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8日,由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证指数)推出的华证ESG评价数据在Wind资讯金融终端正式上线。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使关注中国A股市场的海内外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更加便捷直观地获取和使用华证ESG数据,将有助于推进ESG投资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发展。国内的ESG投资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中ESG投资已成为成熟主流的投资理念,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0万亿美元。近几年,ESG投资理念在国内的实践应用也逐步受到重视,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已发布了《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基金公司、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各类机构也开始积极研究ESG理念在资管产品中的应用。 据介绍,华证指数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专业从事指数与指数化投资综合服务,已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的指数编制行情授权。 华证ESG评价数据具有贴近中国市场、覆盖范围广泛、时效性高等特点。目前华证ESG数据的应用场景包括ESG指数构建、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资管产品ESG评价、量化策略研发等各个领域,客户已经覆盖基金、保险、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华证指数表示,此次与万得资讯开展ESG数据方面的深度合作,将为国内的ESG投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工具和应用场景,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投资理念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见习记者/郑馨悦)(编辑 田冬)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郭晓蓓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市场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界定,初步廓清了“新基建”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底层技术支撑 从本质上看,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属于信息基础设施类别。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则指通过新型信息技术将具体业务映射到由数据和算力构建的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银行的过程。 由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新基建”是对各种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化转型则是对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应用,两者合力就能完成对数字化金融的构建。由此亦能看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底层支撑。 事实上,“新基建”中的一些领域,如5G技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也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向。 商业银行纷纷加大科技投入 作为高度信息化的产业,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取得了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加快5G智慧网点建设。智慧网点突破传统银行分区概念,基于“金融+科技+生态”融合的整体思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全息投影、VR/AR、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建立从网点外到网点内的一整套客户服务,实现联接无感、服务无界和体验无限。2019年,多家国有银行推出5G银行。 二是开展大数据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主要驱动下,实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营销,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核心思想包含以下几点:对目标客户的准确识别、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三点环环相扣,但都离不开核心的生产资料:数据。从数据得到了解,从了解得出决策,从决策直通应用,从应用直达营销目的。一个完整的精准营销解决方案通常要包括数据加工层、数据业务层、数据应用层,形成一个持续调优的营销生态系统。 三是布局智能投顾服务。