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堂基于全球公开可得的大数据,开发了“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简称PET),并由新浪财经中文独家首发! 新冠候选疫苗研发格局快速演变,中美竞争激烈 从疫情爆发早期就开始的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的速度和力度是空前的,进入第三季度后半程,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格局的演变开始加速,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候选疫苗技术种类多样、数量多且且增速快 - 根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统计,截至2020年9月7日,全球共有超过320种候选疫苗,比两个月前增长约60%;其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数从23 种增加到38种,分别在超过30个不同国家广泛招募受试者。目前的新冠候选疫苗种类包括广泛的技术平台,既包括传统的灭活病毒方案,也有尚未有任何疫苗获批的创新方法,例如核酸疫苗,且不同的候选疫苗在各个平台中分布相对比较均匀。 参与和支持研发国家数量多、机构种类复杂 – 目前38种疫苗的研发机构来自15个国家,和7月初相比新增的五个国家中既包括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这几个发达国家,也包括古巴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发展中国家。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冠疫苗研发中,临床期候选疫苗中至少有8个曾获得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资助,均已纳入全球新冠疫苗获得机制(COVAX)的购买和分配方案中。政府和大公司的合作水平也远超其他疫苗研发的历史,例如美国于3月份开始的“竞速行动”计划(Operation Warp Speed),迄今已宣布拨款超过70亿美元用于8个公司9种疫苗的研发支持和购买,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1年1月之前交付足够可在全美部署的COVID-19的疫苗。 研发、审批和量产速度快,但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尚不足 – 相比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腮腺炎疫苗用时4年而言,在仅仅8个月内中国和俄罗斯共有4种新冠疫苗进入有限使用,这一速度背后是各国在疫情、经济和国际国内政治压力下加大疫苗研发力度的结果。尽管几种候选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了较好效果,但本周被寄予厚望的阿斯利康-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腺病毒疫苗AZD1222近期因一例受试者出现不明原因疾病而暂停,显示疫苗研发仍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尽管美国政府希望能够在11月初大选之前推出新冠疫苗,但这有可能反而引发公众对有效性证据不足的疫苗的抵制或犹豫。本周欧美9位跨国制药公司CEO共同发布声明,称“只有在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会申请批准或紧急使用授权”。 国际竞争加剧,呈现一定“地缘政治”格局 – 考虑到疫苗生产的成本远低于疫情经济下的经济损失,中、美、俄等国均在III期疫苗结果尚未出炉的情况下开启或准备大规模量产,一旦相关疫苗获得批准,则可以快速分发。目前全球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九种候选疫苗中,除了俄罗斯的卫星五号和英国的AZD1222,四种来自中国,三种来自美国。这些疫苗在十多个国家开展的临床试验,分别招募了数以万计的受试者,其中中国研发的疫苗主要在数个疫情严重的亚洲国家测试,而英美的疫苗测试除了在本国之外,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疫情严重的美国和巴西正在开展的III期疫苗试验最多,均为4种。根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统计,来自中国和英、美的各四种III期临床阶段疫苗的总受试人数基本相当,均为约17万人。 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速度和力度均达到空前的水平,最早启动II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可能于四季度中期拿到结果,最理想状况下,第一款得到批准新冠疫苗有可能在2020年底面世,这对全球疫情、经济和社会的意义重大,可以部分缓解逐渐迫近的流感季节的压力。但整体而言,疫苗在部分国家正式上市或向公众开放,更有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在全球完成大规模分发和接种则要等到2021年底甚至更晚。 南亚成为新震中,经济活跃度提升增速 截至9月9日,全球总确诊人数接近2800万,死亡人数达到90万;平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保持在27万左右,日均死亡人数略微下降到5000上下。随着印度以每天近10万病例的速度上升,并超过巴西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南亚地区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超过拉丁美洲,成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欧洲疫情的反弹仍在延续,日均确诊病例已经接近历史最高值,和持续下降的北美水平相当。 罗汉堂的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PET)显示,截至9月4日,在132个被追踪的经济体中,进入恢复期的为81个,另外51个国家仍处于应对或低谷期。本周恢复期国家的整体经济活跃度显著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达到96.6%的疫情以来高值;应对或低谷期国家也有0.8个百分点的提升,达到92.8%。 分地区来看,尽管全球所有其他地区的经济活跃度在本周都有所上升,但区域间差异仍然非常显著,活动水平最高的东亚达到了98%,而大多数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相对经济活跃水平均低于全球中位水品。少数国家例如菲律宾、尼泊尔和秘鲁仍低于90%,疫苗是解锁这些地区疫情经济困境的唯一钥匙。
夜经济已成消费新蓝海。携程数据显示,每天有30万人在凌晨搜当日酒店。加上国庆出行中转高峰将至,热门交通枢纽城市“中转酒店”搜索量上升超300%。 随着黄金周的即将到来,携程预测,9月30日至10月1日期间、10月7日至9日期间,为国庆出行、返程高峰,也是“中转酒店”热搜时段。西安、郑州、深圳、重庆、广州、成都、上海、北京等交通中转枢纽城市,其机场、高铁站方圆5公里内酒店,预计为“午夜房”热搜酒店。 夜间经济市场体量巨大。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数据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然而,前些年的夜间酒店特价产品,大多受困于凌晨房源覆盖力度、酒店夜间配合度、用户需求引导等。 在上述背景下,携程推出“午夜房”背靠强悍供应链,优化产品设计,让用户一眼看懂。同时采用“午夜自动接单”等创新设计,方便酒店前台凌晨接单。 “机场、火车站、地铁枢纽站附近,凌晨房的搜索量一直很高”。携程“午夜房”产品负责人表示,凌晨落地、早班机出行、航班中转的客人,存在巨量临时过夜需求。赶在国庆节之前上线“午夜房”,也是让旅客能在出行中实现最低3折安睡。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夜间经济涉及餐饮、文化、游览、购物等多元化的商业形态,线上及线下的夜间消费需求逐渐丰富,夜间消费比例约占总体零售消费的六成,预计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 9月初,携程上线“午夜房”,在线点亮30万亿元“夜经济市场”,为夜游、国庆中转客人提供闭环体验。 携程方面表示,数天内,重庆、广州、成都、北京、大理市、深圳、丽江、西安、杭州、上海、武汉、长沙、昆明、厦门、贵阳、天津、苏州、郑州、南宁、三亚多家高星酒店开通“午夜房”,夜间订单平均提升67%。25岁至35岁的年轻人,成“午夜房”消费主力军。机场、高铁站、KTV、酒吧街、美食街、医院、CBD、大学校园、互联网公司周边,成为“午夜房”热搜商圈。
