过研究来排除掉炒作的品种,聚焦于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才能争取取得好的回报。 基金佳问:您在管理基金产品时的投资逻辑和配置方法是怎样的? 崔宸龙:我个人的投资逻辑可能和市场主流的方法有些不同,这和我自己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我不是金融行业出身,博士学习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因此会对一些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技术路线等方面先做一些定性的判断。 大的方向上要选对,再从具体的细分行业中挑选符合大方向、各项指标都优异的企业进行投资。配置方法上还是聚焦于未来空间足够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行配置,同时也会时刻关注科技变革带来的投资机遇。 因为这些行业的空间虽然广阔,但是技术的升级变化也同样较快,有些变化是可以改变行业中长期格局的,或者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这些都是我重点关注的。 总体上我偏向于具有明显增量的行业,包括上述特别看好的新能源车和光伏等赛道,存量市场想获得长期的高回报我认为相对是比较难的。
原标题:效率不再万能,新金融才是终局 文/孟永辉 当金融行业的进化进入到深水区,仅仅只是以科技的概念来掩盖金融本质的发展模式越来越站不住脚。说到底,金融行业需要的是一场表里如一的进化,而不仅仅只是假借科技的概念行金融之实,做的依然是收割流量的买卖。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头部金融科技巨头遭遇监管,再度告诉我们,金融行业的进化并不仅仅只是将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进行简单相加,而是需要从底层改造金融行业的本质,从而为金融行业在收割流量之外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尽管当下金融行业的进化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撮合和中介为代表的经典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开始被深度赋能和改造金融行业的新发展模式所取代,但是,从头部玩家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真正要理顺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形成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新模式尚且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样一个转型关键期,思考金融与科技之间的角色与定位,并且找到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或许才是保证金融进化真正摆脱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纵观当下的金融市场,无论是金融玩家,还是科技玩家都开始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改造金融行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上。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在金融行业广泛应用,在这种氛围下,金融行业的效率的确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式的模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仅仅只是改变金融行业的效率,而不去改变金融的本质,所谓的改变或许仅仅只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发展,等到发端于新技术的金融改造完成,金融行业的发展依然会面临新问题。 因此,我们在看待金融进化的问题上并不仅仅只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科技的应用上,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才能促进金融行业本身的进化,以金融新物种为标准来衡量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成败。当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有了金融新物种的产生,金融行业的发展进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否则,所谓的发展和进化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而已。 金融新进化,始于效率,终于新物种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野蛮生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供给效率过于低下,金融需求的集中释放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关注效率,忽略了金融的本质,所谓的金融进化依然是不健康的。以效率提升为始,以新物种的产生为终,才能真正让金融的进化跳出互联网金融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效率提升为根本的金融进化无法持久。人们之所以会对改善金融行业的效率有如此大的兴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式的去中间化带来的快速发展。然而,玩家们并未真正意识到这种以去中间化或者是以替代传统金融元素的方式和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金融行业的效率得到提升,但是,当金融行业的效率提升与金融行业的自我蜕变无法对等,所谓的效率提升其实是以加大金融行业的风险为代价的。当金融行业无法承载效率提升带来的风险时,这种以效率提升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面临困境。 仅仅只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效率的提升上,而忽略了金融本身进,所谓的金融大发展或许仅仅只是昙花一现。等到金融的自我进化无法与金融行业的效率相匹配,金融行业必然会面临类似互联网金融式的困局。当下,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的玩家几乎都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效率提升上,但是,却忽略了金融本身的进化,最终他们口中的进化仅仅只是获取用户、收割用户的一种噱头,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讲毫无裨益。等到效率提升无法再给他们带来新的流量时,这种以效率提升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方式必然面临困境。 