指根据投资者不同的理财需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分析模型,完成传统上由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能体现智能的环节有三个:投前环节,运用智能技术提供自动化投资风险倾向分析、导入场景化需求、投资人理财目标分析等;投中环节,实现自动化分仓交易、交易路径的最大效率或最小成本算法、以及比对市场动态所衍生的交易策略等;投后环节,设置自动化账户净值跟进、自动调仓提示、智能客服、与其他可预先设定场景的服务规划等。 四是打造线上智能风控。商业银行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人工智能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用户的日常行为做到实时收集、识别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客户自我征信体系,防控潜在风险。此外,利用“5G+物联网”建立与企业的连接,由点到面将银行信息触角从单一企业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数据信息整合,有助于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目前,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都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并自行做出优化迭代,从而做出更精准的信贷决策。 促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发展 “新基建”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商业银行在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基础设施在业务中的应用,促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便捷性。 具体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决策引擎,预测客户行为,开展精准营销,进行自动化审批和贷后,防范客户欺诈行为;优先发展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逐步开展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和机器深度学习的场景应用;运用5G技术打造“积木式”营业环境,拓展金融业务边界。 总结来看,B端方面,打通现有开放平台的接口数据,依托海量的数据资源和远程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平台格局,推动金融泛在化版图不断扩大;C端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切入社交、教育、购物、医疗等场景,打造因时因地的场景化金融服务模式。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多家核心报刊、新媒体专栏作家或特约撰稿人,专注于产业升级、数字经济、金融科技。)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张瑜 主要观点 一、4月地产销售数据的几个细节: 4月30日,克尔瑞研究中心公布1-4月房地产销售Top100排行榜。我们对此予以分析。考虑到,每个月Top100排行榜上榜的企业并不完全一样,我们选择今年1-2月、1-3月、1-4月以及去年1-2月、1-3月、1-4月都上榜的企业,以分析同比变化情况。4月销售数据值得关注的几个细节如下: 第一:4月单月地产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同比都大概率转正。这一判断来自于上榜企业4月销售数据,可比样本4月销售额同比为1.5%,3月销售额同比为-15.7%。而全行业,3月销售额同比为-14.6%。可比样本4月销售面积同比为1.4%,3月同比为-10.6%。而全行业,3月销售面积同比为-14.1%。行业销售数据与上榜房企销售数据相关度较高。 第二,头部房企增速依然快于上榜房企整体增速。以销售金额为例,前10家房企4月增速为2.9%,快于样本企业的1.5%。3月增速为-7.6%,快于样本企业的-15.7%。 第三,低能级城市的销售增速依然快于三十大中城市。3月三十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增速同比为-36.6%,而全行业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14.1%。4月三十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增速为-19.8%。大概率低于全行业同比增速。显然,低能级城市的销售情况更好一些。 第四,头部房企降价幅度更大。上榜企业中前10家房企,4月销售面积增速为10%,而销售额同比为2.9%,销售面积增速快于销售额增速7个百分点。其他房企,比如排名第11-20家房企,4月销售面积增速为-11.5%,而销售额增速为-0.3%。销售面积增速甚至低于销售额增速。降幅较大的房企如中国恒大,1-4月操盘均价9100元/每平方米,2019年全年为10589元/每平方米,降价幅度高达14%。 第五,结合第二、第三、第四的判断。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是,头部房企在低能级城市通过降价的方式促进销售以回笼资金。至于回笼资金的目的,可能是经营稳健的需要。从前4月拿地数据看,前10的房企拿地销售比低于其他梯队。前4月拿地较为积极的房企主要是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国企以及个别较为激进的房企如绿城中国。 第六,中小房企在4月销售增速回升较快,可能是通过加大推盘的方式实现销售的回升。以上榜企业排名第21-49的企业为例,3月销售金额同比为-22.7%,4月回升至6.4%。回升幅度接近30个百分点。但其销售面积看,3月同比为-26.2%,4月回升至-2%。销售面积增速甚至低于销售额增速。不太可能是降价促销。