今天的美国股市何去何从?是像1997年那样继续大涨,还是像2008年那样暴跌,取决于宏观经济是V型反弹还是会深陷危机。目前数据看来,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薄弱,危机将会持续和深化,因此美股泡沫的破碎并不会太远。 美国股市自3月下旬开始强力反弹,特别是科技股上涨更是疯狂。这不禁令人回想到过2007年泡沫,以及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疯狂。这两次疯狂均以股灾告终:如下图所示,2008年股灾中,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分别下跌56.2%%和54.0%,2000年标普500和纳斯达克股指则分别下跌47.5和77.4%,在十几年后才恢复元气。 数据显示,股市估值高企之时股灾爆发的可能性上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Shiller)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明使用公司长期(例如15年,以涵盖整个经济周期)盈利计算PE,比用1年盈利计算的PE更能准确反映股市估值。从下图可见,股市往往在估值高企之时暴跌。 但高估值并不代表股市会立刻大跌,往往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冲击泡沫,使其破碎。例如1997年,标普500的席勒PE超过35,远高于历史记录,但股市依然大涨3年60%才开始暴跌。实际上,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导致严重股灾的根源,危机爆发股市泡沫才破碎(上图)。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最终破碎,也是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越严重,之前股市估值越高,股市下跌幅度越大。尽管平时股市与经济往往脱节,但经济危机爆发时股市便被拉回现实,例如1929,2000,2008年等大股灾,都是在高估值时由经济危机引发。 今天的美国股市何去何从?是像1997年那样继续大涨,还是像2008年那样暴跌,取决于宏观经济是V型反弹还是会深陷危机。目前数据看来,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薄弱,危机将会持续和深化,因此美股泡沫的破碎并不会太远。 3月大盘触底以来,美股走势极其疯狂,但多重风险也在加速累积。3月低点至上周市场出现调整之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累计上涨67%。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55.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53.1%。 市场涨势不均衡的状况在急速加剧。目前FAAMG五大科技股——Facebook、苹果、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经约占标普500指数市值的25%。苹果9月1日时的盘中市值一度超过小盘股指罗素2000全部公司的总市值。市场宽度锐减往往预兆着股市大幅下跌。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空头利息占市值比例。来源:FactSet和高盛) 近来美股市场的空头纷纷退场,意味着股市上涨的动力正在消失,下行压力增大。高盛的数据显示(上图),在八月初,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空头利息仅占市值的1.8%,这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除能源以外的所有主要板块的看空头寸都在过去15年来的最低位。据彭博报道,目前美国对冲基金的空头头寸是16年来的最低水平。空头退场意味着原本做空的人都开始做多,市场情绪极其乐观,将美股估值推向更加极端的位置,未来的下行压力也就更大。 此前空头平仓行为进一步推动市场上涨,酝酿了更大泡沫的形成。自3月份市场触底以来,高盛一篮子“最不受欢迎的股票”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涨幅几乎是标普500指数的两倍。Charlie McElligott公司的追踪商品交易顾问(CTA)基金的模型显示,3月9日全球股票期货的 “最大空头”中,后来已有约7000亿美元的空头头寸现在转为净多头。这都说明了空头们相继被迫平仓,加剧了股票的上涨。一旦大多数空头完成头寸平仓并回购股票,由空头回补推动的反弹趋势就会减弱。 衍生品的广泛使用放大了市场涨势,但也埋下了更高的风险。据高盛数据,过去两周,美国单个股票交易看涨期权的总名义价值平均为每日3350亿美元,为2017年至2019年滚动平均值的三倍多。虚值期权和牛市看涨期权价差的买家数飙升,涉及的权利金已经高达了10亿美元,获得了近200亿美元的风险敞口。大批投资者购入看涨期权,做市商则需要购入大量标的,导致标的价格上涨,诱使投资者买入更多的看涨期权。例如软银集团在过去一个月中就购入了数十亿美元的美国科技股期权,美国大批散户近来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看涨期权交易活动放大了市场的乐观情绪,令市场涨势更加疯狂,未来下跌的空间也将更大。 乐观的市场情绪和历史高估值水平并不意味着市场面临下行风险。1997年6月时,席勒市盈率达到35倍,市场继续上涨至2000年3月,期间标普500指数上涨66%,纳斯达克暴涨260%,席勒市盈率达到47。这是因为当时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下图所示,美国企业利润率在1997年第三季度仍处于32.1%的周期高点,因此市场得以持续上涨至2000年。直至2000年第二季度下降到29.4%,经济走向周期性危机,股市才开始随之崩盘。 (美国企业利润率。数据来源:美联储经济数据库FRED,灰色部分为经济危机) 2020年的经济基本面决定了美股涨势难以持续。今天美国面临的情形与1998年截然不同:上图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企业利润率已经由2014年第三季度的周期高点(33.7%)下降到29.5%,与2000年第二季度相近,处于周期末期,离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不远了,因此难以重复1997年的表现。 目前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尚未出现真正企稳迹象。就业持续恶化,收入和信贷这两个美国居民消费的来源均出现严重问题,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能;加之政府救助不力,开始削减和延迟对普通群众的补助,使其消费能力更加受限,对基建等公共投资也迟迟不行动,更加阻碍经济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依靠流动性与市场情绪推动,却与基本面严重脱钩,泡沫正在进一步加重,风险依然高企。 