金融进化的本质在于新的金融物种的产生。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模式一样,互联网金融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本质,仅仅只是改变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渠道而已。虽然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这种建构于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化,仅仅只是一个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而已。 等到了金融科技时代,虽然我们看到了一系列新技术在金融行业当中的应用,但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仅仅只是在于为金融行业节省成本,而不是专注于金融行业新产品和服务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发展模式依然是以效率提升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只不过是金融科技时代的效率提升的方式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去中间化转变成为了金融科技时代的去传统元素而已。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以优化传统金融运行逻辑的方式是无法产生新物种的。同样地,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以金融科技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同样无法持久。 当金融行业的进化以新物种的出现为衡量标准时,它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金融新物种的产生并不是建立在对于传统金融运行逻辑的优化和整理的基础至上的,而是建立在对于传统金融的重构与再造的基础至上的。当金融新物种产生,说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金融行业的效率与质量协同发展的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可以避免顾此失彼带来的不平衡,真正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可见,以效率提升为终极追求的金融进化仅仅只是建立在对于金融行业上游和下游的收割基础之上的。虽然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但是,这种效率的提升是建立在不均衡的发展逻辑之上的。可以确定的是,这种以效率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无法持久,真正以效率提升为始,以新物种的产生为终,才能真正将金融行业的进化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金融:金融进化的终局 经过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洗礼,金融港进化的脉络开始变得清晰。在效率提升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找金融进化的正确方向,成为决定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面,以新金融为终极目标,才能真正将金融行业的进化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金融,重建了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当人们开始对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开始反思,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金融距离实体越来越远,让金融回归实体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当我们真正以新金融作为金融进化的终局,所谓的金融不再是一个脱离了实体的存在,而是重建了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再度结合。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实体经济正在发生一场以数字经济为终极目标的全新发展变革。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多实体经济样本开始向数字经济转型,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同样需要进行一场数字化的深度变革,才能让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不再脱节。 新金融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当金融行业数字化,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将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和理财上,而是开始出现更多以数字化为导向的全新功能和属性。这个时候,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将不再仅仅只是资金上的支持,而是更多的以数字为导向的新赋能。以数字化金融为导向的赋能和改造,成为金融与实体之间再度建立新联系的关键。由此,金融开始重新回归实体,人们孜孜以求的金融回归实体有了全新的注脚。 新金融,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供求关系。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还是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行业的供求关系其实都没有发生本质改变。金融行业的供给端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金融行业的需求端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用户。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所做的是基于传统的金融供求关系所建立起来的,从本质上来看,供求关系其实是没有发生本质改变的。 当进入到新金融时代,金融行业的供求关系不再是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而是以新供给与新需求的对接为主导的。在这个时代,金融行业的供求两端的关系不再是信息不对等的,而是开放式的。