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构筑上升楔形,上升楔形的特点就是缓慢上拱,进二退一,逐渐收敛。 大多数上升楔形都是反转形态,所以一些技术高手一看到上升楔形,就会本能地感觉到危险。但本次上升楔形是加速形态,上升楔形到末端回调诱空后加速,或上升楔形末端无法回调直接加速。 2020年8月31日高开高走,留下较大上跳缺口,由于量能不济(成交额明显小于8月17日成交额),无力向上突破,11点后开始回落回补缺口。后市会继续演绎上升楔形,直到末端加速或诱空后加速上涨。 还有四周,就要起飞。
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8月31日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上半年利润增长受累于资产质量,特别是拨备大幅的增长,这也是行业普遍现象,与中国金融同业、欧美银行业的表现一致。 在他看来,当前全球经济还在调整中,离企稳还有很大差距,后续不良还会释放,但释放的幅度和空间,应该不会激烈地上升,而是逐步增加。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救助政策,经济也在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经济恢复很快,后续的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小。 但他认为,需要注意相关政策到期后的退出,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波动和影响,主要会体现在明年上半年。比如,对企业贷款应延尽延的政策,有的不良暴露还会适度增加,但总体都在建设银行的承受范围内,该行拨备比较充分、抵补能力较强。预计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会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对利润的冲击和影响预计不会太大。
事件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前值4.8%。 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1.6%,1-6月累计同比-3.1%。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3.4%,1-6月累计同比1.9%。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前值-1.8%。 7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7.2%,前值0.5%;进口(以美元计)同比-1.4%,前值2.7%。 7月M2同比增10.7%,预期11.2%,前值11.1%;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同比多增4068亿元。 7月CPI同比2.7%,前值2.5%;PPI同比-2.4%,前值-3%。 解读 一、中国经济恢复领先全球,“双循环”关键是发力“新基建” 2020年的四大关键词是:疫情,中美贸易摩擦,新基建,双循环。 当前经济形势,简单来讲就是:经济持续恢复但仍严峻,货币政策从总量超宽松转入结构性适度宽松,跨周期调节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特朗普选情告急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双循环”的关键是推动“新基建”、城市群建设和全面放开生育。 我们在2月率先倡导“新基建”,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最终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近年我国公共政策日趋成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支柱调控、新基建、双循环、跨周期调节。 1、中国经济持续恢复,领先全球。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经济自3月以来持续恢复。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4.8%,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制造业PMI为51.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高于荣枯线。 2、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恢复明显,消费仍低迷。7月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8.3%、11.7%和7.7%,均好于去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3.1%,均低迷。 3、出口超预期,全世界大型经济体只有中国能正常生产。7月中国出口金额(以美元计)超预期增长,同比7.2%创年内新高,较上月上升6.7个百分点。一是国内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有力,展现了巨大的体制优势和经济韧性;二是海外疫情依旧严峻,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相关出口继续高增;三是欧美经济重启,外需边际改善。 4、就业形势严峻。1-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96万人,累计同比-22.6%;与此同时,2020年大学毕业生达874万,创历史新高。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较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其中,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较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 5、全球疫情仍严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美国疫情二次爆发,每日新增确诊超5万例;日本、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疫情出现反弹;印度、拉美、非洲等地新增确诊快速上升。当前美国和欧元区等经济体正处于早期的经济恢复阶段,谈论复苏还为时尚早。6月IMF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4.9%,其中发达经济体下降8.0%(美国-8.0%,欧元区-10.2%,日本-5.8%),新兴市场经济体下降3.0%(中国1.0%,印度-4.5%,东盟五国-2.0%,俄罗斯-6.6%,巴西-9.1%)。 6、特朗普选情告急,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在美国疫情失控和大选在即的背景下,特朗普有强烈的对华强硬诉求。近期美国频繁挑起事端,白宫宣布“净网计划”,意图在运营商、应用商店、应用程序、云服务和海底电缆切断和中国的联系;特朗普签署两项行政命令,将禁止受美国司法管辖的任何人或企业与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进行任何交易,同时禁止与微信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有关微信的交易。 7、货币宽松仍未结束,但从总量超宽松转入结构性适度宽松,跨周期调节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7月M2增速从上月的11.1%回落至10.7%,社融数据环比也出现放缓,引发市场关于货币政策宽松是否结束的担忧。我们认为,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经济逐步恢复,实施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的跨周期调节,货币政策正从上半年的总量超宽松转向下半年的结构性适度宽松,提高对实体经济的精准直达。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投放,加强MPA对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民企和小微企业信贷的考核,“三档两优”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切实保障对涉农、小微、民企和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由于海外疫情形势仍严峻,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特朗普选情告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短期内都不具备退出条件。 8、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新基建”,“双循环”的关键是“新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新基建”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正加大力度投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9、如何理解“双循环”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的理解和建议是: 一是扩大内需。