股市再次崩盘的具体时点取决于何时投资人V型反弹幻想破灭。深度的危机虽然就在前方,但大多数投资者往往后知后觉。经济问题最终将在企业盈利中体现出来。10月份将出炉第三季度企业盈利报告,但投资者有可能仍把盈利疲弱归咎于疫情,或许要第四季度,甚至明年第一季度盈利报告出炉才能真正使盲目乐观的投资者接受现实。 然而,与此同时,其他多重不定因素可能加速市场下跌。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走向动荡和衰落,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和风险,包括新冠疫情失控、中美关系、美国政治动荡、政府救助措施不力、以及世界经济衰退等等都可能引发市场的动荡,投资者的极端乐观情绪很可能快速转换为极端悲观,市场下跌进程将因此加速。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近日召开“危机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与金融行业未来发展”专题研讨会,就当前形势下国内外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疫情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逆全球化趋势如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金融开放以及将如何调整中国布局等问题展开讨论。 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认为,面对风险,各国应在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的合作。各方应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合作体系。其次,金融业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逆周期作用,支持抗疫和经济复苏。同时,应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维持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发言全文 第一,政策的溢出效应。 在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政策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越来越小。为推动经济复苏增长,政府会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的运用。这对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各国政府公共债务的负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宽松和刺激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对资产价格带来的波动,利率、汇率波动,或者资本的无序流动等,将来需仔细观察和分析。在困难的时期,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发挥逆周期的调节作用。但如何运用好这些政策工具、未来如何把控好政策调整或撤出的时机与力度,都是极具挑战的事情。美联储实施的宽松政策和美国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影响尤其重大,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要给予高度关注。 第二,债务问题。 过去几年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及受贸易保护主义、经贸摩擦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非常慢,疫情带来的影响使各国经济面临更加严峻形势,许多国家的债务负担大幅度增加,国际金融机构对全球债务风险多次发出了警告。特别是疫情之后,很多低收入的贫困发展中国家在债务偿付上面临困难,如何解决他们债务问题,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债务是一大难题。20国集团和国际金融机构提出,应延缓这些国家债务的偿付时间。而私人部门怎么参与债务调整是投资人和金融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面对风险挑战,我认为各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每个国家应在办好自身事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的合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特别是20国集团在财政货币政策、结构调整政策的协调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仍需加强在全球区域和双边层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各方都应积极地参与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合作体系。 其次,金融业应承担应有的责任。金融机构,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需发挥应有作用,发挥逆周期作用。例如,中国政府推动金融机构以减费让利等政策给予中小微企业以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发挥逆周期调节,做好“六保”、“六稳”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最后,金融机构应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在日趋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应更加关注投资的质量,防范国别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在“走出去”时,应坚持按高标准,实施高质量的项目。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9月8日,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数字经济局、省工信厅对《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描绘的数字经济产业蓝图进行解读,介绍了云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和相关的政策支持措施。 《决定》明确,要大力推动“数字云南”建设,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云南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4000亿元。到2035年,“数字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数字云南”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大举措,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面部署、统筹协调、有力推动。通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数字经济基础逐步完善、资源数字化不断积累、数字产业化成效显著、产业数字化亮点纷呈,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的实施路径。 