在新金融时代,金融行业的供给端提供的并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包含以数字为主导的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金融行业的供求关系不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当金融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又全面的变化,金融行业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结语 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明,专注于效率提升的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开始走入死胡同。寻找提升效率之外的金融进化新模式,真正以金融新物种作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以金融新物种——新金融作为金融进化的终极追求,并且建立金融与实体之间的新关系,金融行业的发展才能跳出效率至上的陷阱,真正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编者按:在中国股市三十载发展史中,白马股、黑马股等各色牛股总是牵动着投资者视线。随着跌宕起伏的2020年进入尾声,A股2021年投资机会在哪儿?近期众多机构已在年度策略报告中划出重点,并纷纷推出“金”股。《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通过梳理51家券商988份研究报告,并对部分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投资经理、专家学者等进行采访,试图一探优质赛道中券商推荐“金”股蕴含的核心价值,希望能对投资者2021年布局A股提供参考。 券商推荐的2021年十大行业十大“金”股出炉 为了让投资者可以更快捷地了解2021年的投资机会,《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特选出2021年券商策略报告热度排名前十大行业与十大“金”股。梳理51家券商988份2021年行业策略报告,发现券商共推荐了1097家公司3959次,推荐个股涉及申万全部28类一级行业。通过被券商推荐个股占行业个股比例选出了前10个行业和各行业被推荐次数最多的个股,行业中推荐次数第一位出现并列则同时被选入,最终再按推荐次数排出前10位确定为十大“金”股。 据此统计,被券商推荐个股数行业占比居前十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银行、农林牧渔、电子、计算机、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钢铁、医药生物、传媒,行业荐股率均超30%。 十大“金”股分别是:五粮液、贵州茅台、迈瑞医疗、用友网络、宝信软件、完美世界、招商银行、福莱特、立讯精密、春秋航空。十大行业中农林牧渔和钢铁行业的股票因排名居最后而无缘2021年十大“金”股之列。 食品饮料排名第一,行业108家公司中有54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82次,荐股率达50%。 华泰证券表示,白酒是2021年最看好的子板块之一。业绩层面,看好未来三个季度其业绩改善的前景,2021上半年业绩弹性较高;长期看好消费升级引领行业扩容,预计结构性景气将持续。估值层面,周期弱化和格局优化使得资本市场愿意给予优秀酒企更多的品牌和估值溢价,应该淡化短期估值,把价值交给时间。投资层面,品牌是护城河,价格是生命线,渠道是安全垫,机制是动力源,建议优选具备定价权、竞争实力强、内部机制改善的酒企。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依然是贵州茅台,券商推荐18次。贵州茅台2020年12月23日刷新历史高位,盘中最高价达1906.20元/股,为A股第一高价股,周五收盘价1830元/股。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71亿元、352亿元、412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468亿元、555亿元、651亿元。 五粮液同样被推荐了18次,其股价也在12月23日创出288.50元/股的历史高位,周五收盘275.92元/股。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96.7亿元、134亿元和174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04亿元、248亿元和293亿元。 银行排名第二,行业37家公司中有16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93次,荐股率达43.24%。 华西证券表示,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0年有所回升,而利润增速也将转负为正,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7%。分析显示,整体业绩增长区间为3.2%—8.4%。2021年行业基本面确定回升,业绩向上释放将整体提升行业估值的中枢水平。预计有望修复至2019年0.8倍左右的估值中枢水平,目前估值水平下提升空间在25%以上,维持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招商银行,券商推荐14次,股价在11月30日创出47.77元/股历史高位,周五收盘42.72元/股,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702亿元、806亿元、929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929亿元、1036亿元、1182亿元。 农林牧渔排名第三,行业中89家公司有31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83次,荐股率达34.83%。 东莞证券表示,展望未来,生猪产能上升的同时猪价进入下行通道,养殖行业景气度逐步回落,未来业绩增量预期较低。存栏数据延续上升趋势,后周期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饲料和动保持续受益。种植业行业受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影响,周期性机会偶发。宠物行业景气度高,人均消费和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行业前景良好。 电子排名第四,行业305家公司中有102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60次,荐股率达33.44%。 国金证券表示,预测2021年疫情影响因素减弱,叠加5G手机渗透率加快,全球智能手机有望增长10.4%至13.58亿台,其中5G手机5.44亿台,渗透率40%,5G射频前端迎来快速增长期。被动元件有望在手机、智能汽车及IOT拉动下迎来量价齐升。摄像头光学创新将持续升级,三摄、四摄快速渗透,后置激光雷达摄像头有望迎来新应用,多品牌机型搭载潜望式摄像头。除智能手机外,以TWS耳机、智能手表、AR/VR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持续技术创新,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功率IGBT迎来发展良机。