1)扩大最终消费,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加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投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与获得感,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的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功能,回归居住属性和制造业属性;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投融资成本,大幅减税降费尤其是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信心。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1)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鼓励自主创新,攻关“卡脖子”领域,充分补短板;2)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振微观主体信心;3)提高供给质量,产业转型升级,商品和服务提质优化,满足不断扩大和升级的内需。 三是“内循环”与“外循环”协同发展。1)以“二次入世”的勇气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与欧盟、日韩、东盟以及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对其继续发展进出口贸易和跨国投资,与国内供需体系有机联动。2)对内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企民企外企公平竞争;落实产权保护与法制建设,与国际规则进一步接轨,吸引国际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主动流入国内,为国内供给侧注入新鲜血液,为国内大循环赋能。 二、工业生产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与上月持平,连续四个月正增长。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612种产品中,369种产品同比正增长。 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继续高增。7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9.8%和13.0%,较上月上升0.1和3.0个百分点,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0和8.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21.6%,较上月上升8.2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分别为11.8%和15.6%;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为10.2%和9.6%。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26.8%、19.4%、19.2%和17.8%。 2)原材料行业生产较旺,部分行业受洪涝灾害短暂冲击。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7.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同比9.9%,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分别为2.6%和3.1%,较上月回落0.2和1.7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同比3.6%,较上月回落4.8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强劲恢复 7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8.3%,较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正增长;1-7月累计同比-1.6%。分投资主体看,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7%,降幅较1-6月收窄1.6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8%,较1-6月上升1.7个百分点。 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同比8.0%,较1-6月上升1.7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累计同比8.7%,较1-6月上升3.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4%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7%、7.3%;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24.4%;社会领域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8.2%、13.5%。 四、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回暖 各地以房价平稳为目标因城施策,房地产销售持续回暖。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热点城市,例如杭州、宁波、深圳、南京、东莞等,通过扩大限购范围、堵漏“假离婚”购房、提高首付比例等方式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去化压力较大、房价回调的城市则通过优化人才落户、人才购房、减免契税等方式放松调控,例如长春三环区域内二手住房交易不受购买时间限制。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当月同比分别为9.5%和16.6%,较上月上升7.4和7.6个百分点。 7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11.7%,较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3.4%。 1)土地市场有所降温,但低基数效应下土地成交价款增速保持高位。自6月中央多次提及“房住不炒”以来,多城市调整供地节奏,南京、宁波等热点城市先后收紧调控表态控地价,多个二线城市降低市中心等优质土地供应占比、提高郊区等非热点板块土地供应。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7月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12.1%和4.2%,环比分别为-47.6%和-16.2%。 2)建设规模扩大,施工进度加快。7月新开工面积当月同比11.3%,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施工面积当月同比16.6%,较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预计后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改造等将继续托底房地产投资。 五、基建投资提速,财政加码,“两新一重”加快 7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7.7%,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受洪涝灾害影响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1.2%,由负转正。政策持续发力,后续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1)财政政策持续加码。截至7月底,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省级财政部门已细化下达1.5万亿元,市县财政部门已细化落实到项目1.29万亿元;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0.4%,剩余额度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2)铁路建设加速。结合2019年12月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和国铁集团的铁路建设计划,上半年完成铁路建设进度约为全年计划的三分之一,下半年仍有较大投资体量待完成。铁路建设持续加速,1-7月铁路投资累计同比5.7%,较1-6月上升3.1个百分点。 3)各地加速开展“两新一重”建设。