省数字经济局副局长李志华介绍,为实现《决定》目标,省发展和改革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有利机遇,积极推动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实现云南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9月10日,陕西省召开服务驻陕央企发展工作座谈会,推动央企在陕单位高质量发展,部署央企进陕推进大会有关工作。副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刚通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央企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企业与陕西融合发展工作。驻陕央企是陕西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驻陕央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央地合作谋划建成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赵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央地融合,助力追赶超越”。各市各部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央企服务工作机制;要突出问题导向,对央企在陕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依法依规及时帮助解决;要大力支持配合驻陕央企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央陕融合向纵深发展,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汇聚工行资源 助推贵州发展 孙志刚会见陈四清一行 谌贻琴 陈四清致辞 9月10日,以“汇聚工行资源·助推贵州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工商银行助推贵州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会见了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一行。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组织部部长刘捷参加会见,副省长谭炯参加会见并主持会议,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参加有关活动。116家国内外优强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孙志刚对陈四清一行表示欢迎,感谢中国工商银行长期以来给予贵州发展的帮助支持。孙志刚说,近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变成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贵州正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地质灾害影响,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迎接大考、赢得大考,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中国工商银行一如既往支持贵州发展,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将大力支持中国工商银行在贵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受孙志刚书记委托,谌贻琴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国工商银行及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说,这次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拥有丰富优质企业客户优势,邀请国内外广大企业走进贵州,是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的担当之举,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是把握贵州发展新优势、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共赢之举。期待广大优强企业积极投资贵州农业“坝区”绿色经济、工业“园区”实体经济、创新“数区”数字经济、活力“城区”消费经济、旅游“景区”美丽经济,共享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红利。贵州将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务,让广大企业家在贵州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陈四清说,贵州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地,也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营商热土。近年来,贵州省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手抓、两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中国工商银行在积极参与贵州建设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长足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加速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贵州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投资兴业正逢其时。中国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国有大行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和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扎扎实实服务好各类市场主体,扎扎实实服务好产业链供应链,扎扎实实服务好贵州战略实施,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会上,贵阳市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市(州)政府作招商推介;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邵国勇,正大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杨小平,京东集团副总裁沈建光分别代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发言。 省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中国工商银行将向贵州提供意向性融资3000亿元以上。会议共签约项目48个、投资总额1208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为28家企业、31个项目提供意向性融资410亿元。 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和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国工商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