5G+AI,迎来智能安防大时代。 中银证券表示,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和半导体国产化大趋势的演绎,晶圆制造、封测产能持续吃紧,预计将持续到2021年底。供不应求局势的蔓延将推动晶圆代工、封测价格上涨,并向下游传导,导致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产能紧缺造成的交期延长也将导致下游产品缺货涨价。从晶圆代工、制造到功率MOS、电源IC都已陆续出现提价现象,行业全线涨价有望在2021年出现。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立讯精密,券商推荐14次,股价在10月13日创出63.88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56.56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6.9亿元、27.2亿元、47.1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70.8亿元、97.9亿元、126亿元。 计算机排名第五,行业256家公司中有85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358次,荐股率达33.20%。 渤海证券表示,计算机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行业信息化,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明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仍将是长期发展趋势。从中长期投资逻辑来看,建议重点关注下游业务恢复较快或者受疫情影响较小,增速稳健,具有中长期成长空间的行业和企业,因此2021年重点推荐关注云计算产业链和网络安全板块。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用友网络,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7月9日创出54.35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41.00元/股,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89亿元、6.12亿元、11.8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0.6亿元、13.4亿元、18.1亿元。 宝信软件也被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8月5日创出78.02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63.35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25亿元、4.40亿元、8.79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2.5亿元、15.6亿元、19.6亿元。 建筑材料排名第六,行业71家公司中有23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67次,荐股率达32.39%。 中银证券表示,2020年水泥景气度处于低谷,2021年或将迎来周期复苏;在管材行业集中度提升加持下,龙头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防水行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发布动态;玻璃与玻纤处于景气度高点,未来有望持续;减水剂应关注价格与销售增速提升情况;B端建材未来业绩增速与估值溢价或将有所回落。总体优先度排序是水泥>管材>防水>玻纤>玻璃>减水剂>B端龙头。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福莱特,券商推荐11次,股价在11月2日创出44.82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39.20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27亿元、4.07亿元、7.17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1.9亿元、17.9亿元、22.2亿元。 交通运输排名第七,行业121家公司中有38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83次,荐股率达31.40%。 国盛证券表示,自上而下关注三大主线,一是疫苗研发普及,疫情影响消减,出行需求增多,关注航空机场高铁,全球经济恢复,贸易需求提升关注航运港口。二是关注通达快递,细分赛道领域崛起,例如化工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即时配送。三是关注高股息率、基本面修复的公路、铁路等。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春秋航空,券商推荐8次,股价在2015年5月19日创出74.92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51.45元/股,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2.6亿元、15.0亿元、18.4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15亿元、17.7亿元、23.7亿元。 钢铁排名第八,行业36家公司中有11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0次,荐股率达30.56%。 华宝证券表示,2021年整体铁矿石供需转向宽松,价格中枢下行;焦炭供需紧平衡,价格整体维持高位。在相对宽松的供需基本面下,供给端的变化支撑行业盈利中枢筑底趋稳。2021年在新发展格局中,部分消费链条的用钢需求预期好于投资建筑链条;预计全年呈现板强长弱的盈利格局;特钢类公司盈利延续稳健态势,盈利中枢高于普钢公司。 医药生物排名第九,行业358家公司中有109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486次,荐股率达30.45%。 东方证券表示,未来值得关注的主要有如下三个方向: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即代表了新的产业趋势,新的方向上的创新型企业,如在不同细分子行业中均以研发和创新铸造壁垒的键凯科技与三友医疗等;二是业务模式有巨大韧性的医疗服务企业,在公立医院控费力度加大的背景之下,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应对政策的机制更加灵活,高端需求的释放通道也更为顺畅,未来长期发展空间值得期待;三是疫情催化之下,新的转机的企业,如防疫类物资需求激增导致业绩快速增长的英科医疗与蓝帆医疗,又如疫情导致的产业链转移与海外市场渠道拓宽的迈瑞医疗、仙琚制药等企业。