7月中旬多部门计划三年内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来支持“两新一重”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7月2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积极支持“两新一重”项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改委7月下旬披露,目前在交通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水利方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六、制造业投资仍低迷 7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3.1%,降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10.2%。制造业投资与企业盈利和出口密切相关,1-6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13.2%,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但出口改善提振部分行业投资力度。 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相关行业因出口维持高位投资较好,消费品行业投资降幅有所缩窄。1-7月医疗制造业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14.7%和10.7%,好于制造业投资整体,较1-6月上升1.1和1.3个百分点。1-7月农副食品加工(-13.7%)、纺织(-17.4%)、金属制品(-15.5%)、通用设备制造(-16.9%)、汽车制造(-19.9%)和运输设备制造(-14.2%)等行业投资增速均低于制造业投资整体,但较1-6月降幅均缩窄1个百分点以上。 七、消费仍低迷,就业形势严峻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恢复较为缓慢。7月汽车和珠宝消费同比分别为12.3%和7.5%,较上月大幅回升20.5和14.3个百分点,主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基本生活消费增速回落,7月粮油食品、饮料和日用品消费同比分别为6.9%、10.7%和6.9%,较上月回落3.6、8.5和10.0个百分点;地产相关消费增速回落,家用电器音像、家具、建筑装潢类消费同比分别为-2.2%、-3.9%和-2.5%,较上月回落12.0、4.7和2.5个百分点;餐饮消费同比-11.0%。 消费反弹受就业形势和居民收入制约,恢复动力不足。1-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96万人,累计同比-22.6%;与此同时,2020年大学毕业生达874万,创历史新高。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其中,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较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名义和实际同比分别为2.4%和-1.3%,较2019年下降6.5和7.1个百分点。低收入人群所受冲击更大,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2%,去年同期则为86.8%。 八、出口同比创年内新高,世界大型经济体只有中国能正常生产 7月中国出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7.2%,较上月上升6.7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主因:1)国内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有力,弥补海外供需缺口;2)海外疫情依旧严峻,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相关出口继续高增;3)欧美经济重启,外需边际改善。7月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为54.2%和51.8%,重回扩张区间。分产品看,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以及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分别为48.4%、90.6%和78.0%;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主要是便携式电脑)出口同比分别为43.0%和19.7%,较上月上升13.2和16.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为10.2%和15.6%,较上月上升8.6和10.7个百分点。分国别看,对美国和东盟出口大增,7月同比分别为12.5%和14.0%,较上月上升11.1和12.4个百分点,均创年内新高;对欧盟和日本出口降幅收窄,7月同比分别为-3.4%和-2.0%,较上月回升1.6和8.5个百分点。 7月中国进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1.4%,较上月下降4.1个百分点,主因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海外生产仍未完全恢复拖累进口。分产品看,原油、铁矿砂、钢材、铜材等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同比分别为25.0%、23.8%、210.2%和81.5%,但受价格拖累,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26.8%、10.6%、58.8%和72.0%;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4.9%、2.2%和1.9%,较上月下降21.2、5.4和8.6个百分点。分国别看,自主要进口国进口均有所下滑。7月中国自东盟、欧盟、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1%、-9.5%、4.8%、5.1%、3.6%、-7.2%和8.2%,较上月下滑15.6、2.3、4.2、3.9、7.7、4.1和49.4个百分点。 九、金融数据回落,货币政策从总量超宽松转向结构性适度宽松 7月社融同比多增4068亿元,较上半年的月均1万亿元大幅回落;存量社融同比12.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涨幅放缓。从社融结构看,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社融主要支撑,股市回暖,企业债、政府债拖累社融。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同比多增2135亿元;表外融资减少2649亿元,同比大幅少减3576亿元,其中,未贴现承兑汇票少减3432亿元;新增股票融资1215亿元,为2017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千亿元;新增企业债券融资2383亿元,同比少增561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融资5459亿元,后续政府债券仍将是社融最主要的支撑项。从信贷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支撑,结构延续改善。7月新增企业贷款2645亿元,同比少增32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少增226亿元、多增2290亿元、少增2305亿元。7月新增居民贷款7578亿元,同比多增2466亿元。 7月M2同比10.7%,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宽信用力度边际收敛叠加缴税大月财政存款增加构成拖累,股市火爆引发存款搬家。从结构来看,企业存款减少1.55万亿元,同比多减1600亿元;居民存款减少7195亿元,同比多减6163亿元;财政存款增加4872亿元,同比少增3219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4万亿元。M1同比6.9%,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居民购房需求持续回暖、基建发力,交易性需求持续恢复,实体经济活跃度进一步上升。 十、CPI同比略升,PPI同比降幅收窄 7月CPI同比2.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环比0.6%,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食品中,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影响生猪调运,供给仍然偏紧,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3%,较上月加快6.7个百分点;受不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6.3%,加快3.5个百分点;蛋鸡存栏减少,夏季产蛋率有所下降,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环比上涨4.0%;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环比继续下降4.4%,降幅较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5%和2.7%;暑期出游增多,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9%和1.7%。 