<img src=http://www.jinhaojiao.net/skin/default/image/nopic.gif alt="" data-link=""> 二、基建数据跟踪 (一)项目申报情况:截止至5月5日,三大行业累计申报金额为12.2万亿,同比增长141%。此前,截至4月10日时,同比增长为112%。 (二)项目融资情况:专项债截止至4月30日,已新增发行12061亿,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4%,同比增长65%。城投债今年前四个月发行量为1.51万亿。2019年同期为1.22万亿。前四个月城投债净融资额为8169亿,去年同期为5031亿。 (三)项目施工情况:4月建筑业施工景气较高。4月建筑业PMI为59.7%,前值为55.1%。根据数字水泥网数据,4月27日至5月1日,全国周水泥平均发货率达到91.4%,创下近三年最高水平。 三、每周经济观察 (一)需求:汽车数据4月25日当周零售同比12.3%,4月截止至25日累计同比为-1.7%。土地供应情况本周(4月27日至5月3日)大幅回落。溢价率连续两周回落至10%以内,土地市场热度有所减弱。 (二)生产:汽车批发数据看,本周同比上行,4月25日当周批发同比为15.2%,4月截止至25日,批发同比转正,达到1.0%。水泥价格继续走强,华东区域明显上行。 (三)通胀:食品价格跌幅加大,鲜菜和猪肉价格继续下跌,水果价格止跌企稳。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一季度末与去年底相比,全国生猪存栏增加了1000多万头,增长3.5%。 (四)资金:上周央行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受月末及五一假日临近影响,资金利率有小幅波动。央行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比上季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4.4个百分点。 (五)地方债:截至4月30日,年内已新增发行地方债17165亿,占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3%,同比增长33%。其中专项债已新增发行12061亿,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4%,同比增长65%,一般债已新增发行5104亿,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2%,同比下降10%。 (六)进出口:国内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未见显著回落。 (七)海外:本周美元指数回落至100以下最低达到99.05,美元指数相对弱势带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中间价波动区间在7.05-7.07之间,逆周期因子则呈现退出状态,维持在±80pips的区间内,对汇率基本无明显方向引导。本周美欧日央行均召开4月议息会议,会议决议均带来货币政策边际有所放松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基建数据跟踪 (一)项目申报情况 项目申报热度依然很高。我们观测审批类三大基建类项目申报金额。今年截止至5月5日,三大行业累计申报金额为12.2万亿,同比增长141%。此前,截至4月10日时,同比增长为112%。4月项目申报情况依然维持高位。三大行业中,电热气水与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较高,截止至5月5日,都在200%以上。交运仓储邮政项目申报金额同比为48%。考虑到从项目角度,我们能够观测的更多的是交运类项目,比如轨交、高铁、公路投资等,但若交运类项目申报增速属于基建三大行业中最低的那个,那么通过观测交运类项目的投资情况,存在低估基建增速的可能。 (二)各省重点信息跟踪 长三角: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文件指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 507 公里/万平方公里(注:截止至2019年年底,长三角区域内路网密度达到321公里/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按照目标要求,2020年至2025年,新建铁路将达6600公里。长三角地区铁路投资将持续保持高位,参见报告《【华创宏观】新基建一本通:建什么?建多少?谁出钱?谁受益?——扩内需系列一》)。 中心城市之间享受 1—1.5 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 1 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不低于 5%。新建嘉兴、丽水、芜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等机场,研究论证金寨机场等建设。推进实施上海浦东、南京、无锡、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合肥等机场改扩建工程。推动大场机场迁建。迁建连云港等机场。研究迁建义乌机场的必要性。探索成立城际铁路公司,负责城际铁路投资建设,参与城际轨道交通运营,逐步实现城际铁路运营一体化。支持三省一市研究成立交通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跨区域投资建设和运营交通基础设施。建立债务动态监测体系,在严控债务风险前提下,加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建立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建设资金和运营补贴分担机制。 (三)项目融资情况 专项债方面:截止至4月30日,已新增发行12061亿,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4%,同比增长65%。 城投债方面:今年前四个月城投债发行量为1.51万亿,2019年同期为1.22万亿。今年前四个月城投债净融资额为8169亿,去年同期为5031亿。 