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迈瑞医疗,券商推荐27次,股价在11月3日创出409.29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402.50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5.9亿元、37.2亿元、46.8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62.8亿元、75.7亿元、92.5亿元。 传媒排名第十,行业172家公司中有52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192次,荐股率达30.23%。 中金公司表示,展望明年,网络娱乐变现潜力有望释放,内容为王,头部公司工业化、IP化、强者恒强是长期趋势。从细分板块来看,网络娱乐将持续成为传媒行业的重要赛道,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基本消失,优质内容及变现模式挖掘将是核心重点。从产业链来看,行业玩家纵向整合业务布局加深,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用户变现之间的链条缩短,直观表现在网络游戏公司研运一体、买量发行及视频网站内容定制D2C模式。拥有内容与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有望通过内容和流量的聚集,放大变现能力,实现价值和效率的提升。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完美世界,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7月22日创出43.16元/股历史高点,周五收盘27.11元/股,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5.0亿元、17.1亿元、15.0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4.1亿元、28.9亿元、33.7亿元。 五维度解析 2021年券商“金”股新特征 是金子总会发光。历经三十载发展的A股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在已上市交易的逾4100家公司中,“金”股的挖掘已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从988份券商研究报告中梳理出1097只2021年“金”股,总体来看具有五大特征。 首先,大市值股票成主导。 统计发现,截至12月25日收盘,在上述1097只金股中,总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765家,占比达69.7%。其中,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达117家,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五粮液、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7家公司的总市值更是超过万亿元。 对此,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券商更多为机构客户服务,因此选股时会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考虑,选股更倾向于稳健的个股。因此,“金”股中权重股居多。由于注重安全,所以入选者大多是缺乏爆发力的品种。 其次,良好的基本面是成为“金”股的主要条件。 “在A股中寻求机会,什么最重要?一定是业绩!”安信证券表示,A股始终是业绩驱动的高效定价市场,只不过偶尔投资者会把短期业绩改善当成永远,也会偶尔将长期业绩增长在短期定价。A股投资者总是喜欢短期业绩增长、长期逻辑顺、空间大的标的。 统计发现,在上述1097只金股中,从2020年三季报业绩来看,有701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63.96%。其中,132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北新建材、正邦科技、芯源微、英科医疗、长川科技、达安基因、通富微电、北斗星通、仕佳光子、亚玛顿、牧原股份、御家汇、硕世生物等13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倍。 第三,科创板上市公司成为新亮点。 如今,科创板“试验田”已成为硬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星光闪耀。 经过两年探索,注册制稳步推进,成果令人瞩目。截至2020年12月2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219家,一批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其中,有101只科创板公司成为各大券商看好的“金”股,占比46.12%。 “大科技契合科创板设立后的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契合产业战略方向的行业,理应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第四,高价股备受关注。 统计发现,截至12月25日收盘,A股市场的加权平均价为10.88元/股,在上述金股中,有857只个股的最新收盘价高于A股市场的平均价,占比78.12%。其中,有122只个股的最新收盘价在100元以上,彰显出强者恒强的投资逻辑。 第五,科技股占主流。 在上述1097只金股中,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医药生物、电子、化工、机械设备和计算机等行业均在80只以上,分别有108只、102只、94只、93只和85只。由此计算,以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股共有187只,占比近两成。 谈到科技股的投资,秦洪进一步表示,技术的进步或者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使得大科技行业出现产业变化,如智能汽车、智能电子的拓展,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成为大科技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新星。 对于“金”股的选择,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主要有两个维度:其一,从价值维度来讲,“金”股是基本面好的股票,但短期却未必有好的价格表现,比如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也都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大涨。其二,就是短期的价格表现好,即那些受到市场集中炒作的股票,尽管基本面或许没有可取之处,但也符合“金”股标准。 12只个股被社保与QFII 连续持仓五个季度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通过对51家券商推荐的1097只股票进行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截至12月25日收盘,有782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超七成,其中,202只个股股价翻番。 