7月PPI同比-2.4%,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0.4%,与上月持平。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1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3.4%。其他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比上涨3.1%,扩大1.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环比上涨1.0%,扩大0.6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回落的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环比上涨2.7%,回落0.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比上涨1.1%,回落0.8个百分点。此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汽车制造业价格均由降转涨,环比分别上涨0.6%和0.1%。 十一、PMI生产好于需求,内需好于外需,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7月制造业PMI为51.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高于荣枯线。分项来看:1)生产好于需求,内需好于外需。生产指数为54.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7%,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4%,较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原材料价格指数升至年内新高。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8.1%和52.2%,较上月变化1.3和-0.2个百分点。3)大中型企业持续景气,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0%、51.2%和48.6%,较上月变化-0.1、1.0和-0.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其中7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6.8%,供需两端承压。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1)建筑业景气度高。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高于59%。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较强,建筑业工程量保持较快增长。2)服务业稳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高于荣枯线。分行业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住宿、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以上;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5个月的收缩走势,分别升至51.1%和51.9%。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聚集性、接触性服务行业加快恢复。
日前,同成医药完成精选层挂牌申请的第二轮问询。其中,境外销售、毛利率等多个问题继首轮问询后被再度问及。 公司专业从事精细化工的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目前已研究开发并构建了以溴系列和氯系列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品体系。公司此次拟募资用于“年产16万吨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项目”的第一期投资建设,包括新增氯系列产品4.3万吨和对邻氯甲苯系列产品5.924万吨。 专注精细化工产品领域 根据公开发行说明书,刘国先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出具的《前200名全体排名证券持有人名册》,截至2020年4月30日,刘国先持有本公司股票3076.61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为37.57%。 自公司成立以来,专注精细化工产品研究与开发。截至目前,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溴素、氢溴酸和盐酸资源,已开发构建了以溴系列和氯系列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品体系,并实现可循环、经济型、绿色化生产。同时,公司积极向下游产业链产品拓展(如公司在建的“年产4000吨表面活性剂及1500吨新型阻燃剂项目”),以丰富公司产品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目前,公司生产的溴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溴丙烷、溴丁烷和2-溴丙烷等,氯系列产品主要包括1-氯丁烷、2-氯丙烷、1,4-二氯丁烷等。公司亦生产除溴系列、氯系列以外的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马来酸二乙酯等。除此之外,子公司浙江同成报告期内从事化工产品贸易业务。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酚醛泡沫塑料保温板材料、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农药原料药及中间体、染料及中间体等应用领域。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及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已与韩国LGHAUSYS、日本北兴化学(终端客户)、湘中制药、赣锋锂业等海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客户优势。 华鑫证券认为,公司从事氯代烷烃和溴代烷烃生产经营多年,拥有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在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精细化率为45%左右,而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平均精细化率达到60%至70%。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精细化工产品需求仍具较大的提升空间。 重视研发投入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内”),同成医药业绩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2亿元、3.25亿元、4.21亿元以及2.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187.21万元、4342.7万元、6389.38万元以及3281.02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0%、3.72%、2.67%和2.69%。公司称,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直接决定公司产品的竞争力、附加值和品牌溢价能力,是影响公司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有助于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支持公司长期业务发展。 根据公开发行说明书,为增加公司高纯度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的产能,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公司拟在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化工产业园建设“年产16万吨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该项目第一期投资建设,包括新增氯系列产品4.3万吨和对邻氯甲苯系列产品5.924万吨。 华鑫证券认为,新增氯系列产品4.3万吨将大幅提高公司氯代烷烃产品产能产量,满足下游酚醛泡沫塑料保温板材料、农药、医药、燃料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同时,新增对邻氯甲苯系列产品5.924万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氯化氢可应用于公司氯系产品的生产,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综合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发挥生产的协同效应。