企业资本开支计划方面:国家电网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调增至4600亿,年初计划为4080亿。铁路投资预计也将上调,超过8000亿。 (四)项目施工情况 4月建筑业施工景气较高。4月建筑业PMI为59.7%,前值为55.1%。根据数字水泥网数据,4月27日至5月1日,全国周水泥平均发货率达到91.4%,创下近三年最高水平。环比上周提高3.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6.4个百分点。水泥价格,也在本周出现明显的上行态势。 二 每周经济观察 (一)需求:土地市场热度下行,五一假期地产成交偏弱 需求端,观察地产、汽车与土地的成交。其中地产销售数据,4月Top100房企销售同比转正。五一假期前两天的三十大中城市销售数据看,有些偏弱。两天成交42万平米,2019年同期是44万平米,2018年同期是63万平米。汽车数据看,周度同比上行,4月25日当周零售同比12.3%,4月截止至25日累计同比为-1.7%。土地供应情况本周(4月27日至5月3日)大幅回落。溢价率连续两周回落至10%以内,土地市场热度有所减弱。 (二)生产:汽车批发月度同比转正,华东区域水泥价格明显上行 生产端,重点观察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汽车批发量、粗钢产量旬度数据。日均耗煤目前基本处于过去三年同期的85%左右,但这并非工业生产仅恢复到往年的85%。汽车批发数据看,本周同比上行,4月25日当周批发同比为15.2%,4月截止至25日,批发同比转正,达到1.0%。粗钢产量、螺纹库存数据未进一步更新。价格端看,螺纹钢现货低位震荡中,螺纹钢HRB40020mm上海4月30日价格为3460元/吨,4月23日为3470元/吨。水泥价格继续走强,华东区域明显上行。 (三)通胀:食品价格通缩延续,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向好 食品价格跌幅加大,鲜菜和猪肉价格继续下跌,水果价格止跌企稳。菜篮子产品价格200指数收于122.93,环比下跌2.16%(前值下跌1.5%)。其中,蔬菜、猪肉价格上周分别下跌2.56%、1.45%,水果平均批发价上周上涨0.51%。此外,鸡蛋价格上周下跌了3.73%。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我国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一季度末与去年底相比,全国生猪存栏增加了1000多万头,增长3.5%。此外,为增加猪肉市场供应,上周三下午,发改委同有关部门指导了春节后第十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共成交10917.28吨,平均成交价为20013.41元/吨。 (四)资金:资金利率有小幅波动,银行信贷力度仍保持积极 上周央行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周四,DR007收于1.9080%,DR001收于1.8450%,较上周四分别上行52.11bp、95.75bps。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1.1465%、1.7886%、2.5380%,较上周分别变化+2.37bps、-4.86 bps、+1.53bps。受月末及五一假日临近影响,资金利率有小幅波动。 央行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比上季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分别比上季提高6.4和1.7个百分点。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也呈上升态势,比上季提高17.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对50位不同银行总分支机构信贷工作者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2季度银行信贷官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悲观,但在逆周期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目标下,银行信贷力度仍然保持积极。 (五)地方债:1-4月发行同比新增33%,第三批发行计划仍待披露 截至4月30日,年内已新增发行地方债17165亿,占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3%,同比增长33%。其中专项债已新增发行12061亿,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4%,同比增长65%,一般债已新增发行5104亿,完成前两批提前下达额度的92%,同比下降10%。4月当月地方债新增趋缓,主要由于“早发行、早使用”政策导向下,月中北京、天津等15个地区已全部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发行工作。本周专项债新增发行290亿,分别来自吉林(129.7亿)、内蒙古(101.5亿)、青海(34亿)、广西(19亿)与宁夏(5.4亿),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生态环保、轨道交通、收费公路与铁路等,再融资发行15亿。一般债新增发行368亿,再融资发行113亿。下周专项债暂无新增发行计划,再融资计划发行72亿。一般债计划新增发行113亿,再融资计划发行214亿。 此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批1万亿专项债提前下达额度将“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我们预计5月单月专项债新增发行至少可达8000亿的纪录体量,全年专项债新增额度将于5月22日两会揭晓。