更为重要的是,以社保基金、QFII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提前布局了2021年券商推荐的“金”股,尤其是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长期坚守的个股备受瞩目。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券商推荐的1097只个股中,有373只个股获社保基金持有,其中164只个股被社保基金连续五个季度持有。此外,有188只个股获QFII持有,其中54只个股被QFII连续五个季度持有。 进一步梳理发现,杰瑞股份、星宇股份、扬农化工、家家悦、苏泊尔、重庆啤酒、海大集团、乐普医疗、宇通客车、珀莱雅、深圳机场、工业富联等12只个股被社保基金与QFII等两类机构连续五个季度共同持有。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非常重要,建议投资者轻指数重个股,选择券商重点推荐以及社保基金与QFII共同长期持仓的绩优股进行配置。” 从资金流向来看,90只个股期间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进一步梳理发现,有91只个股券商在2021年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中推荐10次及以上。 今年以来截至12月25日收盘,上述91只个股中有78只期间实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占比85.71%,其中,37只个股期间股价翻番,阳光电源涨幅居首,期间累计涨幅达612.24%,紧随其后的是迈为股份,期间累计涨幅395.48%,长城汽车、捷佳伟创、隆基股份、山西汾酒、福莱特、恒立液压、赣锋锂业、通威股份、智飞生物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200%。 在股价持续上涨过程中,有45只个股年内创出历史新高,占比近五成。从股价创历史新高的个股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三大行业,分别涉及10家、7家、6家。 股价的上涨离不开看多资金的积极抢筹,今年以来截至12月25日,上述91只个股中有11只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海尔智家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位,为292141.16万元,美的集团次之,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121304.81万元。其他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的个股分别为:药明康德、三花智控、洋河股份、中控技术、宁波银行、迈为股份、星宇股份、中国太保和一心堂。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2021年策略报告中重点提及的1097家公司在四季度以来备受调研机构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2021年行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统计发现,上述1097家公司中,今年四季度以来共有400家公司获得包括基金、券商、险资、QFII、阳光私募等在内的多类机构走访调研,40家公司期间累计接待参与调研的机构家数超过100家,歌尔股份、汇川技术、海康威视、迈瑞医疗等4家公司期间均受到50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分别达到535家、532家、528家、520家,包括新产业、传音控股、广联达、新洁能等在内的20家公司期间也均受到200家以上机构联袂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季度以来机构调研家数超过100家的40家公司中,迈瑞医疗、长春高新、德赛西威、金山办公、广联达、中科创达、当升科技、埃斯顿、一心堂、吉比特等10家公司在2021年行业策略报告中券商推荐次数均在10次及以上,分别达到27次、16次、14次、14次、13次、12次、12次、11次、11次和10次。 “2021年是A股市场慢牛长牛行情的第三年,上证指数将会继续上涨10%—20%左右,结构性的机会依然较多。同时,2021年美股的机会将会减少,A股市场的机会将会增加,特别是A股市场好的股票还会进一步创出新高。”杨德龙表示。
锚定景气行业“真成长”公司 “不要和趋势作对。”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吴坚不止一次谈到他对宏观经济背景的看重。吴坚的投资风格与早期做宏观策略研究的经历一脉相承。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宏观策略研究背景出身的他,与从行业研究员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相比,更注重自上而下研究。在多次采访中,吴坚反复强调自上而下研究的重要性。 “投资必须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框架,所有的牛股都有自己的中长期逻辑,这个逻辑就包括行业背景和时代背景。”在他看来,2018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以前投资A股市场只需要考虑国内的因素,无论是“喝酒”“吃药”行情,还是地产周期产业链投资,研究着力点都在国内。但2018年以来,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变化过程,所有投资者包括基金经理,都需要重塑自己的投资框架,必须把国际环境的影响考虑进去。 当今时代,对任何一家中国龙头公司而言,全球业务收入都已经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部分,中国很多公司其实已经成长为全球性公司,它们不只在国内做生意,必然会受到全球外部环境动荡的影响。吴坚认为,做投资要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公司,和国外对标公司做对比。 在自上而下的投资框架下,吴坚最看重的是把资产配置在最景气的行业:“行业的中期成长逻辑非常重要,如果大方向错了,再怎么精挑细选个股也没有用。” 自上而下选出好赛道后,吴坚从两方面着手自下而上挑选公司,首要因素是公司战略。每次调研一家公司,他都离不开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公司战略是否契合行业发展方向?能否抓住行业发展红利?管理人如何理解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对待机会和风险? 其次是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吴坚表示:“好的公司一定要不断把创新能力内化为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把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化,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找到产品出口。” 