同时,公司新建项目将大幅扩张公司产品产能,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巩固市场竞争力。 多个问题获二次问询 在第二轮问询中,境外销售、毛利率等多个问题被再度问及。 根据公开发行说明书,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5060.10万元、6875.54万元、9570.83万元和6421.32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19.85%、22.40%、23.68%和32.08%,且部分产品在报告期内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 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公司境外销售收入与海外数据存在正负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2018年出口退税额占收比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回复称,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数据与海关报关数据基本匹配,差异率较小。产生的差异主要系公司向美国客户FMC销售产品的模式不同导致。相关产品需运抵至美国FMC指定地点后客户收货时确认收入,因此导致收入确认时点与海关报关时点存在差异。同时,结合报告期内各期主要产品出口退税率,以及当期免抵退税额与出口金额比例,报告期内公司出口免抵退税情况与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基本相匹配,不存在重大异常情况。 根据公开发行说明书,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16%、29.14%、28.46%和27.50%。问询函要求公司结合行业情况,分析说明未来原材料价格及销售价格变动趋势,毛利率上升趋势是否可持续。 公司回复称,2018年和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较2017年上升主要系核心氯类产品和溴类产品销售毛利率上升所致。溴类产品和氯类产品销售毛利率上升则主要系公司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上升、市场供需情况调整提高了产品售价。但由于直接材料成本及制作费用持续上升,加之运输费用及包装费自2020年1月1日起计入营业成本等因素,公司2020年1-6月氯类产品和溴类产品销售毛利率的下降,导致当期毛利率整体略有降低。 公司同时提示,结合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市场其他竞争因素,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上升趋势的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公司不能及时将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及时转嫁于下游客户,或未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持续保持产品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不排除出现市场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过快等情形,会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带来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这段时间,很多朋友都还在观望还在等。 一等中米摩擦落定。 二等回调低成本建仓。 三等被套的成长股解套。 其实,这里走的是加速上升楔形,你不敢买,说明你观点偏空,这时市场即使下跌了你敢买吗?更不敢买。而上升楔形特征是,回调-创新高-回调-创新高,重心不断上移,波动逐渐收窄,回调不敢买,一犹豫又创了新高,越等建仓成本越高。 面对加速上升楔形,每次回调都要买,上涨也可追高买,成本高了百分之一二,回头一看,翻番了,还在乎那蝇头小利吗? 加速上升楔形,早买早点占坑。
深圳即将迎来经济特区40周年庆,市场似乎都在等待这个“大礼包”。 8月5日,深圳板块继续走强,盐田港盘中再度封板,连续第三日涨停,但尾盘最终未能守住涨停,收报上涨6%。华测检测、特发信息、远望谷、飞亚达等个股跟涨。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日益临近,市场人士预期,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将纷至沓来,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将在深圳密集涌现。在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还会有改革成果落地,以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深圳本地股起飞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利好消息不断。8月4日,发改委作出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741亿元。 近日,广东也发布推进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任务书”,提出80条具体措施促进区域金融互联互通和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扩大大湾区金融对外开放。与此同时,记者获悉,随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各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大湾区业务布局,下一步将在跨境融资渠道拓展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大力度资金支持。 在深圳,8月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新股启动申购,有望于本月中下旬挂牌上市。 围绕深圳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正在资本市场催化资金流入深圳本地股。深圳板块8月5日继续走强,盐田港拉升封板,为续第三日涨停,招商港口、深赛格、深物业A、深振业A等个股跟涨。 近一月以来,Wind深圳指数已累计上涨13.8%,板块内118只个股有99只实现上涨,其中新城市、盐田港近一月涨幅逾60%,康泰生物、深赛格涨幅逾50%,近一月涨幅逾30%的深圳概念股多达19只。 股市之外,深圳的吸引力还带来人口的持续流入。贝壳研究院根据2020年上半年32城二手房交易中非本地客源比例,经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移民指数(指数越高,说明外来购房客户占比越高),用以比较不同城市新定居居民的特点。 深圳凭借大湾区规划利好、经济发展活力强、相对宽松的落户条件等优势,对人口表现出强大吸引力,2019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达到2.72,成为外来人口购房占比最多的城市;东莞承接深圳产业外溢,制造业较为发达,外来流入人口大,2019年常住人口户籍比达到3.37,在样本城市中居于首位。 临深片区持续炽热 土地空间不足使得深圳近年来发展越来越显“窘迫”,寻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深度协作成为深圳破解此问题的方向之一。 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形成“双核(深圳、广州)+双副中心(汕头、湛江)”动力机制,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随着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庆典的临近,社会和市场普遍认为深圳的辐射能力,东莞和惠州楼市成交因此明显增长。 在7·15深圳新政及7·25东莞新政影响下,购房资格收紧、税费提高、买家观望等几重因素影响之下,深圳的住房成交已经出现明显降温。从实际成交来看,7月下半月比上半月下跌了50%以上,价格迅速趋稳。 深圳楼市应声而下后,东莞紧跟调整,作为临深供应大区的惠州成交数据有所提升。根据惠州世联行数据,惠州楼市在深圳7·15新政发布第一周(7月13日~19日)成交商品房4066套,环比上升4.23%,同比上升52.40%;成交面积40.9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0.38%,同比上升54.17%。第二周(7月20日~26日)商品房成交4150套,环比上升2.07%,同比上升19.77%;成交面积41.71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80%,同比上升19.19%。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现在深莞两地都调控了,过去准备要外溢的,加上这次被迫外溢的,加在一起就是滚滚洪流,对临深无疑是一种利好。
唐人神公告,公司2020年7月生猪销量8.21万头,环比上升41.3%,同比上升2.9%;销售收入合计23,021万元,同比上升113.7%,环比上升41.7%。2020年1-7月累计商品猪销量36.24万头,同比下降38.4%;销售收入115,330万元,同比上升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