投向方面,据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此前介绍,“将继续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和投资需求变化等适当优化投向,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资金投向,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另据第一财经报道,第三批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已经下达至部分省市,其中山东省5月计划发行760亿元新增专项债(注:相当于1-4月发行规模的82%)。各地具体发行计划目前尚未披露。 (六)BDI指数大幅下滑,国内港口吞吐量未见明显下滑 CRB现货指数环比上周有所回升,BDI指数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原油价格企稳或是CRB指数回升的主因,而4月末BDI指数大幅下滑,或开始体现全球疫情发酵下的全球贸易萎缩。 国内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未见显著回落。根据中港协的数据,4月20-26日当周,国内主要沿海枢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过由于目前国际班轮公司采取减少运力的策略,因此存在企业因赶船期而集中出货导致吞吐量增加的情况。不过进口大宗品方面,重点沿海港口的原油与铁矿石吞吐量仍在持续增加。 (七)美元指数回落,美欧日央行召开议息会议 本周美元指数回落至100以下最低达到99.05,美元指数相对弱势带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中间价波动区间在7.05-7.07之间,逆周期因子则呈现退出状态,维持在±80pips的区间内,对汇率基本无明显方向引导。本周美欧日央行均召开4月议息会议,会议决议均带来货币政策边际有所放松,其中美联储前瞻指引表示将维持零利率较长时间,欧央行放松TLTROIII的条件并推出PELTROs的新工具,日本央行宣布取消国债购买上限并增加企业债和商业票据的购买规模。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12年来最长的“五一”小长假收尾,全国1.15亿人次出游,花了475.6亿元。去哪儿数据显示,以探亲游、周边游、郊区游为主题的小长假旅游带动了旅游信心和消费的恢复。其中,跨省出行人群探亲为主。 今年“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可说迎来疫情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旅行“高峰”。携程数据显示,在4月29日预订4月30日-5月5日出行的交通订单(含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用车),对比4月1日-4月23日期间预订4月24日-4月29日交通出行订单量,增长幅度超过130%。 景区预约制让往年人头攒动的景象不再,游客在更加宽松和舒适的环境下尽情游玩。虽然票价比清明节有所上升,但整体而言,机票价格仍处于低位。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的机票平均票价仅为去年的68%。 出游成本中的酒店价格相比去年也有明显下降。去哪儿网称,“五一”假期住酒店的游客比清明节多2倍,酒店平均价格仅为2019年同期的75%。由于跨省跟团游尚未恢复,人们出游以近郊游、周边游为主,决策期无需太长,度假型酒店更为热销。 携程数据也显示,“五一”期间省内自由行人气持续复苏。5钻高端产品占自由行订单总量的70%以上。徒步登山、户外、房车、越野、露营、旅拍,在“五一”主题游产品中在线浏览预订人气领先。 自由随性的年轻人群成为旅行主力军。携程数据显示,90后、00后占比超过一半,超过70后等“前浪”。其中,90后、00后的人气目的地有九寨沟、成都、张家界、上海、苏州、三亚、北京、重庆、常州、荔波、长沙、安徽黄山等。 探亲游则成为“五一”跨省出游的主题。去哪儿网发现,选择远距离出行的人当中,63%为单人出行,其次是家庭出行、占到26%,11%的旅客为情侣出行,旅客在目的地城市平均停留4天。 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近阶段仍是国内旅行价格最好的时间段,价格实惠,各平台也推出了涵盖众多旅行产品的优惠活动。(完)
3年前一张征信牌照价值5000万元 多家征信企业退出备案 1月3日,成立仅半年的天津奇信征信有限公司申请简易注销。据悉,注销原因在于天津奇信征信目前没有实际业务,央行建议无实际业务的征信公司尽量注销。而就在不久前的2019年12月31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注销4家公司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的公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因上海汇众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亿微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万达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外滩海纳互联网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业务调整,主动申请退出企业征信业务备案。 对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反映了企业征信行业怎样的现状?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征信行业目前正处于监管趋严、产品同质化严重,独特且稳定的数据源难觅等多重困境的漩涡中;另一方面,不少机构为了投机而获取企业征信牌照,多重困难下便退出了备案。 投机者现形? 自2014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先后颁布并实施,央行各分支机构开展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工作,累计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共有138家。