相比于市场资金青睐的大白马龙头股,吴坚更偏好细分行业龙头,在行业中虽然不是老大,但有非常强的技术迭代能力和学习成长能力,这类公司是他最想找的标的。 吴坚印象中最愉快的投资经历,是2016年开始的一笔投资。一次策略会上的公开交流,他接触到一家上市公司,非常欣赏对方的经营策略,随后就开始关注这家公司。在长期接触中,不断有公开信息和财务数据验证他之前的投资逻辑。“事后来看这家公司的投资体验非常好,从投资决策到验证,再到买成重仓股,这个过程是我比较喜欢的模式。”吴坚说,“基金经理很少有第一眼就可以百分之百看对的东西,一定要抛弃这样的观念。所有的结论都是基于分析、判断、反馈、验证的过程,我希望我的投资都是基于这样的框架来完成。”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由国寿安保基金吴坚管理的国寿安保策略精选成立三年多来,净值增长率达161.43%,年化收益34.41%,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中长期业绩表现出色。成立于2015年11月26日的国寿安保稳惠,成功穿越牛熊,为投资者带来超过173.06%的回报,在709只成立超5年的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9位。 在公募基金行业“摸爬滚打”近七年,成功穿越牛熊的吴坚,投资上日臻成熟,形成一套独特的投资理念。他注重把握宏观背景,同时以战略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标准筛选“真成长”公司,是市场上少见的研究覆盖全行业、兼顾高收益和平稳波动、攻守能力兼备的基金经理。 深度研究是一切投资技巧的基石 如何平衡高收益和波动,是每一位投资经理都要面对的终极难题之一。对此,吴坚有自己的理解。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吴坚看来,当其行业配置比较集中的时候,处理好波动和收益率的关系,关键还是要在“研究的深度”上下足功夫,深度研究是一切投资技巧的基石。随着投研经验的不断积累,要抓住中长期的投资逻辑,而不是跟风买卖或进行短期的波段操作,“一定要有足够的深度才可以看到长期逻辑”。 吴坚认为,以深度研究为基础,才能做到拿得住、拿得久。“做好深度研究,才能在短期股价波动时不影响自身的判断。要尽量看到一些深度的东西,如果只看到短期逻辑,当其很快兑现,就会陷入频繁卖出的误区。因此,必须要看中长期逻辑,除非这个大逻辑被破坏,或者判断市场过度乐观,才需要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吴坚表示,做好深入的产业研究,还需要结合一、二级市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只是行业当中浮出水面的一部分,其实还有很多好公司在一级市场。当一个新的行业方向出现时,往往一级市场会提前反应。要做行业专家,需要不断加强对行业的学习,虽然不可能学习到全部技术细节,但一定要搞清楚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在哪里,重要的突破点在哪里,供应链的痛点在哪里。搞清楚这些就可以抓住很多投资机会。” 在进攻的同时,也必须要有防守,吴坚主要通过组合的均衡化来实现。“我喜欢的公司可能会分布在不同行业,降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可以使整个组合更均衡一些。” 正因为自上而下做好了大类资产配置和组合的结构均衡,吴坚在控制回撤上非常出色,在2018年的市场环境下,他管理的国寿安保稳惠、国寿安保策略精选两只产品回撤率远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作为在基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老将,吴坚认为,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对基金经理来说是最困难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坦言,“公募行业很累,你必须不断保持好奇心,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这是决定基金经理能走多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件事物,知道皮毛很容易,但要深入了解很多细节就很困难。对于基金经理来讲,由于关注的行业较多但精力有限,因此需要把握好广度和深度的平衡。”作为一名全行业基金经理,吴坚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基金经理要做的不是成为行业专家,而是要学会从投资者的角度去看问题,要能从不同行业、不同板块的投资里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投资框架、投资逻辑。 从业公募近七年,吴坚仍然保持投资的初心,这种坚持来源于对行业的热爱:“当你的逻辑得到市场其他投资人认可时,成就感是很强的。看对一只股票的感觉就和学生考试考了100分一样。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基金经理很快就要投入到下一场考试,循环往复。” 看好新能源、制造业和可选消费 展望后市,吴坚认为,中国已进入权益投资的大时代,A股会维持慢牛格局,主要看好新能源、制造业和可选消费板块。 “中国正在进入权益投资的大时代。一方面,不管是增加直接融资比重,还是去杠杆等大方向上,都反映出权益投资的大时代已经来临;另一方面,从监管部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等角度来说,权益投资市场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吴坚表示,在A股市场,那些有持续成长能力,有持续自主创新能力的公司,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市场也会给予合理的估值。 在具体方向上,吴坚看好新能源、制造业和可选消费。他表示,“在制造业中,我们有很多高端制造业,包括受益于出口恢复的产业,都有很多机会。中国最强的比较优势还是制造业,我们的产业集群是最全的,供应链是比较完整的,我们还有巨大的工程师红利,这些在全球是独步天下的。制造业是对经济的最强支撑力量,制造业里面也有创新,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逐步走向全球化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新能源也是吴坚非常看好的方向。他表示,我国提出了碳排放的目标并对具体时间做出了承诺,其中蕴含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非常重要的投资机会,包括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电动化是把车完成电气化改造,而实际上未来更多看点在智能化方面。此外,吴坚认为,新能源里的光伏景气度非常高,如果将光伏和储能放在一起发展,未来这个行业的空间将非常大。 吴坚表示,后疫情时代,很多消费场景都在逐渐恢复。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聚餐、旅游等可选消费的消费场景将进一步恢复,这里面也蕴含很多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