为了在备案管理上严控企业准入,央行在2016年10月下发了《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将过去没有明确规定的“注销”事项进行了规定。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后连续六个月未实质开展相关业务,可以注销其备案资格。 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共有29家企业征信公司注销备案资格。仅2018年,就有14家企业征信公司注销备案资格。2019年,又陆续有8家企业征信公司注销备案。其中,大部分企业由于业务调整主动退出,或者连续六个月未开展相关业务等原因被注销。 有业内人士表示,自2015年我国出现了个人征信牌照起,业内视个人征信为新的蓝海,一拥而上。但当时央行给与的指导意见是,暂时不再申请个人征信牌照,建议先申请企业征信牌照,由此,不少企业征信主体涌现。据其回忆,3年前一张企业征信牌照的价值大约有5000万元。 为何多家企业不约而同退出征信业务,或者拿到牌照后而不开展业务? “央行对牌照管理要求每个月上报报表,包括企业的营收规模、业务开展、拥有的数据等都需要上报。于是为了拿牌照而备案的‘投机者’就现形了,并且投机者也不愿意雇佣员工来支撑这些报表。综合这些因素,有不少机构逐渐又退出了企业征信的备案。”该业内人士表示。 独特数据源难觅 尽管如此,随着央行重启企业征信备案后,还是有不少主体申请了备案。2019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完成对中电联(北京)征信、爱信诺征信以及归属于天眼查的北京金堤征信 3 家机构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这是央行企业征信备案通道关闭三年后首次重启。同年12月,杭州征信有限公司、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先后获企业征信机构备案。 资深征信业人士孟凡富告诉记者,很多企业深知数据买卖的监管模糊性,需要一张牌照来做“护身符”。一旦有了牌照,证明了主体为持牌经营机构,更利于公司数据业务的开展。 孟凡富还表示,目前央行对备案资质的要求也与几年前完全不同,要求大大提高。除了原来的要求外,还要求机构具备稳定的数据来源、可持续或独特的盈利模式,或者能够采集一定规模数据,这样的机构备案成功率更高。 记者还注意到,近期对于个人征信企业非法运用爬虫技术获取信息的监管也在进一步加强。那么,企业征信机构的数据来源又是怎样的? 对此,杭州微风企科技商务总监洪浩告诉记者,目前主要有3种方式获取信息:第一种是通过爬虫技术,在相关企业和部门的授权下对信息进行爬取;第二种就是在市面上采购爬虫数据;第三种是直接与相关部门对接,比如想获取税务数据就与国税局对接获取数据,但这类方式一般只有大型银行才能进行,一些普通的农商行可能也难以对接。 此外,洪浩还告诉记者,随着对个人企业征信的监管加强,业内预计企业征信的许多业务也会参照个人征信的条例来进行管理。鉴于监管的条例尚未明确,许多业务的合规性存在不确定,故很多公司和业务都处于停滞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公司的盈利下滑。 其补充道,此外还有目标客群的减少,也导致了盈利的下滑。比如原先希望为互联网金融公司服务的主体,随着互金行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如今只为数据公司、商业银行或者供应链金融主题服务,业务规模下降。 关于企业征信难以盈利的原因,孟凡富向记者表示,产品模式单一也是因素之一。如今企业的产品基本是整理加工获得的数据,形成一份报告或者评级对外提供。这类产品只有数据规模大、且有独特性(比如海关数据、税务数据等)时才有价值,才能有深度。否则,只是通过公开数据做出的产品很难拥有竞争力,盈利自然也为之所困。此外,在产品的创新上,目前关于大数据分析和征信产品开放的人才短缺也是使得产品同质,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洪浩也直言,目前很多征信报告其实非常基础,外行人看或许觉得复杂,但内行人,也是真正需要这类产品的人,又会觉得过于简单。 那么,独特且稳定的数据源该人如何获得?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获得这样的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去推进。另外,一些征信机构的股东或者关联方有自身沉淀的数据,也可以形成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生存环境非常严峻。 对此,洪浩表示,目前我国在推进的税务数据数字化工作,也会慢慢剥夺企业征信机构的竞争力。所以现在行业里的初创公司难以通过时间来慢慢优化数据模型,更多地希望能够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获得资金及其他方面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让企业服务可以合法合规的开放更多数据,尽早完成数据数字化这个阶段。
根据2019年12月13日披露数据,神州控股(00861)、山东新华製药股份(00719)、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位居港股通持股比例前3位,分别为45.55%、40.34%、39.80%。此外,建设银行(00939)、中国移动(00941)、小米集团-W(01810)在最近有统计数据的5个交易日内,持股额增幅最大,分别为+9.48亿元、+7.87亿元、+6.37亿元;友邦保险(01299)、中国平安(02318)、BRILLIANCE CHI(01114)在最近有统计数据的5个交易日内,持股额减幅最大,分别为-2.76亿元、-2.43亿元、-2.09亿元。 具体数据如下(交易所数据根据T+2日结算): 1、港股通最新持股比例排行(前20名) 2、港股通最近5个交易日增持榜(前10名) 3、港股通最近5个交易日减持榜(前10名) 备注:持股额变动=变动持股数*昨日收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